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表现;3) 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4) 掌握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1) 能够观察和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状态;2) 能够运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3) 能够引导学前儿童养成积极的心理行为习惯。

3. 情感目标:1) 提高教师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2) 增强和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互动,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3) 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健康?1) 心理健康的定义;2)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3)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表现1) 学前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特点;2) 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和表现。

3.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1) 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2) 学校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3) 社会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4. 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1) 提升学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2)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3) 创设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4) 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真实情景的模拟和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过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

2. 讨论分析法:启发学生参与讨论,共同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学前教师的角色,体验与学前儿童互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到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实地教学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言(15分钟)1) 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推动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3) 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对抗性条件作用
琼斯
模特塑造法
班图拉
及时强化
斯金纳
二、口吃(发展障碍)
* 儿童语言的获得 儿童语言发生的准备 儿童语言的发展 儿童语言获得的途径 阿尔波特 模仿说 乔姆斯基 先天语言能力说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
语言环境 教育方式 家庭
幼儿园 口吃的主要表现 延迟发音
重复音节
* 案例:
小明,小班,偶发性口吃。 性格孤僻, 说话局促不安。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 途径和方法、幼儿园及家庭健康环境的创设;常 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及矫正方法。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使学前儿童懂得保护心理健康的粗浅知识和技能, 纠正不良情绪和态度,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 为习惯,预防和矫治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保证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成因分析:父母期望值很高 偶发事件—恐惧—口吃
对策与建议:
(1)避免幼儿受到不良语言环境的影响。 (2)不要强制性改变左右手的习惯。 (3)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4)消除引起幼儿紧张的因素,不要过分关注幼
儿的口吃和强制纠正。 (5)进行必要的训练,如发音训练,朗读练习,
可借助音乐以游戏方式训练。 (6)进行有效的心理适应性训练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培养社会交往 能力、锻炼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 习惯:主要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 品德行为习惯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要求
1、体察学前儿童的内心感受。 2、满足学前儿童的心理安全需求。 3、引导学前儿童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融洽人际关系。 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注意不要流于形式,应增强学前儿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活动,帮助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习惯。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途径:
1. 游戏教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引导儿童探索、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其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2. 绘本教育:通过绘本故事讲述有关情绪和行为的故事,让儿童在阅读中了解和学习情绪管理和社交技巧。

3. 艺术创作: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创作活动,让儿童通过自我表达和创造,释放情绪,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自信心。

4. 身体劳动:通过让儿童参与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例如种植花草、整理教室等活动,培养儿童对劳动的理解和认同,培养耐心和毅力。

5. 家庭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和儿童共同参与一些亲子活动,例如做饭、游戏等,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

6. 观察与倾听:教师和家长要仔细观察儿童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倾听儿童的需求和感受,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与成长。

学前儿童大班健康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大班健康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大班健康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前儿童大班健康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通用1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学前儿童大班健康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儿童大班健康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1活动目标:1、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乐意在群体中表述自己对名字的想法。

2、初步了解父母带给自己名字的含义,并爱上自己的.名字。

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并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

难点:1、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2、在群体中表达自己对名字的想法。

活动准备:1、幼儿名牌;2、绘本ppt;3、视频;4、爱心卡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聊聊名字1、我们初次见面,你愿意分享下你的名字吗?(出示名字卡)2、教师分享自己的名字(名字卡)二、分享交流,阐述心声1、出示ppt,小老鼠,让幼儿知道原来对于名字也有喜欢或不喜欢的。

2、你对自己名字有什么感受?三、绘本支持,释放焦虑1、倾听小老鼠的烦恼(两个录音)。

2、它为什么会不喜欢自己的名字?请幼儿说说。

3、了解小老鼠名字的秘密。

4、请幼儿说说原因并播放小老鼠喜欢了自己名字。

四、真情互动,提升认识1、播放一个妈妈的录音2、打开父母的爱心卡3、分享感动时刻活动延伸:出示几个名人名字和照片,大声说出我爱我的名字。

学前儿童大班健康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活动目标:1、在轻松的环境中敞开自己的心灵,快乐地交朋友,表达自己真实的心理想法。

