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年来的5篇SCI投稿经历和经验,经济学也有借鉴意义哦

合集下载

SCI投稿体会

SCI投稿体会

SCI投稿体会在SCI投稿体会科研工作者常常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以便与其他学者交流和分享。

而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被广泛认可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技文献数据库之一,投稿到SCI期刊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追求和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SCI投稿过程中的个人体会和经验。

1. 熟悉SCI期刊要求首先,投稿者需要对目标SCI期刊的要求进行深入了解。

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投稿指南和要求,包括论文结构、字数限制、引用格式等。

阅读并熟悉这些要求是成功投稿的第一步。

此外,还需要了解期刊的发表范围、高引用论文的特点以及审稿流程等信息,这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和针对性,增加被接受的机会。

2. 选择合适的期刊选择合适的SCI期刊对于论文的发表至关重要。

与其盲目地追求一些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不如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和专业领域选择更加符合的期刊。

在选择期刊时,可以参考该期刊的主题范围、前几年的发表文章、审稿意见和发表速度等因素。

同时,与导师和同行的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们的经验和意见对选择合适的期刊会有很大帮助。

3. 优化论文结构和内容论文的结构和内容是SCI投稿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篇优秀的论文应该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清晰的研究问题陈述、合适的方法研究设计以及有力的数据支持。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论文内容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避免使用冗长、模糊的表述方式。

在论文中展示自己的创新点和贡献是吸引审稿人和编辑的关键之一。

4. 合理回应审稿意见一旦论文被送审,接受审稿人的评审意见是很正常的。

审稿人的意见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论文的内容和结构,提高论文的质量。

在回应审稿人的意见时,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意见或建议,并且做出明确的回复。

如果需要修改论文内容,要有清晰的论据和解释来支持自己的修改。

此外,还可以在回复中提供额外的实验数据、图表和分析等,以进一步加强论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SCI 心得体会

SCI 心得体会

SCI 心得体会年初的时候我曾经发过一篇帖子,叫做“菜鸟的第一年,5 篇SCI”,时间过去半年,自认为还处于菜鸟水平,最近心情不错,又中了两篇,虽然分值不高,但多少对于我来说也是鼓励和认可。

上次发帖之后有很多朋友让我写一写自己的心得,因为忙着考博士和毕业的事情一直未能如愿,不过本人目前毕业搞定,闲来无事,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想当年我还未接触英文论文写作的时候,对于能写出SCI 论文的人那可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总觉得这该有多么高的英语水平才能写出一篇学术论文。

那时候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一直没有勇气动笔,后来也是因为老板“胁迫”,迫不得已自己动笔开始写。

一开始真心难以下笔,连最基本的格式都还搞不清楚,只能找来大量的文献阅读,先弄清楚了大致的格式然后开始下笔。

一开始的时候我每想到一个中文的句子我就自己写上几个关键词,然后弄成英文放到 google 里面去搜索一番,虽然这钟方法费时、费力,但经过长时间的搜寻你总会找到契合你心意的英文句子,这也可以保证你的英文不会生硬,显得比较地道。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自我第一篇 SCI 文章开始,审稿人几乎很少有人提到过我的语言问题的,顶多说写的不错,只是有点小的语法错误。

最近一篇文章的审稿人写到“This is an easy to read fairly well and concisely written manuscript”,虽然后面审稿人提到我文章新意不够,但是编辑依然选择了接受我的文章。

而随着文章写的越来越多,读的文献越来越多,渐渐地也熟悉了一些句型,特别是方法和结果部分,很多的英语句型都是固定的,写的多了也就不需要借助 google 了。

因此,永远不要担心自己的语言功底不够,早期模仿,随着读的多,写得多,会变得逐渐熟练。

当然,一篇文章最为重要的是文章的创新性了,我在做每一个实验或者写文章的时候都会问自己,我是不是第一个做这个的?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研究?所以我向来都不模仿别人,比如动物实验,别人用某种药治疗一种肿瘤,你又做个实验做该种药对其他某一个肿瘤的疗效,显然这样的文章就是模仿,一般审稿人比较看不上这种文章的,当然,你若是发现了惊人的效果那就令当别论了。

分享我一年半时间评审的近50篇SCI稿件的经验

分享我一年半时间评审的近50篇SCI稿件的经验

分享我一年半时间评审的近50篇SCI稿件的经验2010年底开始逐渐接收到各大杂志社稿件评审邀请。

到目前为止已为10多个杂志审稿近50篇SCI文章。

所收到邀请审稿的杂志影响因子从0.5到5.0左右不等,这些杂志大多数是美国和欧洲国家主办的,少数是亚洲国家主办的。

要成为有些好杂志的审稿人必要条件之一是需要成为这些杂志所隶属的协会会员。

所评审的这些文章中绝大多数是研究性文章,只有少数是综述性的文章。

所评审的文章中,有一篇是来自于美国科学院院士研究组所做的工作。

把一些心得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 文章通常由杂志社先分配给相应的主编或副主编, 然后此主编负责稿件的整个评审过程。

关于稿件最终决定, 有些杂志,比如美国微生物协会(ASM) 系统里的杂志,是由所负责的主编根据审稿意见代表杂志社直接发给作者;有些杂志是所负责的主编根据审稿意见向杂志社写出自己的稿件接受意见,然后由杂志社向作者发出稿件最终决定。

