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早期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5、设学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等 6、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湘报》。
《强学报》《时务报》 《国闻报》
戊戌变法代表人物的著述
(四)与保守派的思想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 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题、新 任务: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
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 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 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 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 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 富强。 3、 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1872李鸿章轮船招商局(规模最大)
1877 李鸿章成立的开平矿务局
唐胥铁路通车情况(1881年)
1879年李鸿章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1890
湖北大冶铁矿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1875年确立和加强海防与建立海军的方针; 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25艘,其中两 艘大铁甲舰定远号、郑远号) 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同治中兴
同光新政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至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请政府的” 总理各国事务 衙门,1861年 建立,负责办 理外交、通商、 海防、军务、 关税等与洋务 “有关的事宜。 1901年改组为 外务部,班列 六部之首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洪仁玕生平。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颁布,具有资本主 义色彩,但未实行-历史条件所限。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1、以教义指导战争,借宗教争夺权力。 2、按照宗教信仰区分外国敌友。
本节内容完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村起义。1853年,定 都天京,政权建立。1856年全盛。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Βιβλιοθήκη 度》•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
•评价: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超越了 以往农民战争的思想境界;但其“理想天国” (没有商品交换、绝对平均)是在自然经济基础 上的,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思考:客观看待《天朝田亩制度》。
•正是在以往农民起义的思想基础上,才出现《天 朝田亩制度》。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均是按此规 律发展演变。如: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欧洲自由平等思想在启蒙运动影响下诞生;马克 思理论在唯物论和辩证法基础上产生;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历史经验教训与现实的结 合过程中产生。――人的思想成熟过程与之类似。
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和湖北的部分地区及安庆、九江、武汉 三大战略要地。 )
天京事变1856
洪
天王 上帝次子 虚君 ;杨 东王 天父 实权 杨 居功自傲 飞扬跋扈 杖责诸王 逼封万岁 天王密诏 北王诛东王 天王杀北王 翼王出走 祸乱起于萧墙,堡垒从内部攻破
天京沦陷1864
石达开
安福二王 李秀成(1823~1864) 陈玉成 洪仁玕,洪秀全族弟,(1852年达香港, 1859年4月到 天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 。 《资政新篇》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 。 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清军屠城 。 1864年11月18日,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南昌被 凌迟处死。洪仁玕于11月23日被处死。
张之洞 劝学篇
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
事远出西人之上”。要学习利用的 是西方的“火器”和先进的军事装 备及机器生产。因为中国之于西方, “独火器万不能及”,把“求强” 的希望寄托在仿造外国的船、炮、 创办军事工业上。
显然,这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洋务事业之主要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⑴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可以剿发捻 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兴办洋务事业之指导思想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就 是以中国封建伦理 纲常所维护的统治 秩序为主体,用西 方的近代工业和技 术为辅助,并以前 者来支配后者。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
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中国人开始找寻和 探索国家的出路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太平天国军队在江西与清兵作战图
颁布农民土地 要求的纲领《天朝田 亩制度》;并探索向 西方学习,第一次提 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 化的方案《资政新 篇》。
• “凡欧洲各大强国所以富强之故,亦
能知其密钥之所在。”
——容闳《西学东渐记》
推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比如印 度的农民革命,还为日本明治维新创 造了国际条件。
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
1895年,北洋舰队覆灭
同 治 皇 帝 , 在 位 (
光 绪 皇 帝 , 在 位 (
1862 1874
* * ) )
1875 1896
洋务运动视频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曾国藩
• (二)运动的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2、设立民用企业 3、建立新式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
小
结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有进步意义。
但是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 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 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探索之三: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戊戌变法
思考: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 (一)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资
天京事变 民 谣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 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 清军南北两面围困天京,太平天国局面严峻之 时,洪秀全等人无视这一切,错误地认为已经 到“万国来朝之候,残妖绝灭之时”(《太平 天国文书汇编》,第177页),还说 “一统江 山图已到,胞们宽心任逍遥”(《太平天国文 书汇编》,第39页)。
结
论
• 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 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 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 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历史背景 1、甲午战争后空前的民族危机 2、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物质条 件 3、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维新思想迅速在社会传播,并 于1898年发展成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第三,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太平军 所到之处,毁掉孔庙,砸碎孔子排位等。这些都在一定程 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 民战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 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2、变法维新主张(变法的活动)
第一,向皇帝上书。
1、1888年上书; 2、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变法运动序幕。
第二,著书立说。
1、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 2、梁启超《变法通义》、 3、谭嗣同《仁学》 4、严复《天演论》
4、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 (二)洋务新政的兴办(主要内容)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 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 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主要有三种:
A、翻译学堂,培养翻译人才。 B、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 C、军事学堂。
洋务运动从1861年开始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 军失败,历时30多年,中国在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跨出了 较大的一步。然而最终还是失败了。那么,洋务运动有什 么历史意义?什么失败的原因?
