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里伯斯金的建筑创作理念与操作方法研究 (1)
丹尼尔.李布斯金
观景窗
o 在整个建筑面对河水的立面上,只在“天空”展览馆的观景室和 “水”展览馆的休息大厅设置了两处观景窗。“天空”展览馆的 窗口以纵向打开窗为主,通过与倾斜构架的搭配,造成不稳定建 筑结构的假象,已达到增强展览效果的目的。
“水”壳和“地”壳
o “水”展览馆的建筑体块较为灵活,横向窗为主,保持景观视线 的连续性。所有的展品都集中在一个巨大的展览空间里——“陆 地”展览馆。巨大的不规则的展览空间用不规则的隔板隔开来陈 列展品。展厅内很暗,在展品和参观路线导向处都有重点照明, 设计者是要通过建筑和建筑内部环境对参观者产生影响,使参观 者仿佛脱离日常生活而进入另一个情景世界。此博物馆尽管外观 上比较独特但在平面上与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还是很有点“相似”。
秋之落叶
步进宽耸空荡的空间后, 就会看到满地的圆形铁 铸人脸,人脸直径大小 如一个手掌,张口圆瞪, 表情幽怨、仿佛一个个 呐喊的灵魂。 踏步行其上,人脸交叠 碰挤发出声音,,仿佛 在唤醒人们对柏林历史 中犹太人被消弭去的记 忆。
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
建构思想
o 设计的德国柏林犹太博物馆以曲折变形的画廊将博物馆空间分成 许多“碎片”,以期使参观者想到纳粹对几千年的犹太文化所造 成的断裂。同样,他在设计帝国战争博物馆北馆时想突出的也是 这种“悲剧”效果。战争博物馆宣扬的不是战争, 而要表现的是 争取和平的艰难,建筑要表现的就是这种矛盾与冲突。博物馆外 形呈简洁的几何图形,巨大的曲面块体相互交错在一起,外墙是 深色的混凝土几乎看不到窗户。这是李布斯金第一次设计这种薄 壳式混凝土屋面建筑,他以曲面壳体隐喻“当今世界已被各种矛 盾冲突撞击成许多碎片”。
o 屠杀塔是独立于馆体之外的一个附属建筑,呈不规则的四边形, 高塔里空荡荡,底面大约有20平方米,四面墙壁向中间收紧。只 有一个光源,是在十几米高的一侧墙角开了个小口。在这束唯一 的自然光下,整个纪念塔都显得阴森、晦暗而且紧张。 每个游客走到塔中,都会向空中凝望。一侧是遥远的光明,另一 侧,在数米高的空中有铁质的梯子,但是爬上去是不可能的。除 了梯子,整个纪念塔中再无任何展示物和装饰。
丹尼尔·里伯斯金:伤痕建筑
丹尼尔·里伯斯金:伤痕建筑“吸引我去探索的,总是那些被叫做空洞的东西,那是当一个社会被消灭,或个人的自由被践踏,当生命的进程被粗暴地中断,生命的结构被永远地扭曲变异,存在的那种压倒一切的虚无感”。
很少会想到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建筑师之口,他就是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举世瞩目的柏林犹太博物馆(Jewish Museum in Berlin)和纽约9·11世贸大厦遗址(Ground Zero)重建的建筑师。
他的设计诉说着世界的悲伤,表达着难以置信的力量,但是从个人角度,他的作品又能以无与伦比的戏剧性吸引着来到建筑前的每位观众。
建筑是另一门艺术里伯斯金作品中的冲突性和从中传递的信息让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正如Mary Lynne Vellinga在她的文章中所说的,“里伯斯金属于那种屈指可数的十几位世界性建筑师之一,这个群体中的几位欧洲建筑师如今已经获得了明星般的地位。
”他同样属于以解构主义知名的现代建筑师,这股建筑的后现代运动旨在产生碎裂和非欧几里德的几何构造,摧毁重组像结构和外表等一切建筑元素,像扎哈·哈迪德、弗兰克·盖里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946年正值二战结束时出生的丹尼尔·里伯斯金,生于波兰一个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的犹太人家庭。
他的双亲以及10名兄弟姐妹都经历过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迫害,最后只有其父和一个姑妈熬过苦难,得以幸存。
1959年,年仅13岁的里伯斯金跟随家人迁往以色列,以后又乘船移民美国,来到纽约。
1965年,里伯斯金成为美国公民。
他一直希望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手风琴拉得很成功。
然后,里伯斯金对绘画的迷恋最终让他选择了建筑。
年轻的里伯斯金总是花很多时间去尝试创作包含复杂意识思想的抽象画。
他希望成为一名艺术家,但是他的母亲建议他学习建筑。
在他的自传《击碎大地:生活和建筑的冒险》中,他重新回忆母亲的话:“你可以将艺术融入建筑中,但是却不能将建筑融入艺术中。
