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 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六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六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料作文大全、名言名句、心得体会、语录大全、祝福语、演讲稿、古诗词、读后感、申请书、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and compositions, famous sayings and sentences, experiences, quotations, blessings, speeches, ancient poems, after-reading feelings, applica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六篇)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
(完整版)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所以在读书的同时,我还认真做了笔记,做到学有所得。
下面我对读本书的几点体会记录如下: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同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
“生活教育”学说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
直到今天,陶行知所创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
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
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也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
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
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
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
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
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
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
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
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
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
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二、所谓“教学”即教生学。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近日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颇多,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创造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解放,现今有许多学校还是靠牺牲儿童的时间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
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
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
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罗丹说:“恶是枯干”。
我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收获甚多,感慨万千。
总感觉一位老人正在讲述着他一生对教育的感悟的种种表情。
先生说:“以教人者救已”是根本方法之一,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
陶行知以毕生的精力谱写教育新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是我们这些教书匠的指路灯,我认为这盏灯,对我们来说,是最明亮着,永远是闪烁着,永远指引着文字前进再前进。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6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6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篇1杜威也提出从做中学思想,但他们两者是有区别的。
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
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
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
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但是陶行知所说的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的活动。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各种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的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他涉及各种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努力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收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
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只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生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
读后感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作者在开篇就说了一句让人振奋的话:学陶要把握一个原则,即仿我者死,创我者生。
这一句话足以指导我们学会如何去领会和实践陶行知的教育精髓。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陶先生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以教育理念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但这并不意味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过时,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学习和发扬其精神。
这其中不单纯的指他的教育精神,还有其高尚的师德。
一个创字,体现了他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我们不应该仿,而应该去创!《陶行知教育名篇》优秀读后感1身为教师却对陶行知知之甚少,怀着愧疚的心情,利用业余时间我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文章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就如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娓娓道来。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篇》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经典之一,本书共包括《读书破万卷》、《学习与做人》、《教育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三个部分,共十二篇文章。
本文将对该书中的重要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并从读书、学习、做人、教育的角度,谈一谈对这些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读书破万卷》一文中的名言,也是陶行知先生多年读书和教育实践的体会所在。
他认为,通过读书而达到卓越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读书必须有恒心、耐心、毅力以及正确的方法和方向。
在这里,他提出了“三个要素”、“三个阶段”和“四个技巧”的读书方法。
“三个要素”是指“坚定的意志、清晰的思想和热爱与敬重读书的心情”,这三点缺一不可。
“三个阶段”是指“阅读,思考和回忆”的过程。
阅读是建立知识的基础,思考是转化知识为能力,回忆则是强化与记忆。
“四个技巧”是指快速阅读、精读、研读和广泛理解。
其中,快速阅读就是以较快的速度,获取大量信息;精读则是深入阅读某一专题或某一领域的经典著作;研读则是针对自己的学习目的,深入学习某一个问题;广泛理解则是跨学科的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面。
学习学习是一个深奥而且又十分重要的话题。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
在《学习与做人》一文中,陶先生提出了“课程、课外、习惯、事业”四个方面的学习方法,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学习框架,具体包括:一、课程—全面掌握体系学习的核心是课程,应该对体系进行全面把握,分析每个板块,同时关注实际和应用,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掌握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方向。
二、课外—加强实践和体验除了课程的学习,课外的实践也非常重要,不要局限于课堂所学,更需要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团队活动。
三、习惯—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态度非常关键。
因此自己的习惯,比如早起,健康饮食,有助于身体和智力的增长,可以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通过一段时间的读书学习,我认识到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改造的旗手。
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
他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
就算到今天陶先生的教育理论还是充满新鲜感,很有进行实验的价值。
他的教育思想历经80多年的考验,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颇深,也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满怀喜悦与梦想跨入了21世纪,身为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我们“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我们要把“创新”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创新已不再仅仅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有关,而是决定我们的生死存亡。
因此,在新世纪里,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体制、创新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作为教育改革主题,这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识和潮流。
在新形势下,我们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看当今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在《国难与教育》一篇中让我们明白教育的目的,在与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教育不是真的教育。
