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下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 一等奖创新教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一等奖创新教案第六单元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掌握作者、作品相关知识,了解小说主要情节2.学习掌握摘抄和做笔记两种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名著的能力3.学习保尔钢铁般意志,培养崇高道德品质。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树立伟大的革命理想,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学习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精神。
语言运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培养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思维能力:学习并掌握摘抄和做笔记两种名著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名著的能力。
审美创造:积累优美语句、内化语言表达,具有初步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散发着那个带传奇色彩的时代急风暴雨的气息,传达了那个时代的气氛,再现了当时的战斗、痛苦和希望。
——叶尔绍夫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
——张洁【作者简介】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地:俄罗斯帝国(今乌克兰)沃伦省奥斯特罗格县维里亚村生卒年:1904年09月29日------1936年12月26日职业:作家、革命家、军人信仰:共产主义代表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列宁勋章获得者【作者生平】【作品主题】钢铁意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艺术典型。
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时严格地遵循生活的真实,并不把保尔的坚强意志和刚强的性格看成是天生的,而认为是在英勇的战斗和艰苦的劳动中,在刻苦的学习和严格的律己中锻炼出来的。
英雄形象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英雄形象。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课文朗读与理解:《马说》全文的朗读、解读,把握文章主旨、结构及论证方法。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千里马”、“祗辱”、“槽枥”等,理解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此外,我觉得在讲解文章中的难点时,还需要进一步简化语言,用更生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以便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同时,我要注意在课堂上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他们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同学们对文章的核心观点有了较好的把握,但如何将这些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仍是一大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关注人才、发现人才,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文章结构及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的总分总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文化背景及作者观点:了解韩愈的文学成就和本文创作背景,把握作者对人才和伯乐的看法。
举例:在讲解“千里马”一词时,可通过对比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强调其在古文中的特殊含义,使学生理解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和作者观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现代社会如何发现和培养人才?”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尝试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来描述一个现代的人才案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部编版),预习收藏!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北冥有鱼》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
其题虽小,其旨甚大。
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
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
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此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一个美好愿景。
《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
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
22.《礼记》二则知识点整理《虽有嘉肴》1.文学常识《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字词解释虽(虽然)有嘉(好)肴(鱼、肉之类的熟食),弗(不)食(吃),不知其(它的)旨(味美)也;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弗学,不知其善(好,美妙)也。
是故(因此)学然后(之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省)也;知困,然后能自强(勉力,努力)也。
故(因此)曰:教学相长(促进)也。
《兑(同“说”)命》曰“学(教导)学(学习)半”,其(表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乎!3.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能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迷惑不懂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5)《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学相长5.文章论述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为什么开头从“虽有嘉肴”谈起?类比推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说明实践才能得到真知,学习才能懂得道理。
6.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试理清论证的思路)首先类比推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讨论其效果,最后得出结论。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教案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名句赏析,提高学生对文言文文学价值的认识,提升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探讨文章所传达的教育观念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思考教育、学习等方面的课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和名句赏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中教育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文章中的教育场景,体会“教学相长”的道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情况。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章中的教育观念在当代教育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虽有嘉肴》作为一篇文言文,其词汇和句式是学习的重点。如“虽有”、“嘉肴”、“教学相长”等词汇的古今异义,以及倒装、省略等句式的运用。
五、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一、文学常识1、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2岁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
1920年因伤重转业,投入到经济建设的潮流之中,先后负责过团与党的下、中层领导工作,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在伤病复发导致身体瘫痪、双目失明后,他于是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35年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列宁勋章;1936年逝世。
一生著述不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作品:自传体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小说形象超越时空,超越国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
小说问世不久,便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并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
二、主要内容1、情节思路在神父的面团里撒烟灰被学校开除——到车站食堂做童工——偷枪——湖边钓鱼认识冬妮亚——救朱赫来被抓入狱——在冬妮亚家养伤——参加布琼尼的骑兵部队——受伤右眼失明——到地方工作(团区委书记)——和冬妮亚分手——参加铁路筑建——认识女政委丽达——昏倒被误认为死亡——家乡养病、凭吊战友(名言)——参加基层工作——与杜巴瓦斗争——海滨疗养,认识达雅并结婚——完全瘫痪,双目失明——开始文学创作,小说出版。
2、经典情节(1)参加筑路: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铁路建筑。
