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01年高考上海物理试题(含答案)

2001年高考上海物理试题(含答案)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物理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分必将姓名、高考座位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本试卷共8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3.第19、20、21、22、2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4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1.跳伞运动员在刚跳离飞机、其降落伞尚未打开的一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阻力做正功(B)重力势能增加(C)动能增加(D)空气阻力做负功.2.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带负电的电子在校外绕着核旋转3.A、B两点各放有电量为十Q和十2Q的点电荷,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C=CD=DB.将一正电荷从C点沿直线移到D点,则(A)电场力一直做正功(B)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C)电场力一直做负功(D)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4.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如果超过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

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密度为ρ、质量为M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

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A )T =2πGM R /3 (B )T =2πGM R /33(C )T =ρπG / (D )T =ρπG /35.如图所示,有两根和水平方向成。

2001年上海高考理综真题及答案

2001年上海高考理综真题及答案

2001年上海高考理综真题及答案第Ⅰ卷(共75分)一、《走进新时代》的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1.上述歌词反映的事实证明了①党的领导是关系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②党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职能③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④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上述歌词体现的哲学观点是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②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具有特殊性③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特征之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青年学生应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3.2001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A.最高决定权B.最高立法权C.最高任免权D.最高监督权4.2001年2月,上海市电力公司按时段收取电费的措施正式出台。

经市政府批准,峰时电价0.61元/度,谷时电价0.35元/度。

此项措施表明A.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B.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C.市场价格能引导生产和消费,有利于供需平衡D.市政府制定了一项跨越时间较短的全局性政策三、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成为一个世界体系。

5.19世纪中期,一些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发展了资本主义。

下列国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A.俄国B.美国C.德国D.法国6.林肯说:“一个妇人写了一本小册子,结果引起了一场战争。

”这个妇人就是斯托夫人,这本小册子就是《黑奴吁天录》,这场战争就是A.美国独立战争B.美西战争C.美国南北战争D.朝鲜战争四、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掀起三次斗争高潮。

7.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A.斗争的侧重点上B.失败的根本原因上C.失败的客观原因上D.运动的阶级基础上8.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光复会B.国民党C.同盟会D.中华革命党五、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

