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

△X = aSr – bX
式中:a——污泥产率(污泥转换率) Sr——污水中被降解、去除的有机污染物量(BOD),kg/d
Sr Q(Sa Se )
X——曝气池混合液含有的活性污泥量,kg/d b——自身氧化率(衰减系数),d-1
5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2 、微生物的代谢: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6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曝气池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细胞合成、内源代谢 数量关系:
7
影响因素与主要设计运行参数
净化反应影响因素
由于活性污泥中生物种类的过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竞 争,工艺条件的微小变化就能够引起微生物种群组成和污泥 絮体物理性能的显著变化。
X v
VX v X v
C
24
活性污泥评价及控制指标
有机污染物降解与需氧
25
反应动力学基础
莫诺方程式基本方程
max
S KS
S
按物理意义考虑:
max
S KS
S
1 dS d(S0 S) X dt Xdt
dS dt
max
XS KS
S
1 ds maxS (kg / kg h) X dt KS S
1细菌是活性污泥法中污水净化的 第一承担者,也是主要承担者。 2原生动物是活性污泥法中外上污水净化的第二承担者,它
摄食游离细菌,是细菌的首次捕食者 3后生动物是细菌的第二捕食者
3
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
1.适应期:各种酶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过程 2.对数增殖期:活性污泥能量水平很高,污泥松散 3.减速增殖期:营养物成为微生物生长的限制因素,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流程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流程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 Process)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已经在污水处理厂中被广泛应用。
通常,活性污泥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氨氮,有机物和悬浮物,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使活性污泥法法技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活性污泥是一种特殊的污泥,是由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其中细菌能够有效的分解有机物。
大多数活性污泥系统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微生物,可被应用在污水处理中,从而大大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结合活性污泥生物处理过程和立式沉淀池技术的污水处理技术,它由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它主要是将有机污染物在缺氧反应池中消耗,然后在沉淀池中把悬浮物除去,当到达指定的质量标准时,排放出去的污水就可以放入地下水或河流。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分为以下几步:1、污水的初步处理:对污水进行提升井或滤池等初步处理,过滤有机和悬浮物,将污水提升到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2、缺氧反应池:将污水投入缺氧反应池,添加活性污泥,同时增加氧气供给,继而有机物将在池中形成复合指标物,并且由活性污泥群物质提高复合指标物的密度,使其从水中沉淀,用以分离有机物。
3、沉淀池:把有机物沉淀到沉淀池中,这里可以同时实现悬浮物的去除,滤池中悬浮物也可以沉淀出来。
4、活性污泥回流:活性污泥也会沉淀下来,但是若想保持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就需要将活性污泥回流到缺氧反应池中作进一步处理,用以保持污泥的质量和数量。
5、如果活性污泥的质量较差,活性污泥系统的活性也会降低,此时需要进行活性污泥的更新,就是过滤或替换活性污泥,并补充新鲜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有效且经济实惠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氨氮,有机物和悬浮物,大大减少污染,使污水可以安全排放到大气中或放入地下水或河流。
活性污泥法更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它是水处理工业应用中的最新成果。
活性污泥法技术原理及特点

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
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 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 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 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
活性污泥法

2 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
① 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溶性易降解有机物; ② 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③活性污泥连续回流,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 性污泥,及时排除剩余污泥; ④ 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 ⑤ 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3 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
