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下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朝服衣冠(穿)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又、再)
(3)能谤讥于市朝(指责) (4)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 )
(5)臣之妻私臣( 偏爱 ) (6)今齐地方千里( 方圆 )
(7)吾妻之美我者( 认为……美 ) (8)皆以美于徐公( 美丽)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皆以美于徐公。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鉴赏品味:本文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入手写起,三问三答之后紧扣下文“思”字,由
妻之私我,妾之畏我,客之有求于我悟出了受蔽的原因。
因小见大。
由家事想到国事,通过三比使齐威王连连称“善”,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谏。
而齐威王纳谏的三赏又带
来了群臣吏民进谏的三变,终于使齐国战胜于朝廷,从此威名大振。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
朗朗上口。
21细柳营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改为今名。
《史记》是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
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叙述帝王的政迹;“表”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
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1、解释词语
①军中闻将军令闻:听从
②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居无何:过了不久
2、文中“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有什么作用?
答:为后文写文帝在细柳军营的见闻做铺垫并做对比
3、第二自然段表现了周亚夫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治军有方、令行禁止、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4、本段结尾文帝派使者“称谢”的话对刻画周亚夫起什么作用?
答:从侧面刻画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5、从描写角度看,本段刻画周亚夫的形象以_侧面_描写为主。
请写出正面描写的句子。
答:如:①亚夫乃传言开壁门②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
6、我们现在强调要张扬个性,但文中周亚夫的“军士”却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强调了共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不管如何张扬个性,但都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如果不守法,个性也不
从张扬。
一词多义
1.军:周亚夫军细柳驻军上自劳军军队
2.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任用以备胡用来
3.及:至霸上及棘门军和徐公何能及君也赶上
4.之:已而之细柳到不闻天子之诏的称善者久之助词,无实意,补充音
节
5.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使人称谢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臣
6.耳 : 若儿戏耳语气词,可以译为“罢了”闻寡人之耳者耳朵
7.为: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天子为动被
8.被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èi表示被动军士吏被甲 p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9.持 :拉持满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0.骑:qí骑马将以下骑送迎 jì“骑马的人,骑兵壁门土吏谓从属车骑曰
通假字
1.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例句:改容式车
2.被,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例句:军士吏被甲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诏下诏令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形容词作动词锐使……锐利例句:锐兵刃
古今异义
1.军古义:驻军今义:军队例句:军霸上
2.先驱古义:先行的卫队今义:走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例句:天子先驱至 3.节古义: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例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省略主语“文帝”
译文: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
(2)省略宾语
例句:天子为动省略宾语“之”
译文:天子被他感动了
2.被动句
例句:天子为动“为”表被动
译文:天子被他感动了
3.感叹句
例句:嗟乎,此真将军矣嗟乎、矣,表感叹的语气词
译文: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
文章结构
事情的起因(第一段),周亚夫驻军细柳的原因:匈奴大举入侵。
对起因的介绍简洁明了。
事情的经过(第二段),文帝犒劳三军,在细柳感受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谨和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事情的结局(第三段),故事以文帝对三个军营的对比评价收尾。
并给予周亚夫高度的称赞──“真将军”。
文章主旨
课文通过汉文帝巡营、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大将风度。
写作特点;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将文帝在霸上、棘门所遇到的情况和
细柳驻军的情况作对比,以霸上、棘门来衬托细柳驻军的军纪严谨,周亚夫的治军有方。
2.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不是很多,,“介胄之
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面对皇帝,周亚夫表现的不卑不亢,毫无阿谀之态。
同时,
作者通过将霸上、棘门军和细柳军对比,描写细柳军的军纪这些侧面描写,有力的烘
托了周亚夫的形象。
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使人物虽未出场,却已让人感受了军纪的严明和周亚夫在治军上的威严。
22.古文二则
1.解释加点词。
⑴权谓吕蒙曰对……说⑵见往事耳了解⑶士别三日读书人
⑷吴下阿蒙处所……地主⑸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⑹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⑺及鲁肃过寻阳等到……时候,到⑻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2.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⑵哪句话证明吕蒙学有所成?答:“及鲁肃过寻阳……非复吴下阿蒙”
⑶哪句话表现了吕蒙的治学毅力和信心?答:蒙曰:“士别三日……这晚乎!”
