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环境类别、抗震等级等常用几个类别的判定

合集下载

什么是抗震类别?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

什么是抗震类别?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

什么是抗震类别?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
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

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等。

一、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
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

二、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简称丁类。

结构抗震等级

结构抗震等级

结构抗震等级在前文《哪些住房最抗震、最安全?》中,很多朋友问及建筑抗震等级、地震烈度以及震级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大家对建筑结构抗震等级还是不很清楚,下面也搜集了其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一般规定,共同温习功课!一、抗震等级是怎么样确定的?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

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二、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一般规定(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抗震等级划分标准

抗震等级划分标准

抗震等级划分标准
抗震等级划分标准是指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震烈度、建筑物的结构类型、高度、重要性等因素,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抗震等级,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承受或减轻地震力的作用,减少地震灾害的发生和损失的程度。

我国的抗震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包括四类,即一般性建筑、重要性建筑、特殊性建筑和特别重要性建筑。

其中,一般性建筑是指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简单,使用性质一般的建筑物,如住宅、商铺等;重要性建筑是指具有重要功能和地位,如医院、学校、政府机关等;特殊性建筑是指结构形式较为特殊,如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等建筑物;特别重要性建筑则是指对社会生产、生活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建筑物,如核电站、水坝等。

根据抗震等级划分标准,建筑物的抗震等级越高,其所需的抗震性能也越高。

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抗震等级划分标准进行,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符合要求,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 1 -。

结构安全等级、抗震分类标准、重要性系数等系数

结构安全等级、抗震分类标准、重要性系数等系数

结构安全等级、抗震分类标准、重要性系数等系数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分类标准、重要性系数、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1、房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划分:依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2008)A.1.1 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按表A.1.1划分。

表A.1.1 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0.2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1 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简称丁类。

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建筑结构几种等级、类别的划分

建筑结构几种等级、类别的划分

建筑结构几种等级、类别的划分各规范对建筑结构类别、等级的划分是不同的,其相互之间是有关系的也是有区别的,如不注意很容易混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对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的分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的分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分类和抗震设防标准丙类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建筑场地类别《化工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HG/T20665-1999)化工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石油化工企业建筑抗震设防等级分类标准》(SH3049-1993)建筑抗震设防等级分类《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桩基安全等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33.2.2条黑体字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2《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98) 季节冻土与季节融化层土的冻胀性分类多年冻土的融沉性分类《化工建筑软弱地基处理设计规定》(HG20548-92)化工建筑安全等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建筑物分类《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膨胀土地基的胀塑等级《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建筑物等级建筑场地划分场地稳定性评价《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石油化工塔型设备基础设计规范》(SH3030-1997)《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96)地基土类别地基土动沉陷影响系数β值《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混凝土垫层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汽车库建筑分类《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烟囱安全等级《石油化工排气筒和火炬塔架设计规范》(SHJ29-91)《给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2002)管道的重要性系数γ。

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以及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

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以及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

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以及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以及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确定了抗震设防烈度就确定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设计地震动参数。

在确定地震作用标准值时,用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衡量一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用震级;衡量一次地震对某地造成的破坏程度,用烈度。

建筑物的设防烈度,就是设计的建筑物抗震能力。

设置抗震等级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或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相应这次地震,不同地区则有不同的抗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也就是说,对于某一个给定的地区来说,每次发生地震的震级是不定的;但是抗震设防烈度是国家规定好的,这个就目前来说是固定不变的。

地震震级=2/3*震中烈度+1抗震设防烈度=多遇地震下的烈度(众值烈度)+1.55因此我们国家现在就是按照一个概率来估计该烈度被超过的概率(一般是定众值烈度),然后根据众值烈度来+1.55算设防烈度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3.1.1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3.1.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淮》GB50223的规定。

3.1.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 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 9 度时,应符合比 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一般规定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一般规定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一般规定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一般规定抗震等级的确定(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抗震措施的要求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抗震等级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I 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3)抗震设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1确定。

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节第9条规定的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4)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

5)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结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结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结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为了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中受损程度,严防震害发生,
各国对建筑的抗震等级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结构抗震等级是指一栋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所能承受的程度,其确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量,包括建筑物的用途、地理位置、结构类型等。

下面将介绍结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1. 确定建筑物的用途
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对地震的抵抗能力要求不同,因此首先需要确定建筑物的用途,例如住宅、商业、工业等。

一般来说,人员密集的建筑物抗震等级要求更高。

2. 考虑地理位置
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是确定抗震等级的重要因素。

通常会根据建筑物
所在地的地震烈度区划划分抗震等级,地震密度越高的地区抗震等级要求越严格。

3. 结构类型
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也是确定抗震等级的重要考量因素,比如框架结构、钢筋混
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等。

不同结构类型在地震中的受力方式和破坏模式各不相同,因此抗震等级也有所区别。

4. 设计等级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地理位置和结构类型等因素,确定适当的设计抗震等级。

