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1章 癌症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处理【圣才出品】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9章 皮肤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及处理【圣才出品
第29章皮肤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及处理29.1复习笔记一、皮肤与心理问题(一)皮肤与情绪1.皮肤作为身体的外部境界,自身的感觉几乎均投射于皮肤表面;2.皮肤给予自我以影响,是自我作用的一种表现;3.心理的矛盾和人格的倾向,均可通过情绪的变化而以皮肤病的形式表现出来;4.皮肤是自我心理矛盾的反应部位。
有四种人格特征的人最容易以皮肤病的形式表达其心理上的矛盾:(1)歇斯底里型者,易患人工皮炎、神经性擦伤;(2)强迫型者,易患干性神经性皮肤瘙痒症;(3)不安型者,易患酒糟鼻、慢性荨麻疹;(4)自我型者,易患湿性神经性皮疹、多汗症。
(二)皮肤病与心身医学Obermayer将皮肤病按照心身医学观点分成以下四种类型:1.皮肤神经症包括面红恐怖症、多汗症、皮肤瘙痒症、人工皮炎、拔毛症等;2.与情绪有关的皮肤病如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酒渣鼻、多汗症等。
3.病程中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的皮肤病如慢性湿疹、寻常性痤疮、职业性皮炎、白斑等。
4.精神生活受影响的感染性病症如疣、各种性病、难治性白癣等。
二、荨麻疹(一)荨麻疹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系皮肤或粘膜因血管扩张、血浆外渗而引起的一种暂时性红斑和水肿反应。
(二)荨麻疹的病因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除了生物学的因素外,精神紧张等心理应激对荨麻疹的发生、发展、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荨麻疹与心理因素明显相关,荨麻疹患者情绪性格特征是神经质、精神紧张。
(三)荨麻疹的治疗在治疗中去除病因和常规特效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避免诱发因素亦不可忽视。
如冷性荨麻疹应特别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应减少运动和出汗。
暗示催眠疗法亦有一定疗效。
三、皮肤瘙痒症(一)皮肤瘙痒瘙痒严格地说是一组症状,而并非独立性疾病。
因为许多躯体疾病和心理上的障碍都可引起皮肤瘙痒,所以瘙痒一词仅限于皮肤有痒感而不含有原发性皮肤损害的含义。
(二)瘙痒症的分类临床上将瘙痒症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或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0章 神经心理研究和评定方法【圣才出品】
第40章神经心理研究和评定方法40.1复习笔记一、神经心理的研究方法(一)比较解剖法1.概念从动物种族发生、进化的各个阶段或从个体发育不同阶段来比较脑的发育和心理、行为的发展的相关性称为比较解剖法。
2.应用从低等脊椎动物到灵长类和人类的各个阶段,测定脑的相对重量、大脑表面积、外周感觉神经纤维与皮层神经元联系的数量等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心理行为的发展;也可比较同种族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大脑半球重量、各叶的发展等,可看出各种心理、行为发展与脑发育的相关性。
(二)刺激法1.概念用机械的、电的、化学的刺激物直接刺激动物或开颅手术病人的大脑皮层各点或皮层下不同脑部位以观察刺激后的行为变化或机能变化谓之刺激法。
2.应用潘菲尔德及其同事在开颅手术病人,用微弱电流直接、刺激后中央回一级皮层区能引起病人精确的点对点的感觉产生,刺激其运动区皮层也引起精确的运动反应,刺激颞叶后部二级皮层区则引起病人复杂的、在过去经验中所形成的完整的知觉映象。
(三)毁损法佛卢龙提出毁损法。
毁损或切除动物脑的某一部分后,或观察经CT或MRI证实人脑某一部位由于出血、外伤、梗塞、肿瘤而损害后引起的心理(行为)变化称为毁损法。
这种方法证明,动物进化的程度愈高级,皮层机能的分化程度愈精细,其行为受皮层调节的程度就愈大。
(四)条件反射法1.概念条件反射方法可研究人类适应环境的行为,随意活动、思维、生活方式、动力定型建立与脑的相互关系,研究新行为产生、异常行为产生、行为的变化消失与脑的相互关系。
2.应用(1)巴甫洛夫以外界声、光、味、触、环境等为具体信号(或第一信号)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强化)而建立起的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或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以语言、文字抽象信号或第二信号与具体信号(第一信号)相结合而建立的条件反射为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2)斯金钠以学会某种操作作为条件刺激,而获得某种特定结果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
(五)“割裂脑”法1.概念斯佩里提出,他用外科手术将联结两侧大脑半球的胼胝体、前连合、海马连合以及视交叉纤维切断,使两侧半球各自独立地接受外界刺激及行使其机能的方法称为“割裂脑”法。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2章 医学心理咨询中的晤谈技巧 【圣才出品】
第52章医学心理咨询中的晤谈技巧52.1复习笔记一、晤谈在医学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性(一)晤谈是心理医生采集一份理想的完整病史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病史的了解主要靠医生与咨询者的晤谈或与患者家属的晤谈。
有一些心理方面的疑难病例,当有经验的上级医生会诊时,由于上级医生有巧妙的晤谈技巧,从而能作出正确诊断。
(二)晤谈是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基础如果通过晤谈,医生能获得病人的信任,才可能使病人端正求医态度,正视病情、服从医嘱,配合检查,才能使病人的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三)讲究晤谈技巧有利于提高心理医生的工作效率晤谈技巧对心理医生是一项基本功。