2、在优美、浅显的语言中调整自己的心理行为。

3、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轻音乐、小椅子(或其它活动室方便可取的东西)布置的小树林。

区别不同班级幼儿的标志从不同的班级选取若干名幼儿,他们相互间不是很熟悉。

活动过程:一、轻松活动--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播放轻缓的音乐)伴着轻缓的音乐,请小朋友随意找个位置,摆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

面向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面向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面向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投入到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学前儿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其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有效地关注和指导。

本文将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其全面发展非常关键。

在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儿童的身体和心智正在迅速发展,他们面临着与外界交往和适应的挑战。

若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会给他们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而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社交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是指学前儿童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优势,并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情绪管理能力是指学前儿童能够识别并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有效应对各种情绪变化;社交能力是指学前儿童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适应环境、与他人和睦相处;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前儿童面对问题时能够正确分析和解决。

在实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育。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通过设计一些适合儿童的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绘本故事和音乐舞蹈来进行情感管理的教育。

绘本故事可以帮助学前儿童理解和表达情感,音乐舞蹈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和愉悦感。

此外,还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的活动,如冥想和放松训练,以帮助学前儿童缓解压力和调整情绪。

除了以上的实施方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家庭和学校的合作。

家庭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家庭和学校可以相互配合,形成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有力支持。

其次,要关注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的师资培训。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心态和良好心理健康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 游戏和玩耍:通过游戏和玩耍,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发展他们的社交技能、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表达情感:鼓励儿童表达他们的情感,帮助他们认识和处理情绪,例如通过绘画、绘本、角色扮演等方式。

3. 社交技能培养:帮助儿童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和沟通能力,建立良好亲社会行为。

4. 身体健康:提供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指导,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身体意识。

5. 培养自信心:鼓励儿童尝试新的事物,肯定他们的成就和努力,帮助他们发展自信和自尊。

6. 情绪管理:教导儿童如何识别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深呼吸、冥想和正面自我对话等技巧。

7. 家庭参与:与家长合作,提供充分的沟通和支持,促进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心理健康发展。

8. 关注儿童发展: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根据他们的成长阶段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这些途径可以在学前教育机构、家庭和社区中实施,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情绪管理:教育孩子如何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提升情绪的自主调节能力。

2. 社交技能:培养孩子与他人积极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包括倾听他人、分享和合作等。

3. 自尊和自信:帮助孩子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4.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包括观察、思考、提问、创新等技能。

5. 健康生活习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适当的饮食、充足的睡眠、体育锻炼等,保持身体健康。

6. 处理压力:帮助孩子认识和应对压力,教育他们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提升应对挑战的能力。

7. 平等与尊重:培养孩子对他人的平等和尊重,促进友善和合作,避免歧视和欺负行为。

8.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教育孩子如何防范危险,保护自己的身体安全,在遇到危险或困境时寻求帮助。

9. 家庭和社区价值观教育:通过传授正确的家庭和社区价值观,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上述内容的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学前阶段(3-6岁)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学前儿童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心理健康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多样。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绘画、手工制作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儿童了解和认知不同情绪和行为,并引导他们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行为规范。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应该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学校作为儿童的第二家庭,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支持,与家庭共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社会也应该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支持和资源,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解决,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健康心理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我们共同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帮助学前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学会正确表达情感,并通过情绪管理技巧来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2. 社交技能:培养学前儿童与他人建立健康、积极和互动的关系,包括与同伴、家庭成员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3. 自尊和自信: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培养积极的自信心。

4. 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培养学前儿童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做出决策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健康习惯和生活方式: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睡眠、运动和个人卫生等方面的指导。

6. 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帮助学前儿童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情绪调节和应对困难的技能。

