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酸酸性比较

合集下载

羧酸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

羧酸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

+ COOH
COOH
CH2OH 浓硫 酸 CH2OH △
缩聚产物?
HOOCCOOCH2CH2OH + H2O
练习——P82食物中的有机酸
酸牛奶中含有乳酸,结构简式为: CH3─│CH─COOH
OH
(1)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方程式

(2)乳酸与钠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乳酸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物为
应应
乙 醇
CH3CH2OH
无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苯 酚
C6H5OH

比碳 酸弱


能,不 不能
产生CO2
乙 酸
CH3COOH
比碳 酸强




酸性排序:
乙二酸>甲酸>苯甲酸>乙酸>碳酸>苯酚
A
1mol有机物
HO
CH-CH2
COOH
OH
CH2OH
最多能消耗下列各物质多少 mol?
(1) Na 4 (2) NaOH 2 (3) NaHCO3 1 (4) Na2CO3 1.5
2、分类:
芳 香 酸 C6H5COOH
羧基数目
一 元 羧 酸 CnH2n+1COOH
二 元 羧 酸 HOOC-COOH
多元羧酸
CH2—COOH
HO—C—COOH
CH2—COOH
注是:酯符或合羟这基一醛通等式同C分nH异2nO构2体有可能
3、羧酸的通式: 饱和一元羧酸:CnH2nO2(n≥1) 4、羧酸的命名
,该物质
与甲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这
一产物又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有机化学 羧酸

有机化学 羧酸

学习要求 学习内容

羧酸化合物的简介 羧酸的分类、 羧酸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羧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的来源和 来源和制备 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重要的一元羧酸 二元羧酸 取代酸 酸碱理论 化学性质一览表
1
学习要求
1. 掌握羧基的结构和羧酸的化学性质 2. 掌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3. 掌握羧酸的制备方法 4、 了解重要的羧酸的主要用途
9
羧酸的物理性质
O R C= O H O H H H R C= O H O O O H O H
=
C R
羧酸是极性分子,能与水形成氢键, 羧酸是极性分子,能与水形成氢键,故低级一元酸可 与水互溶,但随M↑ 在水中的溶解度↓ M↑, 与水互溶,但随M↑,在水中的溶解度↓,从正戊酸开始 在水中的溶解度只有3.7 %,> 的羧酸不溶于水。 ,>C 在水中的溶解度只有3.7 %,>C10的羧酸不溶于水。 物态: 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溶于水。 物态:C1~C3 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溶于水。 C4~C9 有酸腐臭味的油状液体(丁酸为脚臭味),难溶于水。 有酸腐臭味的油状液体(丁酸为脚臭味) 难溶于水。 腊状固体,无气味。 > C9 腊状固体,无气味。 相同的醇 b.p: 羧酸 > M 相同的醇。 : m.p: 随M↑呈锯齿形上升。偶数碳原子羧酸的 >相邻两 : 呈锯齿形上升。 羧酸的m.p> 呈锯齿形上升 偶数碳原子羧酸的 个同系物的m.p。 。 个同系物的
COOH G
COOH
G= -NO2 -OH pka 2.21 2.98
(4.20)
17
共轭碱分子内形成氢键,降低了共轭碱的碱性,增强了对 共轭碱分子内形成氢键,降低了共轭碱的碱性, 应的共轭酸的酸性。 应的共轭酸的酸性。

有机化学:第十三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第十三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2. 酸酐的生成
用P2O5作脱水剂制备酸酐
O CH3 C OH O O P2O5 CH3 C O O C CH3
+
HO
C CH3
+
H2O
用低沸点酸酐作脱水剂制备较高沸点的酸酐
O 2 COOH + (CH3CO)2O
(
C
) 2O + 2 CH COOH
3
能形成五元、六元环酸酐的二元羧酸可直接加热制备酸酐
羧酸与PX3 、PCl5(X=Cl、Br)、SOCl2反应
3CH3COOH + PCl3
3 CH3 COCl + H3PO3
COOH+PCl5
(CH3)2CHCH2COOH + SOCl 2
COCl + POCl3+ HCl
(CH3)2CHCH2COCl
+
SO2
+ HCl
注:HX不能与羧酸反应生成酰卤 。 应用:酰卤的反应活性比较高,广泛应于药物合成中 。
( 2)编号:从羧基碳原子开始用阿拉伯数字编号,按所含碳原
子数目称为某酸,取代基名称及位次写在某酸之前。
( 3)简单的酸酸,常用希腊字母表明取代基的位置,从羧基相 邻碳原子开始编号为 ,依次为 、 、 等,将编号写在取代基 名称前面。
CH3CH2CHCH2COOH CH3
-甲基戊酸(3-甲基戊酸)
第十三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主要内容
1、掌握羧酸和取代羧酸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 2、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及命名和化学性质
3、熟悉羧酸和取代羧酸的物理性质
4、掌握羟基酸、酮酸的命名及主要化学性质。
羧酸:

羧酸酸性比较

羧酸酸性比较

上的电子云密度,不利于羧基中氢原子的离解和所形成的负离子中负
电荷的分散,因此其酸性都比甲酸弱。
HC CH OOH COOH
CH CH COOH
(CH
(CH ) )
CHCOOH CCOOH
p
3.77 4.76 4.88
4.85
5.02
K
以上烷基取代羧酸的酸性变化不是很有规则,这也许因为除了电
子效应外还有其他因素存在。
取代基的诱导效应随着距离的增长而迅速减弱,通常经过三个原 子后,诱导效应影响就很弱了。见表 12-5 所示。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饱和羧酸或芳酸比相应的饱和羧酸的酸性强。
这是由于不同的杂化状态引起的,如 sp、sp 、sp 杂化轨道中 s 成分增 加时,吸电子能力则随之增强,不饱和程度越大,s 成分就越多,吸电 子的能力也越强。
饱和羧酸的双键或三键虽然离羧基最近,-I 效应最大,但因 α,β-不
饱和羧酸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和羰基共轭,使其酸性不如 β,γ-不饱和
羧酸的酸性强。
芳环上直接连有羧基的芳酸,其酸性也比饱和一元羧酸强,但比甲
酸弱。这是由于羧基直接与苯环相连,苯环的大 π 键与羧基的 π 键形 成 π,π-共轭体系,该共轭体系能分散芳香族羧酸电离所形成的羧基 负离子的负电荷。随着羧基与苯环之间距离的增大,其酸性逐渐接近 于饱和一元酸。例如:
当第一个羧基离解生成羧基负离子后,对另一个未离解的羧基因
—COO 的强斥电子作用使其离解比较困难。因此,除草酸外,二元羧
酸的 p 都要比乙酸的 pK 值大,即酸性小。 在脂肪族饱和一元羧酸中,由于烷基与不饱和基团 C=O 相连,而
具有超共轭作用,则烷基起到斥电子的作用,从而增加了羧基碳原子

羧酸是一类含有羧基(一COOH)官能团的化合物

羧酸是一类含有羧基(一COOH)官能团的化合物

CH 3CH CH COOHRH羧酸是一类含有羧基(一COOH )官能团的化合物,一元饱和脂肪羧酸的通式为C n H 2n O 2 。

羧基中的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基团取代的产物称为羧酸衍生物(如酰卤、酸酐、酯、酰胺等),羧酸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的产物称为取代酸(如卤代酸、羟基酸、羰基酸、氨基酸等)。

羧酸是许多有机化合物氧化的最终产物,常以盐和酯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许多羧酸在生物体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羧酸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合成中间体。

(一) 羧酸13.1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3.1.1羧酸的结构在羧酸分子中,羧基碳原子是sp 2杂化的,其未参与杂化的p 轨道与一个氧原子的p 轨道形成C=O 中的π键,而羧基中羟基氧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与羧基中的C=O 形成p -π共轭体系,从而使羟基氧原子上的电子向C=O 转移,结果使C=O 和C —O 的键长趋于平均化。

X 光衍射测定结果表明:甲酸分子中C=O 的键长(0.123 nm )比醛、酮分子中C=O 的键长(0.120nm )略长,而C —O 的键长(0.136nm )比醇分子中C —O 的键长(0.143nm )稍短。

羧基上的p -π共轭示意图13.1.2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羧酸的分类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可把羧酸分为脂肪羧酸(饱和脂肪羧酸和不饱和脂肪羧酸)、脂环羧酸(饱和脂环羧酸和不饱和脂环羧酸)、芳香羧酸等;根据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又可把羧酸分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多元羧酸等。

例如:脂肪羧酸一元羧酸脂环羧酸芳香羧酸CH 3COOHCH 2CH 2COOHCOOHCOOHCH 3CH CH COOHCOOHHOOC HOOC CH 2COOHCH 2COOHCH 2HOOC COOHHOOC 二元羧酸多元羧酸2.羧酸的命名羧酸的命名方法有俗名和系统命名两种。

俗名是根据羧酸的最初来源的命名。

12-1羧酸的酸性

12-1羧酸的酸性
O O O C H -H+ O H O
C
H O
影响酸性强度的因素
4.取代苯甲酸的酸性
[邻位效应] 邻位基团对活性中心的影响
O OH N HO C C= O O OH CH3
两个基团空间 距离较近,互 相排斥,破坏 了共轭,+C↓。
=
两个基团空间 距离较近,互 相排斥,破坏 了共轭,-C↓。
=
=
O O
H H H
=
=
O
pKa1 pKa2 1.9 6.5
=
O
3.0 4.5
影响酸性强度的因素
3.场效应的影响
O C C C H
δ
H
Hδ O O
γ吸引
场效应实际上是一种空间的静电 作用,即:取代基在空间可以产 生一个电场,这个电场将影响到 另一端的反应中心。
场效应与空间距离有关,距离愈 远,这种作用愈弱。事实上要区 别诱导效应和场效应也是比较困 难的,因为这两种效应往往同时 存在,且作用方向又往往相同。
2.86
Br
2.90
影响酸性强度的因素
1.诱导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I使酸性增强,+I相反。
1) 吸电子取代基的强度对酸性的影响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
F >
OR >
NR2 > CR3
> CH2COOH OH
CH2COOH F
pKa 2.66
3.83
影响酸性强度的因素
1.诱导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羧酸的酸性
羧酸的酸性比醇强是由于 羰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 δO 羧基负离子 carboxylate anion R C O– δ+
CH3CH2 O-

