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2024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的表达-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的表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bc1c3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f.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4章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第1节基因知道蛋白质的合成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3. 理解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教学实际思路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复活为切入,为DNA复制创设情境。
问题探讨:从原理上分析,利用已灭绝生物的DNA,真的能够使他们复活吗?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通过视频或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并让学生总结归纳,引出中心法则是如何描述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最后根据教材或上课时讲解的内容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遗传信息的转录二、遗传信息的翻译三、中心法则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的表现,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了解基因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的关系3.解释表观遗传教学实际思路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水毛茛”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小组合作,探讨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让学生拥有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师在学生讨论中不断补充,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进行最后的总结板书设计第4章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一、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三、表观遗传。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24d0e517ba1aa8114431d924.png)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想一想:“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大家请看章引言,有何感想?以“问题探讨”引入。
二、新课教学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试验的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
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学生回答:否。
(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阅读教材P4、5。
教师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学案教案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学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6f6b7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b.png)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学案教案现代高中生物学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人体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学、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高中生物学的必修二学科集中在克隆、基因工程、细胞分裂和分化等内容上。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指导方针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同时,它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推理能力、观察能力等。
基于以上要求,我制定了一套适用于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的学案教案,下面将以一个典型的学案教案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克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了解动物的克隆实验的发展和运用。
3.了解动物克隆的方法和步骤。
4.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点1.克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动物的克隆实验的发展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动物克隆的方法和步骤。
2.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实验演示法3.讨论交流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说明克隆的概念和应用。
2.学习和讨论(30分钟)a.讲解克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b.介绍动物的克隆实验的发展和运用。
c.探讨动物克隆的方法和步骤。
3.实验演示(30分钟)展示动物克隆的实验过程,并介绍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
4.实验操作(6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物克隆的实验操作。
5.总结和讨论(15分钟)请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六、课堂作业请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在实验操作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是一个完整的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教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方面的规划,能够有效指导教师进行授课,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结合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人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5dc605d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9.png)
人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生研究人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程。
以下是该教案的概述和内容安排:
第一章:生物进化与物种起源
- 第一节: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物种的形成和灭绝
-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证据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与利用
- 第一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第三节: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三章:内环境的稳态调节
- 第一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 第二节:体液内环境的调节
- 第三节:体温调节的机制
第四章:人体生殖与发育
- 第一节:人类的生殖方式
- 第二节:人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 第三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第五章:人体免疫与感染
- 第一节:机体免疫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 第二节:突变体和感染病原体
- 第三节:免疫过程和免疫记忆
第六章:遗传与进化
- 第一节:遗传的基本规律
- 第二节:基因与性状
- 第三节: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七章:生物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节:基因工程技术
- 第二节:植物生物技术
- 第三节: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以上是人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的全套内容。
希望这份教案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3篇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d49d1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b.png)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第一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组成及其功能;2. 掌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差别;3. 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
二、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掌握细胞笔画及其差别;2. 理解细胞分裂过程。
四、教学内容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差别;3. 细胞的分裂过程。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验;2. 图片、动画、视频辅助教学;3. 小组讨论、问答互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分;2. 学生作业评分;3. 考试成绩评分。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细胞的初步概念,通过提问和讨论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
2. 学习:(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人类从古至今研究的最小的生物基本单位,被誉为“生命的基本单位”。
它体积小、结构简单,但却是构成生命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组成部分。
细胞的结构:细胞有以下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细胞骨架等。
细胞的功能:① 细胞膜:保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控制物质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②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内所有没有被细胞膜包围的物质,参与物质代谢、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③ 细胞核:控制细胞内所有生物化学反应的发生,是细胞的控制中心;④ 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能量生产器,参与细胞呼吸,把化学能转换成细胞所需的能量;⑤ 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包装,将包装好的物质运输到需要的地方;⑥ 高尔基体:将内质网合成的物质加工、分解,然后再将它们运往各自的目的地。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差别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相同点:两者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骨架等组成部分。
不同点:①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②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③ 植物细胞有液泡,而动物细胞中含有液泡的很少,体积较小,绝大部分只是被细胞膜包围;④ 植物细胞的形态多样,而动物细胞形态相对较为固定。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834b64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a.png)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细胞和遗传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
3. 掌握细胞的分裂和遗传基因的传递。
4. 获得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1. 细胞与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遗传基因的传递方式。
4.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1. 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