丹尼尔·里伯斯金——呼唤灵魂深处悲伤的设计大师
里伯 斯 金 是 一 位 厚 积 薄 发 、 大 器 晚 成 的
建筑 师。毕业后 , 他 没有 直接 进入 建筑 师事
“ 吸 引我去 探 索的 , 总是 那 些被 叫做 空洞的东西, 那是 当一 个 社 会被 消灭 , 或个人 的 自由被 践 踏 ,
当生命 的进程被粗暴地 中断, 生命的结构被 永远 地扭曲变异, 存在的那种压倒一 切的虚 无感。 ” Ⅲ
— —
丹尼 尔 ・ 里伯斯 金
承 担 举 世 瞩 目的 柏 林 犹 太 人 博 物 馆 和
务所, 而 是 一 直 在 北 美、欧 洲 、日本 、澳 大 利 亚以及南 美等地讲 学、 进 行 绘 画 创 作 。直 到 上世 纪 8 0 年代 , 4 0 多岁 的里 伯 斯 金 被 邀 请
2 0 1 5 . 01 6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到德国设计一 个博物馆 , 纪念在奥 斯维辛集
中营中死去的艺术家费利克斯 ・ 纳 什鲍姆 。 作为犹 太后裔 , 他 把 这位 艺 术 家 一 生 经 历 的 苦难 、 对 自由以 及 未 来 的 向往 成 功 地 展 现 出 来 。这 个 处 女 作 为他 赢 得 了柏 林 犹 太 人博 物 馆 的 设 计 权 。1 9 8 9年 , 里伯 斯 金 和 妻 儿 移 居 柏林 , 并 在 当地 成 立 了建 筑 事 务 所 。随 后 的 1 O年 间 , 他 将 全 部 精 力投 入 到犹 太 人博 物 馆 的设 计 中。早在 2 0 0 1 年9 月9 日正 式 开 馆 前 , 这 座 浓缩 了生 命 的 痛 苦 的 博 物 馆 仅 凭 建筑 本
柏林犹太博物馆建筑分析
❖在通道中并没有过多的展品,有五个被刻意用 墙面封闭起来的空间,叫做“虚空”,如不细心 留意,游客也可能完全不会察觉馆里有着一个这 么诡异的空间。但是细心的游客偶而能透过一些 洞开的窗口瞥见这些不能进去却垂直贯穿了整栋 建筑物的虚无空间,只有建筑顶部的玻璃天窗投 下光来 。
内部空间
❖这些虚空的“展览厅”并不开放给游客参 观,却还是有一个处在尾端被称为记忆的空 间,能让人进内一窥其秘。 这里展示着一件名唤“秋之落叶”的现代艺 术品。步进这宽耸空荡的空间后,只见地板 上铺天盖地地铺叠着一个个圆形的铁铸人脸, 人脸直径大小如一个手掌,张口圆瞪,似呆 还怨,仿似一个个呐喊的灵魂。
❖建筑表达了两个几何线形。 一个多样化的片断组成的直线 和一个趋于无穷的折线相互交 织,但各有自己的方向。表达 了空间的联系和序列的破碎。
与旧馆间关系 —— 高度
❖新馆与老馆之间仅在地下的出入 口相接。除了出入口之间的联系, 在高度上,檐口高度大致相同。
与旧馆间关系 —— 风格
❖旧馆与新馆风格迥异。形成 强烈对比。 ❖如天外来物,在混乱的城市 肌理中起到调和作用。
设计灵感 Between The Lines
❖被压扁的六角星 ❖未完成的歌剧
❖遇难者的原址
设计原型 非理性的原型 大卫盾(六角星)
以色列国旗
❖纳粹强迫每个犹太人佩 戴“耻辱名牌”
❖折射出民族的血泪和辛 酸
设计原型 非理性的原型 大卫盾(六角星)
外观设计 Between The Lines
❖德国闪电战 柏林犹太人博物 馆锯齿形的形态让人联想到德国 闪电战。
立面设计 ——立意
❖对柏林犹太名人的地址连线的 引用及乐谱语汇的建筑转化,在 墙壁上留下伤口一般的不规则指 向的开窗
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气其作品[1]
7、3 解构主义7、3、1 解构建筑概况20世纪80年代,西方建筑界又出现了一种被称为”解构主义”的新思潮。
它不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现代主义以后出现的历史主义、通俗主义的思潮持批评态度,试图建立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
解构主义建筑的得名,与两次重要活动有关:一次是1988年6月至8月,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名为“解构主义建筑”的七人作品展;另一次是同年7月,在伦敦泰特美术馆举行了一个名为“建筑与艺术中的解构主义”的国际研讨会。
解构主义建筑与解构主义哲学:在思想观念上确实存在着某种关联,一些解构建筑师比较关注哲学,试图将建筑纳入更深层次的文化思考;而另一些解构建筑师则不然,他们更加关注建筑形式与空间的全新创造。
第一类建筑师:伯纳德·屈米、彼得·艾森曼、丹尼尔·里伯斯金、莱姆·库哈斯等。
第二类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弗兰克·盖里、蓝天组等。
7、3、2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伯纳德·屈米:1944年出生于瑞士。