物理性能:“菌胶团”、“生物絮凝体”;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 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 比重:略大于1(1.0021.006); 粒径:0.020.2 mm; 比表面积:20100cm2/ml; 含水率:99.299.8%。
活性污泥微生物增长曲线
内源呼吸期
量
污泥浓度 氧利用率
BOD浓度
对数增长期 减速增长期
时间
四个生长阶段特点
(1)迟缓期:表示细菌适应新环境需要的时间, (2)对数增长期:由于营养物浓度超过细菌的需 要量,生长不受限制,生物量以对数速度增加, (3)减速增长期:由于营养物浓度随细菌的消 耗逐渐下降,细菌繁殖世代时间增长,毒性代 谢产物逐渐增高,当营养物浓度达到生长限度 时,细菌即进入减速生长期。 (4)内源呼吸期:串长阶段到内源呼吸期时, 营养物耗尽,迫使细菌代谢自身的原生质,生 物量逐渐减少。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活性污泥去除水中有机物,主要经历三 个阶段: 吸附阶段 氧化阶段 絮凝体形成与凝聚沉淀阶段
吸附阶段:
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后的很短时间内水中有 机物(BOD)迅速降低,这主要是吸附作用引 起的。 由于絮状的活性污泥表面积很大(约200010000m2/m3混合液),表面具有多糖类粘液 层,污水中悬浮的和胶体的物质被絮凝和吸 附迅速去除。活性污泥的初期吸附性能取决 于污泥的活性。
4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矿山污染治理技术-第5章 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活性污泥法

2、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也称 污泥浓度 表示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
工程上作为评价活性污泥量的指标
MLSS=Ma+Me+Mi+Mii 一般生活污水处理厂
MLVSS---混合液挥发性曝悬气浮池固混体合浓液度 表示混合M液LV悬SS浮/ 固ML体SS中0有.7机~0物.8的质量 不包括污泥中的无机物质
F/M值是影响有机物去除速率、氧利用速率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F/M值就是以BOD5表示的进水污泥负荷,即:
F M LsBOD5 Q Bi V X v (kgBOD5 kgVSS d )
减速增长期
• F/M值下降到一定水平后,有机物的浓度成为微生物增殖的 控制因素;
• 微生物的增殖速率与残存的有机物呈正比,为一级反应;
剩余污泥: 1)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
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供氧系统:为微生物提供溶解氧
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
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溶性易降解有机物; 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 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剩余污泥及时排放,
维持曝气池内稳定的活性污泥浓度;
进水中不含有对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质
生物相与活性污泥形状
若同时观察到大量的游离细菌的生物相时,则是由污 泥负荷过高引起的
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丰富,促使游离细菌生长很好,絮凝
的菌胶团细菌趋于解絮成单个游离菌,以增大同周围环 境的表面,同样使污泥结构松散,絮粒变小
此外,由于污泥絮粒的解絮或变小容易被微型生物吞噬, 使得微型生物因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
第4.1节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u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
空气
曝 气 池 二 沉 池
曝气,并持续一段时间以 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絮 进水 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 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 所构成,它有巨大的表面 积和很强的吸附性能,称 为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
出水
回流 污泥
剩余 污泥
推流曝气池
活性污泥法系统组成
2、活性污泥增殖规律的应用:
(1) 活性污泥的增殖状况,主要是由F/M值所控制; (2) 处于不同增长期的活性污泥,其性能不同,处 理出水的水质也不同; (3) 可以通过调整F/M值,来调控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以达到所要求的出水水质和活性污泥的良好性能; (4) 推流式:一段线段; (5)完全混合式:一个点
(2)对数增长期:
A.F/M值高,所以有机底物异常丰富,营养物质不是微生物增 殖的控制因素; B.生物的增长速率与基质浓度无关,呈零级反应,它仅由微生 物本身所特有的最小世代时间所控制,即只受微生物自身的 生理机能的限制; C.微生物以最高速率对有机物进行摄取,也以最高速率增殖,而 合成新细胞; D.此时的活性污泥具有很高的能量水平,其中的微生物活动能力 很强,导致污泥质地松散,不能形成较好的絮凝体,污泥的 沉淀性能不佳; E.活性污泥的代谢速率极高,需氧量大; F.一般不采用此阶段作为运行工况,但也有采用的,如高负荷活 性污泥法。
2.完成吸附条件
A. 足量活性污泥,并充分曝气,剧烈搅拌, 使水和泥充分接触、沉淀; B. 完成吸附后(20~40min)即进行固液分 离; C. 活性污泥吸附性能要好; D. 污水中有机物以胶体,悬浮物为主。
(二)微生物的代谢机理
1.分解代谢:一部分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 ,最终形成 CO2和 H2O等稳定的无机物质,并从中获取合成新细 胞物质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过程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 表示。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

► 5.
