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专题讲座42页PPT
合集下载
《民事诉讼法》课件
![《民事诉讼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66fd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a.png)
执行措施和执行救济
要点一
执行措施
为了保障生效法律文书的顺利执行,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一 系列的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拍卖、变卖、限制出境 等。这些措施旨在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保护申请执行 人的合法权益。
要点二
执行救济
当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一系列的 救济措施。例如,当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时,申请执行 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其转移行为;当被执行人拒不 履行义务时,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当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违法时,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 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等。
现代民事诉讼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事诉讼法的理念和制度也在 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民事诉讼法更加注重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 法权益,强调程序公正和司法独立。
民事诉讼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与民法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与民法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关系。民法规定了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义务,而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实现这些权利义务的诉讼程序和制度。
性质
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是公法的一 种,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 障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程
01
古代民事诉讼法
在古代,民事诉讼法尚未形成独立的法律部门,民事诉讼程序通常包含
在民法等实体法中。
02 03
近代民事诉讼法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事诉讼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独立的民事诉讼 法。1806年的法国民事诉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独立的民事诉讼法典 。
法院调解原则
总结词
法院调解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应当根据自愿、合法原则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解决纠纷。
《民事诉讼法讲座》课件
![《民事诉讼法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a933c34431b90d6d85c783.png)
• 七、公开审判制度 • 1、公开的内容和范围。 • 2、公开的例外。 • 3、公开审判与司法独立问题。
• 八、审级制度 • 中国实行两审终审制 • 关于审级制度的改革争议
第三讲 管辖
• 管辖即为各法院的分工和权限 • • 纵向分工——级别管辖 • 横向分工——地域管辖
•
一、级别管辖。 指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 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第一讲 民事诉讼法概述
• 一、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 (一)自决(私力救济) • (二)调解、仲裁(社会救济) • (三)诉讼(公力救济)
• 对三种纠纷解决方式的评析: • 各自的优点; • 各自的弊端;
• 二、诉讼法的独立价值——程序公正
1、不完善的程序公正—重实体轻程序; 2、完善的程序公正—兼顾实体与程序公正 3、纯粹的程序公正—关注过程公正
•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 1、书证 • 2、物证 • 3、视听资料 • 4、证人证言 • 5、当事人的陈述 • 6、鉴定结论 • 7、勘验笔录
• 关于证据的三性:客观性、关联性、合
法性问题。
• 证据的合法性:取证方式合法
• 二、关于证人出庭的问题 • 1、证人出庭率低 • 2、未成年人能否作证
• 另一方面,中国法院不是万能的;中国 司法资源紧张;诉讼费用下调又可能导致 法院案件激增。
•
• 二、开庭审理的程序: • (一)开庭准备。 • (二)法庭调查。 • (三)法庭辩论。 • (四)合议庭评议和宣告判决。
第七讲 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
一、二审程序(普通救济程序) • 一审尚未生效、上诉期内提起上诉; • 二审裁决书送达当事人即生效。 •
•
• 正义先于真实 • 程序先于权利
《民事诉讼法》PPT课件
![《民事诉讼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e2ddcecfc789eb162dc8c2.png)
完整版ppt
9
(一)级别管辖
❖ 案例2:原告李某于1991年6月10日向某市中级人民 法院递交起诉状称:被告宋某于1986年11月租用原 告房屋二间,每月租金200元,租期3年。现租期已 过,原告要求被告迁出,收回房屋自用。中级人民 法院告知原告本院对本案无管辖权,没有受理原告 的起诉,让其到区人民法院起诉。王某想不通,认 为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员水平高,更能公正审理案 件,区法院的审判员水平不高,不愿去区法院起诉。
老同事、老朋友或者与当事人有某些恩
怨关系的人员等。回避的方式有两种:一
是当事人申请回避。这须在案件的辩论
结束以前提出,包括口头方式和书面方
式。二是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或其他人
员自行回避。法律对自行回避无时间限
制。但依诉讼法理,自行回避须在判决
作出以前。
完整版ppt
8
四、管辖
❖ (一)级别管辖 ❖ (二)地域管辖 ❖ (三)移送管辖 ❖ (四)指定管辖
❖ 问题:本案应由哪级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对 级别管辖是如何划分的?
