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植物群落研究现状与,湿地植物构建

合集下载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公园,以湿地为核心资源,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展现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魅力和生物多样性,吸引并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教育和科研等需求。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非常重要。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应以湿地植物为主。

湿地植物适应湿润环境,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营造和维护至关重要。

湿地植物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两大类。

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中,如荷花、香蒲等,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如净化水质、保护岸坡等;湿生植物生长在湿地中,如芦苇、菖蒲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景观效果。

根据湿地公园的规模和功能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种类、形态和颜色的湿地植物进行配置,以打造具有时令变化和观赏性的植物景观。

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也是植物配置的重要内容。

景观营造是通过构思和设计,通过植物的组合和布局来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中,可以通过植物的颜色、形态和布局来构建景观框架,并结合地形、水体和建筑等要素进行协调,打造出具有层次感和丰富变化的景观空间。

可以利用湿地植物的密度、高度和生长特点等特点,来创造出分隔区域、引导人流和增加观赏点的效果。

景观营造可以使湿地公园更加美观、舒心和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还应注意保护和利用本地特色植物资源。

湿地公园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植物资源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生态效益好的本地特色植物进行配置,以增加湿地公园的特色和独特性。

应注意保护和利用湿地公园原有的植被资源,减少破坏和侵占原生生态系统的行为,以保持湿地公园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研究

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研究


3 4 3 河岸园林道路绿地
是花季ꎬ 以红花为主ꎻ 秋 季 是 观 赏 树 叶 和 树 木 的 季
园内有可供适龄车辆通行的小路ꎬ 小路两旁种植
香灌木、 日本刺玫和 四 叶 草 等ꎬ 主 要 种 植 在 岸 边 附
近ꎮ 在不妨碍视线的情况下ꎬ 方便人们观赏水库ꎮ 同
时ꎬ 水库中的鸭子、 小鱼和其他生物与岸边的植物交
相辉映ꎬ 水库附近还种植了落叶树、 红豆杉和垂柳等
图 4 枇杷
树木ꎬ 形成一片茂密的森林ꎮ 月亮花园的景色是由岩
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地面、 路边和湿地附近ꎬ 主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园林园艺 农业与技术 2023ꎬ Vol 43ꎬ No 14 13 7


[2]
城市湿地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ꎮ
地和文化湿地为一体的湿地生态公园ꎮ 本文以白龟湖
地公园植物是建立在城市湿地环境基础上ꎬ 通过对植
生物多样性的公园景观空间ꎮ
国家湿地公园的植被景观作为研究对象ꎬ 在文献研究
在设计和建立湿地公园时ꎬ 不仅要考虑选择湿地
和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ꎬ 从现有植物种类、 不同区
保护与利用ꎬ 科普教育、 生态观光、 亲水游玩等多种
功能公园ꎮ 因此ꎬ 在设计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ꎬ
要考虑适合湿地公园的水生、 湿生植物进行种植ꎬ 对
于园区内应统筹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ꎬ 合理布置ꎬ 还
原湿地公园景观自然性ꎮ
环境ꎬ 所以更要注意保持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ꎮ
湿地环境的设计也应考虑到公园内人类活动的范围ꎬ
四季鲜明ꎬ 春季温和干燥ꎬ 大风天气较多ꎬ 夏季天气
3 2 2 景观美学原则

大庆龙凤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探究

大庆龙凤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探究

大庆龙凤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探究沈赫(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有着“地球之肾”称号的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不仅为水生植物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空间,同时还为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提供了繁殖保护。

湿地可以有效地调节全球气候变暖,有着特殊低洼地形的湿地还可以起到抗洪防旱的作用,其污染降解功能为生态平衡提供了很大帮助。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保护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以大庆龙凤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内水生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分析水生植被在湿地中的生态功能,针对湿地环境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庆龙凤湿地;水生植物;生态功能1国内外湿地及水生植物研究现状1.1国外湿地及水生植物研究现状国外对于湿地科学的研究较早,理论和实际运用都早于国内。

国外湿地科学是以湖沼学和沼泽学为出发点,并在17世纪开始对湿地进行研究工作,关于湿地最早的研究内容是莱兰德的一本旅行游记,在莱兰德看来沼泽是由森林演变而来的[1]。

在湿地科学建立前期,欧洲学者们就开始对沼泽进行深透而系统的研究,包括物质来源、物质类别、开发利用的方式等,并依据这些研究成果成功创造建立了湿地科学基本理论[2]国外在湿地植物的传统培植和利用等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公元前4700年,将睡莲花瓣编为花环就已经被用于古埃及帝王和僧侣的葬礼仪式中。

后期大量睡莲和水生植物被埃及帝王种植并用来观赏。

意大利人在16世纪开始把睡莲种植在园林中,将其应用为绿化装饰水池的背景物。

王莲在1801年的发现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勾起了人门对湿地植物研究的兴致。

19世纪40年代末是人们利用水生植物装饰、建造花园的第一个巅峰时期。

当时的富豪们痴迷于通过建造水景园以彰显其社会地位,各种热带水生植物被他们狂热地栽培和种植,他们花费重金和大量人力去寻找珍贵的水生植物品种,使得水生植物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促进。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2010-04-13 13:32:08)转载▼标签:水生湿地植物杂谈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

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1.1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1)生态自然型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

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

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

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

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

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

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

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分类的研究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分类的研究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分类的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位于中国东部旱热带,是商业、农业和开发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此外,它还是一个生态宝藏,拥有丰富的植物物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湿地之一。

本文将对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分类进行研究,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为湿地的管理、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首先,对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进行分类研究,可以为湿地生态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湿地植物类群不仅受到气候、土壤、植物类群空间分布的影响,还受到植物类群的种类组成、植物组成的空间结构、植物类群的演替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对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类群空间分布、植物类群的演替、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以及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以期更深入地研究三角洲湿地植物类群的分布组成和结构特征。

