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工业园区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工业园区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1 工业 园区 的概 念 工 业 园 区是 各 个企 业 与 公 司聚 集 在 一 大 片 土地 上 进
件进 入 园 区并 享 用园 区内 的公 共设 施 , 园区 内 的公 司企 业 合 能耗评 价 指标 是 由单 个 企 业 的能 耗指 数 与权 重 的乘积 累加 之和 构 成 ,园 区综 合排 污评 价 指 数则 是 由单个 企 业 优 化功 能布局 , 形成具 有鲜 明特 色和功 能 的产业 群集 。 在 我 国 ,工业 园区 是一 个较 宽 泛 的概 念 , “ 工业园” 、 的排 污 评价 指 标 与权 重 的乘 积 累加 之和 构 成 。 当 园 区综 则 “ 工业 园 区 ” “ 经济 技术 开发 区” 、 “ 高新 技术开 发 区 ” 等都 归 合 能 耗评 价 指 标 和 综 合排 污 指标 同 时小 于 等 于 1时 , 说 明该 工业 园 区总体 满 足清 洁 生产 的标 准 , 园 区在 节 能 为工业 园区范 畴。 减 排 方面做 了充 分而 有 效 的工作 : 反之, 当园 区综 合 能耗 当前我 国工 业 园区发 展趋 势是 :
标体 系。
关键词 : 工 业 园 区 节 能 减 排 指标
构建
应 用
新技 术开 发 区、 经济 开 发 区。我 国工业 园区是政 府推 进工 业化 的一 种有 效组 织形 式 , 是 政府 推进 工业 化进 程 的较 好 的着 力点 。
2 工业 园区节 能减排评 价指标 体 系的概 述 节 能减 排 评价 指 标体 系 由两部 分构 成 ,分别 是 园 区 综 合 能耗 评 价 指标 和 园 区综 合排 污评 价 指 标 。 而 园区 综 行作 业 和办 公 的场所 , 公 司和 企 业通 过 满足 园 区一定 的条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国家还没有颁布生态工业方面的法律。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作为我国最早的生态工业
倡导者和推动者,早在2003年就印发了环发[2003]208号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指导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规范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为在全国全面推动生态工业建设,促进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并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制订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可用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各类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考核、监督及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单位设定规划目标时的参考,也可用于各类生态工业园区管理部门进行园区建设的参考和指导。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为四层三级结构,即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四个层次组成;各指标项分成一级、二级、三级三个标准。

达到一级指标的园区,可以授予其“国家优秀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称号;达到二级指标的园区,可以授予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称号;达到三级指标的园区,可以授予其“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称号。

一级指标值确定的目的在于向更高的水平推动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使部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发展水平突出于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二级指标值的确定主要是为了推动处于创建阶段的园区进一步向前发展;三级指标值代表国内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要求。

生态工业园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生态工业园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中图 分 类号
生态工 业 园作 为 环 境友 好 和 资 源节 约 的循 环 经 济运 行方 式 , 足一种 全 新 的经 济 发 展 战略 , 是实 现 经济 、 源 、 资
环境 和社会 可持 续 发展 的有效 模 式 。准 确 衡量 生 态 工业 园 的运 行效 率 , 不仅 可 以把 握 系统 的运 行 发 展状 况 , 映 反
综合评 价 , 时建立 反馈 信息 , 及 制定 并实施 相 应调 整措 施 ,
则针对北京工业开发 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 初步提 出了一套
生态工业 园评价指标体 系框架及计算评价方法l l 。
促 进整个 园 区的协调 运行 和全 面 、 科学 、 可持续 发展 。
虽 然 目前 对生态 工业 园评价 的研究逐 渐增 多 , 由于 但
生态 工业 园作为产 业生 态学 和循环 经济 的最 佳载 体 ,
已经 逐步 成为许 多 国家工业 园 区改 造 的方 向 , 随着生 态 工
业 园不断 的发展 与建设 , 其评 价方法 的研 究逐 渐成 为学 对 术 界关 注的热点 问题 之一 , 国内外专 家学者 已在 此 领域 开
展 了大 量的工作 。 在国外 ,a" ib 等人分别从 园区定位 、 C n、 bs G 资源循环 利用
不同专 家学者 对评价 对象认 知侧重 点不 同 , 建 的评价 指 构
l 生态工业 园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 ’ ,
标 体系也 就 不 同 , 凶此 对 这 一 问题 的 探讨 还 处 在 初 级 阶
段 。而且 现有 的研究 也 多 集 中在 生 态工 业 园 的规划 评 价 方面 , 对于 如 何 度量 生 态 工 业 园 的建 设 水平 以及 运 行 效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研究述评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研究述评