2. 通常来说,主编主要参考审稿意见给出稿件接受意见,但是也不排除关系户,也就是主编和稿件作者是熟人。

有个欧洲杂志的一篇稿件,负责稿件的副主编(在美国)和稿件作者(也在美国)应该是熟人。

此稿件存在着写作与分析方面的重大问题,我在审稿意见中指出,并给出拒稿意见;副主编找的另一个审稿人所给出的意见很不中肯。

副主编最后发给作者的稿件意见是大修而不是拒稿。

作者修回后,此副主编除了找了我对稿件进行再审外,这次又重新找了一个审稿人,这个审稿人根据作者回答我第一次提出的问题的情况,以及稿件仍然存在的问题,严厉抨击作者(比如,Overall, the authors have much sequence information but did not clearly describe in the manuscript. Also since the result does not make sense to the authors or if there are some results the authors need to confirm. I would not suggest submitting the paper to thejournal for publication at this point),给出拒稿;根据第一次副主编对稿件处理的情况,我给出了小修。

sci杂志投稿经验

sci杂志投稿经验

sci杂志投稿经验Sci杂志投稿经验科学家们常常希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上的著名科学期刊上,以便与全球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其中,SCI杂志无疑是许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发表平台之一。

然而,要成功投稿SCI杂志,并非易事。

下面将以我的个人经验为例,分享一些SCI杂志投稿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SCI杂志是投稿的首要任务。

SCI杂志众多,涵盖的领域广泛,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有不同的期刊适合发表。

在选择时,可以通过阅读该杂志的近期发表文章,了解其发表方向和研究领域是否与自己的研究内容匹配。

此外,了解杂志的影响因子、审稿周期、投稿要求等信息也是必要的。

撰写好的论文是顺利投稿的基础。

SCI杂志对论文的要求非常严格,包括结构、语言、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论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合理安排好每个部分的内容,并使用恰当的段落和标题,使整篇论文结构清晰,易于阅读。

此外,要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使用词汇丰富和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然后,选择合适的投稿时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选择在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重要突破或有较大发现时进行投稿,可以增加论文被接受的机会。

此外,了解杂志的投稿周期,避免选择杂志的繁忙时段投稿,可以缩短审稿周期。

在投稿之前,要仔细阅读杂志的投稿要求和编辑部的指南。

不同杂志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包括论文格式、字数限制、参考文献格式等。

确保自己的论文符合杂志的要求,可以提高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

投稿后,需要耐心等待杂志的审稿结果。

SCI杂志的审稿过程通常比较漫长,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适时与编辑部进行邮件沟通,了解论文的审稿进展情况。

接受审稿意见并进行修改也是投稿SCI杂志的重要环节。

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提升论文质量和被接受的机会非常重要。

要认真阅读审稿意见,合理回应审稿人的批评和建议,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在修改时,要注意保持论文的一致性和逻辑性,并准备好回复信,解释修改的理由和方式。

SCI期刊发表朋友圈

SCI期刊发表朋友圈

SCI期刊发表朋友圈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经历。

作为科研工作者,能够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也是对自己科研能力的一种认可。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一下我在SCI期刊发表论文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合适的期刊非常重要。

在投稿之前,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了各个期刊的投稿要求、审稿周期以及影响因子等信息。

我选择了一些与我的研究方向相关并且影响因子较高的SCI期刊进行投稿。

在选择期刊的过程中,我还咨询了一些老师和同行的意见,他们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

其次,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是关键。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注重了论文的结构和逻辑性,保证了论文的条理清晰和论证严谨。

同时,我还花了很多时间修改论文,确保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符合SCI期刊的要求。

此外,我还邀请了一些同行进行论文的审阅和修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我很有帮助。

最后,耐心和毅力同样重要。

在投稿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自己的研究没有价值。

但是我坚持了下来,不断修改和完善论文,最终成功地在SCI期刊上发表了论文。

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需要耐心和毅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决心。

总的来说,SCI期刊发表论文是一项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和努力的工作,但是当看到自己的论文在SCI期刊上发表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希望我的经验和体会能够对大家在SCI期刊发表论文的过程中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科研道路上能够坚持不懈,不断前行。

谢谢大家!。

我的第一次SCI投稿经历(5篇范例)

我的第一次SCI投稿经历(5篇范例)

我的第一次SCI投稿经历(5篇范例)第一篇:我的第一次SCI投稿经历第一次SCI投稿经历总结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现在回首当年其SCI投稿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亚洲的应该是投到亚洲这边的,但是投到了美洲那边,绕了个大圈,所以发文后很久没有消息,中间花了很长时间询问文章的下落),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终于能得以在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上发表。

在这里,感谢各位前辈的指导。

是和你们无私奉献,把自己的投稿经历写出来,给后来人以参考,小弟终于能得以修成正果。

现在,为继前辈之精神,小弟也把自己经历写出来,以供后来人参考。

在科研的道路上,咱互勉!这是第一次投稿,参考各位前辈的格式,通过爱思唯尔(Elsevier)网站,发给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编辑部的介绍信。

