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一、引言1.1 目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机构内的技术管理,确保医疗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各类医疗技术设备的管理,包括采购、验收、使用、维护、保养、巡检、报废等各个环节。
二、职责与权限2.1 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设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执行医疗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进行及时的修订。
2.2 技术设备采购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技术设备采购的程序和规定,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权限,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采购。
2.3 技术设备验收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技术设备验收的程序和标准,并指定专业人员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
2.4 技术设备使用管理各科室负责对所用技术设备进行日常的使用和管理,包括设备操作培训、设备使用记录、设备维护保养等。
2.5 技术设备维修与保养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技术设备维修与保养的程序和要求,并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6 巡检和质量控制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技术设备巡检的程序和要求,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同时,制定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技术设备的质量和安全。
2.7 报废处理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技术设备报废处理的程序和要求,并按照规定进行报废处理,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三、附件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技术设备采购申请表2. 技术设备采购合同范本3. 技术设备验收记录表4. 技术设备使用记录表5. 技术设备维修记录表6. 技术设备巡检报告表7. 技术设备报废申请表四、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医疗机构法:指对医疗机构的设立、管理、监督等方面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2. 医疗技术设备管理办法:指对医疗技术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修与保养等方面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医疗技术的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的管理制度一、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概念与意义(一)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概念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和管理医疗技术使用和实施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其目标是通过合理规范的管理,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和合理应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病人的权益和安全。
(二)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意义1. 保障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医疗技术的使用和实施流程,避免因操作不当或技术不到位导致的医疗事故和风险。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医疗机构的竞争力,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3. 保障病人的权益和安全。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和工作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和安全。
4. 促进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能够促进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医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助力整个医疗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是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概念与意义,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二、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医疗技术的规范化管理医疗技术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技术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和规范文件。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和规范文件,明确医疗技术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
2. 建立医疗技术档案。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技术档案,记录医疗技术的使用情况,包括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情况,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水平等信息,建立医疗技术数据库,为医疗技术的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持。
3. 进行医疗技术评估和监测。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技术评估和监测机制,对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4. 加强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是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核心手段,其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规范应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特制定本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分类与准入(一)医疗技术分类根据技术的难易程度、风险程度和对医疗机构的要求,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1、一类医疗技术:是指经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2、二类医疗技术:是指需要加以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3、三类医疗技术:是指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者高风险、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二)医疗技术准入1、医院成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技术的准入评估和管理工作。
2、对于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科室应提交申请报告,包括技术的基本情况、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等方面的论证材料。
3、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对申请进行评估,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评估通过后方可准入开展。
二、医疗技术人员资质管理(一)资质要求1、从事医疗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并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开展工作。
2、对于特殊医疗技术,如介入治疗、器官移植等,医务人员还需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二)培训与考核1、医院制定医疗技术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培训。
2、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技术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3、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开展相应的医疗技术。
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一)术前评估与告知1、在实施医疗技术前,医务人员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告知医疗技术的目的、方法、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取得患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技术操作规范1、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医疗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对于复杂的医疗技术,应成立治疗小组,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和应急预案。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规范医疗技术工作,提高医疗技术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程序。
它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医疗设备采购、设备管理、维修保养、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从制定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估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制定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医疗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良好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疗技术工作流程,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医疗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制度的完善可以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防止可能的事故和意外发生。