1969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科大学,从70年代到80年代,分别在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A)、普林斯顿大学等执教,在纽约和巴黎成立事务所,现为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研究生院院长。
思想基础: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福柯的后现代哲学。
代表实例:巴黎拉维莱特公园(1982-1989从“分解”到“叠合”为处理拉维莱特公园开发计划的复杂性和不定性,屈米以“分解”的观念在公园用地上建立起三个结构系统:“面”系统,以一种表层结构来表达;“线”系统,用了许多连接线条和线性构件;“点”系统,精心设计了许多小型构筑物。
“点”、“线”、“面”三个系统,还无法控制公园的整体结构。
屈米将“点”系统上的10.8m 见方的构筑物放置在一个间距为120m的方网格的交叉点上。
构筑物形式各异,但红色却是唯一的保留颜色。
在方网格有秩序地组织下,“点”系统及构筑物具有了决定整个公园结构的作用。
丹尼尔里伯斯特的“水晶”别墅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的丹套其同以提面 烹尼令豪的选供材大 饪尔人华外择了料落 、利惊的观增最为地 用伯叹室颜加佳铝窗 餐斯的内色一的,给 和金整设和倍保加室 娱设体计面或温上内 乐计厨也漆两隔窗带 的的房不。倍热棂来 焦定坐相与低、和了 点制落上别辐降一耀 。岛在下墅射噪些眼 台大。引玻和隐的 厅在人璃耐蔽阳 内精注,候装光 一,致目也性置和 个还的的可能,通 有有设外以。这透 吸一施观选房给度 引个中相择主室。 力由一比不可内表 , ——
“水晶”别墅的内部结构
相互连接的三部分建筑体高低 错落,给这栋别墅创造出鲜明的角 度;一个特别的、不对称的螺旋状内 部结构;两层楼高的顶端以及与幽僻 露台的平滑过渡。令人印象深刻的 门厅,其尽头所连接的是一个精心 设计的、突出了几何空间的大厅。 一些设计细节揭示出其风格和功能 性:毗邻主卧室的阳台装饰着精巧 的金属制品;光井将日光引入桑拿浴 室;步入式衣橱将更衣室打造得更加 合理。模仿了柏林的犹太博物馆和 丹尼尔利伯斯金其他一些建筑作, 别墅的外表采用了优雅的立边咬合 镀锌表层,这使得21世纪的技术如 太阳能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能够得 以运用。镀的锌层有两种色调的产 品可以选择,这两种色调都类似自 然氧化的锌:一种是流行的预钝化 锌的蓝灰色,一种是高雅的石墨灰 色,两者都是由德国领先的锌制品 制造商Rheinznk出品的。
•
• 一个新的奢华时代
•
• •
“水晶”别墅的低碳设计理念
• 自备可再生能源
•
•
此别墅运用了自备的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热、供电和供水。其标准配置包括 一个太阳能集热系统,它不露痕迹地与锌表层融为一体,以及一个拥有高效 热泵的地热系统。此外,光电薄膜可以发电,而天台收集的雨水可供花园的 灌溉系统使用。 节能标准
Daniel_Libeskind(丹尼尔.里伯斯金)作品-柏林犹太博物馆
犹太博物馆的入口配置于原柏林博物馆〈巴洛克式老建筑体〉内,利用新建筑体其中一个“空”的轴线方向延伸至此建筑内,并打破其方正格局,横斜入地下室而至新建筑体内。
Libeskind称此种手法为〝潜意识下的连接〞,代表德国人和犹太人命运的无法分割;但从深层意义来看,为了创造犹太博物馆的入口,拆除了仿古迹的一面墙体此古迹是大战后依原设计重新再造的仿品,并非原迹〉,若依建筑师之意,各自赋予基地上两个独立建筑体为德国人及犹太人的象征,而使用这样一种侵略性的语言来响应象征着德国人的巴洛克式建筑体上,我个人的感觉彷佛:别人对我不仁,我亦回之不义。
尤其为了强调犹太博物馆的入口,用材质沉重的墙体作为入口的建筑语汇,这手法的疑虑,更在犹太博物馆内部使用轻快材质的对比下而加深。
三条主命运线代表三种不同的可能性,也是本设计案的主题,但参观者走完这三条命运线后,并无法在空间的体验上领略出不同的感受,倒是整个建筑体顺应着李伯斯金强烈的个人美学及设计风格,有着统一而重复的空间感,从头至尾没有平行和垂直线、倾斜的墙面、天花板嵌入的斜行灯具线、展示橱柜的不规则开口〈以上皆为解构派常用手法〉,参观者走完全程,只觉空间跳跃不停,和哀悼犹太人的省思感似乎没办法配合。
当然这是我个人在犹太博物馆的空间经验,并不足以代表其它参观者的想法,只是我很怀疑,若去除了引导员的详细解说,以及每个空间、每条路线上的昭示牌,参观者是否能够从自己寻常的空间领略知觉中去体会建筑师要说的故事?设计者利用历史背景、哲学思维或艺术化的手法来充实设计,基本上是很吸引人的,只是当建筑实体完成后,也必须要能够回归到空间上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无需语言、文字图片的引导,直接可以体会的感觉。