有机化学之羧酸

有机化学之羧酸

RCOONa + H2O
RCOONa + CO2 + H2O H+ 用于区别酸和其它化合物 RCOOH
此性质可用于醇、酚、酸的鉴别和分离: 1.
不溶于水的羧酸既溶于NaOH也溶于NaHCO3,
2.
3.
不溶于水的酚能溶于NaOH不溶于NaHCO3,
不溶于水的醇既不溶于NaOH也不溶于NaHCO3。
羧酸酸性的影响因素: 1. 电子效应对酸性的影响 1)诱导效应
CH2OH
4. -H的卤代反应 (赫尔- 乌尔哈-泽林斯基反应) -H活性:羧酸小于醛酮。 PCl3、PBr3 或红磷(P)等催化。 反应机理是卤化磷与羧酸作用的酰卤( -H活泼),
CH3CH2CH2COOH + Br2 CH3CH2COOH
Br2 / P
催化量 PBr3
CH3CH2CHCOOH Br
CH3CHCOOH
Br 芳香羧酸环的取代:羧基属于间位定位基
5. 羧酸的脱羧反应(含有β羰基的羧酸)
O R C CH2COOH
R C O CH2 C O O -CO2
O R C CH3 + CO2
R C CH2 OH R C CH3 O
H 形成分子内氢键
通常-碳上连有吸电子基的羧酸,加热容易脱羧。
b 间位取代基使其酸性增强。
c 对位上是第一类定位基时,酸性减弱;是第二类定位基时,酸性增 强。
芳香羧酸
COOH HCOOH (3.77) (4.20)
CH3COOH(4.75)
CH3CH2COOH(4.81)
取代芳香羧酸
COOH NO2 COOH 2.21 COOH OH OH 2.98 4.08 OH 4.57 3.49 COOH NO2 COOH COOH

【知识解析】羧酸

【知识解析】羧酸

羧酸1 羧酸的基本知识温故乙酸的分子式是C2H4O2,结构简式是CH3COOH,是由甲基(—CH3)与羧基(—COOH)相连而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1)概念:羧酸是由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相连而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2)官能团:羧基(或—COOH)。

(3)通式:饱和一元脂肪酸的通式为C n H2n O2(n≥1)或C n H2n+1COOH(n≥0)。

注意最简单的羧酸是甲酸,其结构简式为HCOOH(4)分类(5)命名注意对于芳香羧酸和脂环羧酸,可把苯环和脂环作为取代基来命名。

如的名称为3-苯基丙烯酸。

2 羧酸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规律举例溶解性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少的羧酸能够与水互溶甲酸、乙酸、乙二酸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一元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减小,甚至不溶于水高级脂肪酸是不溶于水的蜡状固体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一元羧酸的沸点逐渐升高丙酸>乙酸>甲酸注意羧酸的沸点一般高于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其他有机化合物,原因是羧酸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3 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羧基官能团。

由于受氧原子电负性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当羧酸发生化学反应时,羧基中C—O和O—H容易断裂:(1)酸性①羧酸是一类弱酸,具有酸的通性,羧酸的电离方程式为RCOOH RCOO-+H+。

表现酸性的反应如下:反应现象或化学方程式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羧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与碱反应RCOOH+NaOH—→RCOONa+H2O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uO+2RCOOH—→(RCOO)2Cu+H2O与活泼金属反应2RCOOH+2Na—→2RCOONa+H2↑RCOOH+NaHCO3—→RCOONa+H2O+CO2↑与某些盐反应2RCOOH+Na2CO3—→2RCOONa+H2O+CO2↑②教材P73·探究比较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实验装置CH3COOH与Na2CO3反应,有气体生成;生成的气体经过装有饱和NaHCO3实验现象溶液的洗气瓶后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实验结论酸性:化学方程式名师提醒(1)羧基(—COOH)由羰基()和羟基(—OH)构成,由于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羧基上的氢原子比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易电离,因此羧酸具有酸性。

15羧酸及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15羧酸及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Cl ClCCOOH
Cl 0.64
HCOOH CH3COOH CH3CH2COOH CH3CH2CH2COOH
3.77
4.74
4.87
4.82
CH3CH2CHCOOH Cl
CH3CHCH2COOH Cl
CH2CH2CHCOOH Cl
2.84
4.06
4.52
FCH2COOH ClCH2COOH BrCH2COOH ICH2COOH
O
O
COOH
O C
COOH
O
C O
邻苯二甲酸酐
15.1.2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2)酰卤的生成
O R C OH
SO2Cl2 bp76 C0
O R C OH
PCl5 1620C
O 3R C OH
PCl3 75 0C
O
R C Cl SO2
HCl
O R C Cl POCl3 HCl
O 3R C Cl
H3PO3
+ CH3 CaCO3
O CH3 C
CH2 COOH 加热
O CH3 C
+ CH3 CO2
15.1.5 二元羧受热后的变化
(1)脱羧 乙二酸和丙二酸加热脱羧
COOH COOH
1500C CO2
HCOOH
COOH CH2
COOH
CO2 CH3COOH
羧基的β 位有羰基的化合物的共有反应
15.1.5 二元羧受热后的变化
脂肪酸α –碳上的氢原子和醛、酮相似,由于羧基的影响而比较活泼,在一定条 件下可被卤素取代。
例如:
赫尔-乌尔哈泽林斯基反应
CH2COOH
Cl2 P
CH2COOH