(所涉及内容咱删去,保存其骨架,见谅!)Cover Letter Dear Editor, We are submitting a manuscript ent itled “XXX” by XXX et al.for your kind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in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In this manuscript, a set of XXX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XXX such as XXX.We believe the paper may b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the readers of your journal.We would be grateful if the manuscript could be reviewed and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this journal.Phone calls about the paper should be directed to XXX at the following address,phone and fax number,and e-mail address:(略)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attention to our paper. Sincerely yours,XXX 2010年8月31日编辑的来信:Dear Mr.XXX, The reviewers have commented on your above paper.They indicated that it is not acceptable for publication in its present form.However, if you feel that you can suitably address the reviewers' comments(included below), I invite you to reviseand resubmit your manuscript.Please carefully address the issues raised in the comments.I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revised manuscript.Yours sincerely, XXX.Editor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Reviewers' comments: Comments from Reviewer No.1 Recommendation: Major Revision There are numerous English and grammatical errors in this manuscript that must be corrected before this work can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below.There are also additional comments for consideration in brackets after some of the suggestions that the authors should consider carefully.2010年11月17日给编辑的去信 Dear XXX, We are pleased to answer the questions(or make the amendment)of the reviewers’ and the manuscript(XXX)has also been extensively revised according to the comments and was resubmitted online.kind regards Sincerely yours, XXX 2010年11月17日Detailed Response to Reviewers Dear editors and reviewers,Thank you your comments.According to your advice, we have revised the paper as follows: 1.English and grammatical errors had been corrected point to point as your comments in the revised manuscript;the revisions are as follows: XXX.” Revised.语法错误修改内容略 2.Other comments:(1)The author should include the citations in their article.Although the studies were performed at XXX from the current study, they nonetheless set the precedent for this kind of work.Thank you for your advice.We have consulted the dissertation ……….以下针对编辑的回答略。

SCI投稿经验分享

SCI投稿经验分享

在小木虫上混了也有段日子了,觉得自己还是发一篇贴,回报一下虫友,也将自己的投稿经验分享给大家!我是在导师的压力下选择必须发表一篇SCI,当然自己也是一个不认输的人,总觉得别人能发SCI,为什么我不能?就这样本着目标去的。

有句话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是2015年7月硕士毕业的,投稿时间是2015.3.31,自己感觉已经很晚了,但是我之前已经发表过两篇院选中文核心(一篇院选就可毕业),觉得能够保证自己毕业了,所以想冲一下。

要知道这篇英文文章是我自己的第一篇英文SCI,并且真的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当时导师说,希望毕业之前文章能accept,所以建议我保守点投稿IF=2.0以内的,但是要知道,这个可以我整个研究生期间的心血呀,自己觉得心有不甘,所以自己就搜罗各种期刊杂志,最后选定的PLANT CELL REPORTS(影响因子IR=3.071),便开始了自己的投稿。

整个投稿过程还算顺利吧,具体过程如下:2015-3-31 投稿很快就显示Received2015-4-2 Received2015-4-27 返回修改(共两个专家,提的意见完全可以接受。

专家一,对于我文中的一个大实验提出了疑问,并建议补充,不过该实验在我投稿时我就知道肯定会被问到,所以一直在重新做这个实验,只不过投稿时实验还在进行中。

专家二,也是建议补充另外一个实验。

)2015-5-19 申请延迟修回因为有个大实验周期得一个多月,所以一个月的修改时间不够用,于是就给编辑部写了封延迟修回信,申请再延迟一个月。

期间对于原稿件也是各种修各种改,非常感谢正在孕期的小导师的修改,改完后真的瞬间高大上,真的对女博士肃然起敬。

对于老师的修改感激涕零,也觉得对不起她,怀孕了还让她这么辛苦!2015-6-10 收到编辑部的催稿信,提醒稿件的deadline是6.24。

2015-6-13Revised提交修回稿件2015-6-29 Final Decision Accepted,接受Binggo!2015-8-30 Published online个人认为研究生学习并不就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因为有时候的付出并没有什么回报,但是必须牢记的是,要想有回报,就必须得付出!。

经济管理与评论投稿经验

经济管理与评论投稿经验

经济管理与评论投稿经验
我是一名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对经济管理和评论方面有一定的投稿经验,以下是我个人的建议和心得分享。

首先,对于投稿的选择,建议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相关的期刊或媒体。

一般来说,经济学期刊有国内外两种,国内期刊以《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为代表,而国外期刊则以SSCI、SCI、EconLit等为主要数据库。

媒体方面,可以选择有影响力的经济类网站、杂志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投稿媒体时,需了解其读者群体和风格,以保证稿件的针对性及可读性。

其次,对于稿件的撰写,建议关注以下几点:
1. 研究方法:如果是论文的话,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法,如采用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

其中实证研究,需要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

而案例研究,则需要选取代表性的实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2. 格式要求:一般来说,经济学论文的结构包括摘要、引言、文献综述、数据与方法、实证结果、讨论与结论等部分。

在撰写时需注意每个部分的长度和内容,并根据期刊或媒体的要求进行格式上的调整。

3. 文献综述:在撰写论文时,需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以说明自己的研究问题和创新之处。

而若是投稿评论类文章,则需对已有的报道、分析进行综合和评述,以说明自己的分析和观点是否与已有的研究和报道相符。

最后,对于稿件的提交和修改,建议仔细阅读期刊或媒体的作者指南,按照要求完成格式和语言上的调整,并耐心听取编辑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通过多次修改和优化,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学术水平,还可以增加稿件被接受的可能性。

我发8篇SCI的经历

我发8篇SCI的经历

我发8篇SCI的经历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是学校放暑假的第二天,我们课题组还没有放假,一般向后推迟一周吧,这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因为我只从2005年来到武汉读博士后一直都没有回去过,基本上都在实验室做实验,因为我知道在三年后能够顺利毕业,那时我的近期目标,我现在博士二年级(刚结束),下学期就是博士三年级了,到目前,我发表了4篇SCI,被SCI收录的期刊接收的有4篇,一共8篇在国际期刊上(非中国期刊),还有几篇在审,在此,我谈一谈我的经历,和同行们共勉:1、对于工科的学生,要想写出论文来,必须有充足的数据及结论作为支撑,这里所说的数据不一定要很多,主要看你这些数据是否可以证明你论文中的结论。

2、在写论文时,不要把实验数据或图表往论文上面一放,只有描述而没有解释,这是编辑或审稿人最不想看到的文章,如果论文属于这一类,评论信中多半会说这样的论文为实验报告,其实编辑和审稿人他们有时也想知道你是如何做出来的,为什么,也在学习。

