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与建筑设计综述
综合交通枢纽站建筑规划与设计探讨
![综合交通枢纽站建筑规划与设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af138d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c.png)
综合交通枢纽站建筑规划与设计探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交通枢纽站已成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多种交通工具的集散地,交通枢纽站的规划和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综合交通枢纽站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关键要素,从建筑形式、功能布局、交通连接以及环境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综合交通枢纽站的建筑形式应具备标志性和独特性,以便在城市中成为一个有辨识度的地标建筑。
设计师可以在建筑外观和造型上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或者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使交通枢纽站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形成一种视觉吸引力。
其次,功能布局是交通枢纽站设计的核心。
合理的功能布局应能满足不同交通工具的需求,如地铁、公交、出租车和轮渡等。
在布局上,将各种交通工具的站点与步行通道相连,提供便利的换乘条件,并设立全方位的信息查询和导航系统,以方便旅客的出行。
交通连接也是综合交通枢纽站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优化的交通连接设计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运输效率。
例如,在将地铁线路连接到交通枢纽站时,应考虑地铁站台与站厅之间的顺畅连接,避免出现拥堵和安全隐患。
此外,交通连接还可以涉及到设计网络化的步行和自行车道,以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环境和可持续性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综合交通枢纽站设计应注重创造舒适、安全、可持续的环境。
优秀的建筑设计能够基于当地气候、光照等特征,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考虑将绿色空间、景观和公共休闲区域纳入到综合交通枢纽站的设计中,为旅客提供宜人的停留环境。
综合交通枢纽站建筑规划与设计也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
随着城市的增长,枢纽站的客流量会不断增加,因此,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就应考虑扩建和改造的可能性。
例如,在站点周围预留充足的土地,以便未来扩大站点规模。
此外,还可以合理规划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为旅客提供便利的购物、娱乐和休息场所。
综合交通枢纽站建筑规划与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25cb4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4.png)
3、公共设施的布置: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布置公共设施,如商 业设施、休闲设施、卫生设施等,以便于乘客出行和生活。
4、城市规划的角度: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既要 满足当前的城市发展需求,又要考虑未来的城市发展潜力。
5、可持续发展的考虑: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规划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注重环保和节能减排,以建设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
在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方面,国外典型案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 安检为例,国外综合交通枢纽通常采用智能化的安检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检 测出乘客随身携带的物品,有效提高了安检效率。此外,在换乘方面,国外综合 交通枢纽注重提供便捷的换乘服务,使乘客能够方便地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切换。 例如,新加坡的樟宜机场就设置了便捷的换乘通道,乘客只需步行或乘坐电梯即 可轻松到达下一个交通工具的站点。
在系统工程方面,研究者们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经济 等多方面因素,为综合换乘枢纽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数理分析等。实地调研 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为研究提供真实数据。问卷调查可以掌握公 众对综合换乘枢纽的需求和意见,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文献研究可以对既往研 究进行梳理和评价,发现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数理分析可以利用数学模型 对综合换乘枢纽的交通流量、建筑设计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为优化决策提供科 学依据。
在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协调原则: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特性,以整体协调的方式安排 交通线路,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顺畅换乘。
2、高效利用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输效率,减少交 通拥堵和浪费。
3、公共便利原则:以人为本,合理布置公共设施,方便乘客的出行和换乘。
大型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陆侧交通规划布局研究综述
![大型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陆侧交通规划布局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26b1c6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e.png)
