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是双刃剑!专家称商誉大估值会带来大风险
警惕商誉减值三大法律风险

警惕商誉减值三大法律风险作者:史本军来源:《董事会》2018年第08期提及商誉,人们更多是在经济层面去界定,本质是能够让企业获得超过常规收益能力的那部分资产的价值,即未来超额盈利的能力。
它是企业在较长时期内获取超额利润能力的资本化价格,一般涉及企业品牌、营销、管理、技术等各项优势的协同,是直接体现企业超其他同行业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
从法律角度来讲,商誉是企业在并购活动中基于经济活动可预期收益与可实现经济价值的某种法益的集合,体现的是某种特定的法律权利,只是现阶段这种特定的权利未在法律上得以明确的规范调整。
那么,并购产生的巨额商誉一旦减值存在怎样的法律风险?降低了企业后续融资能力,损害了股东利益。
一是降低了企业融资能力。
大额商誉一次性减值预示着上市公司以现金或股权换取了大量的虚拟资产,这实际上降低了企业资产质量,会导致企业资信评级下调,进而影响后续的融资能力以及此后的并购对股价的提振能力。
二是加剧了企业未来利润的不确定性,损害股东利益。
商誉可以看成是一项权益抵消项目,当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无法完成,并购方将面临计提商誉减值冲抵留存收益的风险。
通常计提商誉减值的额度较大,因此企业业绩会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大额亏损的情况。
另外,“高溢价、高估值”的泡沫化并购将加大计提商誉减值的概率,提高原有股东获得并购标的收益的不确定性。
上市公司利润操作空间增大,产生损害市场经营利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上市公司管理层出于财务报告动机,对商誉减值计提进行人为的干预和操纵,使得商誉减值计提有失偏颇。
体现在:一是不提或少提商誉减值。
当计提商誉减值会导致上市公司出现亏损时,部分上市公司为了确保盈利,往往会不提或少提商誉减值。
即便计提,也很有可能发生相关虚增利润的舞弊行为,以确保盈利。
二是一次性亏足,也就是所谓的“洗大澡”。
部分上市公司在无法扭转亏损局面时,通过商誉减值将亏损做大,以隐瞒净资产,而在以后期间逐渐释放出来作为利润,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或合并其他公司时,支付的超出净资产价值的部分。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通常是由于被收购公司的品牌、市场份额、客户关系、专利技术或其他竞争优势所形成的。
商誉的存在使得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上显示出更大的净资产价值,从而提高了公司的财务实力和影响力。
商誉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特别是上市公司,商誉的风险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股东权益产生负面影响。
上市公司需要重视商誉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商誉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誉计提不实可能导致企业在未来面临商誉减值风险。
商誉是根据企业对被收购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而计提的,如果企业高估了被收购公司的盈利能力,就可能导致商誉超过实际收益,从而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
商誉减值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给企业带来财务损失。
商誉可能会因市场环境的变化而面临减值风险。
被收购公司所处的行业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如市场需求下降、竞争加剧等,都可能导致商誉减值,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商誉可能会因公司内部管理不善而面临减值风险。
管理层对商誉的管理不善,如缺乏对被收购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准确评估,或者没有及时调整商誉减值准备,都可能导致商誉减值,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商誉风险,上市公司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商誉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保障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股东权益的稳健。
上市公司需要加强对商誉的管理和监控。
管理层需要对商誉的计提进行严格的审慎评估,确保商誉的计提合理、准确。
也需要加强对被收购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的分析和评估,以降低商誉计提不实的风险。
上市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商誉减值测试机制,及时发现商誉减值迹象,做好商誉减值准备。
公司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和被收购公司的业绩情况定期进行商誉减值测试,确保商誉的价值能够及时反映被收购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降低商誉因市场环境和业绩下滑而面临减值风险。
上市公司需要加强对商誉的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
浅谈商誉减值

理论探讨浅谈商誉减值赵 凯◆ 摘要:本文浅析了商誉的研究理论主要包括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文章之后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大幅减值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在现行条件下,如何从上市公司,监管部门,社会组织三方面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誉;减值 ;上市公司;投资者利益2018年部分公司爆出由于商誉减值产生的巨额亏损,人福医药其计提商誉减值损失以及无形资产减值损失高达30亿元,而天神娱乐40亿的商誉减值高居所有上市公司榜首,让人唏嘘。
关于商誉及其商誉减值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一、商誉本质的探讨在会计领域,关于商誉本质主要有三种理论,分别是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好感价值论是指企业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良好的劳资关系、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方面。
比如一个人在网上购物过程中,因为喜欢京东的物流服务,而喜欢在京东而不是在天猫平台购物,这种选择就体现了商誉的好感价值,顾客的这种认知可以为其带来收益。