此外,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还可以明确医疗技术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其次,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设备采购、设备管理、维修保养、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
在医疗设备采购方面,医疗机构需要制定明确的采购流程和标准,确保设备的选择和购买符合实际需求和质量要求。
在设备管理方面,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设备台账和档案,定期进行设备清理和检查,并制定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在质量控制方面,医疗机构需要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技术的监督和质量控制,开展相关的质量评估和改进措施。
在安全管理方面,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和操作过程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建立健全的医疗技术事故报告机制和应急预案,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应进行定期评估。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制度的落实情况、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效果、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升级需求等。
评估结果应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反馈,以促使制度的优化和完善。
医疗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内容
医疗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医疗技术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包括临床技术、医学影像、检验检测、药学等技术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管理体系,规范医疗技术管理行为,加强医疗技术保障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四条医疗技术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诊疗规范、信息保密、人性化服务、安全可靠等原则。
第五条医疗技术管理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流程规范。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疗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保障医疗技术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第二章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技术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流程规范、考核评价等内容。
第九条医疗技术管理应当设立医疗技术部门或医疗技术委员会,负责医疗技术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十条医疗技术管理部门或医疗技术委员会应当由医疗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医疗技术的政策制定、规范制度、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内部审查和外部评估机制,定期对医疗技术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提升。
第十二条医疗技术管理应当遵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共享,提高医疗技术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三章医疗技术管理流程第十四条医疗技术管理应当严格按照流程规范进行,确保医疗技术工作的合法、安全、快速和有效实施。
第十五条医疗技术工作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执行,确保医疗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医疗技术管理应当建立医疗技术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医疗技术的质量和安全进行评估和检查。
医疗技术各项管理制度范本范文
医疗技术各项管理制度范本范文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技术操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第三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本管理制度是对其进行管理和执业规范的基本依据。
第四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确保操作的安全有效,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第五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设备、仪器、消毒保洁等管理制度,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第七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随时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发展动态,及时进行更新和改进。
第二章医疗技术操作管理第八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进行工作,不得擅自改变或忽略操作步骤。
第九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要求,保持操作仪器设备的完好无损。
第十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各类医疗技术设备,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和结果。
第十一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妥善处理操作中的相关废弃物和污染物,保持操作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第十二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申请合格的仪器设备和耗材,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维护操作记录和档案,及时上传和归档相关资料。
第十四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积极参与相关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工作,提供相关数据和建议。
第三章医疗技术安全管理第十五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熟知与其工作相关的危险因素和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十六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职业卫生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十七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不得患有对他人操作造成危害的传染性疾病。
第十八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减少操作中的感染和伤害风险。
第十九条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严禁饮酒、吸烟和吸毒等影响工作健康的行为,不得工作时不得影响操作效果和质量。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指的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和高质量运行所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合规性以及质量管理的可持续性。
以下是一份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草案,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技术使用、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与医疗技术相关的工作,包括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的采购、维护与消毒、操作培训以及质量控制等。
第三条医疗技术管理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第四条本制度由医疗技术部门负责制定及执行,并定期评估修订。
第二章医疗技术设备采购管理第五条医疗技术设备采购需经本医疗机构的设备采购委员会审核批准,并根据具体需求编制采购计划。
第六条采购委员会由医疗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临床科室等相关部门组成,负责医疗技术设备的需求调查、评估、招标和采购过程的监督。
第七条医疗技术设备采购需依据医疗机构的实际需要,考虑性能、品质、价格等因素,并提供设备产品的注册证和相关许可证明。
第八条采购的医疗技术设备应当按照厂家要求进行安装、调试,并保存相关文件记录。
第三章医疗器械设备维护与消毒管理第九条医疗技术部门应制定医疗器械的维护计划,并设立专门的维修团队进行维护和保养。
第十条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需遵循医疗器械厂家的要求,在维修过程中应使用原厂配件并保留相关的维修记录。
第十一条医疗器械设备的日常检测应按时执行,且检测结果应记录并妥善保存。
第十二条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过程中,需要停机维修的,应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安排合理的工作安排。
第十三条医疗器械设备的消毒应符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安全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医疗器械的消毒过程需按规定的程序和工作人员进行,且需要做好消毒后的记录和追踪。
第四章医疗技术操作培训管理第十五条医疗技术部门应根据医疗机构的需求,制定医疗技术操作培训计划,并定期进行培训。
医院医疗技术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包括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方面。
第三条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规范、严谨;(二)安全、有效、经济;(三)符合伦理、尊重患者;(四)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第二章医疗技术分类与分级第四条医疗技术分为以下三类:(一)第一类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二)第二类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三)第三类医疗技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1.涉及重大伦理问题;2.高风险;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5.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五条医疗技术分级管理:(一)卫生部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三)医院负责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三章医疗技术准入与评估第六条医疗技术准入与评估应遵循以下程序:(一)申请:拟开展医疗技术的科室或个人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