大型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陆侧交通规划布局研究综述罗红双;张杰【摘要】大型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陆侧交通系统是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大规模客运集疏运系统,是城市客运系统中的重要节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空港枢纽空间布局尚不合理,换乘效率较为低下,枢纽规划和设计理论尚需完善.本文从大型空港客运枢纽陆侧交通换乘中心集疏运模式及规模、场站布局优化模型及换乘衔接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进一步分析现有研究的特征,以期为大型空港客运枢纽陆侧交通规划布局研究提供借鉴.【期刊名称】《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年(卷),期】2018(016)004【总页数】9页(P93-100,117)【关键词】大型空港;集疏运系统;规划布局;综述【作者】罗红双;张杰【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成都 610031;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成都 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320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航空运输需求激增,带动航空运输业迅猛发展,现代大型空港综合客运枢纽呈现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发展趋势,机场逐渐成为区域和城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大型空港客运枢纽换乘中心集疏运系统是大型空港内外交通衔接部分,是乘客在大型空港客运枢纽陆侧,实现航空与其他集疏运交通模式换乘的场所。
目前,我国在综合空港客运枢纽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规划一体化集疏运系统时,往往局限于单一交通方式,缺乏交通方式间的协调匹配。
此外,在机场改扩建中,更重视“空侧”部分,对于“陆侧”集疏运系统的重视程度不够,常造成机场拥堵。
而国外 20世纪中期就开始针对综合客运枢纽开展研究,尤其是工程实践上,有较多成果值得借鉴。
本文将从大型空港综合客运枢纽的集疏运模型、规模计算、规划布局及综合换乘衔接评价体系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大型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陆侧交通规划布局的研究提供借鉴。
1 大型空港客运枢纽陆侧交通换乘中心集疏运模型及规模大型空港客运枢纽陆侧交通换乘中心集疏运模型包括空港内部整体的客流预测模型和旅客对陆侧交通方式的选择模型,一般基于集疏运模式建立。
机场航站楼建筑设计
![机场航站楼建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6e5b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3.png)
机场航站楼建筑设计Chapter 1 概述随着航空业的迅速发展,航空旅客的数量也相应增加,机场航站楼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起到联系城市和世界的重要作用。
因此,机场航站楼建筑设计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原则、功能设置、旅客体验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对机场航站楼建筑设计进行探讨,并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Chapter 2 设计原则机场航站楼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原则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和效率。
安全方面需要考虑消防、建筑结构、气候以及紧急情况等因素。
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旅客的安全。
而在效率方面,设计师需要尽可能减少旅客的等待时间,提高服务水平。
在设计中,采用自助服务、通用设计、电子系统化等方式可以减少人工管理,从而提高效率。
Chapter 3 功能设置机场航站楼里面需要设置的功能区非常多,包括出入境检查、安检、登机口、商业区、餐饮区、休息区等等。
每个功能区都需要充分考虑旅客的实际需求。
例如,在安检区,需要规划充足的安检通道,以避免旅客排长队等待的情况。
而在商业区,需要提供丰富的商品种类和服务,可以考虑增加特色餐饮、充电设备、休息区等服务。
Chapter 4 旅客体验旅客体验是机场航站楼建筑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在航站楼内的旅客需要非常清晰的导引,尤其是在转机或者第一次到达的旅客。
因此,设计师需要设置指示牌、信息查询系统等,以确保旅客获得最完整的信息。
同时,航站楼内需要充足的座位和休息区,以使旅客可以轻松地休息和等待。
Chapter 5 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机场航站楼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问题。
例如,可以设计清洁能源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设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在材料选择上也应该注重环保,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
Chapter 6 实例分析新加坡樟宜机场是一座充分考虑到旅客体验和节约能源的机场航站楼。
在建筑设计上,机场航站楼采用环保材料,大量运用玻璃,以减少室内照明系统的使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建筑与交通枢纽
![建筑与交通枢纽](https://img.taocdn.com/s3/m/626e8aa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7.png)
建筑与交通枢纽建筑和交通枢纽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了城市的功能和形象。
建筑为交通枢纽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同时,交通枢纽的存在也为建筑提供了便利和流动的条件。
本文将着重探讨建筑与交通枢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首先,建筑与交通枢纽之间的相互关系十分紧密。
作为城市的节点,交通枢纽为人们提供了出行的便利性,而建筑则为交通枢纽提供了必要的服务设施。
例如,机场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其终端建筑不仅提供了航班的候机区域和手续办理区域,还包括商业设施、停车场等,为旅客的出行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
同样,火车站、地铁站、公交站等交通枢纽也离不开建筑的支持。
建筑为交通枢纽的使用者提供了短暂的歇息空间,同时也满足了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
其次,建筑与交通枢纽的发展对城市形象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现代化和宜居的城市离不开高质量的建筑和便捷的交通枢纽。
建筑的风格、外观和功能都会直接影响城市的美感和形象。
而交通枢纽的设计、布局和便利程度则影响着城市的交通状况和居民的出行体验。
因此,城市规划者和建筑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枢纽和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以打造一个功能完备、美观宜居的城市环境。
此外,建筑与交通枢纽也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交通枢纽的建设会吸引更多的商业、文化和旅游活动,从而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建筑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交通枢纽的提升和改造。
例如,在城市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交通枢纽的客运量可能会迅速增加,因此需要建设更多的候车室、停车场等设施,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市民需求。