❖ 小结]管辖权的规定,其完整依版p据pt 是审判权合理分工,充10 分实现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级别管辖的划分,就
分析与答案
❖ 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我国人民法院的设
置分为四级,即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
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这四级人民法院都有
❖ 1、保障平等诉讼权利 ❖ 2、自愿合法调解 ❖ 3、辩论 ❖ 4、处分 ❖ 5、支持起诉
完整版ppt
3
三、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
❖ 1、两审终审
❖ 2、合议
❖ 3、 回避
❖ 所谓“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 公正审理的”包括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或者与
完整解读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实用教育PPT学习课件
![完整解读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实用教育PPT学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74077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e.png)
——学习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课件——
主讲人:XXX
时间:20XX.XX
2200224/42//121 /11
1
1
星期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经过半个 小时的 车程, 来到了 南山脚 下。抬 头往上 一看, 这座山 虽不高 ,但绿 荫层层 叠叠。 我心里 暗自发 誓,一 定要战 胜它, 顿时胸 中燃起 希望之 火。 星期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经过半个 小时的 车程, 来到了 南山脚 下。抬 头往上 一看, 这座山 虽不高 ,但绿 荫层层 叠叠。 我心里 暗自发 誓,一 定要战 胜它, 顿时胸 中燃起 希望之 火。 星期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经过半个 小时的 车程, 来到了 南山脚 下。抬 头往上 一看, 这座山 虽不高 ,但绿 荫层层 叠叠。 我心里 暗自发 誓,一 定要战 胜它, 顿时胸 中燃起 希望之 火。 星期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经过半个 小时的 车程, 来到了 南山脚 下。抬 头往上 一看, 这座山 虽不高 ,但绿 荫层层 叠叠。 我心里 暗自发 誓,一 定要战 胜它, 顿时胸 中燃起 希望之 火。 星期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经过半个 小时的 车程, 来到了 南山脚 下。抬 头往上 一看, 这座山 虽不高 ,但绿 荫层层 叠叠。 我心里 暗自发 誓,一 定要战 胜它, 顿时胸 中燃起 希望之 火。 星期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经过半个 小时的 车程, 来到了 南山脚 下。抬 头往上 一看, 这座山 虽不高 ,但绿 荫层层 叠叠。 我心里 暗自发 誓,一 定要战 胜它, 顿时胸 中燃起 希望之 火。
星期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经过半个 小时的 车程, 来到了 南山脚 下。抬 头往上 一看, 这座山 虽不高 ,但绿 荫层层 叠叠。 我心里 暗自发 誓,一 定要战 胜它, 顿时胸 中燃起 希望之 火。
第十四章 民事诉讼法《法学概论》PPT课件
![第十四章 民事诉讼法《法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5b1ae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6.png)
第四节 法律责任
(三)开庭审理 开庭准备、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合议庭评议和宣告判决等程序。法庭 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第四节 法律责任
(四)公益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 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是指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第三人,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 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 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6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 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节 法律责任
(一)起诉和受理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四节 法律责任
(二)审理前的准备 送达起诉状副本和答辩状副本;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 要的证据;通知必须共同诉讼的当事人参加诉讼;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召集庭前 会议;审理前准备的其他工作,例如,根据案件性质,确定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普通 程序审理。
第二节 主管与管辖制度
(二)地域管辖 • 地域管辖,是指按照人民法院的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来确定同级人民法
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的管辖制度。 • 我国民事诉讼法确定地域管辖的标准为:当事人所在地、诉讼标的所在地、诉
讼标的物所在地、法律事实所在地与法院辖区之间的联系。 • 包括: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协议管辖与应诉管辖。
人民法院管辖; • 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
民事诉讼法讲座课件
![民事诉讼法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48cad5b14e852458fb5799.png)
返回上一页
首页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 • • • (1)理念传播功能 (2)立法导引功能 (3)司法适用功能 (4)制度解读和评价功能
返回上一页
首页
(三)当事人诉讼权利平 等原则
• • • • 法条根据 理论根据 内容 根据本原则应当改进的制度
返回上一页
首页
《民诉法》第8条
• “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 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 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 一、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问题及参考资料 本周作业
一、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 • • • • • • • • (一)图示 (二)概述 (三)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四)处分原则 (五)辩论原则 (六)法院调解原则 (七)诚实信用原则 (八)检察监督原则 (九)直接言辞原则
返回上一页
首页
《民诉法》第13条
•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 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返回上一页
首页
处分原则的理论根据
• 一是私权自治; • 二是程序主体性原理。
返回上一页
首页
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处 分权主要包含两项内容
• 对民事实体权利的处分:(1)当事人享有实体保护选 择权,即有权选择司法保护的范围和保护的方法。 (2)原告可以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原告诉 讼请求。(3)双方当事人可以达成调解协议、诉讼 和解、执行和解。 • 对民事诉讼权利的处分:(1)诉讼启动选择权。(2) 攻防手段选择权。(3)程序终结选择权。请求撤诉、 调解、判决结案。(4)后续程序选择权。是否提出 上诉、申请再审、申请强制执行。
我国辩论原则的内容