原子和原子核

原子和原子核

原子和原子核1.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琴福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如图所示,用α粒子轰击金箔,由于金原子中的带电微粒对α粒子有库仓力作用,一些α粒子穿过金箔后改变了运动方向,这种现象叫做α粒子散射.汤姆生发现电子汤姆生枣糕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经典电磁场理论量子化理玻尔原子理论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原子可分原子核可分衰变(α、β衰变)原子核人工转变裂变聚变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能量氢原子能级半衰期2荧光屏可以沿着图中虚线转动,用来统计向不同方向散射的粒子数目.全部设备装在真空中.(2)实验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3)现象解释:认为原子中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所有质量都集中到一个很小的核上,由于核很小,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离核很远,受到的库仑力很小,它们的运动几乎不受影响.只有少数α粒子从原子核附近飞过,明显受到原子核的库仑力而发生大角度偏转.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内容: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运动.[说明] 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从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估计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4m ~10-15m ,而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10-10m.3.玻尔的原子模型内容:玻尔认为,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这种现象叫轨道量子化;不同的轨道对应着不同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尽管电子做变速运动,却不辐射能量,因此这些状态是稳定的;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理解要点:玻尔的原子模型是以假说的形式提出来的,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轨道假设:即轨道是量子化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值. ○2定态假设:即不同的轨道对应着不同的能量状态,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不向外辐射能量.○3跃迁假设:原子在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能量,从一个定态向另一个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等于这两个状态的能级差.n m E E hv -=4.三种射线的比较○1α射线:是氦核(42He )流,速度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在空气中射程几厘米,贯穿本领小,电离作用强.○2β射线:是高速的电子流,穿透本领较大,能穿透几毫米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弱.○3γ射线:是高能光子流,贯穿本领强,能穿透几厘米铅板,电离作用小. [说明] 放射性元素有的原子核放出α射线,有的放出β射线,多余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射出.5.衰变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称为衰变. 衰变规律: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1α衰变:M Z X →42--M Z Y+42He ,α衰变的实质是某元素的原子核放出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粒子(即氦核).○2β衰变:M Z X →M Z 1+Y+01-e ,β衰变的实质是某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为一个质子时放射出一个电子.○3γ衰变:γ衰变是伴随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发生的.γ衰变不改变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其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时,产生的某些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核处于激发态)而辐射出光子.[例3] 23892U 衰变后22286Rn 共发生了 次α衰变和 次β衰变.[解析] 根据衰变规律,Rn 的质量数比U 的质量数减少了238-222=16,而天然放射只有α衰变才能使质量数减少,且每次α衰变减少质量数为4,故发生了16÷4=4次α衰变.因每次α衰变核的电荷数减少2,故由于α衰变核 的电荷数应减少4×2=8.而Rn 核的电荷数仅比U 核少了92-86=6,故说明发生了2次β衰变(即92-8+2=86).[答案] 发生了4次α衰变,2次β衰变.[评价] 在分析有关α、β衰变的问题时,应抓住每次α衰变质量数减4,电荷数减2和每次β衰变时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加1这一衰变规律进行分析.6.半衰期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叫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说明] (1)半衰期由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等)或化学状态(如单质或化合物)无关.(2)半衰期只对大量原子核衰变才有意义,因为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是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衰变不再起作用.(3)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设放射性元素AZ X 经过n 次α衰变m 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 Z ''Y ,则表示核反应的方程为:A Z X →A Z ''Y+n 42He +m 01-e.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mn Z Z n A A -+'=+'=24,两式联立得:ZZ A A m A A n -'+'-='-=24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7.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1)利用它的射线如利用钴60放出的很强的γ射线来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和裂纹,这叫γ射线探伤,利用放射线的贯穿本领了解物体的厚度和密度的关系,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密封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从而自动控制生产过程,再如利用α射线的电离作用,可以消除机器在运转中因摩擦而产生的有害静电,利用射线杀死体内的癌细胞等.(2)做示踪原子如在生物科学研究方面,同位素示踪技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的研制、验证方向、示踪原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输油管线漏的检查和对植物生长的检测方面,示踪原子都起着重要作用.[例4] 如图18-6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图18-6(1)请你简述自动控制的原理;(2)如果工厂生产的是厚度为1毫米的铝板,在α、β和γ三种射线中,你认为哪一种射线在铝板的厚度控制中起主要作用,为什么?[解析] (1)放射线具有穿透本领,如果向前运动的铝板的厚度有变化,则探测器接收到的放射线的强度就会随之变化,这种变化被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相应的装置,进而自动控制如上图中右侧的两个轮间的距离,使铝板的厚度恢复正常.(2)β射线起主要作用,因为α射线的贯穿本领很小,一张薄纸就能把它挡住,更穿不过1毫米的铝板;γ射线的贯穿本领非常强,能穿过几厘米的铅板,1毫米左右的铝板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射线强度变化不大;β射线的贯穿本领较强,能穿过几毫米的铝板,当铝板的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射线强度变化较大,探测器可明显地反应出这种变化,使自动化系统做出相应的反应.8.核能的计算(1)质能方程:爱因斯担的相对论指出,物体的质量和能量存在着密切联系,即E=mc2.这就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说明] 质能方程告诉我们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正比关系.物体的能量增大了,质量也增大了;能量减小了,质量也减小.且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与质量亏损成正比:2∆=E∆mc(2)核能: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3)核能的计算∆)的千克数乘以真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m空中光速的平方.即2∆=mcE∆根据1原子质量单位(u )相当于931.5MeV 能量,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的原子质量单位数乘以931.5MeV.即5.931⨯∆=∆m E MeV[例5] 已知氮核质量m N =14.00753u ,氧核质量m 0=17.00454u ,氦核质量m He =4.00387u ,质子质量00815.1=H m u ,试判断核反应:141N+42He →178O+11H是吸能反应,还是放能反应,能量变化多少?[解析] 先计算出质量亏损m ∆,然后由1u 相当于931.5MeV 能量代入计算即可. 反应前总质量01140.18=+He N m m u 反应后总质量01269.180=+H m m u因为反应中质量增加,所以此反应为吸能反应,所吸收能量为:2mc E ∆=∆=(18.01269-18.01140)×931.5 MeV =1.2 MeV[例6] 一个静止的23292U (原子质量为232.0372u ),放出一个α粒子(原子质量为4.00260u )后,衰变成22890Th (原子质量为228.0287u ).假设放出的结合能完全变成Th 核和α粒子的动能,试计算α粒子的动能.[剖析] 由质能方程可计算释放的核能,然后结合动量守恒和能量关系可求解. [解析] 反应中产生的质量亏损0059.0)(=+-=∆αm m m m Th U u反应中释放的核能:5.931⨯∆=∆m E MeV=5.5MeV在U 核衰变过程中的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则2221210ThTh ThTh v m v m E v m v m +=∆-=αααα 解以上两式得:ThTh Th m v m m v m E 2)(2)(22+=∆ααα ThTh m m m m v m αααα2)(2+=则α粒子的动能221αααv m E =E m m m Th Th∆+=α5.54228228⨯+=MeV=5.41MeV9.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及其三大发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人工方法使一种原子核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 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大发现: ○11919年卢瑟夫发现质子的核反应: 141N+42He →178O+11H○2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94Be+42He →126C+10n○3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 2713Al+42He →3015P+10n3015P →3014Si+01+e练习题 一、α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核的组成1、(1997全国)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AA 、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 、原子中存在带负电的电子 D.原子只能处在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2、(2005年上海物理)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为H O N He 11178127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原子核的组成,写出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 A、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 B .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γ射线 C、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α射线D .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二、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3.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A 、B 、C 分别表示电子三种不同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BA、频率最大的是B B、波长最长的是C C、频率最大的是A D、波长最长的是B4、(2005年理综②)图中画出了氢原子的4个能级,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 . 处在n =4的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出不同频率的光波.已知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2eV. 在这些光波中,能够从金属钾的表面打出光电子的总共有 CA .二种B .三种C .四种D .五种三、天然放射现象 衰变、原子核人工转变、裂变和聚变5、(2001年高考试题)在下列四个方程中,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C①113854953810235923x Xe Sr n U ++→+ ②n He x H 1032221+→+ ③32349023892x Th U +→ ④42713422412x Al He Mg +→+A .x 1是中子B .x 2是质子C .x 3是α粒子D .x 4是氘核6.(2005年广东物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原子核的几种核反应)A .n He H H 10421111+→+是聚变B .n 2Sr Xe n U 109438140541023592++→+是裂变 C .He Rn Ra 422248623688+→是α衰变 D .e Mg Na 0124122411-+→是裂变7、如图,在匀强磁场中的A 点,有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当它发生哪一种衰变时,射出的粒子以及新核的轨道才作如图的圆周运动,并确定它们环绕的方向,若两圆的半径之比是45∶1,这个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原子序数是多少?解:由动量守恒定律 MV+mv = 0 两者速度方向相反 必须是同种电荷才能外切,所以是 α衰变。

2001年物理高考试题

2001年物理高考试题

2001年物理高考试题历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江苏、安徽、福建卷)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24题,每题6分,共144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2.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

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A.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氧呼吸D.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无氧呼吸3.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A.少B.多C.相等D.无规律4.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籽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

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历年高考真题6.当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分别滴加醋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A.只有①②B.只有④⑤C.只有①②③D.是①②③④⑤7.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A.氯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D.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8.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不随取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A.水的沸点;蒸发水所需热量B.水的密度;水中通入足量CO2后溶液的pHC.水的体积;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D.水的物质的量;水的摩尔质量9.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的刻度处。

近十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

近十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

近十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2001年广东物理卷第14题. (5分)某同学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利用游标卡尺两脚间形成的狭缝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A.若狭缝与灯丝平行,衍射条纹与狭缝平行 B.若狭缝与灯丝垂直,衍射条纹与狭缝垂直 C.衍射条纹的疏密程度与狭缝的宽度有关 D.衍射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 以上几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14.a ,c ,d (答对1个给1分,答对2个给3分,答对3个给5分,有错就不给分)2001年广东物理卷第15题. (6分)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7所示.图8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图7 图8(1)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利用图8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 = . (2)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 .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 表示阻力的计算式为f = .15.(1)4.00 m/s 2 (3分,3.90~4.10 m/s 2之间都正确)(2)小车质量m ;斜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l 及这两点的高度差h .(1分,有错就不给分)ma lh mg (2分)2001年广东物理卷第16题. (9分)图9中E 为电源,其电动势为ε,R 1为滑线变阻器,R 2为电阻箱,A 为电流表,用此电路,经以下步骤可近似测得A 的内阻R A :①闭合K 1,断开K 2,调节R 1,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I 0;②保持R 1不变,闭合K 2,调节R 2,使电流表读数等于2I ,然后读出R 2的值,取R A ≈R 2. (1)按图9所示电路在图10所给出的实物图中画出连接导线.图9 图10(2)真实值与测得值之差除以真实值叫做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即A 2A-R R R .试导出它与电源电动势ε、电流表量程I 0及电流表内阻R A 的关系式.(3)若I 0=10mA ,真实值R A 约为30Ω,要想使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不大于5%,电源电动势最小应为多少伏?16.(1)连线如图所示.图1(2)由步骤①得01I R R A=+ε①由步骤②得222221I R R R R R R R R A A A =+⋅+⋅+ε② 解得:A A A R I R R R ε2=- ③ (3)6V【解析】本题考查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接线和误差分析及实验能力。

