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生长动力学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 γΩ ⎞ = exp ⎜ ⎟ p0 ⎝ rkT ⎠
2。每原子放出的能量:
9
p Δ μ = kT ln( ) p0
考虑刚才的圆盘状成核 圆盘状成核刚好是临界尺寸,有半径r = rc 与平坦表面相比,多出 侧面表面能: r p0 A (1) a
E s = 2 π r ⋅ a ⋅ γ | r = rc
表面蒸汽压随着半径的增加而降低,小原子团的表面蒸汽压 大于大原子团。
⎛ p ⎞ Δ μ = kT ln ⎜ ⎜ p ⎟ ⎟ ⎝ 0⎠
ΔE
12
由饱和度,可以知道每个原 子从气相到固相能量变化。
Δμ = Ω
单位体积能量变化
过饱和度与成核的关系:
p ⎛ γΩ ⎞ = exp ⎜ ⎟ p0 ⎝ rkT ⎠
25
在异质衬底上,成核与键能的相对大小有关 以四方柱体成核为例:
L h
L = ma , h = na, N = m ⋅ m ⋅ n, a ⇒ 原子间距
2 2
B
2
ΔE = − NΔu + m a (γ A + γ AB − γ B ) + 4mna γ A
可以用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示这几个能量:
γ A = u AA / 2a 2 γ B = uBB / 2a 2
A B
ϕ
θ
γB γ AB
2 16 3 Ω ΔE c = πγ A ⋅ { [1 − Sin (θ + ϕ )] / 2 − Cos 2 (θ + ϕ )Cos θ / 4 Sin ϕ 3 Δu 2
}
2 16 3 Ω ⋅ f (θ , ϕ ) = πγ A 2 3 Δu
形状因子
23
f(θ,ϕ) 1 0.8 0.6 0.4 0.2 0 0 30 60 90 θ 120 150 180
过饱和度越小, 越难成核 过饱和度越大,rc 越小, Δ Ec 越小, 越易成核 ——自发成核
能量 变化
p / p0 → 1
半径
p > 1 p0
在过饱和情况下,园盘状的临界 晶核的激活能与半径的函数关系
13
表面台阶的形成-在薄膜生长尤其是外延生长中很重要 原子团的成核形成台阶-前面的圆盘状成核 体内位错在表面的露头形成台阶 台阶密度很小,台阶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可达毫米量级 电子级材料,体位错密度:1~1000/cm2 高质量的Si单晶位错密度<1/cm2 晶体的错切割形成台阶 对于一个很小的错切割角,表面将形成由许多具有 一定周期间距的台阶组成的阶梯状延展面。 例如:错切割角为θ,台阶高度为h,台阶间距
薄膜生长时,处于非平衡状态, 0 J 但,对于生长速率很慢的外延过程
5
> Jc
这时P/P0>1 (p-p0)/p0—过饱和度
准平衡近似,近似认为
J0 ~ Jc
讨论几种成核模型,给出成核激活能和成核的临界尺寸: 成核需要克服 的能量 A)平坦表面上, 单原子高度圆盘状的成核 r 形成台阶 台阶在外延生长中非常重要 a 何时达到稳 定晶核 单原子高度
表面能的增加
Baidu Nhomakorabea
dr
γΩ rc = = ΔE s Δμ
r < rc ,晶核不稳定, 可分解 r > rc ,晶核稳定, 不分解
7
γ
rc
总的能量变化 放出的能量
半径
在过饱和情况下,园盘状的临界 晶核的激活能与半径的函数关系
当 r = rc的时候: 能量的变化为
γ 2Ω Δ E c = πa Δμ
成核的激活能 成核功
若令
Δ γ = γ A + γ AB − γ B
L2 h 有: Δ E = − Δ μ + L2 Δ γ + 4 hL ⋅ γ A Ω
19
假设柱体体积不变 用L和V表示h,带入能量ΔE中,得到方程ΔE(L) 再由
把h用L表示(或L用h表示),再带回能量ΔE中: 再由
Δγ h = (γ A + γ AB − γ B ) / 2γ A = L 2γ A
考虑从气相 园盘形凝固相(固、液)能量的变化,包括 凝固过程中放出的能量和增加的表面能: 单位体积放出的能量
ΔE = Es − V ⋅ ΔEs
= 2π r ⋅ a γ − π r a Δ E s
2
2
表面能的增加