构建生 态工业 园循 环经济发 展评价指标 的 目的不仅 是为 了
性原则 ,设计指标 体系时应 充分考虑 系统 的动态变 化 ;四
评估循 环经济 的发 展 中瓶颈 ,所 以指标体 系的设计要 充分
收 稿 日期 :2 0 - - 5 0 945 0 作者 简介 :雷明 ( 9 0 ,男 , 17 一) 湖北 武汉人 ,华 中科技 大学公 共管理学院博士研 究生, 究方 向为科技政 策与公共管理 ; 书华(9 7 ) 研 钟 15 一
生态工 业园 区的评 价原则
关 于生态工业 园区和可持续 发展评价 的原则 ,R cad i r h
和 G lw n h ma Da i和 R b ̄w.ae 等对此进行 a i.T o s d M. r s r oe K t s
问题并结合新实际评价 ;五是可 操作原则 。 冯 之浚等 认为 ,生 态工业园 的评价应遵循 以下原则 : 】
经成 为人 类追求 的理 想共识 。传统 的工业 园区包括经济技
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 发区 , 在经过 资金 的原始积累之后 ,
特别是其 发展受到越来 越大 的资 源和环境制 约的情况下 , 生态化升 级改造需求 日益凸显 ,转 变经济增 长方式 ,促进
可持续发展成 为必然选择 。
生 态 工业 园 (c . d s i ak是 一 种 包 括 自然 、 业 E oI uta P r) n rl 工
和社 会的地域综 合体 ,是依 据循环经济 理论和工业 生态学
原理 而设计建设 的一种新 型工业组织形 态 ,是生态 工业的 聚集 场所 。有学者 认为 ,生态工业 园是继经济 技术 开发
个性 指标 ;三是 准确设置定 性指标 与定 量指标 ,定量 指标 具有可 比性 , 以通 过数值 反映生态工业系统之 间的差距 。 可 考虑数 据的可 得性 ,指标体 系的可操作 性 ,指标体 系适当 设置定性指标 ,以便能充分反映生态 系统 的特征。

工业园区 考核指标体系

工业园区 考核指标体系

工业园区考核指标体系摘要:I.工业园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发展历程II.工业园区考核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考核指标体系的作用- 考核指标体系对工业园区发展的影响III.工业园区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原则- 考核指标体系的组成IV.工业园区考核指标体系的应用- 应用场景- 应用效果V.结论与展望- 总结工业园区考核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对未来工业园区考核指标体系的展望正文:工业园区作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等任务。

在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对于工业园区的规范化管理、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工业园区概述1.定义与概念工业园区是指以产业发展为核心,通过地理集中、资源集聚和产业协同等手段,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提高产业集聚度、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区域竞争力。

2.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调整提升等阶段。

当前,工业园区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工业园区考核指标体系的重要性1.考核指标体系的作用工业园区考核指标体系是衡量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和成效的重要工具,对于评价园区的运营管理、产业发展、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考核指标体系,可以引导园区发展方向,激励园区提高发展质量,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考核指标体系对工业园区发展的影响工业园区考核指标体系对园区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园区发展方向:考核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反映了园区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对园区产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2)激励园区提高发展质量: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要求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有助于园区提高发展质量。

(3)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考核指标体系,政府部门可以全面了解园区发展状况,为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评价指标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评价指标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评价指标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成为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评价指标是衡量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的标准,在评价指标的指导下,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下面将从综合评价、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四个方面,探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评价指标。

一、综合评价1. 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土壤污染等方面。

评价指标应包括各项污染物排放量、环境容量利用率、生态系统健康度等指标,通过监测和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2. 经济效益评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经济效益需要综合考虑园区的产值、利润、税收贡献等方面。

评价指标应包括园区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以及园区整体的经济社会效益指标,通过评价经济效益,可以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园区的整体经济效益。

3. 社会效益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社会效益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

评价指标应包括园区的社会效益情况,以及园区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通过评价社会效益,可以促进园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升园区的社会效益。

二、资源利用1. 资源节约利用资源节约利用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园区的资源消耗情况、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评价指标应包括园区的资源节约利用情况和实际节约利用量,通过评价资源节约利用情况,可以推动园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 低碳发展评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低碳发展需要考虑园区的能源消耗、碳排放、低碳技术应用等方面。

评价指标应包括园区的碳排放量、低碳技术应用情况等指标,通过评价低碳发展情况,可以促进园区实现低碳转型,降低园区的碳排放。

三、环境保护1.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园区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资源利用等方面。

生态工业园区共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王元亮

生态工业园区共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王元亮
3. 产业共生指标。反映园区的生态产业链的 完整性,以及系统灵活适应市场不确定环境的能 力。包括柔性特征和结构优化指标。柔性特征是 指园区内合作企业根据资源、市场和外部环境的 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作原理、原料及 其工艺流程,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产业链 关联度指园区产业链实际关联度占最大关联度的 百分比的平均值。园区产业链关联度越大,园区 共生程度就越高。产业链关联度体现上下游企业 对原料、中间产品及废弃物的供需信息的畅通性 和共生的稳定性,是衡量园区共生水平的重要标 准。其计算公式为[1]:
园区通过构建和延伸产业链,耦合联接企业
[收稿日期]2015 - 01 - 07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新型城镇化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2014CJJ053) ; 河南省软科学 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现代产业承载能力空间评价与体系研究》( 142400411221) 。 [作者简介]王元亮( 1985 - ) ,男,河南鹿邑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研究。
业共生和清洁自生为准则层,包含 22 个具体指标的生态工业园区共生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政府部门全面地、准确地把
握生态工业园区变化趋势以及采取可行的调控措施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 共生评价; 共生指数
[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5330( 2015) 02 - 0071 - 04
2. 4 周期管理,清洁自生
既要保持指标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园区
园区从原料的入园、产品的生产、废弃物的出 的发展吸收新的指标去掉旧的指标。
园等每个环节都进行生命周期管理和清洁生产, 4 共生评价
最大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园区的 4. 1 共生指数的定义