-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部分。
- 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生物功能。
2. 遗传的基本原理。
- 遗传的定义和重要性。
- DNA的结构和功能。
- 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变异。
3. 细胞的分裂和遗传基因的传递。
- 细胞分裂的两种方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遗传基因的传递方式: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4.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实验的设计和步骤。
- 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细胞和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开展细胞实验和遗传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验技巧和科学思维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4. 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评估他们的实验技巧和观察力。
2. 组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提供课后作业,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考试和项目作业,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七、教学进度安排八、教学参考1.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2. 网络资源: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基因传递、科学实验方法与技巧的相关资料。
以上是关于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的简要概述,详细的教案内容和教学资料请参考教材和相关资源。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10篇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90551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6.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10篇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
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
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
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
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
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
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
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
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41d04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5.png)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简述氨基酸的结构特点;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提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
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
设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接着,ppt展示两组图片:(1)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它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
(2)荧光水母的图片,荧光水母因为它体内的“荧光蛋白”,使得它能发出美丽的荧光。
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蛋白质有什么样的结构?它又有哪些功能呢?(引出课题)。
(过渡)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结构是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的分子却是由一些结构简单的氨基酸分子作为基本单位所构成。
所以认识蛋白质的结构,首先就必须了解氨基酸的结构。
(二)资料分析,探究氨基酸的通式ppt上展示拥有4种氨基酸,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1)四种氨基酸都由哪些元素组成?有什么共同特点?区别是什么?(2)如果将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用字母r表示(—r),尝试归纳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每种氨基酸都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共同点);r基不同(不同点)。
教师邀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
并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教师最后总结,并针对错误进行说明。
(共18套)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共18套)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e8e6a7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4.png)
(共18套)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共18套)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就是人教版必修课程2《遗传和演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拆分现象的表述”,“对拆分现象的表述的检验”和“拆分定律”四部分内容形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就是以孟德尔辨认出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居多线,注重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鼓励学生思索、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至阐述拆分定律,最终能运用拆分定律表述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率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本设计使用科学建模思想,鼓励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测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重新认识科学理论。
在教师鼓励下,学生跟随孟德尔的足迹,充份介绍和把握住事实,然后能采用概念去表述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藏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表述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就可以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创建模型企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必须率领学生回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至最优模型的创建。
建模教学有如下3个过程非常关键:①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把学生的这四个起点行为进行回忆、强化和巩固。
②思维过程是学生建模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设计模型进行建模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问题,答案不是目标,思维过程才是建模学习的中心。
③学生建立了模型后,通过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知识层面更进一步提升到元认知的思维水平。
202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
![202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2f036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1.png)
2024/2/29
制定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 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 用,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开展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 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公众积 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20
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保护中应用
生态旅游
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欣 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了解生物多 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促进生物多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理解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掌握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 制,了解其在生物发育和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29
解题技巧指导
2024/2/29
遗传学问题的分析方法
掌握系谱分析、基因型与表现型推断等解题技巧,能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遗传学问题。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
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设计简单的遗传学实验,并具备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生物信息学
关注生物信息学在基因 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领 域的应用,了解大数据 分析在生物学研究中的 重要作用。
31
THANKS
2024/2/29
32
生物地理学
通过研究生物在地理空间 上的分布和迁移,可以揭 示生物进化的历史和环境 变化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17
04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 影响
2024/2/29
18
物种灭绝和濒危原因探讨
生境丧失和破碎化
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生境丧失和 破碎化是物种灭绝和濒危的主要 原因之一。例如,森林砍伐、城 市化进程、农业扩张等导致大量 自然生境消失,使许多物种失去 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基因工程定义
通过改变生物遗传物质来创造新的生物类型或改良现有生物的技 术。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7127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d.png)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简介
本文档是关于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的介绍。
这些教案是根据新人教版教材编写的,适用于高中生物必修二课程。
教案涵盖了课程的各个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提高研究效果。
教案内容
1. 第一单元: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
- 教案一: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生物工程的应用
- 教案二:基因工程与农业
- 教案三:基因工程与医学
2. 第二单元: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 教案一:细胞及其分裂
- 教案二:生殖与发育
- 教案三:遗传与进化
- 教案四:基因与人类健康
3. 第三单元:生物多样性与环境
- 教案一:生物的多样性
- 教案二:生态系统与资源利用
- 教案三:生物圈与人类活动
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选择相应的教案进行教学。
每个教案包
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适应学生的研究需求。
效果评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等进行教
学效果评估。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研究和课后作业来巩固和
评估自己的研究效果。
总结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是帮助学生学习生物