3.孙权、吕蒙、鲁肃三人的性格有什么特点?答:孙权:对部下循循善诱,耐心规劝;吕蒙: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鲁肃:为人率真。
4.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
答: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记录,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5.写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答: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大有好处。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与有志之士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认识他)。
一词多义
1.以:因为蒙辞以军中多务
表目的,来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任命以逖为奋威将军
2.见 :了解,知道见往事耳 ; 看见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而不恨矣(恨:遗
憾)
3.更:gēng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gèng更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于 :向、对言于睿在能谤讥于市朝
5.诚 :假如大王诚能命将出师的确、实在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之: 的晋室之乱元北伐之志
代词,他们,指愿意收复中原的人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7.将 :将领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统帅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古今异义
1.博士古义: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例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诚古义:假如今义:真诚的心意
例句: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状语后置
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军中多务”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正常语序:蒙以军中多务辞
2.省略句
(1)省略宾语
例句: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省略宾语“之”(祖逖)
译文: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
(2)省略主语
例句:击楫而誓曰省略主语祖逖
译文:祖逖击打着船桨发誓说
文中涉及的人称
1.卿:古代君对臣、上司对下属、长辈对晚辈及朋友间表亲切的第二人称。
2.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3.大兄:长兄,是对同辈中年长者的尊称。
文中涉及的成语及典故
1.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将表传》:“士别: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与人离开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3.吴下阿蒙: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4.击楫中流:语出《资治通鉴》,表下决心要做之意。
2. 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文章主旨
《孙权劝学》主要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以及吕蒙通过学习发生的变化,从而说明了学习对一个人不断完善自己的主要作用。
《祖逖北伐》表现了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质及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23.公输
一词多义
1.为 :wèi给、替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wéi做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作为、当作子墨子解带为城
是为与此同类
2.以: 将以攻宋凭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以牒为械用
3.之: 代词,指出将攻宋这件事子墨子闻之
代词,指北方侮辱我的人愿藉子杀之
代词,指宋宋无罪而攻之
的宋之地
宾语前置的标志宋何罪之有
4.起 :出发、动身起于齐
起身子墨子起,再拜
5.说 :同“悦”,高兴公输盘不说解释请说之
6.见: jiàn会见见公输盘 ; 拜见子墨子见王
xiàn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7.于: 给(引出动作的对象)胡不见我于王; 在今有人于此; 从起于齐
8.类: 条例、道理不可谓知类;种类为与此同类
通假字
1.说,同悦,高兴例句:公输盘不说
2.距,同拒,抵挡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古今异义再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例句:子墨子起,再拜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省略宾语
例句:将以攻宋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之”
译文:要凭借这些器械来攻打宋国。
(2)省略主语
例句:于是见公输盘省略主语楚王(墨子)
译文: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于是,墨子又去见公输盘)
2.倒装句
宾语前置
例句:“宋何罪之有?”,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宋有何罪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将法说服公输盘。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辩,初步说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与公输盘演习攻防对垒,最终迫使楚王暂时取消了攻打
宋国的计划。
主要内容
《公输》运用比喻说理的写法记叙了墨子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的故事,表现了墨
子机智勇敢和“非攻”(反对侵略)的思想。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用简短的语句可概括为:(1) 用道理说服公输盘;(2)墨子以理折服楚王;(3)墨子与公输盘进行攻守演练,凭实力取胜,迫使楚王放弃攻宋。
句子翻译: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焉”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
2、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盘不说。
(通假字:说→悦)
我一向善良坚持道义,决不杀人。
……公输盘不高兴。
3、请说之。
……胡不见我于王?(通假字:见→现)
请允许我解说这件事。
……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
4、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多余,而在人口方面却很缺少,牺牲自己缺少的百姓去争夺多余的土地,这不能说是明智。
5、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知道(这道理)却不劝阻楚王,不能说是忠诚。
劝阻过却没有达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
6、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你讲仁义,不杀少的,却要去杀千千万万的民众,这不能说明白事理。
7、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现在这里有个人,不要自己装饰华美的车子,却想去偷邻居的破车子。
8、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不要自己的绣花绸衣,却想去偷邻居的粗布短上衣。
9、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楚国有大泽,犀、兕、麋鹿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
10、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楚王所派攻打宋国的官吏和这是同类的。
11、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墨子先生就解下衣带来当做城,用木片作为攻守的器械。
1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通假字:盘→班,距→拒)公输盘多次运用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先生一次又一次地击败了他。
13、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通假字:圉→御)
公输盘攻城的器械已经用尽,墨子先生抵挡的办法还有余。
14、公输盘诎,而曰:(通假字:诎→屈)
公输盘理屈,却说:
15、待楚寇……虽杀臣,不能绝也。
等待楚国的入侵……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抵抗的人。
16、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
楚王这时才说:“好吧!我不攻打宋国了。
”
24.诗词五首——背诵默写
《十五从军征》诗中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诉衷情》这首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浓浓的爱国思想和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满江红》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壮志,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朝天子·咏喇叭》采用了借物咏怀的手法,用喇叭暗喻宦官的身份和模样,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