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6.7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word教案 (2)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1、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2、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贡献。
4、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5、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
2、能够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这两个历史事件,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和目的,以及中华民族在近代开始衰落的原因,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4、通过对比探究,了解其对当代中国发展和学生自我发展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了解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以及结果和影响上的不同,进而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当代中国发展和学生自己的启示。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的网页,引出2005年郑和首次下西洋六百周年时,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开展了一些纪念活动,而学术界也掀起了了研究郑和的热潮,一些专家学者比较自然的把郑和与后来的哥伦布进行比较,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专家,开一个研讨会,对二者进行一下比较。
老师宣布比赛规则:全班分成郑和专家组和哥伦布专家组。
互相监督答案正确与否和纪律。
老师展示本节课所需研讨的内容:时间、航线、规模、目的、结果和影响第一部分:各组分别简单介绍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经过。
第二部分:各组简单介绍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时间和航线。
并得出结论:郑和航线明显比哥伦布要长的多。
第三部分:展示表格,让学生比较二者的航海规模,得出郑和规模比哥伦布大活动:幻想时空,假如郑和船队与哥伦布船队在茫茫大海中相遇,会出现什么情形?深化学生对于二者船队规模的认识。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1)教学提纲
美国华盛顿纪念“哥伦布日”
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 年纪念币
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 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 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受到 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为什么对哥伦布会存在如此截然相反的观点?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航海事业进一步 发展起来,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马 群岛、海地岛等岛屿 穿越的海洋:大西洋
最远到达:美洲
与哥伦布航海相 比较,郑和下西 洋具有什么特点?
时间早,时间长,规模大,路线长 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规模、设备都 要远远超过西方
二、分析:航海的动机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分别是 出于什么目的?
观点1: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 系。当时选郑和做使者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因为途径的许 多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郑和出身回族家庭,船队由郑和 率领,可以减模
郑和下 “航空 西洋 母舰”
哥伦布 “小渔 航海 船”
目的
厚往 薄来 东方 金梦
手段
和平 亲善 殖民 扩张
部分 结果
造福 亚非
祸殃 美洲
知识小结 (一)郑和下西洋
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等 派遣人:明成祖 时间:1405-1433年(共七次下西洋) 最远点: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①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②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 意义 船队的规模也大得多;
(作用)
③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 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从郑和下西洋对开放的尝试和拒绝,到明清统治者逐步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 潮流,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当我们面对中 国崛起的良机时,历史可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学案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A 、知识导航1.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学会比较问题的能力。
2.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影响。
B 、知识解读一、对比:航海的规模二、郑和下西洋的动机1.郑和下西洋的影响(1)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全美洲“移民之父”,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郡县、大专院校和历史景点达七十多处。
美国还将每年lO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命名为哥伦布日。
(2)印第安人:哥伦布的航海,带来了种族灭绝。
哥伦布纪念日是一个悼念日,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日子。
B、知识探究二、活动与探究1.收集、整理、归纳有关郑和与哥伦布航海规模的材料,如船只的数量和大小、携带的货物、随行人员的数量等,填写下面的表格。
2.参照郑和远航路线示意图及新航路开辟航线图,制作一份郑和和哥伦布航行路线对比表。
至少要反映出以下几点。
(1)郑和下西洋途经的主要地区: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刺加(今马来西亚)、爪哇、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锡兰(今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
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2)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最终到达美洲。
最远到达美洲。
3.根据你所搜集的资料,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动机,还有哪些观点?说说你认同哪种观点,并提供你的证据。
弘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与海外各国和平交往;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还有一种观点是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4.你认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航海动机有什么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以和平为目的,为文明的传播和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哥伦布的航海活动带有侵略和掠夺的性质。
5.在郑和船队到达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纪念郑和的遗迹,这说明什么问题? 郑和船队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到达地区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到达地区的友好关系。
6.你觉得郑和下西洋是否应该被禁止,为什么?禁止。
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有损国家利益。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在时间规模等方面进行比较;根据地图信息,制作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航线对比图;能够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已学知识,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资料;(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通过比较,理解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从而探究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中华文明衰弱的原因。
2.通过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影响的比较,掌握评价历史事件要从多个角度考虑。
(二)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1.采取读史料得史论的方法,让学生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相关史料,相关的教学地图。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文献等途径收集资料。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概况早、大、先进晚、小、相对落后动机弘扬国威,加强联系寻找黄金、掠夺土地、促进贸易影响和平使者,但加重了政府负担推动资本主义经济,但给拉美人民带来灾难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究课,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体现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