第十二章-羧酸

第十二章-羧酸

pka 2.98
pka 4.08
OH
pka 4.57
取代基对有机化合物酸性影响一般规律 1 脂肪族一元酸 吸电子基团增加酸性,供电子基团减弱酸性, 吸电子基团增加酸性,供电子基团减弱酸性, 且吸电子基团越多或吸电子基团离羧基越近酸性越强 2 芳香酸 芳香酸连有邻对位定位基时邻 > 间 > 对 芳香酸连有邻对位定位基时邻 芳香酸连有间位定位基时邻 芳香酸连有间位定位基时邻 > 对 > 间 间位定位基及Cl, Br, I 增加酸性 间位定位基及 邻对位致活定位基及F位于羧基对位时减弱酸性, 邻对位致活定位基及 位于羧基对位时减弱酸性, 位于羧基对位时减弱酸性 位于间位及邻位情况较复杂。 位于间位及邻位情况较复杂。
NO2 > CN > F > Cl > Br> I > C C >
OCH3>
C6 H 5 > C C >
H
2. 空间效应: 空间效应: 利于H 离解的空间结构酸性强,不利于H 利于H+离解的空间结构酸性强,不利于H+离解 的空间结构酸性弱. 的空间结构酸性弱. 场效应
COO COOH CH2
场效应的影响: 场效应的影响:
§12.4 羧酸的反应 一、 羧酸的结构和反应 二、 羧基中氢的反应 酰化反应 三 、 酰化反应 四、 脱羧反应 五、 还原反应 羧酸α-H的反应 六 、 羧酸 的反应
(赫尔 乌尔哈 泽林斯基反应) 赫尔-乌尔哈 泽林斯基反应) 赫尔 乌尔哈-泽林斯基反应
一 、 羧酸的结构和反应 酸性
R
C H
O C
硫酸、苯磺酸等 (常用的催化剂有盐酸 、硫酸、苯磺酸等), 常用的催化剂有盐酸 CH3COOH + C2H5OH 投料 1 1 : : 1 10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3章第4节 羧酸学案下学期(解析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3章第4节 羧酸学案下学期(解析版)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四节羧酸羧酸衍生物第1课时羧酸1.认识羧酸的官能团与组成,能对简单羧酸进行分类。

2.认识羧酸的结构特点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羧酸的结构及性质教学难点:羧酸酸性强弱的比较,酯化反应中有机化合物的断键规律任务一:认识羧酸1、羧酸定义:由与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其官能团简式为。

2、通式:饱和一元脂肪酸的通式为。

3、羧酸的分类:(1) 按与羧基相连的烃基不同,羧酸分为酸和酸(如苯甲酸);(2) 按羧基数目,羧酸分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和多元羧酸等。

4、常见的羧酸5、阅读表3-4,总结羧酸的物理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任务二:羧酸的化学性质[复习回顾]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探究一:羧酸的酸性1、设计实验证明羧酸具有酸性——甲酸、苯甲酸和乙二酸的酸性2、设计实验证比较乙酸、碳酸和苯酚酸性强弱注:D、E、F、G分别是双孔橡胶塞上的孔[思考与讨论]1.上述装置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可否将其撤去?2.写出各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甲酸除了具有酸性,还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请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

4.甲酸和乙酸的鉴别方法探究二:酯化反应环节一:酯化反应原理探究[思考与讨论]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从形式上看是羧基与羟基之间脱去一个水分子。

脱水时有以下两种可能的方式,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是哪一种吗?环节二:酯化反应产率探究[思考与讨论]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如果要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化学反应原理的有关知识进行说明。

任务三:羧酸的化学性质探究理解羧酸的化学性质取决于羧基官能团。

任务四:羧酸知识建构【答案】任务一:认识羧酸1.烃基(或氢原子) 羧基—COOH2.C n H2n O23.脂肪芳香4.蚁酸草酸HCOOH 晶体晶体羧酸羧酸羧酸5.羧酸的物理性质及其递变规律(1)甲酸、乙酸等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少的羧酸能够与水互溶。

(2)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一元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减小,甚至不溶于水,其沸点也逐渐升高。

羧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结构对酸性的影响
羧基的酸性
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与羟基的氧原子形成p-π共轭,这使得电子向氧原子转移,增强了羟基氢离子的电 负性,从而增强了羧基的酸性。
取代基的影响
羧基上的取代基可以影响其酸性。例如,当羧基上连有给电子基团时,它们可以通过超共轭效应稳定 羧基负离子,从而增强酸性。相反,当羧基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它们会通过共振使负电荷离域到氧 原子上,从而降低酸性。
03
羧酸的应用
合成有机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羧酸是合成有机物的重要原料,可以 用于合成醇、醛、酮、酯等有机化合 物。这些有机化合物在化工、医药、 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乙酸可以用于合成酯类香料, 苯甲酸可以用于合成香料和染料,柠 檬酸可以用于合成食品添加剂等。
食品添加剂
01
羧酸在食品工业中常作为酸度调 节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使用 。一些常见的羧酸食品添加剂包 括乙酸、柠檬酸、酒石酸等。
3
一些具有较大取代基的羧酸可能具有较低的密度 ,因为取代基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分子间的相互作 用力。
02
羧酸的化学性质
酸性
羧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性,其酸性强弱取决于其结构。 一般来说,羧基上的碳氧双键与氢原子之间的键越稳定,酸 性越强。因此,烷基取代的羧酸酸性比芳基取代的羧酸酸性 更强。
羧酸在水溶液中可以离解出氢离子,因此具有酸性。在酸性 条件下,羧酸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羧酸盐和水,这是羧酸的一 个重要的化学性质。
结构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酯化反应机理
酯化反应是羧酸与醇在酸或碱催化下生 成酯和水的过程。在酸催化下,羧酸首 先质子化,然后与醇的氧原子形成键, 释放水并形成酯。在碱催化下,羧酸首 先与碱反应生成羧酸盐,然后与醇反应 生成酯。

