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学生版)
18个虚词小故事原文+翻译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
”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
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
大家回应她。
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
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十八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十八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以下是十八个文言虚词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而:
- 拔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 何:
- 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3. 乎: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乃: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 其:
-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
(完整版)高考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学生版)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小故事1 •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思也。
众应之。
既而(),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其行,乃巾帼英杰而()。
2 .何“徐公何()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其所据何()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其大也!然何()人能忘情耶?何以()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3 •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
”嗟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而王胡为乎()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好乐者也。
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4 .乃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大为感佩,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不得已而谢。
原其言,炒作乃尔(),无乃()自高耳。
5 •其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
”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
君其()许之!” 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修远矣,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6.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委政不佞之人,则李唐且()亡,必矣。
且夫()志士且如()河水清且()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
纵有“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7.若“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十八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6.且 “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 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 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奸佞之人,则 李唐且(3)亡,必矣。
副词,将要
6.且 “活着的人姑且苟活着吧,死去的人 就永远逝去了。”这难道只是石壕一个地 方的现象吗?中晚唐王朝全都这样啊。 (国家治理得都)像这个样子(了),皇 帝仍然每天玩乐,而且把朝政委托给奸佞 的人,因此李唐将要灭亡,(是)一定的 了。
不是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
复音词,不久, 一会儿
连词,表承接
1.而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
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
已( 10 );其行,乃巾帼英杰而( 11 )。
复音词,放在句尾, 表限制的语气助词, 相当于“罢了”
语气助词, 表肯定语气
1.而
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
连词,表并列
复音词,即“何况”, 用反问语气表示 更进一层的意思。
1.而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 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连词,表假设
1.而 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 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 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 (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 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 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 我的马头(就)可以了。”
5.其 (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 (2),连词,表假设,如果。(3)指示代词, 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5)副 词,加强反问语气,怎么。(6)第三人称代词, 他的。(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 还是……。(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10)指 示代词,那种。(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 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12) 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13)音节助 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2012-11-05 11:01:10)转载▼分类:学科资料标签:杂谈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用兵,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方法。
要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六条腿两只钳,不然,那么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将军如果想打胜仗,可以向我学习。
”冯氏年龄虽然小,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氏比其父更胜一筹。
冯婉贞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考(而不学习)。
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
(冯氏)不是人们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
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2012-11-05 11:01:10)转载▼分类:学科资料标签:杂谈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用兵,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方法。
要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六条腿两只钳,不然,那么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将军如果想打胜仗,可以向我学习。
”冯氏年龄虽然小,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氏比其父更胜一筹。
冯婉贞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考(而不学习)。
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
(冯氏)不是人们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
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
18个虚词小故事原文+翻译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
”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
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
大家回应她。
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
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可编辑修改word版)
18 个文言虚词小故事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 连词,表并列)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 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 连词,表假设。
)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 代词,通“尔”。
你,你的)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连词,表转折。
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 连词,表递进。
)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7 连词,表修饰。
)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 连词,表承接。
)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 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
”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
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
大家回应她。
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
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徐公何(1 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 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也?其所据何(3 代词,做宾语,什么。
)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其大也!然何(5 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人能忘情耶?何以(6 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
18个文言文虚词小故事+翻译 最终
7.焉
“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 (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 若(5)龙之一爪也。若夫(6)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 作赋,若(7)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 矣。 解析:(1)连词,表假设,如果。(2)指示代词,此, 这个。(3)副词,表推测,好像。(4)第二人称代词,你。 (5)连词, 或。(6)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词。句首 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再说”、 “至于”。(7)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至于”。
李白者(1),诗仙也。为当国者(2)所拒,遂游于此 山。今者(3),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 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4)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 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5)不可胜 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解析:(1)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 译。(2)助词,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 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 的做法)”。(3)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 译。(4)助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方面”“……样东 西”“个”“样”。(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译文:李白,是诗仙啊。被统治者拒之门外,就在这座山中游赏。 如今,(他)在山中与远离尘嚣的人对饮,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 结之情啊。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杨国忠为他捧墨,写诗讽刺杨贵妃, 这几件事是他得罪统治者的根源,也是他个性张扬的表现。所以他虽 然仕途上不如意,却仍然不放弃伟大的志向,(并)在诗歌里抒发出 来,他流传后世的诗篇不可计数,于是成就了他万世英名。
高三学生120个实词及18个虚词小故事助记篇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18个文言文虚词小故事+全文翻译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
”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
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
大家回应她。
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