建筑体曲折行进的方向,是建筑师依照一些曾在柏林住过的名人住址所决定的;即找出名人地址在柏林市地图上的位置,和博物馆所在地连系而构成方向性,这些名人的选择并没有国籍限制,可能是犹太人,也可能是德国人或者其它。
丹尼尔·里伯斯金简介及作品介绍
兴趣爱好
他一直希望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手风琴拉得很
成功。然而,里伯斯金对绘画的迷恋最终让他选择 了建筑。他希望成为一名艺术家,但是他的母亲建
议他学习建筑。在他的自传《击碎大地:生活 和建筑的冒险》中,他重新回忆母亲的话: 正是因为如此,里伯斯金认为当代 的建筑师更应该注重自己当地的建 筑传统。 “你可以将艺术融入建筑中,但是却不能将建 筑融入艺术中。”于是,他进入了纽约库伯科 学艺术学院。
建筑观点
每一个城市对生活在其中的市民来 说都是世界的中心。每个地方都不 是一个抽象的地方概念,它和当地 的人,以及不断发展的历史发生着 关联。我的每个作品都非常不同, 你不能重复自己,关键是要倾听来 自这个城市的秘密之音。 建筑并非只是有趣的形式,而是应 该有深刻的含义和当地的环境相融 合。而建筑和环境的融合,应该是 动态的,是当下的,我们需要向前 看看,未来会怎么样。
2.的规划局规划局
德国海军高级
3.进行了录制幻灯片演示。
的关怀计划的感觉
但是,撒旦立刻反击热
这么简单
总之,就是
很屌
学业与职业
19岁那年,里伯斯金对建筑产生浓 厚兴趣,舍弃音乐考进全美顶尖的 建筑艺术学院柯柏联盟学院,获得 学士学位。 1972年,他获得英国埃塞克斯大学 建筑史和建筑理论学硕士学位。 曾经的音乐背景使他后来的建筑设计 中常有古典音乐的精确美感和超然大 气。里伯斯金也说过:“没有音乐的 建筑,不过是 瓦砾堆成的山。” 硕士毕业后,里伯斯金没有进建筑师 事务所,而是一直在北美、欧洲、日 本、澳大利亚以及南美等地讲学,先 后任教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 法尼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南加州 大学、德国汉堡学院等著名学府。
但在此后13年中,他和妻子所开的夫妻档 在全世界设计建造了40多个大型建筑,以 他究竟是谁?他又有着怎样 其浓厚的学院气质和实用风格受到业界尊 的经历? 崇。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有关压抑的领域——丹尼尔李布斯金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有关压抑的领域——丹尼尔李布斯金自己在外面很久从上大学开始到每个地方最喜欢看外面的建筑因为我想这是我记住这个地方最好的方式还有一个原因我一直固执的认为每一个建筑背后都藏着设计师最深最好的感情后来我想那些纪念性的建筑呢?是为了什么?为了铭记?为了原谅?相信大家看到这张图片都认识没错,恐怖袭击前的美国世贸大楼而如今她以重生的形式屹立在这个国际金融之都的中心画面中间那片公园就是“911恐怖袭击”中倒塌的世界贸易中心遗址被称为“归零地”曾经傲视全球的世贸双子塔,现如今只剩下一片空地,被挖空了的巨大废墟像一个巨大的窟窿,让人的心情立刻变得沉重起来。
“我总是很惊讶,人们竟然会认为建筑应该要让人感到舒适,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
因为空间和世界是不一样的。
”——世贸大楼重建工程总规划师,丹尼尔李布斯金说道。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段话我就被感动到了是的,我们常常被封闭的空间所保护但同样的我们也被封闭的空间所隔离然而世界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学会去观察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建立亲密的联系因为这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丹尼尔李布斯金:出生于波兰,父母是大屠杀的幸存者。
在设计柏林犹太博物馆的时候,他听到了很多批评的声音,只是因为他想设计出与传统博物馆不同的作品,不走寻常路。
被问到为什么要不走寻常路,他这样说。
“如果你忘记了过去,或是遭受了创伤,你会压制它。
但是这些会经常出现在你的心头。
它会对你产生一些坏的影响,甚至是暴力。
”德国柏林的大屠杀犹太人博物馆李布斯金说起初他是准备把博物馆内部设计得特别昏暗因为“没有人能给暗无天日的大屠杀带来光明”于是他改变了当初的想法,增添了一些光亮。
每每读到这一句,我还是会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我们侧重于结合历史,把它看作是展示过去动荡年代的一面镜子,而不是将历史当作一种补充材料。
