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验英语4课文翻译及课后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1
无名英雄:职业父亲意味着什么?
在我们的孪生女儿出生后的第一次“约会”时,我和丈夫一起去看了一部名为《玩具故事》的电影。我们很喜欢这部片子,但随后我丈夫问道:“父亲在哪儿呢?”起初我还认为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而批评一部很吸引人的家庭影片似乎是太偏狭了。可后来越想越觉得这一疏忽太严重了。父亲不仅没有出现,他甚至没有被提到——尽管家中有婴儿,说明他不可能离开太长时间。影片给人的感觉是,父亲出现与否似乎是个极次要的细节,甚至不需要做任何解释。
新闻媒体倾向于把父亲的边缘化,这只是一个例子,它反映了在美国发生的巨大的社会变化。大卫·布兰肯霍恩在《无父之国》一书中将这种倾向称之为“无需父亲”观念。
职业母亲(我想这应是与无职业母亲相对而言的)奋斗的故事从媒体上无尽无休地轰击着我们。与此同时,媒体上绝大多数有关父亲的故事又集中表现暴力的丈夫或没出息的父亲。看起来似乎父亲惟一值得人们提及的时候是因为他们做家务太少而受到指责的时候(我怀疑这一说法的可靠性,因为“家务”的定义中很少包括打扫屋顶的雨水沟、给汽车换机油或其它一些典型地由男人们做的事),或者是在他们去世的时候。当布兰肯·霍恩先生就“顾家的好男人”一词的词义对父亲们进行调查时,许多父亲都回答这一词语只有在葬礼上听到。
这种“无需父亲”综合症的一个例外是家庭全职父亲所受到的媒体的赞扬。我并非暗指这些家庭全职父亲作出的承诺不值得人们的支持,我只是想指出在实际生效的双重标准:家庭全职父亲受到人们的赞扬,而家庭全职母亲和养家活口的父亲,所得到文化上的认同却很少,甚至完全得不到。
我们用来讨论父亲角色(即没出息的父亲)的话语本身就显示出人们对大多数男人默默无闻而自豪地履行对家庭承担的责任缺乏赏识。我们几乎从来没听到“职业父亲”这一说法,在人们呼吁应该考虑给予工作者在工作地点上更大的灵活性时,很少有人认为这种呼吁不但适用于女子,同样也适应于男子。我们这个社会表现出似乎家庭职责对父亲来说并不象对母亲那么重要——似乎事业上的满足就是男人生活的全部。
更让人感到侮辱的是最近媒体的这种倾向,即把家庭主妇看成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就像一辆名贵的汽车,只有据说少数男人才享受得起这种
奢侈与豪华。这暗示家里有家庭主妇的男人比那些
妻子在外工作的男人日子过得更舒适,因为他们拥
有全职管家这种“奢侈品”。然而,实际上作为家
庭惟一挣钱者的男人要承受很多压力。当他们的那
份工作是家庭收入的惟一来源的时候,失业,或者
甚至只不过是受到失业的威胁,对他们来说显然构
成更大的困难。同样,家庭惟一的工资收入者在想
辞去不太满意的工作时,其灵活程度也要小一些,
因为这种工作变换会使他们失去收入。此外,为了
给家庭挣更多的钱,许多丈夫超时工作或兼做第二
职业。对于这些男人来说,正是这份工作所支撑的
家庭,使得他们值得付出努力。很多男人相信母亲
呆在家里对小孩十分重要,这种信念使得他们乐意
地担起家里惟一挣钱人的担子。
目前,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家庭中没有父亲会对
小孩——因此对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问题。然
而,我们这个社会并没有把“普通”父亲作为正面
角色为未来的父亲树立榜样,相反地,却常常持放
弃态度,认为传统的父道从最好的方面说是已经过
时,从最坏的方面讲就是危险的反动。这使得许多
男人对他们作为父亲的角色的价值提出疑问。
作为一个社会,我们需要认识到对于孩子来
说,父亲是与母亲同等重要的,不仅仅在经济支持
上,而且在感情依靠、教育和纪律训导方面都是如
此。我们仅仅意识到没有父亲是一个问题是不够
的,也不能只是站在坟墓旁边哀悼“顾家好男人”
的去世,随后又找一个人来替代他(请问一问已失
去父亲的人,这是否可能)。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
如何贬低了父道的价值,我们必须努力向男人们显
示,他们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是多么不可缺少,多么
重要。
那些每天都在努力去爱和支撑他们的家庭,力
求做一个顾家好男人的父亲,那些无名英雄,需要
我们的承认,他们所付出的一切需要我们的感谢,
因为他们值得我们的认同和感激。
Unit 2
为什么数字文化对你有好处?