其次,本文还将从分类角度探讨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功能。

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功能特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气候、土壤和植物类群等影响。

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功能包括水文调节、水资源保护、植物净化、土壤侵蚀控制、土壤保湿等。

本文将从分类角度探讨各种植物群落的功能特征,探讨不同种类组成的植物群落对环境和湿地管理的影响,以期为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最后,本文还将研究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及其对湿地管理的影响。

湿地的植物类群演替是指因外来物种的入侵或者植物类群内部的自然变化而导致的变化,它会影响湿地的水文调节、水资源保护、土壤侵蚀控制以及植物净化等功能。

本文将对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变化及其对湿地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湿地管理、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总之,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分类的研究是湿地生态学工作的基石,本文从分类角度对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类群空间分布、植物类群的演替、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以及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研究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功能及其演替过程,以期为湿地的管理、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生态理念下的校园湿地景观植物配置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为例

生态理念下的校园湿地景观植物配置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为例

在环境问题较为严峻、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生态理念在园林设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校园建设成为新的趋势[1]。

植物景观是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植物配置有利于校园景观的形成,且能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完善。

校园湿地是一种特殊的校园景观,被称为校园景观的综合表现体,能起到改善和美化校园环境、打造校园特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2]。

目前,国内对于校园湿地景观的研究较少,更是缺乏对于植物群落配置的分析。

基于此,从生态理念出发,调查并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绿地的植物配置,发现其优点和不足,旨在为校园湿地景观和生态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1校园湿地景观1.1概况校园湿地景观是利用校园原有地形基础或湿地基址,根据天然湿地的结构、特征等,运用生态学知识及相关技术,在校园内呈现出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

校园湿地景观在生态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景观营造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将自然生态、文化历史、校园特色相结合的绿色景观体系[3],也是打造生态校园的重要一环。

1.2湿地景观营造特点植物配置是湿地景观营造的核心部分[4],在规划设计湿地景观时,需要兼顾生态原理和美学知识,对水面、水缘和岸边植物进行分区配置,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形成稳定的湿地生态群落,同时,保持与周围环境相统一。

2生态理念下植物配置的重要性2.1结构组成更合理,凸显自然因素生态理念指导下的植物配置更贴近自然状态,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进一步提升景观效果,缩短到达最佳观赏状态所需的年限,更大程度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求,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2.2自然与艺术相结合,增强观赏效果实现自然与艺术的融合,在保证生态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植物更好地分隔空间,将文化、科技、生态综合运用于园林中,提高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效果,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景观,更好地满足游人的需求[5]。

2.3环境衔接更紧密,利于可持续性发展合理的植物配置可将不同植物景观联系起来,增强与周围环境的相容性[6],形成一体化空间,减少边界感的同时,便于后期管理养护,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人居环境建设,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7]。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摘要:在城市中建设湿地公园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性。

本文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运用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相关理论,分析城市湿地公园中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选择树种、优化配置方法和种植方式等提升策略,为类似公园植物配置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城市景观设计1引言湿地公园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为环境提供了各种好处,包括水过滤、洪水控制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等。

如今城市湿地公园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这些公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在其城市环境中创造一个绿色空间,要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尤其重要。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决定着公园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一个成功的湿地公园,是生态上和经济上的共同增长,因此,了解不同的植物配置如何影响湿地公园的功能非常重要。

2 城市湿地公园相关概念城市湿地公园是融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类型的公园[1]。

园林植物配置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空间布局,科学合理的栽植植物,形成好的植物景观,包括乔木、灌木、花卉、地被,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科学性,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要有不同的植物配置,另外植物配置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性,结合科学合理的配置,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效果,以达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共同提高。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类型植物的搭配,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群的设计,合理的组成,色彩搭配,季节变化和园林意境;二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元素的结合,如水、石、建筑、道路等的搭配与融合。

3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原则3.1生态性原则湿地公园应按原有的生态系统,为公园的绿化进行植物配置,以本土植物造景为主,外来植物为辅,把各种有特色的植物融合进当前的景观中去,与本土植物相搭配,形成生态性强的植物组团,为湿地动物提供栖息地,恢复湿地公园的区域生态性,提升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长江常熟段湿地植物群落现状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

长江常熟段湿地植物群落现状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

方法 对长 江常 熟段湿 地植物 群落逐
月进行定点调查观测 , 将滩涂湿地按
入江河 E划分为福 山塘 河 口、 虞河 l 望
河 口、 海洋泾河 口 、 浒河河 口及 白 常
单位 面积产量 (g m ) k /
地上部分总生物量 () t
75 . 6
19 04 31.
22 I8
已 相 继 开 发 为 码 头 、 业 区 , 有 湿 工 原
研究区 ) 。为保 证观测区采样点 的水
位条 件和植 物群 落的淹水 周期 基本