3、在做实验前,就要考虑写论文了,不要等到作了很多试验,到头来全是:无用!那就惨了。

我的经验就是,在试验前,你要考虑为什么要做这试验(实验背景及目的),怎么来做(实验步骤),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可能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结论),通过这样考虑之后,一篇论文的结构基本上出来了,就等着看结果到底如何了,如果和自己猜想的一样,自然可以写论文按照预先设好的步骤。

一旦结果不一样,那就要恭喜你了,因为其中有很多东西需要你更深入的研究,可能还会有更大地创新内容。

4、对于写文章,文笔也相当重要,有很好的数据结论但是表达不清楚也不行,应为编辑和审稿人必须为他们的杂志前途着想,他们想让更多的人来读他们的杂志从而提高影响力,所以表达必须很清楚,能够让专业人士和相关学科的人都能够看明白你的论文意思。

如果你的文笔不是很好,那就先看一看和你论文类似的文章,档次越高越好,看看别人如何表达的,相似的地方可以模仿。

sci期刊发表心得

sci期刊发表心得

sci期刊发表心得SCI期刊发表心得。

在科研工作中,发表SCI期刊论文是每一位科研人员都渴望实现的目标。

我也有幸在这方面有了一些经验,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在SCI期刊发表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选择合适的期刊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择期刊时,我们要考虑到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水平,选择一个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度高、影响因子较好的期刊。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还能提高论文的影响力。

其次,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是SCI期刊发表的关键。

在撰写论文时,我们要注重论文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确保论文的结构清晰,思路连贯,数据可靠。

同时,语言表达也要精准、简洁,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晰的问题。

另外,与导师和同事的交流与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往往需要借助他人的经验和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研究工作。

与导师和同事的交流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论文质量。

此外,不断学习和积累也是SCI期刊发表的必备条件。

科研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阅读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视野。

最后,坚持不懈是取得SCI期刊发表成果的关键。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因此,我们要保持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耐心,不断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SCI期刊发表的成果。

总之,发表SCI期刊论文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但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期刊,撰写高质量的论文,与他人积极合作,不断学习和积累,并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希望我的经验和心得能够对正在努力发表SCI论文的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祝愿大家都能取得SCI期刊发表的成功!。

我一年来的5篇SCI投稿经历和经验

我一年来的5篇SCI投稿经历和经验

我一年来的5篇SCI投稿经历和经验时间过的好快,想想明年就研究生毕业了。

回想这两年多的小硕生涯,感到欣慰的是,已经完成了硕士课题任务,就等着明年的答辩了。

到目前为止,本人已在J Chem Phys,Int J Mass Spectrom,Chem Phys等杂志上发表了5篇SCI论文,下面就详细谈一下我的投稿经历,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帮助。

我学的是Quantum Chemistry,主要研究的是Molecular Spectroscopy。

大家都知道,研一主要是上课和查文献,一般到研二才真正进入课题。

记得我第一次练手是从去年9月份帮我师兄修改文章开始。

花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投稿到J Mol Struc (THEOCHEM)。

一个月后收到回信,minor revision。

当天revision返回后第二天中午就accepted。

由于文章很短,是以communication的形式发表的。

我真正开始写文章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的。

我1月31日(农历大年初六)从家里返回学校,开始整理数据,到2月底学校开学时,两篇文章已经写出来了。

让老板看过后(说实在的,他都没怎么看),3月初开始投稿,一篇投到了Chem Phys上,另一篇投到了J Mol Spectrosc上。

4月初收到Chem Phys的回信,也是minor revision。

按照审稿人的建议修好后,4月中旬收到结果,accepted。

马上打电话给老板,说CP的文章被接受了。

为此还高兴了好几天,毕竟是第一篇处女作呀,三天后收到J Mol Spectrosc的回信。

Editor said: “The reviewer has made substantive criticisms and recommends that a major revision be carried out.” The reviewer pointed out many problems; finally said: “Recommendation : not suitable for publication in JMS in present form. Very heavy revision required, to be reviewed again.” 幸运的是,这个体系并不大,算起来比较快,半个月后就把所有的修改工作完成,文章也在5月初顺利地accepted。

我一年来的5篇SCI投稿经历和经验

我一年来的5篇SCI投稿经历和经验

时间过的好快,想想明年就研究生毕业了。

回想这两年多的小硕生涯,感到欣慰的是,已经完成了硕士课题任务,就等着明年的答辩了。

到目前为止,本人已在J Chem Phys,Int J Mass Spectrom,Chem Phys等杂志上发表了5篇SCI论文,下面就详细谈一下我的投稿经历,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帮助。

我学的是Quantum Chemistry,主要研究的是Molecular Spectroscopy。

大家都知道,研一主要是上课和查文献,一般到研二才真正进入课题。

记得我第一次练手是从去年9月份帮我师兄修改文章开始。

花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投稿到J Mol Struc (THEOCHEM)。

一个月后收到回信,minor revision。

当天revision返回后第二天中午就accepted。

由于文章很短,是以communication的形式发表的。

我真正开始写文章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的。

我1月31日(农历大年初六)从家里返回学校,开始整理数据,到2月底学校开学时,两篇文章已经写出来了。

让老板看过后(说实在的,他都没怎么看),3月初开始投稿,一篇投到了Chem Phys上,另一篇投到了J Mol Spectrosc上。

4月初收到Chem Phys的回信,也是minor revision。

按照审稿人的建议修好后,4月中旬收到结果,accepted。

马上打电话给老板,说CP的文章被接受了。

为此还高兴了好几天,毕竟是第一篇处女作呀,三天后收到J Mol Spectrosc的回信。

Editor said: “The reviewer has made substantive criticisms and recommends that a major revision be carried out.” The re viewer pointed out many problems; finally said: “Recommendation : not suitable for publication in JMS in present form. Very heavy revision required, to be reviewed again.” 幸运的是,这个体系并不大,算起来比较快,半个月后就把所有的修改工作完成,文章也在5月初顺利地accepted。