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LEIM ig,ZHONG h u n S uh a
( col f u l d i sa o , uzogU i rt o Si c n eh o g,Wu a 30 4 H b i Sho o b c mn t t n H ahn n esy f ce eadTcnl y P iA ir i v i n o hn 0 7 , u e) 4
生 态工业 园 区 ( c E o—Id s a P r ,E P n ut l a i r k I )作 为一 种 物质 闭路循 环 、能 源梯 级 利 用 、废 物 产 生最 小 化 的新 型生 产组织形式 而引起人 们广泛关 注 。 专家指 出 ,生 态 工业 园 区是循 环 经 济 的重要 载
2o 第6 0年 1
Sn 纛 ; R。 cc ie e a 兽 。 。 。
文 章 编号 :10 7 9 (0 0 6— 0 0— 4 0 0— 6 5 2 1 )1 05 0
生态 工 业 园区 综合 评价 模 型 研究
雷 明,钟 书 华
( 中科技 大学公共管理 学院 ,湖北武汉 4 07 ) 华 30 4
1 生态工 业园 区综合评价 指标及 其权重
1 1 生 态工业 园区的特 点 .
体… , 是生态工业的重要实践形式,是继经济技术 开发 区 和 高 新 技 术 开 发 区 之 后 第 三 代 工 业 园 。 A sb l( 9 0 uue 1 9 )指 出 ,由于 “ ”是 使现 有工业 网 碳 络运行 的主要 因素 ,传 统 工业 系 统越 来 越依 靠 碳 燃 料,工业生态系统与传统工业系统 区别就在于非碳 化 。随着人们 对全 球 气候 问题 的重 视 和低 碳 发展 呼声 的高涨 ,未 来 社会 将 是 基 于化 石 能 源高 效 清 洁 利用和开 发可再 生 能 源基 础 之 上 的低 碳 经济 ,生 态 工业 园 区由于 具有 非 碳 化 、非物 质 化 等特 征 ,正 逐 渐成 为世界工 业园 区发展 的主流 。 管理 大 师 罗 伯 特 ・卡 普 兰 和 大 卫 ・诺 顿 指 出 “ 不能衡 量就不 能 管理 ” 。评 价是 管 理 的基础 ,是 决策的前提。开展生态工业 园区综合评价对 于推动 传统工业园区升级改造 ,以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 “ 型社 会 ” 建 设 具 有 重要 意 义 。生 态 工 业 园 区 综 两 合评 价是一个 新 兴 的研 究 领域 。通过 谷 歌学 术 和 中

江苏省生态工业园指标体系研究

江苏省生态工业园指标体系研究
收 稿 日期 :0 2— 7— 7 21 0 2
以上各指标体系基本分为社会经济基础 、 环境质量
状况 、 污染 物排 放 指标 及 环 境 管 理 与公 众 生 态 意识 几 个 部分 , 主要 指 标 涉 及 国 内生 产 总 值 、 业 增 加 产
值、 人均 收入 水平 、 环境 质量 、 污染 物排 放量 、 污染 物
发展 , 要 保 证 与 社 会 现 代 化 目标 的 衔 接 性 和 连 又
贯性 。
() 6 区域性 与特色 性相 结合原 则
既要 考虑 可持 续 发展 的全 局 性 问 题 , 要顾 及 又 区域 性 问题 , 针 对 性地 制 定 适 合本 区域 发 展 的 指 有
法、 分类 等 都 要 讲 究 科 学 、 范 J 规 。尽 可 能 选 择 计 算 简单 , 公式 中 的参 数易 于获 得 , 尽可 能利 用 已有 要 的信 息资 源 , 可 能选择 有统 计资料 可查 的指 标 ; 尽 指 标 在数量 上要 少而 精 , 实 际应用 过程 中要方 便 、 在 简
洁, 即指 标 的数 据 必须 能易 于搜集 和计算 , 以减少 主 观 臆断 的误 差 。
标体 系 , 客观地 反 映系统 发展 的状态 , 真实 全 面地 反
映生 态工 业 园 建 设 的各 个 方 面 J 在 生 态 工 业 园 。 指标 设计 时还 要 立 足 当地 的 区域 特 色 , 分挖 掘 地 充
区建设 现状 与发 展潜力 , 局 限于 国家标准 , 至 高 不 甚 于 国家标 准 , 并适 当增设 若 干新指 标 , 既体 现环 保新 理念 又能 够体现 江苏 省 的地方特 色 。 江苏 省级生 态工 业 园区考核 指标 体 系保 留 国家 标准 中 的 2 6项指 标 , 分指 标 的具体 限值 根据 江 苏 部 省实 际情 况进 行 调 整 。对 于 中水 回用 率 这 一 指标 , 考虑 到江 苏省 园 区在 执 行 过 程 中 的实 际 情 况 , 中 将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摘要:将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引入对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从而对生态工业园区从规划、建设到运行管理的阶段进行描述,以保证生态工业园区的演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评价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全生命周期评价是一个客观过程,这个过程覆盖了评价目标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辨别和量化对环境的攫取与排放,来评价目标的环境负担,能源消耗,管理措施的合理性[1]。