2、《资政新政》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主张: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
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活动方式:
向皇帝上书:1895年“公车上书” 著书立说:康《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变法通议》; 谭《仁学》;严复《天演论》。 介绍外国变法经验 :康《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 分灭记》 组织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创办报刊:梁启超主笔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天津《国闻报》及 湖南《湘报》 设立学堂:康主持广州万木草堂、梁长沙时务学堂
2、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
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因而无法 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后期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领导集团
的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太平天国诸王在建都 后不久就大兴土木,建立豪华府邸。天王洪秀全“为繁华迷惑,养尊处优, 专务于声色货利”;东王杨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诸王与部将及广 大士兵关系逐渐疏离,诸王之间更是“彼此暌隔,猜忌日生”,无法长期保 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些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3. 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
企图通过政治改良道路救亡图存。
(四)本讲重点
三次早期探索即太平天国运动、洋 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性质、
历史意义、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等。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历代农民战争此起彼伏。太平天 国达到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空前规模的农民战争。而且 具有新特点和高水平(反对外国侵略,纲领、制度)。 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各阶级相继登上历史舞台
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战争,企图用武装 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 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和富国 强兵。 3.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运动, 企图救亡图存。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洋 务 派 阵 营 的 构 成
奕 张 之 洞
曾 国 藩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洋 务 派 的 指 导 思 想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 度;“西学”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 的是所谓“长技”。 “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 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 后者。 “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 道,实在乎是。”
面对中华民族这样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 会的各个阶级、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自进 行了怎样的斗争?
(1)资产阶级维新派 (2)农民阶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 (4)地主阶级(清政府)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预备立宪”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 民族危 机加深
加 紧 侵 略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机 器 织 布 局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筹办近代海军
中国第一艘铁甲舰——平远号
创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地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随着外国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从农民群众,到地主阶级洋务派,到资产阶级维新派,到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官僚占有全国绝大部分土地。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需要把全年收成的一半以上作为地租交给地主。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
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
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喷发。
太平天国大规模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1843年,洪秀全为了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撷取原始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
随后,他从家乡广东进入广西,利用拜上帝教发动和组织群众。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四)失败原因 上午
1、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不愿意中国真
正富强。
2、封建顽固派的反对、阻挠。
3、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依赖性和腐朽性。
4、中体西用指导思想 的局限。
四、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救亡改革运动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严复
翻译《天演论》
英法军和清官员会商上海防务
天京保卫战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与腐败。 (2)农民起义领导人思想蜕化,争权夺利, 自相残杀(天京事变)。
(3)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4)宗教的消极作用。
太平 天國 天王 府模 型, 原天 王府 被曾 國藩 放的 一把 火燒 了。
太平天国圣宝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3、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如不承认 不平等条约,痛击外国侵略者。 4、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 威。 5、具有世界意义——打击西方殖民 势力,推动亚洲民族 解放运动。
(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共 同镇压。如清军、地方团练、湘军、淮军; 洋枪队及外国军队“借师助剿”。
太平天国天王府
忠王府最后部的花园,也就是拙政园,占地4.2 公顷,是中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园内保留有玉兰 堂、见山楼等建筑,园景山水相映、林木如盖。
3、历史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
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
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
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三、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运动
背景:
1、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
量有所壮大(阶级基础);
2、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马关条约》、
租借地、势力范围、瓜分危机)
3、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的改革要求,从救亡图
存到维新变法。要求改革政治制度。(领导力量)
中国儒家大同思想
农民平均主义 2、主要著作: 《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 《原道救世歌》
3、基本教义:
A
“皇上帝”唯一真神论;
B 人人都是皇上帝的“赤子”,在皇 上帝面前一律平等; C 宣布清王朝为“阎罗妖”,号召人 们起来推翻它。