(二)审查:医务科组织专家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提出初步意见。
(三)审批:经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议,院长批准后,方可开展。
(四)公示:对拟开展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第七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遵守以下规定:(一)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作为医疗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分类管理根据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一类医疗技术是指经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这类技术通常在医疗机构中广泛应用,如常见的体格检查技术、一般的注射输液技术等。
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例如,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等。
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比如,克隆治疗技术、同种器官移植技术等。
二、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医疗机构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应当进行严格的准入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伦理符合性以及医疗机构和人员的资质条件等。
对于一类医疗技术,由医疗机构自行审核管理,但应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二类医疗技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准入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过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展。
三类医疗技术由卫生部负责准入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向卫生部提出申请,经过严格的技术审核和伦理审查,获得批准后才能实施。
三、医疗技术人员资质管理从事医疗技术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职称和技术能力,并经过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对于一类医疗技术,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
二类医疗技术的操作人员通常需要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并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技术操作资格证书。
三类医疗技术的操作人员应当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同时要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造诣,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并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1. 引言医疗技术管理是指对医疗设备和技术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以确保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保证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2. 目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规范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进行。
3.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科室和医疗技术部门,以及医疗设备管理、维修和采购等相关工作。
4. 负责人和责任•医院行政负责人:负责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整体策划、协调和监督。
•医疗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人:负责医疗技术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落实。
•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医疗技术的管理和运行。
•技术人员:负责医疗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和管理。
5. 基本原则•安全第一:保证医疗技术的安全性,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排除医疗技术使用中的风险和问题。
•规范操作:严格遵守医疗技术使用、操作和维护的相关规范。
•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
6. 医疗技术管理流程医疗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6.1 设备采购和验收管理•确定设备采购需求,编制设备采购计划。
•制定设备采购评审制度,明确设备采购的程序和要求。
•进行设备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并签订设备采购合同。
•对购买的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6.2 设备管理和维修•对医疗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并建立设备资产台账。
•制定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修。
•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对设备进行巡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
6.3 技术操作和培训•制定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确保技术人员操作设备时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对医疗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开展技术操作的考核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技术人员的不足。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_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范本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_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范本医疗技术管理制度_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范本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应制定规范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篇1一、医疗技术服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各临床医技科室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应当是核准的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二)不得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证明的技术(三)各科不得使用在临床应用卫生行政部门废除或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
(四)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特许批准范围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必须遵循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医院与医师应按照法规要求报批,未经批准的医院与医师严禁开展此类技术服务。
(五)进行的医疗技术科研项目,必需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批准。
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
(六)各科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二、各科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须报医院学术委员会审批后方能实施开展,要求:(一)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须与我院的等级、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相适应;(二)有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与设施及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三)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
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三、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档案(一)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二)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
建立诊疗规范及质量考核标准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正式应用后,医院及时制定发布临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及质量考评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畴。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桥梁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作者:杨晓凡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2009年第02期摘要: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成为了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本文对桥梁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施工项目对其系统总体目标、逻辑结构、子系统功能、软硬件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项目管理信息管理菜园坝立交桥0 引言在桥梁工程施工中,针对其投资规模大、业务数据来源点多面广的特点,对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计量与支付及合同管理等各项工作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管理,可使工程的施工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系统总体设计1.1 系统总体目标桥梁施工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要满足桥梁施工管理的需要。