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那个部分。
这里的超额收益应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
商誉是与企业整体结合在一起的,无法单独辨认,但企业一旦拥有它,就具有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潜力,但是企业总收益是一个整体,对于超额收益没有直接的计量计价方法,不能单独核算,是超额收益论的缺点。
总计价账户论,认为商誉是企业的总体价值多出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这也是会计准则中商誉核算的来源。
根据中国准则现行的规定:把企业并购过程中支付对价超过净资产的部分确认为商誉。
商誉产生于企业合并,其金额是收购金额超过公允价值份额的超额部分。
比如一家游戏公司的净资产为18亿,那么收购价可能是20亿,差额20-18=2亿就是商誉。
根据我国的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可以看到商誉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商誉估值合理,企业通过并购,可以产生1+1>2的效应,远远超过商誉的价值。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商誉是指企业在商业合作中积累的非物质资产。
上市公司通常会在进行并购、重组等活动中产生商誉。
商誉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重点讨论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商誉风险的表现1. 商誉减值风险:商誉减值是指企业在特定的情况下,商誉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风险。
减值可能是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企业经营不佳等原因导致的。
2. 商誉摊销带来的财务压力:商誉的摊销会影响企业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如果商誉摊销速度过快,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企业的财务压力。
3. 商誉管理风险:商誉管理不当会导致资金占用、资源浪费等问题。
企业可能会过度依赖商誉,从而忽视其他重要的经营活动。
商誉管理不专业也会增加企业的风险。
二、应对措施1. 准确评估商誉价值:上市公司应该定期评估其商誉价值,了解商誉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程度。
可以依据行业竞争力、企业盈利能力等指标来评估商誉的合理价值。
如果发现商誉价值不符合预期,应及时进行减值处理。
2. 控制商誉摊销速度:商誉的摊销速度应该合理,避免一次性摊销或过快摊销。
可以根据商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预期盈利水平来确定摊销的时间和方式。
应注意商誉的摊销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3. 加强商誉管理:上市公司应建立科学的商誉管理制度,规范商誉的申报、评估、监控等环节。
可以通过制定制度和流程、加强内部控制等方式,确保商誉的有效管理,防范商誉风险的发生。
4. 多元化经营:上市公司应该注意分散商誉风险,不过度依赖商誉。
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开拓新业务等方式,减少对商誉的依赖,降低商誉风险的影响。
5.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市公司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手段,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减少商誉风险的影响。
上市公司应该正确认识商誉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商誉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
国有企业并购中的商誉减值风险及对策

国有企业并购中的商誉减值风险及对策■丁胜连河南省淮滨县财政局函授站 河南信阳 464400摘 要:在资本市场中并购是一永恒的主体。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西方国家掀起了5次并购浪潮,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企业并购起步较晚,2007年人民币汇率进入强势周期,我国处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国有企业为了做大做强,并购整合是增加国有企业竞争力有效办法。
国务院在2014年5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国有企业利用并购做大做强的决定进行鼓励、支持,促使我国国企并购逐渐进入新的高潮发展期。
虽然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市场起步晚,但是国有企业并购蕴藏的潜力十分巨大。
在全球化背景下,为实现产业整合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并购的方式延伸企业的价值链,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逐渐开始实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淘汰了一些产能不高的产业,国有企业并购整合迎来了新的机遇2]。
而实务中企业并购必然会遇到各种会计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问题在于商誉减值风险。
关键词:国有企业;并购;商誉减值风险;对策引言并购作为一把双刃剑,能够极大的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也会给企业带来商誉减值风险,并购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对于自身发展前景、并购后的整合效果盲目乐观,较高的预估目标企业的未来价值,导致所做出的并购决策被并购企业溢价较高,从而产生了巨额商誉。
合并以后,合并企业需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在每个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做好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极少数企业违规利用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操纵企业利润,导致企业的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投资者所获得的财务信息缺乏了真实性、可靠性,危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商誉风险要引起重视。