我的SCI经历(10篇外文SCI的经历)

我的SCI经历(10篇外文SCI的经历)

我的SCI经历(10篇外文SCI的经历)个人认为写论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断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你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要想写好论文,你首先需要享受这整个过程,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负担。

通常,第一篇论文是最难写的,但当第一篇论文录用之后,后面的文章就简单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虫子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发数篇甚至数十篇文章(当然,里面可能有灌水的),而有的虫子一篇SCI都非常的艰难(当然,不排除学科差别)。

好了,谈谈我写SCI的经历吧。

我的第一篇SCI,是帮我的硕士导师翻译他写好的一篇中文文章,我挂第二。

当时的学校,SCI论文相当的少,我的专业是焊接,整个焊接系的老师只有少数知道有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这个英文期刊。

在接到任务的时候,我在做本科毕业设计的最后阶段,心情既激动又紧张,在之前,我可从来没有用英文写过科技文章。

那篇文章,我花了2个礼拜的时间将之翻译好,其间借助了专业辞典、金山词霸、还有3份专业文献。

写好之后,给英语比我好的本专业同学稍微扫了扫,也没怎么修改,就通过航空邮件寄到了英国MST。

大概是经过了2个半月,收到了来自英国的邮件,是我的修改意见。

当时那是相当的高兴了,第一次看到老外给我写信了(小地方的,没见过世面,哈哈)。

记得那时候的老外编辑是非常的敬业(2002年),在打印稿上,用铅笔帮我将语法问题足以修改,感动(现在网上投稿后基本这一块自己把关了,可能最后发表的时候有些期刊的编辑会帮忙修改)。

按照审稿意见,我和导师俩对每个问题逐一回答,修改了多长时间不记得了。

然后邮寄修改稿,再就是录用。

收到录用通知后,我和导师都非常高兴,要知道,这篇SCI是他和我两个人的处女作(我是他的第一个硕士,一年一个)。

有了这篇文章之后,导师自己都变得很有信心了,每次做完一组实验,等我将数据整理好,他就会自己去仔细的分析,基本上等1个礼拜就会拿出一篇中文文章然我翻译(这里不要有歧义,不是每隔一个礼拜写一篇论文)。

SCI 投稿经历

SCI 投稿经历

今天收到邮件,我的一篇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论文已被接收,心情当时还是有点激动。

虽然这个杂志的影响因子不是很高,大概2.2左右吧,这也不是我的第一篇SCI论文,但回想这一年发文章的坎坎坷坷,以及亲身经历的四川大地震,心里还是有很多的感触。

这篇论文是我在2008年二月份完成的最初稿,于二月九号投到Physics Letters A上,在经历了Technical check,with editor,under review后,于三月二十号收到编辑的决定信,当时就傻了-拒稿!受打击了。

下面是编辑的信以及审稿意见,我想把它贴出来与虫友们分享,一方面我认为,通过看审稿人的意见,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答谢小木虫上很多无私的虫友们,是他们将自己的投稿经历贴在网上,与大家分享,我想我没有理由不拿出来哈!同时,也希望小木虫的虫子们能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大家同舟共济,共同提高!好了,废话说了一大堆,不说了,下面是Physics Letters A 的审稿意见:Ms. Ref. No.: ××××××Title: ×××××Physics Letters ADear professor ××,Reviewers' comments on your work have now been received. You will see that they are advising against publication of your work. Therefore I must reject it.For your guidance, I append the reviewers' comments below.Thank you for giving us the opportunity to consider your work.Yours sincerely,×××(编辑名)EditorPhysics Letters AReviewers' comments:Reviewer #2: ManuscriptThe authors present results of the 3D electron potential ofa gated quantum point contact in a AlGaAs/GaAs heterostructure.In contrast to earlier studies, it is now possible to derive thepotential landshape without any adjustable parameter. The resultsstill agree with earlier investigations using simpler phenomenologicalmodels. Since the used nextnano3 program is available since acouple of years, I wonder why this has not been done earlier.The authors emphasize an application of their results. Havingthe complete potential landshape might help, in the future,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quantized acoustoelectric current inSETSAW devices and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However, the authors do not show or even discuss how this canbe achieved. Therefore I believe that in the present form the paperis not suitable for publication.The authors should consider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questions,and remarks.1) Page 1, first paragraph'... due to the negatively applied gate voltage ...'. It is the SAWthat drives the electrons through the contact, not the gate voltage.Maybe replace this sentence by '..., depending on the applied gatevoltage'.2) Page 3, paragraph starting with 'Generally, the quantized ...''... with fixed x = 1050 nm and ...'. Skip the '.0'. One could addthat this is exactly at the center of the device.3) At the end of the same paragraph is '... once the bias is below ...'Should this not be the gate instead of the bias voltage?4) Page 4, paragraph starting with 'As we know, in the ...''... To be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calculations ...' replace by'...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calculations ...'.5) The strongly different behaviour above and below the pinch-offvoltage is not obvious for the non-experts. All curves look moreor less the same. One could, for example, add another figure, orinsert, to show the potential height versus gate voltage.6) How do these theoretical results of potential height versus gatevoltage compare with experiments? There exists at least onereport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height of quantum-point contactsbelow pinch-off as function of gate voltage (Gloos et al., Phys.Rev. B 73, 125326 (2006)). Possibly, one could also compare thepresent data with 3D simulations of quantum dots (Vasileska et al., Semicond. Sci. Technol. 13, A37 (1998)).7) Figure 1,It would be better to mark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metal gatesas the relevant parameter, and not the size of one gate.8) Figure 3The numbering of the two density axes looks rather odd. Could it notbe done with integers, like 3 instead of 3.2 or 3.0?9) Figure 5 (b)Should there not be an anomaly or kink in the potential near the Fermilevel?在仔细读了审稿人的意见后,我觉得审稿人提出的5)和6)意见非常好,后来自己想想,决定把文章来个彻底的修改。