知识的重要资源。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案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学习,在提高生物素养和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全册课堂最新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全册课堂最新名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e7daf23186bceb19e8bb42.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全册课堂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全册课堂最新导学案全集(1-3)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1 生物必修高中生物必修二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完整word版精品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3篇
![完整word版精品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e1b8c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a.png)
完整word版精品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第一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课程编号:高中生物必修二单元一课程名称:生命活动的基础授课时间:3学时课程目标:1. 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以及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原理。
2. 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3. 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水和光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
4. 了解异养和自养生物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 生命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 生命活动的分类和基本规律。
第二节: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1.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主要反应。
3.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第三节:碳循环1. 碳循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异养和自养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3. 大气中CO2的含量对碳循环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 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水和光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
3. 了解异养和自养生物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碳循环的机理及其对大气中CO2的含量的影响。
2. 生命的定义及基本特征,以及生命活动的分类和基本规律。
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
2. 分组讨论及小组合作实践的方法。
教学资源:1.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模拟实验装置。
2. 短片资料《生命的奥秘》。
3. 多媒体演示及PPT文稿。
评估方式:1. 听课笔记评价。
2. 针对所学知识的思维导图绘制。
3. 问题回答评分。
教学进程: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提前安排:分配本次课的学习材料。
请学生阅读、分析以及准备相关问题,以便于本节课的开展。
1. 生命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生命的定义:生命是指具有种系发展的规律性和自主适应能力、可以发生代谢和增殖等特征的物质现象。
生命的基本特征:1)所有生命体有通透性:不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的高等生物,它们都有离开或进入细胞的物质传输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7452bc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8.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第一课时: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教学目标:
-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能够理解物种和物种的命名方法。
教学内容: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 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
2. 生物的分类方法
- 传统的分类系统
- 现代的分类系统(包括系统发生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3. 物种和物种的命名方法
- 物种的定义
- 拉丁名的命名规则
- 物种的命名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小视频展示一些不同形态的生物,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2. 呈现: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感受。
4. 知识讲解:介绍不同的生物分类方法,重点讲解传统的分类系统和现代的分类系统。
5. 示范演示:通过案例或实例,展示物种和物种命名方法的具体过程和规则。
6. 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些分类练和物种命名的实践活动。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重点强调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重要性。
8.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阅读和研究的资源,让感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知识。
教学评价:
-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表达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观点;
-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生物的分类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规则给物种命名。
> 注意: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案中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可以作适当调整和扩展。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全册各章节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全册各章节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ce29ddcc1755270622080c.png)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全册教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 1 -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学设计.................................................................................. - 9 - 第3章基因的本质 ............................................................................................................... - 20 - 第4章基因的表达 ............................................................................................................... - 31 -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学设计................................................................................ - 37 - 第6章生物的进化 ............................................................................................................... - 45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板书设计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①相对性状的概念②用豌豆做实验的原因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①显性性状②隐形性状③性状分离④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⑤共显性和不完全显性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①孟德尔的假说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①假说—演绎法5.分离定律①分离定律的概念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板书设计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三、自由组合定律四、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学设计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板书设计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一)减数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3.精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第2课时(二)受精作用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2.受精作用的概念3.受精作用的过程4.受精作用的意义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板书设计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2.1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假说1、依据: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2、方法:类比推理3、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二、实验证据(摩尔根)——假说演绎1、材料:果蝇常染色体2、染色体♀: XX性染色体♂:XY3、解释:4、验证: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分离定律的实质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第3节伴性遗传板书设计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18.人类红绿色盲(1)红绿色盲的发现(2)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特点19.抗维生素D佝偻病1.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2. 伴Y染色体遗传的遗传特点和实例20.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板书设计第3章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第2节 DNA的结构板书设计第3章第2节 DNA的结构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二、DNA的结构1.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第3节 DNA的复制板书设计第3章第3节 DNA的复制18.对DNA复制的推测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三、DNA复制的过程1.时间2.场所3.条件4.过程5.意义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板书设计第3章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基因与DNA的关系1.基因数目比DNA数目少2.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二、DNA中遗传信息的特点1.多样性(原因)2.特异性(原因)三、基因、DNA、染色体、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从小到大)脱氧核苷酸基因 DNA 染色体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知道蛋白质的合成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3. 理解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教学实际思路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复活为切入,为DNA复制创设情境。