我们一定有了真教育,才能对付国难。
20xx年中国已经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国人不仅没有被灾难打垮,反而越挫越勇,让我们看到了团结在一起的力量,让我们身为中国人而感到十分骄傲。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以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为主题的读书笔记,作者通过深入研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向读者介绍了陶行知的教育哲学和教育方法。
通过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更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教育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在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陶行知的背景和教育经历。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改革者,他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
在大学期间,他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缺陷和问题,对自己未来从事教育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后,他先后担任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大学教授等职务,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了解了中国教育的困境和问题。
接着,作者系统地介绍了陶行知的教育哲学。
陶行知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他主张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出发,个性化地进行教育,打破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还提出了“九年一贯制”教育体系的概念,主张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仅仅追求分数。
在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中,作者重点介绍了他在黄冈实验小学的改革经验。
陶行知将学校组织划分为“小集体”的概念,每个小集体由一名教师带领,包括25名左右的学生。
这样的组织形式可以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且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同时,陶行知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黄冈实验小学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典范。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的教育思想非常前卫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他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教育方案。
他的教育方法注重实践和体验,通过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第一篇:暑假期间我读了《陶行知名篇》这个书感触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学生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只要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种虚假的不切实际的人.不希望学生进入学校就好象进入了一个舞台把自己伪造成一个老师喜欢的孩子.没有错误没有缺点就好象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只会背台词不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出来思想束缚没有创造性怎能为人类造福呢陶行知说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知行合一".的确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可是如今孩子个个是家里的宠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误认为只要我的孩子一心读好圣贤书就什么都强.比如我班一年级学生放学后要求值日生留下来扫地就有年轻家长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在学校来只读书识字接受知识才是教育让他的孩子放学后扫地就想不通了.因此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家务活理书包理自己的房间一切生活都有家长代替包办.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渐养成了懒的习惯失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劳动观念单薄助人为乐的思想缺乏.如我女儿原先单位的同事他们去西藏旅游他姓韩在旅途中大包小包全是父亲一个人背18岁的儿子两手空空不知道帮父亲分担一下更不知道帮助别人.后来是他老爸叫了他快帮叶阿姨拎一包才知道去帮助别人.你说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存在问题还有的孩子只会读书不会做事如去年我和同学聚会我的同学讲到了他的朋友有个儿子就喜欢读书大学毕业了让他参加工作他说:"工作太怕了我还是继续读研究生吧!"家长问他为什么儿子回答:"怎么与别人说话交流这个人际工作太难了还是读书好读书只有我一个人."那不就成了书呆子了吗读了不用不就等于废品吗还有一位土木系毕业的研究生在某设计院工作有一天他的朋友想请教他有关房子设计方面的问题你知道他怎么回答吗他说:"这方面我不太清楚."那朋友说:"这样吧!你帮我问问你们设计院的同事."他苦笑一声说:"不瞒你说我们设计院的同事名字我一个也叫不出来从不和他们来往我就搞我的一块设计图."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学做合一"这是非常正确的教育理念.他早年在1927在晓庄师范宴会上指出的.他是培养造就人的主要实施.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都要以教学做合一为理念努力培养我们的下一代.第二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的许多教育著作值得我们去学习。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_4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暑假期间我读了《陶行知名篇》这个书感触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学生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
"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只要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种虚假的不切实际的人。
不希望学生进入学校就好象进入了一个舞台把自己伪造成一个老师喜欢的孩子。
没有错误没有缺点就好象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只会背台词不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
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出来思想束缚没有创造性怎能为人类造福呢陶行知说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知行合一"。
的确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可是如今孩子个个是家里的宠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误认为只要我的孩子一心读好圣贤书就什么都强。
比如我班一年级学生放学后要求值日生留下来扫地就有年轻家长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在学校来只读书识字接受知识才是教育让他的孩子放学后扫地就想不通了。
因此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家务活理书包理自己的房间一切生活都有家长代替包办。
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渐养成了懒的习惯失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劳动观念单薄助人为乐的思想缺乏。
如我女儿原先单位的同事他们去西藏旅游他姓韩在旅途中大包小包全是父亲一个人背18岁的儿子两手空空不知道帮父亲分担一下更不知道帮助别人。
后来是他老爸叫了他快帮叶阿姨拎一包才知道去帮助别人。
你说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存在问题还有的孩子只会读书不会做事如去年我和同学聚会我的同学讲到了他的朋友有个儿子就喜欢读书大学毕业了让他参加工作他说:"工作太怕了我还是继续读研究生吧!"家长问他为什么儿子回答:"怎么与别人说话交流这个人际工作太难了还是读书好读书只有我一个人。
"那不就成了书呆子了吗读了不用不就等于废品吗还有一位土木系毕业的研究生在某设计院工作有一天他的朋友想请教他有关房子设计方面的问题你知道他怎么回答吗他说:"这方面我不太清楚。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篇》该书讲述了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下面给大家分享《陶行知教育名篇》,一起来看看吧!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
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
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陶行知读书笔记4篇
陶行知读书笔记4篇陶行知读书笔记4篇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笔记陶行知读书笔记(2)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
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最新陶行知教育名篇汇总读书笔记大全 3篇汇总
《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体现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
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大全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大全·1《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体现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
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
书中第一篇就是“教学合一”。
陶行知认为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一个理由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指导他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这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的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
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
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运动能力、学习能力、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