单位面积 表面能
6
= 2π ra γ − π r a
Δμ
每原子放出的能量 每原子占有体积
两个能量共同作用,使得总能量可增加或降低 定义晶核临界半径rc, 当 r = rc的时候: 能量 dΔ E =0 变化
脱附原子数的增加使圆盘表面的蒸气压 p 增加
11
平坦表面(准)平衡时
Jc = J0
有表面蒸气压 p0
且在一定温度下,J 正比于气压: J
'
= P / 2πmkT
吉布斯-汤 姆逊方程
Jc p ⎛ γΩ ⎞ ⎛ Δμ ⎞ = = exp ⎜ ⎟ >1 ⎟ = exp ⎜ p0 J0 ⎝ rkT ⎠ ⎝ kT ⎠
p
γ 1 dE s 1 2 π a γ dr Δp = = = | r = rc s dr dr r 2 π ra
由于压力提高,圆盘中每个原子能量增加,ΔpΩ =
γ
rc
Ω
= Δμ
原子能量的增加,使得圆盘中所有原子比平坦表面中的原子容 易升华,脱附能相对减小,脱附原子数目增加:
Jc
'
⎛ Δ G des − Δ μ ⎞ ⎛ Δμ ⎞ = N 0ν 0 exp ⎜ − ⎟ = J c exp ⎜ ⎟ kT ⎝ kT ⎠ ⎠ ⎝
非均匀成核
4
1.均匀成核与非均匀成核
1)体相中的均匀成核模型---考虑同质外延生长:A/A 先讨论薄膜生长的一般条件 增原子, 吸附原子
单位时间碰 撞到表面上 的原子数:
1 J 0 = nυ 4
吸附原子浓度
− Δ G des kT
脱附原子数:J c 当
= N 0ν 0 e
脱附激活能
J 0 = J c 达到平衡
球冠
γ A cos θ + γ AB = γ B
2
γB
球冠表面积:
γ AB
r
θ hA
B 衬底
球冠底面积: = 球冠体积:
A = 2π r (1 − cos θ )
2
π r Sin θ
2
V = π r 3 ( 2 − 3 cos θ + cos 3 θ ) / 3 湿润角为θ的原子团形状 1 2 = π h ( r − h ) h = r (1 − cos θ ) 示意图 3 能量的变化: π 3 Δμ 3 Δ E = − r ( 2 − 3 cos θ + cos θ ) ⋅ + 2π r 2 (1 − cos θ ) ⋅ γ A
3 Ω
+ π ( r sin θ ) 2 ⋅ (γ AB − γ B )
17
dΔE 由 =0 dr
2γ A Ω rc = Δμ 16 ΔEc = πγ 3
3 A
f(θ)
1 0.8 0.6 0.4 0.2 0 0 30 60
Ω2 ⋅ f (θ ) 2 Δμ
f (θ ) — 形状因子 1 (1 − cos θ ) 2 ( 2 + cos θ ) 4 θ → 0, f (θ ) → 0 , f (θ ) = 完全覆盖表面
Δγ = γ A + γ AB − γ B = 0
⇒ hc → 0 : 一个原子层,a = hc , 二维成核
Δμ + 2π ra γ A Δ E = −πr a ⋅ Ω 2 由 rc ⇒ Δ E c = πγ A Ω a / Δ μ
2
回到前面的圆盘形状的均匀成核问题
22
3) 衬底缺陷上的成核 平坦表面不易成核,而缺陷、位错线、杂质、空位集合 γA 体、晶粒间界、台阶等处最易成核。 考虑晶粒间界:三叉点 受力平衡:γ A cos θ + γ AB = γ B 系统临界能量:
θ → π , f (θ ) → 1,
90 120 150 180
θ
球形成核,岛状生长
18
B)四方柱体成核: L, h两个尺寸参数 体系能量变化:
L A B h
L2 h ΔE = − Δμ Ω
+ L (γ A + γ AB − γ B ) + 4hL ⋅ γ A
2
这里: A或B表面能: γ A , γ B A / B界面能: γ AB A / B粘附能: γ s = γ A + γ B − γ AB
能量的变化与半径 的关系曲线也具有 与圆盘类似的形状
15
16 2γΩ 3 2 2 ΔE c = πγ Ω / Δ μ rc = 3 Δμ
ΔEc
rc
C) 多面体成核 多面体,考虑六面体(正方体)晶核,边长L,只有一个点 接触表面:
dΔ E 4γΩ = 0 ⇒ Lc = dL Δμ
Δμ 2 + 6L γ ΔE = − L Ω
⎛ ΔEc ⎞ 成核速率 ∝ exp − ⎜ ⎟ ⎝ kT ⎠
能量 变化 Δ E c
表面能的增加
rc
总的能量变化 放出的能量
半径
在过饱和情况下,园盘状的临界 晶核的激活能与半径的函数关系