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 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中外交涉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批准成立总理各国 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奕訢首任办事大臣。总理衙门的地位高于六部, 最初经管外交、通商、海关等事务,后又扩大到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 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 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总理衙门的成立,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
左宗棠
张之洞
冯桂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校邠庐抗议》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一)兴办近代企业
军事工业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地址 创办人
江南制造总局
金陵机器局
பைடு நூலகம்
1862
1865
上海
上海
曾国藩 李鸿章 李鸿章 左宗棠
崇厚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北洋海军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 动 (1)维新运动的背景 (2)维新派宣传变法的主要行 动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 兴西学
1870年科举考题(写五份卷子)
背景材料: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体”、“用”是一 对重要的概念范畴。“体”是形上的存在; “用”是形下的概括,自宋明以来,它被确指 为伦理道德、纲常名教。“体”重“用”轻, 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处理体、用关系上所 长期坚持的一种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对待中西文化关系上所 采取的一种态度。“中体西用”观固然承袭了 “体重用轻”的哲学传统,然而,也正是“中 体西用”观反映出了体、用概念的内涵在近代 所发生的错位。具体而言,形上之“体”下移 为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原先的“用” 所空出的位置则由西学所替代。从这一角度来 考察“中体西用”观,或许有助于我们从一个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欺压下,太平天国 农民起义的爆发是必然的。 (2)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 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 8月永安建制 1853年3月建都天京 5月-1855年5月北伐
太平天国革命
四、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撼动了清政府 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农 民战争的最高峰。 (3)太平天国起义削弱了封建统 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起义有力打击了外 国侵略势力。 (5)太平天国起义鼓舞和推动了 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 1847年洪秀全到广西紫荆山与冯云山会合,共同定制了《十款天条》作为教众的政治生活准则,后成为太平军的军纪2 洪秀全的《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为太平天国战争提供思想基础3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4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5 1858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的首都6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它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7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史称“百日维新”持续时间103天8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李光地、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的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②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④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⑤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的原因从主观上看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②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
重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 教训。 难点: 1、正确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 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3、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热点: 通过总结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教训,进一 步认识近代中国人民为探索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道 路,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海陆军过程 中深感财政困难,并且逐渐认识到西方国家的 富强不仅是船坚炮利的“长技”,更主要是他 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从70年代始洋 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又兴办以“求富” 为目的的民用企业。从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 办了民用企业20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大厂 家,即①轮船招商局②开平矿务局③电报总局 ④上海机器织布局。
温州医学院社科部
第二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
早期探索
主要讲“中国何处去”? 即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
第二章课件导航
A教学引导
B教学要点
C教学内容 D教学思考 E教学参考
A教学引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 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掌握太平天国 运动爆发的原因与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了解洋务派与资产阶级维 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实践,并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失败的 原因与教训。 2、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与救国主张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 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的失败原因,并从中认识这些阶级力量之所以不能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的原因和经验教训。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 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1、清政府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
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 根本原因。 •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 难。
• 3、自然灾害严重。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 • • 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的工具?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3、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看中外反动势力对 太平天国的联合绞杀。
马克思:“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 何任务”。 “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 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 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 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这类魔鬼是停滞 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 —《中国纪事》,1862年6月
汉阳铁厂(1890,张)等。
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 (3)建立新式海陆军 •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1885年设立海 军衙门; 1884年建成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 建水师三支海军。
• 致 远 舰 将 士 合 影
当年的亚洲第一,世 界第四的北洋舰队!