最近,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学家和行为学家们都
发出大量警告指出:网络空间危险重重。其实,万
维网与世界上其它任何事物一样并非天然地有害。
它并非某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实体,能使危险降临进
入它的每一个人。实际上,网络就其本身而言是相
当无害的,它没有超越其使用者并改变他们的存在
的特殊功能。正如古老的传说指出的一样,吸血鬼
不请不会自入家门来伤害你,互联网也不会不请自
来地使你堕落。除孩子和意志薄弱者外,它不可能
造成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
(1)如同酒精的作用一样,网络仅仅是将已
有的事物放大:
专家们担心,网上盛行的隐藏装假对参与数字
文化的人来说是危险的。他们告诉我们,我们不知
不觉地全都会使用假身份,一个个变得残缺不全面
目全非,以至于连自己都不敢肯定自己究竟是谁。
全错。只有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诡秘莫测,
毫不坦诚的人,才感到被迫要在网上伪装自己并用
其它方法提供虚假情况。网络只不过为他们增添了
一种实施欺骗的工具。
因为我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这些人,所以被这
些人欺骗的可能性很小。因特网并不会“引起”人
们去装扮成另一些人。至于数字文化中人被这些不
诚实的家伙欺骗的问题,就如同“现实”生活中一
样,网上同样有许多“信号”会揭露他们的骗术。
有水平的网迷能识别在线人行为所发出的很多危
险信号。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别的用户的意
图常常是非常清楚的。
有人试图在网上欺骗我们时,常常会明白无误
地表现为自我矛盾,这是力求取信而过分涂抹,甚
至说话虚假、令人难信的必然迹象。同样,与在“现
实世界”中一样,许多其它令人讨厌的倾向在网上
也都能很容易地识别出来。孤芳自赏(一切围绕“我
我我”)在网络上也老远就会被发现,因为他们都
是些只说别人反话或坏话的人,认为只有吹灭他人
的蜡烛自己才能闪光的人。
(2)网络能让人展现其最好的一面:
“现实生活”中爱好交往和直率的人在网上也
会展现相同的个性。多数人网上和网下都一样爱找
乐趣,即使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与他们平时在
聚会上、在工作中和在当地的酒吧里一样喜欢寻找
乐趣。然而无可否认,有些人没有烈性酒作伴,你
和他们在一起就不会那么欢乐。
害羞的人在网上比在“现实世界”中会得到更
为“安全的”环境,并且在网上能学会更自由地表
达自己(你从未见到过有人会在电子邮件上结结巴
巴地说话,对吗),网络会使他们增强信心,获得
交际技能,而这些又最终会扩大到他们生活的其它
方面。现实生活中喜欢帮助他人的人常常在网上也
愿意尽力帮助他人。
(3)网上评价人的方式不同:
在互联网上,对人的评价是看他们的个性、信
念和网上行为,而不是看他们的外表长相。这很好,
因为它不仅会给其貌不扬的人机会,也会使长相漂
亮的人必须要说话值得一听才会引起别人注意。
(4)人们更加坦率:
由于在互联网上不必使用真名并提供真实身
份,许多人近日来更加坦诚,畅吐心曲。
(5)我们联到一起了:
参与数字文化的人都非常了解,网上有大量重
要信息,并能提供许多改变他们生活的机遇。网络
为我们中间的许多人打开了许多大门,这种选择是
他们在其它面所不能得到的。从事研究的可能和上
网与人联系就是两个这样的机会。
(6)我们懂得了语言的威力并学会了更善于
倾听:没有面部表情、身体语言或外表长相的干扰,
数字文化的成员已学会了词语的威力…,包括他们
自己的和他人的词语。我们透彻地懂得将词语简单
地组合起来就能损害、伤害和冒犯他人,也可以表
现幽默和提供帮助、支持和鼓励。多数富有经验的
网络成员已经修炼成为语言大师,他们慎重地措
词,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以避免被人误解。
由于互联网的缘故,我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学会
更好地倾听。我们不但要更慎重地斟词酌句,我们
(尤其是那些通过电子邮件而不是聊天室交流的
人)还必须等待,等待他人结束后我们才能说话或
者回答。
Unit 3
版权的十大神话
1)如果没有版权标识,就不会受到版权保护。
这在过去是事实,但现在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几乎
所有大国邮遵循伯尔尼版权协定。比如:在美国,
自1989年4月1日后,几乎所有个人创作以及原
创的作品,不管它是否有版权标识,都受到版权保
护。大家默认的是他人的作品已受到版权保护,不
能随意复制,除非你能确信它不受版权保护:有些
年代久远的作品如果没有标识,就不受到版权保
护,但坦白地说如果这一点不能肯定,你就不应冒
这个风险。
2)如果我没有为此收费,就不算侵权。错。你
是否收费可能对法庭上判罚金的额度有所影响,但
那只是在这一法律条文下量刑的主要区别。即使你
免费分发他人的作品,仍然是侵权。而且如果危及
到他人财产的商业价值,仍然会被罚以大额赔偿
金。个人的音乐拷贝是唯一的例外,不被列入侵权
行为。不过法庭上似乎有这种说法,个人拷贝不包
括像纳帕斯特那样的大规模匿名复制行为。如果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