根据桥梁施工管理的业务要求,其主要功能除基础数据(如施工进度、人员、文档、图纸、经费等)的维护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输出功能外,更重要的功能是要把施工工程内部的动态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可视化的形式显示在管理人员面前,以便管理人员准确、迅速做出决定,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1.2 系统总体逻辑结构系统充分考虑桥梁施工管理实际的工作流程以及施工控制的要点,以进度管理、计量、质量和成本等信息管理为重点,将整个系统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分别担负某一方面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相关性。
1.3 子系统功能设计1.3.1 维护更新子系统大型桥梁工程项目,随着工程的进展,空间和属性信息会发生变化,包括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的变化;临时设施拆除迁移;进度、质量和资金报表周期性的更新。
系统根据情况,可对图形上的图元进行增、删、改和存的编辑,并在数据库中对属性数据随时进行补充和修改。
保存历史数据,在必要时恢复过去任一时刻的全部或部分数据,以实现历史查询和数据对比等操作。
1.3.2 信息查询子系统对数据、图形等库的各类信息进行查询显示。
1.3.3 进度管理子系统编制各种计划报表、总体进度控制计划、年月日计划、计划完成情况、查询各标段的旬度、月度、季度和年度计划安排,通过各种形象进度图、三维可视化图形和统计报表,了解分析计划的完成情况和总体进度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对计划进行调整,同时通过审核汇总分析产生总体进度计划。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和提升医疗技术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制定并执行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程序。
本文将从科室管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三个方面,介绍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一、科室管理科室是医疗机构内进行医疗技术工作的基本单位,科室管理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患者安全的保障。
为确保科室管理的质量,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室管理制度,明确科室负责人的职责与权限,并制定相关考核评价制度,对科室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
此外,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科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二、设备管理设备是医疗技术的基础保障,对医疗机构而言,设备管理是医疗技术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合理的设备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定期维护和及时修复。
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验收、验收登记、定期保养和维修记录等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同时,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技术评估和设备更新,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人员管理医疗技术人员是医疗技术管理的核心,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医疗技术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晋升和离职等方面的规定。
招聘时应注重人员的专业能力与道德素质,并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岗位轮岗,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逐步完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将为医疗机构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框架,促进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质量控制、流程标准化、医疗安全、病历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管理制度,确保其执行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结语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
科室管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是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医疗机构高度重视和深入推进。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1. 前言本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为加强医院内医疗技术设备的管理,确保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水平而订立的。
2. 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全部医疗技术设备,包含但不限于医疗器械、医用设备、医疗软件等。
3. 责任与权限3.1 医院管理负责人医院管理负责人应确保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组织人员订立和完善管理相关制度,并对医院的医疗技术设备负有最终责任和管控权。
3.2 医疗技术管理人员医疗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医疗技术设备的选购、验收、安装、维护和修理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对设备的状态、维护和修理记录、维护保养等进行监管,并组织相关培训与考核。
3.3 医疗技术人员医疗技术人员应依照相关规定和工作要求,正确操作医疗技术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及时向上级报告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并参加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4. 医疗技术设备的选购和验收4.1 选购医疗技术设备的选购应充分考虑医院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订立认真的设备采购计划,明确设备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质量标准等,并依据规定程序进行供应商的筛选和评估。
4.2 验收医疗技术设备的验收应由医疗技术管理人员负责组织,严格依照医院的验收标准和程序进行。
验收结果将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登记和评估,不合格的设备应及时退货或修复。
5. 医疗技术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和修理5.1 安装医疗技术设备的安装由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应依照设备的安装说明书和安全要求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2 维护和修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修理体系,设立特地的维护和修理人员,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对于无法维护和修理的设备,应及时报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处理。
6. 医疗技术设备的日常管理6.1 使用管理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应符合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本领和知识水平。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疗机构越来越重视医疗技术的管理。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指为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和有效应用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规章,包括技术设备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患者带来了诊断和治疗的巨大便利,但如果管理不善,则可能产生一系列问题,如设备故障、人为操作错误、数据丢失等,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因此,建立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必要性:1. 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疗技术的应用和操作,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2. 保障患者安全: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管理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从而降低患者的风险。
3. 节约资源: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可以对医疗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和使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二、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内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技术设备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
1. 技术设备管理:包括设备采购、验收、入库及报废等环节的管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 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技术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确保医疗技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的质控标准,对医疗技术进行评估和认证。
3. 安全管理:包括医疗技术的安全评估、风险管理和事故处理等方面。
需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的安全使用培训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4. 维护保养:对医疗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需要建立维护保养制度,包括设备的清洁、消毒、校准、维修等环节。
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建立医疗技术管理制度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管理制度:医疗机构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和流程。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技术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医疗技术活动的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三条医疗技术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医疗技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四条医疗技术管理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疗技术质量控制制度、医疗技术风险评估制度、医疗技术培训制度、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