暴雨、泥泞、大雪、冻土,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
但铁路还是如期修通了,已升为省委委员的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他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2)凭吊战友:在家乡养病期间,保尔到烈土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万千,发出了感人至深、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2121 《庄子》二则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北冥有鱼》需背诵。
二、全文展示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主题概述《北冥有鱼》:文章描写了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形象,表达了庄子追求精神世界绝对自由的思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写庄子与惠子围绕人能否知“鱼之乐”展开的一场辩论,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机敏以及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二)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
2.是鸟也古义:这;今义:表示判断的词。
3.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气息,这里指风;今义:休息,消息。
4.野马也古义: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未经驯服的马。
5.其正色邪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态度严肃,神色严厉。
6.鲦鱼出游从容古义:悠闲自得;今义:镇静沉着。
7.安知鱼之乐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三)一词多义1.固不知子矣(固然,自然)子固非鱼也(本来)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鲦鱼出游从容(游水)(四)词类活用1.志怪者也(名词作动词,记载)2.其视下也(名词作状语,往下)(五)重要虚词1.之①鹏之背(助词,的)②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③《谐》之言曰(助词,的)④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⑤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天之苍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⑦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⑧鱼之乐(助词,的)⑨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⑩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代指鱼的快乐)2.而①化而为鸟(连词,表承接)②怒而飞(连词,表修饰)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连词,表转折)3.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南冥者,天池也。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鉴赏
第六单元古诗鉴赏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评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那种超然世外、了无牵挂、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
“忘言”二字是贪图“真意”的表现。
【练习】1.体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诗人悠然淡泊的心情。
3.请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呼朋引伴飞回山中,打破了山林的幽静。
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4.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案:“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与惬意。
5.“真意”指的是人生真正的道理和自然之趣。
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7.“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答案:“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
8.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答案:只有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下第6课《阿西莫夫短⽂两篇》知识梳理阿西莫夫短⽂两篇恐龙⽆处不有【原⽂】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影响。
例如,在1986年1⽉,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些化⽯⾻骼。
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冰冻陆地,⾮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头毫⽆疑问属于鸟臀⽬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
这些古⽼的爬⾏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陆联系起来,这⽐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的两栖动物的化⽯。
恐龙不可能在每⼀块⼤陆上独⽴⽣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洋到另⼀个⼤陆上去的呢?这⼀问题的答案是:是⼤陆在漂移⽽不是恐龙⾃⼰在迁移。
⼏⼗年前,⼈们发现地壳是由⼀些紧密拼合在⼀起但⼜在缓慢运动的⼤板块构成的。
⼀些板块被拉开,⽽另⼀些则挤压在⼀起,⼀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板块下⾯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陆,当板块向⼀个或另⼀个⽅向运动时,⼤陆也随之⼀起运动。
每隔⼀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陆汇聚在⼀起,地球此时仅由⼀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陆⼜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次完整的泛⼤陆⼤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开始显⽰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陆的各个地⽅。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活。
⼤约在两亿年前,泛⼤陆分裂成四部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得真不错,我总是爱看书。
因为我从书本里明白了很多很多的道理。
常常会为了一个故事情节而陷入深深的沉思。
好像一个学者,一个哲学家在领悟一道人生真谛。
所以每读完一本书,心情便豁然开朗。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文内容梳理《北冥有鱼》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
其题虽小,其旨甚大。
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
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
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此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一个美好愿景。
《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文学常识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2、《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参考译文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名句默写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思考探究:1、请你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你认为“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小试牛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
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安静。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
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单元知识点汇总及练习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重难点攻略一、文学常识1.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而成为先秦诸子作品之中的经典,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2.《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其中一些篇章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3.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他积极倡导古文运动,得到柳宗元的密切配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他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能独辟蹊径,“以文为诗”,力求新奇,形成宏伟奇崛的艺术风格。
其散文尤其著名,对当时和后来的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昌黎先生集》传世。
