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文档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效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标的目的,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纷歧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意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标的目的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效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标的目的,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
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
超重:FN〉G,失重:FNr}3。
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旨在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复和理解物理课程内容。
必修一第一章运动和力1. 物体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需受力平衡。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施加在不同物体上。
5. 弹力、重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章声学1. 声的特性: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感受。
2. 声音的参数:频率、振幅、波长等。
3. 声音的传播: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4. 回声和多次回声的原理。
5. 声音的利用:如声纳、听诊器等。
必修二第三章光学1. 光线传播的基本规律: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镜面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原理。
3. 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4. 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导致不同波长的光偏离原路线。
5. 精密光学仪器:显微镜、望远镜等。
第四章电学1. 电荷与电场:正负电荷相互作用形成电场。
2.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概念、电阻和电路图的基本元素。
3. 电阻和导体的特性:导线、电阻的材料和形状对电流的影响。
4.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并联与串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和性质。
必修三第五章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的定义和测量,热量的传递方式。
2. 物体的热学性质:热膨胀、比热容等特性。
3. 热传导:不同介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
4. 热辐射和黑体辐射:吸收、辐射和传播的特性。
5. 热功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热机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光学1.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2. 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实验现象。
3.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原子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等基本概念。
4. 半导体和光电子器件: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和光电特性。
5. 核能与核反应:核能的利用和核反应的基本原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一、力学1. 运动学- 运动的描述与分析方法:位移、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导致加速度)、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质点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斜抛运动2. 力学定律和力的性质-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分解力的方法- 静力学:平衡条件、力的平衡与张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平衡与弹簧常数、弹性势能- 动力学:牛顿第二定律、惯性力与伪力、重力、重力势能、万有引力定律、弹力、摩擦力、空气阻力、滑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系数、静摩擦力与静摩擦系数- 圆周运动:向心力、半径和周期的关系、频率和角速度的关系、离心力3. 力和能量- 功:功的定义、功与能量转化、功与功率、功的计算方法- 功与能量:功与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 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弹力势能- 动能:动能的定义、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动能与功的关系、动能守恒定律4. 能量守恒和碰撞- 全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能量损失与能量守恒- 动量:动量的定义、动量与力的关系、冲量、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 碰撞: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非完全非弹性碰撞可以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定理来分析。
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 热学基本概念:温度、热量、热平衡- 热量的传递方式: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温度的测量和温标:温度计、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绝对温标、开尔文温标2. 热学定律- 热膨胀:线膨胀、面膨胀、体膨胀、热膨胀系数、热胀冷缩-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波义耳-马略特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火焰温度和色温:热辐射、黑体辐射、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3. 热能转化与传递- 热机:理想热机、卡诺循环、卡诺热机效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开尔文表述- 热力学第二定律应用:热能转化为功、自发过程、热泵和制冷机- 传热: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导热系数、导热方程、热阻、传热速率、热平衡、等温线三、电学1. 静电学- 静电现象:带电体、电荷、电荷守恒- 库仑定律:两点电荷间的力与距离的关系、它是单位电量间的力- 电场强度与电场: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中的电荷受力、电场线、电势能- 静电场中的运动:电势、电势差、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能与电势差的关系、静电场中电场线与等势线的关系2. 