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word参考模板

合集下载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山市城市规划局黄山市规划设计院2003.7项目名称: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委托方(甲方):黄山市城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总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二零零三年七月合作单位:黄山市城市规划局黄山市规划设计院资质证书:乙级[建]城规编第(1550153)主要编制人员名单: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管总工汪志明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张全高级城市规划师所技术负责人:靳东晓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郑德高硕士城市规划师李海涛硕士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朱力博士城市规划师张全高级城市规划师罗赤高级城市规划师王贝妮助理城市规划师张永波助理城市规划师关丹助理城市规划师二、协作单位清华大学:杜鹏飞博士副教授龚道孝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柏兰芝副教授徐辉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张志军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谢正观教授台湾大学:夏铸九教授蒋雅君博士研究生张维修博士研究生陈宜伶硕士研究生刘慧璇硕士研究生黄山市城市规划局:梅一峰局长高级工程师韩建予科长注册城市规划师秦国元注册城市规划师黄山市规划设计院:万国庆院长注册城市规划师江涛工程师黄宏跃工程师顾维芬注册城市规划师胡秀娟助理工程师目录第1章总则 .............................................................................................................................................................第2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第3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4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节城镇体系 ...............................................................................................................................................第2节南部城镇群规划 ...................................................................................................................................第3节重点城镇发展规划................................................................................................................................第4节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第5节综合交通规划 .......................................................................................................................................第6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7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8节旅游发展规划 .......................................................................................................................................第5章屯溪区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第9节城市总体布局 .......................................................................................................................................第10节居住用地规划 .......................................................................................................................................第11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12节综合交通规划 .......................................................................................................................................第13节绿地景观规划 .......................................................................................................................................第14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第15节给水工程规划 .......................................................................................................................................第16节排水工程规划 .......................................................................................................................................第17节供电工程规划 .......................................................................................................................................第18节电信工程规划 .......................................................................................................................................第19节环境保护规划 .......................................................................................................................................第20节环卫工程规划 .......................................................................................................................................第21节燃气工程规划 .......................................................................................................................................第22节防灾规划 ...............................................................................................................................................第6章徽州区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第23节总体布局规划 .......................................................................................................................................第24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25节综合交通规划 .......................................................................................................................................第26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7章黄山区总体规划 ...........................................................................................................................................第27节总体布局规划 .......................................................................................................................................第28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29节综合交通规划 .......................................................................................................................................第30节绿地景观规划 .......................................................................................................................................第31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8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32节市域近期建设规划................................................................................................................................第33节屯溪区近期建设规划............................................................................................................................第34节徽州区近期建设规划............................................................................................................................第35节黄山区近期建设规划............................................................................................................................第9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第36节屯溪区-徽州区城市远景构想............................................................................................................第37节黄山区远景构想 ...................................................................................................................................第10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11章附则 ...............................................................................................................................................................第1章总则第1条为促进黄山市城市的合理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以及黄山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

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

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了加强东至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空间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编制《东至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6.4)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建标〔2000〕179号)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6、《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10年);7、《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8、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9、东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10、《东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其它有关法规、标准及已批准实施的专项规划。

第3条规划原则本规划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效益主导、规划连续性、现实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原则。

第4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划分为3个阶段: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第5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尧渡镇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388.1平方公里。

第6条文本中用“下划线”标明的条例或语句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7条战略定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以工业、旅游业、能源为主的重要二级城市。

第8条战略目标到2030年,各项社会经济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指标详见附表一:东至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表。

第9条产业发展思路1、工业以大渡口经济开发区、香隅化工园为龙头,并积极推进东流经济开发区、尧渡工业区和其它乡镇工业园区发展,依托区位交通及资源优势,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载体,一方面壮大自身优势产业,另一方面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城市总体规划样本第一章总则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城市建设必须服从本规划, 同时还应符合国家现行大政方针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要求,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

1.1.0 规划编制背景1.1.1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已执行到期, 所确定的主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某省省城镇体系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某市的城市定位有了新的要求, 迫切需要修编城市总体规划。

1.1.2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某省”一线两带”的建设的实施、某市社会经济发展面临重大的战略重构,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以及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需要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进行精心规划, 统筹安排。

1.1.3 某市的经济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一批重大骨干项目的陆续建设、对外交通进一步改进, 在某省总体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较大变化。

1.1.4 将某县区纳入城市规划范围, 连同某区形成南市区, 某厂城市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北市区亦将注重城市环境的改造提升, 同时建设某重点镇——某重点镇一线的城市绿色走廊和城市近郊工业基地。