200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200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浙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24小题,每题6分,共144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2.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

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实际摄入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运动项目总需氧量(升)实际摄人氧量(升)血液乳酸增加量马拉松跑600 589 略有增加400米跑16 2 显著增加100米跑8 0 未见增加根据以上资料分析马拉松跑、400米跑、100米跑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分别是A.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氧呼吸D.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无氧呼吸3.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A.少B.多C.相等D.无规律4.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籽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6.当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分别滴加醋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A.只有①②B.只有④⑤C.只有①②③D.是①②③④⑤7.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A.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D.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8.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不随取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A.水的沸点;蒸发水所需热量B.水的密度;水中通人足量CO2后溶液的pHC.水的体积;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D.水的物质的量;水的摩尔质量9.在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lmol·L-1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 mL的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0.lmol·L-1 NaOH 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 溶液的体积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等于20 mL D.等于5 mL10.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份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

2001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1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物 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3页,第Ⅱ卷4至10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在下列四个方程中,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 ① 3Xe Sr n U 1385495381023592++→+x 1 ② +H 21 x 2n H 1032+→③+→Th U 2349023892x 3④+→+Al He Mg 2713422412x 4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x 1是中子 (B) x 2是质子 (C) x 3是α粒子 (D) x 4是氘核 2.一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 1和n 2,则正常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分别为U 1和U 2、I 1和I 2、P 1和P 2.已知n 1>n 2,则 (A) U 1>U 2,P 1<P 2. (B) P 1<P 2,I 1<I 2 (C) I 1 < I 2,U 1>U 2 (D) P 1>P 2,I 1>I 23. 在X 射线管中,由阴极发射的电子被加速后打到阳极,回产生包括X 光在内的各种能量的光子,其中光子能量的最大值等于电子的动能。

已知阴极与阳极之间的电势差U 普朗克常数h 、电子电量e 和光速c ,则可知该X 射线管发出X 光的 (A) 最短波长为eUh c(B) 最长波长为eUc h (C) 最小频率为heU(D) 最大频率为heU4.如图所示。

高考理综(老课程)

高考理综(老课程)

二、力.............................................................................................42答案 (65)二、力1.选择题2000夏季高考物理天津江西卷一大题3小题4分考题:3.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路面造得外高内低,即当车向右拐弯时,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要高一些,路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

设拐弯路段是半径为R 的圆弧,要使车速为v 时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即垂直于前进方向)摩擦力等于零,θ应等于A.Rgv 2sin arc B.Rg v 2 tg arc C.Rg v 22sin arc 21D.Rgv 2ctg arc 2.非选择题2001夏季高考物理广东河南卷二大题12小题5分考题:12.如图所示,质量为m 、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 ,∠ABC =α,AB 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 是垂直于斜面BC 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1.非选择题2005夏季高考大综广东卷二大题33小题7分考题:33.21世纪是全世界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期。

为了人类和平利用海洋资源,今年我国环球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首次执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

(7分)如果“大洋一号”在海洋中以速度v 0做匀速直线航行,忽略风力的影响,请回答:(1)船除受到推进力、阻力和浮力的作用外,还受到________的作用,船沿航行方向受到的合外力大小_____________。

(2)假设船所受的阻力与船速的平方成正比,当航速为0.9v 0时,船的推进功率是原来的百分之几?2.选择题2004春季高考理综北京卷第I 卷大题17小题6分考题:17.图中a 、b 上是两个位于固定斜面上的正方形物块,它们的质量相等。

200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200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责编:顾振海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16.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

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

以表示此红外线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1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图中所示过程变到状态B。

在此过程中气体的密度()。

A.一直变小B.一直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18,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

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19.在抗洪抢捡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

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 ,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 。

战士救人的地点A 离岸边最近处O 的距离为d 。

如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托艇登陆的地点离O 点的距离为 ( )。

A .B .0C .D .20.图1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0s 时的波形图,图2是这列波中P 点的振动图线,那么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是( )。

A . ,向左传播B . ,向之传播C . ,向右传播D . ,向右传播21.图中所示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为C ,带电量为Q ,上极板带正电。

现将一个试探电荷q 两极扳间的A 点移动到B 点,如图所示。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s ,连线AB 与极板间的夹角为30°。

则电场力对试探电荷q 所做的功等于 ( )。

A .B .C .D .22.如图所示,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棱镜ABC ,两者的AC 面是平行放置的,在它们之间是均匀的未知透明介质。

2001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1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1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一、选择题1. 当质点作直线运动时,它的运动状态可以用物理量来描述。

下列不能用物理量描述质点的运动状态的是()。

A. 位置B. 速度C. 动量D. 直径2. 如图所示,A、A、A三者连接成三角形,并用左手泡沫环使之漂浮。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A、A、A三角形内的泡沫环A. 都会变成椭圆B. 都会消失C. A和A会变成椭圆,A消失D. A和A都会消失,A变成椭圆二、填空题1. 灯泡额定电压为 220V,额定功率为 40W,则该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__________。

2. 物体通过光的传播将()能传递给观察者。

3. 直流电压表接在电路中,读数为 20V。

当与之并接一个标称电阻值为100 Ω 的电阻后,电压表读数为 12V。

则该电路的等效电阻为__________ Ω。

三、判断题1. 定态条件下,质点所受合力为0,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是恒定不变的。

2. 红光入射到石英玻璃表面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3. 样品的质量密度与样品在等于 4℃时的质量与体积之比相等。