(2)本课以大量的图和史料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去读史料,析史料,得结论。
在这节课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历史味,从历史中学知识,学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做历史题的解题技巧,(如:如何辩证的评价某一事件或某一历史人物?从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两方面评价;如何做启示类题目),并和构建“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时政热点相联系,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性。
九年级历史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比较及启示教学教案
九年级历史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比较及启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航线路线及主要贡献。
(2)了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航线及主要贡献。
(3)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分析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路线。
(2)通过资料搜集,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
(3)小组讨论,分析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仰。
(2)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人类进步作贡献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
(2)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的原因分析。
2. 教学难点:(1)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2)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获取启示。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相关资料。
(2)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地图。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相关内容。
(2)搜集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郑和与哥伦布的画像,引导学生思考两位历史人物的相似与不同。
(2)提问:同学们知道郑和与哥伦布分别是谁吗?他们有何贡献?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简要回顾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事迹。
(2)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郑和与哥伦布的航线路线。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航线路线及主要贡献。
(2)详细讲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航线及主要贡献。
(3)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分析其原因。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
(2)让学生分析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的原因。
5. 成果展示:(1)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点评,总结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及原因。
6.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从郑和与哥伦布航海中得到的启示。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课程标准—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贡献。
—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明它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
2、能够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5、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6、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
2、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谋划策二、事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
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场。
但扩大规模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内尔森自己的积累又远远不够。
他怎样筹措资金?有两种选择: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属于高利贷,还款期限短,利息高,存在巨大的风险。
如果遇上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可能会破产。
海外淘金西方在开辟新航路之后,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公开用武力掠夺落后地区国家和人民。
通过图片举例3、内尔森的选择:他加入了一支拓殖队,来到了美洲,仅用两年的时间,就靠掠夺和贩卖赚取了上万英镑的财富。
回国后,用这笔巨款开办了一家大型的手工工场,并成立了一家公司。
他就是英国著名SB公司的创始人。
4、思考:从内尔森的例子中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的作用?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西方的海外扩张和掠夺。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6.7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word教案 (4)
《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课程标准】4-2 列举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点时期的突出贡献。
6-3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以海内外掀起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为热点,以中华民族即将迎来的伟大复兴为时代背景,探讨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壮举。
通过对航海背景、条件、目的、影响的讨论探究,了解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国和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人民的友谊,为世界航海地理大发现作出的巨大贡献。
激励民族自豪感,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
同时也要培养忧患意识,反思当时中国失去发展重要机遇的历史遗憾。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学习目标】1.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
2.以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
逐步形成辩证唯物历史观。
a) 学生小组活动,体验科学航海活动,激发学生航海的兴趣,培养发散思维。
b) 学习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海事迹,关注民族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同时培养忧患意识。
c) 通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合作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事迹;分析航海目的和影响。
难点:反思中国为什么没有抓住郑和下西洋的发展机遇,强盛的中国却逐渐落伍。
【教学方法】本课采取学生体验航海,辨析历史资料的形式,实施合作讨论和局部探究,从而逐步构建自己科学的历史观点。
【教学过程】【导课】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航海热点事件为话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揭示学习课题。
【重温历史】1.通过观看郑和下西洋的录像资料,感受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航海事件的盛况。
2.通过观察动态航海地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航海路线,培养读图能力,感受勇敢探索、开拓进取的航海精神。
3.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技术条件,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造船、定向等科学技术,激发民族自豪感。
综合探究六_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比较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情况,掌握其异同点。