最后,陶先生用“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忠告,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网络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许多的知识,作为老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大全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大全导语: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以下“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原文!【篇一: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我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三是“学做合一”;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教育文集的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陶行知教育文集的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陶行知教育文集的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文集的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陶行知教育文集的教师读书笔记1暑假期间我读了《陶行知名篇》这个书感触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学生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
"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只要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种虚假的不切实际的人。
不希望学生进入学校就好象进入了一个舞台把自己伪造成一个老师喜欢的孩子。
没有错误没有缺点就好象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只会背台词不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
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出来思想束缚没有创造性怎能为人类造福呢!陶行知说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知行合一"。
的确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可是如今孩子个个是家里的宠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误认为只要我的孩子一心读好圣贤书就什么都强。
比如我班一年级学生放学后要求值日生留下来扫地就有年轻家长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在学校来只读书识字接受知识才是教育让他的孩子放学后扫地就想不通了。
因此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家务活理书包理自己的房间一切生活都有家长代替包办。
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渐养成了懒的习惯失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劳动观念单薄助人为乐的思想缺乏。
如我女儿原先单位的同事他们去西藏旅游他姓韩在旅途中大包小包全是父亲一个人背18岁的儿子两手空空不知道帮父亲分担一下更不知道帮助别人。
后来是他老爸叫了他快帮叶阿姨拎一包才知道去帮助别人。
你说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存在问题还有的孩子只会读书不会做事如去年我和同学聚会我的同学讲到了他的朋友有个儿子就喜欢读书大学毕业了让他参加工作他说:"工作太怕了我还是继续读研究生吧!"家长问他为什么儿子回答:"怎么与别人说话交流这个人际工作太难了还是读书好读书只有我一个人。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叶圣陶教育名篇》读书笔记范文一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本人读罢《叶圣陶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
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
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想想我们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得的手续、程序,一此讨论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提的方法,同时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掌握了新知,最后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再想想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的许多教育著作值得我们去学习。
《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创造的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他丰富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我对其中印象比较深的部分做出简要介绍:
一、教育最终目标
在《学生的精神》一文中,陶先生将学生的精神大致分为三种:学生求学需具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培养具有什么品质的学生,即我们的教育最终目标。
就如同我校教学楼上悬挂的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教育的宗旨不是教出一批做题的机器,而是真实的社会的人。
现在的学生以独身子女为多,在家中已然形成“惟我独尊”的架势,他们缺乏吃苦耐劳以及应对挫折的精神。
这些孩子的想法往往比较偏激叛逆,我们老师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的确任重道远。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不能做到乐学,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教师固然能用强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鸭式的方法逼学生学,但这样只会造成学生厌学,对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没有任何帮助。
同时教师自己也会不快乐,整天为了学生而苦恼,脸上总是紧绷的,没有了亲切的笑容,或许回到家,还会将这种不愉快转移到家人身上。
但是如果老师稍微改变教学的方法,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而不是单纯地使用枯燥的方法来教学,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互动,其乐无穷。
二、学做一个人
“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
”初读到这句话,有种吃惊和羞愧的感觉。
随着陶行知的思想我试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
”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即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独立的职业。
表面上,这三种要素似乎很容易就做到了,但是,扪心自问,真的做到了吗?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
真实正常的道理,搁现在如果一个人是因为这样而优秀并出现在众人视线中,便会被歌颂、被崇拜,因为现在这样的人太少了。
我羞愧,虽然努力生活,但是也经常做梦生活中能有馅饼掉到我手中。
陶行知劝我们常想:“中国有几个整个的人,我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这样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三、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
陶行知指
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
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
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
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
生活是教育的海洋。
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即教育之场所。
”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们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
陶行知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
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第一就注重健康,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
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
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
四、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在做上教,在教上学,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他说:“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他以为,做是教学的中心,任何事情脱离了实际不去操作实践,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真正意义。
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这种理论的提出,在宏观上给我们指出了教育发展的道路,明确了做才是教学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发点。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提出了把教学作为一件事,在总体方面提出了怎样教、怎样学、怎样做,提出了总的教学方向,却没有提出在什么时机,什么状态下去教去做去学。
陶行知之所以能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与其他长期和研究及教育是不可分割的。
陶行知一生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影响很大。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美国人也称他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重要人物。
”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描述了教育本质问题。
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论点,基本上用三句来概括,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
陶行知借鉴这种理论,经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五、爱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
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
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
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
由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
教师要“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