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投稿经验!

合集下载

SCI投稿经验

SCI投稿经验

You are welcome to resubmit your paper after a very careful revision, making sure that every aspect of the manuscrip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uthor guidelines. This should include, but not be limited to, the comments mentioned below.
最简单的一招——ISI Web of Science /
1.2 中文论文
阅读各期刊的作者写作指南(投稿须 知),并严格执行;
看看该期刊是否提供写作模版; 看看该期刊的投稿方式(邮寄?Email投
稿?或有在线投稿系统?)
个人的一些建议
若期刊提供写作模版,请务必使用, 否则影响论文送审!
(1)该刊物Keywords最多允 许提供几个? (2)是否有Recommended keywords list? (3)是否有特定的写法要求? (如提供类别号)
3cm 页边距
只允许左对 齐,不允许 右对齐。
全文保持 双倍行距。
正文中, 不插任何 图片!
参考文献, 严格参照期 刊要求!
是否遇到这样的问题? ——姓甚名谁,一头雾水!
format.(和正式出版的论文版式不同!)
Number all pages consecutively, with title page being page 1.
Title
Authors
Clearly indicate who is willing to handle correspondence at all stages of refereeing and publication, also postpublication.

SCI和EI期刊投稿的七大经验教训:防止撤稿危险

SCI和EI期刊投稿的七大经验教训:防止撤稿危险

稿件追踪如果投稿后没有收到来自期刊编辑部的任何信息,则应该通过电话、E-mail或信函等联系编辑部,核实稿件是否收到。

对于网络上传投稿,一般可以在该网址上进行在线查询。

完成稿件返修后也要保持联系并追踪稿件处理的进展。

为了稿件的顺利发表,投稿和返修后要保持与编辑部联系方式的畅通,千万不要因为你的传真不通或E-mail长期不收而影响论文的发表。

2签署版权协议通常一篇文章被录用后,在接到录用通知的同时或稍后,你将收到版权协议书。

此协议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你(们)正式申明,你(们)将把本论文的着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权授予该杂志社,并保证该论文是作者原创,没有在其他任何地方发表或投稿。

填写版权协议书时,要求所有作者都签名(Signature),或者由通信作者代表所有作者签名。

签名需要亲手签署,使用英文、中文都可以,甚至签署一个符号也行。

手写签署的同时,还需要用英语打印出作者的姓名,然后再填上填表日期(Date)。

版权协议书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杂志社,返回一般有两种方式:a)填完之后邮寄至表上注明的地址;b)传真传过去;c)填完之后扫描下来,作为电子文件附件发过去。

各杂志社的版权协议书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有的还需要填写作者的状态,有的还有详细的填写说明等。

二、如何提高SCI、EI期刊录用论文的可能性根据实践及有关文献介绍,笔者提出一些有可能提高论文录用率的参考建议。

1文章质是根本凡进入SCI和EI体系的期刊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优秀期刊,加上全世界投稿数量巨大,它们对稿件的录取要求很高,没有明显创新价值的论文一般是不会被发表的。

2选题对口,并符合期刊所设栏目各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是科技期刊所普遍关注的领域,所以前沿问题的选题一般较易引起期刊编辑的重视。

由于国外对中文文献不太熟悉,所以有中国特色的结果或中文文献综述也相对较易被录取。

就论文类型而言,研究报告较易被录取,综述相对较难。

对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综述性的报道也比较为中外期刊所看重。

SCI论文撰写、投稿的技巧与经验

SCI论文撰写、投稿的技巧与经验

SCI论文撰写、投稿的技巧与经验一、认识SCI论文罗伯特•戴在其名著《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的序言中指出,“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从研究生开始,就主要不是看他在实验室操作的机敏,不是看他对或宽或窄的研究领域固有的知识,更不是看他的智能和魅力,而是看他的著述。