2、能力目标:学会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掌握史论结合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兴起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2、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及对历史的巨大影响三、【课前预习导学】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相同点(比较一)四、【课堂导学】学习方法:史论结合史――历史事实;论――历史观点、历史教训、历史影响例:秦始皇焚书坑儒(史实)秦始皇是个暴君(史论)秦始皇统一中国(史实)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功劳巨大(史论)今天我们要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历史史实,从中得出一些历史结论、历史观点。
所有的人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但最近长安大学档案室主任赵秉中教授提出: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郑和。
无独有偶,英国业余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在《世界航海图与郑和航海图的发现及其记录》的专题学术演讲中,用新的论据再次证明:中国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率领的船队,曾经完成了环球航行,并在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之前7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2005年7月11日中国正式将这一天定为“航海日”,提问:这一天跟我们古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教师承转: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人们总爱把这一历史事件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有的学者认为郑和比哥伦布更伟大,有的认为哥伦布更伟大,你同意哪一种?(学生举手表决)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不同点(比较二)合作探究:从世界发展的观点来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各自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在哪里?郑和下西洋:成功:失败:哥伦布远航:成功:失败:要求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完成:②(看图填空)出示郑和远航路线示意图和新航路开辟航线图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点:最远到达的地区: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区:最远到达的地区:郑和下西洋路经的主要地点: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剌加(今马来西亚)、爪哇、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锡兰(今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综合探究六_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六_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导学案一、导入引言1. 请同砚们回想一下历史课上学到的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相关知识,你们对这两次重要的航海活动有什么了解?2.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遥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两次航海活动的意义和影响?二、进修目标1. 了解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历史背景、目标和影响。
2. 掌握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能够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异同点,分析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进修内容1. 郑和下西洋:历史背景、航海路线、目标和影响。
2. 哥伦布航海:历史背景、航海路线、目标和影响。
3.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分析。
四、进修过程1. 分组讨论:将同砚们分成小组,讨论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历史背景、航海路线、目标和影响。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 群体讨论:全班一起讨论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异同点,分析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老师引导同砚们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3.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内容,增加对这两次航海活动的了解和认识。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和观看视频的内容,制作PPT或海报,展示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收集更多有关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资料,深入了解这两次航海活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与同砚们讨论:如果你是当时的航海家,你会选择参与郑和下西洋还是哥伦布航海?为什么?3. 阅读相关文献:阅读有关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历史文献,了解更多关于这两次航海活动的详细信息。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们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了解了这两次航海活动对世界历史的重要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迪。
以上就是本次《综合探究六_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深入思考,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深遥影响。
综合探究6: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本)教学提纲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航海,加深对两个历史事件的理解,理解两者的航海动机和所带来的影响;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教学和自主探究、综合探究分析材料或完成相关表格,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进行多方面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郑和下西洋史实2、理解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动机和影响(二)、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新闻导入(今年2月17日印尼启动了“郑和下西洋之旅”)2min(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今天本课的内容,导入郑和下西洋这个事件)师:在半个月前,印尼旅游部宣布将在中国春节期间,在巴淡启动“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之旅”,将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设计成旅游路线,旅游部长阿里夫说要让游客体验海上旅游的新奇,当一回友好使者“郑和”,这引起了中国媒体的极大的关注,纷纷相继报道。
有谁知道中国的航海日是几月几日吗?其实早在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国务院就批准将每年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这个是他的标志图形,上面有四个帆,下边是水纹。
现在我们更多的是把郑和下西洋不仅仅当做历史,更是一种友好交往的文化,我们会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它,可见他对于中国而言,对于世界而言是有很独特的意义的。
师:所以今天我们在比较探究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之前,就先来了解一下这次与哥伦布航海相提并论的中国式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
(二)、【环节二】讲述“郑和下西洋”,介绍“郑和”生平,以及“西洋”的范围。
10min(通过解析“郑和下西洋”,学生了解此次航行的领导人物,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通过此环节结合地图,学生了解当时在中国人眼中西洋的范围,对郑和七下西洋的背景有所了解)师:首先大家看一下课本。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x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航海,加深对两个历史事件的理解,理解两者的航海动机和所带来的影响;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教学和自主探究、综合探究分析材料或完成相关表格,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进行多方面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郑和下西洋史实2、理解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动机和影响(二)、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新闻导入(今年2月17日印尼启动了“郑和下西洋之旅”)2min(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今天本课的内容,导入郑和下西洋这个事件)师:在半个月前,印尼旅游部宣布将在中国春节期间,在巴淡启动“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之旅”,将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设计成旅游路线,旅游部长阿里夫说要让游客体验海上旅游的新奇,当一回友好使者“郑和”,这引起了中国媒体的极大的关注,纷纷相继报道。