7.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教育学前儿童认识危险和风险,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行为,包括交通安全、火灾安全和防范性侵等方面的教育。

8. 睡眠和休息: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睡眠和休息习惯,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通过以上内容的教育,学前儿童可以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促进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心理健康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儿童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儿童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早期的教育对于整个人生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情绪管理:学前儿童正处于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他们能学会正确表达情感,有效管理情绪。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儿童与人交往时更好地处理冲突和压力。

2. 自我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以及自己的需要和限制。

通过了解自己,儿童可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3. 社交技能:学前期是儿童开始拓展社交圈的时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对他人的情感和需求,逐渐培养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应对挫折:学前儿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学会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逆境应对的能力,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要有效地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游戏教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可以通过游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儿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情感表达,通过团队游戏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2. 情绪教育:在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可以利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帮助儿童将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从而促进情绪的健康发展。

3. 儿童文学: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是培养儿童情感、认知和道德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可以选择适合学前儿童阅读的心理健康教育类图书,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引导儿童思考和学习。

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自信心、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以及实施的方法与策略。

一、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时期是儿童性格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对儿童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儿童积极自信的性格培养。

通过教育的引导,儿童可以建立对自己的认识、认同自己的优点与价值,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

其次,心理健康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管理情绪。

学龄前儿童情绪波动较大,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启发儿童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情绪调控的能力。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

通过与其他儿童互动,儿童能够学会合作、分享、沟通等社交技能,为未来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

二、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为了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与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与策略。

1.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

通过游戏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类游戏中,培养儿童的自信、协作和情绪管理能力。

例如,通过模拟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儿童在虚拟场景中体验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并进行应对,帮助他们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2. 情绪管理教育情绪管理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教授儿童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和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进行调节。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学会通过深呼吸和数数的方式来放松自己、缓解压力,并提供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儿童尝试运用这些技巧。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儿童社交能力的有效策略之一。

通过与其他儿童一起协作完成任务,儿童可以学会分享、倾听、尊重等社交技能。

教师可以设置各类小组活动,鼓励儿童合作并指导他们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儿童的社交发展。

儿童学前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学前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学前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形成他们的心智和情感发展,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儿童学前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儿童学前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

儿童在这个阶段需要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不同环境和情境。

如果儿童的心理健康得不到妥善的关注和教育,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问题,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儿童可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儿童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心理学的原则1. 个体差异原则: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特殊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教育者应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2. 温馨亲近原则:儿童的情感需求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育者应提供充满爱与关怀的教育环境,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使他们感受到安全和被接纳。

3. 游戏与探索原则:儿童通过游戏和探索来学习和发展。

教育者应提供多样化的游戏和探索活动,以促进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自主性原则:儿童应该被激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我决策和自主性。

教育者应给予儿童适当的选择权,让他们参与角色扮演和决策,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 情绪管理:教育者可以通过故事、绘本、游戏等方式引导儿童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教授适当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技巧等,帮助他们学会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

2. 社交技能培养:教育者可以设计合作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儿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6篇)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6篇)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1【活动设计】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变得勇敢了,从谈话中我常常知道他们有的能够独自在房间里睡觉了,有的敢下水游泳了……但是我也发现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有部分孩子产生了退怯、自怨的消极心态,甚至有的产生了极不健康的心理,《纲要》中提出要注重孩子健康发展,不仅体现在身体素质上,更要从心理上去呵护他们,所以产生了本次活动。

由说勇敢找勇敢到听听大人们的寄予,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形成遇事不慌张、不放弃,勇敢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活动目标】1、在看看讲讲找找中积累生活中各种勇敢的经验,能够围绕话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2、鼓励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并解决它,对自己要有信心。