有机第八章羧酸和取代酸

有机第八章羧酸和取代酸
第十章 羧酸和取代酸
内容重点: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命名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酸性比较、羧酸衍生物的转化、 酯的缩合、互变异构、乙酰乙酸乙酯的应用)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相互转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难点: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羧酸的物理性质(氢键的形成及其作用) 羧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羧酸是许多有机物氧化的最后产物,它
H3C C H3C C O OH OH O
P2O 5
O OH OH
P2O5
R R
C C O + H2O O
H3C C H3C C
O O O
-H2O
+
H 3PO 4
CH2COOH
O O CH3COCCH3 O O O
COOH
若羧酸为长链二元酸,则脱水生成内酸酐。
CH 2 C H2C CH 2
O OH OH C O
4-溴丁酸
12-羟基-9-十八碳烯酸
HCOOH
甲酸
CH3CH2COOH
丙酸
CH3 CH2CH3 CH3 CH CH CH2 COOH
4-甲基-3-乙基戊酸
H3C H
C
C
CH3 CH2 COOH
E-3-甲基-3-戊烯酸
HOOC-CH 2-CH2-COOH
丁二酸
分子中含有脂环或芳环的羧酸,按羧基所连接的位 置的不同,母体有两种选择:
DCC/THF 0C
o
CH3CON(CH3)2
二元羧酸与氨共热生成酰亚胺
3、脱羧反应 羧酸分子失去CO2的反应叫脱羧反应。羧酸只有在
较强烈的条件下,才可发生脱羧反应。 一元羧酸:
(1)羧酸的钠盐与强碱共熔,生成少一个碳原子的烃

13-1 羧酸化学性质

13-1 羧酸化学性质
2017/1/10 8
酸性影响因素
但实际情况较为复杂,还需考虑共轭效应、空 间位阻效应、场效应及分子内氢键等。
O C O
O C OH
O
O
H
OH
>
C
OH
分析1:从电子效应角度,酚羟基为强供电基团,可 使酸性减弱;
实际结果:水杨酸酸性大于苯甲酸
分析2:水杨酸形成分子内氢键,使酸性增强,且为 主导因素。
诱导效应对芳酸的影响
结论1:芳环上连有供电基团如烷基,使芳酸酸性降低; 连有吸电子基使芳酸酸性增强; 结论2:吸电子基如硝基,与羧基相对位置不同,羧酸 酸性也不同,一般地:邻位 > 对位 > 间位,(即:硝 基对处于其邻对位的基团影响更显著); 结论3: 供电基团与羧基相对位置对酸性的影响?(思考)
O
200~250℃ N2
HO
[
C
NH
(CH2)6
NH
]n H
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6)
23
2017/1/10
重要的二元羧酸
(A)邻苯二甲酸
制法:
CH3 CH3
苯二甲酸
COOH COOH

R
R
稀 HNO3 KMnO4
COOH
231℃
COOH
CO
O2 V 2O5
O CO
NaOH HCl
COOH
COOH
(比醛酮活性差)
R
C H H
C
H
亲核加成反应
还原反应(难)
O C
R
C H
3
..
酸 性
H O
H
(比醇酚强)
脱羧反应
取代(比醇活性差)

有机化学:第十一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亲核加成-消除反应

有机化学:第十一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亲核加成-消除反应

3. 酸酐的生成
脱水剂:乙酰氯、乙酸酐、P2O5
O R—C—OH
O R—C—OH
例如:
P2O5
或强热
酐键
OO R—C C—R
O
+ H2O
2
COOH (CH3CO)2O
O
O
COC
+ 2 CH3COOH
甲酸与脱水剂共热,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水。
HCOOH
H2SO4 60-80℃
CO + H2O
酸酐也可由羧酸盐与酰氯反应加热得到,此方法可以 制备混合酸酐。
羧酸的酸性强弱受整个分子结构的影响:
电子效应 场效应
凡能降低羧基电子云密度的基 团将使酸性增大。反之亦然。
取代基对RCOOH的酸性的影响:
G COOH
G
COO- + H+
酸性增强
G COOH
G COO- + H+
酸性减弱
(1)
CH3COOH < ClCH2COOH< Cl2CHCOOH < Cl3CCOOH
p,p-共轭体系
共平面
R—
O

H R—C O·· H
·
羰 基 和 羟 基 通 过 p,p- 共 轭 构 成 一 个 整 体 ,
故羧基不是羰基和羟基的简单加合。
O
R—C
P-π共轭的结果:
··O H ·
❖ 键长平均化; ❖ 羰基的正电性— 降低,亲核加成变难; ❖ 羟基 H 的酸性—增加; ❖ a-H 的活性—— 降低
HOOC-CH—CH-COOH OH OH
2,3-二羟基丁二酸 酒石酸
CH2-COOH HO— C—COOH