SCI 投稿经历

SCI 投稿经历

今天收到邮件,我的一篇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论文已被接收,心情当时还是有点激动。

虽然这个杂志的影响因子不是很高,大概2.2左右吧,这也不是我的第一篇SCI论文,但回想这一年发文章的坎坎坷坷,以及亲身经历的四川大地震,心里还是有很多的感触。

这篇论文是我在2008年二月份完成的最初稿,于二月九号投到Physics Letters A上,在经历了Technical check,with editor,under review后,于三月二十号收到编辑的决定信,当时就傻了-拒稿!受打击了。

下面是编辑的信以及审稿意见,我想把它贴出来与虫友们分享,一方面我认为,通过看审稿人的意见,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答谢小木虫上很多无私的虫友们,是他们将自己的投稿经历贴在网上,与大家分享,我想我没有理由不拿出来哈!同时,也希望小木虫的虫子们能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大家同舟共济,共同提高!好了,废话说了一大堆,不说了,下面是Physics Letters A 的审稿意见:Ms. Ref. No.: ××××××Title: ×××××Physics Letters ADear professor ××,Reviewers' comments on your work have now been received. You will see that they are advising against publication of your work. Therefore I must reject it.For your guidance, I append the reviewers' comments below.Thank you for giving us the opportunity to consider your work.Yours sincerely,×××(编辑名)EditorPhysics Letters AReviewers' comments:Reviewer #2: ManuscriptThe authors present results of the 3D electron potential ofa gated quantum point contact in a AlGaAs/GaAs heterostructure.In contrast to earlier studies, it is now possible to derive thepotential landshape without any adjustable parameter. The resultsstill agree with earlier investigations using simpler phenomenologicalmodels. Since the used nextnano3 program is available since acouple of years, I wonder why this has not been done earlier.The authors emphasize an application of their results. Havingthe complete potential landshape might help, in the future,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quantized acoustoelectric current inSETSAW devices and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However, the authors do not show or even discuss how this canbe achieved. Therefore I believe that in the present form the paperis not suitable for publication.The authors should consider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questions,and remarks.1) Page 1, first paragraph'... due to the negatively applied gate voltage ...'. It is the SAWthat drives the electrons through the contact, not the gate voltage.Maybe replace this sentence by '..., depending on the applied gatevoltage'.2) Page 3, paragraph starting with 'Generally, the quantized ...''... with fixed x = 1050 nm and ...'. Skip the '.0'. One could addthat this is exactly at the center of the device.3) At the end of the same paragraph is '... once the bias is below ...'Should this not be the gate instead of the bias voltage?4) Page 4, paragraph starting with 'As we know, in the ...''... To be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calculations ...' replace by'...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calculations ...'.5) The strongly different behaviour above and below the pinch-offvoltage is not obvious for the non-experts. All curves look moreor less the same. One could, for example, add another figure, orinsert, to show the potential height versus gate voltage.6) How do these theoretical results of potential height versus gatevoltage compare with experiments? There exists at least onereport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height of quantum-point contactsbelow pinch-off as function of gate voltage (Gloos et al., Phys.Rev. B 73, 125326 (2006)). Possibly, one could also compare thepresent data with 3D simulations of quantum dots (Vasileska et al., Semicond. Sci. Technol. 13, A37 (1998)).7) Figure 1,It would be better to mark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metal gatesas the relevant parameter, and not the size of one gate.8) Figure 3The numbering of the two density axes looks rather odd. Could it notbe done with integers, like 3 instead of 3.2 or 3.0?9) Figure 5 (b)Should there not be an anomaly or kink in the potential near the Fermilevel?在仔细读了审稿人的意见后,我觉得审稿人提出的5)和6)意见非常好,后来自己想想,决定把文章来个彻底的修改。

关于SCI论文投稿的一些素材和教训

关于SCI论文投稿的一些素材和教训

近期在后台留言中,有不少同学问关于SCI论文投稿的一些事情,这让我很惶恐,我远非大神,有限的投稿经历中,成功的经验不多,失败的教训不少。

这里就简单写一点我个人投稿的素材和经历,仅供参考。

至于论文如何写,我实不敢妄言。

1. Cover letterCover letter是给编辑的简短信件,简要描述所投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是我投《Scripta Materialia》时准备的Cover letter。