因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全生命周期的方法来评价产品、项目、技术的研究已多有报道。

目前,国内对生态园区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方法研究;二是进行指标量化并计算总分值,构建评价模型的方法,多采用模糊数学分析法、灰色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并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这些方法多着眼于生态工业园区建成后的运行阶段。

本文拟采用全生命周期的方法,从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运行到终结的全过程分析,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

1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基础及原则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依据,也是综合反映生态工业园网络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

根据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内涵,在设计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8条基本原则[2]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简洁与聚合原则、主成分性与独立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统一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政策引导原则。

此外,设计过程中,可以以工业生态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系统工程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2 生态工业评价指标的定位随着国内关于生态工业园区评价的研究日趋活跃,研究领域越发广泛,涵盖生态工业园区评价的意义、原则、模型和指标等各个方面。

各类评价体系之间均涉及反映生态工业的特性和发展程度的微观指标和反映生态工业系统经济、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特性的宏观指标,但对生态工业园区的全生命周期的评述则较少,大部分指标都停留在建成后的运行管理阶段。

生态工业园区绩效评价体系基于模糊测度方法

生态工业园区绩效评价体系基于模糊测度方法
表 1 生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A B B1 GD P C C11 C1 2 C21 C22 C23 C31 GDP $% B2 !"#
&’("# EF AB RS T 78 )* B4 %/ 01 B3 !)*+ C3 2 C3 3 !,.,-
— 201 —
●区域经济
(2 ) 系统性原则。首先反映在指标的数量上, 应该尽量用数量较 层次较简单的指标体系较为全面 、 系统的反映评价对象, 而 少、 不应该构建庞杂、冗余的指标体系,但是也要注意避免过于简 单。需要在数量与优化中找到平衡。其次, 指标体系应该兼顾研 究对象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不是仅仅只针对某一个方面表现 。 (3 )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体系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纵向可比, 即研究对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可以进行比较;其二是横向 可比, 即不同研究对象之间按照共同的属性构建指标体系, 从而 进行相互比较。 (4 ) 可操作原则。首先, 指标的获取应该尽量简 片面性的指标; 化, 即具有较强的可得性; 应该避免过多主观性、 其次, 指标的计算和转换应该简便; 第三, 数据的来源必须准确、 规范; 第四, 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选择要适当。 3.指标体系说明。在上述四条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指导下, 参照国内已有的相关指标体系,本文提出了如表 1 所示的生态 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1 )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实际上只是生 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一个间接目标,因此本文并没有像以往研究 中的指标体系那样赋予过多的三级指标,只需要从增长速度和 增长质量两个维度反映即可。 (2 ) 循环经济。这一维度的指标着 重反映园区内是否形成了自循环发展模式, 体现在对各种废物、 原材料的重复利用上。 (3 ) 环境保护。体现在对于废水、 废气、 固 体废弃物这 “三废” 的处理率上。 (4 ) 污染排放。从三个方面衡量 污染排放的程度: 烟尘、 硫化物和固体废弃物。 当然, 考虑污染物 排放时候, 则结合了经济增长质量考虑, 因而用的是排放强度指 (5 ) 生态环境。主要是从绿地使用和清洁能源使用这两个角 标。 度来考虑。 (6 ) 管理规范。该二级指标本身就属于较为主观性指 标,从可操作性原则出发本文仅选取了两个三级指标来描述该 特征。 其一是企业对于环保管理制度的制定上 (仅需判断有无即 可 ) ; 其二是是否获得 ISO14001 认证。 三、 模糊测度评价方法 1. 指标权重设定。指标权重的设定最常用的就是层次分析 ) 。AHP 方法就是按照指标体系将指标分为三个层 法 (AHP 方法 次: 目标层 (A ) 、 准则层 (B ) 和具体指标层 (C ) 。然后在同一层次 中, 将指标进行两两比较, 得到一个指标之间的判定矩阵。判定 矩阵的获得需要采用专家打分法 (即德尔菲法) , 将每一个指标 的重要性程度赋予不同数值,一般是 1 ~9 表示不同的重要程 不同的专家会给出不尽相同的判定结果, 综合所有专家的判 度。 定结果得到一个判定矩阵, 但是判定矩阵并不一定有效, 需要借 助一致性检验进行判断。 一致性检验, 首先需要计算判定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λmax, 然后计算判定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CI= (λmax- n ) ( / n- 1 ) 。一般而 言, CI 的值越小, 说明判定矩阵的一致性越高。如果出现判定矩 阵不一致的情形, 可以引入随机一致性指标 RI 进行加权消除不 一致性。 这样处理后, 可以得到一个一致性比检验统计量 CR=CI/RI。 对于 CR 而言一般的经验值是,当 CR≤0.1 时可以认为得到的 判定矩阵经过修正后是一致的,如果不满足此条件则需要重新 获取合适的判定矩阵。 2.模糊测度评价方法介绍。 (1 ) 评价因素集合的确定。该步 骤实际上在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就已经确定。定义评价因素集 合为 U, 则有 U={u1, u2, …, uN}。 N 为指标的个数。 (2 ) 确定因素的 评价等级。 即针对某一个 ui 而言, 可能是定性指标也可能是定量