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
污水经物化预处理后与二沉池回流污 泥同时进入曝气池,通过曝气搅拌作用, 使污泥呈悬浮态并和污水完全混合,污水 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并降解或同化, 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剩余污泥,污水因 而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污水和活性污泥在 二沉池中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溢流排放, 沉淀浓缩的污泥一部分作为接种污泥回流 到曝气池,另一部分则作为剩余污泥排放。
►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代谢及合成代谢及其产物的模式图
污水与污泥混合曝气后BOD的变化曲线
► 3.絮凝与沉淀 3.絮凝与沉淀
絮凝体是活性污泥的基本结构,它能够防止 微型动物对游离细菌的吞噬,并承受曝气等不利 因素的影响,更有利于与处理水分离。 沉淀是混合液中固相颗粒同废水分离的过程, 好坏直接影响出水水质。
3. 活性污泥的组成
► ►
活性污泥含水率一般都在99%以上,固体物质仅占1%以 活性污泥含水率一般都在99%以上,固体物质仅占1%以 下。而这1%固体物质由有机和无机两部分组成。 下。而这1%固体物质由有机和无机两部分组成。 有机部分包括: Ma——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 ——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 Me——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残留的微生物有 ——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残留的微生物有 机体; Mi ——由原污水挟入的不可生化的有机物质 ; ——由原污水挟入的不可生化的有机物质 无机部分包括: Mii——由原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 ——由原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各种内酶 → 进行代谢反应 胞外酶(水解酶) 透膜酶催化作用 大分子 → 小分子 → 透过细胞壁进入细胞体 内 小分子 透膜酶催化作用 → 透过细胞壁进入细胞体 内
1〉氧化分解 2〉合成代谢(合成新细胞) 3〉内源代谢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中污泥产率的计算及浓度测定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一)基本概念1.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
2.活性污泥:颜色呈黄褐色,有大量微生物组成,易于与水分离,能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的絮凝体(二)工艺原理1.曝气池:作用:降解有机物(BOD5)2.二沉池:作用:泥水分离。
3.曝气装置:作用于①充氧化②搅拌混合4.回流装置:作用:接种污泥5.剩余污泥排放装置:作用:排除增长的污泥量,使曝气也内的微生物量平衡。
混合液:污水回流污泥和空气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液体。
二.活性污泥形态和活性污泥微生物(一)形态:1、外观形态:颜色黄褐色,絮绒状2.特点:①颗粒大小:0.02-0.2mm ②具有很大的表面积。
③含水率>99%,C<1%固体物质。
④比重1.002-1.006,比水略大,可以泥水分离。
3.组成:有机物:{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残留物Me{源污水挟入的难生物降解惰性有机物Mi无机物:全部有原污水挟入Mii(二)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在活性污泥反应中作用1.细菌:占大多数,生殖速率高,世代时间性20-30分钟;2.真菌:丝状菌→污泥膨胀。
3.原生动物鞭毛虫,肉足虫和纤毛虫。
作用:捕食游离细菌,使水进一步净化。
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水质较差,游离细菌较多,鞭毛虫和肉足虫出现,其中肉足虫占优势,接着游泳型纤毛虫到活到活性污泥成熟,出现带柄固着纤毛虫。
☆原生动物作为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指示性生物。
4.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很少出现。
作用:吞食原生动物,使水进一步净化。
存在完全氧化型的延时曝气补充中,后生动物是不质非常稳定的标志。
(三)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和活性污泥增长四个阶段:1.适应期(延迟期,调整期)特点:细菌总量不变,但有质的变化2.对数增殖期增殖旺盛期或等速增殖期)细菌总数迅速增加,增殖表速率最大,增殖速率大于衰亡速率。
3.减速增殖期(稳定期或平衡期)细菌总数达最大,增殖速率等于衰亡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参数
BOD ——容积负荷与BOD——污泥负荷 1、曝气池的BOD ——容积负荷: 1)BOD ——进水容积负荷 单位曝气池容积(m3),在单位时间(1d)内,能够接受,并 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进水有机污染物量(BOD)。
NV Q Si V
( kgBOD
5
m d)
3
剩余污泥
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
废水中含有足够的溶解和胶体的易降解有机物;
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曝气;
池内呈悬浮状态的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剩余污泥及时排放,维持曝气池内 稳定的活性污泥(微生物)浓度; 进水中不含有对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质