其实要说简短概括文章内容,摘要再合适不过了(下面模板中蓝色字体即为文章的摘要):Paris,September 6, 2018 Mechanics Unit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GroupENSTA-ParistechChemin de la Hunière91761 Palaiseau cdexEditorial committeeScriptamaterialia Dear editor,Please find attached our paper entitled « Degradation of the recoverable strain during stress controlled full transformation cycling in NiTi shape memory alloys»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your esteemed journal. Our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gradation of the recoverable strain during full transformation cycling in shape memory alloys. Results show that such degradation occurs due to: (i) untransformed austenite during full transformation, (ii) residual martensite after complete unloading, and (iii) plastic strain produced in the latest reverse transformation. Particularly, the plastic strain tends to zero when the stabilized state is reached. Furthermore, the degradation is frequency-dependent in the sense that a higher loading frequency results in a larger degradation of the recoverable strain. Finally, it is shown that fatigue lifetime decreases when transformation degradation increases.Sincerely yoursZHANG Yahui2. 推荐审稿人很多期刊投稿时都要推荐审稿人,3到5人不等。

sci期刊发表心得

sci期刊发表心得

sci期刊发表心得最近,我有幸在一本SCI期刊上成功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我科研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让我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一下我在SCI期刊发表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SCI期刊发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SCI期刊作为国际上公认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发表在其中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因此,SCI期刊发表不仅可以为作者带来学术声誉,还可以为其学术研究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和刻苦性,需要不断地钻研和实践,才能有机会在SCI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其次,SCI期刊发表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价值。

在我发表的这篇论文中,我深入探讨了一个前沿的研究课题,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这些都是SCI期刊发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深入挖掘文献资料,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力求做到严谨、客观、科学。

这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和创新性,以及对学术规范和道德的要求。

最后,SCI期刊发表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写作能力。

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我力求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注重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力求上下贯通,语气一致,通顺流畅。

这也是SCI期刊发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修改和润色论文,直到达到了SCI期刊的发表标准。

这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学术写作的重要性和技巧,以及对学术语言的要求。

总的来说,SCI期刊发表是一个需要具备严谨的科研素养、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优秀的学术写作能力的过程。

通过这次发表的经历,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和创新性,以及对学术规范和道德的要求。

希望我的经验和体会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SCI文章的写作与投稿(个人经验)(全文5篇)

SCI文章的写作与投稿(个人经验)(全文5篇)

SCI文章的写作与投稿(个人经验)(全文5篇)第一篇:SCI文章的写作与投稿(个人经验)SCI文章的写作与投稿(个人经验)引子:先说一个故事。

国内的一位老师,把一篇文章投到《植物学报》。

这是一个SCI search的期刊,不是SCI源期刊。

影响因子低于1。

但是被拒了。

于是修改之后,这位老师把文章投到了植物学领域最著名的the Plant Cell,影响因子在10左右。

居然被接收了。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并不比国外同行差。

本人觉得,差的只是国人的英语写作水平。

以下是个人的一点经验。

第一部分:SCI文章的写作对于没有写过英文的人来说,第一篇文章有些困难。

关键还是在于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

在文章的写作上,最好不要自己造句子。

说实在的,大多数中国学者的英文都不好,自己造句子,很可能是中式英语,老外看不懂。

所以,写文章,要学会借鉴。

也就多看英文文章,看到相关的句型,要做好笔记。

要学会使用老外们用过的句型,拿来以后作些修改。

我一般都在写作前阅读大量的文章,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分别copy到自己文章的各个部分,然后在写作时进行取舍。

1.Introduction部分,很多可能都是文献。

要介绍自己研究的内容的一些相关知识。

让大家知道你所研究领域现在的一些进展,以及自己研究的“新鲜”内容。

2.Materials and Methods比较好写,看看文献,应该有相同的内容可以参考,把这些内容找来进行一些修改就可以了。

3.Results部分有些困难。

这一部分是要自己造句较多的部分。

但是也要尽量借用英语是母语的人所用的句型。

个人研究的内容可能很多,要突出指出自己的研究重点。

在这一部分,最好不要出现讨论方面的内容。

4.个人觉得最难写的部分是Discussion部分。

要把自己的研究与他人的研究结合起来,哪些与他人的研究相似,哪些不一样。

从自己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或推论。

要从研究结果可以引申一些相关的内容,不要完全局限于自己的研究领域,放宽一些。

一年五篇SCI的经验

一年五篇SCI的经验

一年五篇SCI的经验从今年一月起到现在共发表了5篇SCI, 影响因子总共12, 还有四篇在撰写和审稿当中,有希望能在年底之前发表. 虽然都不是大文章, 但是对于科研经验不怎么丰富的年轻人来说, 也很不容易. 下面我把写SCI的心得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本科时候勉强过英语四级, 口语和写作都很差. 还记得几年前刚开始写英文文章的时候, 一次次投稿, 一次次因为英文不规范而被发回重写, 感觉非常的沮丧. 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作研究的材料. 慢慢的学习和积累, 终于找回了自信. 其实只要掌握技巧, 慢慢积累, 再加上自己的基础, 就一定能克服这个困难. 我的经验是.1. 注意积累. 有时候看文章, 特别是写得好的文章, 不但要看内容, 有些精彩的句子也注意摘抄下来, 这样日积月累, 在写作的时候就有了素材. 另外工作一定要做细, 其实我的论文虽然都是今年发表的, 但是知识积累, 实验结果, 论文经验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从青涩到慢慢成熟, 都是必经的阶段, 不能着急和浮躁.2, 突出创新. 有时候一篇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创新. 这是文章的灵魂. 其实很多文章只有一个创新点就足够了, 工作都是围绕这个创新点展开的. 但是怎么样突出创新点也需要技巧. 平时得多看文献, 对于相关领域有深刻了解, 这样写出的东西才有深度. 另外在突出自己结果的同时, 不去贬低别人的工作. 公道自在人心, 用自己的工作就可以证明自己.3, 仔细. 一篇文章写下来, 要反复的修改, 找别人帮忙修改.通常要修改十几二十次, 确信没有问题了 ,才能发表. 总之,认真地态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4, 选好期刊非常重要. 最好找最近发表过同一类型论文的期刊, 这样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 另外关注一下一些新的刊物, 这些刊物可能定位还不稳, 有些处于上升期, 也是不错的选择.总结的不全,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记住一定帮顶哦!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一年来的5篇SCI投稿经历和经验时间过的好快,想想明年就研究生毕业了。