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思路研究

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思路研究

系建 立 方 法
规 划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 指 标 体 系 涉 及 全

预测 的规划环 境效应 、 替 代 方 案 对 比 以 及 标 之 间相 关性 的 问 题 。 生 态 与 资 源 环 境 调 查 和 环 指 标 权 重 的 确 定可 社 会 经 济 调 查 、 监 测 规 划 执 行 情 况 与 规 划 目标 的 偏 差 等 。 以用 层 次 分 析 法 、 主观评分、 灰 色关 联 等方 境 政 策研 究 。 ( 2 )规 划分 析 规 划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指 标 体 系是 反 映 规 划实 法进 行 。 工业 园 区 规 划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指 标 施 区 域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和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方 体系 建立 流 程 见 图1 规划 分析 是 对 规 划本 身进 行系统分 析 , 。 面 特 征 的 多 个 指 标 构 成 的相 互 联 系 、 相 互 它是 工业 园区规 划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 一 项 重 要 内容 , 是 环 境 影 响 因子 识 别 、 影 响途 径 和 依存的统计指 标 群 , 其 构 成 决 定 于 规 划 环
3 评 价指 标 体 系 的建 立步 骤
境影 响评价 的评价 内容, 而 评 价 的 内 容 又
规 在 规 划 环 境 影 响评 价 中 , 环 境 承 载 力 影 响 程 度 定 性 判 断 的 一项 基 础 性 工 作 。 规 决 定 于 规 划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 工 作 目标 。 建 和 可 持 续 性 是 评 价 影 响 的 最 基 本 标 准 。 累 划 分 析 包 括 规 划 一 般 分 析 和 缺 陷分 析, 立 评 价 指 标 体 系实 质 就 是 建立 规 划 环 境 影 积 二 次 和 间 接 环 境 影 响 的 预 测 和 评 价 是 划 一 般 分 析从 规 划 内 容 、 组 织 和 过 程 三 个 响 评价 的具 体 评 价 内容 。 规 划 内 容 分 析 是 一 般 分 析 的 重 重点 , 此外还要注意短期和长期、 可逆 和 不 方 向进 行 。 点 , 工业 园区 规划 的 内 容分 析 包 括规 划 目 标 可逆 影 响 之 间 的 区 别 。 工 业 园 区 规 划 环 境 园区 现 状 分 析 和 规 划 方 案 分析 , 它 是 2 工 业 园区规 划 环 境 影 响评 价 指标 体 影 响 评 价 的 分 析 主 要 从 规 划 的 内 容 , 规 划 分 析 、

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可持续发展 ,即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 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1] 。我国根据具体国 情 ,阐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 ①可持续发 展的核心是发展 ; 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 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 ③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 考虑当前发展需要 ,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不以 牺牲后代人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2] 。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用社会 、资 源 、环境 、经济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水平 ,使人类能 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
理论为基础 。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园区 管理和决策部门在进行园区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管理 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政策性工具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体系应该具备的功能 : 描述功能 、评价功能 、预警功 能 、导向功能[3 ] 。
基于上述功能 ,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从不同 侧面反映系统的特征 、性状以及整体功能和综合效 应 。因此在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体系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
2) 3R 原则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侧重点在于通过 资源的循环使用以节约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提 高物质循环利用率 、减轻环境负荷 ,因此在选择 、确立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时要充分体现减量化 、再使用 、 再循环状况及由此产生的效益 。
3) 系统化与层次性原则 :生态工业园区是个复杂 的系统 ,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 ,既要避免指标过 于庞杂 ,又要避免因指标过少而遗漏重要方面 。因 此 ,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采用系统方法 ,由总指标分 解成次级指标 ,由次级指标再分解成三级指标 ,并组 成树状结构的指标体系 ,使体系的单个指标及其层次 结构能满足系统化要求 。
工业界对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 究 ,生态工业园区将产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应用 于实践中 ,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工业 园区 ( Eco2indust rial Parks , EIPs) 的概念最先由美国 康奈尔大学的一些学者提出 ,在美国 、加拿大 、日本 、 荷兰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大力发展 。我国也正大力发 展生态工业园区 ,至 2007 年 5 月 ,批准建设的国家生 态工业示范园区共有 26 个 。

国家绿色工业园区评价指标

国家绿色工业园区评价指标

国家绿色工业园区评价指标
国家绿色工业园区评价指标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保护指标:包括环境质量、水资源利用、土壤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噪声和振动等环境影响因素的控制。

评价指标可以涵盖排污控制、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等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2. 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节约利用、原材料利用效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指标。

评价指标可以涵盖能源消耗强度、水资源利用效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等方面。

3. 生态保护指标: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系统的维持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指标。

评价指标可以涵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物种多样性评估、生境保护与恢复等方面。

4. 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园区产值、利润、就业等经济指标。

评价指标可以涵盖产业发展、创新能力、就业机会等方面。

5. 社会效益指标:包括园区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对员工福利的关注、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的指标。