第二章医疗技术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技术管理的组织和实施。
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医疗专家、医学伦理专家和法律专家组成。
第六条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和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发展规划;(二)审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申请,确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目录;(三)监督、检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技术及时采取措施;(四)组织医疗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五)其他与医疗技术管理有关的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管理的具体工作。
医疗技术管理部门应当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负责医疗技术准入、质量控制、风险评估等工作。
第三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第八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符合国家规定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要求。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准入条件、程序、标准和监督管理措施。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审批制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应当提交申请,经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方可应用。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定期评估,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技术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章医疗技术质量管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技术质量控制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
2024年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2024年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1. 引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临床医疗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创新,然而,对医疗技术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2024年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以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和优质应用。
2. 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2.1 区分医疗技术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机构,并明确其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
2.2 设立医疗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的入库管理、维修保养和外购设备的验收等事务。
2.3 建立医疗技术委员会,由相关科室的专家组成,负责医疗技术的评估和选型。
3. 医疗技术设备的采购与验收3.1 制定医疗技术设备采购流程,包括需求确定、投标选拔、供应商评估等环节。
3.2 建立医疗技术设备验收标准,包括设备规格、性能、安全性等指标,确保设备符合质量要求。
3.3 建立医疗技术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管理信息、使用情况和维修保养记录等。
4. 医疗技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4.1 制定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规范,明确设备的使用流程、维护要求和安全措施。
4.2 建立医疗技术设备库存管理制度,定期盘点设备,确保设备的数量和状态符合要求。
4.3 设立设备维护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设备维护计划,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4 设立设备故障处理制度,明确设备故障的报修流程和处理时限,确保设备故障及时得到解决。
5. 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与评价5.1 制定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指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核。
5.2 开展医疗技术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及时披露不良事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5.3 制定医疗技术的绩效评价指标,定期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为改进提供依据。
6. 临床医疗和医疗技术的协作机制6.1 建立医疗技术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医疗技术的应用方案。
6.2 建立医疗技术和临床医疗人员的培训机制,提高医疗人员对医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3 加强医疗技术与信息系统的集成,实现医疗技术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对医疗技术的使用、运维和维护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医疗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医疗安全。
本文将就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调整1.1 制定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医疗技术涉及到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设备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为确保医疗机构正常运作,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1.2 制定管理制度的程序制定医疗技术管理制度需要明确的程序,包括制定背景、制定目的、调研与比较、制定内容、参与人员、审批和实施等。
1.3 管理制度的调整与完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需要不断调整与完善,应根据实践经验和技术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更新。
二、医疗技术设备采购管理2.1 采购需求的确定医疗技术设备的采购需求需要准确定义,包括设备功能、技术参数、数量、用途等。
2.2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在医疗技术设备的采购过程中,应通过评估供应商的实力、信誉、售后服务等方面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服务的可靠性。
2.3 采购合同与验收医疗技术设备采购合同应明确设备的技术规格、价格、交付时间、售后服务等条款,设备验收应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并记录验收结果。
三、设备运维与维护管理3.1 设备使用与维护责任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使用与维护责任制度,明确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人员的职责和义务,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3.2 设备日常保养与维修医疗技术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相关的保养计划和维修记录应做好,日常维护要保证及时、有效。
3.3 设备巡检与故障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巡检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处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四、设备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4.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设备质量的检测与评估、设备质量记录与追踪等,确保设备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
4.2 设备风险评估与防控医疗技术设备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医疗机构应进行设备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_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_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证医疗技术安全和有效运行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医疗技术管理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维护、管理等方面,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应明确医疗机构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在医疗技术管理中的责任和职责,确保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形成合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医疗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应包括设备采购和验收的程序和标准。
医疗机构在进行设备采购时,应依据医疗技术需求和财务预算,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比较,并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规范进行采购。
在设备验收环节,必须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和程序进行,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第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还应包括设备维护和保养的规定。
医疗设备使用寿命较长,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防止设备故障和失效,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维护和保养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和标准,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四,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还应包括科学的设备使用和管理。