生态 系统 , 湿地保护 的理论研究 和实 践都不系统l] 湿地 的开放性和脆 弱 1 。 性 以及资 源 的多样性 决定 了人类利 用的充分性[]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 2。 区受 复杂 扰动方 式影 响的江 滩湿地 是极具代表性 的中小 型湿地 之一 , 这 类湿 地是 由江滩 为基 础发展 演替 的
29. 0 76
11 .8
31 1 6 . 9
茆塘河 口 5 个观测 区( 将各观测 区 自
21 0 2年第 4期
22 湿地 植 物种 科 属 组 成 .
江 苏水 利
盖 度而言 , 芦苇 群落 最高 , 慈菇群 落
最低 。 慈菇群落和菰群落一般为人工 种植群落 , 群落中伴生种数量较低 。 24 湿地植物群 落优势种分析 . 对 三个 观测 季 节 的湿 地植 物 群 落优势种进行 比较 , 研究 区域 内最主 要的优势种是芦苇 , 、 菰 扁秆藤草 、 水
种湿地类型 , 它们常常 由于 自然条
度、 盖度 、 高度 、 密度等群落特征 。
2 调 查 、 测 结 果 及 分 析 观
21 湿 地植 物 概 况 .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构建分析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构建分析
d sg fu b n weln r n t c l gc lsg fc n e.Th h ss d s u s d t e a v n a e n ia — e in o r a ta d pa k a d is e oo i a ini a c i e t e i ic s e h d a t g s a d d s d
摘 要 : 文以上海滨江森林 公园为例 , 本 以城 市湿地公 园为研究对象 , 以生物多样性 的营建为 目标 , 合 结
国内外湿地公园设计进展 , 对城市湿地公园景 观设计 与生 态意义 的结合做 了一次尝试性 的分析 , 对滨 江森 林 公 园生物多样性景观建设中的成败之处进行 了探讨 。 关键词 : 城市湿地公 园; 群落构建 ; 生物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 9 8 1 7 Q 4 .5 文献标识 号 : A 文章编号 :0 1 4 4 ( 0 1 1 — 06— 4 10 — 9 2 2 1 )0 0 6 0
般认 为 , 市 湿 地公 园应 该是 在 城 市 自然 城
湿地 或人 工恢 复湿地 上保持 该 区域 的独 特 自然 生
态 系统并 趋近 于 自然 景 观状 态 , 持 系 统 内部 不 维
园 。 因此 , 湿地 公 园和 城 市 湿地 公 园 的 区别 在
于 是否 纳入城 市绿 地 系 统 , 其本 质 和 目标 是 一 致 的。下 面 , 以上 海滨 江森林 公 园为例 , 城市 湿地 对 公 园景 观设计 与生态 意义 的结合 以及生 物 多样性 景 观建设 等 问题进行 了探讨 。
A s a t I i p pr teS ag a Bni gF rs P r a kna nea pet s d eubn b t c nt s a e, h hn h i i a oet a w s a e s xm l o t yt ra r h jn k t a u h

珠海湿地公园湿生植物调查报告

珠海湿地公园湿生植物调查报告

珠海湿地公园湿生植物调查报告如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建设与城市绿化。

各国政府逐渐开始寻求与探索不同的途径来改善城市绿化环境,给人类提供合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城市湿地作为其中一种形式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湿地公园数量正在飞速递增。

而国内的湿地公园建设,正在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蓬勃发展。

湿地公园不仅仅具有普通公园的景观特性,还具备一定的生态特性和科普性,这一切都离不开植物景观的营造。

植物作为湿地公园最主要的造景元素之一,既能丰富景观,又可以改善生态结构和生物群落。

水生植物是湿地植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具有较高的观赏特性,同时可以调节小气候、净化水质和构造和谐的生物群落。

所以,对湿地内水生植物进行调查和配置评价对湿地的规划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以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以下简称海珠湿地),对海珠湿地内的水生植物种类、应用频度、物候期、观赏特性进行调查,并就其水生植物配置现状进行探讨研究,为海珠湿地的进一步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本人对海珠湿地(包括海珠湖、海珠湿地一期及二期)内的水生植物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如下:海珠湿地内的湖泊、天然河道以及主要沟渠中共有水生植物78种,共39科,其中漂浮植物有3种,占海珠湿地内水生植物总量的3.8%;沉水植物有2种,占海珠湿地内水生植物总量的2.6%;浮叶植物4种,占海珠湿地内水生植物总量的5.1%;挺水植物42种,占海珠湿地内水生植物的53.8%,湿生植物23种,占海珠湿地内水生植物的29.5%;淡水红树植物4种,占海珠湿地内水生植物的5.2%。

其中,以千屈菜、灯心草、水蓼、海芋等为代表的乡土植物57种,以狐尾藻、凤眼莲等为代表的外来引进物种21种。

海珠湿地的水生植物中,挺水植物的种类最多,应用最为广泛,其次为湿生植物。

在所有类型的水生植物中,禾本科、桃金娘科、天南星科、夹竹桃科的植物种类应用最多、分布最广泛,以芦苇、鸢尾、梭鱼草、水生美人蕉、再力花等为代表的水生植物应用频度可达60%甚至更高。