《羧酸》

《羧酸》

(2)酯化反应 C-O断裂
O
CH3 C OH + H 18O C2H5 浓H2SO4
= =
O
酯化反应实质:
CH3 C 18O C2H5 + H2O
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
有机羧酸和无机含氧酸 (如 H2SO4、HNO3等)
喝醋解酒—是解酒,还是催命?
通常大家觉得喝醋能解酒,是因为醋酸会刺 激唾液腺分泌出更多的唾液湿润口腔,加上醋的 水分进入胃后有短暂的凉快感,使人造成醋能解 酒的错觉。不过酒的主要成份是乙醇,而醋的主 要成分是乙酸,乙醇和乙酸相遇时会造成乙酸乙 酯,这种物质拥有挥发性和激发性,会加剧对胃 壁膜的刺激, 使得胃和十二指肠充血、胃酸分泌 增多,促使了胰液的形成。更易引发胃、十二指 肠溃疡或急性胰腺炎等症状。
HCOOH + 2Cu(OH)2 +2NaOH →△
Cu2O↓+ Na2CO3+ 4H2O
3.甲酸与乙醇溶液反应
⇋浓硫酸
HCOOH + HOCH2CH3 △ HCOOCH2CH3 + H2O
作业布置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4.苯甲酸 (安息香酸) 白色针状晶体,易升华,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乙醚,其钠盐钾盐常做 食品防腐剂
酸性: HOOC-COOH > HCOOH > C6H5COOH > CH3COOH 。
资料卡片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有机酸
CH2COOH CH(OH)COOH
苹果酸
CH3CHCOOH OH
二、乙酸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无色液体 气味: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沸点: 117.9℃ (易挥发) 熔点: 16.6℃(纯净的乙酸又称冰醋酸)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

羧酸的酸性

羧酸的酸性
酸性: FCH2COOH > ClCH2COOH > BrCH2COOH > ICH2COOH > CH3COOH pKa: 2.66 2.86 2.89 3.16 4.76
供电子诱导效应使酸性减弱
酸性: CH3COOH > CH3CH2COOH > (CH3)3CCOOH pKa: 4.76 4.87 5.05
可用于分离、鉴别
H2CO3 6.38
H2O 15.7
R-OH 16~19
羧酸离解后生成的RCOO-负离子,由于共轭效应的存在,氧原子上的负
电荷则均匀地分散在两个氧原子上,因而稳定容易生成
11-01 羧酸的酸性
羧酸酸性的影响因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空间效应
a. 诱导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吸电子诱导效应使酸性增强
11-01 羧酸的酸性
吸电子基越多,酸性增强
酸性: pKa: ClCH2COOH > Cl2CHCOOH > Cl3CCOOH 2.86 1.29 0.65
吸电子基的位置距羧基越近,酸性越强
酸性: pKa: 2.80 4.06 4.52 4.81
11-01 羧酸的酸性
b. 共轭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酸性:
pKa
3.42
4.20
4.35
4.57
11-01 羧酸的酸性
间位取代苯甲酸:吸电子取代基使酸性增强,推电子取代基使酸性减弱
但不如邻对位取代时影响明显 共轭效应受阻、诱导效应间隔了3个碳
邻位取代苯甲酸:吸电子取代基使酸性增强,推电子取代基使酸性减弱
共轭效应、诱导效应,空间因素共同影响
11-01 羧酸的酸性
酸性:
>

一元羧酸的强弱顺序

一元羧酸的强弱顺序

一元羧酸的强弱顺序
摘要:
一、一元羧酸的概述
二、一元羧酸的强弱顺序
三、影响一元羧酸强弱的因素
四、一元羧酸的应用
正文:
一、一元羧酸的概述
一元羧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COOH)。

一元羧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许多生物学作用,如调节细胞渗透压、促进植物生长等。

根据羧酸的结构和性质,一元羧酸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脂肪酸、芳香酸等。

二、一元羧酸的强弱顺序
一元羧酸的强弱顺序主要取决于其分子中羧基的极性和空间结构。

根据这些因素,一元羧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强弱顺序:
1.酸性强: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极性大,空间结构有利于质子脱离,如甲酸、乙酸等。

2.酸性弱: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极性小,空间结构不利于质子脱离,如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等。

三、影响一元羧酸强弱的因素
1.羧基的极性:羧基的极性越大,羧酸的酸性越强。

2.空间结构:羧酸分子的空间结构对质子脱离的影响,进而影响其酸性强弱。

3.溶剂:溶剂对羧酸的酸性强弱有一定影响,如在极性溶剂中,羧酸的酸性通常较强。

四、一元羧酸的应用
一元羧酸在生物学、化学和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
1.生物学作用:一元羧酸在生物体内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如信号传导、代谢等。

2.化学合成:一元羧酸可作为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原料,如酯化反应、酰化反应等。

3.工业应用:一元羧酸可用于制备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产品。

总之,一元羧酸具有多种类型和强弱顺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性→ 电子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①诱导效应。

羧酸酸性的强弱与它的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

在羧酸分子中与羧基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原子或取代基,对羧酸的酸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饱和一元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卤素、氰基、硝基等电负性大的基团取代后,由于这些取代基具吸电子诱导效应(-I),能通过碳链传递,使得分子中各原子之间的成键电子云密度降低,则氧-氢键的电子云更靠近氧原子,就有利于羧基中氢原子的离解。

同时也使形成的羧酸负离子负电荷更为分散,稳定性增加,所以酸性增强。

取代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越强,取代基的数目越多,对羧酸的酸性影响就越大。

例如卤素的吸电子诱导效应次序为:F>Cl>Br>I,在卤代乙酸中氟代乙酸的酸性最强,碘代乙酸的酸性最弱。

α-碳原子上卤素原子的数目越多,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就越大,则酸性越强。

见表12-3及12-4所示。

取代基的诱导效应随着距离的增长而迅速减弱,通常经过三个原子后,诱导效应影响就很弱了。

见表12-5所示。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饱和羧酸或芳酸比相应的饱和羧酸的酸性强。