一位晤谈技巧良好的医生,能很快的让咨客或者患者进入主题,并抓住重点、要点进行晤谈,取得科学、全面的病史资料。
二、医学心理咨询中晤谈的原则(一)交友的原则心理医生与咨客的晤谈不仅应注意技巧,而且要采取热情、诚恳、耐心和负责的态度。
晤谈时注意尊称咨客,情感与咨询者共鸣,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情况下,尽力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都是晤谈中与咨客或患者迅速建立友善关系的方法。
(二)启发性原则心理咨询师从晤谈中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了解疾病的原因,从而进行诊断咨询。
但是求助者应该认识到自身在治疗中的主动性,因此晤谈中咨询师要善于用启发性语言来启发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疾病的原因及参与治疗疾病的主动性。
(三)明确与委婉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医生在问题性质未弄清之前,决不要轻易回答问题。
医生应根据科学知识,善于引导患者自己寻求答案。
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即明确与委婉相结合,可使患者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而又认识到自己积极参与的重要意义,促进医患合作。
(四)整体性原则医学心理咨询晤谈,从一开始就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即开始如何晤谈,疾病治疗好转时如何晤谈,疾病痊愈后预防复发的问题又如何晤谈。
1.初次晤谈在探索阶段,医生以倾听为主,以收集疾病的信息为目的,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
2.帮助性晤谈诊断明确后,医生提出治疗方案,晤谈转向帮助性的晤谈,医生此时主要不是获得信息,而是向病人发送信息,让它影响对方。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8章 特殊条件下的心理障碍【圣才出品】
第38章特殊条件下的心理障碍38.1复习笔记一、成瘾(一)成瘾的概念成瘾指的是药物成瘾。
药物指的是成瘾物质,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合法的和非法的,不是指药房出售的用于治病的各种药物。
成瘾是指一组心理和行为综合征,表现为对药物的渴求,强迫性用药,以及其他与药物有关的错乱行为。
停药后常有重新用药的倾向也是其特点之一。
1965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建议采用药物依赖一词取代成瘾。
药物依赖指一种由生活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特定心理状态,有时也是生理状态。
这种状态以连续地或周期性地强迫用药以体验药物的心理效应为特征,有时是为了避免断药后的痛苦。
(二)成瘾的特征1.成瘾药物成瘾药物都有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能影响情绪、知觉或意识,可产生特有的快感或满足感。
因而刺激用药者,产生继续用药的愿望,重复自我给药,以致成瘾。
常见的成瘾药物有以下几类:(1)麻醉药品,如鸦片、吗啡、海洛因;(2)酒;(3)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苯二氮杂革类;(4)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如可卡因、苯丙胺;(5)大麻;(6)致幻剂,如麦角酰二乙胺、苯环己哌啶;(7)芳香溶剂;(8)烟草。
2.心理依赖对成瘾药物产生持续性或周期性渴求以及强迫性的求药行为,为了得到药物,不惜采用任何手段。
当停止用药时,可出现焦虑、烦躁、易激惹等症状,再用药便能宁静下来。
3.身体依赖成瘾药物慢性使用时,改变了身体机能状态,药物维持一定浓度,才能保持身体的稳态。
当体内药物浓度降低时,出现撤药综合征,也称戒断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戒断时的躯体症状明显,巴比妥类和酒精成瘾戒断时,可因痉挛、谵妄等症状危及生命;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如可卡因、苯丙胺等,其撤药症状常为抑郁、困倦、嗜睡,而躯体症状不明显。
4.耐受性慢性使用成瘾药物,可产生耐受性,身体对该药物的敏感性下降,药效减低,需要继续增加剂量,才能维持原有的药效。
不同成瘾药物的耐受性各不相同。
同一种药物的不同药理作用耐受性发展也不一致。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0章 心理健康的促进与保护【圣才出品】
第20章心理健康的促进与保护20.1复习笔记一、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一)良好生活方式的意义现代科学证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生活习惯)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卫生保健措施之一。
(二)生活习惯的定义1.积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有益于人的心身健康的生活习惯;2.消极、不良的生活习惯就是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或不利于人的心身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不良生活习惯的表现1.吸烟;2.饮酒过量;3.不恰当地服药,包括未经医生处方服药和不按医嘱的方式和剂量服药;4.体育活动不够或者突然运动量过大;5.食用热量过高或多盐的饮食,饮食没有节制;6.不接受合理的医疗处理,信巫不信医;7.对社会压力产生适应不良的反应;8.破坏身体生物节奏和精神节奏的生活。
(四)吸烟的危害1.吸烟是一种慢性的致死病因,它在人体内逐步造成破坏,可以导致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增高。
2.吸烟不仅损害吸烟者的健康,而且会影响吸烟者周围人(被动吸烟者)的健康。
父母吸烟对孩子的危害,在妊娠期最为明显。
3.吸烟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消极影响。
(五)酗酒的危害1.长期大量饮酒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
一次大量饮酒,可发生急性酒精中毒,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提高癌症发生的危险率,诱发心肌梗塞和脑溢血,并引起神经系统病理性改变。