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研究

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研究

㊀2019年4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8期收稿日期:2019G03G22作者简介:刘亚恒(1995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生态修复与植物保护.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研究刘亚恒1,曾亚鹏2,赵洪波3(1.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62;2.湖北省英山县国有吴家山林场,湖北英山4387003.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湖北武汉430223)摘要:指出了研究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可以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路线调查与标准样地调查法,对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多样性及主要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植物多样性较高,区域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21科343属494种(变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0科12属19种;裸子植物4科7属9种,被子植物107科324属475种.湿地公园范围内分布的主要植物群系有9种分别为樟树群系㊁马尾松群系㊁杉木群系㊁白茅群系㊁狭叶香蒲-喜旱莲子草群系㊁凤眼莲群系㊁茶菱+黄花狸藻群系㊁莲群系和微齿眼子菜+黑藻群系.分析表明,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物种较丰富,但植物群落类型较少,且有外来入侵植物群落存在,因此需要对植物演替进行适度人工干预,来增加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关键词: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植物群落;管理策略中图分类号:Q 948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G9944(2019)8G0019G021㊀引言湿地能够调节当地气候㊁涵养水源㊁净化水质并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1],被誉为 地球之肾[2].随着我国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湿地的研究也越来越多[3~5].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人类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保护好湿地公园内的物种多样性,也是保护好湿地公园内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的环境[6].本文对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多样性和主要植物群落进行研究,可为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2㊀研究区域概况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罗田县㊁浠水县㊁英山县三县交汇处,总面积66.53k m 2,湿地面积为45.85k m 2,是典型的湿地.东河发源于安徽省岳西县黄梅尖,西河发源于湖北省英山县云峰顶,于英山县两河口汇合,经浠水县兰溪镇注入长江.年均气温16.4ħ,极端最高气温41.6ħ,极端最低气温-14.6ħ.平均降水量1308.89mm ,最大降水量2178mm (1991年),最小年降水量619.1mm (2006年).白莲河水库总库容12.28亿m 3,其中有效库容为4.17亿m 3.3㊀研究方法植物群落的采取实地调查法,在调查范围内设置样点和样方.分别记录20个取样点,在每个取样点内按照植物群落调查方法随机调查样方.采用标准样方调查法,在各个采样点根据植被组成情况设置乔木10m ˑ10m 的样方,灌木为5mˑ5m 的样方,草本为1m ˑ1m 的样方.记录样方中的植物种类㊁密度㊁盖度㊁高度.植物群落分类参照根据中国湿地植被编辑委员会编著的«中国湿地植被»分类体系.4㊀调查结果4.1㊀植物多样性根据调查结果表明,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植物多样性较高,共有维管束植物494种,隶属121科㊁343属.其中蕨类植物有10科,12属,19种;种子植物共有111科㊁331属㊁483种,包括裸子植物4科㊁7属㊁9种,被子植物107科㊁324属㊁475种.其中禾本科种类最多,为45种,占总种数的9.11%;其次为菊科35种,占总种数的7.09%,豆科30种,占总种数的6.07%.湿地公园内分布范围较广的物种为樟㊁马尾松㊁杉木㊁山茶㊁苍耳㊁牡荆㊁荩草㊁白茅等.4.2㊀主要植物群落植物群落根据对样地的调查总结,可以将样地的调查结果划分9个主要群系,樟树群系㊁马尾松群系㊁杉木群系㊁白茅群系㊁狭叶香蒲-喜旱莲子草群系㊁凤眼莲群系㊁茶菱+黄花狸藻群系㊁莲群系和微齿眼子菜+黑藻群系(表1).4.2.1㊀樟树群落湿地公园内樟树群系较多,盖度高达90%,主要伴生种马尾松㊁泡桐,偶有盐肤木;灌木层主要为山茶,盖度可达70%;草本主要为荩草㊁羊胡子草等.4.2.2㊀马尾松群落马尾松群落主要分布在各岛及山上.大多以纯马尾松林的形式出现,树高在7~20m 之间,盖度达80%.主要伴生种有樟㊁灌木层主要为山茶,盖度达60%;草本主要为荩草㊁狗牙根㊁小蓬草等.4.2.3㊀杉木群系杉木群落在湿地公园内道路两旁种植,生长良好,91㊀刘亚恒,等: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研究自然与生态杉木盖度达60%,高3~5m.主要伴生种为马尾松,盖度为40%,高度6~7m;其他伴生种为山茶㊁盐肤木等.表1㊀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主要群系群系名拉丁名樟树群系C i n n a m o m u mc a m p h o r aA s s o c i a t i o n马尾松群系P i n u sm a s s o n i a n aA s s o c i a t i o n杉木群系C u n n i n g h a m i a l a n c e o l a t aA s s o c i a t i o n白茅群系I m p e r a t a c y l i n d r i c aA s s o c i a t i o n狭叶香蒲-喜旱莲子草群系T y p h aa n g u s t i f o l i a-A l t e r n a n t h e r a p h i l o x e r o i d e sA s s o c i a t i o n凤眼莲群系E i c h h o r n i a c r a s s i p e sA s s o c i a t i o n茶菱+黄花狸藻群系T r a p e l l a s i n e n s i s+U t r i c u l a r i aa u r e aA s s o c i a t i o n莲群系N e l u m b on u c i f e r aA s s o c i a t i o n微齿眼子菜+黑藻群系P o t a m o g e t o nm a a c k i a n u s+H y d r i l l av e r t i c i l l a t aA s s o c i a t i o n4.2.4㊀白茅群落白茅在湿地公园分布较少,多在缓流或回水湾区域,盖度达90%,高达80~100c m.主要伴生种为鬼针草㊁小蓬草㊁酸模等.4.2.5㊀狭叶香蒲+喜旱莲子草群落喜旱莲子草在湿地公园内分布较小,整个群落盖度达100%,喜旱莲子草盖度达70%,狭叶香蒲盖度达30%.4.2.6㊀凤眼莲群落凤眼莲群落在湿地公园内分布较小,分布范围为岛内池塘,盖度达90%,黄花狸藻盖度为10%,其他伴生种较少.4.2.7㊀茶菱+黄花狸藻群落茶菱群落生长在湿地公园内的池塘当中,盖度为60%,黄花狸藻盖度为30%.4.2.8㊀莲群落莲群落是湿地公园内的栽培群落,盖度为60%,高度为80~100c m.主要的伴生种为母草㊁灯心草等.4.2.9㊀微齿眼子菜+黑藻群落该群落在湿地公园坝下分布,此处水深较浅,适合水生植物生长.微齿眼子菜盖度为50%,黑藻盖度为20%.5㊀讨论调查表明,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种类丰富,这可能与其面积较大㊁生境类型多样㊁水热条件良好㊁人工干扰较小有关.乔木层次分布范围较大的物种为樟㊁马尾松,其原因是樟更适应该区域环境,而马尾松作为先锋种被广泛种植.水生植物多分布在沿岸带㊁岛上的池塘或农田等小范围地区,这是因为是湿地公园内水深较深,水深波动大,不适宜水生植物生存.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群系组成较为单一.主要的植被类型为森林沼泽型,主要构成为樟树群系及马尾松群系,这与湿地公园范围内环境情况以及20世纪50年代毁林后植树造林活动有关.白莲河湿地公园内中多为针叶林,部分为针叶阔叶混交林,混交林林内灌木㊁草本种数较少,这是因为林内叶面积指数较大㊁光照较弱㊁蒸发量少㊁空气湿度较高㊁枯落物较多从而不利于灌木㊁草本生长.樟树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适生植物,比马尾松等旱生植物更适应当地环境,可能会演替为优势群落.因此,对自然演替现象明显的群落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可以使该区域群落更快演替为地带性优势群落,保护湿地公园植物物种多样性[7,8].同时,应加强相应的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公众湿地保护意识,让公众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来.参考文献:[1]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郭安红,王兰宁,李凤霞.三江源区湿地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15(6):743~755.[3]宋玉萍,宋志利,田大永,等.我国湿地保护现状及措施[J].绿色科技,2010(11):125~127.[4]刘㊀乐,葛卫清,偶㊀春.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恢复与发展初探[J].绿色科技,2011(1):122~124.[5]尹㊀勇,艾㊀敏,蒋㊀鹏.常州市湿地调研结果及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绿色科技,2011(10):9~10.[6]郎惠卿.中国湿地研究和保护[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张良璞.巢湖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J].生物学杂志,2007,24(6):53~54.[8]张㊀峰,上官铁梁.山西绵山森林植被的多样性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5):461~465.02。