四、简答题1. 铜经历一个温度周期变化,记录温度变化与它导电性能变化的曲线。

分析并解释该曲线的特点。

2. 解释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3. 弹簧静力特性是指弹簧伸长(缩短)的长度与外力的关系。

分析并解释弹簧静力特性的图像。

五、计算题1. 某机动车在直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它从静止开始,经过200m 需用 10s 时间。

求该车的速度和加速度。

六、实验题1. 用简易物理实验装置测量水的沸点,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答案:选择题:1. D2. C填空题:1. 0.182 A2. 能量3. 300 Ω判断题:1. 错误2. 正确3. 正确简答题:1. 随着铜的温度升高,其导电性能先增强后减弱。

当温度低于0℃时,铜的导电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因为温度升高会使铜原子的热振动增强,电子迁移率增大,电阻减小。

当温度超过一定值,铜的导电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因为高温会导致绝大部分自由电子与晶格发生碰撞,电阻增加。

历年高考物理压轴题精选(一)详细解答

历年高考物理压轴题精选(一)详细解答

历年高考物理压轴题精选 (一)一、力学2001年全国理综(江苏、安徽、福建卷)31.(28分)太阳现正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

它主要是由电子和H 11、He 42等原子核组成。

维持太阳辐射的是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反应方程是2e+4H 11→He 42+释放的核能,这些核能最后转化为辐射能。

根据目前关于恒星演化的理论,若由于聚变反应而使太阳中的H 11核数目从现有数减少10%,太阳将离开主序垦阶段而转入红巨星的演化阶段。

为了简化,假定目前太阳全部由电子和H 11核组成。

(1)为了研究太阳演化进程,需知道目前太阳的质量M 。

已知地球半径R =6.4×106 m ,地球质量m =6.0×1024 kg ,日地中心的距离r =1.5×1011 m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10 m/s 2,1年约为3.2×107秒。

试估算目前太阳的质量M 。

(2)已知质子质量m p =1.6726×10-27kg ,He 42质量m α=6.6458×10-27kg ,电子质量m e =0.9×10-30 kg ,光速c =3×108 m/s 。

求每发生一次题中所述的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

(3)又知地球上与太阳光垂直的每平方米截面上,每秒通过的太阳辐射能w =1.35×103 W/m 2。

试估算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还有多少年的寿命。

(估算结果只要求一位有效数字。

)参考解答:(1)估算太阳的质量M设T 为地球绕日心运动的周期,则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①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2RmGg ② 由①、②式联立解得③以题给数值代入,得M =2×1030 kg ④(2)根据质量亏损和质能公式,该核反应每发生一次释放的核能为 △E =(4m p +2m e -m α)c 2 ⑤ 代入数值,解得△E =4.2×10-12 J ⑥(3)根据题给假定,在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的时间内,发生题中所述的核聚变反应的次数为pm MN 4=×10% ⑦ 因此,太阳总共辐射出的能量为 E =N ·△E设太阳辐射是各向同性的,则每秒内太阳向外放出的辐射能为 ε=4πr 2w ⑧ 所以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的时间为εEt =⑨由以上各式解得以题给数据代入,并以年为单位,可得 t =1×1010 年=1 百亿年 ⑩评分标准:本题28分,其中第(1)问14分,第(2)问7分。

200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0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E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 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在下列的四个方程中,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 ①11385495381`0235923x Sr Sr n U ++→+ ②n He x H 1032221+→+ ③32349023592x Th U +→ ④427134`22412x Al He Mg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X 1是中子B 、X 2是质子C 、X 3是α粒子D 、X 4是氘核2.一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分别是n 1和n 2,正常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分别为U 1和U 2、I 1和I 2、P 1和P 2,已知n 1>n 2,则 A 、U 1>U 2 P 1<P 2 B 、P 1=P 2 I 1<I 2 C 、I 1<I 2 U 1>U 2 D 、P 1>P 2 I 1>I 23.、在x 射线管中,由阴极发射的电子被加速后打到阳极,会产生包括X 光在内的光子,其中光子能量的最大值等于电子的动能。

已知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势差U 。

普朗克常数h ,电子电量e 和光速c,则可知该x 射线管发出的X 光的A .最短波长为eUh c B 、最长波长为eU ch C 、最小频率为h eU D 、最大频率为heU4、如图所示,p 字形发光物经透镜L 在毛玻璃光屏M 上成一实像,观察者处于E 处,他看到屏M 上的像的形状为 A. q B. p C. d D. b5、如图所示,虚线框abcd 内为一矩形匀强磁场区域,ab=2bc,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是线框''''d c b a 是一正方形导线框,''b a 边与ab 边平行。

200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0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E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 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在下列的四个方程中,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 ①11385495381`0235923x Sr Sr n U ++→+ ②n He x H 1032221+→+ ③32349023592x Th U +→ ④427134`22412x Al He Mg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X 1是中子B 、X 2是质子C 、X 3是α粒子D 、X 4是氘核2.一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分别是n 1和n 2,正常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分别为U 1和U 2、I 1和I 2、P 1和P 2,已知n 1>n 2,则 A 、U 1>U 2 P 1<P 2 B 、P 1=P 2 I 1<I 2 C 、I 1<I 2 U 1>U 2 D 、P 1>P 2 I 1>I 23.、在x 射线管中,由阴极发射的电子被加速后打到阳极,会产生包括X 光在内的光子,其中光子能量的最大值等于电子的动能。

已知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势差U 。

普朗克常数h ,电子电量e 和光速c,则可知该x 射线管发出的X 光的A .最短波长为eUh c B 、最长波长为eU ch C 、最小频率为h eU D 、最大频率为heU4、如图所示,p 字形发光物经透镜L 在毛玻璃光屏M 上成一实像,观察者处于E 处,他看到屏M 上的像的形状为 A. q B. p C. d D. b5、如图所示,虚线框abcd 内为一矩形匀强磁场区域,ab=2bc,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是线框''''d c b a 是一正方形导线框,''b a 边与ab 边平行。

高考经典物理模型:弹簧类问题(一)

高考经典物理模型:弹簧类问题(一)

弹簧类问题(一)——常见弹簧类问题分析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以轻质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景,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及能的转化与守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类命题几乎每年高考卷面均有所见. 应引起足够重视.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1. 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 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 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找出形变量x 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可能变化.2. 因弹簧(尤其是软质弹簧)其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 . 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3. 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 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 W=-( 1 2 1 2 . 弹性势能的kx - kx ),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k2 2 2 1公式p=1kx 2 ,高考不作定量要求,可作定性讨论. 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2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下面就按平衡、动力学、能量、振动、应用类等中常见的弹簧问题进行分析。