【活动准备】前期经验:幼儿有独处的经历、日常活动中感受过自己勇敢。

物质准备:录音磁带(广告录音、家长的话)、字卡、抗震小英雄图片等。

【活动过程】一、认读字卡,说一说勇敢。

要求:大胆说说自己在生活的勇敢表现,了解克服恐惧心理很勇敢。

1、提问:什么是勇敢?你是勇敢的孩子吗?表现在哪里?你有一个人在家的经历吗?当时心情怎样?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害怕。

2、情景——独处时有人敲门,怎么办?3、小结:除了不怕疼,不哭很勇敢,独处时克服恐惧,遇到突发事件能想出办法也是勇敢的表现。

听了你们的介绍,的确比以前勇敢了。

二、看看说说,找一找勇敢。

要求:进一步认识勇敢的行为,知道学习时面对困难有信心也是勇敢的表现。

1、听广告——夸夸爸爸的勇敢。

提问:谁的爸爸很勇敢?什么行为并不是勇敢的表现?2、出示图片,找一找勇敢的人。

提问:为什么说他们是勇敢的人?理解词语:见义勇为,舍己救人3、爸爸妈妈们有些什么话要对我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儿童认识、掌握、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详细说明。

一、情境教育法情境教育法是一种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体验社会生活,培养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游戏、角色扮演、故事、绘本、音乐等方面进行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自信心,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逐渐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认知教育法认知教育法是通过教育幼儿认知自己及周围事物,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幼儿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绘本、音乐等形式进行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关注和观察自己和周围环境,学习如何处理复杂的情况和问题,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三、行为教育法行为教育法是通过教育幼儿正确的行为和习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通过模仿、示范、奖励、惩罚等方式进行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学会自我控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四、情感教育法情感教育法是通过教育幼儿正确的情感表达和交流方式,帮助幼儿培养健康的情感和情感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通过情感故事、情感游戏、情感课堂等方式进行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感受和表达情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情感管理能力。

五、家庭教育法家庭教育法是通过家庭教育,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培养幼儿的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活动、家庭沟通等方式进行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家庭价值观和家庭规则,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六、游戏教育法游戏教育法是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针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学前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观念和行为方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以下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教育者关注其认知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基本的认知能力,如形状、颜色、大小、数量等。

2.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较为简单,需要教育者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他们了解情感和情绪,学会表达和应对情感。

3. 学前儿童的沟通技巧:学前儿童的沟通方式主要以口吻和手势为主,需要教育者引导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

4. 学前儿童的习惯养成:教育者需要引导学前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勤洗手、不吃零食等,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意识。

5.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如游戏、故事、表演等,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除了以上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教育者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学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都需要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2. 个性化:教育者需要根据学前儿童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3. 持续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持续的教育和引导,教育者需要不断跟进和关注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需要教育者关注学前儿童的
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观念和行为方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标以及实施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他们身心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和认知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社交做好准备。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促进儿童自我认知: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并培养他们积极的自我形象。

2.培养社交技巧: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儿童可以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增强自己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

3.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儿童在学前期经常面临各种情绪冲突,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学会正确表达情感、认识情绪变化,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4.增强适应能力:学前儿童需要适应新环境、新角色和新规则。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适应这些变化,并增加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三、实施策略1.开展适龄儿童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培养交往能力和社交技巧。

例如,进行团队游戏、角色扮演和合作演出等。

2.倡导积极的家园合作: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或家庭活动,向家长们传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3.借助儿童文学进行情感教育:通过阅读一些适合儿童的文学作品,帮助他们理解情感变化,并从中学会正确表达和应对情感。

4.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技巧: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例如冥想、讨论和艺术创作等,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调节。

5.引导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培养儿童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例如,通过拼图游戏、探究活动等方式,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

