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视野下大学生就业
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探索
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探索[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党和政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事关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章通过对和谐社会内涵的把握,阐述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入手,分析了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策略,对实现高校毕业生和谐充分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就业预警机制一、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
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毕业生自身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第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值从子女能否考上大学向上大学后能否顺利就业转变,可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可以确保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反之,就业问题不解决会使大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处于闲置状态甚至荒废,对社会造成知识、人才的极大浪费。
第三,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大学生是较高层次的社会人力资源,他们的充分就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第四,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如果高校培养的学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家长的积极性就会严重受挫,学生就会悲观失望,厌学情绪日增,从而影响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1.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等管理制度对参与市场的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等各方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市场“交易”秩序还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主要体现在:政府、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未明确提出保护公平竞争的手段;对市场中协议书的签订、违约的制裁、纠纷的仲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保障等无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具体,操作性不强。
针对学生就业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学生就业这一重要议题。
在此,我代表全体学生,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就业工作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就业是民生之本,是青年学子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正确的就业观是我们顺利就业的前提。
我们要认识到,就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人价值、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树立起“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理念,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压力。
其次,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过硬的本领是立足之本。
我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要关注国家发展战略,紧跟时代步伐,使自己成为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再次,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就业信息、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
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就业讲座等活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同时,我们要珍惜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此外,我们要关注国家政策,抓住政策红利。
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为自己的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我们要关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选择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和领域。
最后,我要强调,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是我们就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加强与家人的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就业需求和困惑,共同为我们提供帮助。
同时,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总之,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前途命运的大事。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态度、扎实的本领,迎接就业挑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特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特点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包括就业市场现状、就业心态、就业技能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看当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综合素质,除了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外,还要求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沟通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
因此,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需求。
其次,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大学生普遍追求高薪、稳定的工作,对于职业规划和发展空间的要求不高。
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和职业发展的多样化,当代大学生对于职业发展的追求也更加务实和个性化。
他们更注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非简单的物质利益。
此外,当代大学生对于就业技能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例如数据分析、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
他们也需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国际视野,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特点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包括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就业心态的务实和个性化、就业技能的跨学科和全球化等。
因此,当代大学生在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还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
高校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技能培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探索、塑造与影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革,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的价值观不仅反映了社会的时代特征,还对其未来的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特征以及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