一、与物体平衡相关的弹簧问题1.(1999年,全国)如图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 但不拴接 ) ,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m1 g/ k1B.m2g/k2C.m 1g/ k2D.m 2g/ k2此题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与胡克定律的综合题.题中空间距离的变化,要通过弹簧形变量的计算求出.注意缓慢上提,说明整个系统处于一动态平衡过程,直至m1 离开上面的弹簧.开始时,下面的弹簧被压缩,比原长短(m1 + m2)g /k2,而 m l刚离开上面的弹簧,下面的弹簧仍被压缩,比原长短m2g/k2,因而m2移动△ x= (m1 + m2) · g/k2- m2g/ k2=m l g/ k2.此题若求m l移动的距离又当如何求解?参考答案 :C2.S1和 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 k2两根轻质弹簧, 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 m A和 m B的两个小物块, m A>m B, 将弹簧与物块按图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 ( ) .A.S 1在上, A 在上B.S 1在上, B 在上C.S2在上, A 在上D.S2在上, B 在上参考答案 :D3. 一根大弹簧内套一根小弹簧,大弹簧比小弹簧长 0.2m,它们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如图所示,求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k1( 大弹簧 ) 和k2( 小弹簧 ) 分别为多少 ?( 参考答案k1=100N/m k 2=200N/m)4.(2001年上海高考)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 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 ,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1) 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解设 L1线上拉力为 T l, L2线上拉力为 T2,重力为 mg,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T l cos θ =mg, T l sin θ=T2, T2=mgtanθ,剪断线的瞬间,T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T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 mgtanθ =ma,所以加速度 a=g tan θ,方向在 T2反方向.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 ?清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解答:错.因为L2被剪断的瞬间,L1上的张力大小发生了变化.此瞬间T2=mgcosθ,a=gsin θ(2) 若将图中的细线L l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 (1) 完全相同,即 a=gtan θ,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解答:对,因为 L2被剪断的瞬间,弹簧L1的长度未及发生变化,T1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二、与动力学相关的弹簧问题5. 如图所示,在重力场中,将一只轻质弹簧的上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 M的木板,木板下面再挂一个质量为 m的物体.当剪掉 m后发现:当木板的速率再次为零时,弹簧恰好能恢复到原长, ( 不考虑剪断后m、 M间的相互作用 ) 则 M与 m之间的关系必定为( )A.M>mB.M=mC.M<mD.不能确定参考答案 :B6.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面固定一块质量不计的薄板,在薄板上放重物,用手将重物向下压缩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将手撤去,则重物将被弹簧弹射出去,则在弹射过程中( 重物与弹簧脱离之前 ) 重物的运动情况是( )参考答案: CA. 一直加速运动B.匀加速运动C. 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 D .先减速运动后加速运动[ 解析 ]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取决于所受合外力.所以,对物体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刚放手时,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物体向上加速运动,但随着物体上移,弹簧形变量变小,弹力随之变小,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当弹力减至与重力相等的瞬间,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此时物体的速度最大;此后,弹力继续减小,物体受到的合力向下,物体做减速运动,当弹簧恢复原长时,二者分离.7.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小球 A 由弹簧正上方某高度自由落下,与弹簧接触后,开始压缩弹簧,设此过程中弹簧始终服从胡克定律,那么在小球压缩弹簧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 :CA. 小球加速度方向始终向上B. 小球加速度方向始终向下C.小球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D.小球加速度方向先向上后向下( 试分析小球在最低点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关系)8.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 B 点.今用一小物体 m把弹簧压缩到 A 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从 A 到 B 速度越来越大,从 B 到 C速度越来越小B. 物体从 A 到 B 速度越来越小,从 B 到 C加速度不变C.物体从 A 到 B 先加速后减速,从 B 一直减速运动D.物体在 B 点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参考答案 :C9.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与墙相连,另一端与一物体接触,当弹簧在O点位置时弹簧没有形变,现用力将物体压缩至 A 点,然后放手。

2000年至2013年全国四川高考物理

2000年至2013年全国四川高考物理

2000年至2013年高考物理试题大全目录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四川200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四川2002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四川2003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四川200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四川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四川2006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200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2009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201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2012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2013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II卷4至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顶: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除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c=3.0×108m/s 万有引力常量G=6,7×10-11N·m2/kg2普朗克常量h=6.6×10-34J·s电子的电量e=1.6×10-19C地球半径R=6.4×106m 电子的质量me=9.1×10-31kg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历年物理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年物理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年物理高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3×10^8 m/sB. 2×10^8 m/sC. 3×10^5 km/hD. 2×10^5 km/h答案:A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秒后速度达到16m/s,那么加速度是()。

A. 4m/s^2B. 2m/s^2C. 8m/s^2D. 16m/s^2答案:B3. 两个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的大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当距离增加一倍时,库仑力的大小变为原来的()。

A. 1/2B. 1/4C. 2D. 4答案:B4.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定的拉力作用,如果拉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则物体的加速度()。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5.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其他效果B. 热量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 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A6.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忽略空气阻力,其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

A. 动能B. 内能C. 弹性势能D. 机械能答案:A7. 一个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其振幅为A,周期为T,那么振子的角频率ω为()。

A. 2π/TB. 2A/TC. A/TD. T/(2π)答案:A8.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是()。

A. 相等B. 不相等C. 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D. 无法确定答案:A9.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的方向()。

A. 始终指向圆心B. 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反C. 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D. 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答案:A10.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B. 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C. 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D. 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 以下哪些现象是光的干涉现象()。