有谁知道中国的航海日是几月几日吗?其实早在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国务院就批准将每年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这个是他的标志图形,上面有四个帆,下边是水纹。
现在我们更多的是把郑和下西洋不仅仅当做历史,更是一种友好交往的文化,我们会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它,可见他对于中国而言,对于世界而言是有很独特的意义的。
师:所以今天我们在比较探究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之前,就先来了解一下这次与哥伦布航海相提并论的中国式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
(二)、【环节二】讲述“郑和下西洋”,介绍“郑和”生平,以及“西洋”的范围。
10min(通过解析“郑和下西洋”,学生了解此次航行的领导人物,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通过此环节结合地图,学生了解当时在中国人眼中西洋的范围,对郑和七下西洋的背景有所了解)师:首先大家看一下课本。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6.7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word教案 (3)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一、教学对象《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是为八年级一班的课堂教学而设计的。
比较的两个内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前面几节课的教学中都已经分别详细涉及到,学生已有初步的了解,对知识也有一定的掌握。
这节课主要是在“学生都已经学习过的两个内容”的前提下,把有相同之处、但是是分开学习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生应该是非常容易理解并获得提高的。
通过比较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把以前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概括;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拓宽知识的广度,拓深知识的深度,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包括的两个内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都是前几节课已经学过的。
这一节课包括:1.两个船队航海的时间、航线、规模、目的。
(学生容易掌握且必须掌握。
)2.两个船队航海的结果与影响。
(内容较深,但学生必须掌握。
)3.通过对两个船队的比较,分析“应该是谁最先发现美洲大陆”。
(让学生从已有知识点出发,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4.学以致用:当我们面对中国再次崛起的机遇时,历史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这一部分是对整节课所学内容的升华。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方面,学生都是比较欠缺的。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已有材料进行分析、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2.让学生能够运用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3.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4.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5.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6.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目的、结果、影响方面的比较。
《综合探究六_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
《综合探究六_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2. 比较和分析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异同的地方;3.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航程;2. 哥伦布航海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航程;3.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分析;4. 学生小组合作钻研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简短故事等方式引入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话题,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 进修活动:分组让学生自主钻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和分析两者的异同的地方。
3. 教师点拨: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出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汇总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结论。
5. 展示效果: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钻研效果,分享给其他同砚,增进交流和进修。
6.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7. 教室讨论: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深化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理解和认识。
8. 作业安置:让学生回家继续钻研和探讨相关问题,写一篇综合性的钻研报告。
四、评判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判;2. 教室表现评判;3. 作业报告评判。
五、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相关历史知识,拓展对世界历史的了解;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有关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实际情况;3. 鼓励学生进行文献钻研,深入了解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还提高了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了合作认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进修能力和思维能力。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新航路的开辟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郑和下西洋命运的背后更是隐含了中国历史命运兴衰的征兆。
本课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以扩充和延伸知识面,而是希望通过比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和中国落后的根源,并通过这种对比最终揭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因。
本课的总体设计是在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基础上,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主题:要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同时一个国家要进步,要具备一种开放的态度和一种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大致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来培养以历史的眼光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具准备本堂课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精导妙引和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辩论进行的,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了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各司其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大型动画系列片《郑和下西洋》。
同学们可能看过这部动画片,大家都觉得郑和很了不起,但有同学说哥伦布比郑和还要了不起,那我们这节课就来比较一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新课:(一)VS路线展示地图:“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找出途径的主要地区郑和下西洋途经的主要地点:福州,占城,满剌加,爪哇,榜葛剌,锡兰,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最终到达美洲。
《综合探究六_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