湿地植物研究报告

湿地植物研究报告

湿地植物研究报告引言湿地是水域与陆地交界处的特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的水文、土壤及营养循环等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湿地植物的分类、分布及其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贡献。

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湿地类型的植物进行调查和分析。

野外调查主要包括实地观察和植物标本采集,同时参考相关文献了解湿地植物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调查范围包括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和沿海湿地等不同类型的湿地。

通过对湿地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适应性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揭示湿地植物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关系。

结果湿地植物的分类根据形态特征和遗传关系,湿地植物可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苔藓植物主要分布在湿地的浅水区域,如沼泽湿地和河边湿地。

蕨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湿地的中水区域,如湿地杂草丛。

种子植物是湿地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在各种湿地类型中。

湿地植物的分布湿地植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水分状况、土壤类型等。

根据调查结果,不同湿地类型的植物组成存在差异。

沼泽湿地主要以苔藓植物为主,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较少;河流湿地则以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为主,苔藓植物相对较少。

沿海湿地则存在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

湿地植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贡献湿地植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水质:湿地植物具有较强的吸收水中营养物质的能力,对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进行吸附和稳定,有助于净化水体,维护水质生态平衡。

2.保护土壤:湿地植物的根系能固定土壤颗粒,遏制水土流失,防止土壤侵蚀。

同时,湿地植物的残体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3.提供栖息地:湿地植物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特别是水生植物对于水生动物的繁衍和栖息具有重要作用。

4.促进物质循环:湿地植物的生长和分解过程能够促进湿地内的养分循环,维持湿地的碳、氮、磷等元素的平衡。

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银川平原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紧邻黄河。

由于地处黄河中游河谷平原地带,银川平原地势低洼,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湿地植物生长。

黄河滩涂湿地作为银川平原的重要生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对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植物多样性分析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内的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水生植物、湿地植物和沿岸植物。

这些植物种类丰富,形态各异,对湿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针对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内的植被进行样地调查和植物资源调查,发现该地区存在丰富的植物资源。

水生植物主要包括菖蒲、芦苇、箭莎等;湿地植物主要包括稻谷、黑麦草、香蒿等;沿岸植物主要包括柳树、榆树、椽柏等。

这些植物种类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持和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内的植物群落结构复杂,植物之间存在着丰富的相互关系。

植被的物种组成、功能类型和群落结构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着重要影响。

对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植物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和保护管理对策。

二、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的土壤类型主要包括泥土、壤土和沼泽土,其中泥土和壤土较为常见。

这些土壤的理化性质对湿地植物生长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对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助于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质量。

研究表明,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土壤的pH值偏酸,通常在5.5-6.5之间。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湿地植物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土壤的容重较低,有利于水分渗透和植物根系的生长。

土壤的钾、磷、氮等营养元素含量较高,对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大量水土资源被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环境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威胁。

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尤其是在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近些年来在我国许多湿地区域出现了湿地崩塌、草地退化等问题,使得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湿地生物多样性,掌握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对于维护我国湿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中游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地区之一。

它是黄河流域最大、最重要的内陆淡水湿地,拥有丰富的水生、半水生和湿生植物,使得湿地区域环境非常壮观。

由于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数量和种类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对于了解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群落结构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包括植物的出现频率、盖度和多度等参数。

在湿地群落中,不同的植物种类和个体数量的多少会对群落的整体结构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性,主要受到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中,水位、土壤、气温、日照、降雨等因素都会对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二、黄河中游湿地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物种的数量、种类和相对丰富度的总和。

研究表明,黄河中游湿地的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很多稀有植物和濒危物种都在其中分布。

黄河中游湿地有许多特有的物种,这些物种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推动生态系统演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植物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正常运作有着不同的影响。

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可以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和分布范围,不同的物种组合对于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湿地植物群落研究现状与,湿地植物构建

湿地植物群落研究现状与,湿地植物构建

(3)适当地模拟地带性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和演替规律。构 建乔、灌、草复合混交群落和多样性的水生植物群落,尽量 选择乡土植物种类和本地顶级群落的构成方式。 (4)人工干预最小化原则。对于现有生长较好的群落,尽量
减少人工干预,使其自然演替;对于已经遭到一定破坏,需
要人工种植整理的区域,则在对本地植物进行充分调查的基 础上,借鉴本地相近的自然湿地中的植物群落,根据不同湿 地类型的群落演替进行构建。
量(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与COD的去除率之间不存在显
著性相的关关系,而李科德等人的研究结果认为湿地中的微 生物与BOD、COD均有较明显的相关性。
(3)根系发达,生物量大 植物庞大的根系可以从污水中直接吸收营养物质供其生长
发育,且发达的根系吸水性能好,污水处理量大,根系的输
氧作用增强,扩大了根系周围的好氧环境,有利于附着在深 层基质上的微生物生长和代谢,促进水体净化。研究表明, 湿地植物氮磷的积累量与生物量有显著的相关性,所以含有 大生物量的植物有利于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根茎型湿地
湿地植物群落研究
现状与构建
1 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
然或人工、长久或沼地、 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 的淡水、半咸水、咸水,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m的海水水域。
2 湿地的功能
湿地是地球表层生态系统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为人类 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生物资源、水资源、能源(泥炭、海盐等)、 旅游、交通等资源。湿地作为人类和众多野生动物、植物的
湿地在净化水质的同时,也为水禽、水生动物及各种微生 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与充足的食物。湿地植物是湿地生 态系统的第一生产力,湿地植物是鱼类、水禽等的重要食物来 源
(3) 改善水质