设计抗震等级是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持结构完整的能力,通常用符号表示,如。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是根据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准确评定和划分的重要工作。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分为几个级别,不同级别对地震力的承受能力和抗震性能要求也各有不同。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不仅关系到建筑物自身的安全性,也直接影响到人们在地震发生时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标准及其意义。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建筑抗震等级通常分为多个等级,一般包括“A、B、C、D、E”五个等级。

其中,“A”等级为最高等级,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E”等级为最低等级,抗震性能较弱。

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形式: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

2. 设计参数:包括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平地震力、结构的抗震性能等。

3. 地震区域: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不同,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也会有所偏差。

4. 使用功能: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对抗震性能的要求也不同,如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的意义建筑抗震等级划分的意义在于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住地震力的作用,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造成的伤害。

具体来说,建筑抗震等级划分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通过合理划分建筑抗震等级,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不发生倒塌或部分倒塌,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2. 保护建筑物完整:不同抗震等级的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承受能力不同,划分等级可保护建筑物的完整性,减少后续修复和重建成本。

3. 提高社会抗灾能力: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是社会应急管理和灾害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划分等级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抗灾应对能力。

结语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是建筑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划分建筑抗震等级,确保建筑物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

同时,建筑业务人员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抗震设计与施工水平,为建设更加安全和可靠的建筑物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震等级划分依据

抗震等级划分依据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一般规定(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3)抗震设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1确定。

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节第9条规定的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4)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

5)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6)抗震设计的多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建筑中抗震等级划分

建筑中抗震等级划分

建筑中抗震等级划分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抗震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建筑结构、使用功能等因素都影响着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划分。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物一般被划分为不同的抗震等级,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能够有较高的抗震能力,从而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一、抗震等级的划分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功能和地震烈度等因素,抗震等级一般分为多个等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等级:1. 一类抗震等级一类抗震等级适用于对人员生命安全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建筑物,如医院、紧急救援中心、重要的电力设施等。

这类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符合更为严格的抗震要求,以确保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较大的地震力。

2. 二类抗震等级二类抗震等级适用于一般性商业建筑、居住建筑等普通建筑物。

这类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中也需要考虑抗震性能,但要求相对较低。

3. 三类抗震等级三类抗震等级适用于一些次要的建筑物,如仓库、停车场等。

这类建筑物在抗震设计中通常只需考虑基本的抗震措施。

二、抗震设计的要求无论建筑物属于哪个抗震等级,抗震设计都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结构体系选择: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高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基础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基础设施,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稳固支撑建筑物。

•材料选择:选用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材料,如抗震钢筋、高强度混凝土等。

•设计计算:根据地震烈度、设计参数等因素进行抗震设计计算,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倒塌或严重损坏。

三、抗震等级的评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评定通常由专业的抗震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进行评估和确定。

在评定抗震等级时,会考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使用功能、结构形式等因素,并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划分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抗震等级对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只有合理划分抗震等级,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是建筑物抗震设防的基本原则,包括建筑物地震设计烈度,抗震结构设计,抗震防护设施设计和抗震性能评定等。

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确定,既取决于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及抗震性能要求,又受到地震烈度、地震波特性及建筑物的加载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地区,采用相应的分类标准。

一般而言,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可分为六个等级:极高烈度结构、高烈度结构、中烈度结构、低烈度结构、轻微烈度结构、轻型结构。

极高烈度结构是指建筑物承受的地震烈度超过8度的结构,如核电站、火车站等,其设计烈度一般采用8度以上的烈度,采用极高强度材料,建筑物抗震性能要求也较高。

高烈度结构是指地震烈度为6-8度的结构,如公共建筑、高层建筑等,其设计烈度一般采用6度以上的烈度,采用高强度材料,建筑物抗震性能要求较高。

中烈度结构是指地震烈度为4-6度的结构,如商业建筑、住宅建筑等,其设计烈度一般采用4度以上的烈度,采用中等强度材料,建筑物抗震性能要求较一般。

低烈度结构是指地震烈度为2-4度的结构,如低层住宅建筑等,其设计烈度一般采用2度以上的烈度,采用低强度材料,建筑物抗震性能要求较低。

轻微烈度结构是指地震烈度小于2度的结构,如轻型厂房、停车场等,其设计烈度可采用0度以上的烈度,采用低强度材料,建筑物抗震性能要求较低。

轻型结构是指建筑物承受的地震烈度小于0度的结构,如阁楼、架空建筑等,其设计烈度一般采用0度以下的烈度,采用低强度材料,建筑物抗震性能要求较低。

以上就是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应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震性。

[整理]抗震等级是怎么样确定的

[整理]抗震等级是怎么样确定的

抗震等级是怎么样确定的一、抗震等级是怎么样确定的?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

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二、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一般规定(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而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划分一般规定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划分一般规定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划分一般规定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在我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一般规定(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3)抗震设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1确定。

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节第9条规定的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抗震鉴定分类abc

