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肉瘤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腹部巨大脂肪肉瘤的CT诊断
河北医药 2 1 00年 6月 第 3 卷 第 l 期 2 l
H bi e i l oma。00, o 3 u o 1 ee M dc u l 2 1 V l 2JnN . 1 aJ
率 。观察麻 醉期 间有无呕吐 、 呛咳、 呼吸道分泌物增 多 、 呼吸困 难、 喉痉挛 、 肢体活动 、 心率失 常等并发 症。术后随访有无 呕吐
制, 尤其是微笑列 车采 用 的总费用 固定 制, 不利 于该药 物大量
推广 。 参 考 文 献
1 Ru eJ , nd rMT, sn egrJ e . pd id cin o h o a e f M S ie Roe b re L,ta Ra i n u to f a t n 1 l h
呛咳
7 7 ()
呕吐 分泌物增多 呼吸困难 喉痉挛 肢体 活动 心率失常
2 2 () 1 1 () 1 1 () 1 1 () 1 1 () 1 1 ()
望
!
!2
! 2 堑! 11 2 2竺! 竺 !! : 2
S 呕吐 1 和躁动 2 , 组 0例 0例 K组呕 吐
3 6例和躁动 2 例 , 呕吐发 生率 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P < 1 2组
d J 体表面积 、 输出量 、 ,D 肺泡通气量 的 比例大于成年 人 ,
组织血液循环 丰富, 气体分配 系数 、 气分 配系数较低 , 油/ 血/ 吸 入药物更 容易 到达血运丰富 的脑组织 , 以吸人诱导应用 于小 所 儿麻 醉有充足 的理 论基础 。早 在 1 8 9 5年 R f u e等… 提 出了使
和躁动等并发症 。
用 高浓度吸人麻醉 药快速诱 导 的全麻方 法。七氟烷 是 目前 临
脂肪肉瘤与滑膜肉瘤影像表现
粘液性脂肪肉瘤
多形性脂肪肉瘤
➢CT:质地不均的软组织肿块, 呈骨骼肌密度, 增强中 等强化,其内见坏死灶
➢MRI:T1与肌肉信号相似,T2表现为略高、等混杂 信号,增强可见强化
多形性脂肪肉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
➢CT:混杂密度肿块(脂肪灶、实性肿块及钙化 影等),增强实性肿块明显强化。病灶可侵犯 临近组织器官,发生钙化或骨化代表肿瘤异源 性分化或化生,预后更差
➢MRI:脂肪信号为主,脂肪成分与软组织肿瘤 成分间分界清楚,分界处呈突然中断征象
去分化脂肪肉瘤
2017-06-12Leabharlann 去分化脂肪肉瘤鉴别诊断
➢ 畸胎瘤:腹膜后畸胎瘤较少见,成分复杂, CT/MRI可见脂肪、液体成分,脂液平,及线 状或块状钙化
➢ 脂肪瘤: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几乎完全由脂 肪组成,常有明显包膜,可见纤细、均匀的间 隔(<2mm),增强间隔明显强化
易位,并融合形成SS18-SSX融合基因(金标准) ➢温和无痛,缓慢生长,中至高度恶性,局部复发和
远处转移常见
滑膜肉瘤
X线:软组织肿块,局部骨质 破坏,可见钙化或骨化,呈 斑点状或斑片状,有的形成 不连续骨壳
滑膜肉瘤
CT:等或稍低密度,可坏死囊变/出血,可 见边缘性钙化,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
滑膜肉瘤
脂肪瘤样 硬化型
分化性脂肪肉瘤
脂肪瘤样 硬化型
粘液性脂肪肉瘤
➢ CT:水样低密度肿块,内见点状、地图分布状 脂肪密度影及粗细不均分隔,增强呈网状、云絮 状或片状强化,囊性及脂肪成分无强化,内见小 分叉血管走行
➢ MRI:T1低信号,T2显著高信号,内见短T2的 纤维间隔,T2压脂呈高信号,增强不均匀渐近性 强化
➢ 骨外骨肉瘤:成分复杂,可见钙化、瘤骨,无 脂肪组织,延迟期密度明显减低、发病率很低, 易复发
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对照
L.e t a 1.R e t r o D e r i t o n e a 1 1 i p os ar co l n o . : M R c h ara ct eri st i c s
2 6 6 . 1 0 . t t e n ri c k s W H. C h u YC . G o1 d b1 u m JR .et a1 . De di ff e r e nt i at ed
列 紧 密 ,多 形 性 脂 肪 肉瘤 主 要 由
~ L n 一 ~ 一 一 ~ 一 一 ~ 一 ~ m 一 一 ¨ ~ = 2 一 _ 三 一 ~ ~ 叭 ~ 一 ~
Di a g n P a t h o 1 , 2 0 0 1 , 1 8( 5): 2 6 3 —
呈 低 信 号 。 静 脉 注 射 钆 喷 替 酸 葡 者 5 年 生 存 率 远 远 高 于 位 于 腹 膜
甲胺 ( G d - D T P A ) 增 强 后 ,病 变 的 脂 后 的 ,这 是 由于 四 肢 肿 瘤 易 于 早 肪 性 成 分 或 分 化 良好 成 分 只有 轻 期 发 现 和 完 全 切 除 的 缘 故 。肿 瘤
微 强 化 ,非 脂 肪 性 成 分 则 有 显 著 内 的 脂 肪 含 量 越 高 , 预 后 相 对 越
i n t h e h i s t o l o g i c s u b t y p e s 【 J ] .