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十八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十八个文言虚词小故事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李明的书生。
他勤奋好学,对文言虚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有一天,李明决定出门游历,增长见识。
他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前行,不久便来到了一座宁静的村庄。
在村子里,他遇到了一位老者,名叫王福。
王福见李明一身书生打扮,便好奇地问道:“年轻人,你来此作甚?”李明恭敬地回答:“我欲游历四方,增长学问,不知此地可有什么有趣之事?”王福笑着说:“有趣之事倒是不少,就说这村头的那座桥,‘而’今已有些年头了。
”李明疑惑地问:“这‘而’字在此作何解?”王福解释道:“此‘而’乃连接词,表转折之意。
桥虽旧‘而’坚固。
”李明恍然大悟。
告别王福后,李明继续前行。
傍晚时分,他来到了一家客栈。
客栈老板热情地招呼他:“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李明说:“住店,麻烦给我一间安静的房间。
”老板应道:“好嘞,‘以’您的要求,给您安排楼上的房间。
”李明又问道:“这‘以’字何意?”老板道:“‘以’在此处作介词,表依据、按照。
”第二天一早,李明离开客栈,走进了一片山林。
在山林中,他看到一位猎人正准备狩猎。
猎人对他说:“此山林常有猛兽出没,你‘其’小心。
”李明不解地问:“‘其’字在这里怎么理解?”猎人回答:“‘其’在此用作语气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要’‘应当’。
”离开山林后,李明来到了一座小城。
在城中,他听到两个人在争吵。
一人说:“这是‘乃’我先看到的。
”另一人说:“分明是‘乃’我先拿到的。
”李明上前询问:“这两个‘乃’字是何意?”其中一人回答:“这‘乃’字是‘就是’‘原来是’的意思。
”接着,李明走进了一家书店。
他在书架上看到一本古籍,其中有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他问书店老板:“这‘也’字有何作用?”老板回答:“此‘也’字表句末语气,相当于‘啊’‘呀’。
”走出书店,李明看到一位画师正在作画。
画师自言自语道:“‘于’此处着墨,方能显出山水之神韵。
”李明好奇地请教:“这‘于’字何解?”画师说:“‘于’在此作介词,表示在。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2012-11-05 11:01:10)转载▼分类:学科资料标签:杂谈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用兵,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方法。
要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六条腿两只钳,不然,那么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将军如果想打胜仗,可以向我学习。
”冯氏年龄虽然小,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氏比其父更胜一筹。
冯婉贞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考(而不学习)。
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
(冯氏)不是人们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
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语文】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原题呈现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_____________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_____________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_____________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_____________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_____________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_____________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_____________思也。
众应之。
既而(8)_____________,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_____________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_____________;其行,乃巾帼英杰也。
2.何“徐公何(1)_____________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_____________也?其所据何(3)_____________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_____________其大也!然何(5)_____________人能忘情耶?何以(6)_____________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_____________?3.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_____________。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_____________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
”嗟乎(3)_____________,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_____________!而王胡为乎(5)_____________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_____________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_____________好乐者也。
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8)_____________?4.乃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_____________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_____________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_____________忠贞之士也!然有人不齿,乃(4)_____________曰:“此徒沽名耳。
(完整word版)高考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高考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 11〕。
(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0〕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 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
〔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3.乎(王之好乐甚,那么齐国其庶几乎〔1〕。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
〞嗟乎〔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5〕好乐甚?假设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那么王之所为其胜乎〔7〕好乐者也。
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8〕?(1〕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相当于“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学生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小故事
1.而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思也。
众应之。
既而(),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其行,乃巾帼英杰而()。
2.何
“徐公何()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其所据何
()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其大也!然何()人能忘情耶?何以()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
3.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
()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
”嗟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而王胡为乎()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好乐者也。
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
4.乃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大为感佩,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不得已而谢。
原其言,炒作乃尔(),无乃()自高耳。
5.其
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
”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
愿为一雪其()耻。
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修远矣,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6.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委政不佞之人,则李唐且()亡,必矣。
且夫()志士且如
()河水清且()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
纵有“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
7.若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奇哉!若()人之思,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
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龙之一爪也。
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8.所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钦。
以其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沽名钓誉矣。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9.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此为()至理,当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巫所惑。
巫者,以诡为()业,其所为()皆为()利也。
故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
10.焉
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狭狭焉(),未料有伏焉(),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死之殆尽,故致大败。
于是余有叹焉(),骄而轻敌若此,焉()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
但以其傲,斥焉(),则必无颜世上矣。
11.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
”“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
”“汝之言,金玉也()。
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
12.以
“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若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
故自当以()书卷为伴,弃险以()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以
()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权贵交。
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之叹。
13.因
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
()。
其常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
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
()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
此亦因()许攸之力而得。
途经绍墓,因()守冢至前拜祭。
其量岂常人可比?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
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14.于
“黄鸟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
然于()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昔,吾乡之美誉于()四方。
于是()吾有叹焉。
然畅饮抒怀,陶然于()是,不亦乐乎?
15.与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吾亦赞同。
然今人与()古人孰智,庙堂与
()坊间之识,相去甚远。
为国者,与()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
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比百姓者,独何与()
吾等与()君建言,又恐君自与()吾复算耳。
16.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范希文若不应邀作赋,文播寰宇,则()岳阳楼能名扬天下与?当世之风,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
友人被贬,未别离去,及至河边,则()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17.者
李白者(),诗仙也。
为当国者()所拒,遂游于此山。
今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
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
()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18.之
一僧欲之()南海,询于唐僧,久之(),唐僧不之()应。
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于唐僧:“此何难之()有?”唐僧曰:“汝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