电流和电阻- 电流:电流强度、电流的方向、电流密度、电量守恒定律、伏安特征、自由电子与导体电阻、电阻单位欧姆、电阻与电流关系、热效应、焦耳定律- 电压与电阻:电势差、电动势、电阻、欧姆定律、串联电阻、并联电阻、电功率、功率、电表、多用表测量电阻3. 电路和伏安特征- 简单电路:闭合电路、开路、短路、电源、电源电动势、万用表、电路图、接线规则、并联电阻、串联电阻、串并联组合电路- 伏安特征:电阻伏安特性、灯泡的伏安特性、受控元件伏安特性、导线电阻、电压分压、电流分流、有功功率、爱因斯坦关系、磁力线、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异步电动机、电动机原理、欠相、过相、恢复件四、电磁学1. 静磁场- 磁感应强度和磁场:静磁感应定律、磁感应强度、磁场线、磁力线、磁场中的力、磁通量、磁通量、匝交比、法拉第定律、磁场中的电荷受力、洛伦兹力2.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定律、自感、互感、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交流电动势:交流电、交变、交变电压和电流3. 电磁场和电磁波- 电磁波:电磁波产生、传播、电磁波的光性质、电磁波的探索与实践、电磁波谱、光速以上是高中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精选4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精选4篇)物理知识点总结篇一1、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合x=F1x+F2x+………+Fnx=0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③平衡条件的推论:(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ⅰ)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
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学好物理有哪些窍门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文档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G=mg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F=k×Δx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F合2=F12+F22+ 2F1F2cosQ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x合力=0Fy合力=0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
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 合力矩=FL 合力矩=0 或 M 正力矩= M 负力矩第二章、直线运动一、运动: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word完整版)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整理打印版),推荐文档
力知识要点: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一种作用效果是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另一种作用效果是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即产生加速度。
这两句话既提示我们研究力学问题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突出相互作用双方中的主体研究方向),又指出分析或量度受力可以从形变或加速度两个方面下手,这也就成为了研究力学问题的总出发点。
二、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三、对力的概念的几点理解:1、力的物质性。
不论是直接接触物体间力的作用,还是不直接接触物体间力的作用;不论是宏观物体间力的作用,还是微观物体间力的作用,都离不开施力者,都离不开物质。
2、力的相互性。
施力者同时是受力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种性质,分别作用在相应的两个物体上。
并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3、力的矢量性。
物体受力所产生的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位置有关。
所以,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力的合成和分解遵从矢量平行四边形法则。
4、力的作用离不开空间和时间。
力的空间累积效应往往对应物体动能的变化;力的时间累积效应往往对应物体动量的变化。
5、在力学范围内,所谓形变是指物体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所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速度的变化,包括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即产生加速度。
四、力的种类:力的分类方法非常多,常用的有按力的性质命名;按力的效果命名;按力的本质归结。
比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等是按力的性质命名的。
张力、压力、支持力、阻力、向心力等等是按力的效果命名的。
自然界一切实在的相互作用,按本质说,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课中出现的弹力、摩擦力、分子力从本质上看都是微观粒子间的电磁相互作用。
核力又包括具有不同本质的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五、重力:1、重力的定义一般有以下两种。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力学1. 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加速度与减速度- 动力学方程- 自由落体运动2. 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的描述- 角速度与角位移- 牛顿第一、第二定律- 受力分析- 弹力与弹性势能- 惯性与质量3. 力学中的能量- 功与功率- 动能与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 力与势能- 能量守恒定律第二章:热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 温度与热量- 冷热与温度的比较- 气体理论与状态方程2. 热学过程- 等温过程与等容过程- 等压过程与绝热过程- 对流、传导与辐射3. 热学定律- 热平衡定律- 热传导定律- 热辐射定律-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4. 热力学技术- 工作与热机效率- 热量测量与热量传递- 热泵与制冷机第三章:振动与波动1. 振动- 平衡位置与振幅- 周期与频率- 圆周振动与简谐振动- 受迫振动与共振2. 波动- 横波和纵波- 波的特征量:波长、频率和波速- 线性媒介中的波动- 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3. 声学基础-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 声的强度与音量- 声音的特征:音高、音质和音色- 共振和驻波4. 光学基础- 光线与视线- 光的行进速度与传播性质-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干涉与衍射第四章: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性质与带电体- 电场的定义与性质-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与电势差2.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定义与电子流动方向- 静电场与恒定电流- 电阻与电阻率3. 电路- 串联与并联电路- 配分与戴维南定理- 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4. 电势与电容- 电势能与电位- 电容与电容量- 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势差5. 