他们因此而出名,或依然默默无闻”。

(1)原创性和显著性是论文的生命:在《再论科学道德问题》中指出,国际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原则上都应当是“在国际上首次”描述的新的观测和实验事实,首次提出的概念和模型,首次建立的方程,也包括对已有的重大观测(实验)事实的新的概括和新的规律的提炼。

与原创性相联系,任何期刊都不希望发表已见于其它杂志,或由其它语言发表、或以稍有不同的形式发表的论文。

太阳物理学权威刊物《太空物理学》(Solar,physics)主编Harvey专门谈到,少数作者主要结果用中文发表后又寄给《太空物理学》,这在过去是可以容忍的,但现在不允许。

公认的原则是:作者不能把已在经过审稿的杂志发表的主要结果以不同形式投寄给其它杂志再发表。

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不仅应该是原创的,其结果还必须是显著的,并对学科发展有所推动。

用Harvey的话来说,“至少有一两个其他研究者会读这篇文章,并利用这些结果发表他们自己的工作。

”对成果显著性的检验是论文被引用的多寡。

作者应当关心自己论文被引用的情况,注意国际学术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包括肯定和批评的方面,特别是注意同行们对自己发表结果的不同的理解;这是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

(2)充分评价已有工作,体现作者学术水平:是否观而充分地评价了以往的工作,常常是审稿人和读者衡量作者学术水准和学术风范的重要方面。

部分作者引述国外知名学者的工作,往往有点“言必称希腊”的味道,而对国内同行发表的工作重视不够。

有时明明是中国学者首先做的工作,却没有得到自己国内同行的充分评价。

应当提倡较多并适当地援引国内同行工作。

但也不要学习少数日本作者,他们绝少引用日本学者之外的文章。

SCI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

SCI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

(一)我的第一篇SCI论文发表经历(开篇) 我是一位农林科技工作者,1992年就参加了工作,不过很遗憾,截止到2019年前,还没有发表过SCI文章。

并不是没有能力发表所谓的SCI,我们已经发表的论文也是可以发表到SCI杂志的,因为我们对SCI文章没有追求,也可能因为见识太少,目光短浅吧。

现在情况不同了,业绩需要SCI,考核指标需要SCI,提升成果水平需要SCI,成果报奖需要SCI,报人才需要SCI。

很多,看了SCI还是有很多益处的。

不过,我想SCI最大的益处是交流国际化,这也是我在弄第一篇SCI的时候逐渐认识到的。

因为在查找参考文献过程中,发现同行的国外专家发表了很多SCI文章,从中发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包括实验设计、研究方法等都可以借鉴。

可能说到这,会有很多人笑话我了。

做这么多年科研工作,怎么才有这样的想法或感悟呢?No problem!谁让我的科研工作的视野就这么小呢?井底之蛙,认为我们的工作参考一下国内同行的文献就ok了,但放眼世界,真是有不一样的收获。

如果你也想发表SCI,无论是要毕业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经历的研究工作者,跟着我看一看,怎样弄一篇自己的SCI文章。

我现在的感触是,SCI文章没那么难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

言归正传,我把我第一篇SCI的发表经历分享给大家,因为我在弄这篇SCI的时候想找到一些捷径,什么百度,付费的广告公司也好,都努力过了。

但还是得走自己的路,别的信息帮不到太多,也是这样的缘故,我把我的SCI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真的能够帮到大家!关于写作,回过头看,真是走了很多弯路。

照猫画虎!刚开始,就是看到拟要发表的期刊,通过各种渠道下载或在线看到已经发表的文章,做参考,人家怎么写就怎么描,觉得别人能发表,自己描个差不多就OK了。

于是就开笔了,真没有想太多,甚至是把原来的中文直接通过翻译软件翻译成English,再简单的改一改其中的语病,选词,自我觉得尽量通顺。

实际上,SCI杂志的语言要求不是都一样的,我觉得英语国家的SCI语言要求是很高的。

sci杂志投稿经验

sci杂志投稿经验

sci杂志投稿经验Sci杂志投稿经验科学家们常常希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上的著名科学期刊上,以便与全球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其中,SCI杂志无疑是许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发表平台之一。