在新版城市规划实施中, 形成某市新的城市形态及功能布局。

1.2.0 规划依据1.2.1 《城市规划法》及相关的法律文件。

1.2.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相关的法规文件。

1.2.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及相关的道路、给排水、防洪、消防等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

1.2.4 某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 实施关中率先跨越发展的意见》、《某省省城镇体系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规函( ) 75号《关于对某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的批复》、《某市人民政府关于《抓住”一线两带”建设机遇, 实施某市经济跨越式发展规划》、某市国土资源及相关的规划、计划、《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纲要》等基础资料及《某市城市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1.3.0 规划原则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体现以人为本, 社会公平; 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 资源节约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准则; 突出区域互动, 城乡协调的一体化; 注重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努力营造山水园林城市; 遵循合理、经济、可行的方针, 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规划。

湄洲湾港口城市规划word参考模板

湄洲湾港口城市规划word参考模板

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月28日莆田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前言2004年11月15日,中共福建省委颁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根据莆田市情特点和发展优势,市委四届十次全会提出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目标。

2005年4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印发《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纲要(试行)》。

2008年8月,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作出《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港口经济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目标和任务。

2009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区域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

7月29日,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并原则通过《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

8月18日,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莆田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的实施意见》。

按照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根据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需要在《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纲要(试行)》基础上,编制《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确立发展定位,丰富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实质内容;完善产业规划,明确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发展目标;构建支撑体系,落实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具体任务;统筹推进措施,营造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良好环境。

2010年2月28日,莆田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一致通过《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

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是历届莆田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是加快区域发展的根本性战略选择。

湄洲湾港口城市是以莆田市行政辖区为主体、以现有中心城区和未来滨海新城为依托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综合体。

《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作为莆田市区域发展规划,是引领莆田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城市规划资料word精品文档24页

城市规划资料word精品文档24页

一、查看相关数据­1、风玫瑰:­●工业区置于生活居住区的下风位,同时考虑最小风频风向,静风频率,各盛行风向的季节变换及风速关系。

­●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置换夹角大于90℃,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位,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向,则工业和居住分别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

­●同时注意当地静风的频率,注意解决城市环境的污染。

­●导引风向:大面积绿地安排成楔状插入城市。

­●道路走向不能与冬季盛行风向平行,但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最好由东向北偏转一定的角度(一般<15℃)。

道路最好避免正东西方向。

­●山地背风面,由于会产生机械性涡流,建筑于此利于通风,但若上风向为污染源,也会因之而加速污染。

­2、气温:­●城市由于建筑密集,往往出现“热岛效应”,在规划布局时,可增设大面积水体和绿地,以加强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3、图例:­●图上标识与图例相符。

­4、比例尺:­●市域城镇 1:5万至1:20万­●总体规划大、中城市 1:1万至1:2.5万­小城市 1:5千至1:1万­建制镇 1:5千­5、成果:(文本和图纸说明书及基础资料、专题报告)­6、编制资质:­●甲级不限­●乙级:20万人口以下总规、各种专项规划、大型工程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丙级:建制镇总规,20万人口以下的详规和专项规划,中小型工程项目选址的可行性研究­7、人口规模:一般城镇≤20万人中等城市 50-20万人­重要城市150-50万人特别重要城市≥150万人­8、用地规模:­●一般为人均100㎡左右,用地偏紧可控制在80㎡内­●少数特殊的不应超过120㎡­9、城市化水平:避免过高­10、用地比例:居住20-32﹪工业15-25﹪­道路8-15﹪道路广场8-15﹪­11、人均指标:居住18-28㎡/人工业10-25㎡/人(<30㎡/人­绿地≥9.0㎡ /人道路广场7-15㎡/人­12、用地坡度:工业0.5-2﹪铁路广场0-0.25﹪­居住0.3-10﹪机场0.5-1﹪­13、规划区范围的确定:对规划区(主城区)范围外的重点控制区。

城市规划用地平衡表word参考模板

城市规划用地平衡表word参考模板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其中:城市道路用地
U
公用设施用地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其中:公园绿地
H
城市建设用地
100
100
备注:__________年现状常住人口___________万人
__________年规划常住人口___________注!
A.0.
表A.0.2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
(hm2)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m2/人)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R
居住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文化设施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社会福利用地
……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M
工业用地
W
物流仓储用地