2024年大学生就业计划书(2篇)
2024年大学生就业计划书一、就业环境分析就业环境是指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就业环境对我们的择业有着多重的复杂的影响。
经济环境: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带来了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
知识不但在这场革命中成为经济的直接驱动力,而且掀开了新时代的篇章。
所以,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竞争的职场里享有优势地位,就应该是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成为知识性稀缺人才。
区位选择: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格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经济基础肯好,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所以,沿海地区理应成为大学生们蜂拥而至的地方。
政策引导:国家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职业概况:国际商务专业是全国就业形势良好的专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商品走向全球。
国际企业急需拥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和强适应力和用外语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的拥有跨国领导能力的人才。
二、自我分析1、职业兴趣-外贸,跨国企业管理2、职业能力-跨国企业中企业管理及国际商务运作3、个人特质-性格外向,擅长交际,领导组织能力强,适应性好,英语能力突出,略通日语,在外企的环境或国际的氛围中能很好的适应。
三、职业分析1、行业分析在全球化的风潮中,国际贸易已经成了势不可挡的趋势,而跨国企业在想歪扩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优秀国际管理人才,其中能轻松掌握几门外语或是专业知识较为丰富的人才更是很受欢迎。
国际商务专业是全国就业形势良好的专业,社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专业人才始终处于紧缺状态。
岗位的酬薪比较高,精通国际商务的高素质人才缺口大,跨国企业紧缺国际商务人才。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关系 到大学生 自身的生存 、 尊 严和价值 ,
而且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 关系 到我 国经济 的健 康发展 和社会 的和谐稳 定 。党 和政府 高度重视 高校毕业 生就业 T作 。因此 , 我们 要 以科学 发 展观 为指
我想做什 么? ” 而不是 “ 我能做 人 口相 当巨大 。尽管现 在存在 “ 招 工难” 更 多的是“
以促进 大 学 生就 业 的对 策 。
的 困境及 其成 因
致这些 专业毕业 生失业人 数增加 和失业 率高 。根据 麦可 思连续 3 年对 大学毕 业
关 键词 : 科 学发展观 ; 大学 生就业 ; 对策 :
指 导
个别专业供大于求而导致 大 学生作 为庞大 就业大 军 中的高学 生的就业分析 , 的失业问题十分突出 , 且具有一定 的持续 历劳动者 , 理 应在就业 队伍 中脱 颖而 出 ,
置的某些专业并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 , 而 不仅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 而且加 大地 区间
产 生专业结 构性失衡 , 导致大 人才过 度集 聚 , 出现人 才高 消费现象 ; 而 2 0 0 8 2 0 1 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出现矛盾 ,
年份 毕业人 数 待 业人数 就业事
是导 致大 学生 就业 难 的重 要原 因之 但却在就业 中遇到了来 自主 、 客观方面 的 性 ,
困难 和 挑战 , 使大 学生 就业 面 临诸 多 问
大学毕业生是 国家建 设的宝贵人 才 , 是现 代化 建设 中一支 高素 质 的生 力军 。 近年来 ,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问题 已成为社
及 其成 因, 如 劳动力 总雄供 大于求的局面增加
结果 导致 招生时是供不应求 的热 门专业 , 导 二、 目前 我 国大 学 生 就 业 面 临 而毕业时却成了供 大于求 的冷门专业 ,
民生问题论文
浅谈民生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及解决措施雍晓鹏(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摘要:民生的主要内容即改善人民生活,它的地位对于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应该是最重要的。
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他的人民过上好的生活。
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中,国家的中心是经济建设,而对于民生的改善则做得有所欠缺。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就业难的一系列社会性问题更加充分暴露。
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成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些问题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
如何看待、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生活难等问题应当值得党和国家、政府的重视,也应需要整个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关键字:民生、大学生、就业、影响、措施中图分类号:G646正文:自201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就民生问题做了详细的解说。
说到民生问题,亦即改善人民生活将被始终放在一个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
《报告》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有几个新的提法,一是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关系的“结合点” ,二是强调三者都要适度而且要统一起来,三是“改革”是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以“改革”来“促进”和“确保”其他几个方面。
2011年两会除了对医疗、教育、就业等老难题保持关注外,今年的物价上涨,工资增长,城市治堵、搬迁补偿、社会管理、反腐倡廉等热点表达更多关切。
两会主题征文——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摘要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社会能否健全运行、能否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而民生与就业息息相关,要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解决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的就业问题。
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人们日益发现,就业与民生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领导、各类社会科学专家和各国媒体的焦点,并作为常态的社会问题,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受到密切关注。
笔者通过对民生和就业问题的探究,挖掘问题现状、原因,二者联系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的观点,分析“两会”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方向及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就业;民生;大学生绪论《孟子·尽天下》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管子·霸业》指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左传·庄公三十三年》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可见从古至今,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也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随着中国市场化和国际化,更应当注重民生建设。
因为市场化能够带来效率,但它不能自动实现社会公平,市场机制失灵所导致的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失衡,放大了个人和家庭的风险,最显著的风险就是失业风险。
而国际化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危机等。