然而,要成功投稿SCI杂志,并非易事。

下面将以我的个人经验为例,分享一些SCI杂志投稿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SCI杂志是投稿的首要任务。

SCI杂志众多,涵盖的领域广泛,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有不同的期刊适合发表。

在选择时,可以通过阅读该杂志的近期发表文章,了解其发表方向和研究领域是否与自己的研究内容匹配。

此外,了解杂志的影响因子、审稿周期、投稿要求等信息也是必要的。

撰写好的论文是顺利投稿的基础。

SCI杂志对论文的要求非常严格,包括结构、语言、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论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合理安排好每个部分的内容,并使用恰当的段落和标题,使整篇论文结构清晰,易于阅读。

此外,要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使用词汇丰富和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然后,选择合适的投稿时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选择在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重要突破或有较大发现时进行投稿,可以增加论文被接受的机会。

此外,了解杂志的投稿周期,避免选择杂志的繁忙时段投稿,可以缩短审稿周期。

在投稿之前,要仔细阅读杂志的投稿要求和编辑部的指南。

不同杂志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包括论文格式、字数限制、参考文献格式等。

确保自己的论文符合杂志的要求,可以提高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

投稿后,需要耐心等待杂志的审稿结果。

SCI杂志的审稿过程通常比较漫长,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适时与编辑部进行邮件沟通,了解论文的审稿进展情况。

接受审稿意见并进行修改也是投稿SCI杂志的重要环节。

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提升论文质量和被接受的机会非常重要。

要认真阅读审稿意见,合理回应审稿人的批评和建议,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在修改时,要注意保持论文的一致性和逻辑性,并准备好回复信,解释修改的理由和方式。

SCI(SSCI )投稿过程总结

SCI(SSCI )投稿过程总结

SCI投稿过程总结、投稿状态解析、修稿处理、拒稿后对策及接受后总结等(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总结提示语: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区别: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

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文章的成果是属于通讯作者的,说明思路是通讯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参与者!通信作者标注名称: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若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2)作者地址的标署:尽可能地给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则每一不同的地址应按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并以相应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与相应作者的关系。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该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并提前告诉编辑。

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脚注或者致谢形式标注通讯联系人。

3)挑选审稿人的几个途径:很多SCI杂志都需要作者自己提出该篇论文的和您研究领域相关的审稿人,比较常见的是三名左右,也有的杂志要求5-8人。

介绍几个方法:①利用SCI、SSCI、A&HCI、ISTP检索和您研究相关的科学家;②文章中的参考文献;③相关期刊编委或学术会议的主席、委员;④以前发表的类似文章的审稿人;⑤询问比较熟识的一些专业人士;⑥交叉审稿,邀请以前的作者;⑦若是团队序贯研究,斟酌考虑自建期刊审稿人专家库。

发表sci经验分享

发表sci经验分享

发表sci经验分享我是一名科研人员,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积累了很多发表SCI论文的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经历和心得,希望能对正在努力撰写SCI论文的人有所帮助。

我想强调一点,撰写SCI论文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所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

这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包括实验技术、数据分析和文献查阅等方面。

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做出有质量的研究工作,并将其写成一篇有说服力的SCI论文。

要写好SCI论文,我认为关键是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组织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论文的结构和段落的衔接。

首先,要明确论文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并在引言中清晰地提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明确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然后,要详细描述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以及结果的呈现和讨论。

最后,要得出结论,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我还想提醒大家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以免读者产生困惑。

同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科技术语,但同时也要保证通俗易懂,避免晦涩难懂的表达方式。

我想强调一点,写SCI论文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

但只要我们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和耐心,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相信我们都能够写出优秀的SCI论文,为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撰写SCI论文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但只要我们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写作技巧,相信我们都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一任务。