磁学基础- 磁场的特性与定义- 磁感线与磁场的切线方向- 磁场对电荷与电流的作用力第五章:电磁感应1. 电磁感应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动势与磁能的转化- 楞次定律与电动机2. 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互感与自感- 变压器与感应电动机- 电磁波和电磁振荡第六章:原子与分子物理1. 光电效应- 光电子的特性与发射原理- 照射光强度与阻挡电压的关系- 光电效应的应用2.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与量子理论-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3. 核物理- 放射性衰变与探测技术- 原子核能量与核反应的释放以上是高中物理主要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主要涉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对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供参考。
一、力学1. 运动与静止-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 静止的条件与特点。
2. 力与运动- 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表示、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F=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 能量与动量- 动能:动能定理、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动能的转化与损失。
- 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4. 万有引力与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引力的概念与特点、引力与距离、引力与质量的关系。
- 行星运动:开普勒三定律。
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概念:热平衡、温度计、温标等。
- 热量的概念:传热、热平衡、热量单位等。
2.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内能转化、热功等。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热力学过程、热机的效率。
3. 物质的状态变化- 相变:凝固、熔化、沸腾、汽化等。
- 熔化热、汽化热等物质的热性质。
三、电学1. 电荷与静电场- 电荷的概念与性质:正电荷、负电荷、电荷守恒、电荷的分布等。
- 静电场: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势等。
2.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概念与性质:电流的定义、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单位等。
- 电阻与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串联与并联等。
3. 电能与电功- 电能的转化与利用:电功、功率等。
4. 电路与电路分析- 电路的组成与分类:电源、导线、电阻等。
-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阻的计算、电流的分布等。
- 基本电路元件:电容器、电感器等。
四、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镜像的形成等。
-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明介质等。
2. 光的波动性质- 光的波粒二象性:波动理论、光的粒子性、光的干涉、衍射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册)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9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一、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模型:主要有两种模型,固体与液体分子通常用球体模型,气体分子通常用立方体模型.(2)分子的大小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m;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kg;(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A=6.02____1023mol-1____分子热运动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____分子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二、内能____分子平均动能(1)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____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3.物体的内能(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2)决定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三、温度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标志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2.两种温标(1)摄氏温标t:单位℃,在____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作为0℃,沸点作为100℃,在0℃-100℃之间等分____份,每一份表示1℃.(2)热力学温标T:单位K,把-273.15℃作为0K.(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热差别来说,两种温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点不同,所以二者关系式为T=t+273.15.(4)绝对零度(0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二)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场强方向一致,所以正电荷沿场强方向,电势能减小,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场强相反,所以负电荷沿场强方向,电势能增大,但电势都是沿场强方向减小。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学1.1 运动的描述1.1.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1.2 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1.1.3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1.4 直线运动图像的绘制1.1.5 二维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2 牛顿运动定律1.2.1 牛顿第一定律1.2.2 牛顿第二定律1.2.3 牛顿第三定律1.2.4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1.2.5 弹力、摩擦力、重力的性质和计算1.3 动能和动能定理1.3.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3.2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3.3 动能定理的应用1.4 势能和势能定理1.4.1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4.2 势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4.3 势能定理的应用1.4.4 弹簧弹力的势能和应用1.5 力的做功和功1.5.1 力的做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5.