1.商誉和商誉减值概述所谓商誉主要是指能够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者预期获利能力比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资本化价值大,这是企业并购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具备实物形态的超长收益能力资源,具有不可辨认性,是组成企业资产的重要部分。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商誉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声誉和品牌形象,是公司的无形资产之一。
商誉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商誉的市场价值波动风险。
商誉通常是通过收购其他公司、合并、品牌推广等方式产生的,随着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的变化,公司的商誉价值可能会出现波动甚至贬值。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波动大、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公司商誉的不确定性会进一步增加。
商誉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风险。
商誉的存在使得公司在经营决策、财务规划等方面更加复杂,如果企业管理不善、决策失误,可能导致商誉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
一、加强商誉评估和预警机制。
上市公司应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建立科学的商誉评估和预警机制,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专家评估等手段,对商誉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及时发现和预警商誉价值的波动风险。
二、加强商誉管理和监管。
上市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商誉管理体系,加强对商誉的监管和控制,包括设立专门的部门或岗位负责商誉管理、加强对商誉来源的审核和筛选、加强对商誉投资项目的管理等,以确保商誉的有效管理和优化利用。
三、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
上市公司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披露商誉的相关信息,如商誉的来源、计提情况、商誉减值准备等,以便投资者充分了解商誉的风险和变动情况,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四、加强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声誉管理。
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品牌的建设和声誉的管理,通过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等方式,提升公司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减少商誉的风险。
商誉风险是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上市公司应增强风险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商誉风险,以确保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商誉是指公司在企业并购或资产重组等活动中,超出其净资产的价值,包括品牌价值、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等,是公司的重要资产之一。
商誉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
商誉会面临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
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商誉价值难以准确估计,公司可能因此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
在行业竞争加剧、技术变革或政策调整等情况下,公司的商誉价值可能受到影响。
市场需求的波动也可能导致商誉减值,公司在经济低迷期间往往面临市场份额的下降,从而使得商誉价值下调。
商誉风险还涉及到商誉计量的主观性和难以验证性。
商誉是一项无形资产,其估值依赖于诸多主观假设和专业判断。
而这些假设和判断可能存在误差,导致商誉估值不准确。
商誉估值的标准和方法也存在差异,这增加了商誉计量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进而增加了商誉风险。
商誉风险还涉及市场情绪的影响。
市场的情绪波动可能对商誉价值产生较大影响,投资者对公司商誉的疑虑或质疑可能导致公司股价的大幅波动,进而引发连锁反应,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媒体的报道和市场传闻也可能对公司商誉产生较大影响,通过挑动投资者的情绪,进而影响公司商誉的价值。
加强商誉估值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公司可以建立完善的商誉估值体系和方法,确保估值结果真实可靠。
应开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加强对商誉估值过程的监督和审计。
公司还应将商誉的估值方法和假设公开透明,接受相关方的监督和审查,以增加商誉计量的可信度。
加强市场环境的监测和预警。
公司应时刻关注行业和市场发展动态,准确判断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商誉的影响。
通过建立市场研究和预测机制,及时分析行业竞争和市场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制定商誉管理策略,降低商誉价值下降的风险。
加强公司内部运营管理。
公司应注重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方式,增加商誉的基础价值。
公司还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降低商誉减值的风险。
并购商誉风险及后续计量

并购商誉风险及后续计量并购商誉,在企业并购交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入手新的市场、新的技术、新的客户等资源,以期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
在企业并购中,商誉往往是一项必要的资产,它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实力、信誉和品牌影响力。
但同时,商誉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应该注意并加以管理。