希望我的经验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

SCI 投稿经历

SCI 投稿经历

今天收到邮件,我的一篇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论文已被接收,心情当时还是有点激动。

虽然这个杂志的影响因子不是很高,大概2.2左右吧,这也不是我的第一篇SCI论文,但回想这一年发文章的坎坎坷坷,以及亲身经历的四川大地震,心里还是有很多的感触。

这篇论文是我在2008年二月份完成的最初稿,于二月九号投到Physics Letters A上,在经历了Technical check,with editor,under review后,于三月二十号收到编辑的决定信,当时就傻了-拒稿!受打击了。

下面是编辑的信以及审稿意见,我想把它贴出来与虫友们分享,一方面我认为,通过看审稿人的意见,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答谢小木虫上很多无私的虫友们,是他们将自己的投稿经历贴在网上,与大家分享,我想我没有理由不拿出来哈!同时,也希望小木虫的虫子们能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大家同舟共济,共同提高!好了,废话说了一大堆,不说了,下面是Physics Letters A 的审稿意见:Ms. Ref. No.: ××××××Title: ×××××Physics Letters ADear professor ××,Reviewers' comments on your work have now been received. You will see that they are advising against publication of your work. Therefore I must reject it.For your guidance, I append the reviewers' comments below.Thank you for giving us the opportunity to consider your work.Yours sincerely,×××(编辑名)EditorPhysics Letters AReviewers' comments:Reviewer #2: ManuscriptThe authors present results of the 3D electron potential ofa gated quantum point contact in a AlGaAs/GaAs heterostructure.In contrast to earlier studies, it is now possible to derive thepotential landshape without any adjustable parameter. The resultsstill agree with earlier investigations using simpler phenomenologicalmodels. Since the used nextnano3 program is available since acouple of years, I wonder why this has not been done earlier.The authors emphasize an application of their results. Havingthe complete potential landshape might help, in the future,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quantized acoustoelectric current inSETSAW devices and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However, the authors do not show or even discuss how this canbe achieved. Therefore I believe that in the present form the paperis not suitable for publication.The authors should consider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questions,and remarks.1) Page 1, first paragraph'... due to the negatively applied gate voltage ...'. It is the SAWthat drives the electrons through the contact, not the gate voltage.Maybe replace this sentence by '..., depending on the applied gatevoltage'.2) Page 3, paragraph starting with 'Generally, the quantized ...''... with fixed x = 1050 nm and ...'. Skip the '.0'. One could addthat this is exactly at the center of the device.3) At the end of the same paragraph is '... once the bias is below ...'Should this not be the gate instead of the bias voltage?4) Page 4, paragraph starting with 'As we know, in the ...''... To be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calculations ...' replace by'...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calculations ...'.5) The strongly different behaviour above and below the pinch-offvoltage is not obvious for the non-experts. All curves look moreor less the same. One could, for example, add another figure, orinsert, to show the potential height versus gate voltage.6) How do these theoretical results of potential height versus gatevoltage compare with experiments? There exists at least onereport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height of quantum-point contactsbelow pinch-off as function of gate voltage (Gloos et al., Phys.Rev. B 73, 125326 (2006)). Possibly, one could also compare thepresent data with 3D simulations of quantum dots (Vasileska et al., Semicond. Sci. Technol. 13, A37 (1998)).7) Figure 1,It would be better to mark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metal gatesas the relevant parameter, and not the size of one gate.8) Figure 3The numbering of the two density axes looks rather odd. Could it notbe done with integers, like 3 instead of 3.2 or 3.0?9) Figure 5 (b)Should there not be an anomaly or kink in the potential near the Fermilevel?在仔细读了审稿人的意见后,我觉得审稿人提出的5)和6)意见非常好,后来自己想想,决定把文章来个彻底的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论文投稿经验!2009年,我代表本课题组共投递7篇SCI论文(主要是生殖和神经方向),分别投往IF2.5—10分的杂志,经历了许多坎坷。