城市规划范本

城市规划范本

城市规划范本1.关于城市建设让生活更美好的例子2010世博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布满所有的大街小巷,而给生活添姿加彩更是众开发商给予购房者的愿景,你购买的不是房子更是一种生活,然而城市化风云几十年,虽然含着金汤匙,虽然集举国之力,然而能举地出的优质城市例子寥寥无几,无数新楼拔地而起,旧城换新城,不变的依然是庞大的蜗居,被挤压的老城区,城中的烂尾,更有甚者,巨资过后只有一座空城耸立。

我们相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然而快餐式的城市建设,生活又如何美好?海南海岸线全线开发的新闻将城市规划推至风口浪尖,一时间关于海南蔚蓝海岸(论坛新闻)线的担忧化成一股旋风,人们在探讨什么才是真正合理的城市规划与生活。

城中有人方有活力,和谐宜居的生活才是城市美好生活的制胜之道。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有其独有的品性,城市的规划和扩建只有把握好整个城市的脉搏,和谐宜居的城市才能成为现实。

城市硬件的建设应该是历史的延续与现实的创新,融入高新科技,真的为一座城市留下可以为之骄傲和分享的天地。

而如今平均30年的建筑寿命,是对城市资源的浪费,也是城市规划的失败,一座建筑可以用多少年直接衡量着城市规划的水平。

除了硬件建设对当地历史与文化的遵循,环保节约、低碳也应该成为基本的准则,万科董事长王石表示其建筑要达到绿三星,地产,低碳的风暴在流,是更合乎发展的建筑理念,绿色的奢华最舒适。

一个城市的建设还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只有生活于其中的大部分人感觉到切实的宜居才是好的,夹心层、蜗居族,都是一个城市应该重点考量的,只有地标建筑而众多蜗居一族无法解决住房问题的城市是不合理的,也称不上美好。

青岛最新的保障房建设配给在了市中心的位置,可以说正是好的城市规划的体现,全民宜居,城市才精彩。

2.城市规划方案怎么写碑林区■区域定位:以科研文教、旅游、商贸为主导产业,具有良好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西安市主城区的功能区之一。

■用地规划:建设文艺路演艺基地,形成市级文化娱乐中心。

城市总体规划范本(doc 33页)

城市总体规划范本(doc 33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适应灵璧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活动,特编制《灵璧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6.4)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建标〔2000〕179号)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6、《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7、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8、灵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9、《灵璧县土地利用规划》;10、其它有关法规、标准及已批准实施的专项规划。

第3条规划原则1、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将城市置于区域总体协调发展高度,分析研究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机遇,从而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框架。

2、效益主导性原则规划力求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为发展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服务,为促进城市社会进步服务,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和现代化服务。

3、规划连续性原则以2004年版规划为基础,认真研究已编制的各层次规划,充分吸取以往规划中的合理内容,保持城市建设空间与时序上的连续性。

4、现实可操作性原则针对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灵璧县的基础和优势,提出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逐步完善城市功能。

5、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依托外围生态框架,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6、城乡统筹原则统筹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及城乡生态环境保护。

第4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1~2030 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 年,远期为2016~2030年。

第5条规划层次与范围灵城镇、虞姬乡、南跨新汴河向向阳乡延伸2000米;北至灵东运河、新河;西北至杨疃镇与禅堂乡交界东侧凹点正直向西,至灵房公路、阎河范围内为规划控制区,规划区总面积为286.3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设计文本格式内容范例

城市规划设计文本格式内容范例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2)第三章城镇性质 (3)第四章镇区用地规划 (3)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4)第六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5)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5)第八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6)第九章防灾规划 (7)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7)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7)第十二章附则 (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青石镇的镇域体系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确定镇区的发展方向,统筹安排镇区各项建设用地,指导村镇建设和管理,实现青石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二条规划作用本规划是青石镇范围特别是青石镇镇区范围内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基本准则。

凡规划期内因建设需要编制各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均应以本规划为依据;凡在镇区规划范围内从事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5.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第146号令);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8.《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9.《蕲春县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10.《青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1.黄冈市、蕲春县历年统计年鉴;12.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的和法律的文件。

第四条规划范围青石镇镇域规划范围为全镇行政区划范围,东与黄梅县交界,北与向桥乡相邻,西与刘河镇接壤,南与武穴市毗邻,面积192平方公里,本规划称“镇域”。

青石镇中心镇区规划范围3.76平方公里,本规划称为“镇区”。

青石镇区规划控制范围包括望天畈村的大部分以及青石岭村西部、焦藤树村东部的小部分。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25年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旅游名镇、文化大镇、经济强镇”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方案范本