一个国家的发展受到全球化的影响,直接的效应必然是影响着民生问题的发展与民生问题的解决。
[1]一、就业角度看民生民生问题是一个将持续存在的长期问题,仅从就业看,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800万人,需要再就业的人员500多万人,而乡村需要转移的是一支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并且是动态的、持续的。
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城市化率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2020年我们的城市化水平还达不到70%以上,无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按照70%的城市化率来建设,就意味着农村将有4、5亿人口转移出来,可见就业形势在未来十多年都将相当严峻,就业问题解决不好,民生问题就受到影响。
论民生与大学生就业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m M o f We i n a n N o r mM Un i v e  ̄i t y
Ap r .2 01 3 Vo 1 . 28 No. 4
第2 8卷 第 4期
【 学生工作研究】
论 民 生 与 大 学 生 就 业
文章编号 : 1 0 0 9— 5 1 2 8 ( 2 0 1 3 ) 0 4— 0 1 2 4— 4 0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 9—1 6
基金项 目 : 淮北师范大学青年科 研项 目( 7 0 0 2 5 5 ) 作者简介 : 郭学勤 ( 1 9 7 6 一) , 女, 江苏徐州人 , 安徽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 淮北 师范 大学政法学 院讲 师 , 主要从 事明清
《 就业促进法》 , 2 0 0 8年 1 月 1日正式颁行 。由胡 锦涛主席签发 , 《 就业促进法》 的制定和颁布, 显示
出党和 国家解 决就 业 问题 的决心 , 对实施 积极 的就
工资加 起来 就两 千来块 钱 , 而家庭 供她 上大 学一年 至少 得 七 八 千 , 甚至上万, 估 计 应 该 是 借 款 读 书。 如果这 些 大学生 不 能 就业 的话 , 他 们 的 父母 、 家庭
本, 是人 民群 众最 关 心 最 直 接 最 现实 的重 大 问题 ,
要就业的毕业生高达 8 0 0万以上 。对政府而言 , 这
不 仅是 压力 , 更是 一个难 以消化 的课 题 。 高 校毕 业生是 中国未来 的精英 , 他们 的前 途关
Hale Waihona Puke 是 保 障和改 善 民生 的头等 大事 。
2 0 1 3年 第 4期
现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几种因素和解决措施
现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几种因素和解决措施摘要:就业乃民生之本。
如今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领导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就业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如何尽快解决就业问题保障社会主义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找出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就业问题公共政策就业措施就业乃民生之本,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对于保障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加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企业纷纷缩减或取消招聘计划,使得当前就业形势更加雪上加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去年年初预测2012年全年城镇需要解决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达680万人,光高校毕业生就占到总人数的27.2%;2013年更是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各级政府为此出台了多项政策努力促进就业保障就业,力争稳中求进,缓解就业难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人口基数过大是其根本原因出现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过大,专家预测表示,我国已经进入为期十年的劳动力高峰期,这意味着我国将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现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我国就业形势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劳动力市场失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我过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出现了明显"企业招不到员工,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也指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有人无岗即出现劳动力过剩局面,也表现为有岗无人即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局面,企业找不到劳动力,劳动力又找不到工作,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存在明显矛盾,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矛盾,劳动者技能与公司需求也存在着矛盾等等。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与对策
切实解决他们的具体实际问题。
如开拓助学渠道,将社会资金引入高校帮困体系中;大力改进奖学金制度,每年从学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和专项困难补助;将资助贫困生和鼓励优秀生有机结合起来等。
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是大学德育的崭新内容,高校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毕竟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学校的思想教育难奏其效。
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官员的腐败行为对学生心灵的冲击很大,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2005年11月24日的《中国经济时报》提供了这样的数据:“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 DP的增长速度。
据保守统计,我国公车目前已达350万辆,每年用在公车上的开支达3000亿元,远远超过我国军费开支,超过我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
一面是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一面又是官员职务消费的公开浪费和腐败,这怎能让贫困生安心学业,听你说教?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意的问题。
①符启林:《论贫富差距的法律调整》,《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增刊。
②李爱国:《高校贫困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探讨》,《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第10期。
③罗展鸿、潘献奎:《用儒家“仁爱”精神调适大学生人际关系》,《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④杨镇、王霞娟:《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现实意义》,《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
⑤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81页。
3基金项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特点与机制研究》(项目号:05CZX022)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许浩,男,广东海洋大学法学院讲师。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与对策赵 东(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从总体素质上来说,大学毕业生应该是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高校从1999年之后的连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型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求天平”发生了倾斜。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政策分析