结语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针对学校因素导致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善学校环境、加强师生沟通和同
伴交往等方式进行干预。
03
生理因素
遗传因素、身体健康状况等也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针对生
理因素导致的问题,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措施。
家庭、学校与社区的合作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家长和教师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可以通过 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教师联系机制等方式加强合作。
果。
04 学前儿童心理问题与干预
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焦虑
抑郁
学前儿童可能会出现过度紧张、害怕、担 心等焦虑情绪,表现为易怒、易哭闹、难 以入睡等。
学前儿童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 、疲倦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我否定 和自杀倾向。
社交障碍
行为问题
学前儿童在与其他孩子或成人交往时可能 表现出害羞、胆怯、不合作等行为,难以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认知发展
01
02
03
04
感知觉发展
学前儿童通过感觉和知觉来认 识世界,包括听觉、视觉、触
觉等。
记忆发展
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 ,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 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
渡。
想象力发展
学前儿童的想象力丰富,能够 进行简单的想象和创造力表现
立法保障
制定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关 法律法规,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健 康教育的地位和权益,确保其有 效实施。
教育理念与实践创新
教育理念更新
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 儿童的个性与差异,强调全面发展与 综合素质培养。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件 第七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件 第七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6. 没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 心理不健康的学前儿童常常会以各种行为方式表现出来,诸如吮吸手指、遗尿、口吃、
多动等障碍。而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不会有严重的或复杂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拓展阅读
详见教材P174-175
心理健康的标准
(1) 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和个人成就有“有价值”的感觉。 (2) 充分了解自己,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和感应性,不为环境所奴役。 (4) 适当接受个人的需要,并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5) 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计。 (6) 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无过度幻想。 (7)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视社会标准的不同而变化,对自己的工作能集 中注意力。 (8) 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个人所从事的事业多为实际的、可能完成的工作。 (9)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并改变自己。 (10) 在集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重视集体的需要。 (11) 在不违背集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个人独立的观点,有判断是非、善恶的 能力,对人不过分谄媚,也不过分寻求社会的赞许。
比如,儿童多动的表现就意味着感觉统合失调吗?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 除了没有心理与精神疾病的症状外,其个人的认知能力、 情感表达、行为表现等各方面都应维持在一个正常且平 衡的状态上,使得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环境的调适能够达 到最高且最好的效能,进而获得快乐、满足,产生合乎 社会文化要求的行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二、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儿童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儿童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具备应对的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儿童学前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学前教育期间,儿童正处于自我认知、自尊心形成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

学前教育是儿童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时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儿童能够学会有效地表达情感,正确处理情绪,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情境。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

学前教育是儿童接触社会的起点,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儿童能够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分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在儿童学前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以下是几种具体的方法:1. 游戏教育法:通过游戏,儿童能够快乐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境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儿童正确面对情绪、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2. 绘本教育法:绘本可以用来讲述故事以及描述与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的情境。

通过阅读绘本,儿童能够理解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学会积极的情绪管理策略。

3. 小组讨论法:在学前教育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儿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倾听他人的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进行情绪表达、问题解决和思考等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自我意识和共情能力。