医疗机构应制定设备使用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操作。
同时,要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维修记录,及时更新设备维修信息,为设备管理和维修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要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第五,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还应包括设备事故和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程序。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设备事故和不良事件的监测和记录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设备故障和事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同时,还应建立设备质量反馈和改进机制,对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最后,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还应包括设备更新和淘汰的规定。
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通用13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篇1一、为加强医疗技术管理,促进卫生科技进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二、凡引进本院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均应严格遵守本准入管理制度。
三、新医疗技术分为以下三类1、探索使用技术,指医疗机构引进或自主开发的在国内尚未使用的新技术。
2、限制度使用技术(高难、高新技术),指需要在限定范围和具备一定条件方可使用的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医疗技术。
3、一般诊疗技术,指除国家或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限制度使用外的常用诊疗项目,具体是指在国内已开展且基本成熟或完全成熟的医疗技术。
四、医院鼓励研究、开发和应用新的医疗技术,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需要淘汰或技术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伦理及法律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
五、医院由医务处牵头成立医院新技术管理委员会(由医院主要专家组成)及科室医疗新技术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及专家3—5人组成),全面负责新技术项目的理论和技术论证,并提供权威性的评价。
包括:提出医疗技术准入政策建议;提出限制度使用技术项目的建议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准入标准;负责探索和限制度使用技木项目技术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对重大技术准入项目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评估,以及其他与技术准入有关的咨询工作。
六、严格规范医疗新技术的临床准入管理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首先须由所在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包括伦理、道德方面评定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指导临床实践,同时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人员和设施,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交医务处审核和集体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是指医院及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做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二、我院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技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三、各科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各科的功能任务相适应,应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四、严格遵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人和管理制度,并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五、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院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向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1、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含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心脏导管消融技术、起搏器植入技术、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
2、综合介入诊疗技术
3、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4、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5、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
6、人工关节(髋、膝关节)置换技术
7、人工耳蜗植入技术
8、角膜移植手术
9、血液净化技术(含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腹膜透析等技术)
10、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不含基因芯片诊断技术)
11、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技术(含χ刀、γ刀、Cyberknife、TOMO 等治疗技术)
12、颌面部轮廓整形技术
1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技术
14、我区首次开展(未纳入卫生部规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六、医疗技术分三级进行管理。
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由我院医务科统一管理,第二类由自治区卫生厅负责,第三类由卫生部负
责。
(以下涉及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的内容本文暂略)
七、医院依法对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能力进行审核。
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需由医务科负责向县、市卫计局提出申请,在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相关科室方可开展该临床技术。
八、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本院对相应类别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通过的基础上,由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对手术、麻醉等高风险技术项目操作人员进行资格的许可授权、考评复评及再评估的动态管理。
(一)资格授权依照以下流程:首先医务人员向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申报个人的资质能力,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初步考评,考评结果提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最终认定,必要时还应同时提交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
(二)两级组织根据医疗技术的类别及要求,定期对操作人员的资质能力进行复评,对不符合资质能力要求的人员,取消或降低其相应项目操作资格。
(三)对取消或降低操作资格的人员,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将责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对其进行为期1个月到1年不等的考察。
考察期满后,对其进行再评估,考评通过则可恢复其操作资格。
(四)医院建立医疗技术人员资质能力的数据库,并根据考评、复评、再评估结果实时更新。
九、各专业开展医疗新技术,必须保障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效益性和合理性,并严格按照有关制度申报(具体参见《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十、医院实行手术准入制,将手术分为四个等级,只允许具有相应等级或以上资格的手术者独立操作(具体参见《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一、各专业所开展的各种诊疗技术必须符合诊疗技术规范,不得将不成熟的技术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
从事医疗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必须是经过注册的卫生技术人员,不允许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各种有创的操作技术项目在独立操作之前必须经过培训,经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考核批准后,才能单独操作。
十二、临床开展的医疗技术(包括手术、有创操作)在开展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术前讨论,严格控制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其他替代疗法实施的可行性。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医患沟通、患者的知情同意、术前病情评估、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等。
十三、凡发生医疗技术损害的,操作人要立即报告医疗组长、科主任,在积极迅速进行补救的同时须上报医务科,如需要,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力量进行全力补救,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十四、临床已开展的医疗技术,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经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后,医院下达中止此项技术开展的指令,有关科室必须服从,不得违反。
十五、医务人员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师
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十六、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的,也须按照本制度要求严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