总的来说,建筑与交通枢纽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彼此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建筑为交通枢纽提供了必要的服务设施和便利条件,而交通枢纽则为建筑提供了流动的条件和发展的契机。
同时,建筑和交通枢纽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功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机场综合枢纽的规划设计与管理
![机场综合枢纽的规划设计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00be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4.png)
人工智能决策支持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决策,提高机场应急 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
推广绿色建筑设计和节能减排技术,降低机场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循环利用
实现机场内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
生态修复与绿化建设
加强机场周边生态修复和绿化建设,提高环境质量。
市场竞争与合作共赢
商业运营管理
商业招商与租赁
制定招商计划,吸引优质商家入驻,提高机场商 业设施的盈利水平。
商业布局与规划
合理规划商业设施的布局,满足旅客需求,提升 机场整体形象。
营销策略与推广
制定营销策略,开展品牌推广和促销活动,提高 机场商业设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服务质量管理
服务标准制定
根据行业标准和旅客需求,制定服务标准和规 范,提升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监控
建立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对服务过程进行实时 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客户反馈与改进
收集旅客反馈意见,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旅客满意度。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CHAPTER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
应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提高机场运营效率 ,减少人力成本。
大数据分析
利用大数据分析旅客行为和需求,优化机场 服务和管理。
机场综合枢纽的规划设计与管 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CONTENTS
• 机场综合枢纽概述 • 规划设计 • 建设管理 • 运营管理 •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机场综合枢纽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机场综合枢纽是指以机场为核心,集 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包括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 等多种交通方式。
首都国际机场建筑分析报告
![首都国际机场建筑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a4330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0.png)
在追求现代化设计的同时,首都国际 机场融入了北京的地域特色,如采用 传统的琉璃瓦、斗拱等元素,展现了 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建筑结构和布局
大跨度结构
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站楼采用大跨度钢结构,满足了现代航空运输的高效、快速、 大容量的需求。
集中式布局
航站楼内部采用集中式布局,方便旅客快速找到登机口,缩短了中转时间和步行 距离。
绿色建筑
首都国际机场采用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充分 利用自然光和空气流通,减少能源的消耗。
节能设备
机场内部的节能设备广泛应用,如LED灯具、节能 空调等,有效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环保措施
机场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垃圾分类、污水 处理等,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06 首都国际机场建筑评价和 发展建议
机场内设有各类广告牌、展示墙等, 为品牌和企业提供宣传推广平台。
休闲娱乐设施
机场设有休息室、按摩椅、儿童游乐 区等设施,为旅客提供轻松愉快的候 机体验。
机场管理和安检功能
机场管理机构
首都国际机场设有专门的管理机 构,负责机场的日常运营和维护。
安全检查设施
机场配备先进的安全检查设施,确 保旅客和货物的安全。
报告范围和限制
范围
本报告主要对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站楼、机场交通、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建筑设计、功能布局和 空间利用等方面的特点。
限制
由于本报告主要关注首都国际机场的建筑设计和功能布局,因此对于机场的运营管理、航空公司的航线设置等方 面的内容不做深入探讨。同时,由于机场建设和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本报告的分析主要基于首都国际机场现 有的建筑状况,不涉及未来的建设和改进计划。
了舒适的候机体验。
未来发展建议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筑设计的要点综述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筑设计的要点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d54f59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0.png)
目前我国城市化已进入机动化发展环节,城市交通变化较 大,若想有效解决交通拥挤等城市问题,就必须推动综合交通 的发展。建筑在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应根据 我国实际情况和当下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到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建筑的设计要点。
3.1 综合资源,提高效率 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因为建设机构和交通服务提供者有 所不同,通常会不重视交通方式与交通方式之间的转化问题。一 次出行中,出行者可能需要乘坐公交车,换乘地铁、出租车等, 出行者的实际出行方式的转换和出行要求的差异没有得到重视。 这一问题也是聚集和完成城市功能的关键问题。所以应做好城市 交通方式的整合工作,加强各交通方式之间的及时、高效转化, 提高综合交通的运转能力。科学研究表明综合交通枢纽对于提高 公交出行率意义重大。很多国家都重视这一点,常见的方法便是 将地体入栈、公交站和地下停车场与大型购物店、银行等共同设 计建设,实现地下和地面综合交通枢纽的立体化设计。 3.2 建筑内部加入综合交通空间,实现综合交通和建筑空 间的有效融合