这是由于不同的杂化状态引起的,如sp、sp、sp杂化轨道中s成分增加时,吸电子能力则随之增强,不饱和程度越大,s成分就越多,吸电子的能力也越强。

—I效应:—C≡CR>—CR=CR>—CR CR如乙烯基、乙炔基或芳基连接在饱和碳原子上时,它们表现为吸电子基,使其酸性增强:HC≡C—CH COOH H C=CHCH COOH C H—CH COOH CH CH CH COOH p K 3.32 4.35 4.31 4.82 通常是β,γ-不饱和羧酸的酸性较强,这可能是由于α,β-不饱和羧酸的双键或三键虽然离羧基最近,-I效应最大,但因α,β-不饱和羧酸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和羰基共轭,使其酸性不如β,γ-不饱和羧酸的酸性强。

芳环上直接连有羧基的芳酸,其酸性也比饱和一元羧酸强,但比甲酸弱。

这是由于羧基直接与苯环相连,苯环的大π键与羧基的π键形成π,π-共轭体系,该共轭体系能分散芳香族羧酸电离所形成的羧基负离子的负电荷。

随着羧基与苯环之间距离的增大,其酸性逐渐接近于饱和一元酸。

例如:对于二元羧酸来说,分子中有两个羧基,它们的氢原子可分两步离解:有两个离解常数和。

常比大得多,这是由于羧基是电负性较大的吸电子基团,在它的吸电子作用影响下使其另一个羧基容易离解,这种影响是随着两个羧基距离的增大而相应地减弱。

另一方面,二元羧酸的一个羧基发生电离后,由于场效应的影响,使第二个羧基很难再发生电离,即第二个羧基上的活泼氢难于离去。

此外,第二步电离所生成的产物是带两个负电荷的离子,存在两个负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不稳定,难于生成。

二元羧酸的都较乙酸的要大。

当第一个羧基离解生成羧基负离子后,对另一个未离解的羧基因—COO的强斥电子作用使其离解比较困难。

因此,除草酸外,二元羧酸的p都要比乙酸的p K值大,即酸性小。

在脂肪族饱和一元羧酸中,由于烷基与不饱和基团C=O相连,而具有超共轭作用,则烷基起到斥电子的作用,从而增加了羧基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不利于羧基中氢原子的离解和所形成的负离子中负电荷的分散,因此其酸性都比甲酸弱。

(CH)HCOOH CH COOH CH CH COOH (CH)CHCOOHCCOOHp K 3.77 4.76 4.88 4.85 5.02以上烷基取代羧酸的酸性变化不是很有规则,这也许因为除了电子效应外还有其他因素存在。

既然一些取代基或原子的吸电子或斥电子的能力可影响羧酸的酸性,于是就可通过测定各种取代羧酸的离解常数来推断各种取代基或原子的吸电子能力,如以乙酸为母体化合物,则取代基或原子的诱导效应的次序为:吸电子基:—NO>—CN>—COOH>—F>—Cl>—Br>—I>—C≡CH>—OCH>—C H>—CH=CH>H斥电子基:—C(CH)>—CH(CH)>—CH CH>—CH>H上述原子或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大小的次序,常因所连母体化合物的不同以及取代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等一些复杂因素的存在而有所不同,因而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它们的诱导效应的次序是不完全相同的。

②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如-NO、-CN、-COOH、-CHO、-COR等,能降低共轭体系的电子云密度,称为吸电子共轭效应(-C),与其吸电子诱导效应(-I)方向一致。

另外,当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为-NH、-NHR、-OH、-OR、-OCOR、-Cl、-Br等,由于存在p-π共轭,p电子向共轭体系转移,从而增加共轭体系的电子云密度,称为斥电子共轭效应(+C),与其吸电子诱导效应(-I)方向相反。

芳环上取代基对羧基的影响和在饱和碳链中传递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芳环是共轭体系,分子一端所受的作用可以沿着共轭体系交替地传递到另一端。

另外,芳环上取代基对芳酸酸性的影响,除了取代基的结构因素外,还将随取代基与羧基的相对位置不同而异。

如苯甲酸对位上带有硝基时,硝基在苯环上有吸电子诱导效应(-I),又有吸电子共轭效应(-C),这两种效应都是吸电子的,所以使取代苯甲酸的酸性明显增强。

当苯甲酸的对位带-OCH时,就诱导效应来说是吸电子的(-I),能使羧酸的酸性增强;从共轭效应(p-π共轭)来说是斥电子的(+C),能使羧酸的酸性减弱。

两种效应的影响方向相反,但由于共轭效应起主导作用,即+C>-I,两种效应综合结果还是斥电子的,使取代的苯甲酸酸性减弱。

当取代基在间位时,共轭效应受到阻碍,诱导效应起主导作用,但因与羧基相隔三个碳原子,影响大大减弱。

例如硝基为吸电子诱导效应,使间硝基苯甲酸的酸性比苯甲酸的酸性增强,但比对硝基苯甲酸的酸性稍弱。

位于羧基间位的甲氧基也表现为吸电子诱导效应,但其吸电子强度比硝基弱,所以间甲氧基苯甲酸的酸性比苯甲酸的酸性稍强,但比间硝基苯甲酸的酸性要弱。

邻位取代的苯甲酸情况比较复杂,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都要发挥作用,此外,还由于取代基团的距离很近,从而还要考虑空间效应的影响。