R a di o 1 o g y , 1 9 9 3 ,1 8 6( 2): 4 5 5 —
a n d D at h o1 o gi c a1 c or r el a t i v e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特征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回顾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12例均行ct平扫,7例加作增强。
分析不同组织类型脂肪肉瘤的ct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
结果:与病理对照,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1例,硬化性脂肪肉瘤(sls)1例,黏液样脂肪肉瘤(mls)1例,圆细胞性脂肪肉瘤(rcls)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ddls)1例,混合成分7例。
ct图像上,lls表现为脂肪密度肿块,不均质,有分隔;mls平扫表现为均匀的水样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可见网状、片状或岛状强化;rcls表现为无脂肪的软组织肿块,与其他类型的软组织肿瘤难以鉴别;ddls 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常伴有分化良好的脂肪瘤样组织。
结论: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脂肪肉瘤其ct表现有所不同,ct表现的差异取决于病变内不同组织学亚型的比例、分布及混合的方式。
本组中,腹膜后脂肪肉瘤多以混合形式存在,了解这些ct表现特点有助于脂肪肉瘤的术前诊断及分型。
【关键词】脂肪肉瘤腹膜后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病理学脂肪肉瘤是腹膜后最常见的原发软组织肿瘤,原发于系膜或腹膜者少见[1]。
病理分为分化好的脂肪肉瘤、黏液性脂肪肉瘤(mls)、多形性脂肪肉瘤、圆细胞性脂肪肉瘤(rcls)及去分化脂肪肉瘤(ddls)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又包括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硬化性脂肪肉瘤(sls)。
不同的组织学亚型其生物学行为不同,预后有很大差异,c t表现也各有特点。
笔者就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于腹膜后的脂肪肉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2 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本组中lls 1例,sls 1例,mls 1例,rcls 1例,ddls 1例,混合成分7例。
发病部位:4例位于肾周,8例位于肾前或腹盆腔交界部位,2例位于腹腔内见肿瘤者均为复发病例。
肿瘤大小:肿块直径8 cm~35 cm,平均21 cm,5 cm~10 cm 1例, 11 cm~20 cm4例,&20 cm 7例。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证实 的 3 2例原发性腹 膜后脂 肪 肉瘤 的 C T资料 , 3 2例 均行 c T平扫 及增强扫 描 。结果 ①肿 瘤大小 约 8 ~ 3 0 c m. 肿瘤 的形态绝大多数不规则 , 所有肿瘤均位于腹膜后间隙。②3 2 例脂肪 肉瘤 中, 2 0例肿块 中含有典型的脂
肪成分 , 其c T 值 为一2 0 —1 3 0 H u 。增强扫描时肿块 内的脂肪成分无强化 , 软组织成分轻度强化。结论
实用 医学影像杂志 2 0 1 3 年 1 O月第 1 4卷第 5期
J P MI , O c t o b e r 2 0 1 3 . V o 1 . 1 4 .Fra bibliotekN o . 5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 肉瘤 的 C T诊 断与鉴别诊 断
田爱民 李 威 马 国林
【 摘
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 肉瘤的 C 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
p o i n t s . Me t h o d s T h e C T i f n d i n g s o f 3 2 c a s e s wi t h p r i ma y r r e t r o p e r i t o n e a l l i p o s a r e o ma p r o v e d b y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p a t h o l o g y w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 T h i r t y — t w o c a s e s w e r e e x a mi n e d b y C T p l a i n s c a n n i n g a n d c o n t r a s t e n h a n c e — me n t s c a n n i n g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l y . Re s u l t s T h e s i z e o f 3 2 l i p o s a r c o ma s r a n g e d f r o m 8 t o 3 0 c m. T h e s h a p e o f l i p o s a r c o — ma wa s i r r e g u l a r . An d a l l t u mo r s w e r e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r e t r o p e it r o n e a l s p a c e . O f 3 2 l i p o s a r c o ma s ,2 0 c a s e s h a d h u g e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ma s s e s w i t h f a t a t t e n u a t i o n .a n d t h e C T v a l u e o f t h e m w a s f r o m 一 2 0 t o一 1 3 0 Hu . On C T c o n t r a s t .t h e
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演示课件
组织病理学检查
活检
通过穿刺或切开活检获取肿瘤组织, 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病理切片
观察肿瘤组织的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 型性,脂肪肉瘤的分化程度不同,异 型性表现也有所不同。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部分患者可有贫血、白细胞增高等表现。