4.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工部。
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他被称为“诗圣”,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其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
5.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文言知识积累(一)《北冥有鱼》1.一词多义①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鹏之.徒于南冥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②其其.名为鲲(代词,它的)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示选择)2.古今异义①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②是.鸟也(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③野马..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珍稀动物)④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3.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4.文言句式①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②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一词多义①之是鱼之.乐也(助词,的)子之.不知鱼之乐(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我知之.濠上也(代词,指鱼之乐)2.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古义: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今义:安定)3.文言句式①判断句:是鱼之乐也(“……也”,表示判断)②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三)《虽有佳肴》1.一词多义①学学.学半(同“敩”,教导)学学.半(学习)2.古今异义①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②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疲乏)③教学..相长也(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3.文言句式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4.通假字学.学半(“学”同“敩”,教导)5.词类活用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四)《大道之行也》1.一词多义①独故人不独.亲其亲(只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②为天下为.公(读wéi,表示判断,相当于“是”)不必为.己(读wèi,为了)2.古今异义①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②不独子其子.(古义:指子女;今义:现代汉语中专指“儿子”③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归还)④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财物;今义:货物)⑤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作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3.文言句式倒装句:不必藏于己(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不必于己藏”)判断句:天下为公(为”,表示判断)4.通假字①选贤与.能 (“与”同“举”)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五)《马说》1.一词多义①常千里马常.有(常常,经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的,凡庸的)②以不以.千里称也(介词,凭借)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③而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表示修饰)④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指代千里马)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⑤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马之.千里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指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2.古今异义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古义:这,这样;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③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今义:平安,安全)3.文言句式倒装句: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②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千里之马”)判断句:其真不知马也 (“……也”,表判断)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也”前省略了宾语“之”)4.通假字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袛(只)”,只、仅)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③才美不外见.(同“现”)5.词类活用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②才美.不外见 (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素质)③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④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让……竭尽)三、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赏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人物梳理++课件(共9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情节梳理、人物分析 4.德国人命令交枪,阿尔焦姆砸枪:
5.谢廖沙藏枪,废弃的破板棚的大坑里 6.朱赫来教保尔打拳:勤奋、耐心、好学、坚持不懈
第二章:情节梳理、人物分析 7.保尔说:”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 有正义感、讲原则、勇敢 8.保尔偷德国中尉的曼利赫尔手枪,藏到旧砖厂的灶台下。维克多举报, 德军搜查无结果。 大胆、勇敢、斗争精神
答:①撤退。②水兵朱赫来。③分发给当地农民,让 他们被逼无奈时举枪反抗。
(2)保尔在发电厂上班时得到了几支枪?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①两支。②步枪是从一个小孩手里抢来的,这枪后来被阿尔焦 姆拆了扔了;他还从邻居律师家偷来了德军中尉的手枪,并把 手枪藏到了老砖窑,后来他把手枪送给了谢廖沙。
(3)游击队分发步枪时,保尔好朋友谢廖沙得到了几支枪?他是怎么 处置这些枪的?
第一章:情节梳理、人物分析 4.保尔对丽达的误会,思考,朦胧好感 5.成立5人公社: 6.朱赫来指挥,剿除铁路匪患:头目—瓦西里神父 7.新的敌人:
第二章:情节梳理、人物分析
1.艰巨的运输任务:
• 困难—— 距离远,人员少,常遭匪帮侵扰
2.【朱赫来】决定修建铁路:
敌人威胁着新生的政权,铁路不通,人民会有挨饿受冻的危险。 为了拯救城市和铁路,必须由雅尔卡站筑一条窄轨铁路通到伐 木场去。
猜测(保尔不在 被抓) 2.牢房中的保尔: • 六个人:
第六章:情节梳理、人物分析
• 保尔(被拷打,什么都没说): 坚强不屈 • 保尔(拒绝赫里斯季娜的献身): 意志坚定
3.广场阅兵:滑稽可笑【为迎接彼得留拉】 • 犹太人请愿,彼得留拉震怒,让戈卢勃处理。 • 谢廖沙、瓦莉亚、克利姆卡观看 4.保尔不可思议的离开牢房: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初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不光愉快的过新学期,也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学习。
本店铺为大家提供了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1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
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高。
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朝:早晨。
服:穿戴。
窥:照。
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第二天。
孰:仔细。
6.期年:满一年。
12 曹刿论战
一、文学常识
1、《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出处: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就到这儿了,体会每篇文章的不同,摘取自己想要的,友情提醒,理解最重要哦!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人教版(2017部编)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教案
-示例:要求学生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以“生活”为主题的现代诗。
d.文化背景的理解:帮助学生了解《卖炭翁》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示例:介绍唐代社会背景、诗歌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卖炭翁》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a.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节奏。