8
在能量变化的极值点处,对应晶核的临界尺寸
dΔ E 且: =0 dr
由于晶核半径改变dr造成的表面能的增加 = 放出的能量。 从这个极值点可以得到: 1。吉布斯-汤姆逊方程(圆盘状成核)
L = h / tan θ
14
B) 球形成核 考虑从气相 球形凝固相(固、液)能量的变化,包括放出 的能量和增加的表面能:
4π 3 Δ μ 2 + 4π r ⋅ γ ΔE = − r ⋅ 3 Ω
同样,两种能量的作用使得球的半径可能长大或缩小,存在 一临界半径 rc , 当 r = rc 时,
dΔ E =0 dr
2
令体积不变:
Δγ h / 2r = (γ A + γ AB − γ B ) / 2γ A = 2γ A
2ΩΔ γ hc = Δμ 4Ω γ A 2rc = Δμ Ω2 2 ΔE c = 4πΔγ ⋅ γ A ⋅ Δμ 2
21
圆柱体激活能 比四方体低
对以上圆柱体成核如果A/B同质外延:A=B
γ A = γ B , γ AB = 0
第三章 表面生长动力学过程
主要内容
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一般模式 成核长大热力学过程 薄膜生长模式 薄膜成核与生长的原子理论(动力学过程) 非平衡下的生长表面
2
3.1 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一般模式
1. 气体分子直接入射并反射 2. 处于激发态 3. 退激 4. 表面扩散(跃过势垒) 5. 解束缚,脱附 2 6. 化学吸附激发态 1 7. 退激 8. 跃过势垒 3 A 5
ϕ=900 750 600 450
θ一定,ϕ 越小,f(θ,ϕ)越小,ΔEC小
24
4 ) 成核的原子模型 原子的组合具有不同的组态,能量不同 讨论rc很小,几个原子的情况 考虑最近邻相互作用 原子数 组态 成键数 2 直线 1 uAA 3 直线 2 3 (能量低) 三角 4 6 四面体 5 9 双四面体 27 11 双四面体 每个面加一个原子 33 13 四面体组合 36 密排 (3,7,3) 42 团簇(20面体) 能量最低组态、成键方式,容易成核,(成核与晶体结构有关)
设此时半径增加 dr,表面能增加:
dE s = 2 π dr ⋅ γ ⋅ a
Δμ Δμ dΔE s = ⋅ V ′ ≈ 2 π rc ⋅ a ⋅ dr ⋅ (2) Ω Ω γ (1)=(2) Δμ = Ω 这就是对应每个原子放出的能量
10
由于半径增加 dr,多放出的能量为:
rc
侧面的表面能,对圆盘施加了压缩力: 半径增加 dr,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的增加:
6 4 7 B 化学吸附 8
吸附物质与衬底原子之 物理吸附 间的作用力为范得瓦尔 吸附物质与衬底原子结 斯力,吸附能很低。 合,形成离子键、共价 键或金属键,吸附能大。
3
3.2 成核长大热力学过程
结合 成核: 原子 原子 原子团(晶核)
几个原子结合原子形成原子团 降低系统的能量
均匀成核
Homogeneous,无外界附 着体,自行成核:体相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必须有外 界附着体的成核:衬底 缺陷上的成核
3
球形
32 γ 3 ΔEc = ⋅Ω2 Δμ 2
16 3 2 ΔE c = πγ Ω / Δμ 2 3
六面体的成核能量比球形几乎大一倍,由此可见,体相中 成核更趋向于球形面而不是多面体。 近球形多面体,包络面是一些表面能较小的面,这时可能 比球形更容易成核。
16
2) 衬底上的非均匀成核 A材料在B衬底上:A/B γA A)球冠形成核 表面张力平衡关系:
dΔE = 0 得到关系式: dL
dΔE =0 dL
dΔE =0 dh
2 ΩΔ γ hc = Δμ 4Ω γ A Lc = Δμ
Δγ << 2γ A ⇒ hc << Lc
Ω2 2 Δ E c = 16 γ A Δ γ ⋅ Δμ 2
20
C) 圆柱体成核:高h,直径 2r
ΔE = −
πr 2 h
Ω
Δμ + πr (γ A + γ AB − γ B ) + 2πr ⋅ h ⋅ γ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