”他说道,“当你浏览新闻的时候,你会看到很多地方都处于动荡中,而且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
但是我们不能把自己排除在外,假装这些事与我们无关。
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人物简介
丹尼尔·里伯斯金与其他建筑大师的比较
与彼得·艾森曼的比较
与雷姆·库哈斯的比较
• 都受到解构主义建筑的影响
• 都受到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
• 但里伯斯金更注重建筑与人的关系
• 但里伯斯金更注重建筑的艺术性
• 艾森曼更注重建筑物的结构与空间关系
• 库哈斯更注重建筑的实用性与功能性
丹尼尔·里伯斯金对建筑界的贡献与影响
• 成为纽约市的地标性建筑
2001年设计的伦敦城市大学图书馆
• 获得了英国建筑师协会奖
• 体现了功能主义建筑与解构主义建筑的结合
• 成为伦敦市的重要文化设施
02
丹尼尔·里伯斯金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丹尼尔·里伯斯金的设计理念与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解构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的结合
• 强调建筑物的结构与空间关系
• 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1997年设计的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 采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手法
• 强调了建筑物的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 体现了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
2001年设计的伦敦城市大学图书馆
• 采用了功能主义建筑的手法
• 强调了建筑物的空间与秩序
• 体现了教育与文化的融合
丹尼尔·里伯斯金的设计原则与技巧
•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品
• 获得了一系列国际建筑奖项
丹尼尔·里伯斯金的代表作品与荣誉
1992年设计的柏林博物馆岛
• 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
• 体现了解构主义建筑的特点
• 成为现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1997年设计的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 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奖
• 展示了现代主义建筑与解构主义建筑的结合
丹尼尔_里伯斯金_用伤痕建筑直面历史
古典的优越 , 如火炬般从新加坡南部海面 傲然拔起, 俯瞰四面 的大海
公园和 花柏 山
高尔夫球场
山 人
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 这样人们才能参与进
来 , 发表 他们 的意 见 我 非 常尊重 中 国 , 但是 我也很 不安 , 因为有 很 多国外 的建筑 师或 事务所 把他 们 的设计 强加 到 中国的 身 上 , 而没 有咨询 过 当地 的用户 味追 求拿 到项 目 所 以建筑
丹佛 艺术馆新馆跻身世界上最新最奇特的五座建筑 之列 吉宝映水苑 有些别墅正是 设计 在塔楼 的顶部, 可 以一 览
吉宝 湾全 景
吉宝映水苑
吉 宝映 水苑 建筑结 合 了大胆 的姿 态与
的是 日后 使用 建筑 的人们 以及 建筑 所处 的 地 方 , 所 以我 强调 建筑应 当在 一个 更开 放
件作品 张之洞博物馆建筑面积逾 7 0 0 0 平方
丹尼 尔 里伯 斯 金 : 用伤痕 建筑 直面历史
里伯斯 金是解构 主义大师 , 风格前卫且不按牌理 出牌 其令人惊讶 之处不仅 仅在于建筑的外观 , 而在 于他对 人们 的生活 以及其所 处文化 的深深 了解 和体 现 这可 能是 因为他是 个学院派 , 多年 以来一直远 离商业社会 , 没有被 商业和官僚社 会所沾染 , 在建筑上 比其他商业 建筑师更容易倾注 自己的思考
在 2 00 6 年 10 月 7 号 8号
文化 场所 开始 蔓延
开放的两天里 , 大约三万四千人参观 了新馆
自从
1 9 9 年 筹划 建设 新馆 以来 , 新馆 员工估 计每 年来 馆 参观 的人数 都会 翻一 番 , 从第 一年 4 5 万增 加到 目前 的 10 0 万 该馆创 建于 1 世纪 9 0 年代 , 设计 师丹尼尔 9 伯斯 金负责扩建 里