血清学检查
部分脂肪肉瘤可出现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沉加快等。
诊断标准及流程
家属参与和支持重要性
家属教育
向家属普及脂肪肉瘤的相关知识, 让他们了解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需 要注意的事项,提高家属的照顾
能力。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 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应
对照顾患者的压力和挑战。
家属参与治疗决策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决策过 程,与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脂肪肉瘤的发病 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及预 后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
的认知。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作 息等,以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
鼓励患者提问
鼓励患者提出关于疾病的疑问,耐 心解答,消除患者的疑虑和不安。
发病机制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基因 突变、脂肪组织异常增生等因素 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发病率
相对较低,占所有软组织肉瘤 的10%-20%。
年龄分布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 年人多见。
03
性别差异
男性略多于女性。
04
部位分布
多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如下肢 、腹膜后、躯干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附10例报道)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附10例报道)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分析1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特征及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10例病灶全部位于右侧。
肿瘤直径2.0~10.0 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
肿瘤内部均以脂肪密度为主,增强CT扫描软组织部分轻度强化。
钙化1例。
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实性及巨大肿块应寻找其内脂肪成分以利于鉴别诊断。
标签: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计算机体层成像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又称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等比较少见的一种无功能性的肾上腺良性肿瘤。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其检出率也在不断提高[1]。
本文收集了经病理证实的1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2例,女8例。
年龄30~65岁,平均52岁。
均为单侧发病,其中6例患者在体检中发现,2例因上腹部不适到医院就诊时发现,2例临床表现为腰酸、腰痛,平均病程长达半个月以上。
所有病例临床均无特异性。
1.2仪器16层的东芝螺旋CT机Aquinion,自膈顶扫描至肾下极,层厚5 mm,全部病例均采用三期扫描,造影剂为欧乃派克(300 mg/ml)100 ml,速率2.5~3.0 ml/s。
2结果10例病灶均发生于右肾上腺。
肿块最大9.3 cm×10.0 cm,最小2.5 cm×2.0 cm,大小不一。
肿瘤密度不均,除了内含较多的脂肪组织外,还有不等量的表现为云絮状、结节状和斑片状的软组织成分,测得的Ct值为-160~30 HU。
增强后软组织成分轻度强化,增强幅度均<14 HU。
1例可见肾上腺内结节状的钙化灶。
肿块较大的患者,可见肿瘤周围软组织受压或是出现移位。
3讨论3.1病理及分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是一种无功能性良性肿瘤,1886年Amold 首先报道,1929年berling命名为髓样脂肪瘤[2]。
肿瘤组织是由成熟脂肪组织和小岛状骨髓样造血组织构成,恶变概率很小。
脂肪肉瘤的影像诊断
一、病历资料
主诉:发现右大腿包块4年余。 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大腿包块,当时约黄豆大 小,未予特殊重视。后患者感包块逐渐增大,3年前患者至外院 就诊后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不详)。2年前患者发现右 大腿包块复发并逐渐增大,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 诊,门诊拟“右大腿包块”收住入院。 专科情况:右大腿内侧见一大小约20cm*10cm大小肿块,边界 尚清,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血管无怒张,右膝关节活动可, 右足背动脉搏动可,末梢血运及感觉可。 门诊资料:我院门诊X线提示右大腿中下段软组织肿块。 诊断:右大腿包块
五、鉴别诊断
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征性,影像 学检查以MRI为最佳。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脂肪瘤:多发生于皮下软组织内,边界 清楚,平片、CT、MRI上与人体脂肪组织等 密度、等信号。
(2)其他类型软组织肿瘤:如纤维肉瘤、神 经源性肿瘤等,与脂肪含量少的脂肪肉瘤鉴别 困难,薄层CT及MRI上发现有脂肪密度或信 号灶时,有助于脂肪肉瘤的诊断。
影像学表现:
MRI:肿瘤呈大小不一、形态不整、边界不清、信
号强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根据肿瘤成分不同,其 MRI信号有所不同。圆细胞型含脂肪量少,多为等 T1等T2信号;黏液性以含液体囊性成分为主,多表 现为长T1长T2信号,此型最常见;分化良好、含脂 肪成分较多的脂肪肉瘤,则表现为不均匀的短T1中 长T2信号。瘤内纤维间隔呈低信号。
四、讨论
影像学表现:
CT: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以脂肪成分为主,表现 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与良性脂肪瘤表现类似; 而恶性程度较高的脂肪肉瘤,所含脂肪成分较少, 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呈侵润性 生长,边界多不清楚。肿瘤内通常无钙化。增强扫 描肿瘤非脂肪性的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
脂肪肉瘤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梭形细胞脂肪瘤:没有脂肪母细胞,关键特征是没有细 胞核非典型性,出现粗糙折光的胶原纤维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CD34阳性,皮下脂肪蜂窝样生长 的温和梭形细胞,一个有价值的确诊手段是FISH检测PDGFB 重排
良性神经病变(神经纤维瘤)和低级别MPNST:弥漫S100阳性,缺乏脂肪细胞成分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主要诊断挑 战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发生率可能被低估 (1)取材不充分 (2)在2013版WHO分类中诊断术语“MFH”被废弃 (3)穿刺活检
然而,鉴于其特殊的临床过程和治疗方式,将去分化脂 肪肉瘤与其它多形性肉瘤区别十分必要
鉴别诊断:平滑肌肉瘤
多形性生长的梭形细胞,典型肌原纤维性,明亮嗜酸性胞 浆和两端钝圆的细胞核,SMA、desmin和h-caldesmon阳性, MDM2阴性
硬化型非典型性脂肪肿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
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鉴别:临床表现、特征性非典型 间质细胞及MDM2过表达
所谓的低级别去分化脂肪肉瘤:存在更丰富的细胞、缺 乏硬化性高分化脂肪肉瘤的特色的纤维胶原背景和奇异浓染 的细胞
炎症型非典型性脂肪肿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
鉴别诊断: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在多种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
梭形细胞型非典型性脂肪肿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
纤维和或黏液背景中增生的温和梭形细胞成分 通常有脂肪母细胞的非典型性脂肪瘤性成分 与其它不同,其并没有MDM2扩增/过表达
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分化良好的脂肪 肉瘤的主要诊断挑战
脂肪瘤样非典型性脂肪肿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 鉴别诊断:良性脂肪瘤伴脂肪坏死和/或萎缩, 脂肪细胞大小显著差异,但其不存在脂肪细胞或间 质细胞非典型性 在脂肪坏死的脂肪瘤中存在CD63和/或CD163阳 性的巨噬细胞 MDM2免疫组化:非典型性细胞的核阳性
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1.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与影像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对肿瘤病例的筛查、定位诊断有帮助,但超声检查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翻阅以往文献仍以个案报道为主且常有误诊或难于定性诊断[3-4]。
普通平片检查有时可见肿瘤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压迫推移或肿瘤对临近骨组织的侵蚀破坏,但这些征象缺乏特异性,且普通平片检查难以观察肿瘤内的细微结构。
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曾经是一个独立的亚型,但由于该型脂肪肉瘤与粘液型脂肪肉瘤都可见特征性的两个染色体异位,即t(12:16)(q13:p11),形成重组的CHOP基因[13]。目前通常认为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是分化较差的粘液型脂肪肉瘤。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内可见粘液基质与圆形细胞区并存并逐渐移行[14],但圆形细胞含量更多。圆形细胞区的血供相对丰富[15],故肿瘤强化程度较一般粘液型脂肪肉瘤明显,而富含“液性”成分的影像特征则不一定显现。
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脂肪肉瘤(Liposarcoma)在软组织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前三[1-2],好发于40~60岁,发病部位以下肢深部软组织与腹膜后最常见。发生于四肢,尤其是肢体浅表者,更容易被患者自行早期发现而通常体积相对较小。发生于腹膜后者起病初期难有临床症状,患者就诊时肿瘤体积常已十分巨大。肿瘤较大者可压迫、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如:压迫或侵犯输尿管引起肾积水,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压迫静脉引起组织水肿。但上述症状缺乏特异性,脂肪肉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现对其影像表现综述如下。
脂肪肉瘤需要做哪些检查?
脂肪肉瘤需要做哪些检查?脂肪肉瘤是一种恶性的软组织肿瘤,起源于脂肪组织。
它通常生长缓慢,但有时会出现恶变,并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潜力。
对于发现可疑的脂肪肉瘤病例,医生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以确立诊断并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脂肪肉瘤的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肿块的大小、位置、疼痛或不适的感觉等。
医生还会进行体格检查,观察肿块的外观,包括大小、形状、质地等,并检查周围淋巴结是否有肿大。
2. 影像学检查:对于可疑的脂肪肉瘤病例,通常会进行一系列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扩展情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 X射线检查:通过X射线技术对肿瘤进行成像,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并了解是否有骨质破坏等情况。