当前⾼校毕业⽣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政策分析⾼校毕业⽣是党和国家宝贵的⼈才资源,也是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伟⼤事业的⽣⼒军。
如何引导毕业⽣顺利就业、如何充分释放⼈才资源能量业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之⼀。
本⽂运⽤公共政策相关理论知识,尝试就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针对⾼校毕业⽣的就业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做些分析,以期望为⽇后系统性研究奠定基础。
培养模式;就业形势;创业教育就业是民⽣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社会更加充分就业也是党的⼗七⼤明确提出需要努⼒实现的奋⽃⽬标。
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过程中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在实现就业⽬标的前进道路上出现了⼀些新的挑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运⽤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必须运⽤发展的策略解决问题:改⾰落后的教育模式,培养科学的发展理念,拓宽丰富的就业渠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充分使⽤各类⼈才资源。
⼀、当前⾼校毕业⽣就业的严峻形势及原因分析盛夏时节,也是⾼校毕业⽣即将离开母校⾛向社会的季节。
根据教育部的信息显⽰,今年我国⾼校毕业⽣将达到创纪录的559万⼈。
加上2007年尚有70-80万⼤学⽣未能就业,因此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效毕业⽣将超过600万⼈。
近⽇,媒体特别是⽹络媒体频频曝光的⾼校毕业⽣找⼯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就业歧视以及硕⼠⽣⽆奈低薪挤进私营⼩企业、博⼠⽣难进名牌中学的类似新闻屡见不鲜,国家相关部门虽然现在尚未统计出本年度⾼校毕业⽣实际就业率,但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已充分呈现出来。
造成⾼校毕业⽣就业难的原因有多种,具体分析如下:1.学校培养模式落后,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符现在不少⾼校针对本科⽣的培养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育模式,满堂灌的单向输⼊,学⽣被动的全堂听讲。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启发学⽣的学习潜能和思维,导致学⽣所学知识都是静态过时,⽽且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动⼿操作能⼒远低于其应试能⼒,不利于学⽣的专业性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
民生问题无小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无小事民生问题是什么?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回答大概都会是“那就是人民的生活呗!”当然上面的答案完全正确,民生的确是人民的生活,这里我还要加上孙爷爷的补充,民生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作为领导人,眼光必须尖锐,视野必须开阔,一针见血的看出民生问题就是国家问题,而不是某个人生存的问题,这就引出了我这篇论文的题目所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说的狭隘一些,民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民生不是小事;说的广泛一些,民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安定,民生更加不是小事。
以上结论暂且初步论证了我这篇论文的主要思想。
关系到民生的问题太多太多,暂且选择一些我作为一个大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去探讨一下。
钱,对于一个没有赚钱的大学生来说是生活的必备品,没有钱,我们没有办法上学,没有办法住宿,没有办法吃东西,没有办法逛街,可是现在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专业术语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看着外面飙升的物价,看着食堂越来越清淡的饭菜,不得不担忧未来的生活。
有人会说现在人民币在升值,应该钱越来越值钱才对,美元汇率一直创新低。
表面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这是一对矛盾体,可是抛开现象,为什么会通货膨胀?是投资热引起的,一旦人民币有升值的倾向,国际货币就大量流入,结果加剧通货膨胀。
当大学生都感觉到生活压力,民生问题可见一斑。
从上文投资加剧通货膨胀问题引出第二个问题,投资又投资什么呢?房,大多投资房地产,现在全国各地房价一路飙升,繁华地段的房价堪称天价,真的有那么多人可以买得起吗?买回来真的自己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正是由于大量的投资客的涌现,出现了有房卖,就有人买的现状,投资客通过贷款购买住房,这一趋势拉动房价,国家虽然出台各种措施,但是真的有用吗?限购令是限购住宅,对于公寓、办公没有限购,所以现在出现了很多其他类型产品,限购令出台,就有相关对策;房价一路疯涨,而对于这一现象的做法就只是五部委的“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可是现在房价都让人买不起,房价只是涨速慢一点,不是依旧买不起?老百姓都没有地方住,就是没有办法安居,那怎么能乐业呢?没有乐业国家的GDP又从何而来。
大学生使命积极参与社会民生事务改善社会福利
大学生使命积极参与社会民生事务改善社会福利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身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民生事务,为改善社会福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中,将就大学生参与社会民生事务的重要性、途径以及所带来的社会福利进行论述。
一、大学生参与社会民生事务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民生事务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然而,由于大学生拥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他们能够为社会民生事务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和创新思维。
大学生参与社会民生事务,可以发挥其专业特长,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发展和接班人,积极参与社会民生事务也是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参与社会民生事务的途径大学生参与社会民生事务的途径多种多样。
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加入社会组织或志愿者团队来参与社会民生事务。
通过参与这些组织或团队,大学生可以深入社区、学校、医院等各个领域,了解并解决当地民生问题,提供服务和支持。
其次,大学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为社会民生事务带来积极的改变。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举办公益讲座、义卖活动等形式,积极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关注关爱社会民生事务。
三、大学生参与社会民生事务带来的社会福利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民生事务,不仅为社会带来福利,也对自身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在社会民生事务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发挥专业特长,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服务,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其次,参与社会民生事务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大学生参与社会民生事务还可以拓宽他们的社会视野,增加社会经验,培养社会交往能力,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结语大学生使命在于积极参与社会民生事务,为改善社会福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参与社会民生事务,大学生可以发挥其专业特长,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推动社会进步。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探微
2011年5月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 SOCIAL SCIENCES收稿日期:2011-05-05作者简介:王爱青(1967—),女,淄博职业学院图书馆馆员,讲师,研究方向为图书管理与经济管理。