一、商誉的风险一般认为,商誉有三种风险:1.市场风险:商誉是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衡量指标,但未来的市场变化可能导致企业的商誉价值下降。
例如,当一个企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市场时,其商誉估值可能会很高,但如果市场环境出现变化,如市场竞争加剧,政策变动等,这时的商誉价值也随之下降。
2.财务风险:企业并购时往往需要借贷,此时商誉占用资本大量,如果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不及预期,那么商誉价值可能大幅下降,进而可能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3.法律风险:企业并购是一个复杂的法律过程,在并购完成后,如果发现对方企业存在未公开的商业秘密、诉讼等风险因素,那么企业的商誉也可能受到影响。
二、商誉的后续计量商誉的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对商誉进行再评估的过程,以充分反映商誉的潜在价值和风险,及时纠正商誉的估值。
1.市场比较法:即基于市场价值对商誉进行再估值。
市场比较法的主要缺点是取决于市场上可比的公司和交易的可用数据,且比较数据容易受到市场情况和公司的差异影响。
2.财务模型法:即根据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对商誉进行再估值。
财务模型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反映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但同时也取决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准确性。
3.专家评估法:即寻求专业的评估公司为企业进行商誉的再评估。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利用专业评估公司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估值的精准度。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商誉是公司在企业收购、分立,或出售其他企业的资产时产生的差额。
商誉的产生是由于企业对一个融合在其业务流程中的外部企业的溢价所形成的。
然而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因此其价值不容易确定,这就为上市公司带来了商誉风险。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商誉减值风险商誉因其难以确切的确定其价值,使得上市公司的商誉往往存在着被高估或低估的情况。
有时候企业在一段时间内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盈利情况差,导致企业商誉要受到很大压力,减值甚至无法避免。
二、商誉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商誉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企业的商誉过低,会使得公司的总资产下降,从而影响到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
而且,如果企业的商誉被大大高估,那么公司的财务报表就会虚增,从而给投资者、股东等产生假象。
三、商誉不当利用风险在一些企业,商誉被不当利用,比如用商誉贷款、做为债权人担保等。
一旦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商誉很可能会因此受到惨重的损失。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如何应对商誉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一、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提高商业管理水平,以便更加准确地衡量商业价值,规避商誉风险。
企业应该严格执行统一的财务报表制度,确保商业价值的正确计算。
二、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实践,并加强收购后的财务监管,确保商誉的正确计算、实时更新和准确确认,避免商誉因为错误操作等原因造成减值。
三、合理运用商誉将商誉运用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为企业注入活力。
同时,应该加强对商誉的管理和运用,建立完善的商誉管理和评估制度,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商誉管理规程,确保商誉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四、注重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注重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的提升,提高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树立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可,从而为企业的商誉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商誉风险是上市公司必须重视和防范的一种风险。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石美金杭州睿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日益蓬勃发展,并购重组逐渐成为上市公司改善经营、增厚业绩、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近五年来,国内并购重组交易频繁,商誉呈爆发式增长,然而一旦被收购标的业绩不达预期,上市公司将面临巨额商誉减值,从而导致公司利润巨幅亏损。
鉴于当前A 股上市公司因溢价收购标的业绩下滑导致商誉频频暴雷的现状,本文通过阐述商誉的成因及现状,剖析商誉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对策研究;应对策略一、上市公司商誉的产生及现状1.商誉成因所谓“无并购,不商誉”,追本溯源,商誉是在企业的并购重组中产生的,从商业角度理解,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其实质是并购方基于对被并购方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愿意额外支付的溢价。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补充自身业务短板,拓展业务范畴与渠道,依靠更为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更完善的产业链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同时,并购产生的大额商誉能够大幅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估值。