3.3 加强对步行交通系统设计的重视 无论什么交通方式都无法离开步行,步行也是连接综合交 通枢纽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连接环节,所以应加强对步行交通系 统的设计。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便能体现这一点,人们喜欢环保 的步行方式,并且能够增加综合交通出行率,推动综合交通发 展,同时还能够体现城市环境的多样性[3]。
建筑设计与装饰
ConstrBiblioteka ction & Decoration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筑设计的要点综述
王兆雄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飞跃式增长。在我国,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筑的设计在城市公共 交通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也导致人们对于交通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有 效实现城市建设的更快更好发展,需不断加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筑设计。本文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进行分析,并 提出相关设计要点,希望可以为相关行业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筑;设计要点
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
![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32d87f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5.png)
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与建设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状况、城市的形象、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出发,探讨其规划与建设所需的关键技术和具体实施方法,并展望未来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
一、概念综合交通枢纽是指将不同交通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等)的运输网络连接起来,在同一区域内建设起一座交通集散中心。
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完善的交通设施和服务,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实现城市交通的有机衔接和便捷转换,满足人们出行和物资流通的需求。
二、规划与建设技术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需要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支持,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交通分析技术综合交通分析技术是指通过模拟、仿真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对综合交通枢纽的交通组织、空间布局、时间安排和装备配置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为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 建筑设计技术综合交通枢纽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人流、车流、货流的安排、交通方式切换的流线、交通节点的安全管理等。
因此,需要运用建筑学、结构学、机电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设计,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通透性和通用性。
3. 智能交通技术智能交通技术是指通过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交通流量、交通安全、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监控和管理的技术。
在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建设中,智能交通技术可用于实现公共信息发布、交通导航、安全监控、交通优化调度等功能,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
4. 绿色环保技术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必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而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化地减少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建设绿化景观、进行垃圾分类和废水处理等手段,实现绿色环保。
三、实施方法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建设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其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不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城市交通枢纽综合体地下空间建筑设计研究——以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为例
![城市交通枢纽综合体地下空间建筑设计研究——以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1d318e7dd36a32d72758136.png)
城市交通枢纽综合体地下空间建筑设计研究——以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为例摘要:随着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快速增长,城市土地供应日益紧张,交通枢纽综合体往更高更深的方向延伸,本文以笔者参与的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实际工程案例,分析该项目与地铁、高铁及地下物业开发紧密结合的条件,探讨如何设计流畅换乘流线、形成完整的地下广场空间,从而带动地块物业开发,吸引周边更多交通客流,提升整个区域的商业开发价值,通过对交通枢纽综合体地下空间规划设计进行探讨,最终提出城市交通枢纽综合体地下空间的开发设计原则。
关键词:交通枢纽综合体;地下空间;设计原则1.项目概况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位于增城新塘,距广州市中心大约三十公里范围;而根据规划,新塘站将是集铁路、城际轻轨和广州地铁为一体的交通重要节点:除了既有的铁路线网外,未来规划还有广汕铁路、穗莞深城际铁路、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与十六号线等在新塘站交汇。
因此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定位为广州东部交通枢纽,既受中心城区的辐射服务与影响,也可形成广州东部地区的核心,并发展成为独立的城市副中心。
是珠三角东岸地区发展脊梁及功能轴带上的重要节点;更是广州“东进”轴上的重要节点,承担广州东部地区公共活动中心和市域现代服务业职能集聚的功能。
项目位于环城路的南侧,地块整体呈三角状,是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衔接地铁、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主要交通换乘枢纽。
枢纽的建筑功能还包括有办公楼、酒店、商业及其配套设施,主体建筑包括东、西塔楼和四层地下室,这些功能空间位于枢纽之上,环绕一个交通核,而交通核的中央即为枢纽站的入口。