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且向 水中释放,其中沉水植物所产生的氧气全部释放于水中,对于增 加水体溶解氧的贡献最大。 抑制沉积物的再悬浮,水体沉积物的再悬浮速率取决于水深、 风速和吹程等因素,湿地植物能够大大降低由风浪引起的水运 动,从而减少因水体运动而对水体沉积物的影响。

探析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及种植

探析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及种植
(责任编辑 禾初)
- 157 -
湿地公若植物生长控制不合理,极易给其它 类型水生植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4 水生植物配置的优化 4.1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在建设与植物配置方面,选配植物遵循生态优先 规律。结合原来植物群落的构成模式与特点,优先选用 乡土植物,其成活率高,同时,引进部分适生外来植物, 丰富植物多样性,打造原生态的景观效果[1]。 4.2 根据生态习性,依势造型
水生植物群落常见模式为:(1) 物种多样化模式: 利用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挺水植物等,打造有机和谐 的组合体,合理设置植物比例,形成层次与色彩丰富的 景观,构建生态水景。(2)优势种主导模式:一般来说, 优势种在整个水景中起主导作用,其作为景观的主要 组成部分,也是景观最具特色的部分。剩余为伴生物 种,发挥点缀的效果,例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类模式:通过配置大量沉水植物与浮水植 物,并点缀其它水生植物,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 2 A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现状
作者简介:管泽永(1985-),男,汉族,四川叙永人,本科,研究方向:园林设计。
- 156 -
2021 年第 12 期
现代园艺
园林应用
4.3.2 临海步道区域。此区域种植着槐叶萍,使得整个 水面更加亮丽,色彩感强,覆盖面积控制在 30%~40%。 4.3.3 浅水区。在配置植物时,选择睡莲科与泽泻科等植 物,或者形成单种群落,或者形成多种植物混合配植模 式。采取此配置方案,获得整体大并且连续的景观效果, 做到以量取胜,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植物配置方面,要 充分挖掘花色与香味等价值,从人们的视觉和味觉等感 官体验入手,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升整体效果[2]。需要 注意的是,要做好水环境的源头治理,为保护好生态环 境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实践中打造小微湿地,发挥浮 水植物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利用水生生物,进行污水 净化处理,同污水处理系统共同发挥作用,达到最终的 目的。 5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与种植策略 5.1 水生植物的配置方法 5.1.1 地域环境。地球上的植物千千万万,不同地域的 植物类型与特点存在差异,植物的地域性很强。当种植 区条件发生变化时,将会给植物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 影响,配置水生植物时要遵循“以乡土植物为主、合理 搭配外来植物”的基本原则。若配置外来植物,必须做 好适应性与安全性的调查,采取调整种植地条件或者 改良品种等方式,使其能够适应种植区的环境,避免配 置不合理降低成活率[3]。 5.1.2 土壤条件。水生植物的生命要素中,土壤条件为 主要要素之一,占据重要地位。每种水生植物的生长需 求差异,对栽培土壤有着差异化要求,在配置植物时要 合理选择土壤。对于土壤贫瘠与沙化程度严重的沙土 条件,可选择睡莲与藻类水生植物等。对于土壤养分含 量很高且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可选择千屈菜与再力花 等。配置前做好土壤条件的调查与改良,为水生植物的 选择和生存提供有力支持,切实提高配置水平。 5.1.3 植物特性。湿地公园中配置水生植物要做到植物 选择与搭配的适宜性。需要调查植物特性,掌握生长特 性和植株型的大小等,保证色彩搭配和植株观赏风格 等达到协调一致,并且考虑植物景观是否可以与周围 景观融合[4]。根据植物的特性,保障植物生态要求得到 满足,同时考虑到美观性,突出整体特色。 5.1.4 水文特征。一般来说,湿地水深和水流特征对水 生植物的配置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种植地的水深程 度可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与繁衍,不同种类的植 物对生长需求存在差异。设计人员要做好植物情况调 查,掌握植物的特征,优化配置方案[5]。 5.2 水生植物的种植方法 5.2.1 种植季节。一般来说,水生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辽宁铁岭莲花湖湿地植物群落研究

辽宁铁岭莲花湖湿地植物群落研究

辽宁铁岭莲花湖湿地植物群落研究李阳;卜军;马纯艳;贺海升;王艳【摘要】铁岭莲花湖湿地中生长着大量的自然群落和人工种植群落,它们都对莲花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辽宁铁岭莲花湖湿地的36个样方进行了湿地植物资源和植物群落的调查研究,进行了群落分类,并在BioDiversityPro 等软件的支持下,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铁岭莲花湖湿地共有12种植物群落类型,其中陆生植物群落8种,水生植物群落4种.植物物种多样性在辽河大堤上自然群落中最大,在水中的人工群落中最小,自然群落在大堤上生长最为集中.对莲花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今后莲花湖及类似湿地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There are alarge number of nature communities and planted community in Tieling Lotus lack wetland, they all have an in portant impact on Lotus lake wetland ecological evironment.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plant resources and plant communities based on the 36 samples of Lotus Lake wetland, with support of the BioDiversityPro software, we dealed the data and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otal of 12 kinds of plant community types in Lotus Lake wetland, including eight kinds of terrestrial plant communities and four kinds of aquatic plant communities. Numerical maximum of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son the Liaohe River levee, While numerical minimum of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s in the waters. This paper also present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biodiversity.【期刊名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0)004【总页数】6页(P546-551)【关键词】湿地;群落;生物多样性;优势种分布【作者】李阳;卜军;马纯艳;贺海升;王艳【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沈阳 110034;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沈阳 110034;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沈阳 110034;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沈阳 110034;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沈阳 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0 引言辽宁省铁岭莲花湖湿地位于123°41′-123°51′E,42°15′-42°20′N,海拔50.5~60.2m,介于铁岭新老城区之间,西依凡河,南以铁岭新区和京哈铁路为界,北靠辽河。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构建分析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构建分析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构建分析作者:王禄路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以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为例,以城市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以生物多样性的营建为目标,结合国内外湿地公园设计进展,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与生态意义的结合做了一次尝试性的分析,对滨江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景观建设中的成败之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群落构建;生物多样性中图分类号:0948.15+7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1)10—0066—04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发源地与载体,全球超过五分之二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