4. 群体辅导法: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群体辅导活动,让儿童在集体环境中感受到支持和理解。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供心灵寄托,还能够在集体交往中培养儿童的合作和沟通技巧。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伴随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情感等心理活动逐渐发展,语言能力发展迅速
3.成人经常与婴幼儿交流,促进感知、言语、思维等方面发展
3-4岁
1.幼儿情绪比较稳定,会用适当地方式表达情绪,初步学会排解消极情绪,喜欢与人分享
2.愿意与同伴一起玩玩具、合作游戏,能勇敢地玩一些户外大型玩具
3.初步了解男女在外形上的不同,知道并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
4-5岁
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幼儿园集体生活,能与同伴互相合作,团结友爱
2.自觉遵守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初步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关心周围的人、事、物,对亲人、朋友、老师持有积极情感
5-6岁
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理解和帮助别人
2.勇敢对待挫折、困难
(四)应对学前儿童恐惧情绪
(五)应对学前儿童屏气发作
(六)应对学前儿童暴怒发作
(七)应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
(八)应对学前儿童退缩行为
课后作业
每小组准备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下次课堂展示该活动的组织
(四)行为训练法
(五)讲解评议法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确定活动目标
(二)选择活动内容
(三)做好活动准备
(四)设计活动过程
(五)选用适宜方法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案例分析与指导
(一)案例一:“我会找快乐”(小班)
(二)案例二:“心情播报员”(中班)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引导适当地表达情绪情感
2.培养对他人的积极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粪症
指粪便在哦错误的地方排泄,例如衣服或者地板。 常常是非意愿的,但偶尔是故意的,诊断标准规定这种事件必须至少 每月发生一次,至少持续3个月,而且儿童满4周岁或以上。 多达1/5的遗粪症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七、行为障碍
(一)注意缺陷 /多动症障碍(ADHD) 3个核心特征: 注意分散 、多动 、冲动性。 • 注意分散 注意分散的儿童在学习或玩耍时很难保持持续的注意力集 中。可以很自然地投入很感兴趣的事物,但很难专注于新的或是不太 感兴趣的食物。不留心或不愿意听别人说话、不听从指令以及不能宝 事情或功课做完。条理性查、容易被干扰以及对枯燥的活动很快失去 兴趣。 • 多动 这些孩子的活动是精力过剩的、强烈的、不恰当的和无目的性 的。他们极其好动,但不像其他精力旺盛的儿童,他们不怎么能完成 任务。 • 冲动 认知性冲动 症状表现为无条理性、草率地考虑问题,需要有人监督等 如甚至完成了作业,但却没有交给老师。 行为性冲动 症状暴力在教室了大叫或者行动不考虑后果等。即使在情境 需要是也很难克制他们的反应,如,一个小孩用手去摸炉子看它是不 是热的,虽然他已经到了明白事理的年龄。
四、沟通和学习障碍
沟通障碍(在童年早期多数被诊断) 音韵学障碍:发出语声的困难; 口吃:言语不流利; 语言表达障碍:不能使用口头语言沟通; 表达——接受混合型语言障碍:理解他人语言有困难。 口吃或说话不流畅及其他沟通障碍,通常在年幼儿童中发生,发病高峰 年龄约在5岁,治疗在通常是不必要的,许多问题在入学后不久会自动纠 正。 • 学习障碍 涉及在掌握以下一种或多种技能方面存在重要问题:听、 说、阅读、书写、推理、数学。不包括主要由视觉、听觉、运动缺陷、 智力落后、情绪失常或不利环境引起的问题。情绪和社会紊乱及其他 适应性的缺陷会导致学习问题,但它们本身并非学习困难(根据智商 测验显示没有智力发育迟缓问题的儿童,却有明显的学习问题) • 是根据学业成就测验的结果,并且在年龄小的时候不被发现,多数在 入学后被确定。是一种隐藏的缺陷。