2.凯达尔枢纽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功能研究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属于车站上盖地面地下一体化的开发模式,其地下空间以公共空间及车库为主,包括有交通设施、商业设施,地下车库等几个方面。
北侧地下一层、二层紧邻广州地铁新塘站的换乘站;首层北侧为公交站场与出租车站场。
其中裙楼为地上八层,主要为商铺、餐饮等用途,地下四层,负一层、负二层为商业、下沉广场,负三层、负四层为车库同时设有人防区。
深圳市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
![深圳市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https://img.taocdn.com/s3/m/475e063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1.png)
深圳市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
【原创版】
目录
1.深圳市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概述
2.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范围
3.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
4.第一次环评公示的主要内容
5.公众参与方式及截止日期
正文
深圳市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经济带
核心位置,是深圳西部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
该枢纽作为深圳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与国家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航空、高铁、城际、城市轨道、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以空铁联运为主要发展方向。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价深圳市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为后续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深圳市政府和国铁集团于 2020 年 3 月联合发布了《深圳市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概念设计及主体建筑设计方案征集》。
此次方案征集划定枢纽区总用地面积约 1 平方公里。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在于确保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
评价范围涵盖了工程本身以及可能受到工程影响的周边环境。
评价工作程序包括前期准备、现场调查、数据收集、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研究等环节。
第一次环评公示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工程内容、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成果等。
公示期间,公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提出对工程环境影响的意见和建议。
公示截止日期为 2022 年 12 月,届
时将根据公众意见对评价报告进行修改完善。
在接下来的评价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科学、客观、公正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以期为深圳市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建筑结构设计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建筑结构设计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1f9a1b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d.png)
建筑结构设计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1.引言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结构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但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建筑结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例如,钢结构、木结构、复合结构等新型结构形式的应用不断增加,为建筑结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2.2 结构优化的智能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优化算法的发展,结构优化的智能化越来越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方向。
通过建立合理的优化模型,结合计算机模拟和智能算法,可以实现结构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设计效率和优化结构性能。
2.3 结构性能的综合评价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除了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外,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振动特性、耐久性等方面的性能。
因此,结构性能的综合评价也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可以全面地评估结构的性能,并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方法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几个方面。
3.1 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和力学方程,可以对结构进行静力和动力的分析。
理论分析方法的优点是简洁、准确,可以为结构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3.2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近年来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建立结构的数值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结构进行力学分析。
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考虑更加复杂的结构和载荷情况,可以对结构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