福建水师的旗舰“扬武”号
江南制造总局
金陵机器局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建安舰”
天津机器局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 (2)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如轮船招商局(1872,李),上海机器织布 局(1879,李),兰州制呢局 (1878,左), 开平矿务局(1877,李),天津电报总局 (1880,李),唐山胥格庄铁路(1881,李),
早期探索之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基本情况
1、兴起的原因
(1)抵御外患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 英、法、俄、美侵华,《天津条约》和《北 京条约》 )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地主阶级上层中的官员、知识分子,普遍感 到了危机,形成了要求学习西方以求“自强御辱”是社会思潮。
(2)消除内忧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2、概念
为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部分政府官员掀起的 一场“师夷长技” 的自救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育等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土地分配 :按人口均分土地
(2)农村社会的基层组织:按军制把农民编制起来
每25家为1两,每两设两司马一人,总管25家的生产、分配、行
政、司法、教育、礼俗以及军事训练等。这样,就将从事小生产的
分散的农民组织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足以与清朝相抗衡的)经济: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经济
(2)政治:君主制度,但引进西方民主制度的某些精神
如:制定法律、制度;设立新闻官以通民意等。
(3)思想教育、文化:设学校、医院、设救济残疾人的
社会福利院等。
(4)外交: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但外人不得干涉
太平天国的内政。
2、评价
(1)最早、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第二章
内容: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洋务运动的兴衰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标:
了解中国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
早期探索历程;认识探索国家道路是一个逐步前进的过程。
• 背景:列强入侵
民族危机; 国内阶级矛盾加剧。
• “早期探索”:
19世纪中、后期;探索主体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 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探索:思想主张与行动(各阶级
中国近代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 衰
什么是洋 务运动?
19世纪 60年代至 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 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外交等 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 动”。
洋务运动的背景
国际: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工业化国家对东
方非工业化国家的影响是不可抗拒的,西方 国家对落后国家的军事、政治侵略和商品输 出,也必然伴随着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推广。 这是洋务运动的国际背景。 国内: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人看到了清朝 的内忧外患,迫使他们寻找挽救和巩固清朝 统治的办法。 19世纪60—90年代,甲午 中日战争爆发前,国内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原因:战争时期没有精力考虑这些问题
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 的统治根基。 起义坚持了14年,范围达18省。所攻克之区, “官宦人家,呼之为妖头,杀之必尽”, 给清政 府统治以沉重打击。 2、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 易,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指挥的“常胜 军”、“常捷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给洋枪队 以沉重打击。
金田起义旧址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历时14年:金田起义(
1851) ——永安突围
(1852)——攻占武汉 ,建
都南京(1853) —— 北伐西 征(1853-1856)——天京 事变(1856)—— 席卷江 南 — 保卫天京(1864)。
(一)金田起义与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道光29年至30年间(1849~1850),广西发生饥 荒,洪秀全号召各地拜上帝会成员到金田村“团营”, 于道光30年12月10日(1851年1月11日)率2万余人武 装起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二)经验教训: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具有伟 大的革命潜力。但是由于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和弱点,使得他们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 争胜利的重任。 • 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为中国找到出路, 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 早期探索
本章内容:主要讲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 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主要包括: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 运动。