2.酗酒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害,而且对心理健康以及家庭、社会、子孙后代都有害。
二、生态环境与心理健康生态系统是生命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系。
根据接受人为影响和干预程度的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亦可依此大致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人为的紧张环境。
(一)自然环境与心理健康1.人的心理活动与天气有明显关系(1)夏日炎炎,人会感到烦躁不安;朔风冽冽,人的兴奋性就会降低;阴雨连绵,常给人以压抑、烦闷和多愁之感;风和日丽,则让人舒适欢畅、心旷神怡。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0章 眼、五官与口腔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及处理
第30章眼、五官与口腔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及处理30.1复习笔记一、眼科病人的心理问题(一)青光眼1.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特别是原发性青光眼被认为是眼科中最重要的心身疾病。
其主要表现是房水产生和排出的平衡破坏,因而使眼压不断上升,最后常引起失明。
2.病因中的心理社会因素情绪与青光眼的发作密切相关。
经临床观察证实,愤怒、惴惴不安、受辱、过度兴奋等,均可成为本病的致病因素。
3.病人的个性心理特征Hibbeler(1947)应用MMPl调查青光眼病人的个性特征,发现男病人的D(抑郁)、Hy(癔症)量表分高于正常人,而女病人的Pa(妄想狂)、Sc(精神分裂症)量表分高于正常。
3.病因的遗传因素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有遗传素质方面的影响,表现在眼球的尺度与性状方面,前房较浅较前房正常的易患青光眼。
闭角性青光眼病人的个性比正常人偏于忧虑与紧张。
4.病后心理变化青光眼病人存在有较明显的抑郁、焦虑等情绪,特别是前者,必须加以重视。
5.防治中的心理问题青光眼除眼科用药及手术治疗等之外,心理治疗,改变病人对环境的适应不良,亦很重要,常可使病人的眼压较长时期地保持平衡。
(二)中心性视网膜炎1.什么是中心性视网膜炎中心性视网膜炎亦是眼科的常见病,约占整个眼科病人的1%~2%,多见于室内劳动者(占70%)。
2.病因中的生理因素网膜和脉络膜循环机能障碍,特别是黄斑部末梢细血管的机能变化(扩张或痉挛)与本病发病有关。
3.病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精神刺激与个性特征呈内向型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本病病人多数个性特征内向,遇事忧愁、焦虑、悲伤、抑郁,这些情绪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致使网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痉挛或扩张而发病。
4.治疗不仅局限于药物治疗,而应配合心理治疗,并适当改变社会环境,解除其心理上的过度紧张,使之更好适应社会等。
(三)黑朦1.什么是黑朦因种种原因而引起视力产生障碍至完全不能见物,是谓黑朦。
黑朦可以是突发性的,也可以是渐进性的;可以是单眼性,也可以是双眼性的。
医学心理学患者的心理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患者的心理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来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医学心理学患者的心理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为医生提供参考。
一、选择题1. 医学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哪个方面?A. 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 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C. 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D. 心理疾病的预防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心理应激与身体健康B. 心理干预对疾病的影响C. 心理治疗技术D.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答案:D3. 医学心理学中,心理干预的目的是什么?A. 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B.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C. 促进疾病的康复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判断题1. 医学心理学只关注心理疾病患者。
(错误)2. 心理因素可以影响身体健康,如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心脏病。
(正确)3. 医学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只适用于健康人群。
(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医学心理学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答:医学心理学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患者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减轻心理压力;通过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加快康复进程。
2. 医学心理学中的“心理应激”是什么?它如何影响健康?答: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长期或过度的心理应激可能导致身体机能的紊乱,如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心血管疾病等,从而影响健康。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李某,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了失眠、焦虑等症状,影响了日常生活。