b.理解并运用诗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解读《卖炭翁》,思考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b.生动形象的比喻、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示例:诗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运用了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卖炭翁孤独艰辛的生活环境。
c.诗歌意境及情感表达:分析《卖炭翁》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
-示例:通过描绘卖炭翁的艰辛生活,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同情。
2.教学难点
a.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深层含义,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诗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要求学生理解其中的哲理。
b.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示例:讨论《卖炭翁》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卖炭翁》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卖炭翁艰辛生活的唐诗,反映了社会现实和诗人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它是唐诗中的佳作,体现了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下《礼记》二则知识点整理《虽有嘉肴》一、文学常识。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人名)编纂的。
2.“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三、划分节奏。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四、重点字词解释。
1.虽.有嘉肴..虽:虽然;嘉:好、美;肴:鱼、肉之类的熟食。
2.弗食..,不知其旨.也弗:不;食:吃;旨:味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所以;困:困惑。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反思;自强:勉励自己。
6.教学相长.也。
长:推动、促进;7.《兑命》曰:“学学..半。
”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后一个“学”,学习。
8.其.此之谓..乎其:表示推测的语气词;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谓:说的。
五、字词归纳。
1.通假字《兑命》曰:“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2.古今异义(1)不能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2)虽.有至.道古义:最好的;今义:到。
(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也。
古义:推动、促进;今义:增长。
3.一词多义(1)其①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②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恐怕。
)(2)之①其此之.谓乎(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大道之.行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一)小石潭记:文体知识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本单元的前四篇文章,都以写景记游为主,兼有抒情和议论等。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与韩愈并称“韩柳”。
作品丰富,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一词多义为:全石以为底(做,动词)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为坻,为屿(成为,动词)四面竹树环合(环绕)而:潭西南而望(表示修饰关系)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乃记之而去(表示承接关系)明灭可见(动词,可以)清:水尤清冽(清澈)差: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以其境过清(冷清)犬牙参互(动词,交替)问答题: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答: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3.选文写景但又处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写作者心情的诗句:“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情发生的变化及原因:“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之情,后来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折射反映,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作者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中的抑郁之情;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它恰恰是作者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的反衬,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点(共四首)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点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翻译】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主旨】这首诗抒写诗人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描写了一个宁静、清幽的独特境界,表达了诗人淡泊的情怀。
【理解性默写】(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美丽的山光使鸟儿欢悦,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李白《送友人》【原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翻译】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主旨】这首诗写送别的环境,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令人回味。
【理解性默写】(1)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
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
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二、单元字词汇总(一)字词解释1.社戏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
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熬áo:忍受。
诚然:确实这样。
篙gā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
朦胧:动词,弥漫。
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
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20.邹忌讽齐王纳谏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朝服衣冠(穿)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又、再)(3)能谤讥于市朝(指责) (4)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 )(5)臣之妻私臣( 偏爱 ) (6)今齐地方千里( 方圆 )(7)吾妻之美我者( 认为……美 ) (8)皆以美于徐公( 美丽)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皆以美于徐公。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一)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4、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三)句式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鉴赏品味:本文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入手写起,三问三答之后紧扣下文“思”字,由妻之私我,妾之畏我,客之有求于我悟出了受蔽的原因。
因小见大。
由家事想到国事,通过三比使齐威王连连称“善”,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谏。
而齐威王纳谏的三赏又带来了群臣吏民进谏的三变,终于使齐国战胜于朝廷,从此威名大振。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
21细柳营《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改为今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叙述帝王的政迹;“表”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解释词语①军中闻将军令闻:听从②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居无何:过了不久2、文中“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有什么作用?答:为后文写文帝在细柳军营的见闻做铺垫并做对比3、第二自然段表现了周亚夫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治军有方、令行禁止、恪尽职守、刚正不阿4、本段结尾文帝派使者“称谢”的话对刻画周亚夫起什么作用?答:从侧面刻画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5、从描写角度看,本段刻画周亚夫的形象以_侧面_描写为主。
请写出正面描写的句子。