-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对肿瘤进行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形状、质地等特征,并帮助医生指导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计划。
- CT扫描: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肿瘤进行三维成像,可以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并了解是否有淋巴结肿大或转移情况。
- MRI扫描: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肿瘤进行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的详细结构,并了解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 活检检查:活检是确诊脂肪肉瘤的关键步骤。
医生需要通过手术或穿刺方式取得病变组织用于检查。
常用的活检方式有:- 针吸活检:通过穿刺肿瘤使用针吸取少量病变组织进行检查。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较小的肿瘤,能够提供足够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 切片活检: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检查。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较大的肿瘤,能够提供更多的组织样本进行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
- 冰冻切片活检: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即时切取病变组织进行冷冻处理,并通过显微镜快速检查,以确定组织是否为恶性,并指导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4. 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全血细胞计数等指标,并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变形 。 性 骨 折 因压 缩 椎 体 后缘 膨 隆 或 呈球 形 ( 34 , 导 恶 图 , )常 致椎 管 狭 窄及 脊髓 受 压 , 、 性 组 差 异 有 显 著性 (< . ) 良 恶 P0 5。 0
・
1 6 3・
中 国临 床 医 学 影像 杂 志 2 1 第 2 卷 第 2 J h l dI gn, 0 0 V 1 1 N . 0 0年 1 期 i Ci Me C n n maig 2 1, o2 , o . 2 00 ) 良性 骨 折椎 旁 软 组 织 通 常无 增 厚 , “ 环状 ” 厚I .1 。 或 薄 增 7 1 , 厚 度 2 m 左 右 ( 2 ) 良 、 性 组 差 异 有 显 著性 (< . ) m 图 c, 恶 PO 5。 0
R doo42:4 5 5 2 g
[] 克 广 , 2付 肖江 喜 , 徐馥 梅 , . 体 良恶 性 压 缩 性 骨 折 的 MRI 现 等 椎 表 及 其诊 断『1 国 医学 影 像 学 杂 志 ,0 19 2 :3 8 . J.中 2 0 , ( )8— 5 [] uoo lsL 3Mo lpuo A,Y sii u K o nt A ta.MR pe i ohmt ,Jh s n D ,e 1 s o r c d -
厚 环状 软 组 织 ( 1 c 于 良 、 性 骨 折 中 均 可 出现 , 组 差 > . m) O 恶 两
布 的结 节 灶 多 提示 恶 性 可 能 。
323 椎 弓根 形 态及 信 号 改变 ._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病理学特征: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病理性质、生长方式、组织结构等
影像学表现:腹膜后脂肪肉瘤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如肿块大小、形态、密度、边界等
联系:病理学特征与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系,如肿块的生长方式与影像学上的形态、密度等之 间的关系
腹膜后脂肪肉瘤与神经鞘瘤的鉴别:脂肪 肉瘤通常表现为脂肪密度,而神经鞘瘤则 表现为神经组织密度。
腹膜后脂肪肉瘤: 位于腹膜后,多 为单发,边界清 晰,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后强化 明显
腹膜后平滑肌肉 瘤:位于腹膜后, 多为单发,边界 不清,密度不均 匀,增强扫描后 强化不明显
腹膜后纤维肉瘤: 位于腹膜后,多 为单发,边界清 晰,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后强化 明显
汇报人:XX
肿瘤细胞形 态多样,可 能存在多形 性、核分裂 象等特征
腹膜后脂肪 肉瘤的诊断 需要结合影 像学表现和 病理学检查 结果进行综 合判断
肿瘤大小:通常大于5cm
肿瘤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 楚
肿瘤质地:软硬不一,部分区域可有囊 性变
肿瘤细胞:多为多边形,细胞质丰富, 核分裂象少见
免疫组化:CD34阳性,CD99阳性, SM阳性,Desmin阴性,S-100阴性
腹膜后神经鞘瘤: 位于腹膜后,多 为单发,边界清 晰,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后强化 明显
腹膜后淋巴瘤: 位于腹膜后,多 为多发,边界不 清,密度不均匀, 增强扫描后强化 不明显
腹膜后转移性肿 瘤:位于腹膜后, 多为多发,边界 不清,密度不均 匀,增强扫描后 强化不明显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 影像学表现:肿块、 钙化、囊变等
XX,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腹部巨大脂肪肉瘤的CT诊断
Abta t0bet e T vs gt te Tfs rs f i t b o n lioacma n eC i n s c a e s c : jc v s oi et ae h t e a d mi psro dt Td g ot l r i n i C e u og n a al a h a iv u
d n iy r go o l e s e Co ta te h n e c n h we ee o e g u n a c me ti h a l h s a d, e st e in c u d b e n. n r s n a c d s a ss o d h tr g n o s e h n e n n t e e ry p a e, n o da e c nsma k d e a c me tc u d be s e t t nh n e e in e p nd d g a u l . di e e tae n e l y d s a r e nh n e n o l e n w h ise a c d r go x a e r d l De f r n it d i y f lp s r o s d mo srt d a ot—ts u s n lw —d n i a k r u i o a c ma wa e n tae s a s f is e ma s i o e st b c g o nd。 n o t s mo tp r ft e y a d s me i s a to h me