李晓亮(1981—),女,淄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图书管理与经济管理。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探微王爱青李晓亮(淄博职业学院图书馆,山东淄博255000)[摘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就业问题日渐凸显。
充分认识促进贫困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性,找准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形成政府、社会、学校、贫困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整合力,不断开创贫困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贫困生;就业[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1]专辑-0056-02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来自零就业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农村贫困家庭和残疾人家庭的贫困大学生总数高达400多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至25%,在西部及边远地区,这一比例高达50%。
资料显示,贫困生在签约时间上滞后、签约率偏低,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一)就业形势的严峻挑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毕业生人数以平均每年50多万的数量猛增,从2001年的114万增至2010年的630万。
另一方面,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趋势却相对缓慢,各机关团体面临着精减机构、人员裁汰的压力;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也面临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压力;民营企业经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消化、吸收人才的数量也十分有限。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尤为困难。
(二)经济贫困的制约在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求职过程支付的费用越来越高。
在求职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支出收集信息,制作和投递自荐书,购买学习资料,参加各种辅导班和资格考试,奔赴各地参加双选会等的费用;另一方面,为了增加面试的成功率,还要支出用于形象包装的费用。
申论热点:就业是民生之本
申论热点: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就业问题关乎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幸福等多方面。
因此,加强就业工作,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建立稳定、有利的就业环境,是我们应该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对于个人而言,就业是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经济收入和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
就业能够提高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为其提供保障和稳定的生活来源。
同时,就业还能提高个人的社交能力、技能水平和创造能力,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就业对于国家而言同样至关重要。
就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追求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为国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不仅能够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够促进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切实关注就业问题,为此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环境。
政府可以出台各种有针对性的政策来鼓励创业和就业,如缓解税收负担、提供创业资金和贷款。
同时,还应该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以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
在社会各界方面,营造良好的创业和就业环境同样十分重要。
各行各业都可以为就业尽一份力,如扶持创业企业、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加强对职业建设的引导等等。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支持和促进就业,还能够提高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的动力。
总的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决定着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我们应该切实认识到就业问题的重要性,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营造稳定的环境,以确保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发展水平。
就业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人们对就业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在现今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如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成为了大众关心的话题。
首先,为创业者和企业家提供更加便利的创业和发展环境是实现更多就业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加强支持中小型企业的政策,如加大资金投入、研发与生产执行方面的支持等。
传播学视野中大学生就业隐性知识管理——以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为例
23 2
完全抛下 “ 精英教育”时代就业思想的影响。笔者在和大学
二 十 世 纪 五 十 年 代 英 国 哲 学 家 、 物 理 化 学 家 波 兰 尼
性知识共享的现实性 ; 第三部分借鉴传播学的传播理念 和方
法 ,探 寻 大学 生就 业 隐性 知 识 共享 的具 体策 略 。
( c alP lni 出了隐性知识的概念 。他认为 “ Mi e oay) h 提 人类有 两种知识。 通常所说 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 图、 数学公式
得 期 望 的结 果 。
收 稿 日期 :2 0 …0 l 08 4 0
从 隐 性 知 识 管理 这 一 维 度切 入 大 学 生 就业 问 题研 究 , 并
基金项 目:湖南科 技学院资助项 目( 湘科院科通[0 66 20 ]
不是无 中生有 ,而是有着切实 的现 实基础和鲜 明的时代背
己的生涯规划、学 习时间,为未来做准备等。自我调节是指 现 阶段 或近期遇 到某种情况如何处理的认识 , 是一种短期的 行为 ,包括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自我反思、自我激励
等。 ( ) 人 管 理 的隐性 知 识 ,从 合作 的角 度 来 讲 ,包 括 二 他
同伴相处和困境 处理 ; 从组织的角度来考虑 , 包括管理他人
景 :目前我国人才市仍然处于机制转轨期 。一方面 ,市场还
未 能对 人 力 资 源 配置 起 到 完 全作 用 ; 一 方 面 , 学 生 尚未 另 大
号)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 十一五” 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课
政务民生教育的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
政务民生教育的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政务民生教育的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政务民生教育作为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政务民生教育的必要性、现状分析以及对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务民生教育的必要性政务民生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公共事务、社会问题等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政务民生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务民生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政治理论和社会问题,能够增长学生的社会常识和见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其次,政务民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学生在接受政务民生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和问题,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公共事务,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政务民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政务民生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国家法律和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道德和法律基础。