本章重点:了解三次早期探索的时代背 景、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 训。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地主阶 级实行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戊戌维 新,都是近代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 污吏,何异虎狼”
——天地会《万大洪告示》
清朝统治阶级重要成员曾国 藩曾在一份奏折《备陈民间疾 苦疏》中谈到当时民间的疾苦: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 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 亩之课而不足。” 在 这份奏折中,曾国藩着重谈到 了“银价太昂,钱粮难纳”、 “盗贼太众,良民难安”、 “冤屈太多,民气难伸”几个 问题。
2、外国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社会矛盾
• (1)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对列 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 巧立名目,加重征收赋税,农民的负担大为 加重。 • (2)鸦片输入使“银贵钱贱”问题进一步 加剧,农民的实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 (3)五口通商使两广、福建、湖南、江西 原来依靠内地通往广州的商路谋生的成百万 下层群众顿失生计,这几个省份后来就多数 成为农民起义特别猛烈的地区 。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三次早期探索即太平天国运 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教学重难点: 1、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 运动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 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 立和国家富强。
一、
早期探索之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爆发
(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 史作用
第一,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
统治阶级,削弱了清王朝的统治
基础。
第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 高峰,并对近代国家出路进行了 可贵的探索,体现出了不同于以 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 正统权威
第四,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 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时 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 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 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创办时间 1862 学堂名称 京师同文馆 类别 外语
1863
1866
上海广方言馆
福州船政学堂
外语
军事
1880
1885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
军事
军事
1876
1880
福州电气学塾
天津电报学堂
科技
科技
同 文 馆
5.派遣留美、留欧学生
1872—1875年派出4批留美幼
童120名,1881年撤回。 1875—1894派出3批留欧学生,
②局限性: 1859年后太平天国没有一个 相对和平的、安定的环境,此外 洪仁玕的威信不足以统筹大局, 没有 能力和机会培养、组织一个 改革的核心,所以《资政新篇》 没有付诸实施。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 房,真如神仙窟 宅。‛‚花园三四所,戏 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 境也。‛
行政管理混乱
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 乱封王,各种王达到2700人之多。
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运动以夺得天下 建立新王朝宣告结束。太平天国已经打 下了南京,建立了首都,在推翻清王朝
的斗争中它并非必定会失败。为什么我
好‛局面的出现。
查治国之道, 在乎自强,而审 时度势,则自强 以练兵为要,练 兵又以制器为先。
洋务派的地方领袖:曾国藩
曾国藩认
为,举办军事 工业“可以剿
发逆,可以勤
远略”。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洋务运动的阶段划分
•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初,约 十年,以创办军事工业的‚求强‛活动 为中心,为兴起阶段。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 列宁:‘地权’和‘平均土地’的
思想,无非是为了完全推翻地主权 力和完全消灭地主土地占有制而斗 争的农民力求平等的革命愿望的表 现而已。——《列宁选集》第2卷,第418419页.
后期纲领:《资政新篇》(1859)
后期纲领:《资政新篇》(1859)
• 政治上——主张立政的关键是‚设法用人‛之 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 交通运输事业和金融事业,奖励民间开矿,制造火 文化社会生活方面——主张移风易俗,破除恶 习和腐朽生活方式,举办社会福利事业,提倡文明 对外关系上——主张同外国平等往来,自由通 商,进行文化交流,反对外人干涉内政和外来侵略。
1850年夏,洪秀全 令各地教徒集合,众 人卖掉房屋和土地, 全家离开村子,奔赴 金田,男女分编,2万 人加入起义队伍。
●外来的上帝为什么会得到百万中国 农民的信奉和追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章目录
第一节 太天平天国运动 第二节 洋务运动 第三节 戊戌变法
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兴起 二、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体系 三、太平天国的治国总纲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 1851年1月11日,洪 秀全率2万余人于金田村 率众起义.