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鉴别
细胞形态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细胞形态 比较单一,而脂肪肉瘤的细胞形
态则比较多样。
核分裂像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核分裂像比 较高,而脂肪肉瘤的核分裂像则比 较低。
组织学特征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 比较明显,而脂肪肉瘤的组织学特 征则不太明显。
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的鉴别
发病年龄
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是脂肪肉瘤确诊的金标准。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 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
鉴别诊断
脂肪肉瘤需要与其他软组织肿瘤进行鉴别,如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通过病 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以及基因检测等方法,有助于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
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措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病理学诊断需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进 行,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03 脂肪肉瘤的鉴别诊断
与良性脂肪肿瘤的鉴别
生长速度
良性脂肪肿瘤的生长速度 通常较慢,而脂肪肉瘤的 生长速度较快。
边界清晰度
良性脂肪肿瘤的边界通常 比较清晰,而脂肪肉瘤的 边界可能模糊不清。
组织学特征
良性脂肪肿瘤的组织学特 征比较单一,而脂肪肉瘤 的部组织的脂肪肉瘤, 影像学检查可能难以发现,需要 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进行诊断。
05 总结与展望
脂肪肉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进展
影像学诊断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如超声、CT和MRI等,脂肪肉瘤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提 高。这些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CT和MRI检查
可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 否有转移。
CT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中的诊断价值
与皮 下脂肪相 似 , 内还可 见不 规则 的 软组织 样 结节 , 瘤 但瘤 内的间隔 比较纤 细 , 黏液 型 明显不 同 , 内非脂 肪性 实 质 和 瘤 成分增强后 中度强化 , 与肿瘤 富含 毛细血管 和肿瘤 细胞 密度
较 高 有 关 _ 。黏 液 型 脂 肪 肉 瘤 主 要 由分 化 程 度 不 一 的 异 型 5 J 脂肪 母细胞 组成 , 布 于大 量 黏液 湖 和丛 状 毛 细血 管 网格 散
的呈 环 状 强 化 , 合 原 发 肿 瘤 的 病 史 容 易 鉴 别 。 神 经 源 性 肿 结
系膜上动静 脉 , 部 大血管 向前 或 向对 侧移 位 ; 肿瘤 与邻 腹 ③ 近 的后腹 壁或盆腔 内肌 肉间脂肪 间隙不 清或 消失 ; ④肿 瘤与 腹膜腔 内器官的脂肪 间隙 尚存 在 及腹 膜腔 内器官受 压 移位 等做 出判 断 ; 本组 病 例在术 前 均做 出 了正确 的定 位诊 断 , 对 肿瘤与周 围结构的关 系 显示 清晰 。通 过 C T值 、 密度 可 以判
[ ] G peA C hnR Fac e a.To cr n e oei el 2 u t K,oa H,rni I t 1C fr ur t t pra a s R, e e rr t n sl a []A R,00 14 12 J . J 2 0 ,7 :05—13 . 00
含 有 牙 齿 、 骼 和 皮 脂 等 成 分 , 胎 瘤 还 可 表 现 为 脂 肪 液 体 骨 畸 交 界 的 液 平 面 , 肪 肉 瘤 则 没 有 此 征 象 。平 滑 肌 肉 瘤 , 原 脂 占
瘤 呈高度恶性 , 易局 部 复发 和转 移 , 容 预后 最差 。而黏 液 型 则 处于两者 的中间状态 。高分化 型及黏 液型转 移率低 , 但是 复发率 高 ; 圆形 细胞 型和 多形 性转 移率 高 , 见转 移部 位为 常 肝、 肺和脑 , 本组病例 中 2例有肝 、 肺转 移。 原发性腹膜后脂 肪 肉瘤在初诊 时 , 原发部 位的肿 瘤往往 很大 【 , 6 本组病 例平 均直 径 达 1e J 3m。C T对 其定 位诊 断 准确 性高 , 肿瘤是来 源于腹腔还是 腹膜 后 , T C 检查 后应 注意 观察 下征 像以利于肿瘤 的定位诊断 : ①腹膜后 间隙 的器官 ( 肾 、 如 输尿 管 、 肾上腺 、 胰腺 、 降结肠 、 升 直肠 、 十二 指肠水平段 及升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 淋巴结转移瘤
通常体积较小,表现为腹膜后多个肿大淋巴 结,可以融合,中间有坏死的成环状强化, 结合原发肿瘤病史容易鉴别
总结
• 腹膜后病变的诊断步骤 第一步:是否是腹膜后? 第二步:是否是脏器来源的?与脏器关系 第三步:寻找特殊征象 第四步:血供情况? • 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单从肿瘤的大小及外观上有时候很难认其良恶性,需要结合肿块与周围的关 系、淋巴结增大等综合表现
润,周围大血管被包绕,形成“包埋”征象。 • 肿瘤体积大、范围广、形态不规则,局部呈融
合性生长。 • 肿瘤主要以软组织密度为主,盆腔右侧区肿块
内可见混杂少许 密度影。 • 延迟强化,强化尚均匀,周围血管局部可见充
盈缺损样改变。 • 右侧腹股沟区肿大淋巴结。
综合判断考虑:
腹膜后及盆腔内多发软组织肿块,考虑恶性 肿瘤,脂肪肉瘤可能,并右侧腹股沟淋巴结 转移。
常伴有
,可能为肿瘤基质内聚集骨软骨化
生病灶所致,可作为诊断本病的线索
肿瘤内常局灶性出现席纹状或车轮状结构:
MRI:成分复杂,含有实质部分、囊变、出血、黏液间质及
纤维组织等,MRI表现复杂。T2WI
为恶性纤维组