二、政务民生教育的现状分析目前,政务民生教育在学校中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
一方面,一些学校注重政务民生教育的实施,加强相关课程设置,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学校对政务民生教育认识不足,课程设置单一,学生自主参与度不高,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同时,政务民生教育在一些地区的覆盖面和质量也存在差异。
一线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政务民生教育较为系统完善,涵盖范围广,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政务民生教育相对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
三、政务民生教育对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影响政务民生教育对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在就业方面,政务民生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政务民生教育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社会认识,使得他们在求职时更具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1期2013年1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an.2013Vol.10No.1一、重中之重:大学生就业在民生中的地位所谓民生,从广义来看,凡是指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都可称之为民生,主要包括就业与社会保障、教育、收入分配、住房和医疗卫生等五方面。
其中,就业在民生中占据了核心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是人们赖以生存、实现自我的手段。
因此就业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头等大事,也是社会经济政治稳定的关键。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贯重视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充分认识到就业在民生中的基础性地位。
2002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首次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2003年8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再就业工作工会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同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也是安国之策。
200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申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就是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政治形势所作出的科学论断。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
”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就业列入关注民生的系列工程。
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就业促进法》,2008年1月1日正式颁行。
这充分显示出党和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决心,对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提供了法律保障,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途径,为更好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所有就业群体中,大学生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庞大的高校毕业生群体是继农民工之后的第二大就业群体,据统计,2009年中国有毕业生610万,加上2008年尚未就业或需二次就业的毕业生,中国需要就业的毕业生高达800万以上。
对政府而言,这不仅是压力,更是一个难以消化的难题。
高校毕业生是中国未来的精英,他们的前途关系中国的未来。
因此,中央多位领导分别以通信、对话等方式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鼓劲,并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
培养一个大学生不仅国家付出了许多财力、物力和人力,而且所在家庭更是支付了十年、二十年的劳动成果和艰苦努力。
每个大学生身上都寄托着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和未来。
因此,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破解愈来愈显得重要和迫切。
2009年1月14日,在上海市政协专题会议现场,市委书记俞正声答记者问时表示,自己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
俞书记还说前两天在人才招聘市场见到一个女大学生,父母双双下岗,月工资加起来就两千块钱,而供她上大学一年至少得七八千。
如果这样的大学生不能就业的话,他们的家庭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是解决民生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工作。
问题解决得好,既可以使人才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又可以解决大学生本人及家人的生活困难。
反之,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浪费人才资源,还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
因此,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是各级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也是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是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的大事。
二、不容乐观: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近年来,我们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重视,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就。
但是,在国内外因素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情况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人口数量巨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多。
自1998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仅用6年时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5%升至20%以上,高等教育迅速完成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化。
2009年毕业生人数突破了600万,2010年已达630万。
政府和社会为了解决就业做了大量工作,使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率也保持在70%左右,但是待业人数却持续上升,到论民生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郭学勤(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淮北235000)摘要:大学生就业是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的大事。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人口数量巨大,但工作岗位相对有限,而且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巨大,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应对和促进大学生就业以保障民生需要政府主动有为、高校积极适应市场和大学生开拓进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民生视野;就业形势;措施163··2010年达到了174.4万人(见下表)。