洪秀全 (1814—1864) 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
(2)核心思想:发展资本主义, 富国强民。 (3)意义与局限性:具有鲜明 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接产物; 迫于形势也没有实施。
以制定法律制度为立政关键,将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某些精神 灌注于太平天国君主制度之中。
效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发 展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提 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设学馆、医院、育婴堂等提倡兴 办社会福利事业;设立新闻馆。
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 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 国的内政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 统治根基。
是中国旧式农民的最高峰,并提出通过向外国学 习来寻求新出路的方案。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舶制造厂。 船政局设有
船政学堂,培养人才。
1867年崇厚创建于天津。初称军火机器总局, 1870年改称天津机器局。是年冬,由直隶总督李 鸿章接管。1895年改称“北洋机器局”。1900年 被八国联军毁坏。
天津机器局
洋务军事工业企业的特点:
第一、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A、其生产目的,是满足“国防”需要, 所产产品直接拨交军队使用,没有商品经 济的含量与事实; B、其资金来源为政府拨款,不以盈利为 目的,投资不能转化为“资本”; C、工厂管理、管理者、管理机构一切仿 照官衙和军队,实行把头式统治。
引进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却又力 图保存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注定 其必然失败的命运。 洋务派企图依赖外国达到自强 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企业实行 的却是封建衙门式的管理。
第三节 戊戌维新运动
康有为(1858-1927),广 东南海人。近代著名政 治家、思想家、社会改 革家和学者,原名祖诒,字 广厦,号长素,后又号更生。 著有《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大 同书》等。
民用企业的特点
➢资金已具有资本性质。 ➢其产品均以商品形式出现。 ➢使用机器生产和资本管理方式。 ➢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官僚——国家资本一枝独秀的局面长期存在。
3、洋务运动的深化
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 ✓ 翻译学堂
培养翻译人才
✓ 工艺学堂
培养专门技术人才
✓ 军事学堂
洋务运动前后期的重心有所不同。 前期以“自强”为主,主要兴办军用工业; 自19世纪70年代起,“自强”外,又提出了“求富” 的口号,开始发展民用工业。
1、军事工业
1861年12月创办。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技术力
量“全用汉人,未雇洋匠”,李善兰、华衡芳、徐寿等曾在 此工作。虽仍以手工制造为主,但已开始着手采购机器。 曾 国 藩
北京颐和园勤政殿 新政期间,光绪帝在此颁布了一百多道变法诏令.
谭嗣同殉难图
谭
嗣
康
同
广
仁
杨 刘光第 锐
杨 深 秀
林 旭
新旧力量对比悬殊
想救亡,却不敢得罪帝国主义 要变法,却不敢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搞维新,却害怕民众,害怕革命
维新派在变法理论、策略和措施上的错误
1、 “托古改制” ——变法理论缺 陷
2、永安建制 :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雏形。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 洪秀全宣布“登极”,称天王。 封——
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 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 石达开为翼王。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玉玺
3、定都天京
太平军所向披靡,连 克九江、安庆、芜湖 等重镇。1853年3月 20日,攻占南京,改 名天京,作为太平天 国的都城,直到1864 年太平天国失败。
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总部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办轮船招商局, 是清政府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
开平矿务局外景图
开平矿务局 是重要的民用工 业。1878年由李 鸿章在唐山开平 镇创办,1881年 全面投产。这是 清政府设立的较 早使用机器采煤 的机构,曾经在 抵制洋煤方面发 挥了积极作用。
汉阳铁厂是19世纪末张之洞在武汉 兴建的。1893年底全部峻工,有造钢轨厂 等大小10个厂,有两座炼钢高炉、两座炼 钢转炉、一座平炉及轧制铁轨的设备等, 雇佣工人3000多名。为洋务派建立的规模 最大的近代民用工业,兼营采矿、采炼和 钢铁。
汉 阳 铁 厂 的 高 炉
1876年7月3日,上海吴淞铁路举行通车典礼。 这是7月1日试车情景。吴淞铁路使用英国制造机 车。不久,这条铁路被拆毁。
1881年,我国第一条铁路——开平矿务局唐山至 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此后,建筑铁路成为洋务 运动及晚清经济重要内容。这是李鸿章等在唐胥 铁路通车时所摄。
——这恰好给顽固派的政变提供了机会和 借口,导致变法失败。