评价指标可以涵盖社会责任履行度、社区参与、员工培训和福利等方面。

以上指标通常以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权重和评价方法。

张家港三大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张家港三大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Unv ra h a tr t f I a o i e i eg a E P s T emeh do n y i Hir c yP o e s sa pid A v u t n id c tr ies c a ce i i o P W S mbn d w t t o I . h to A a t e a h rc s p l . n e a ai n iao l r sc E c hh l f l c r wa e l o fr h P w sd s n d A d t es lcin a d c c lt n o ec r dc r weee pan d i r e f re au t gb ssa d d cso — 0t l eEI a e i e . n h ee t a uai t o ei ito r x li e od r oof v a i a i n e i n g o n l o f h n s n t e l n i ma igrfr n e o I o s u t n kn ee c r P c n t ci . e f E r o
YU NY a (colf eg py cec。 aj g o a U i rt, aj gJ ns 107 A une a Shoo or h i eN ni r l nv syN ni ,i gu 09 ) tl G a S n nN m ei n a 2
Abta t T ecntu t no oid s i ak ( I 1 a nefcieap oc hc e eo e amo iu eainhpb t enid sr src h o srci f c - ut a p rs E P S f t p ra hw ihd vlp dh r no srlt si ew e ut a o e n rl W a e v o n i l

生态工业园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生态工业园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t a l S c ie
m
S
u n
fo
r
De
o m e
n
v e

lo p m

e n
t S ta tu s o f E c o
o
-
ln d u
s
t r ia l P a r k s
X ia
i Z hu L i C u i Z ha
e e r in
j ie
e r s i ty

(S c ho o l
o
能 量 和 水 的梯 级 利 用
环境

管理 和 生 态 方 面 建 立

载 压 力 度 在 内的 生 态 承 载 力 评 价指标 体 ( 赵
)



了 生 态 工 业 园 评 价 指标 体 系
并利 用 灰




基 础设 施 的共 享 及 完善 的信息 交 换 系
武春友 《 =; o z > 广 0 m< mr o 可至
— —

根 据 生 态 工 业 园 的 特 征 建 立 了 包 含 经 济 资 源 环 境 技 术 支持 和 管 理 五 个 系统 的 发 展 状 况 评 价 醣 标 体 系 确 定 了 评 价 模 型




将 该 指 标 体 系应 用 于 某 综 合 类 生
态工
业 园 识 别 了 存 在 的 问题 提 出 了 园 区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建议
de
lo p m
t a r e pu t fo r w a r d

Ke y
w o r d s :e c o

产业园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产业园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产业园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增加,产业园区也逐渐朝着绿色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尚未系统性提出被广泛认可的园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就产业园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碳”;产业园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引言产业园区一方面受益于集中规划,各产业共享土地资源与公共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优势化产业分工,工业发展实现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带动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集聚,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然而,由于我国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大部分产业仍处于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过渡发展阶段。

如何形成零碳绿色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建设一批零碳化产业园区,为全社会实现零碳目标助力,将成为产业园区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1产业园区绿色设计原则1.1生态性在产业园区设计中应秉承生态性原则,尊重自然,强调空间格局的开放、协调、和谐。

在设计中根据地形顺势而为,合理利用场地资源,提高用地的生态价值。

在设计中可借助裙房屋顶打造屋顶花园,建构内部空中花园,将景观绿化引入建筑内,形成垂直景观带,丰富绿色景观层次,增强建筑内部绿色人文属性。

同时可优化平面功能,合理选用建筑及装修材料,降低能耗,实现绿色、节能目标。

1.2园区发展低碳化发展绿色建筑是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途径,落实好新建项目、新建建筑的绿色低碳要求,积极运用绿色节能环保技术,覆盖至园区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流程,积极摸清园区碳家底、开展碳核算,提升园区低碳管理能级,强化“双碳”金融支持和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服务园区和企业绿色化转型。

1.3产业绿色化发展产业是工业园区的中心任务,绿色园区作为引领工业园区发展的标杆,改善产业绿色化指标的措施包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能耗、高效率、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及服务体系,大力推行绿色减碳技术,减少能源浪费,优化产业区域及生产力布局,使产业发展转向精细化。

行业性工业园生态化改造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

行业性工业园生态化改造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

理的政策导向。但反映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强度指
标和直接反映工业园区生态结构特点 的关键指标 少 ,无法直接体现 园区结构 的优劣 ,不利于指导
企业和园区生态化 改造建设 ;在指标值 的确定上
缺乏可操作性 ,且没有 明确指标评价的方法 ,缺 乏集成性的综合指标 ,不便于不同行业性生态工
业 园可 比较 性 。本 文 以行 业 性 工业 园 区生 态 化 改
第 5 ( 期 总第 2 1 1 期)
21 年 5 01 月
工 业技 术经 济
o n u t a e h oo i l c n mis fId s il c n lgc o o c r T aE
N . G∞ea,N .1) o5( rl o2 1
Ma . 01 y2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行 业 性 工业 园生 态 化 改造 评 价 指标 体 系 与方 法 研 究
[ 中图分类号]F6 . [ 022 文献标识码]A
行 业类 生态 工 业 园 区是 以某 一 类工 业 行 业 的