抗震鉴定分类abc

抗震鉴定分类abc
抗震鉴定通常分为三个等级:A、B、C。

A级抗震鉴定是对抗震能力较强的建筑、构筑物进行全面细致检测,包括结构和材料的抗震性能评估以及耐震性能等级的划分。

B级抗震鉴定是对室内空间进行限定范围的检测,主要评估建筑结构的综合抗震性能,但相对于A级鉴定来说,检测的范围会有所缩小,检测方法也可能较为简略。

C级抗震鉴定是对建筑、构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初步评估,主要针对其中的重要部位进行检测,评估的深度和程度相对较低,一般用于初步判断建筑的耐震安全性。

这三个级别的抗震鉴定不仅可以帮助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还能为改造和加固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建议。

第3章-1-抗震--等级-场地-分类

第3章-1-抗震--等级-场地-分类


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

抗震措施
丙类 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度的要求
丁类 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较小乙类建筑:工矿企业的变电所、空压站以及城市供水水源的泵房等。
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指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47
一级注册结构师考题
2021/3/11
48
一级注册结构师考题
水准二: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
2021/3/11
49
一级注册结构师考题
2021/3/11
50
➢ 超越概率:一定时期内,地震震动强度超过规定值的概率。
➢ 基本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 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474年一遇的烈度值。
2021/3/11
1
结 构 抗 震 等 级 的 确 定
2021/3/11
2
结构设计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是结
构设计的直 建筑物重要性等级
接依据
甲、乙、丙、丁
当地 设防烈度
剪切波速 覆盖层厚度
场地类别 I,II,III,IV
抗震等级对应的烈度
高度等级 A,B
结构型式 结构高度
2021/3/11
抗震等级
3
A、中央级、省级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建筑,国际电信楼、国际海缆登陆站、 国际卫星地球站、中央级的电信枢纽(含卫星地球站)。
B、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剧毒生物制品和天然人工细菌与病毒(如鼠疫、霍乱、 伤寒等) 的建筑。
C、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

抗震类别

抗震类别

1、抗震类别的划分(AP1000)核电厂物项共划分为三个抗震类别:抗震I类、抗震II类和非核抗震类。

抗震I类:适用于安全有关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也适用于支持或保护安全有关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

安全有关物项就是提供以下这些必要功能的物项:▲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边界完整性▲能停堆和维持反应堆在安全停堆工况▲对可能造成潜在厂外辐照,能防止或缓解其事故后果。

抗震II类:适用于执行非安全有关功能和安全停堆地震下不要求继续执行功能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

抗震II类构筑物、系统和部件设计防止其在安全停堆地震条件下垮塌。

构筑物、系统和部件划分为抗震II类是为了防止其在安全停堆地震时结构性失效或影响抗震I类物项。

抗震II类构筑物、系统和部件设计使得在安全停堆地震条件下不会造成不可接受的结构性失效或影响抗震I类物项。

如果抗震II类流体系统位于敏感设备附近,则要求其具有适当的压力边界完整性。

非核抗震类:抗震I类和抗震II类以外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为非核抗震类(Ns)构筑物、系统和部件。

2、抗震I级设备的设计分类对于机械设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含有运动部件的,称之为能动设备,如泵、阀。

其它的称为非能动设备,如容器、管道、槽罐。

对抗震I类设备又可分为1I、1F和1A三类(1)1I类:在安全停堆地震载荷下仅要求保证其完整性的设备,没有提出对变形的限制要求。

(2)1F类:在安全停堆地震载荷下不但保持完整性还应保持功能性要求的设备。

如工程安全设施非能动部件和其支承系统,如它们的管道等。

这里的应力限制要求比1I类更严一些,以限制其变形。

(3)1A类:它是对于能动设备而言,是针对有可运行能力要求的设备。

用以保证其运行部件或机构的良好运行功能。

它的应力限值更加严格。

建筑结构几种等级、类别的划分

建筑结构几种等级、类别的划分

建筑结构几种等级、类别的划分各规范对建筑结构类别、等级的划分是不同的,其相互之间是有关系的也是有区别的,如不注意很容易混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对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的分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的分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分类和抗震设防标准丙类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建筑场地类别《化工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HG/T20665-1999)化工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石油化工企业建筑抗震设防等级分类标准》(SH3049-1993)建筑抗震设防等级分类《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桩基安全等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33.2.2条黑体字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2《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98) 季节冻土与季节融化层土的冻胀性分类多年冻土的融沉性分类《化工建筑软弱地基处理设计规定》(HG20548-92)化工建筑安全等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建筑物分类《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膨胀土地基的胀塑等级《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建筑物等级建筑场地划分场地稳定性评价《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石油化工塔型设备基础设计规范》(SH3030-1997)《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96)地基土类别地基土动沉陷影响系数β值《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混凝土垫层的安全等级和重要性系数《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汽车库建筑分类《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烟囱安全等级《石油化工排气筒和火炬塔架设计规范》(SHJ29-91)《给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2002)管道的重要性系数γ。

结构安全等级、抗震分类标准、重要性系数等系数

结构安全等级、抗震分类标准、重要性系数等系数

结构安全等级、抗震分类标准、重要性系数等系数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分类标准、重要性系数、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1、房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划分:依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2008)A.1.1 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按表A.1.1划分。

表A.1.1 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0.2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1 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简称丁类。

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