湿地是天然的基因库,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是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

我国的湿地植物有2 760种,湿地植物是城市绿化品种的有力补充。

一般认为,城市湿地公园应该是在城市自然湿地或人工恢复湿地上保持该区域的独特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城市湿地公园对城市公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城市湿地公园除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游憩等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其它类型公园所不具有的优点,其最主要表现在自然生态特质,即自然特色浓郁、景观丰富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显著、功能复合全面。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中将城市湿地公园定义为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因此,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的区别在于是否纳入城市绿地系统,其本质和目标是一致的。

下面,以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为例,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与生态意义的结合以及生物多样性景观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与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与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与景观设计研究可行性报告申请单位:浙江林学院(盖章)申请人:蔡建国项目起止日期: 2005—2008申请日期:2004年7月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与景观设计研究可行性报告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湿地(Wetland),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生态系统,是一种特有的土地资源和生境,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宝库。

国际《拉姆萨尔湿地公约》(Ramsar Converntion,伊朗1971)给地球表层湿地下的定义是:湿地(Wetland)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并以水成土和土壤水分饱和为其主要特征。

1992年1月,中国加入联合国《拉姆萨尔湿地保护公约》(LWWPC)。

同时在同年6月制订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列入议程并为优先项目。

2000年3月,国家林业局编制并公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概念,已经从“湿地作为水禽及其栖息地”上升到新的高度,即“保护湿地,更是为了保护其独特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特别是保护湿地在提供淡水资源、蓄洪防旱、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功能和效益。

”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条件,支持了独特的适应此条件的生物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很高的自然生产力。

植被(Vegetation)是湿地的显著标志,沼泽(Marshland)是湿地的主要类型。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由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与上述生命形成有关的非生命的水、光、热、无机盐等组成,这些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它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的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同时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特殊的水、光、热等条件,其初级生产力高,能量积累快,成为许多重要野生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之地,尤其是鱼类和珍稀水禽的栖息与繁衍区域,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植物群落研究
现状与构建
1 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
然或人工、长久或沼地、 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 的淡水、半咸水、咸水,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m的海水水域。
2 湿地的功能
湿地是地球表层生态系统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为人类 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生物资源、水资源、能源(泥炭、海盐等)、 旅游、交通等资源。湿地作为人类和众多野生动物、植物的
量(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与COD的去除率之间不存在显
著性相的关关系,而李科德等人的研究结果认为湿地中的微 生物与BOD、COD均有较明显的相关性。
(3)根系发达,生物量大 植物庞大的根系可以从污水中直接吸收营养物质供其生长
发育,且发达的根系吸水性能好,污水处理量大,根系的输
氧作用增强,扩大了根系周围的好氧环境,有利于附着在深 层基质上的微生物生长和代谢,促进水体净化。研究表明, 湿地植物氮磷的积累量与生物量有显著的相关性,所以含有 大生物量的植物有利于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根茎型湿地
5.4.2 湿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
(1)根据设计目的选择植物种类。以乡土植物为主,特别是
优势种和建群种的选择,适当选择适应性强并经过驯化的新
种和新品种。 (2)模拟地带性群落种类组成、结构,构建复层的乔灌草植 物群落。尽量遵循自然湿地中群落稳定后的植物组成及比例, 以便形成自我稳定性好、维护费用较低的生态系统。
Wetland-VFS)三种。
5.3 人工湿地植物作用及选择原则
5.3.1人工湿地植物的作用:
(1)湿地植物对污染物质的直接吸收作用。即直接从污水中吸
收一些污染物作为其自身的营养物质,再通过定期收割植物 而将污染物去除。 (2)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为系统提供并传输氧气。 将产生的氧气输送到植物根区及附近基质,不断地为根区好 氧微生物提供新陈代谢能源,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