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1.5.3 功的计算和应用1.5.4 功的加减法第二章:热学与物态变化2.1 物态变化和热量2.1.1 基本概念:凝固、熔化、气化、凝华2.1.2 物态变化的热量计算2.1.3 变态物质的能量转化2.1.4 水的异常膨胀2.2 热力学定律2.2.1 热平衡和热传导2.2.2 火焰的构成和燃烧过程2.2.3 热的传播和传热的应用2.2.4 热功当量和物质内能的计算第三章:波动3.1 机械波3.1.1 波的概念3.1.2 机械波的特点和参数3.1.3 立体波和平面波的传播3.1.4 波的叠加和干涉3.1.5 波的频率和波长的计算3.2 声波3.2.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3.2.2 声波和噪声的特点3.2.3 声速的测量和计算3.2.4 声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2.5 声的共振和声音的应用3.3 光波3.3.1 光的特点:直线传播、波粒二象性3.3.2 光的波动理论和光的波动模型3.3.3 光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3.4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第四章:电学4.1 电荷和电场4.1.1 电荷的带电特点4.1.2 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4.1.3 电场的产生和描述4.1.4 电场的强度和公式计算4.1.5 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4.2 电流和电路4.2.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4.2.2 电阻和电阻率4.2.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4.2.4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4.2.5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4.2.6 电源和电路的能量转化4.3 磁场和电磁感应4.3.1 磁场的产生和描述4.3.2 磁感线和磁场的强度计算4.3.3 洛伦兹力和安培环路定理4.3.4 电流产生磁场和磁能4.3.5 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4 电磁波和电磁谱4.4.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4.4.2 电磁谱的组成和特点4.4.3 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第五章:光学5.1 光的传播和折射5.1.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5.1.2 折射定律和绝对折射定律5.1.3 透镜的成像和应用5.2 光的成像和透镜5.2.1 成像规律和公式计算5.2.2 成像的特点和应用5.2.3 透镜的种类和功能5.3 光的干涉和衍射5.3.1 光的干涉现象5.3.2 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5.3.3 光的衍射现象5.3.4 衍射格的规律和应用5.4 光的偏振和波粒二象性5.4.1 光的偏振现象5.4.2 光的波粒二象性5.4.3 光的量子论和光的粒子性第六章:原子与分子6.1 原子结构和粒子模型6.1.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6.1.2 原子的构建和粒子模型6.1.3 原子的尺度和电子云6.1.4 原子的质谱和元素周期表6.2 电子和核的结构6.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6.2.2 原子核的结构和尺度6.2.3 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6.2.4 放射性的装置和应用6.3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6.3.1 分子的结构和形状6.3.2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6.3.3 成键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6.3.4 分子的种类和性质第七章:一维运动7.1 平抛运动7.1.1 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1.2 平抛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1.3 平抛运动的应用7.2 圆周运动7.2.1 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2.2 圆周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2.3 圆周运动的应用7.3 万有引力7.3.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7.3.2 行星运动和人造卫星的动力学7.3.3 引力场和引力的关系第八章:流体力学8.1 流体的性质和参数8.1.1 流体的密度、压强、密度和速度的关系8.1.2 流体的连贯和牛顿流体力学定律8.2 流体的运动和压强计算8.2.1 流体的运动和速度计算8.2.2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计算8.3 流体的压力和浮力8.3.1 流体的压力和压力计算8.3.2 流体的浮力和浮力计算8.3.3 流体的应用和压力控制总结:以上就是高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波动、电学、光学、原子与分子、一维运动和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中物理的各个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涉及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量子物理等多个方面。
一、力学篇1.物体的力学性质:物体的质量、重力、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可分为三类平衡、弹性与塑性变形。
2.运动与力学定律:速度、加速度与运动的描绘、牛顿第二定律、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牛顿第三定律、动量与动量守恒、功、功率与能量守恒、机械能、弹簧弹性势能。
3.圆周运动:角度与弧长、角速度与线速度、加速度与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离心力与引力。
4.万有引力与行星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开普勒定律。
5.静电场:电荷的产生与性质、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电场做功与电势能、电势与电势差、静电平衡和静电屏蔽。
二、热学篇1.温度与热量:热现象、温度和温标、热平衡和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
2.理想气体:气体微观模型、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的功和热。
3.热传导、辐射与对流: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热平衡、热传导定律、热传导的应用。
三、光学篇1.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镜面成像。
2.光的折射和光的波动性: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波动性、干涉、衍射和偏振。
四、电磁学篇1.电荷与电场:电荷与电场、电场的叠加和电场线、电场强度、电势与电势差、电势的叠加、电偶极子。
2.电容与电容器:电容和电容元件、电容的计算和串并联、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电流与电路:电流、电路中的电压、电阻和电功率、欧姆定律、串并联电阻、电源和额定电流。