理类 指标 ,指标 选 取 多取 自工 业 系 统与 自然 生 态 系统和社会 子 系统 的交 界 面指 标 ,多 为反 映 园 区
个 或几个 企 业为 核心 ,通过 物质 和能量 的集成 ,
等。应能全面反 映行业性工业园区建设 与发展情 况 ,并符合园区及其所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目标
与原则 ,系统地 反 映行 业 性 工业 园 区生 态 系统 的 特 征及 各子 系统 之 间 的相 互关 系 。
1 12 先进 性 与导 向性 ..
的和原则 出发 ,考虑评价指标的完备性、可行性、 稳定性、必要性 以及指标 与评价方法 的协调性等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建 了 相 对 完 整 的 生 态 工 业 园 区 指 标 体 系 , 并 指 出
生 态 工 业 园 区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应 该 完 善 信 息 采 集 、
监测 方法 。
经 济 及 工 业 生 态 学 原 理 为 基 础 而 建 立 的 一 种 新 型
从 总体 上 看 ,生 态工 业 园 区评 价 指 标体 系倾 向 于 从 经 济 、管 理 、 环 境 、 生 态 4个 方 面 采 用 定 性 与定 量 相 结合 的方 法 构建 评 价 体 系 。但 由于研 究 尚未步 入成 熟 阶段 ,以往研 究 也存 在一 些 问题 , 如 在 评 价 指 标 的 选 取 上 表 现 出 较 多 的 重 叠 性 ,不
能完 全反应 出评价 的真 实性 。
二 、 研 究 方 法
工 业 园区 ,它遵 从 循 环 经 济 的 减 量 ( Re d u c e ) 、再 用 ( Re u s e ) 、循 环 ( Re c y c l e )3 R 原 则 ,通 过 模 拟 自
然 系统 中 的 “ 生 产 者 一 消 费 者 一 分 解 者 ” 的 循 环 途 径 ,实 现 物 质 闭 环 循 环 和 能 量 多 级 利 用 ,最 终 达 到 物 质 、能 量 的 最 大 利 用 ¨ ] 。 与 传 统 的 工 业 园 相 比 , 生 态 工 业 园 区 在 努 力
种 新 的 宏 观 背 景 下 ,对 我 国 生 态 工 业 园 区 的 生 态 效益 进行 评价 研究 具 有重 要 的现 实意 义 。 长 期 以 来 ,我 国 经 济 以 一 种 高 消 耗 、 高 污 染
分 学 者 均 是 以 生 态 工 业 园 区 需 具 备 的 基 本 条 件 及

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思路研究

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思路研究

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思路研究摘要:该文基于笔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思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和建立步骤,探讨了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关键词: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中观层次对象上的应用,其实施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指标是用来揭示和反映环境变化趋势的工具,具体包括识别和描述环境背景状况、可预测的规划环境效应、替代方案对比以及监测规划执行情况与规划目标的偏差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规划实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特征的多个指标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计指标群,其构成决定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内容,而评价的内容又决定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目标。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实质就是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评价内容。

2 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涉及全球和地方性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指标,还涉及特定的专项或区域规划与计划评价的各种因子。

因此,一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指标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但是往往受实际可获得的信息和经费、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限制,而只能筛选出若干个主要指标进行评价。

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主要方法有文献查阅、类比分析、专家咨询以及公众参与等。

其中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可以帮助解决指标之间相关性的问题。

指标权重的确定可以用层次分析法、主观评分、灰色关联等方法进行。

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流程见图1。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性是评价影响的最基本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成为国内外环保领域的新热点。

本文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经济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网络指标和管理指标。

目前,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有几十个生态产业园的项目正在规划或建设。

在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已正式批准建设全国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

随后,广东南海市、内蒙古包头市、新疆石河子市等地也陆续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

此外,辽宁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解决结构性污染和区域性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如何科学地评价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水平、指导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目前国内外尚未报道。

所以,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指导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并用作生态工业园区验收的依据。

1 生态工业园区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生态工业园区自身必须具备相对集中的一定规模的场地、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机构,并与园区外环境相协调;必须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建立生态产业孵化中心;必须在金融、税收、人才、知识产权、土地使用等要素管理方面取得政策支持,保证园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园区内企业(组织)间已经形成了副产物和废物交换网络,实现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和信息共享;园区内所有企业(组织)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

2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2.1 3R原则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构建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再利用和循环)。

3R原则实施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再利用→循环。

2.2 系统性原则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全面地反映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层次高、涵盖广、系统性强的特点。

所以,生态工业园区必须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设计。

2.3 动态性原则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所以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动态变化,能综合地反映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便于进行预测与管理。

2.4 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本身有合理的层次结构。

数据来源要准确、处理方法要科学,具体指标能够反映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主要目标的实现程度。

2.5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它要既能全面反映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各种内涵,又能尽可能地利用统计资料和有关规范标准。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设定的最终目标是指导、监督和推动生态园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每项指标应该是可观、可测、简洁及具有可比性。

3 生态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根据上述原则,将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四类指标:经济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网络指标和管理指标。

3.1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既要反映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反映经济发展潜力。

经济发展水平可用GDP年平均增长率、人均GDP、经济产投比、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GDP新鲜水耗、万元工业产值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指标表示。