受宽松的并购政策等因素影响,2014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持续活跃,尤其是2015年A 股上市公司迎来并购井喷期,不管是并购重组数量还是并购金额均呈突飞猛进态势,并购大潮的兴起,催生了高溢价并购,高溢价并购必然产生高商誉。
近年来,上市公司商誉规模居高不下,据WIND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商誉已达近1.39万亿元,虽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规模仍较为庞大。
2.商誉的初始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即合并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商誉的初始计量需要确认以下两个变量:一是购买方的合并成本,二是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上股票上市的道路。
而商誉是上市公司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资产,也是企业在市场上竞争的一种资产。
但是商誉也存在着风险,如果不加以妥善管理,将会对企业造成不小的损失。
本文将探讨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
一、上市公司商誉风险1. 商誉减值风险商誉减值是上市公司商誉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商誉在一段时间内是不能减值的,只能以公允价值进行评估。
如果企业面临市场低迷、业绩下滑等问题,就可能导致商誉减值,从而对企业财务造成影响。
2. 商誉资产负债表膨胀风险3. 商誉不确定性风险商誉并不象固定资产那样有明确的价值,商誉的价值相对比较不确定,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商誉价值的快速下降,对企业造成不小的损失。
4. 商誉信息披露风险商誉信息披露存在不确定性,信息披露不完全或不透明可能导致投资者对企业商誉的认识和评估发生偏差,对企业股价产生负面影响。
商誉监管机构的规定和制度变动都有可能对企业商誉管理产生影响,企业需要不断关注商誉监管政策的变化,避免因监管风险而产生问题。
二、应对措施1. 加强商誉评估企业应加强对商誉的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商誉减值可能,防范减值风险。
对商誉的价值评估应及时更新,以反映商誉的真实价值。
2. 控制商誉规模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活动时,要合理控制商誉的规模,避免商誉规模过大导致资产负债表膨胀。
企业应考虑商誉负债的清算方式,以降低商誉负债的风险。
3. 提高商誉透明度企业应提高商誉的透明度,及时、准确地披露商誉相关信息,使投资者能真实了解企业商誉的价值及风险,减少信息披露风险。
4. 强化内部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商誉管理制度,明确商誉管理的责任部门及流程,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商誉的获取和使用。
5. 关注监管政策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商誉相关的监管政策,及时了解政策变动,积极配合监管要求,规避监管风险。
6. 加强风险管理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商誉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加强对商誉风险的监控和预警,及时化解可能的风险。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

上市公司商誉风险及应对措施一、商誉定义及风险来源商誉是指一家公司在其出售后获得超过其净资产价值的差额,代表着公司的品牌价值、客户关系、市场份额等无形资产。
商誉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1.经济环境变化引起的风险:经济下滑、行业不景气等因素可能导致公司的商誉减值。
当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需求下降时,公司原有的商誉可能无法继续产生预期收益。
2.行业发展变化导致的风险:行业技术进步、产品替代以及新竞争对手的出现都可能对公司的商誉造成不利影响。
特别是对于高科技行业,技术变革风险更加显著。
3.公司治理和经营风险:公司内部因素如管理层失误、财务造假等行为也可能导致商誉减值。
公司内部控制不完善、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可能对商誉产生负面影响。
1.加强商业尽职调查:在进行并购、收购等商业活动前,公司应充分了解目标公司的商誉状况及其可能的风险因素。
通过仔细的尽职调查,包括财务分析、市场调研、行业研究等,评估目标公司商誉的可靠性并确保预期收益能够实现。
2.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公司经营行为合规、规范。
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投资者披露商誉相关的信息,降低投资者的不确定性。
3.减少对商誉的依赖:多元化经营是降低商誉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公司应通过发展新产品、新业务,降低对旧有商誉的依赖,减少商誉价值波动对公司整体业绩的影响。
4.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商誉风险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做好风险预警和应对工作。
及时调整战略、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商誉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5.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应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认可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减少受到市场变化和竞争冲击的影响。
总结:商誉风险是上市公司面临的一项重要风险,而应对商誉风险的措施也是保护公司利益和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方面。
通过加强商业尽职调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减少对商誉的依赖、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以及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商誉风险,确保公司的持续发展和稳定经营。
企业商誉风险评估如何评估公司的商誉风险

企业商誉风险评估如何评估公司的商誉风险商誉是指企业在经营中获得的无形资产,包括声誉、品牌价值、用户忠诚度等。
商誉对于企业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商誉也存在风险,不良商誉可能会对企业的价值和声誉造成损害。