答:如:①亚夫乃传言开壁门②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6、我们现在强调要张扬个性,但文中周亚夫的“军士”却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强调了共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不管如何张扬个性,但都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如果不守法,个性也不从张扬。
一词多义1.军:周亚夫军细柳驻军上自劳军军队2.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任用以备胡用来3.及:至霸上及棘门军和徐公何能及君也赶上4.之:已而之细柳到不闻天子之诏的称善者久之助词,无实意,补充音节5.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使人称谢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臣6.耳 : 若儿戏耳语气词,可以译为“罢了”闻寡人之耳者耳朵7.为: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天子为动被8.被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èi表示被动军士吏被甲 p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9.持 :拉持满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10.骑:qí骑马将以下骑送迎 jì“骑马的人,骑兵壁门土吏谓从属车骑曰通假字1.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例句:改容式车2.被,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例句:军士吏被甲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诏下诏令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2.形容词作动词锐使……锐利例句:锐兵刃古今异义1.军古义:驻军今义:军队例句:军霸上2.先驱古义:先行的卫队今义:走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例句:天子先驱至 3.节古义: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特殊句式1.省略句(1)省略主语例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省略主语“文帝”译文: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2)省略宾语例句:天子为动省略宾语“之”译文:天子被他感动了2.被动句例句:天子为动“为”表被动译文:天子被他感动了3.感叹句例句:嗟乎,此真将军矣嗟乎、矣,表感叹的语气词译文: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文章结构事情的起因(第一段),周亚夫驻军细柳的原因:匈奴大举入侵。
对起因的介绍简洁明了。
事情的经过(第二段),文帝犒劳三军,在细柳感受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谨和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事情的结局(第三段),故事以文帝对三个军营的对比评价收尾。
并给予周亚夫高度的称赞──“真将军”。
文章主旨课文通过汉文帝巡营、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大将风度。
写作特点;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将文帝在霸上、棘门所遇到的情况和细柳驻军的情况作对比,以霸上、棘门来衬托细柳驻军的军纪严谨,周亚夫的治军有方。
2.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不是很多,,“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面对皇帝,周亚夫表现的不卑不亢,毫无阿谀之态。
同时,作者通过将霸上、棘门军和细柳军对比,描写细柳军的军纪这些侧面描写,有力的烘托了周亚夫的形象。
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使人物虽未出场,却已让人感受了军纪的严明和周亚夫在治军上的威严。
22.古文二则1.解释加点词。
⑴权谓吕蒙曰对……说⑵见往事耳了解⑶士别三日读书人⑷吴下阿蒙处所……地主⑸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⑹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⑺及鲁肃过寻阳等到……时候,到⑻蒙乃始就学于是,就2.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⑵哪句话证明吕蒙学有所成?答:“及鲁肃过寻阳……非复吴下阿蒙”⑶哪句话表现了吕蒙的治学毅力和信心?答:蒙曰:“士别三日……这晚乎!”3.孙权、吕蒙、鲁肃三人的性格有什么特点?答:孙权:对部下循循善诱,耐心规劝;吕蒙: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鲁肃:为人率真。
4.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答: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记录,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5.写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答: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大有好处。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与有志之士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认识他)。
一词多义1.以:因为蒙辞以军中多务表目的,来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任命以逖为奋威将军2.见 :了解,知道见往事耳 ; 看见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而不恨矣(恨:遗憾)3.更:gēng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gèng更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于 :向、对言于睿在能谤讥于市朝5.诚 :假如大王诚能命将出师的确、实在臣诚知不如徐公美6.之: 的晋室之乱元北伐之志代词,他们,指愿意收复中原的人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7.将 :将领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统帅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古今异义1.博士古义: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例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诚古义:假如今义:真诚的心意例句:大王诚能命将出师特殊句式1.倒装句状语后置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军中多务”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蒙以军中多务辞2.省略句(1)省略宾语例句: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省略宾语“之”(祖逖)译文: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2)省略主语例句:击楫而誓曰省略主语祖逖译文:祖逖击打着船桨发誓说文中涉及的人称1.卿:古代君对臣、上司对下属、长辈对晚辈及朋友间表亲切的第二人称。
2.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3.大兄:长兄,是对同辈中年长者的尊称。
文中涉及的成语及典故1.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将表传》:“士别: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与人离开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3.吴下阿蒙: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4.击楫中流:语出《资治通鉴》,表下决心要做之意。
2. 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文章主旨《孙权劝学》主要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以及吕蒙通过学习发生的变化,从而说明了学习对一个人不断完善自己的主要作用。
《祖逖北伐》表现了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质及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23.公输一词多义1.为 :wèi给、替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wéi做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作为、当作子墨子解带为城是为与此同类2.以: 将以攻宋凭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以牒为械用3.之: 代词,指出将攻宋这件事子墨子闻之代词,指北方侮辱我的人愿藉子杀之代词,指宋宋无罪而攻之的宋之地宾语前置的标志宋何罪之有4.起 :出发、动身起于齐起身子墨子起,再拜5.说 :同“悦”,高兴公输盘不说解释请说之6.见: jiàn会见见公输盘 ; 拜见子墨子见王xiàn引见胡不见我于王7.于: 给(引出动作的对象)胡不见我于王; 在今有人于此; 从起于齐8.类: 条例、道理不可谓知类;种类为与此同类通假字1.说,同悦,高兴例句:公输盘不说2.距,同拒,抵挡例句:子墨子九距之古今异义再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例句:子墨子起,再拜特殊句式:1.省略句(1)省略宾语例句:将以攻宋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之”译文:要凭借这些器械来攻打宋国。
(2)省略主语例句:于是见公输盘省略主语楚王(墨子)译文: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于是,墨子又去见公输盘)2.倒装句宾语前置例句:“宋何罪之有?”,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宋有何罪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将法说服公输盘。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辩,初步说服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