(完整word版)【精品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完整word版)【精品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ed50a5ad02de80d5d84099.png)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学习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
学习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学习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
三、学习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四、学习课时 2【一展身手】1.两只杂合黑豚鼠交配,后代出现白豚鼠的原因最可能是什么?若杂合黑豚鼠一胎生出4只豚鼠,则出现3黑1白的可能性为A.减数分裂时,基因重组;100% B.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分离;27/256C.受精作用时,基因重组;3∶1 D.基因突变;3∶12.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3.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A.1/8 B.7/8 C.7/16 D.9/16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
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A.11/18 B.5/9 C.4/9 D.3/55.有甲、乙、丙、丁、戊5只猫。
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丁和戊是长毛猫,甲乙为雌猫,其余是雄猫。
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毛猫,乙和丁的后代,长毛和短毛小猫均有,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最好选择A.甲猫B.乙猫C.丁猫D.戊猫6.牛的黑色(B)对红色(b)是显性。
良种场现有两栏牛,A栏全为黑色,B栏既有黑色又有红色。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全册学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全册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20e70079563c1ec5da71a0.png)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同备:审批:课标要求: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学习目标:知识: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能力:通过分析遗传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学习重点: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学习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我的课堂:二.课前预学:1.自花传粉:。
异化传粉:。
2.父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母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3.去雄:是指除去的;去雄应对其进行处理。
4.杂交:杂交符号:自交:自交符号:5.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征。
相对性状:举例:6.显性性状:举例:隐性性状:举例:性状分离:。
7.纯合子:举例:杂合子:举例:8.孟德尔研究材料是:,研究的成果为:。
三.合作探究——孟德尔杂交实验。
1.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
2. 对孟德尔遗传现象的解释。
(用基因图解表示)3.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四.我的疑问:五.归纳总结:六.自我检测:1.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卷头发和直头发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C.鼠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D.兔的细毛和长毛2.下列个体中属于纯合体的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3.在育种工作中,将纸袋套在花上是为了()A.防止降温 B.防止花粉被风带走 C.防止自花授粉 D.防止外来花粉干扰4.下列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个体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②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转化作用③当一对基因均为显性时,生物个体只表现出显性性状④当一对基因均为隐性时,生物个体仍表现出显性性状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下列叙述中,对性状分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F2中,有时出现父本性状,有时出现母本性状的现象B.F2中,有的个体显现一个亲本的性状,有的个体显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的现象C.杂交后代中,只显现父本性状或只显现母本性状的现象D.杂交后代中,两亲本的性状在各个个体中同时显现出来的现象6.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孟德尔在总结了前人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8年观察研究,成功地总结出豌豆的性状遗传规律,从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合集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突破策略(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4.投影仪;5.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六、课时安排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一]教学程序导言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NA及其基本单位--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
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1.了解孟德尔简历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
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学生回答:否。
(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阅读教材P4~5。
教师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了?学生回答:(略)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
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提问: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学生回答: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教师讲述: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叫隐性性状,如矮茎。
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
请问学们注意这个比例。
设疑: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教师出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
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三]教学目标巩固1.孟德尔杂交试验选用什么材料?为什么?2.什么是相对性状?拟人为例举例子。
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的是()A.狗的长毛与黑毛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答案:1.略 2.略 3.D[四]布置作业1.P8练习题第一题。
2.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
原因是()A.甜是显性性状B.相互混杂C.非甜是显性性状D.相互选择分析: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之间相互授粉,甜玉米的果穗上全表现为非甜,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甜玉米的果穗上出现非甜籽粒也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
答案:C3.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
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使其自交得到F1植株是()A.高矮之比是1∶1B.全是矮秆C.高矮之比是3∶1D.全是高秆分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促使细胞体积的增大引起植株快速生长,但不影响内部基因组成,因此,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的高秆玉米仍然受隐性基因控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B总结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掌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
--------------------------------------------------------------------------第二课时[一]教学程序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
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提问:F 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而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四]巩固训练(投影显示)* 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让它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基因型纯合体占总数的( )A.1/2B.1/4C.3/4D.1分析:P:Aa F l:l/4AA;2/4Aa;1/4aa,F1F2中只有1/2Aa自交产生1/2×1/2Aa,其余全部为纯合体。
答案:C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小实验,来说明一下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上述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是否正确。
(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塑料小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并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
向乙桶里分别放人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
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结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
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出现三种基因组合,且基因组合比是否为1∶2∶1?回答:不是。
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次,情况又会怎样呢?学生回答: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假设推论。
教师讲述:由这一模拟试验我们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以孟德尔在统计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统计了上千株的豌豆。
如果只统计l0株是得不出这一结论的。
同时,通过这一试验,也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个试验---测交试验。
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
学生活动: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
提问:如何由测交来判断F1的基因组成?学生回答: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基因组合,即F1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基因组合,即F1为纯合子。
教师讲述: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
本世纪初,遗传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从而从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生活动:看多媒体课件---减数分裂过程。
教师讲述:先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
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那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学生活动:集体归纳。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