《综合探究六_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掌握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航线和路线图;3. 分析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异同的地方;4.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认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和目标;2. 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重要塞点;3. 哥伦布航海的背景和影响;4. 哥伦布航海的航线和重要塞点;5.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 进修: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进行知识点讲解;3. 活动:设计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郑和和哥伦布的航海历程;4. 总结:通过教室小结和讨论,帮助学生理清郑和和哥伦布航海的异同的地方;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郑和和哥伦布航海对世界的影响,展开跨文化交流的讨论。
四、作业设计:1. 阅读资料: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撰写关于郑和和哥伦布航海的读书笔记;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撰写郑和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分析报告;3. 制作展板:要求学生制作关于郑和和哥伦布航海的展板,展示在学校的文化周活动中;4. 教室演讲:要求学生选择郑和或哥伦布,进行相关航海历程的教室演讲;5. 书面作业:安置相关的历史文化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五、评判方式:1. 参与度:考察学生在教室讨论、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水平;2.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的阅读笔记、小组讨论报告、展板制作等作业质量;3. 演讲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演讲中的表现和掌握水平;4. 知识运用:考察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需要更多的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进修兴趣;2. 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进修需求;3.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探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课标解读】:课标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2-3-1描述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图,评析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
【教材简析】:本课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航海的规模、动机、影响组成。
教材安排本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在知识面上进一步扩充,而是重在考察学生收集资料、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本课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
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5.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收集资料,整理、归纳信息。
3、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2、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以史为鉴,理解当前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及辩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教学策略】:
教:情境创设法、直观教学法、故事辅助法、问题探究法等
学:阅读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激趣导入:出示海上功夫大比拼“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
为什么我们把郑和的船队叫航空母舰?而称哥伦布的船队为小渔船?让我们来比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海上功夫。
学生活动(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书本第53页表格
(表格用意:无论从航海规模、时间、范围、技术相比,哥伦布都是郑和的手下败将。
但是,一说起世界航海史,人们记得的却是哥伦布、麦哲伦……,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二)
1、讨论题:新大陆为什么会让“小渔船”捷足先登?为什么“航空母舰”发现不了?
2、辩论题:郑和下西洋──“杨白劳”(可简单解释:郑和下西洋虽然规模大、时间长、路程远,搞得很张扬(与‘杨’谐音),但却是徒劳无功的,不仅明政府没有从中得利,还白搭了明政府的许多银子,纯粹“白劳”一阵)。
这种说法你同意吗?
(活动说明:设置讨伦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不同的动因,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大地观及船队性质的不同、组成成员的不同等。
辩论题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前做好本次辩论的准备工作。
)
教师在对上面讨论与辩论做小结的基础上指出:在新大陆的发现上,“航空母舰”确实输给了“小渔船”。
这是否说明哥伦布比郑和伟大呢?
学生活动(三)和平使者与“海盗”
1.提供情境。
郑和的“航空母舰”来到印度洋边某国,该国国王带着官员及迎宾的礼仪用品,骑着马,排起长长的队列欢迎郑和上岸……
哥伦布驾着“小渔船”登上某岛,嘴里喊:“兄弟们,找黄金去”,岛上印第安人纷纷逃离,嘴里在喊:“强盗来了”……
○印度洋沿岸的居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对两队人马的到来各自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
(教学注意:学生探讨,师生交流。
本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不同的目的、手段及部分结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学生主观认识的错误,即认为哥伦布就是“强盗”。
这一点应当注意。
郑和尽管没有发现新大陆,但绝对不是“杨白劳”。
)
关于郑和与哥伦布谁更伟大的问题,老师同大部分同学一样,投郑和的票,这不仅因为我是中国人,何况客观理由也很充分。
在出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承转:伟人已逝,精神永存。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来纪念他(播放纪念活动的新闻片段)。
同学们,我们都认为郑和伟大,那么伟大的郑和给我们留下了怎样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呢?你们认为我们应从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中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呢?
学生活动(四):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
郑和精神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初二学生的特点,本课以情境分析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感悟和体会,提升自己的情感。
1.提供情境。
情境1:
郑和是我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诞生在云南昆明。
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在第七次下西洋返航途中郑和病逝于古里,把毕生献给了航海事业。
郑和一生七下西洋,每次都是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比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1497年率领的葡萄牙船队到达印度卡利卡特要早92年。
这段材料蕴涵了郑和的哪些精神?(敬业献身、经略海洋、科学创新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
情境2:
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
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的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体现了郑和的睦邻友好精神,正因为郑和是一个和平使者,才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缅怀;这个例子表明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和侵略。
)
情境3:
(1)“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
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
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
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摘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2)1984年金秋时节,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
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
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
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
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你从这两则材料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闭关自守必然会导致落后,我们应抓住机遇,扩大开放。
)
(三)教师总结
伟人已逝,精神永存。
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我们不仅要缅怀郑和,更要继承和弘扬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