织细胞瘤的特征性改变
CT显示“轨道征”
• 淋巴瘤
发热、盗汗,可有腹痛
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生于50岁以上,霍奇金淋巴瘤多发发 生在15-35岁
• 肿块密度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黏液及纤维组织成分不同而密度各 异,含黏液成分较多,密度低接近于水,病变实性成分较多者密度增 高,呈稍低于肌密度或等于肌密度
去分化型脂肪肉瘤
• 低度恶性的高分化型脂肪肉瘤中出现高度恶性的非脂肪源性肉瘤 • 典型的CT表现为脂肪样成分中出现等于或高于肌肉密度肿块,可见出现钙化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诊断(附17报告)
【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脂肪 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d i 0 99 .s. 7 —8 0 0 0 8 2 o: . 60i n1 1 0 . 1. . 5 13 s 6 0 2 00 【 中图 分类 号 】 R 3.: 8 4 2 75 R 1. 4 4 【 文献 标 志 码 】 A 【 章 编 号 】 17—8 02 1)80 9 .2 文 6 1 0 (0 00—8 20 0
发 初诊 , 中 3 手 术 后 6~ 2 个 月复 隔 , 隔增 强后 轻 、 其 例 3 间 中度 强 化 , 组 织密 7 . % (02 ) 和 本 组 占 5 . % 软 12 4 2/8 82 8
发 , 发病 例 中 1 8个 月首 次 复 发 , 复 例 第 度 区平 扫 C T值 3 6~ 5 u 增 强 后不 (01 )均 说 明这 一 点 。 高分 化 脂肪 肉 0H , 1/7
后脂 肪 肉瘤 l 3例 , 析 其 C 分 T表 现 , 以 周 间隙 2 ; 例 腹膜 后 中问 4例 。肿 瘤最 _ c 二 次 复 发瘤 生长 明显 快 于首 次 复 发 人 m,
期提 高 本 病 的诊 断 水 平 。
1 资料 与 方 法
径最 大者 2 r, 8 n5~ 1 3 ,0~ 2 瘤 , 月 后 该 患 者死 亡 。 c 0c 例 1 m 0 2个
脂 肪
20 0 9年 1 0月浙江省江 山市人 民医院经 2 肿 瘤 的病 理 与 C . 2 T表 现
脂 肪 肉瘤 1 , 中 女 8 , 5 , 3例 其 例 例 年
()高分 肉瘤在病理学上分为高分化、 1 黏液性、 多
手 术 、 理证 实 的 C 病 T资料 完 整 的腹 膜后 化 脂肪 肉瘤 2 , 例 脂肪 密 度 区平 扫 C T值 形 性 、 细胞 性 和 去 分化 等 5 亚型 , 个 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史:患者,女,53岁,因“进食后恶心20余天”入院治疗。
影像科检查:如图1-3所示(均为轴位平扫)图1图2图3基础解剖影像:图4 CT门脉期胰腺水平图5 CT门脉期胰腺水平腹膜后彩色示意图图6 CT门脉期肾脏水平图7 CT门脉期肾脏水平腹膜后彩色示意图图8 CT门脉期肾门水平图9 CT门脉期肾门水平腹膜后彩色示意图图10 CT门脉期结肠水平图11 CT门脉期结肠水平腹膜后彩色示意图图4-11所示分别为正常成人腹部增强门脉期胰腺水平、肾脏水平、结肠水平轴位图像及腹膜后彩色示意图(节选自《CT与MRI断层解剖学袖珍图谱-心胸腹盆》),CT图像中因口服对比剂,胃肠道内可见高密度对比剂影,彩色示意图中黄色区域为腹膜后区域,包括胰腺、双肾等组织器官。
图4-5所示为胰腺水平,清楚显示肝脏(绿色箭头)、门静脉主干(蓝色箭头)、胰腺(棕色箭头)、脾脏(黄色箭头)。
图6-9所示肾脏水平,清楚显示双肾(白色箭头)。
图10-11所示升降结肠水平,右侧为升结肠、左侧为降结肠(黑色箭头)。
图1图2图3图1-3所示腹部平扫:左腹及腹膜后见团块样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蓝色箭头),上至左侧横膈、下至髂总动脉分叉处水平、大小约为19.8cmX13.2x29.3cm,其内见条样钙化影及多发片状脂肪样低密度(黄色箭头),腹腔内相邻脏器受压右移。
影像诊断:左腹及腹膜后巨大占位病变,考虑脂肪肉瘤。
分析:知识点-腹膜后器官1、定义:腹膜为覆盖于腹盆腔壁内和脏器表面的一侧薄而光滑的浆膜,呈半透明状。
分为壁腹膜及脏腹膜。
具有分泌、吸收、保护、支持、修复功能。
2、腹腔与腹膜腔:腹膜腔由壁腹膜和脏腹膜相互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
腹腔指膈以下、盆膈以上、腹前壁和腹后壁之间的腔隙。
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如对腹膜外脏器进行手术,不需要通过腹膜腔,外科对此类病变部位有明确概念。
需要在诊断中予以说明、提示。
3、腹膜内位、间位、外位器官:腹膜内位器官包括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脏、卵巢和输卵管。
腹膜间位器官包括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子宫、膀胱和直肠上段。
腹膜外位器官仅一面被腹膜覆盖,包括肾、肾上腺、输尿管、十二指肠降部、下部和升部,直肠中、下段及胰。
多位于腹膜后间隙,临床又称为腹膜后位器官。
分析思路腹膜后器官组织结构复杂,需要结合病灶相关特征具体分析:1、病史:年龄有提示意义,小儿需要考虑神经母细胞瘤;儿童和青少年需要考虑节细胞神经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中年以上考虑淋巴瘤、脂肪肉瘤。
肺结核病史、低热、盗汗需要考虑腰椎结核合并寒性脓肿、腹膜后淋巴结结核。
一过性高血压需要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如异位嗜铬细胞瘤。
输尿管、肾盂积水需要考虑腹膜后纤维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
激素治疗有效考虑淋巴瘤、腹膜后纤维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本例老年女性,因进食恶心就诊,节细胞神经瘤概率减低,无尿路梗阻,腹膜后纤维化概率减低,淋巴瘤、脂肪肉瘤可能。
2、部位:腹主动脉前多见脂肪肉瘤、下腔静脉内及相邻多考虑平滑肌来源。
腹主动脉旁多发结节状考虑淋巴瘤、单发结节考虑神经源性肿瘤。
肾上腺区多神经母细胞瘤。
腰4椎体以下椎体前、腹主动脉旁、肾门以下多见腹膜后纤维化。
本例为腹主动脉前巨大占位病变。
3、形态:腹主动脉前巨大占位需要考虑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
腹主动脉旁多个结节、融合成团考虑淋巴瘤。
单个结节形态较软,边界清晰,塑形性生长考虑节细胞神经瘤。
腰4椎体以下腹主动脉前不规则形肿物,前缘清晰后缘边界欠清考虑腹膜后纤维化。
本例肿物巨大,边界清晰。
4、密度:肿物内见脂肪密度影考虑脂肪肉瘤、脂肪瘤、畸胎瘤,大片状脂肪考虑脂肪肉瘤。
点状、条状钙化需要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小儿首先考虑神经母细胞瘤。
肿物均匀较低密度考虑神经源性肿瘤。
肿物内部囊变坏死多见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