•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儿童(IQ分数在50—55到70)组成了最大 的一群,估计占整个精神发育迟滞的85%,这类儿童在学龄 前表现出轻微的发育迟缓,通常只是在小学低年级音出现了 学业或行为问题才被鉴定出来。
原因:
1.出生前的(胎儿期)原因,包括所有的基因障碍 和宫内意外; 2.与出生的伤害有关(围产期),如早产或出生时 缺氧; 3脑膜炎、颅外伤、出生后(后天)因素。
2. 他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功能丧失,如有一个 或多个重要的功能受到损害,包括情感功能、认 知功能、身体功能 。 3 .这些痛苦体验和功能丧失增加了个体进一步受到 损害的危险性,如死亡、痛苦、残疾或丧失自由。
案例1欣欣,男,1周岁,晚上洗好澡躺床上,爸爸给他穿衣服的时候,好象很不
开心,“嗯哼嗯哼”地叫,妈妈从他身边经过,没理他就走开了,这下他大哭了起 来,嘴巴张着不出声的那种,好几秒钟过去了,还没有哭出声,妈妈从卫生间跑出 来,爸爸拉着他的小手拉他坐起来,接着抱起来举高,欣欣还是那个样子,嘴巴张 着没有声音。爸爸把欣欣放下来,横抱竖抱,还是一样,发现宝宝的嘴唇越来越 黑,脸色越来越大青,妈妈摸小脚,小脚勾起来,僵硬,吓死爸爸妈妈了,爸爸妈妈 高喊 “欣欣欣欣欣欣欣欣”,几分钟之后,欣欣终于有微弱的声音哭出来了 , 两只眼睛盯着妈妈看,妈妈看得心痛死了。过了好几秒钟欣欣才放声大哭,妈妈 这才放心了 。 案例2:洋洋,女,5岁,有1年小提琴学习经历。她每周都要抽出两天到老师 家学琴。孩子母亲说,她一进老师家门就开始哭,一开始练琴就泪流满 面,还可怜巴巴地哀求说:“妈呀,我真的不想学。”虽然母亲心软, 但是与父亲的意见不统一。父亲坚持要她学琴. 老师还给她布置了家庭作业,每天必须练习4首练习曲。如果她正 确无误地完成一首曲子,父亲就奖励给她一颗棋子,直到从父亲手中 “赢得”4颗棋子,才算完成一天的学习。否则,她就得不间断地练下 去,哪怕是一两个小时。一旦孩子琴拉得不好,父亲就用手指戳她的头, 还推搡她、大声训斥她。孩子就这样承受了1年,终于有一天扛不住了, 她经常挤眼睛、努嘴巴、耸肩膀,胳膊腿还控制不住地乱动.
二、对心理问题的评估
1.临床晤谈:晤谈的内容包括他们的生活情境、各 种关系、成功和失败、个性发展的情况以及别人 对他的态度等。 2.行为评估:行为测查表和评定量表、 行为观察和 记录 3.心理测验:智力和教育测验、投射测验、人格测 验、神经心理测验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一、情绪障碍 (一)焦虑障碍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常见神经症。是儿童期最常 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表现:害怕在众人面前出现,有的特别怕看别人的眼睛,怕碰别人的目光,对 别人的注意大为敏感。
血叶——注射——受伤恐惧症 恐惧看见血、受伤、打针或其他侵入性的医疗过程。
恐惧症的产生原因
• 条件反射式学习 1.患儿直接与物体接触,产生恐惧反应,而后强化固定下来的恐惧。 2.患儿在某一环境中产生恐惧反应,引起了对某情境或情境中某物体的恐惧。 • 分离不安 1.患儿直接与物体接触,产生恐惧反应,而后强化固定下来的恐惧。 2.患儿在某一环境中产生恐惧反应,引起了对某情境或情境中某物体的恐惧。 •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法 1.父母不注意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使儿童的依赖心太强 2.父母为了一时的效果而吓唬孩子
睡眠异常
梦魇:反复从睡眠中惊醒,能详细回忆恐怖的梦境,通常设计危及生命、 安全或自尊;一般发生在睡眠周期的下半段。(在3—8岁儿童中常见)。 睡惊症:反复发作突然惊醒,第二天对发作过程没有记忆。 梦游症:反复发作的睡眠中起床行走,第二天对发作没有记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排泄障碍
遗尿症
指日间或夜间的不自主的排尿。大多数儿童在5岁前都会发生尿床。诊断 标准:遗尿问题必须是频繁的的(连续3个月内每周至少两次),或 伴随在社交、学习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的严重痛苦或受损。 3种遗尿症: • 单纯夜间遗尿:一般发生在晚上的前1/3时间里。 • 单纯日间遗尿:多数在上学期间下午早些时候,可能的原因,常常指 向音社交焦虑或专注某一学校事件而不愿意上厕所。 • 夜间遗尿和日间遗尿合并存在。