因此,评估公司的商誉风险是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首先,要评估公司的商誉风险,需要了解公司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
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不同,竞争激烈的行业容易导致企业的商誉价值下降。
例如,在互联网行业,新的技术和竞争对手的涌现可能使公司的品牌价值和用户忠诚度受到威胁。
因此,评估公司所处行业的竞争力,以及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可以提供关于商誉风险的重要线索。
其次,评估公司的商誉风险还需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一个管理不善的企业可能会导致商誉价值的下降。
例如,公司的产品质量管理不善,或者不良的市场营销策略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可度。
因此,评估公司的管理能力,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市场营销能力等方面,对于评估商誉风险至关重要。
此外,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也是评估商誉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家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可能无法支持其商誉的持续发展。
例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存在大量的债务,或者公司的盈利能力低下,都可能对商誉的价值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包括债务水平、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状况,是评估商誉风险的关键。
最后,评估公司的商誉风险还需要考虑公司的治理结构与透明度。
健全的治理结构和透明度可以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有利于商誉的维护。
例如,公司的董事会是否独立,公司是否有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等,都是评估商誉风险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评估公司的商誉风险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行业竞争环境、经营管理能力、财务状况以及治理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只有对公司的商誉风险进行充分评估,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公司的价值和潜在风险,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上市公司的商誉风险与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的商誉风险与防范对策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2月12日,A股73%的上市公司均已披露2018年度业绩预报和业绩快报,值得注意的是,业绩首亏的公司数量出现大幅上升,同比增长近123%,而业绩出现预减、续亏的公司数量同样呈现出了大幅度增长趋势,增幅分别为59%和75%。
上市公司此次集中进行了这次规模盛大的"业绩大变脸",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经济整体的宏观形势不好,下行的压力较大,第二,资本市场低迷,业绩好的公司未能得到好的市场价值体现,第三,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2014年至2016年的并购热潮,大量业绩对赌都集中在2018年左右到期,由此积累了巨额的商誉减值风险。
截至2018年3季度,A股上市公司商誉总额已达到了1.45万亿元的空前规模,之前财政部曾经召集专家就商誉计提是否需要改为按年摊销进行讨论,虽然最终并未推出任何相关政策,但不少上市公司为避免巨额商誉减值每年侵蚀其净利润,均会选择一次性处理,也就是俗称的"业绩大洗澡"。
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显示,在2018年业绩首亏的公司中,有近一半均表明与商誉减值有关,更有机构预测,2018年A股的商誉减值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占商誉总额比例达9%之高,而A股上市公司2017年商誉减值总额为357亿元,占商誉总额比例3%。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及其"应用指南",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
简而言之,商誉就是被并购标的未来可以给上市公司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的经济价值。
举例来说,上市公司A收购标的公司B,B经评估后的账面资产总额为1000万元,并购重组总对价为1亿元,A多支付的9000万元的收购溢价即为并购所形成的商誉。
上市公司对并购重组活动中产生的商誉进行确认后,今后各期不会再对其价值进行摊销,而是于每年的年末对已经确认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而商誉减值测试过程中的减值迹象、过程等评判,均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因此上市公司存在通过商誉减值对利润进行调节操纵的可能性,最终减值结果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极高。
业绩承诺大限将至 商誉这个“杀手”有点“冷”

业绩承诺大限将至商誉这个“杀手”有点“冷”《红周刊》作者刘增禄伴随着资本市场并购的活跃,A股的整体商誉近年来持续攀升,已公布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相关公司在报告期内生成的商誉不仅同比增长了35.5%,更是已经超越了2016年全年的商誉。
一直以来商誉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并购后业绩承诺不能完成,商誉减值即会成为吞噬公司利润的最强“杀手”。
2017年商誉再创新高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商誉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企业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经Wind资讯数据统计,已公布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沪深两市有1901家公司在报告期内合计生成商誉12565.02亿元,相比2016年同期9273.07亿元的商誉增长了35.5%,同时,统计数据也显示,2016年全年,A股的合计商誉为10503.61亿元,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年前三个季度,A股市场的合计商誉已经超越了2016年全年。