3.3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对建筑结构设计的验证和验证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结构的物理模型进行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提高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精度。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306ce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1.png)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是指将地铁、城市轻轨、高速铁路等多种轨道交通方式以及相关的城市交通设施(如公交站点、出租车停车场等)和商业、文化、服务设施等,集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综合性建筑群体。
它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和中心。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枢纽的功能和需求,同时平衡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设计师需要明确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确定其所服务的交通方式和范围。
还需考虑交通枢纽的容量和流量,确保其能够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建筑设计需要符合交通枢纽的运营流程和乘客出行的便利性。
在出入口的布置上要考虑到乘客的行进路径和交通流量,确保乘客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出交通枢纽。
在建筑设计上,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需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周边的地形、道路、建筑风格等因素,使得交通枢纽和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还需考虑到交通枢纽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采用绿色建筑设计、节能环保的建材和设备,以及合理的能源利用方式等,使得交通枢纽综合体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定位和布局,使得乘客可以方便地获得各种商品和服务。
还需考虑到商业和服务设施与交通枢纽的互动关系,以及其对乘客体验的影响。
在商业设施的布局上可以考虑到交通流线和乘客需求,使得乘客能够在等车或换乘的过程中方便地获得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机场交通枢纽建筑设计
![机场交通枢纽建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ec357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e.png)
机场交通枢纽建筑设计随着世界进入现代化社会,城市建设的日益完善,机场交通枢纽成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建筑设计关系到城市形象和旅客出行体验,对于机场运营和城市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功能性、设施、外观等方面探讨机场交通枢纽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一、功能性机场交通枢纽需要从公共交通、地铁、轻轨等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上思考设计。
通过设计合理的交通枢纽,旅客可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快速换乘,达到便捷出行的目的。
此外,机场交通枢纽还应具备保障旅客出行的功能,如提供足够的安检通道、紧急疏散通道等,以确保旅客的安全和舒适出行。
二、设施机场交通枢纽的功能性不仅需要从交通工具的衔接上考虑,还需要从便利旅客出行的角度出发,配备完善的设施。
设施的配置应包括餐饮、购物、休息区、无障碍通道、电子显示屏等,以便更好的满足旅客的需求。
同时,机场交通枢纽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例如在设施使用上应优先选用节能环保产品,尽可能地降低资源浪费,确保旅客出行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尽量降至最低。
三、外观机场交通枢纽的外观设计不仅需要迎合城市风貌和市民审美要求,还应该在实用性、舒适度上加以考虑。
枢纽外观设计需要考虑到旅客主观感受,凸显机场接待设施和城市形象。
此外,枢纽外观设计的色彩和材料的选取还应能够反映城市的文化和传统,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品位。
综上所述,机场交通枢纽建筑的设计在功能性、设施、外观等方面应当兼顾。
设计师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旅客的出行需求和环境保护理念,综合设计,不断强化设计创新,完善城市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创造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以首都国际机场为例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以首都国际机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f58d86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60.png)
1712020年06期 (2月下旬)产能经济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客流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对于较远距离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加,该需求使得航空运输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提高乘客出行效率有助于提升机场的竞争力。
2019年9月,北京大兴机场开通,北京成为了双机场城市,在需求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双机场城市,提高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系统运载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机场;陆侧交通;优化机场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综合交通枢纽,是空中运输与地面运输的转换结点,整个机场系统可以分为空侧和陆侧两大部分,空侧部分大多是与飞机本身相关的活动,而机场陆侧多与旅客相关,包含旅客进出机场等。
在机场建设或机场后期改造过程中,往往更加关注“空侧”部分的建设和优化,而对于机场“陆侧交通”的关注度不够,这很容易造成机场周围交通拥堵、乘客体验感较差等情况。
优化枢纽机场陆侧交通,有助于缓解机场周围拥堵状况,有助于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一、首都国际机场陆侧交通综述(一)首都国际机场陆侧交通体系现状截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已经超过1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当前首都国际机场公共交通运力不足、陆侧交通道路交通拥堵,无法满足首都国际机场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如何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是北京首都机场陆侧交通通道优化的出发点。
当前首都国际机场的客运方式主要是以私家车、出租车为主,但是当前作为交通主干道的机场路等已出现长时间拥堵的状况,而网约车作为最近两年的出行方式新选择,加重了这一现象。
首都国际机场陆侧交通中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包含机场快轨和机场巴士,而机场快轨的占有率约20%,机场巴士不足20%。