一般说来,邻位取代的苯甲酸,除氨基外,不管是甲基、卤素、羟基或硝基等,其酸性都比间位或对位取代的苯甲酸强。

见表12-6。

这种由于取代基位于邻位而表现出来的特殊影响叫做邻位效应。

邻位效应的作用因素是复杂的,其中以电子效应、空间效应的影响较大。

从表12-6可看出邻位取代的苯甲酸,不管取代基是吸电子基还是斥电子基,其酸性都比苯甲酸增强(除氨基外)。

这时若邻位效应只从电子效应考虑,就无法解释为什么给电子的甲基和吸电子的硝基都使酸性显著增强。

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空间效应引起的。

在邻、间、对三个硝基苯甲酸的离解具有很大的差异,这三个酸的p K值如下:其中邻位异构体的酸性最强。

在苯甲酸分子中羧基与苯环共平面,形成共轭体系,可是当其邻位有取代基后,因为它占据一定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羧基,使它偏离苯环平面。

这就削弱了苯环与羧基的共轭作用,并减少了π键电子云向羧基偏移,从而使羧基氢原子较易离解,同时由于离解后带负电荷的氧原子与硝基中显正电性的氮原子在空间相互作用,而使羧酸负离子更为稳定。

所以邻位硝基苯甲酸的酸性比间位或对位硝基苯甲酸强。

另外的原因是硝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使苯环上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相对地降低,有利于羧基氢原子的离解,其邻位氧所受的影响较间位和对位大。

间位和对位的诱导效应很微弱,主要看共轭效应,对位有共轭效应而间位则无共轭效应,故间位的酸性稍低于对位。

邻位上的取代基所占的空间越大,影响也就越大。

另外电子效应也同时在起作用,吸电子能力越强的取代基,使酸性增强也就越多。

例如:③场效应。

一般诱导效应是指通过分子链传递的静电作用。

还有一种是通过空间传递所产生的诱导效应叫做场效应。

任何一个带电粒子(包括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分子)在其周围空间都存在静电场,在这个静电场中的任一个带电体都要受其静电力的作用,这就是场效应的本质。

例如丙二酸的羧酸负离子除对另一端的羧基有诱导效应外,还有场效应。

这两个效应都使质子不易离去,因而使第二羧基的离解度大大减小。

场效应的大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距离愈远,作用愈小。

通常要区别场效应和诱导效应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这两个效应往往同时存在,而且作用方向相同。

但是当取代基在合适位置的时候,诱导效应与场效应方向相反,如:邻卤代苯丙炔酸中,卤素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使得酸性增强,而C -X键偶极的场效应又使酸性减弱。

对位或间位的卤素原子和羧基的质子相距较远,不存在场效应,所以邻卤代苯丙炔酸的酸性较相应的间位和对位酸的酸性稍弱。

下面是三种氯代苯丙炔酸的酸性。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把场效应和诱导效应的影响区分开来。

诱导效应、场效应和共轭效应对酸性的影响1.诱导效应如果乙酸甲基上的氢被氯取代,电子沿着原子链向氯原子方向偏移,结果使羧酸负离子的负电荷分散而稳定,氢离子比较容易离解而增强酸性。

如果乙酸甲基上的氢逐个被氯取代,酸性逐渐增强,则三氯乙酸是个强酸。

取代基的诱导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作用迅速下降,如在α碳上作用很明显,β碳上作用就明显下降,在γ碳上的作用已很小,一般在第四个碳上已没有什么作用,这从下列几个氯代酸就可以清楚的看出:诱导效应一般以氢为比较标准,如果电子偏向取代基,这个取代基是吸电子的,具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如果电子对偏离取代基,这个取代基是排斥电子的,具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的强弱可以通过测量偶极矩得知。

也可以测量酸或碱的离解常数来估量这些基团诱导效应的大小。

一个原子或基团取代了羧酸中的氢原子,可以改变该羧酸的离解常数,根据这些离解常数可以估量这些基团诱导效应的强度次序,其一般规律如下:(1)与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如同一族的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吸电子诱导效应降低,同期的自左向右吸电子诱导效应增加。

吸电子诱导效应:-F>-Cl>-Br>-I-OR>-SR-F>-OR>-NR2>-CR3例:(2)与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基团不饱和程度愈大,吸电子能力愈强,这是由于不同的杂化状态如sp,sp2,sp3杂化轨道中s成分不同引起的,s成分多,吸电子能力强。

吸电子诱导效应:-C≡CR>-CR=CR2>-CR2-CR3例(3)带正电荷的基团具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带负电荷的基团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

与碳直接相连的原子上具有配价键,亦有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

例如:(4)烷基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同时又有给电子的超共轭效应,因此甲酸中的氢被一系列烷基取代后的酸性是:上述烷基取代羧酸的酸性变化不很规则,这可能除电子效应、溶剂化作用外,尚有其它因素也起作用。

如以乙酸作为母体化合物,将取代乙酸的离解常数大小按顺序排列,即得各基团的诱导效应顺序是:吸电子基团:NO2>CN>F>Cl>Br>I>C≡C>OCH3>OH>C6H5>C=C>H给电子基团:(CH3)3C>(CH3)2CH>CH3CH2>CH3>H上面各原子或原子团的诱导效应大小,常常因为所联母体化合物的不同以及取代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等一些复杂因素的存在而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母体化合物中,它们的诱导效应的顺序是不完全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