经济发展潜力可用高新技术产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比重、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和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等指标来描述。

3.2 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包括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等方面。

环境保护方面包括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达标率,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率,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减排率,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等。

生态建设方面包括清洁能源所占比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园区绿地覆盖率和地下水超采率等。

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用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来表示。

3.3 生态网络指标生态网络指标是生态工业园区的特征指标,反映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信息共享和基础设施共享的效果。

它包括重复利用、柔性特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重复利用方面包括水资源、原材料、能源的重复利用。

重复利用率越高,说明园区功能发育得越完善。

柔性结构体现园区的抗风险能力,包括产品种类、原材料的可替代性等。

产品种类越多,原材料来源越广泛,园区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越强。

基础设施建设以人均道路面积来衡量。

3.4 管理指标管理指标包括政策法规制度、管理与意识等。

政策法规制度包括促进园区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园区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管理与意识包括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所占比例、规模以上企业ISO14001认证率,生态工业培训和信息系统建设等。

4 指标取值说明4.1 经济指标在生态工业园区内, GDP年平均增长率和人均 GDP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大于9%和1.8万元/人。

经济产投比是衡量经济生产效率、资金使用效果的指标,计算以年度为时限,应大于1.5。

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组织)间已经形成了副产物和废物交换网络,实现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和信息共享,因此资源、能源利用率应大幅度提高,万元GDP主要原材料消耗、万元GDP新鲜水消耗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每个园区主要原材料各不相同,所以具体指标值目前难以确定,但万元 GDP主要原材料消耗必须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999年验收的3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平均为1.36t标煤/万元,而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实施能量集成,故指标值确定为小于1.2t标煤/万元。

目前各地区万元 GDP新鲜水消耗量差距很大,一般在100-300之间,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小于160t/万元。

2000年全国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为49.4t,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为3.51万m3,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为0.08t。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应降低万元工业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故上述三项指标建议取值分别为45t,3.8万m3和0.03t。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还应提高园区内企业(组织)的技术水平。

园区内的技术不得采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国经贸委令第 6号,1999年)上列举的技术,而应尽可能采用《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 (第一批,国经贸资源[2000]137号)上的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表明了园区整体技术水平。

生态工业园区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第二产业产值中的比重应大于40%。

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反映了该园区对科技开发的支持力度。

目前全国平均为1.5%-2.0%。

为了增强园区经济发展潜力,园区应加大科技投入比例,故建议取值为3.0%。

科技进步对GDP 的贡献率是衡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指标。

2000年全国平均为 10%。

生态工业园区应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GDP,故建议取值为60%。

4.2 生态环境指标生态工业园区内,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的标准。

工业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应全部经过处理,并全部达标排放。

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减排率体现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前后废物减量化程度。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应大幅度削减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故建议取值为:废水减排率应大于40%,废气减排率应大于20%,固体废弃物减排率应大于30%。

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是指工业垃圾综合利用占工业垃圾总量的比例,目前全国平均为52%,“十五”期末要达到60%,故建议生态工业园区取值为70%;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处理率是指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量占危险废弃物总量的比例,应达到100%。

清洁能源是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和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

生活用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越高,造成的环境污染越小。

生态工业园区内,生活用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应达到85%以上。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的通知》 (讨论稿)指出,到2005年,全国城市规划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

生态工业园区内,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也应达到10m2以上,园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0%以上。

环保投资占GDP比重指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环境科学研究及环境教育、宣传等活动的一切开支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要使环境逐渐改善,环境保护投资须占当年GDP的1.5% -2.5%。

生态工业园区内,要求环保投资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

4.3 生态网络指标生态工业园区内,要通过构建工业生态链(网),实现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提高原材料、能源、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建议水资源、原材料、能源重复利用率取值分别为:80%、80%和70%。

生态工业园区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抗击市场风险。

要求产品结构合理,产品种类不能过于单调,建议产品种类达到8种以上。

例如,正在建设的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正在并将计划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白砂糖、文化用纸、生活用纸、酒精、复合肥、有机糖、低聚果糖、酵母精、CMC和能量等。

此外,主要原材料必须在附近容易找到替代品,以缓解原材料短缺对园区造成的冲击。

生态工业园区内,人均道路面积应达到6m2/人以上。

4.4 管理指标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必须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

地方政府应制定并实施促进园区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在财政、金融、税收、投资、人才、知识产权、排污收费、土地使用等要素管理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保证园区健康持续发展。

此外,还必须制定并实施园区内部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

在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工业生态链的构建,是在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的前提下进行的。

为此,本指标要求50%以上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组织)环境管理水平,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的绿色通行证。

所以,要求生态工业园区内,年产值 500万元以上企业,50%以上通过ISO14001认证。

在生态工业园区内,要定期举办生态工业政策和生态工业园区理论知识培训班。

生态工业园建设所需信息量巨大,而这些信息不可能由单一企业或组织完成,同时为了节省费用,必须建立灵敏的园区信息网络。

所以,必须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信息系统,将生态工业园区各组成单元连成一个整体,通过相互间及时的信息交流,实现各单元间资源相互利用的最优化。

建立并完善信息交换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包括园区内信息的共享和园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是保持园区活力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