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方案范本

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方案范本一、引言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方案是指城市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有序推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方案旨在全面分析城市现状,提出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以推动城市的发展和改善。

二、城市现状分析本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方案通过对城市现状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分析,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在城市现状分析中,需要重点考察城市的人口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交通运输网络、生态环境等因素,并对城市面临的问题进行准确描述和分析。

三、城市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基于城市现状的分析,本方案明确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总体布局。

城市规划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可实现性,并与城市的发展需要相契合。

总体布局应该合理统筹城市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以实现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土地开发方案设计基于城市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本方案制定了具体的土地开发方案设计。

这涉及到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建筑高度限制、绿化带布局、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旨在确保土地开发的合理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土地开发方案设计要充分考虑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打造宜居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

五、实施计划及安排为了确保本方案的有效实施,本方案提出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及安排。

实施计划应包括明确的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和资源保障等内容。

实施计划要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并进行细致的任务分解和时间进度的把控。

六、政策支持和调整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保障方案的顺利执行,还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调整。

政府部门应根据本方案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并及时对现有的政策进行调整与配合。

政策支持和调整要与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方案的实施计划相衔接,形成有力的政策保障。

七、社会参与和舆论引导为了使本方案的实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本方案强调了社会参与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杭州城市规划word参考模板

杭州城市规划word参考模板

杭州市域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一、市域篇1. 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含上城、下城、江干、西湖、拱墅、滨江、萧山、余杭八区和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五县(市),面积16596平方千米,有关问题的研究与协调范围扩大到周边海宁、桐乡、德清、安吉、绍兴、诸暨等县(市)。

(2)规划期限近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2. 发展目标与定位(1)城市发展目标城乡统筹,新型城市化的先导区;协同发展,都市网络化的示范区;诗意栖居,高品质生活的典范区;和谐创业,新经济发展的引领区。

(2)城市发展定位一城七中心“一城”即建设一个极具中国特色、时代特点、杭州特征,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七中心”即把杭州建设成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长三角创新创业中心、长三角综合交通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和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3. 发展容量与规模(1)人口规模至2010年,杭州市域常住人口达到870万人;至2020年,杭州市域总人口达到1030万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按1270万人口规模进行预留。

(2)用地规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至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为696平方千米;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为906平方千米。

农村建设用地规模:至2010年,农村建设用地为329平方千米;2020年,农村建设用地为231平方千米。

生态保育用地规模:至2020年,生态保育用地规模达到13000平方千米以上,占土地总面积的80%左右。

经济发展规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900亿元(2005年价格),人均生产总值接近60000元(按常住人口),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7%。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2020年达到10579亿元(2005年价格),人均生产总值接近113750元(按常住人口),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0%。

城市规划考研名词解释word参考模板

城市规划考研名词解释word参考模板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开发区: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建设地区统称。

旧城改建: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

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了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OD调查:起讫点调查,又称OD(Origin-Destination)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交通的源和流,以及交通源流的发生规律,对人,车,货的移动,从出发到终止过程的全面情况,以及有关的人,车,货的基本情况所进行的调查.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

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新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

其核心人物是Peter Calthorpe。

这场运动始于1990年初。

基于市郊不断蔓延、社区日趋瓦解,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社区:指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题,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物,与行政村统一等级的行政区域。

行政村:是指政府为了便于管理,而确定的乡下边一级的管理机构所管辖的区域。

开发强度: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层数、绿地率等几项主要指标。

文件范本城市规划设计

文件范本城市规划设计

文件范本城市规划设计文件范本城市规划设计一、引言城市规划设计是指对城市进行有序、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功能的协调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件旨在提供一份城市规划设计范本,以供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参考和使用。

二、背景介绍城市规划设计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工具,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城市规划设计文件势在必行。

本次城市规划设计旨在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活质量。

三、设计目标1. 实现城市发展的整体协调性和可持续性;2. 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水平;3. 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和交通网络;4. 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5. 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氛围。

四、规划原则1. 人本原则:以人民的需求为核心,保障居民的基本权益;2.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3. 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城市不同领域的要求和需求;4. 开放性原则:注重市民的参与和意见的征集。

五、规划内容1. 城市总体布局:包括城市功能区划、用地规划、交通网络等;2. 环境保护规划:包括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治理、噪音控制等;3. 城市景观设计:包括公园绿地、街道美化、建筑外立面设计等;4.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包括供水供电、通讯网络、公共交通等;5. 经济发展规划:包括产业布局、招商引资、就业机会等。