• (1)当事人可以通过辩论权的行使实现程序 利益和实体利益。 • (2)辩论原则适用于民事诉讼的重要阶段。 • (3)辩论权可以围绕实体和程序两方面问题 行使。 • (4)辩论的方式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书面的。
民事诉讼法PPT课件
![民事诉讼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48c74fbd64783e08122b55.png)
1. 合议制度 2. 回避制度 3. 公开审判制度 4. 两审终审制度。
16
四、民事诉讼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诉讼案件事实的一切 根据和方法。诉讼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等三 个特征。我国民事诉讼法将证据分为书证、物证、证人证 言、当事人陈述、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等七种 形式。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 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简言之,就是“谁 主张,谁举证”。
5
[引例点评]
(略)p301-302
6
讲授与训练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第二审程序 再审程序 民事执行程序
7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1、民事诉讼的概念 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 与人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 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有关民商法、经 济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和知识产权法等 实体法的纠纷都要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
27
•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与特点
简易程序----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审理事实清楚、 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所适用的审 判程序。它是一种与普通程序并列而独立存在的第一审程 序,与普通程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 ·起诉方式简便; • ·受理案件的程序简便; • ·传唤当事人和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方式简便; • ·实行独任制审判; • ·开庭审理的程序简便; • ·举证期限和审结案件的期限较短。
17
六、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P293-295
民事审判程序的运作,一般表现为当事人的起
诉和应诉、举证、辩论,法院的受理、审理、职权 调查核实证据和裁判等环节,一审、二审和再审程 序都是如此。但程序进行过程中,常常还需要其他 一些制度作为保障,使程序顺利启动和顺利进行, 这就是民事诉讼保障制度。主要包括
16
四、民事诉讼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诉讼案件事实的一切 根据和方法。诉讼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等三 个特征。我国民事诉讼法将证据分为书证、物证、证人证 言、当事人陈述、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等七种 形式。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 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简言之,就是“谁 主张,谁举证”。
5
[引例点评]
(略)p301-302
6
讲授与训练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第二审程序 再审程序 民事执行程序
7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1、民事诉讼的概念 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 与人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 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有关民商法、经 济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和知识产权法等 实体法的纠纷都要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
27
•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与特点
简易程序----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审理事实清楚、 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所适用的审 判程序。它是一种与普通程序并列而独立存在的第一审程 序,与普通程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 ·起诉方式简便; • ·受理案件的程序简便; • ·传唤当事人和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方式简便; • ·实行独任制审判; • ·开庭审理的程序简便; • ·举证期限和审结案件的期限较短。
17
六、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P293-295
民事审判程序的运作,一般表现为当事人的起
诉和应诉、举证、辩论,法院的受理、审理、职权 调查核实证据和裁判等环节,一审、二审和再审程 序都是如此。但程序进行过程中,常常还需要其他 一些制度作为保障,使程序顺利启动和顺利进行, 这就是民事诉讼保障制度。主要包括
民事诉讼法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民事诉讼法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2ec6a41302d276a201292e8d.png)
7
四、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所谓民事程序选择权,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规定 的范围内自主选择纠纷解决方式以及在纠纷解决 过程中选择相关程序事项的权利。民事程序选择 权是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为满足当事人的个性化 的利益需要而设计的制度。
民事程序选择权直接源于程序主体性原则。所 谓程序主体性,是指当事人在纠纷过程中应当居于 主体而不是客体的地位,诉讼的进程应主要由当事 人的诉讼行为济,是指依靠社会力量(第三者)来解决 纠纷的机制。调解(诉讼外调解)与仲裁是社会救 济的主要类型。
调解,是指第三者(调解人)依据一定的社会规 范,如习惯、道德、法律等,对纠纷当事人双方进 行劝说、沟通,促成当事人双方相互谅解和让步, 从而解决纠纷。
仲裁,又称“公断”,是指民事主体在纠纷发生 之前或者纠纷发生之后达成协议,或者根据有关法 律的规定,将纠纷提交给中立的民间组织予以审理, 由其作出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纠纷解决机制。
11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在民事诉讼法学领域,根据当事人和法院在诉讼程序的启动 和继续、裁判对象的确定、证据资料的来源等方面的不同作用, 通常将当今世界有代表性的民事诉讼模式分为当事人主义与职 权主义两种模式。
(三)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评价与完善
1991年之前,我国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在诉讼过程中,始终 起着主导的作用,对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具有绝对性的意 义。因此,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属于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在审 判实践中,这一诉讼模式对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避免当事人运 用诉讼技能误导法官,实现实体公正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 逐渐暴露出法官权力滥用、当事人的程序权益保障不足、开庭 审理形式化、诉讼不经济等较为明显的缺陷。
4
(三)公力救济
公力救济,是指利用国家公权力来解决民事纠 纷的机制。就民事纠纷而言,民事诉讼是最主要的 公力救济机制。除民事诉讼外,民事纠纷的公力救 济方式还包括行政裁决。