高中物理经典试题

高中物理经典试题

高中物理经典例题1.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变化.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关于汽车的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汽车的动能变为原来的2倍(B )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汽车的动能变为原来的2倍(C )质量减半,速度增大到原来的4倍,汽车的动能不变(D )速度减半,质量增大到原来的4倍,汽车的动能不变 答案:BD 2.一质量为2kg 的小球从10m 高的塔顶以某一初速下落,当下落2m 后,速度达到7m /s ,此时小球的动能大小为______J ,重力势能为______J ,机械能为______J . 答案:49,160,209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个物体,m 1<m 2,在大小相等的两个力F 1和F 2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若F 1做的功为W 1,F 2做的功为W 2,则( ). (A )W 1>W 2(B )W 1<W 2(C )W 1=W 2(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C4.两立方体金属块密度之比为1:2,体积之比为1:4,将它们放在离开地面同样高的地方,则所具重力势能大小之比是______. 答案:1:8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体相对静止在楔形物体的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楔形物体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向左移动了距离s ,在此过程中,楔形物体对小物体做的功等于( ). (A )0(B )mgscosθ(C )Fs(D )mgstanθ答案:D (提示:利用楔形物体对小物体的支持力的竖直方向的分力与重力平衡条件,可求出支持力的大小)6.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的A 点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以初速度v 0被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当它到达B 点时,其动能为( ). (A)mgH mv 2120+(B )mgh mv 2120+(C )mgH -mgh (D )h)-mg(H mv 2120+ 答案:B (提示:利用动能定理7.如图所示,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上系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当把小球拉到使细线与水平面成θ=30°角时,轻轻释放小球.不计空气阻力,试求小球落到悬点正下方的B点时对细线的拉力.8.用与斜面平行的10N 的拉力沿斜面把一个物体从斜面底端拉到顶端需时间2.5s ,已知斜面长3.0m ,物体在斜面顶端时的速度为2.0m /s ,在这过程中拉力的平均功率为______w ,在斜面顶端的瞬时功率为______w . 答案:12,209.关于功率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多少的物理量(B )由P =W /t 可知,功率与时间成反比(C )由P =Fv 可知只要F 不为零,v 也不为零,那么功率P 就一定不为零(D )某个力对物体做功越快,它的功率就一定大 答案:D 10.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2kg ,光滑的动滑轮质量不计,今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向上拉,使物体匀速上升4m 距离,则在这一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______J .【1】答案:8011.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A )当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B )当作用力不做功时,反作用力也不做功(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做的功一定是大小相等、正负相反的(D )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也可以做正功 答案:D 12.如图所示,B 物体在拉力F 的作用下向左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A 、B 间有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则摩擦力做功的情况是().(A )A 、B 都克服摩擦力做功(B )摩擦力对A 不做功,B 克服摩擦力做功(C )摩擦力对A 做功,B 克服摩擦力做功(D )摩擦力对A 、B 都不做功 答案:B13.用力将重物竖直提起,先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紧接着匀速上升.如果前后两过程的运动时间相同,不计空气阻力,则(). (A )加速过程中拉力做的功比匀速过程中拉力做的功多(B )匀速过程中拉力做的功比加速过程中拉力做的功多(C )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一样多(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D1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位移s .已知物体与平向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外力做功大小为 ()(A )μmgs (B )μmgscosθ(C )θμθμsin cos mgs +(D )θμθθμsin cos mgscos + 答案:D15.关于汽车在水平路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启动后以额定功率行驶,在速率达到最大以前,加速度是在不断增大的(B )汽下启动后以额定功率行驶,在速度达到最大以前,牵引力应是不断减小的(C )汽车以最大速度行驶后,若要减小速度,可减小牵引功率行驶(D )汽车以最大速度行驶后,若再减小牵引力,速率一定减小 答案:BCD16.在水平直轨道上,机车牵引着质量为m =5000kg 的车厢,以v =36km /h 的速度匀速行驶,机车对车厢的输出功率P =5000W .如果使车厢与动力车脱开,车厢将滑行多长的距离而停止. 答案:50020.如图所示,木块M 上表面是水平的,当木块m 置于M 上,并与M 一起沿固定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在下滑过程中(). (A )重力对m 做正功(B )M 对m的支持力做负功(C )M 对m 的摩擦力做负功(D )m 所受的合外力对m 做负功 答案:AB 21,对于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圆锥摆的摆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重力做功,摆线对球的拉力不做功(B )重力不做功,摆线对球的拉力做功(C )重力和拉力都做功(D )重力和拉力都不做功 答案:D2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滑块,由静止开始从倾角为θ的固定的光滑斜面顶端A 滑至底端B ,A 点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求:(1)滑块从A 到B 的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2)滑块滑到B 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 答案:(1)θsin 2gh mg 21(2)θsin 2gh mg 1.有两个物体甲、乙,它们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物体的质量均为m ,甲速度为v ,动能为E k ;乙速度为-v ,动能为E k ′,那么( ).【0.5】(A )E k ′=-E k(B )E k ′=E k(C )E k ′<E k(D )E k ′>E k 答案:B6.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1m :m =乙甲,它们分别在相同力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当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时,则甲、乙两物体动能之比为______. 答案:1:19.一颗质量为10g 的子弹,射入土墙后停留在0.5m 深处,若子弹在土墙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6400N .子弹射入土墙前的动能是______J ,它的速度是______m /s .【1.5】 答案:3200,800 13.质量为2kg 的物体以50J 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行,其动能的变化与位移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为(). (A )5s (B )4s (C )s 22(D )2s 答案:C15.质点所受的力F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 =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右图所示的t 1、t 2、t 3和t 4各时刻中,质点动能最大的时刻是(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A )t 1(B )t 2(C )t 3(D )t 4 答案:B18.质量m =10kg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先在水平推力F 1=40N 的作用下移动距离s 1=5m ,然后再给物体加上与F 1反向、大小为F 2=10N 的水平阻力,物体继续向前移动s 2=4m ,此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 /s .【2】答案:820.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h 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测得停止处与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 ,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认为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动摩擦因数μ. 答案:h /s 22.质量为m 的小球被系在轻绳的一端,在竖直平面内作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在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为7mg ,此后小球继续作圆周运动,转过半个圆周恰好通过最高点,则此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 ).【3】(A )mgR (B )2mgR (C )3mgR (D )4mgR答案:B28.如图所示,物体自倾角为θ、长为L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到斜面底端时与固定挡板发生碰撞,设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碰后物体又沿斜面上升,若到最后停止时,物体总共滑过的路程为s ,则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s Lsin θ(B )θssin L (C )s Ltan θ(D )θstan L答案:C30.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F 1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F 2推这一物体.当F 2作用时间与F 1的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出发点,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 .求运动过程中F 1和F 2所做的功.【4】 答案:8J ,24J32.如图所示,质量m =0.5kg 的小球从距地面高H =5m 处自由下落,到达地面恰能沿凹陷于地面的半圆形槽壁运动,半圆槽半径R =0.4m .小球到达槽最低点时的速率为10m /s ,并继续滑槽壁运动直至槽左端边缘飞出,竖直上升,落下后恰好又沿槽壁运动直至从槽右端边缘飞出,竖直上升、落下,如此反复几次.