4.磁场与磁场中的电流:磁场和物体自由运动、安培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5.电磁感应和交流电: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互感和自感、交流电、变压器和感应电磁场的应用。
五、量子物理篇1.光电效应和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波动粒子二象性、波粒二象性的应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6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机械能与能量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
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电场1.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 平方比。
2.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
KQ比r____点电荷,U比d 是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
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3.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
场力做功是qU,动能定理不能忘。
4.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
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恒定电流1.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t。
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
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2.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l比s等电阻。
电流做功UIt,电热I平方Rt。
电功率,W比t,电压乘电流也是。
3.基本电路联串并,分压分流要分明。
复杂电路动脑筋,等效电路是关键。
4.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路端电压内压降,和就等电动势,除于总阻电流是。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二)一、焦耳定律1.定义: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意义: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电热。
3.适用条件:任何电路。
二、电阻定律1.电阻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3.适用条件: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和浓度均与的电解液。
三、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它的电阻R成反比。
2.意义:电流的决定式,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的方法。
3.适用条件:金属、电解液(对气体不适用)。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四、库伦定律五、电阻率1.意义:电阻率是反映导体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备全部知识点总结.docx
让“无理”变得有理物理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 F 大+F 小 F 合 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的角120 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理力学的一种方法、手段。
4F1F2F3(拉密定理)。
.三力共点且平衡,2 sin 3sin 1sin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tan。
6.两个一起运的物体“ 好脱离” :貌合神离,力零。
此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不可伸,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上各点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被忽略,其拉力可以生突,“没有力” 。
8.簧两端力大小相等,簧的力不能生突。
9 .杆能承受向拉力、力,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生突,“没有力” 。
10、杆一端,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二、运学:1.在描述运,在运学中,可以任意取参照物;在理力学,只能以地参照物。
2.匀速直运:用平均速度思考匀速直运,是来方便:V1V2S1 S2V V t22T23 .匀速直运:等分,S n Sn 1aT 2,位移中点的即速度V12V 22, V S V tV S2222点痕求速度、加速度:V t S1 S2,a S22S1,a S n S1 2T T n221 T 4 .匀速直运,v0= 0:等分点:各刻速度比: 1 : 2 : 3 : 4 : 5各刻位移比: 1 : 4 : 9 : 16 :25各段内位移比: 1 : 3 :5 : 7 :9位移等分点:各刻速度比: 1 ∶ 2 ∶ 3 ∶⋯⋯到达各分点比 1 ∶ 2 ∶ 3 ∶⋯⋯通各段比 1 ∶ 2 1∶( 32 )∶⋯⋯5 .自由落体:(g取 10m/s 2 )n 秒末速度(m/s):10 , 20 ,30 , 40 , 50n秒末下落高度 (m) : 5 、 20 、45 、 80 、 125第n 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6 .上抛运:称性:t上=t下,v上v02 v下, h m2g7.相运:共同的分运不生相位移。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全.pdf
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 v1:v2=t1:t2(匀减速直 线运动的物体反之) ⑤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 s1:s2=t12:t22(匀 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反之) ⑥ 初 速 度 为 零 的 匀 加 速 直 线 运 动 物 体 经 历 连 续 相 同 位 移 所 需 时 间 之 比 1: ( 2 −1) :
学海无涯
④两物之间一定有弹力,若无弹力,绝无摩擦力.若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但 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⑤杆对球的弹力方向:
F 图A
图B
F
图C
F
G 方向不沿杆的方向
G 方向与杆同方向
G 方向与杆反方向
⑥胡克定律 F= − kx ,负号表示回复力的方向跟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
⑦弹簧的弹力总是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应在弹性限度内]
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瞬时速度与时刻(位置)对应;平均速度与时间(位移)对应.
学海无涯
②速率是标量. ③速度方向是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是位移方向. ④瞬时速度是描述物体通过某位置或者某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
7.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与改变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公式: a = v ,加速度方向 t
与合外力方向一致(或速度的变化方向),加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 m/s2.