以观念表达文化_丹尼尔_李伯斯金建筑作品解读
34■ 白 雪1 张 曼2 ■ Bai Xue Zhang Man作者单位:1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北京 · 100044)2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 · 150006)收稿日期:2009-08-03Express Culture with Its Conception: Reading on the Works of Daniel Libeskind[摘 要] 本文通过对建筑师丹尼尔·李伯斯金4个典型博物馆建筑作品的评介与研究,指出当代文化建筑并非仅是某种功能、性质的标签,而应结合作品周边环境和城市文脉,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人类文化的深层思考,即一种依附于观念艺术的建筑思维。
[关键词] 丹尼尔·李伯斯金 文化建筑 观念艺术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four topical museums of architect Daniel Libeskind and points out that contemporary cultural architecture is not just like a label to express its function or speci fi cation, it may integrate construction itself,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urban contexts to open out some deep going re fl ections on human culture with its own mode, which is an architectural intention attached to the concept art.[Key words] Daniel Libeskind, Cultural architecture, Conceptual Art以观念表达文化—丹尼尔 · 李伯斯金建筑作品解读丹尼尔·李伯斯金是当代建筑领域最具哲人气质的建筑师之一。
谈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丹尼尔_利伯斯金_以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为例
谈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丹尼尔·利伯斯金———以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为例王小花1许晨曦2(1.天津华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天津300061;2.天津市大港建筑设计院,天津300270)【摘要】本文对解构主义建筑大师丹尼尔·利伯斯金的成名作———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分析,加深了对解构主义建筑特点的认识,并得出了解构主义建筑的四点创作原则。
【关键词】解构主义;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争议一、解构主义建筑的提出上个世纪中期的法国,形成了一股结构主义的潮流,引起了西方各国的关注。
到了1967年法国哲学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德里达提出了解构主义理论,作为法国的另一种哲学思潮出现了,他的美学是属于后结构主义美学,其理论是出于对结构主义的瓦解、反对、否定的目的而产生的一股新思潮,德里达所提出的解构主义观点就是要消解作为结构主义存在基础的“结构”概念。
70年代,西方不少先锋派建筑师开始将解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建筑实践。
于是,解构建筑产生了。
二、解构主义建筑的特点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
德里达本人对于建筑非常感兴趣,他视建筑的目的是控制社会的沟通、交流,从广义来看,建筑的目的要控制经济。
因此,他认为新的建筑、后现代的建筑应该是要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控制,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