多个肿物融合成团,密度均匀考虑淋巴瘤。
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缘欠清考虑腹膜后纤维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5、增强:淋巴瘤增强不温不火,轻度以上均匀强化,坏死囊变少见,可见血管漂浮征,血管走行自然、清晰。
脂肪肉瘤软组织成分轻度强化,密度不均。
神经母细胞瘤轻中度以上强化,密度不均,可见钙化、囊变坏死无强化。
腹膜后纤维化进展期轻度以上强化,静止期无强化。
节细胞神经瘤轻度延迟性强化,密度可不均。
6、毗邻器官:病灶累及输尿管及上段输尿管、肾盂积水需要考虑腹膜后纤维化。
神经母细胞瘤可见纵膈、膈肌脚、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并侵犯临近组织结构。
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多累及下腔静脉旁。
脂肪肉瘤、淋巴瘤多临近组织多推移、挤压,无直接侵犯。
7、本例分析小结:老年女性,因进食恶心就诊,左腹及腹膜后巨大占位病变,边界尚清,其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及脂肪密度影,临近器官组织受压移位,提示含脂肪占位病变,考虑脂肪肉瘤、脂肪瘤、畸胎瘤,脂肪瘤体积不大,密度均匀,边界清晰,本例可以排除。
畸胎瘤密度混杂,包括钙化、脂肪、骨密度、软组织影,本例可以排除,完全符合脂肪肉瘤。
淋巴瘤多包绕腹主动脉,多个结节融合成团,密度均匀,增强轻度均匀强化,可见血管漂浮征,本例不符。
神经母细胞瘤多小儿,肾上腺或腹膜后其他区域见较大肿物,密度不均,多钙化、囊变坏死,增强软组织成分轻度强化,本例不符。
腹膜后纤维化,腹主动脉旁、腰椎前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不清,累及一侧输尿管积水多见,本例不符。
节细胞神经瘤,青少年多见,肿物边界清晰,密度较低,形态软呈塑形性生长,增强轻度延迟性强化,本例不符。
8、手术记录:探查见左侧腹腔一巨大质软肿物,肿物多位于左侧腹膜后间隙,上至左侧横膈、下至髂总动脉分叉水平,大小约为20cmX12cmx30cm,压迫临近脏器右移,与周围脏器界限清楚。
9、术后病理:脂肪肉瘤脂肪肉瘤1、病理:起源于原始间充质细胞并向脂肪细胞分化形成,肿瘤质地柔软,边界清晰,有囊性感。
分为五种亚型:I型高分化脂肪肉瘤,II型粘液型脂肪肉瘤,III型圆形细胞脂肪肉瘤,IV型多形性脂肪肉瘤,V型去分化脂肪肉瘤。
I-II型为低度恶性肿瘤。
后三种属于高度恶性肿瘤。
2、临床表现:因肿瘤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
较大后推压或侵犯相邻器官出现症状,主要为腹部疼痛及包块。
发病年龄多50-70岁男性。
3、影像表现:CT表现病变体积一般比较巨大,可见脂肪成分及软组织密度影,因脂肪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和纤维性粘液组织混合程度不同,密度有差异。
相邻器官受压移位明显。
增强软组织成分轻度以上强化。
鉴别诊断:1、腹膜后淋巴瘤:较少见腹膜后肿瘤,中位年龄52岁。
病理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分为结节型和弥漫性。
临床早期无异常,体积较大可压迫疼痛就诊,可伴有全身症状如贫血、发热、体重下降等。
影像:CT表现为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肿大,部分或全部融合呈团块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中心无坏死,质地均匀,增强后轻度均匀强化,其内可见穿行血管影,走行自然、血管壁光整,呈血管漂浮征或血管包埋征。
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或脏器受累有助于腹膜后淋巴瘤诊断。
2、神经母细胞瘤:小儿腹膜后最常见恶性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交感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
90%以上发生在5岁以下,2岁发病高峰。
病理大部分为未分化神经母细胞,主要包括成神经细胞(高度恶性)、神经节成神经细胞(低度恶性)、神经节细胞(良性),其比例决定病灶恶性程度,大体标本质软,灰色,多出血坏死、囊变、钙化。
临床为无痛性腹部肿物,可有腹胀、腹泻、贫血、尿频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尿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阳性。
影像:CT多位于腹膜后肾前上方,呈巨大软组织肿块,呈分叶状,因出血坏死等密度不均。
70%-80%病例可见钙化。
增强扫描肿瘤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临近器官受压移位,易侵犯临近组织,可出现全身转移。
3、腹膜后纤维化:少见慢性病,发病率约1/20万,病因不明。
分为特发性2/3和继发性。
病理呈白色坚硬显微组织,包绕腹膜后血管和输尿管,镜下为显微组织增生伴弥漫炎性纤维细胞浸润。
临床中年男性多见,以渐进性加重的腹胀痛、输尿管受累引起的尿路梗阻症状多见,其他包括低热、下肢水肿、食欲缺乏。
影像:第4腰椎前、腹主动脉为中心包绕血管肿物,边界不规则或圆形,以肾门至腹主动脉分叉处多见,密度等于肌肉密度,前缘清晰后缘不清,多累及一侧输尿管,致该段以上输尿管及肾盂积水。
增强早期病变轻度以上强化,提示病变进展,中晚期无强化提示静止期。
激素治疗后病变明显改善提示本病可能。
4、节细胞神经瘤: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的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节细胞瘤(或节细胞神经瘤)、神经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
节细胞神经瘤为良性肿瘤,而神经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为交界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
病理质软,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色可有粘液或囊性变,镜下由神经节细胞及粘液基质组成。
临床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中位年龄11岁。
临床早期常无症状,就诊病变体积较大,少数具有分泌激素功能,可出现相应高血压、腹泻、颜面潮红等症状。
影像:CT肿瘤多位于后纵隔、腹膜后,沿交感神经链分布,呈圆形或类圆形不规则肿物,边界清晰,形态较软,呈塑形性生长,对包绕血管无侵袭,血管走行自然。
因富含粘液基质密度较低,CT值约0-40Hu。
20%点状钙化。
增强轻中度强化,血供不丰富,但间隙内大量粘液基质致间隙扩大对比剂积聚,可进行性强化。
病例小结本例主要讲述腹膜后肿瘤的鉴别分析方法,重点讲解了脂肪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