回想这两年多的小硕生涯,感到欣慰的是,已经完成了硕士课题任务,就等着明年的答辩了。

到目前为止,本人已在J Chem Phys,Int J Mass Spectrom,Chem Phys等杂志上发表了5篇SCI论文,下面就详细谈一下我的投稿经历,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帮助。

我学的是Quantum Chemistry,主要研究的是Molecular Spectroscopy。

大家都知道,研一主要是上课和查文献,一般到研二才真正进入课题。

记得我第一次练手是从去年9月份帮我师兄修改文章开始。

花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投稿到J Mol Struc (THEOCHEM)。

一个月后收到回信,minor revision。

当天revision返回后第二天中午就accepted。

由于文章很短,是以communication的形式发表的。

我真正开始写文章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的。

我1月31日(农历大年初六)从家里返回学校,开始整理数据,到2月底学校开学时,两篇文章已经写出来了。

让老板看过后(说实在的,他都没怎么看),3月初开始投稿,一篇投到了Chem Phys上,另一篇投到了J Mol Spectrosc上。

4月初收到Chem Phys的回信,也是minor revision。

按照审稿人的建议修好后,4月中旬收到结果,accepted。

马上打电话给老板,说CP的文章被接受了。

为此还高兴了好几天,毕竟是第一篇处女作呀,三天后收到J Mol Spectrosc的回信。

Editor said: “The reviewer has made substantive criticisms and recommends that a major revision be carried out.” The reviewer pointed out many problems; finally said: “Recommendation : not suitable for publication in JMS in present form. Very heavy revision required, to be reviewed again.” 幸运的是,这个体系并不大,算起来比较快,半个月后就把所有的修改工作完成,文章也在5月初顺利地accepted。

Reviewers' comments: The authors have responded to the referee's previous suggestions reasonably well and publication of the paper in JMS is now recommended. 从3月初到5月初,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两篇文章发表,感觉自己很lucky,就因为这个还获得了今年的奖学金。

紧接着整理出的一篇文章也在J Mol Struc (THEOCHEM)上顺利发表。

有了这三篇文章之后,自己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就想发一篇上档次的文章,于是在7月底往J Chem Phys上投了第四篇文章。

本以为会很快rejected,于是每天都查看状态,准备改投。

Fortunately,5天之后状态变成了Securing Referee(s), 15天后改成Under Review,25天后收到回复。

The first referee pointed out five main problems,and advised major revision;he said: “The calculat 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at a reasonably high level of theory to provide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spectroscopists. The paper reports key elements of the calculations but does not attempt to interpret the results to a sufficient degree.” However, the second referee said: “This paper cannot be published in JCP because it lacks the amount of new insights necessary, i.e. the interest and impact of this contribution is limited. Although some of the experimental assignments are challenged here, the discussion mainly deals with details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straightforward comparisons with experimental values. Therefore, I recommend to submit this contribution in a purely theoretical journal, such as IJQC or TCA.” 好的方面是,Editor还是给了修改的机会。

于是按照two referees的建议对文章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并请一位大牛帮忙修改了一下,补充了几个结论性的观点,20天后投递修改稿。

这时候反而很紧张了。

两个星期不到就又收到回信,看到minor revision后,仅仅是三个很小问题,心里长长出了一口气。

第二天上午修回后晚上10点收到通知,accepted。

立马给老板发了个短信:JCP被接受了。

从submit到accepted,前后经历了59天,在感慨JCP效率的同时,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第5篇论文是第四篇的姊妹篇,写的比后者更详细一些,但终究太多相似,最后投到了Int J Mass Spectrom上。

我是11月5号投的稿,11月16号进入With editor,12月3号Under Review,12月18号收到回信,直接就accepted。

记得当时看到editor的回信时煞是吃惊!信中写到:I am pleased to confirm that your paper “******”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Intermatio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Comments from Editor and Reviews can be found below.Reviewer #1: In my opinion the manuscript deserves publication in IJMS. The subject is interesting, the theoretical methods are adequate for the systems under study, the conclusions are well supported by the data, and the manuscript is well organized and clearly written.Reviewer #2: This is a very well written paper focusing on the computational study of the odd-numbered linear *** cations ***, and the principal author is also a very experienced computational chemist. The authors performed quantum mechanical calculations on both ground and excited states at very high level (CASSCF and RCCSD(T)) and the computed excitation energies are in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meantime, they discussed many ot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eries of radical cations and compared with the even-numbered series *** which was published by the same authors in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this year. I recommend the acceptance and publication of the present paper "as is".通过近一年的投稿经历,我发现:(1)看文献时,尽可能的把一些好的句子和短语记录下来,并恰到好处地用到自己的文章里。

我平时都喜欢收集一些这方面的东西。

举个例子,我是搞计算的,平时离不开theoretical calculations和experimental results做对比,两者符合的很好(或一致),英语中有多少种说法呢?现列举一下(不一定全,呵呵):agree very well with; be observed to mutually agree with; in good/excellent/better/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in accordance with; be accordant/consistent with; be close/closer/closest to…… 比如在介绍Table(s)和Figure(s)时可能会用到这些动词:show, display, list, summarize, give, present, report, measure, record, depict, plot, describe and so on 或者这些短语:As shown in Table 1, As Table 2 displays, As can be noted/noticed/seen in Figure 1, It can be seen/found from Figure 2 that, We can see/find/note that, It is noticeable/clear/apparent/obvious that, and so 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