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有丹尼尔·利伯斯金,弗兰克·盖里,伯纳德·屈米,彼得·艾森曼,扎哈·哈迪特等人。
其中丹尼尔·利伯斯金由于其特殊的经历,对解构主义建筑做出了更多的诠释,下面就对其成名作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进行分析。
三、项目简介犹太人博物馆是附属于原柏林博物馆“巴洛克式老建筑体”的增建部分,在1989年的设计竞赛中由利伯斯金拿下,1992年11月大楼动工,1998年竣工,1999年1月向公众开放。
建筑总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平面呈曲折前行状,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
李伯斯金解构主义建筑设计风格探究与运用——以柏林犹太人纪念博
2 01 6年 1 2 月
景 德 镇 学 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J i n g D e Z h e n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3 1 N o .6
De e .2 01 6
李 伯 斯 金解 构 主 义 建 筑 设计 风格 探 究 与运 用
— —
构主义 的破坏和分解。他提 出了“ 去中心” 观念 , 以 及 反对 西 方哲 学史 上 的“ 罗 格 各 斯 中心 主 义 ” 传统。
这 一观 点掀 起 了西 方 文 学 界 巨 大 的 波澜 , 让 他 成 为 了解构 主义 哲学 话 语 的权 威发 言人 , 不仅 影 响 到 了 艺术 、 社会 、 科学 、 语 言学 、 人类 学 以及政 治学 等学 术 界学 科 , 甚至 直接 影 响 到 了建 筑学 以及 建 筑 设 计 这
丹尼 尔 ・ 李尼尔 ・ 李伯斯金 J
1 . 1 犹 太 家庭背 景 丹 尼尔 ・ 李 伯斯 金建 筑 设 计 师 , 1 9 4 6年 出生 于 波兰 的一个 犹太 人 家庭 。 由于历史 以及 宗教 情节 的 原 因, 欧洲 人 很 难 接 纳 犹 太 人 , 到 处 受 到 仇 视 和 迫 害 。二 战 中 , 纳 粹 德 国一 上 台就 进 行 了 大规 模 的反
构主 义建 筑的文本 游戏 , 总结 了解构主 义理论与 建筑实践 两者结合 所带来的文化价值 以及 美学焦虑。
关键 词 : 李伯斯金; 解构主义; 柏林犹太人纪念博物馆
中图分 类号 : T U 2 5 2 . 3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9 6 9 9 ( 2 0 1 6 ) 0 6 — 0 0 6 6 — 0 4
从研究方法的视角谈里伯斯金的探索之路
从研究方法的视角谈里伯斯金的探索之路
佚名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5(000)026
【摘要】简述了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的生平与成就,从研究方法的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里伯斯金如何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类型学、观察法以及实验法等方法完成不同项目的大胆探索过程,以期为当代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思维方向。
【总页数】3页(P21-22,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
【相关文献】
1.丹尼尔·里伯斯金:建筑是诠释生命和态度的载体 [J],
2.丹尼尔·里伯斯金:呼唤灵魂深处悲伤的设计大师 [J], 江滨;朱继刚
3.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库尔德人文化博物馆 [J],
4.里伯斯金将在图卢兹建造扭曲的“花园大厦” [J],
5.里伯斯金设计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碑在渥太华揭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里伯斯金如何成长和做事
从中国古代建筑文明,延绵到欧洲古埃及,两河和古罗马的欧式风格,在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直至引领世界建筑潮流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而后工艺运动,表现主义派,未来主义派,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再有近代粗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地域主义,结构主义,高技派等等风格随着历史和文化的潮流而前进演变,那么当代呢?是什么一种思潮或是所谓的主义引领建筑界潮流呢?是现代和后现代结合?还是折衷的后现代,结构和高技的结合产物?不论怎么样,还是期待新的更适应时代的理念的出现,这是外国建筑师的专利(patent),中国有志建筑师不是看客(spectator),更是中国建筑师的专属(单词忘了)。