(1)分离性焦虑障碍 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 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 有关。 (2)过度焦虑反应:表现对未来过分担心忧虑、不切实际的烦恼。本症 多见于学龄儿童和少年,女性较多,其病前个性胆小,多虑,缺乏自 信心,对事物反应敏感,同时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3)期待性焦虑: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父母预期的要求, 担心受到父母的责备而焦虑不安。另一方面,作业布置超过了儿童的 接受能力,给儿童以极大的压力,也会使儿童表现出紧张、焦虑等不 稳定的情绪。
二、精神发育迟滞
• 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的主要特征: 1. IQ分数约为70或以下。 2.至少在两个领域内,同时伴有适应功能的不足或损害:沟通、 社会/人际关系技能、社会资源的利用、家庭生活、自理、自 我指引、学业技能、工作、休闲、健康和安全。 3.发病在18岁以前。 • 精神发育迟滞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这种划分 主要是基于IQ分数。
三、孤独症
在临床上应完全具备三大核心症状,即 社会交往存在质的损害; 交流沟通障碍; 行为刻板重复、兴趣狭窄。 • 低功能孤独症 伴有严重的智力发育落后,除表现出典型自闭症 状之外,生活自理、行为方面表现出严重问题,大小便不能自理、 不会自己吃饭,狂躁、自伤,甚至攻击任何身边的人,认知功能 也十分低下,不认识常见生活用品,没有语言等。 高功能孤独症 没有语言障碍,学习能力和他人相当,仅存在交 际上的困难。看起来跟正常人没区别,甚至有的比正常人更聪明, 比如是音乐、数学、绘画天才,但是只有他身边的人能察觉他很 怪,有很多特别的刻板行为,主要表现是不愿意跟人交往,缺乏 亲情,行动略显笨拙,不愿意改变等等。
第七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问题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一、情绪障碍 二、精神发育迟滞 三、孤独症 四、沟通和学习障碍 五、睡眠障碍 六、排泄障碍 七、行为障碍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
第一节 心理问题概述
一、心理问题及其特征
个体在认知、情感或行为方面表现出的症状。
具有一下3种特征中的一种或几种: 1. 个体忍受着一定程度的痛苦体验,如恐惧或悲伤。
五、睡眠障碍
睡眠失调
原发性睡眠失调:难以入睡或维持维持睡眠,或醒后疲倦,婴儿反复夜醒及无法 入睡。婴儿和初学走路儿童的原发性睡眠失调通常自行痊愈。 嗜睡症:表现为睡眠时间延长或比安踏睡眠(在年幼儿童中常见) 发作性睡病:白天出现难以抗拒的阵发性睡眠,伴随着短暂的肌张力丧失。 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由与睡眠有关的呼吸困难导致的睡眠破坏,导致嗜睡或失眠。 昼夜节律睡眠障碍:个人环境要求的睡眠——觉醒时间表,与个人内部的睡眠周 期不匹配,结果导致顽固的或反复的睡眠破环,出现嗜睡或失眠,如晚睡 (午夜之后),早上难醒、周末睡眠、对变化抵抗。
(二)恐惧障碍
定义:个体对于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的十分强烈 的恐惧感
儿童的恐惧对象来源于人类进化过程中受到的自然界的危险。 从进化的角度看,这些恐惧是适应性行为。
儿童恐惧症的识别:依据其恐惧情绪的严重程度来判别正常的 恐惧行为,表现过分的恐惧行为
幼儿园恐惧症
表现:在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外在理由下,仅出于患儿心理上的原因就 拒绝到幼儿园上学的状态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一般干预
作业:七种心理问题中,任选一种,查阅整 理有关资料,尽量详尽而准确地叙述对其 可以采取的干预措施。
注:
1.重点在于“干预”,而非症状等其他知识。 2. 字数不限,撰写成文,打印并与2周内上交。
结束
动物恐惧症
表现:患儿惧怕某种动物或某几种动物,如惧怕小猫,并由此泛化到 惧怕所有毛的动物和玩具。他们不敢摸,不敢碰,甚至连看一眼都不 敢,经常如此,无法自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