导致A股公司商誉规模不断攀升的原因主要集中于并购重组的落实。
近年来,外延式并购成为了很多公司保持利润高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旦并购后业绩承诺不能完成,由此产生的商誉减值即会成为吞噬公司利润的最强“杀手”。
商誉减值风险日益高涨外延式并购能立竿见影地刺激上市企业短期业绩增长,尤其是现金收购,能够为每股收益带来显著增长,因此深受A股市场的喜爱。
但并购虽然有可能为企业带来跨越式的发展,并购形成商誉后的减值问题却也同样不容忽视。
商誉的减值就犹如一把永远悬在公司头顶上的利剑,即使并购标的完成了业绩承诺,甚至为公司累计产生的利润已经大于商誉的账面价值,但只要预期并购标的未来经营不佳,现金流折现价值小于账面价值,依然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随着商誉绝对额的快速攀升,商誉减值对A股整体业绩的影响愈加沉重。
2017年前三个季度,1901家账面有商誉的A股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17427.74亿元,商誉和净利润的比值高达72.09%,也就是说在极端情况下,商誉全部减值会吞噬上市公司超过70%的利润。
商誉的例子

商誉的例子《关于商誉的那些事儿》嘿,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商誉”这个词儿啊?这可不是商家的好意或者商业友谊啥的,虽然听着好像有点那个意思。
咱就先说说生活里常见的例子吧!比如说你家附近有个特别火的小吃摊,那味道,简直绝了!好多人都从老远的地方专门找来吃。
摊主靠着这一手好厨艺和多年积累的口碑,生意那叫一个红火。
这其实就有点像商誉啦。
人家的手艺、口碑就是一种无形的价值,能带来源源不断的顾客和收入。
再想想那些有名的大品牌,比如说某些国际知名的运动品牌。
大家为啥愿意花高价买它家的东西呀,不就是觉得牌子响、质量好嘛!这牌子的名气也是一种商誉呀。
咱就说同样质量的一双鞋,贴上它家的牌子就能卖得更贵,这就是商誉的魔力。
其实我自己也有切身感受呢。
有一次我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的咖啡店,装修得特别有格调。
我就寻思着进去尝尝,结果那咖啡的味道真不咋地,价格还不便宜。
但是因为它装修好看,氛围不错,还是有不少人去打卡。
我就想啊,这咖啡店的装修、氛围不也是一种商誉嘛,让大家忽略了咖啡本身的味道。
不过啊,这商誉也不是永远都靠谱的。
就像有个本来很火的饭店,突然换了个厨师,那味道大不如前了。
结果客人慢慢就少了,口碑也不行了,它之前积累的那些商誉也就白费了。
或者说那个有名的运动品牌突然出了个质量问题,被大家一通吐槽,那它的商誉不也得受损嘛。
所以说啊,商誉这东西就像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那就是财源滚滚;用得不好,那就可能一败涂地。
而且啊,这玩意儿还挺虚的,看不见摸不着的。
但又确确实实会影响到生意、影响到大家的选择。
咱普通人要是遇到有商誉的东西,也得多个心眼。
别光看牌子响亮、口碑好,就盲目跟风。
咱还是得自己亲自体验体验,看看是不是真的值那个价。
不然一不小心被忽悠了,那可就得不偿失啦。
总之呢,这商誉就像个神秘的魔法,能让一些东西变得特别有魅力,但也可能突然失灵。
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别被它轻易给唬住了。
哈哈,大家觉得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呀!。
证券市场股权投资谨防商誉带来的潜在风险

证券市场股权投资谨防商誉带来的潜在风险
陆月其
【期刊名称】《市场周刊》
【年(卷),期】2024(37)3
【摘要】股权投资是一种常见的投资方式,投资者通过购买公司股票来获取公司未来的收益。
然而,股权投资存在风险,其中商誉风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商誉是企业
在市场中积累的声誉、品牌价值以及与顾客、供应商等相关方的良好关系。
商誉对企业价值和股东权益具有重要影响,而商誉风险可能对企业价值造成严重影响。
文
章从理论概念出发,分析商誉减值的潜在风险,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总页数】4页(P115-118)
【作者】陆月其
【作者单位】桐乡春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91
【相关文献】
1.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对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影响分析——基于股权分置改革下的实证研究
2.股权投资差额、合并价差、商誉及负商誉辨析
3.私募股权投资
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基于G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案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抓紧了!
商誉是双刃剑!专家称商誉大估值会带来大风险近日有媒体报道,据深交所大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深市上市公司商誉增长呈翻倍态势,勾勒出并购潮涌、高溢价不断的市场景象。
与此同时,从近期公布的年报看,有不少上市公司利润大幅下挫,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计提商誉减值所造成的,有的公司甚至出现由盈转亏的情况。
这提醒着市场,商誉是把双刃剑,深交所分析报告中明确指出,并购重组形成的大额商誉,也给少数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那么,商誉及商誉减值为何物?计提商誉减值的依据是什么?计提减值后对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将带来怎样的不确定性?如何正确处理商誉减值?《财会信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界人士。
概念
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
商誉从字面上理解,是商品信誉或商家信誉;那么,从专业的角度应如何理解商誉呢?
资深注册会计师、南通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刘志耕向《财会信报》记者解释,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
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
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史久磊在接受《财会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简单地说,商誉就是商业的大胆和会计的谨慎之间的鸿沟。
企业内、外部均可产生商誉,但只有外购商誉才能入账,没有买卖就没有商誉,买卖溢价才会形成商誉。
商誉又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
合并商誉的本质可以区分为会计层面和经济层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