即: F1 = F2 = F3
F2
sin 1 sin 2 sin 3
θ1
⑵拉密定理:三个共点力平衡时,每一个力与其所对角的正弦成正比F3. θ2 θ3
F2
α1
F3
α3 α12
即: F1 = F2 = F3 sin 1 sin 2 sin 3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完美级)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完美级)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文档
High school physics knowledge summary document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
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
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高中物理的确难,实用口诀能帮忙。
物理公式、规律主
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来记忆,本口诀也要通过理解,发挥韵调特点,能对高中物理重要知识记忆起辅助作用。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
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
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五、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
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六、电场
1.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平方比。
2.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
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
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
场力做功是qU,动能定理不能忘。
4.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
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七、恒定电流
1.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t。
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
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2.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l比s等电阻。
电流做功UIt,电热I平方Rt。
电功率,W比t,电压乘电流也是。
3.基本电路联串并,分压分流要分明。
复杂电路动脑筋,等效电路是关键。
4.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路端电压内压降,和就等电动势,除于总阻电流是。
八、磁场
1.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2.F比Il是场强,φ等BS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场强度之名异。
3.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洛仑兹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别忘记。
九、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
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
感应电动势大小,磁通变化率知晓。
2.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
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3.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
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则知i 向。
必修和选修物理知识点汇总
十、交流电
1.匀强磁场有线圈,旋转产生交流电。
电流电压电动势,变化规律是弦线。
中性面计时是正弦,平行面计时是余弦。
2.NBSω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
3.变压器供交流用,恒定电流不能用。
理想变压器,初级UI值,次级UI值,相等是原理。
电压之比值,正比匝数比;电流之比值,反比匝数比。
运用变压比,若求某匝数,化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远距输电用,升压降流送,否则耗损大,用户后降压。
十一、气态方程
研究气体定质量,确定状态找参量。
绝对温度用大T,体积就是容积量。
压强分析封闭物,牛顿定律帮你忙。
状态参量要找准,PV比T是恒量。
十二、热力学定律
1.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
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
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十三、机械振动
1.简谐振动要牢记,O为起点算位移,回复力的方向指,始终向平衡位置,
大小正比于位移,平衡位置u大极。
2.O点对称别忘记,振动强弱是振幅,振动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单摆周期l比g,再开方根乘2p,秒摆周期为2秒,摆长约等长1米。
到质心摆长行,单摆具有等时性。
3.振动图像描方向,从底往顶是向上,从顶往底是下向;振动图像描位移,顶点底点大位移,正负符号方向指。
十四、机械波
1.左行左坡上,右行右坡上。
峰点谷点无方向。
2.顺着传播方向吧,从谷往峰想上爬,脚底总得往下蹬,上下振动迁不动。
3.不同时刻的图像,Δt四分一或三,质点动向疑惑散,
S等vt派用场。
十五、光学
1.自行发光是光源,同种均匀直线传。
若是遇见障碍物,传播路径要改变。
反射折射两定律,折射定律是重点。
光介质有折射率,(它的)定义是正弦比值,还可运用速度比,波长比值也使然。
2.全反射,要牢记,入射光线在光密。
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折射光线无处觅。
十六、物理光学
1.光是一种电磁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
衍射有单缝和
小孔,干涉有双缝和薄膜。
单缝衍射中间宽,干涉(条纹)间距差不多。
小孔衍射明暗环,薄膜干涉用处多。
它可用来测工件,还可制成增透膜。
泊松亮斑是衍射,干涉公式要把握。
〖选修3-4〗
2.光照金属能生电,入射光线有极限。
光电子动能大和小,与光子频率有关联。
光电子数目多和少,与光线强弱紧相连。
光电效应瞬间能发生,极限频率取决逸出功。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十七、动量
1.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
2.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外力冲量若为零,初态末态动量同。
十八、原子原子核
1.原子核,中央站,电子分层围它转;向外跃迁为激发,辐射光子向内迁;光子能量hn,能级差值来计算。
2.原子核,能改变,αβ两衰变。
Α粒是氦核,电子流是β射线。
γ光子不单有,伴随衰变而出现。
铀核分开是裂变,中子撞击是条件。
裂变可造原子弹,还可用它来发电。
轻核聚合是聚变,温度极高是条件。
变可以造氢弹,还是太阳能量源;和平利用前景好,可惜至今未实现。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第 1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