不过,现在可喜的是已经accept了5篇,均在3分左右,revised 了2篇。

在修稿和投稿过程中,本人学习了不少相关知识和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各位战友分享,并请大家批评指正。

内容清单:1、本人2009年SCI投稿经验总结(含SCI投稿程序)2、本版众多投稿相关精华帖汇聚3、众多战友的2009年投稿经历汇总一、本人2009年SCI论文投稿步骤及其经验总结(一)投稿程序1、选择合适的SCI期刊-Choose a journal。

结合专业知识、2008或2007年度影响因子表和他人经验来综合选择要投递的期刊,并进入该期刊查询系统查询近年来的文章走向。

2、下载Introduction for submission。

只要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点击Introduction查看或下载即可。

3、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Preparation:Manuscript.doc、Tables.doc、Figures.tiff(jpg 等)、Cover letter,有时还有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等。

4、网上投稿-Submit a manuscript:先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先以通讯作者的身份register一个账号,然后以author login身份登录,按照提示依次完成:Select Article Type、Enter Title、Add/Edit/Remove Authors、Submit Abstract、Enter Keywords、Select Classifications、Enter Comments、Request Editor、Attach Files,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

5、不定期关注稿件状态-Status:Submit New Manuscript、Submis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Sbmis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Submissions Needing Revision、Rvi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 Being Revised、Ri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Revisions Being Processed、Declined Revisions。

6、修回稿的投递-Submitted the revised manuscript:主要修改r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还有其他修改的相关材料。

程序是进入投稿主页main menu,点击revise,仍然按照原先程序投递(近似于4),切记把修改的标题、摘要和回复信等内容要修改。

最后上传附件时,先把留下来且未修改的材料前打钩(表示留下不变),然后点击next,再上传已经修改的材料(主要包括r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等),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

7、校样-Correct the proof:一般编辑部先寄出三个电子文档,包括Query、Proofs、p-annotate,有时也可能伴有纸质文档校样,如一次J pineal research。

校样后通过E-mail寄出即可。

8、版权协议-Copyright agreement和利益冲突-Conflicts of interest:一般首次投稿时就需要提供,但也有少数杂志是Accepted之后才需要提供。

(二)投稿经验总结1、正确选择对口的SCI期刊。

原则上是先投递高影响因子的杂志,然后不断降低IF,但是大家都知道没改投一种杂志,我们可能光改变格式可能很长时间,除非你采用了文献管理软件。

我认为也不能盲目投递杂志,应该要结合专业知识、2008或2007年度影响因子表和他人经验来综合选择要投递的期刊,然后再进入该期刊文章查询系统查询近年来的文章走向,包括专业内容、种属等。

2、不能进行一稿两投。

这种投机取巧之事最好不要做,因为许多杂志之间的编委是相同的,一旦同一篇文章两次发到同一个编委或审稿人手中,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尤其那些投递手稿时就需要转移协议的,切记主要版权问题。

3、如何正确选择必需推荐的审稿人?一般编辑不会选择你推荐的审稿人,但你还是尽量选择同行中的小专家。

但这也与你的投稿目的有关,若十分自信文章的创新性和中肯意见,你可以从参考文献中挑选大专家。

4、如何礼貌地向编辑咨询稿件状态?我曾经在Toxicological Science上投一篇文章,2个月时我“很不礼貌”地向编辑咨询稿件状态,其实不是有意的,只是写英文信的口气完全按照中文语气,不委婉。

后来次日编辑就回信说reject the paper,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带着性格。