六、实施步骤1. 规划编制:成立规划编制小组,明确任务目标和时间表;2. 数据收集:调查搜集城市基础数据和市民需求意见;3. 规划编制:依据收集的数据,制定城市规划设计方案;4. 公众参与:组织公众听证会,征集市民对规划设计的意见;5. 审批批准:报送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并获得批准;6. 实施落地:根据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推进相应工程建设;7. 监督评估:定期进行监督评估,及时调整规划实施策略。

七、预算安排根据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工程量,制定相应的预算安排,确保规划设计的顺利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校园规划
09041027 税务一班杨雯瑶
当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无疑已经得到广泛重视。

而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如何体现自己的文化特色,仍然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

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属新建校区,为了体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仙林校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校园环境绿地景观进行系统规划,使整个校园融“山、水、庭、林”于一体,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并营造出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园“承传文脉、交融情景”的独特生态文化景观。

一、概况
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位于南京紫金山东麓,仙林大学城内,校园占地总面积88.2hm2。

规划在校人数约12000人。

校园基地除南部的灵山、枯山山脊线以北的山坡地,其余大部分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自然肥力良好。

基地现状树木植被集中分布于山地,平坦地绝大部分为荒草植被。

基地内的现状水体主要是绵延灵山脚下东西向的排洪沟和几处沟塘,水体清澈,水草丰盛而没有污染。

校园基地整体上自然条件较好,为校园环境绿地景观规划和形成本校景观特色奠定了基础。

具体规划指标:绿地总面积59.33hm2(含水面),绿地率67.3%,绿化覆盖率72%以上,人均绿地49.4m2/人。

二、规划理念与设计主题
采用现代风格的景观空间形态,结合传统造园艺术手法和山水植被等自然景观特征,充分反映中国悠久的历史文脉,处处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人与自然,景观与情感、科技与文化的交融统一:这就是“承传文脉、交融情景”的规划理念和设计主题。

“承”就是继承,“传”则是弘扬,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并融汇于现代校园景观之中。

由此达到品位高雅、生态和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中医药大学校园。

三、总体构思布局
总体构思布局为:“一座山林植物园,两根文化景观轴,三脉清流纳春秋,四时阴阳调景色,十二人文景点美,二十四桥映月辉'。

简称“一山二轴、三脉四时、十二景点、二十四桥”。

1、一座山林植物园
校园南部整个山坡地规划为中医药植物园。

因李时珍曾迁居雨湖北岸的红花园,并在
红花园里种满了色彩缤纷的药用植物。

故取名
“红花园”,以示对祖国传统医药先贤的纪念。

2、两根文化景观轴
(1)纵轴——通古达今从北大门(正门)经过图书馆至南部灵山的纵轴,是校园景观主轴线、主题为“通古达今”。

在此轴线上,以人文景观为主休,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将图书馆这一“藏古纳今”,象征知识宝库的现代校园主体建筑、宽阔的现代庭园广场空间,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学校大门建筑,与古老的中医文化图腾、一代医药圣贤雕塑、富有民族特邑的水廊、校前广场造型独特而意蕴隽永的校标标雕塑,以及树木方阵、大片的休闲观赏草坪和自然山水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表现了中医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又深刻寓示了秉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也充分体现了学校“以继承为基础,以发扬为光导”的办学方针和“承传文脉”,再创辉煌的历业使命。