作为缓解运输压力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其运输占有率非常低。
(二)首都国际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的基本方式1.机场巴士机场巴士市内线路现有19条,平均发车间隔为30分钟或人满开车。
成都天府机场建筑方案
![成都天府机场建筑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20c96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6.png)
成都天府机场建筑方案
成都天府机场是四川省的主要国际航空枢纽,位于成都市郫都区,是华西地区最大的机场。
根据规划,天府机场将成为一个现代化、高效率、国际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机场的建筑方案必须具有创新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天府机场的建筑方案必须具有创新性。
机场的设计应该与成都的特色和文化相结合,体现当地的历史和传统。
建筑外观可以采用巴蜀文化元素,如蜀锦、蜀绣等,以展示成都的独特魅力。
此外,机场建筑物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材料,以提供舒适和便利的旅行体验。
例如,可以使用智能控制系统和可再生能源,以提高机场的运营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其次,天府机场的建筑方案必须具有功能性。
机场要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航空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便利。
建筑设计应考虑到旅客的使用需求,包括舒适的候机区、便捷的行李处理系统和现代化的通信设施等。
此外,机场还应提供足够的停车区域和交通接驳设施,以方便旅客前往机场。
最后,天府机场的建筑方案必须具有可持续性。
机场作为一个大型的交通枢纽,对环境的影响很大。
因此,建筑设计应考虑到可持续性原则,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
可以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如日光灯、节能空调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等,以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机场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和废物回收系统,以减少水资源和废物的浪费。
总之,成都天府机场的建筑方案必须具有创新性、功能性和可
持续性。
通过结合成都的文化和传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便利的旅行体验,以及采用节能和环保的设计原则,天府机场将成为一个现代化、高效率、国际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首都机场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综述
![首都机场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3291948a8956bec0975e3de.png)
机 场 区域 内的 道路 网及 交 通 设 施 规 划 ,并 提 出交
通组 织 方 案 。
3 现 状道路 分析
31 内 外部 道 路 交 通 的 现 状情 况 . 该 项 目研 究 范 围 内道 路 主 要 有 六 环 路 、机 场 高速公 路 、 场辅路 、 顺路 、 平路 、 天路 、 机 京 顺 李 南
着经济 的发展 ,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人 首都机 场航
空 业 务 量 急 速 增 长 ,04年 年 旅 客 吞 吐 量 已接 近 20 350万 人 次 , 有 机 场 设 施 基 本 达 到 饱 和 。 为适 0 现
收稿 日期 :0 8 3 3 20- — 1 0 作者简介 : 和坤 玲 (9 5 ) 女 。 16 一 , 云南 人 , 教授 级高 级工 程师 ,
一
图1 首都机场空陆侧分界亲意图
应 新 形 势 的发 展 ,以 及 举 办 20 0 8年 奥 运 会 的要
1 北京 首都 机场 扩建 工程 概 况
首都 机 场 是我 国最 大 的航 空港 , 有 两座 航 站 现 楼 和两 条跑 道 ,现 有设 施 是 按 年旅 客吞 吐 量 350 0 万人 次 , 货 邮 吞 吐 量 7 年 8万 t 设 的 。近 年 来 , 建 随
求, 首都机场 决定在原址 向东进行 扩建 ( 图 2 。 见 ) 根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首 都机场扩建项 目 的 批 复 , 定 的 扩 建 目标 年 为 2 1 确 0 5年 , 测 年 旅 预 客 吞 吐 量 600万 人 次 、年 货 邮 吞 吐 量 10万 t 0 8 。 主要 工程 内容为 : 新建第三条跑 道 、 建第 三航 站 新 楼 、 机 楼 迁 建 和 相 应 的 机 坪 、 作 、 活 和 交 通 专 工 生 等 配套 设 施 。 首 都 机 场 现 有 的 内外 部 道 路 交 通 设 施 是 按 年 旅 客 吞 吐 量 35 0万 人 次 规 划 建 设 的 , 0 不能满 足扩建 的需求 ,因此需 对 内外部道路交通 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
轨道交通引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案例分析
![轨道交通引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75f79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6.png)
轨道交通引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案例分析
王颖
【期刊名称】《交通世界》
【年(卷),期】2024()1
【摘要】结合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30号线换乘车站接入既有成绵乐高铁站房及机场航站楼案例,从周边控制性因素、换乘衔接、工程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开展其施工、运营阶段对机场及高铁站房的影响分析研究。
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改造措施可保证既有机场及高铁站房结构安全与正常运营,为初期未规划预留轨道交通线位而后期需要改扩建的机场及综合枢纽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王颖
【作者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9.5
【相关文献】
1.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分析探讨——以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为例
2.综合交通枢纽上盖开发交通建设研究——莘庄交通枢纽上盖案例分析
3.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4.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管线迁改案例分析
5.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方案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与建筑设计综述
摘要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迅速发展,航空运输、航海运输、铁路运输、轨道运输、公路运输等,而单一化的出行方式不能满足人们对出行便捷快速的要求。