设摩擦力大小恒定不变:(1)求小球第一次离槽上升的高度h .(2)小球最多能飞出槽外几次(g 取10m /s 2)?【5】答案:(1)4.2m (2)6次1.一个质量为1kg 的物体,位于离地面高1.5m 处,比天花板低2.5m .以地面为零势能位置时,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______J ;以天花板为零势能位置时,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______J (g 取10m /s 2).【1】 答案:15,-252.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重力势能的大小只由重物本身决定(B )重力势能恒大于零(C )在地面上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D )重力势能实际上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 答案:D3.关于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B)在同一高度,将物体以初速v 0向不同的方向抛出,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等,物体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一定相等(C)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D)用手托住一个物体匀速上举时,手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克服重力的功与物体所增加的重力势能之和. 答案:AB4.甲、乙两物体,质量大小关系为m 甲=5m 乙,从很高的同一处自由下落2s,重力做功之比为_____,对地面而言的重力势能之比为_____ 答案:5:1,1:55.把一根长为l 、质量为m 且分布均匀的木棒,从平卧在水平地面的位置缓缓提升至竖直,这个过程中棒的重力势能增加_____,外力需做功_____.【1】答案:2mgl ,2mgl10.如图所示,一升降机在箱底装有若干个弹簧,设在某次事故中,升降机吊索在空中断裂,忽略摩擦力,则升降机在从弹簧下端触地后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中().(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 (A)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减小(B)升降机的加速度不断变大(C)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功(D)到最低点时,升降机加速度的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答案:CD16.如图所示,质量分别是m A 和m B 的两木块A 和B,固定在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的两端,竖直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用一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压在A 上,使A 静止不动,然后突然撤去此作用力.要使B 离开桌面,此竖直向下的作用力至少应为多大?【10】 答案:(m A +m B )g2.下列情况中,运动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的是( ).(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B)物体不受摩擦力(C)物体受到重力和摩擦力(D)物体只受重力答案:D3.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B)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可能守恒(C)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D)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答案:BD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B)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恒定不变,它的机械能可能守恒C)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D)一个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的机械能可能守恒答案:BD 5.a 、b 、c 三球自同一高度以相同速率抛出,a 球竖直上抛,b 球水平抛出,c 球竖直下抛.设三球落地的迷率分别为v a 、v b ,v c 则()(A)v a >v b >v c (B)v a =v b >v c (C)v a >v b =v c (D)v a =v b =v c 答案:D6.质量为m 的物体,以初速度v 0由固定的光滑斜面的底端沿斜面向上滑动,在滑动过程中,当高度为h 时,该物体具有的机械能为().(A)20mv 21(B)mgh mv 2120+(C)mgh(D)mgh -mv 2120 答案:A 8.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A)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一定减少(B)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动能一定增加(C)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动能不一定增加(D)重力势能不一定减少,动能一定增加答案:C9.以下运动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B)物体从高处以g/3的加速度竖直下落(C)不计阻力,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D)物体沿光滑的曲面滑下 答案:CD11.跳伞运动员在刚跳离飞机、其降落伞尚未打开的一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A)空气阻力做正功 (B)重力势能增加(C)动能增加(D)空气阻力做负功 答案:CD13.枪竖直向上以初速度v 0发射子弹,忽略空气阻力,当子弹离枪口距离为____时,子弹的动能是其重力势能的一半.【1.5】答案:3gv 21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 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0,另选连续的4个点A 、B 、C 、D 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 、B 、C 、D 各点到O 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 、70.18cm 、77.76cm 、85.73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 点运动到C 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___J(取三位有效数字).【2】 答案:7.62,7.5617.如图所示,一小球从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的A 点水平抛出,初动能为6J,问球落到斜面上的B 点时动能有多大?【4】答案:14J19.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A)物体势能的增加量(B)物体动能的增加量(C)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物体势能的增加量(D)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答案:CD24.长l 的线的一端系住质量为,的小球,另一端固定,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以绳的固定点为圆心恰能作完整的圆周运动,卜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小球作匀速圆周运动(C)小球对绳拉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6mg(D)以最低点为参考平面,小球机械能的最小值为2mgl 答案:AC27.质量为m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g/2的加速度竖直下落h 的过程中( ).(A)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2mgh (C)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2mgh(D)物体克服阻力做功为2mgh答案:BD28.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固定着光滑的1/4圆弧槽,它的末端水平,上端离地高H,一个小球从上端无初速滚下.若小球的水平射程有最大值,则圆弧槽的半径为( ).【4】(A)H/2 (B)H/3 (C)H/4 (D)H/6答案:A32.将物体以60J 的初动能竖直向上抛出,当它上升到某点P 时,动能减为10J,机械能损失10J,若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物体落回到抛出点时的动能为( ).(A)36J(B)40J(C)48J(D)50J 答案:A35.如图所示,光滑圆管形轨道AB 部分平直,BC 部分是处于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 的半圆,圆管截面半径r <<R.有一质量为m 、半径比r 略小的光滑小球以水平初速度v 0射入圆管,问: (1)若要使小球能从C 端出来,初速度v 0,多大?(2)在小球从C 端出来的瞬间,对管壁压力有哪几种典型情况?初速v 0各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案:(1)gR 2v 0≥(2)①当N=0时,5gR v 0=②对管壁有向上的压力,5gR v 0>③对管壁有向下的压力,5gR v gR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集目录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2)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物理卷 (12)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浙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22)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津晋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28)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内蒙古、安徽卷)物理试题 (34)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综合能力测试.45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理科使用) (53)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物 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3页,第Ⅱ卷4至10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在下列四个方程中,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 ① 3Xe S r n U 1385495381023592++→+x 1 ② +H 21 x 2n H 1032+→③+→Th U 2349023892x 3④+→+Al He Mg 2713422412x 4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x 1是中子 (B) x 2是质子 (C) x 3是α粒子 (D) x 4是氘核 2.一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 1和n 2,则正常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分别为U 1和U 2、I 1和I 2、P 1和P 2.已知n 1>n 2,则 (A) U 1>U 2,P 1<P 2. (B) P 1<P 2,I 1<I 2 (C) I 1 < I 2,U 1>U 2 (D) P 1>P 2,I 1>I 23. 在X 射线管中,由阴极发射的电子被加速后打到阳极,回产生包括X 光在内的各种能量的光子,其中光子能量的最大值等于电子的动能。