看看里伯斯金如何成长和做事的吧.“没有音乐的建筑,不过是瓦砾堆成的山”现年65岁的丹尼尔•里伯斯金是一个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型的艺术家。
作为建筑师,40岁之前他只限于在大学里纸上谈兵,“从没摸过手术刀”,直到52岁才拥有平生第一个建筑成品,但在此后13年中,他和妻子所开的夫妻档在全世界设计建造了40多个大型建筑,以其浓厚的学院气质和实用风格受到业界尊崇。
1946年5月12日,里伯斯金出生于波兰的罗兹。
他从小学习手风琴,很快崭露音乐天分,7岁就开始在波兰的电视上表演。
1959年,里伯斯金与后来蜚声世界的以色列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同台演出。
同年,里伯斯金随家人移民美国。
19岁那年,在母亲的引导下,里伯斯金对建筑产生浓厚兴趣,舍弃音乐考进全美顶尖的建筑艺术学院柯柏联盟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1972年,他获得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建筑史和建筑理论学硕士学位。
曾经的音乐背景使他后来的建筑设计中常有古典音乐的精确美感和超然大气。
里伯斯金也说过:“没有音乐的建筑,不过是瓦砾堆成的山。
”硕士毕业后,里伯斯金没有进建筑师事务所,而是一直在北美、欧洲、日本、澳大利亚以及南美等地讲学,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南加州大学、德国汉堡学院等著名学府。
以观念表达文化——丹尼尔·李伯斯金建筑作品解读
以观念表达文化——丹尼尔李伯斯金建筑作品解读
白雪;张曼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师丹尼尔·李伯斯金4个典型博物馆建筑作品的评介与研究,指出当代文化建筑并非仅是某种功能、性质的标签,而应结合作品周边环境和城市文脉,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人类文化的深层思考,即一种依附于观念艺术的建筑思维.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白雪;张曼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北京·100044;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破土而生:建筑中的历史与记忆--丹尼尔•李伯斯金及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J], 刘羽
2.丹尼尔·里伯斯金:建筑是诠释生命和态度的载体 [J],
3.从场地到场所的转换——浅析丹尼尔·里伯斯金建筑作品 [J], 冯桢懿;陈磊
4.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库尔德人文化博物馆 [J],
5.建筑空间中的情感体验——丹尼尔·李伯斯金及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J], 张丹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白雪.张曼.Bai Xue.Zhang Man以观念表达文化——丹尼尔·李伯斯金建筑作品解读[期刊论文]-城市建筑2009(9)
2.王丹谈形态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美术大观2008(7)
3.谢建华向丹尼尔·李布斯金致敬——读《破土:生活和建筑的冒险》[期刊论文]-建筑技艺2009,176(5)同济大Fra bibliotek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丹尼尔·里伯斯金的建筑创作理念与操作方法研究
姓名:李茗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指导教师:王伯伟
20090301
丹尼尔·里伯斯金的建筑创作理念与操作方法研究
本文链接:/Thesis_Y160344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