活性污泥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④ 剩余污泥排走系统:
1) 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定期排泥;
2) 为了使曝气池内经常保持高度活性的活性污泥。
3) 去除有机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⑤ 供氧系统: 1)为好氧微生物提供代谢所需的溶解氧 2)使得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
废水好氧活性污泥法中异养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无机代谢产物,随出水排出 少量能量
钟虫
小口钟虫
肾形虫
C、后生动物
线虫
轮虫
原(后)生动物作为“指示性生物”
数 量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指标
3、活性污泥生化性能: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 99.299.8% 固体物质的组成:0.2~0.8% 固体物质的组成 1)微生物群体(Ma) 2)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e) 3)吸附的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i) 4)无机物质(Mii)
Ns Q Si X V
kgBOD
5
kgMLSS
d
2) BOD ——去除污泥负荷 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 (1d)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 染物的去除量(BOD) 。
Q ( Si S e ) ' Ns X V
kgBOD
5
kgMLSS d
X
1
R
SVI
或
X
SVI
如果活性污泥的SVI值增高,它在二次沉淀池内的浓缩浓度会 降低,即Xr降低,为了使在曝气池内混合液的活性污泥浓度保 持一定,就需要加大污泥的回流量。
在MLSS一定的条件下,SVI 值越高,所应采用的污泥回 流比也越大。
4、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5)泥龄(θc)
BOD—污泥负荷和BOD—容积负荷的关系式 N V N s X 注意:以上公式中活性污泥是以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也可以 以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表示。
F/M值:
活性污泥系统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有:
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载体的活性污泥; 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营养物质的有机污染物 保证活性污泥微生物正常生理活动的溶解氧
不同形式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的历程
有机物的形态:
结构简单、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直接进入细胞内;
结构复杂、胶体状或颗粒状的大分子物质,则首先被微生 物吸附,随后在胞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液化成小分子有机 物,再进入细胞内。 有机物的化学结构: 有机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降解过程也会不同:
如: 糖类 脂类
第三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1) ——活性污泥法
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
通过人工强化措施,使反应器中保持一定溶解氧及悬浮微生 物浓度,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 的一种生物方法。
活性污泥:
向生活污水中注入空气进行曝气,每天保留沉淀物,更换新 鲜污水。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在污水中即将形成一种呈黄褐 色絮状体,这种絮状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 它易于沉淀和水分离,并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污水曝气后 产生的这种絮状体污泥具有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活性,因此称为 “活性污泥” 。 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褐色絮状污泥,可见到大量的细菌、真 菌、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
… …
TCA循环
蛋白质
…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指标
1、物理性质:
——“菌胶团”——“生物絮凝体” 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 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 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
气味:土腥味(城市污水)
粒径:0.020.2 mm 比表面积:20100cm2/ml
相对密度 状态
曝气池混合液:1.002~1.003 回流污泥:1.004~1.006 似矾花絮绒颗粒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
组成: 好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后生动物