已知阴极与阳极之间的电势差U 普朗克常数h 、电子电量e 和光速c ,则可知该X 射线管发出X 光的 (A) 最短波长为eUh c(B) 最长波长为eUc h (C) 最小频率为heU(D) 最大频率为heU4.如图所示。

p 字形发光物经透镜L 在毛玻璃光屏M 上成一实像,观察者处于E 处。

他看到屏M 上的像的形状为(A) q (B) p(C) d (D) b5.如图所示,虚线框abcd 内为一矩形匀强磁场区域,ab = 2bc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实线框a’b’c’d’是一正方形导线框,a’b’边ab 边平行。

若将导线框匀速地拉离磁场区域,以W 1表示沿平行于ab 方向的拉出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以W 2表示以同样的速率沿平行于bc 方向的拉出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则(A) W 1 = W 2 (B) W 2 = 2 W 1 (C) W 1 = 2W 2 (D) W 2 = 4 W 1 6.按照玻尔理论,下列关于氢原子的论述正确的是(A) 第m 个定态和第n 个定态的轨道半径r m 和r n 和之比r m :r n = m 2:n 2 (B) 第m 个定态和第n 个定态的能量E m 和E n 和之比E m :E n = n 2:m 2(C) 若电子沿某一轨道绕核运动,若其圆周运动的频率为为ν,则其发光频率也是ν (D) 若氢原子处于能量为E 的定态,则其发光频率为hE =ν 7.如图,虚线a 、b 和c 是某静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它们的电势分别为U a 、U b 和Uc ,U a >U b >Uc ,一带正电的粒子射入电场中,其运动轨迹如实线KLMN 所示,由图可知,(A) 粒子从K 到L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B) 粒子从L 到M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C) 粒子从K 到L 的过程中,静电势能增加 (D) 粒子从L 到M 的过程中,动能减少8.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

加速度计的构造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 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 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

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

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

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O 点的距离为s ,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 (A) 方向向左,大小为ks /m (B) 方向向右,大小为ks /m (C) 方向向左,大小为2 ks /m (D)方向向右,大小为2 ks /m 9.细长轻绳下端栓一小球构成单摆,在悬挂点正下方21摆长处有一个能挡住摆线的钉子A ,如图所示。

现将单摆向左方拉开一个小角度,然后无初速地释放。

对于以后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摆球往返运动一次的周期比无钉子时的单摆周期小 (B) 摆球在左、右两侧上升的最大高度一样(C) 摆球在平衡位置左右两侧走过的最大弧长相等 (D) 摆线在平衡位置右侧的最大摆角是左侧的两倍10.如图所示,在平面xy 内有一沿水平轴x 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3.0m/s ,频率为2.5Hz ,振幅为8.0×10-2m 。

已知t = 0时刻P 点质元的位移为y =4.0×10-2m ,速度沿y 轴正向。

Q 点在P 点右方9.0×10-1 m 处,对于Q点的质d’c’元来说,(A )在t = 0时,位移为y = -4.0×10-2m(B) 在t = 0时,速度沿y轴负方向(C) 在t = 0.1s时,位移为y = -4.0×10-2m(D) 在t = 0.1 s时,速度沿y轴负方向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 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的某一位置鸣枪,经 过 1.00秒钟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秒钟再次听到回声。

已知声速为340m/s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m 。

12.如图所示,质量为m 、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 ,∠BCA =α,AB 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 是垂直于斜面BC 的推力。

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q 1、q 2、q 3分别表示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电荷,已知q 1与q 2之间的距离为l 1,q 2与q 3之间的距离为l 2,且每个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

(1)如q 2为正电荷,则q 1为____电荷,q 3为___电荷。

(2)q 1、q 2、q 3三者电量大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本题共3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图.14.(5分)某同学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利用游标卡尺两脚间形成的狭缝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a .若狭缝与灯丝平行,衍射条纹与狭缝平行 b .若狭缝与灯丝垂直,衍射条纹与狭缝垂直 c .衍射条纹的疏密程度与狭缝的宽度有关 d .衍射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以上几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6分)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1q 1q 2q 3l 1l 2图2 单位:cm2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 = ____________。

(2)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

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 表示阻力的计算式是为f = _______________ 。

16.(9分)图1中E 为电源,其电动势为ε,R 1为滑动变阻器,R 2为电阻箱,A 为电流表。

用此电路,经以下步骤可近似测得A 的内阻R A :①闭合K 1,断开K 2调节R 1,使电流表的读数等于其量程I 0;②保持R 1不变,闭合K 2,调节R 2,使电流表的读数等于2I ,然后读出的值,取R A ≈R 2。

(1)按图1所示电路在图2所给出的实物图中画出连接导线。

(2)真实值与测量值之差除以真实值叫做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即AA R R R 2。

试导出它与电源电动势ε、电流表量I 0程及电流表内阻R A 的关系式。

(3)若I 0=10mA ,真实值R A 约为30Ω,要想使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不大于5%,电源电动势最小应为多少伏?四. 本题共6小题,7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12分)质量为M 的小船以速度v 0行驶,船上有两个质量皆为m 的小孩a 和b ,分别静止在船头和船尾。

现小孩a 沿水平方向以速率v (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前跃入水中,然后小孩b 沿水平方向以同一速率v (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后跃入水中,求小孩b 跃出后小船的速度。

18.(12分)如图所示,在y <0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y 平面并指向纸面外,磁感应强度为B 。

一带正电的粒子以速度v 0从O 点射入磁场,入射方向在xy 平面内,与x 轴正向的夹角为θ。

若粒子射出磁场的位置与O 点的距离为l ,求该粒子的电量和质量之比mq。

19.(12分)“和平号”空间站已于今年3跃23日成功坠落在南太平洋海域,坠落过程可简化为从一个近圆轨道(可近似看作圆轨道)开始,经过与大气摩擦,空间站的绝大部分经过升温、熔化,最后汽化而销毁,剩下的残片坠入大海。

此过程中,空间站原来的机械能中,除一部分用于销毁和一部分被残片带走外,还有一部分能量E’通过其他方式AK 2K 1R 2R 1 E1 7 6 5 4 32 8 9 0 1 7 6 5 43 2 8 9 0 1 7 6 54 3 2 8 9 0 1 7 65 43 2 8 9 0 1 7 6 54 3 2 8 9 0 1 7 6 54 3 2 8 9 0 ×××××1×图1图2x y O B θ散失(不考虑坠落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