从一地至另一地往往需要通过几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分散独立的交通建筑降低了换乘效率,其过程复杂性不便于人们使用也不利于城市发展。
而综合交通枢纽能将不同运输方式连接起来,大大缩小了人们换乘过程的耗时与不便,同时有利于城市内部、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发展。
本文从航空运输的角度出发,简要谈谈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现实意义和与之相配套的建筑设计,并举例简要说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现实案例与其发挥的功能。
关键词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筑设计
1 机场建设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出行要求的提高,航空运输业务规模迅速发展,民航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其中机场建设是一大重点,预计建成超过50个运输机场。
机场作为一个大型公共交通建筑,其建设并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综合体建设,而与城市设计,交通规划紧密相关。
从形象而言,它代表了一座城市的门户;从机场运行功能而言,它从选址到规划,充分考虑了城市及城市周边经济文化政治地理现状;从综合交通枢纽而言,需考虑其与城市交通联系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
2 综合交通枢纽的意义
综合交通枢纽主要职能为交通疏解及组织。
过去单一的乘降、到发的交通功能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城市交通行为的复杂性阻碍了城市的良性发展,而交通便捷、客流量集聚优势则能催生新的区域城市业态建构,提高城市空间活力[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密度也在逐渐增加,私人交通过多将造成城市拥堵,降低人们出行的效率和舒适度,同时城市将不得不向郊区的蔓延。
反之公共交通的发展可缓解地面拥挤问题,同时利用公共交通将城市中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建筑区域串联起来,使城市更趋于向心和集约。
利用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模式指导发展的城市如香港和东京,往往具有土地集约但运行通畅,出行效率高的特点。
民航运输作为公共运输的一种方式,具有运输速度快,运输距离远的特点,其优势便在于远距离的运输,将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联系起来。
国际化交流的增多,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使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民航运输在此时体现出的将彼此紧密联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如上海虹桥机场为适应世博期间的大量的国内外游客的集散,建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航空运输、铁路运输、轨道交通和公路交通紧密联系,使交通运输换乘更为便捷与快速。
从城市交通来看,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市区短距离公共交通能够将城市自身结合得更为紧密,提高人们在城市中出行的便捷度和效率;从对外交通来看,铁路运输和民航运输等远距离公共交通能在更宏观的层面将城市与城市直接进行联系;从整体层面来看,长距离运输和短距离的有效衔接,使出行的宏观与微观得到很好的过渡,也使交通网络更为连贯和完整。
3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设计
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客货集散、转运、换乘的地方,拥有多种交通换乘方式,包括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换乘。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属于区域级换乘枢纽,它与机场共同布置,与其他对外交通以及城市交通方式衔接,吸引全市范围以及对外交通的客流。
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不同于一般交通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2]。
交通基础调查:了解城市及城市周边现有交通状况,包括城市交通和对外交通。
功能定位分析:结合所联系的机场的辐射范围和定位,确定交通枢纽的服务范围和对象,界定交通枢纽在城市的枢纽规划中所处的地位。
交通需求分析:根据所处城市区位特点,城市定位和機场运输规模,结合目前交通运输情况分析预测交通需求,从而决定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模。
预测的结果包括近期、中期和长期的交通运量规模,从而灵活分步开发。
枢纽的选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的规划情况,确定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选址。
衔接设计:根据机场所在城市的主导城市交通以及其他私人交通方式的情况,进行航空运输转入地面或地下运输的合理衔接。
布局设计:包括竖向功能层布局设计,和横向的商业与换乘衔接设计。
交通组织设计:以功能为导向,合理设置交通组织,使人们能够在各种交通方式之间便捷的转换,提高换乘效率。
4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筑设计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建筑设计是建立于规划的基础上予以实施的,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方案形成首先取决于区域范围的规划思想和发展战略的制定。
依据前期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的发展策略、规划分析、系统架构、将其物化为枢纽建设项目可操作的具体形态和空间关系[1]。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筑设计主要解决平面布局,人车分流,换乘流线分流及空间造型设计。
人车分流:地面车行流线采用大循环的单向流线交通组织形式,车道边环绕航站楼布置,迅速上下客,不得长久停留,上进下出,区分进出流线;停车场独立布置于航站楼外或地下。
换乘流线:将地面交通,轨道交通和其他对外交通分布在不同楼层,防止流线交叉。
空间造型设计:需满足大跨度通高空间的使用要求,解决相应的结构问题,保证换乘大厅的采光和通风,如采用现浇密肋空心楼板的做法减轻结构自重,减少室内梁高。
5 案例介绍
以上海虹桥机场为例,简单介绍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和设计。
虹桥机场的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是国内较为成功的先例,其总体设计能力达110万人次/日,其中与航空相关客流占18%。
上海的城市定位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有大量的对外客流。
机场和高铁均为承载转运外来客流的主要运输方式,将其与轨道交通与磁悬浮交通相联系,实现民航对外交通-铁轨对外交通,对外交通-城市交通之间的转换和衔接。
极大方便了对外客流的换乘衔接流程,节约换乘时间。
但同时,由于综合体过于庞大,综合体内步行时间较长[3]。
参考文献
[1] 魏崴.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同构[J].城市建筑,2014,(3):19-21.
[2] 刘建军.区域综合运输枢纽规划重点[J].综合运输,2005,(9):23-25.
[3] 潘虹.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