2003~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及就业情况数据来源: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统计(2003~2009),2010年数据来源于/zh_cn/ domestic/945/20100721/16037681.html据人社部公布的数字,我国2011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70万人,比2010年多了29万。
教育部2011年11月21日召开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称,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80万人,比2011年增加了20万。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二)工作岗位相对有限从经济为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来看,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可以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进入90年代却仅能提供约80万个就业机会;21世纪以来基本徘徊在100万人左右,有时甚至只能拉动80多万人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弹性下降,由过去0.3左右下降到0.1。
根据有关预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能够在20年内维持在8%左右的水平,这固然能够使我国经济进一步繁荣,但从近期看,就业需求的增长极其缓慢,无法满足巨大的就业供给。
(三)金融危机巨大冲击就业形势与经济状况紧密相连。
随着全球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和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直接压力是经济增长速度下行。
2008年上半年我国沿海地区出口受阻,增幅逐月下滑,进入10月份后形势急转直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迅速从中小企业蔓延到大中型企业,从出口部门蔓延到其他部门,从东部沿海地区蔓延到内陆地区。
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的GDP增长率只有9%,明显放缓。
2008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长率下降到6.8%,致使全年增长率降至9%,创7年来的最低点,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趋缓和就业形势严峻的双重压力。
伴随经济下滑,一些行业、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降,财政减收,就业压力增大,民生问题突出。
三、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就业以保障民生(一)政府主动有为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政府部门应当着眼于民生主动有为。
其一,优化经济结构,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之本。
目前我国尚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很难为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提供充足的合适岗位。
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当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高附加值产业,创造出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以解决他们就业难的问题。
其二,积极推行大学生就业相关制度的改革工作。
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改革的重要方面,淡化户籍制度,加快人才合理流动,使企事业单位能根据岗位需求挑选和利用人才,做好大学生的社会保障。
其三,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的价值导向,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对就业的过高期望值,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途径,只是为择业提供了有利的竞争平台,并不是拥有了“天之骄子”的高贵身份。
其四,做好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在这个网络平台上政府公开各城市人才供求信息,帮助大学生及时、迅速地了解就业市场动态,网络平台还需要对各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使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能有准确的把握。
其五,推出优惠政策推进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帮助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对于毕业生见习期满仍未就业的大学生,政府可以帮助推荐就业单位或是继续相关就业指导工作。
政府也可以依托一些有资质的职业培训机构为大学生进行岗前职业培训。
其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可以带动社会就业特别是其他大学生就业。
政府可以组织专门机构进行创业培训、技术指导等,以便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或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的资金短缺问题,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专项制度。
(二)高校积极适应市场大学生就业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出现差异,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理论知识较丰富,但是实践能力不足等。
从最根本上来说,这些原因的存在是由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
因此,高校应该着眼于民生,以学生为本,把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紧跟市场需求,确定招生专业和规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主动地去捕捉和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改革教学内容和形式。
针对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高校应该把“社会实践”作为大学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些高校设备、资金不足,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把学校的课堂教学和企业的生产实践两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培养人才。
一方面,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深入到企业,亲身实践;另一方面,优秀企业家也可以走进高校课堂指导大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高校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着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高校要健全和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把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走进课堂,还要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切实做好指导就业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帮助大学生做好长远职业设计,并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排遣心理障碍,形成大学生优良的求职心理与求职技巧。
(三)大学生开拓进取首先大学生应该锻炼自身能力,加强自身修养。
大学生应该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提前做出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去进行选课学习专业知识,做好知识积累,努力锻炼实践能力,积极(下转第185页)164··(上接第164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各方面能力,从而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好充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