A.好氧菌: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 曝气池混合液细菌总数1×108个/mL。
在正常的活性污泥反应进程中,三种物质在数量上产生变化:有机污染物被降解 而含量降低;由于微生物的增殖,而使活性污泥得到增长;溶解氧为微生物所利 用,必须连续加以补充。
(CO2、H2O、NH3、SO42-…)
内源呼吸残留物
O2 净增细胞物质
即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活性污 泥或生物膜的增长部分,称 为剩余污泥。
剩余污泥
多糖、脂蛋白组成 的细胞壁组分和壁 外的粘液层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指标
4、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污泥浓度)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SVI= 1L混合液沉淀30min的活性污泥体积(mL) SV(mL/L) 1L混合液中悬浮固体干重(g) MLSS(g/L)
SV (%) 10 ( ml / l )
功能:
SVI
MLSS ( g / l )
能更准确地评价污泥的凝聚性能和沉降性能, 其值过低,说明泥粒小,密实,无机成分多;
其值过高,说明其沉降性能不好,将要或已经发生膨胀;
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及其评定指标
(3)污泥沉降比(SV) (Sludge Volume)
定义:取一定量曝气池中悬浮状态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 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
功能:相对地反映污泥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用以控制排
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丝状菌的大量滋生); 正常范围: 2030%
Q
R Qr Q
曝气池 V、X
Q+Qr
X
二沉池
Q-Qw Xe Qw、Xr
Qr、Xr
根据泥量平衡关系:(假定 X Q Q Q X r r r
曝气池进水中不含悬浮固体)
X X rR 1 R
R 10 6
X
r
10
6
(m g / L )
SVI (m L / g )
10 6 1 11 R
SV不能确切表示污泥沉降性能,故人们想起用单位干泥形 成湿泥时的体积来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简称污泥指数,单位为 mL/g。
4、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4)污泥体积指数(SVI) (Sludge Volume Index) 定义:曝气池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 淀后的污泥体积,( ml/g)
2. 稳定阶段:
活性污泥的初期吸附作用
BOD5
初期吸附
降解
曝气过程
对活性污泥法曝气过程中污水中有机物的变化分析得到结论:
残留在废 水中的有 机物
微生物不能利用的有机物
废 水 中 的 有 机 物
微生物能利用的有机物
微生物能利用而尚未 利用的有机物 (吸附量) 从废水中 去除的有 机物 微生物不能利用的有 机物 微生物已利用的有机 物(氧化和合成) 增殖的微生物体 氧化产物
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 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
特征: 1)绝大多数是好氧和兼性异养型的原核细菌; 2)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 3)具有很高的增殖速率,其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 4)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代谢产物 O2
(CO2、H2O、NH3、SO42-…)
+ 能量
(1/3) 分解代谢
废水中的可 降解有机物
+ 异养微生物
(2/3) 合成代谢
~80%
内源呼吸产物
+ 能量
摄取
新细胞物质
(C5H7NO2)
内源呼吸
~20%
(CO2、H2O、NH3、SO42-…)
内源呼吸残留物
O2 净增细胞物质
即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活性污 泥的增长部分,称为剩余污泥。
混合液污泥浓度,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 固体物的总重量。 MLSS = Ma + Me + Mi + Mii 单位: mg/L 或 g/L 普通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内悬浮固体浓度常控制在2~3g/L。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
指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活性污泥在曝 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故又称细胞平均停留时间:曝气池内活 性污泥的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出水+剩余污泥)之比,d。
c
XV X rQw Q Qw X e
当Xe≈0时, c
XV X rQw
污泥龄是活性污泥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的重要参数,反映了活 性污泥吸附有机物后进行稳定氧化的时间长短。污泥龄不能太 长,否则污泥会老化,影响处理效果;污泥龄不能短于活性污 泥中微生物的世代时间,否则在曝气池中不能大量增殖。
有机物 75~85%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异养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无机代谢产物,随水排出 少量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