但与人相处时,是存在感情因素的,尤其是可以accept或者也可以reject时,很有用。

5、如何提高一次投稿的成功率?文章本身的创新性是第一位因素,对口期刊选择、文章格式完美、语句通顺(尤其符合英文习惯)等也很重要。

6、版权协议和利益冲突表格要谨慎填写。

签名时尽量不要代签,以免被编辑发现时的尴尬。

7、尽可能参照投稿说明,认真修改手稿格式。

这一点是衡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严谨程度,建议大家认真阅读Introduction for submission,逐条地改正,以防延误同行评审时间。

8、修回后投稿一定要核对初稿中改正的地方:标题、摘要、cover letter等。

9、要了解此刊是否需要审稿费和版面费?大家都知道版面费一般都是用美元衡量的,建议最好选择不需要版面费的(不用彩图也收版面费的)。

但是有些杂志,如Endocrinology等杂志就需要版面费,多数杂志若有彩图印刷都要版面费的,大家谨慎选择。

10、一般外文SCI杂志的审稿周期是1-3月。

大家一方面耐心等待,若2月左右没有消息,可以通过e-mail咨询一下稿件状态。

我的感觉是好一点杂志审稿周期短一点,而往往是差一点的杂志却老是拖,曾经遇到一个IF2.5的杂志3个多月后咨询:原因是找不到审稿人,多少审稿人推脱最近很忙,二、本版论文发表相关的精华帖回顾【经验】SCI生物医学英文论文发表成功经验共享系列一(CLINICAL CHEMISTRY):/bbs/post/viewbid=45&id=8043813&tpg=1&ppg=1&sty=1&age=0#8043 813【索引】论文与投稿常见问题和资源汇总|2006.10.29 update| :/bbs/post/view?bid=45&id=4464567&sty=1&tpg=1&age=03、【资源】英文论文写作、投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tangdl2000 的个人经验:/bbs/post/view?bid=45&id=4769204&sty=1&tpg=2&age=-14、[精华] 【交流】2009年贴出您的投稿经历:Page: 1 2 3 4/bbs/post/view?bid=45&id=14097721&sty=1&tpg=1&age=-15、[精华] 【交流】美英、非英的欧洲及其它国家SCI杂志投稿经验大比拼!Page: 1 2 3 4 5 6/bbs/post/view?bid=45&id=14060315&sty=1&tpg=1&age=-16、[精华] 【经验】2年来的投稿经历小结(分子流行病学+肿瘤学)/bbs/post/view?bid=45&id=4057405&sty=1&tpg=1&age=-17、[精华] 【经验】大话SCI投稿(初级篇)Page: 1 2 3 4 5 6 7 8/bbs/post/view?bid=45&id=10235684&sty=1&tpg=4&age=0三、2009年各位战友的投稿经验总结1、【共享】分享,我的投稿Conflict of interest statement/bbs/post/view?bid=45&id=9763013&sty=1&tpg=2&age=02、[精华] 【交流】2009年贴出您的投稿经历,大家来分享Page: 1 2 3 4/bbs/post/view?bid=45&id=14097721&sty=1&tpg=1&age=03、[精华] 【交流】专题半月谈- 如何回复编辑和审稿人Page: 1 2 3/bbs/post/view?bid=45&id=13723128&sty=1&tpg=2&age=04、【交流】SCI IF2.3处女篇10.27submission,11.28审稿完成,12.6reject,sorry /bbs/post/view?bid=45&id=15830692&sty=1&tpg=3&age=05、【共享】国外SCI投稿常识.ppt/bbs/post/view?bid=45&id=9448966&sty=1&tpg=4&age=06、【转贴】SCI投稿状态自己查--投稿术语名词解释/bbs/post/view?bid=45&id=15101833&sty=1&tpg=4&age=07、SCI查重、检测服务网站/看到版主取得如此大的成绩,首先向版主祝贺!!!这也激励我继续努力,多做实验,多写文章,多申请课题......向版主致敬!其实今年年初我也写了4篇英文文章,文章档次一般,由于经验和底气都不足,现在刚接受1篇(IF: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