改善水体透明度,水生植物可以促进水体中的悬浮物、污染物 质沉积,同时能够防止沉积物的再悬浮,从而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4)景观作用
湿地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 应用主要可分为:水边的植物 配置、水面的植物配置、驳 岸的植物配置以及堤、岛的 植物配置等。在湿地植物的 配置时要考虑到物种之间的 搭配和其生态功能,做到观赏 和水体处理功能统一协调。 物种之间的搭配应主次分明, 高低错落,符合各湿地植物对 生态位的要求,同时可充分发 挥各湿地植物的生态功能。
湿地化学生态学与行为生态学、湿地恢复生态学、湿地生
态工程学。
5 人工湿地
5.1 人工湿地概念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 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 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
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
5.3.2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 (1)具有很好的抗性
植物的抗性包括很多种,如耐污能力、耐盐能力、抗冻 抗旱能力及抗病虫害的能力等,所以具有良好及广泛抗性的 湿地植物,有利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研 究表明香蒲在含重金属的工厂污水中生长旺盛;再力花能在 氨氮浓度50mg/L的水体中生长,花叶芦竹在氨氮浓30mg/L 以上不能生长;刺果泽泻对含染料的纺织污水具有一定的耐 受性;芦苇、黄菖蒲、海寿花及香蒲对含油污水的适应能力
(3)根据立地条件构建植物群落,适当选择生态幅较广的植
物种类。
(4)在植物空间、色彩、立意方面做最佳配置设计。复层混 交群落配置时注意植物喜光、耐阴特性以及对水位、营养的 需求,并根据设计要求在观赏性方面做最佳配置。
(5)对原有植物群落做抽稀处理。对于纯林以及郁闭度高的
混交林,应该按照“留强去弱,留优去劣”的原则对群落进 行抽稀,调整群落空间,适当引进新的优势种或建群种。 (6)适当采用水平混交技术,引进生物学习性有差异的乔灌 木,引导单一植物群落向多种类、多径级的混交群落转变。
(5)经济功效
湿地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莲、菱角、芡实等均可 入菜;芦苇、孤、灯芯草等不但有较高的净化污染能力,而且 还可用于工艺品的编织;此外,湿地植物的碳汇作用十分明显, 对于调节温室效应具积极意义,可以形成碳汇产业,产生很高 的经济价值。
3.3 影响湿地植物生长的因素
湿地植物的生长受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影
5.4 人工湿地的植物群落构建
5.4.1 植物群落构建原则
(1)植物种类多样性原则,物种多样性不但可以提高群落的
观赏价值,而且可以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 群落的稳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 (2)基于植物种类生态位分化的生态位理论,组成植物群落 的具体种类应该具有适当分化的生态位,生态位重叠较少, 彼此能充分利用光照、水分、营养物质等资源,这样形成的 植物群落自我维持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较强。
3.1常见的湿地植物
水葱
鸢尾
苔草
花叶香蒲
3.2湿地植物的作用
(1)生态物质的同化吸收;发生 根际效应,通过根部的微生物是对有机污染物和氮进行分解去 除;吸附作用来有效净化水体中的N、P等富营养化物质,净化 成分比较复杂的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有机废水。
(2)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 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 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5.2 人工湿地的类型
从水体在湿地植物床中的流态和工程设计的方面考虑,可
将其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FSW)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HFS)、垂直潜流人 工湿地污水系统(Vertic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3)适当地模拟地带性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和演替规律。构 建乔、灌、草复合混交群落和多样性的水生植物群落,尽量 选择乡土植物种类和本地顶级群落的构成方式。 (4)人工干预最小化原则。对于现有生长较好的群落,尽量
减少人工干预,使其自然演替;对于已经遭到一定破坏,需
要人工种植整理的区域,则在对本地植物进行充分调查的基 础上,借鉴本地相近的自然湿地中的植物群落,根据不同湿 地类型的群落演替进行构建。
植物较根须型植物对污水的耐受性强,二者在根的生长速度、
根的大小及寿命等方面差异显著,而在生物量方面无明显差 异。
(4)种间搭配及经济效益
一般来讲,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湿地植物均不是
单一物种,多选择几种植物并按照植物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
的差异及分布规律合理的栽种,才能够保证人工湿地污水处 理系统长期稳定、高效运转下去。但有研究证明,一些毗邻 栽种的湿地植物之间,存在一些相互作用,如宽叶香蒲、水 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苔草(Carex tristachya)等
湿地植物,其腐烂后的植物体会产生一种化感物质,这种物
质会阻碍芦苇的正常生长及繁殖。
(5)湿地植物的适生区分析 湿地植物一般受气候影响较大,地域性较强,在一个地 方筛选出的湿地植物可能在另一种气候条件下不适合种植, 或者不能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因此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和各地的气候特征进行湿地植物比选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 面,植物物种的分布与气候因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 气候因子作为预测变量的对物种的适合生长区进行预测的生 态模型被广泛开发运用。所以在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时, 应综合考虑湿地植物的生活习性,适生范围、抗性、去污能 力、生物量、景观效应等,有助于湿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繁 殖,增强及维持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及稳定性。
湿地在净化水质的同时,也为水禽、水生动物及各种微生 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与充足的食物。湿地植物是湿地生 态系统的第一生产力,湿地植物是鱼类、水禽等的重要食物来 源
(3) 改善水质

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且向 水中释放,其中沉水植物所产生的氧气全部释放于水中,对于增 加水体溶解氧的贡献最大。 抑制沉积物的再悬浮,水体沉积物的再悬浮速率取决于水深、 风速和吹程等因素,湿地植物能够大大降低由风浪引起的水运 动,从而减少因水体运动而对水体沉积物的影响。
响湿地植物生长的自然因素有洪水、干旱、湖床的泥沙淤积。 人为因素则包括人工养殖,生态旅游,围垦自然湿地建设养殖 池塘、盐田和耕地,自然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以及农业面 源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工业废水污染。
4 湿地植物群落的研究
4.1 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湿地植物群落的类型及分 布规律、湿地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湿地植物群落的物 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群落物种
较强。
(2) 对有机物的去除
有机污染物包括COD、BOD5及一些特殊的有机物质等,
不同学者对湿地中微生物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给出了相似的
结论,均认为,湿地基质中的微生物数量与BOD5的去除率 有显著的相关性,细菌数量多的地方有机污染物的去处率也 高,但对于微生物与COD去除率的相关性研究中,不同的学 者意见出现了分歧,梁威等人认为湿地植物的根区微生物数
重要生存环境之一,其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湿地的物理、化学、生物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在涵养水源、 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 有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和环境功能。
3 湿地植物
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是最主 要的生产者,对系统中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制约 着湿地的分异和演替。 湿地植物是指生长在湿地中,包括生长在河流、池塘、湖 泊或海边等水域及水域附近,以及常年生长于潮湿土地上的 植物,即适于生长在湿地中的所有植物统称为湿地植物,根据 湿地植物的生活型可将其分为湿生植物、沼生植物和水生植 物,其中水生植物又可分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