(2)横轴——融会贯通起始东大门的东西横轴,是校园景观副轴线,主题为“融会贯通”。

轴线两侧分布了多块绿地。

以杏树林等自然植物景观为主体,并结合功能区的特点和校园文化风范,体现“立道立德,立功立言,自信敬业,教学相长,博古通今,融会贯通”之精神。

将“仁爱、贤达、聪颖、好学”之典故融汇于园林环境之中,创造具有中医药大学校园文化韵味、广大师生留连的经典园林式的户外学习和生活环境。

3、三脉清流纳春秋
三脉清流是指灵山脚下的“雨湖”(原排洪沟)、中部“悬湖”(弧形水体)及校园北部的“隐垣”(界沟)等3条水体。

其位置独特,但仍需重新糙理,方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水体生态环境。

(1)打通“血脉”水体乃地之血脉。

规划将水系全部打通,使“血脉”鲜活通畅,维持良好的校园水体生态环境。

并延长了水体,增加了校园亲水空间和水景元素,更有利于创造曲水萦绕,绿树成荫、山清水秀的绿色庭园。

这是对总体规划的改进和补充。

(2)聚水成湖水景空间的布局,贵在聚分。

总体规划中对水的处理是分多而聚不足。

中国传统“风水”观,就有“水聚风藏”之说,造园艺术对水的处理亦是如此。

再从现代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大面积的水体有利于改善园林生态环境。

因此,本规划将校园两处水体作扩大处理。

一是“悬湖”的两端,扩大至原来的2倍多,形成宽阔的湖面。

同时也不影响原有建筑布局,而且进使水上报告厅更加“名符其实”。

更为重要的呈,扩大后的两个湖面,形成了特殊的形态,从整个平面图来看,弧形水体仿佛高悬起的两只“葫芦”。

这就使自然景观产生了丰富而独特的入文内涵。

因为“葫芦”曾经为中医中药的标志。

“葫”与
“壶”同音,古代有“壳翁”的故事,其药葫就是一个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的仙家境界。

而“悬壶”又是古代中医开业应诊的标志。

“悬湖”自然也就成为中医药大学校园重要的自然与人文立融的特色景观。

另一处水体是灵山脚下的“雨湖”,为了更好地营造生态景观和自然山水特色,结合现状水体自然曲折的形态,局部适当加宽,形成有聚有分的山涧、溪泉和湖泊景色。

因李时珍家在雨湖旁的“红花园”,故将此水体取名为“雨湖”。

(3)曲水流觞 3条水系蜿蜒曲折,不仅通达校园各个功能区,而且纳贯“春夏秋冬”四时景色。

从总体上看,整个水系曲折萦绕,又宛如传统园林之“曲水流觞”。

联想至此,人文意境油然而生。

4、四时阴阳调景色
人们自古懂得凹时养生之道,效法自然,维护牛机,“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有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人们也常常陶醉于春花、夏萌、秋实、冬翠的四时景色。

因为正是这种四时景色的轮回变化和阴阳交替,揭示了宇宙万物生命的运动节律和丰富多彩。

因此,校园绿地景现规划,也要展示这一自然生命过程。

结合绿地位置特点,分别规划了“杏林春暖、雨湖夏荫”、“灵山秋染、松林冬翠”四时景区。

所以,整个校园也就成了一座阴阳调和的四季风景园林。

(1)杏林春暖规划成片杏林景现,春暖花开,生机勃勃,优美如画。

东西干道两侧,各设一分主题,即路北为“杏林思训”,路南为“桃李芬芳”,进一步体现景观特色和主题意境。

(2)悬湖夏荫岸边绿柳成行,翠荫欲滴,水中莲花映日,荷盖摇风,一派夏日风光和清凉世界。

(3)灵山秋染在种植各种药用植物的同时,注重植物群落季相景观创造。

每当秋日来临,满山红叶,灿若彩霞,大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势。

取名“红花园”,亦具双重意境。

(4)松林冬卑校园北部边界,设置具有生态防护功能的林带景观,即使隆冬,也是景色苍翠。

从校园整个四季景区设置来看,其意境与中医养生之道非常吻合。

北界南缘皆属地阴(水南、山背),故规划为秋冬景色,意欲收藏;而中部“景轴”与“脉流”,皆能“引东旭而纳四辉”,规划为春、夏景色。

意为生长,暗寓弘扬和发展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与教育事业之意校园文化风范,阳气东升、生机勃发。

春夏秋冬,景色换而阴阳和,达列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即所谓“天人之际,合面为”的美好境界。

5、十二人文景点美
根据校园绿地景观的“经络”布局和景观文化创意构思,共设置了“杏林广场”、“杏林思训”,“悬壶济众”、“仁园”、“贤园”、“颖园”、“学园”、“八锦广场”,“仁术之光”、“悬壶济众”、“庄所馆”和“雨湖浸步”等12处蕴藏丰富人文内涵,既具有传统诗情画意,又不乏现代生活情趣,意境深远而各有特色的校园人文景点。

6、二十四桥映月辉
校园因为有了蜿蜒曲折的水体,得以产生拱桥、平桥、曲桥、廊桥、亭桥、索桥、跳桥等24座造型各异的园桥,成为又一颇具特色的校园景观。

所谓金无赤金,人无完人,校园规划也不会就是十全十美的,需要后期再不断的改善,我们期待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绽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注:范本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仔细浏览后下载使用,感谢您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