维新派在理论上是自相矛盾的,在 力量上是软弱无助的,在改革策略上是 混乱冒进的,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封 建守旧势力的强力反对,注定了维新变 法的必然失败。
中国工业发祥地 ——安庆内军械所遗址碑
李鸿章于1863年设立于上海,以机器制造洋炮, 最初设在松江,后迁往苏州,称“苏州洋炮局”,
后又迁至南京,即金 陵机器局。主要生产 山炮,后膛炮及炮弹 、抬枪、水雷与炮车 等,试制过小轮船。
金陵制造局仿制的加特林手摇机关枪
曾国藩、李鸿章于1865年夏创建于上海,有若干 个附属机构,并设有广方言馆、翻译馆等,是一所
培养新式海军人才
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0年奏请设立,地点 在东机器局内,后来又附设管轮学堂。(图中帐 篷为1900年八国联军进占天津时,俄军在该校内 所设营地)
1872年8月11日,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之前摄影于上海 轮船招商局;小图为1905年部分第一批留学生聚会合影
北洋水师拥有舰艇20多艘, 还在辽东、山东沿海建成颇 具规模的海军基地。
康有为多次向皇帝上书,上陈变法思想。
1895年公车上书前举人 聚会处——松筠庵
1898年康有为呈递的 《应诏统筹大局折》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严
与《孔子改制考》
复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谭嗣同的《仁学》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康有为向皇帝进呈
《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记》 《波兰分灭记》
维新运动时期,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较为著 名;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颇有影响。
“上帝”是人间的一切真、善、美,正义 与人道,仁爱与幸福的化身。
太平天国精神的衰落
(1857)洪秀全,除了恢复杨秀清生前的全部名衔 以外,还加了“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十 三字。萧朝贵也增加了“传救世主天兄耶稣太子圣 旨”十二字。
“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 是做长工”。天京事变后在“老弟兄”们中流传的 这首歌谣,形象地表明了洪秀全宣扬的太平教义的 解体。
1.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工业,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 之一,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 义工业的产生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积累了 科技资料,造就了一批科技 人才。
有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第一人——陈启源
2.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张之洞
左宗棠
盛宣怀
袁世凯
1861年1月清廷批准成立,初设时名为抚夷局,后 被迫改名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总揽对外交涉以及同外 国发生干系的财政、军 事、教育、制造、矿物 、交通、海防、边务等 各方面的大权,成为一 切洋务的包办者。
总理衙门大门
二、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的主要有:外交、商务、开办工厂、派遣 留学生、开办新式学堂、设立外交衙门、建立海军 等内容。
南京
4、北伐:为了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1853年5月, 林凤祥、李开芳率军进兵北京。最终失败。
5、西征:鄱阳湖口大捷
太 平 军 西 征 形 势 图
1856年4月至6月太平军在天京地区击溃了清军 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威胁,从此进入 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太平军作战图
太平军大败湘军, 曾国藩绝望投水
在英国试航的靖远舰
山东刘公岛北洋海军基地
三、洋务运动的失败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 全军覆没,这标志着以“自强”、“求富” 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经远舰沉没一瞬间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 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康乾之世非有机器也,然而廪溢库 充,民丰物阜。”
——体仁阁大学士、理学大师徐桐
具有综合生产能力的新 式军工企业,规模在全 国首屈一指。可生产枪 支、火炮、弹药、轮船 和炼钢,并生产一些车 床、刨床等机器设备。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左宗棠于1866年创办于福州马尾山下,是专门
从事船舰制造的大型企
左
业。初期聘请法国人做
宗
监督。 1875年后开始自
棠
行设计制造船舰,是清政
府设备最齐全的一个船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 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企图把正在趋向分离的小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把整个 社会改造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规定了天王的高度集权、官员的世 袭制等,都表现了封建的等级关系
2.《资政新篇》
(1)内容: 政治——法治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文教——新式学堂、医院等
第二、具有较强的买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