四、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所谓民事程序选择权,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规定 的范围内自主选择纠纷解决方式以及在纠纷解决 过程中选择相关程序事项的权利。民事程序选择 权是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为满足当事人的个性化 的利益需要而设计的制度。
民事程序选择权直接源于程序主体性原则。所 谓程序主体性,是指当事人在纠纷过程中应当居于 主体而不是客体的地位,诉讼的进程应主要由当事 人的诉讼行为济,是指依靠社会力量(第三者)来解决 纠纷的机制。调解(诉讼外调解)与仲裁是社会救 济的主要类型。
调解,是指第三者(调解人)依据一定的社会规 范,如习惯、道德、法律等,对纠纷当事人双方进 行劝说、沟通,促成当事人双方相互谅解和让步, 从而解决纠纷。
仲裁,又称“公断”,是指民事主体在纠纷发生 之前或者纠纷发生之后达成协议,或者根据有关法 律的规定,将纠纷提交给中立的民间组织予以审理, 由其作出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纠纷解决机制。
11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在民事诉讼法学领域,根据当事人和法院在诉讼程序的启动 和继续、裁判对象的确定、证据资料的来源等方面的不同作用, 通常将当今世界有代表性的民事诉讼模式分为当事人主义与职 权主义两种模式。
(三)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评价与完善
1991年之前,我国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在诉讼过程中,始终 起着主导的作用,对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具有绝对性的意 义。因此,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属于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在审 判实践中,这一诉讼模式对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避免当事人运 用诉讼技能误导法官,实现实体公正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 逐渐暴露出法官权力滥用、当事人的程序权益保障不足、开庭 审理形式化、诉讼不经济等较为明显的缺陷。
4
(三)公力救济
公力救济,是指利用国家公权力来解决民事纠 纷的机制。就民事纠纷而言,民事诉讼是最主要的 公力救济机制。除民事诉讼外,民事纠纷的公力救 济方式还包括行政裁决。
民事诉讼法完整ppt课件全套教学ppt教程
![民事诉讼法完整ppt课件全套教学ppt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1d9fd08efad6195f312ba6f9.png)
(二)特点: 1、民事诉讼具有纠纷解决的法定性。 2、民事诉讼具有纠纷解决的广泛性。 3、民事诉讼具有纠纷解决的被动性。 4、民事诉讼具有纠纷解决的权威性。 5、民事诉讼具有严格的程序性。
二、民事诉讼模式
(一)民事诉讼模式的含义及意义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所谓当事人主义,是指诉讼程序的启动和继续主要由当事
第二节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
(一)概念: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 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 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诉讼是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两方面的内容构成的。诉讼 活动能够产生、变更或消灭诉讼关系,而诉讼关系又通过 诉讼活动表现出来。
,民事诉讼法呈现出宪法化的特点:宪法明确地规定了民 事诉讼的一些基本原则、当事人的程序基本权和法院的审 判权;民事诉讼法严格遵从宪法的精神、原则和规范,是 对宪法原则的具体实践。在此意义上,可以将民事诉讼法 称为“被适用的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 法律效力。在民事诉讼法中如何充分实践宪法的精神、原 则和规范,是完善民事诉讼制度所面临的问题。无论是民 事诉讼目的的确立、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构建,还是当事 人诉权和程序基本权的保障,都应当贯彻宪法的要求。
现而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法律。 区别:
1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 2基本原则不同 3审理方式不同 4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高于民事案件 5执行方式不同
四、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关系 1、诉讼主体不同。 2、举证责任不同。 3、审理方式不同。
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一)自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它是指纠纷主体 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以达到维护自己的权益。自 力救济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
民事诉讼法专题讲座课件
![民事诉讼法专题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7aee7876eeaeaad0f33037.png)
h
22
(五)正确举证
我国证明责任的一般分配原则:谁主张,谁举证 特殊侵权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 ①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 ②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③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 ④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
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⑤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⑥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⑦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⑧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
的次日开始计算。 申请执行应该准备好下列文件 1、申请执行书。2、作为执行根据的生效法律文书。3、
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4、继承人或者权利人承受人申 请执行的,应当交继承或者承受权利的证明文件。
h
39
六、怎样请律师
1、看律师事务所。
2、看律师的名气和律师 以往的成绩。
3、看他是否是你需要的 律师
日。 4.必须提交上诉状:当事人虽口头表示上诉,但
在上诉期内未提交上诉状的,视为未提出上诉。
h
36
上诉的受理
第一百六十六条 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 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 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第一百六十七条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 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 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 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 ,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 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h
37
上诉案件的裁判
h
38
五、打官司的“最后一道工序”--执行
民事诉讼法专题讲座课件资料42页文档
![民事诉讼法专题讲座课件资料42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49ebb8002768e9950e73882.png)
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2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2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