请分析李某可能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答:李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工作压力导致的慢性应激反应、焦虑障碍、睡眠障碍等。
针对李某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心理干预措施:- 进行心理咨询,帮助李某认识到压力的来源和影响,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
- 教授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以缓解紧张和焦虑。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3章 综合医院医学心理咨询的建设【圣才出品】
第53章综合医院医学心理咨询的建设53.1复习笔记一、综合医院建立医学心理咨询的意义(一)缓解精神病院咨询带来的心理压力1.心理咨询的重要性(1)产生心理问题的人心理障碍的病人非常需要心理方面的专门指导,需要从心理社会方面找出诱发心理障碍的原因,以便采取适当的心理社会调整措施。
(2)健康人在社会上还有众多的健康人因种种原因承受大量的心理刺激与心理矛盾,从而处于对心身健康不利的心理紧张状态,亦需要心理方面的指导,以便消除心理紧张因素。
2.选择精神病院咨询的心理压力①在我国现阶段,人们对精神疾病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去精神病院咨询的咨客而言,将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②此外,部分神经症患者担心“神经症会转变为精神病”,怕被他人称为“精神病人”,因此对于精神病院具有内心排斥。
③但是,在综合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就不存在此种顾虑。
任何有心理问题的人,以及任何想了解心理卫生知识的人,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到综合医院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或寻求帮助。
(二)综合医院解决临床病人心理问题的进展(1)综合医院临床各科病人存在有大量心理问题或障碍需解决。
国内外研究发现,门诊及住院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特别是情绪的焦虑与抑郁较为多见,许多躯体疾病病人在发病之前,在个性心理上常有敏感、孤僻、内向、易怒等偏向,患病后常有明显的焦虑、易激惹、抑郁、失望,甚至出现类似神经症的症状。
对上述心理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效节约住院时间及医疗成本。
(2)一定数量的神经症患者存在于综合医院的各门诊当中。
先前人们将其视为神经衰弱,处理方式简单,治疗效果较差。
之后分科不断细化,各类心理疾病得到有效鉴定与指导,结合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受传统观念约束,性心理知识未得到很好普及,给人们的身心带来了很大负性影响。
综合医院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为具有“难言之隐”的性心理咨询者提供了便利。
二、心理咨询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一)资格要求1.学历和职称要求(1)大学心理学系毕业获学士以上学位,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2)医学院校毕业获学士以上学位,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3)具有国家承认的心理学或医学大专学历,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4)无以上学历,但具有心理学或医学中级以上职称,经过省级以上心理学会或心理卫生协会认可举办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培训,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72章 肢体残疾、盲、聋哑人的心理问题与康复【圣
第72章肢体残疾、盲、聋哑人的心理问题与康复72.1复习笔记一、盲人的心理问题与康复(一)盲人的心理问题1.感知觉的发展盲人由于视觉功能的丧失,对客观环境的认识主要是依靠听觉和触觉。
因此,盲人的听觉注意力更集中、细致,且听觉记忆发达。
2.表象的发展与正常人相比,盲人的记忆表象不完整,尤其是5岁以前失明的人,几乎没有物象的概念。
3.思维的发展在思维方面,盲人的思维缺乏表象支持及文字的视觉经验,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较差,概括过程较为困难,容易形成概念泛化。
4.语言的发展盲人的口头语言可以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但语言中的词汇也因缺乏文字的视觉经验及相应的感性经验和具体表象的支持,所以对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
5.人际交往与自卑盲人由于失明而限制了其生存环境,较少与他人接触可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当自我意识充分发展而感觉到自己存在诸多方面与他人不同时,可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其情绪的稳定和个性的发展。
(二)盲人的康复1.必要的医疗康复据报道,利用助视器可以使80%的盲人和视残者脱残,视力可有明显提高。
由于提高了视力,可以使盲人基本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必要的医疗康复手段有利于提高盲人的生活质量。
2.教育安置正常化的环境可以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而隔离式教育则阻碍盲童与正常儿童的沟通,影响其心身发展。
由于视力损害程度的不同,应根据失明年龄、个别潜能、智力等因素,实施最佳教育安置措施,原则上应最少限制其环境,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3.社会康复社会康复可提供必要的生活技能训练,如开办盲人按摩诊所,使残疾者身残意不残,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4.心理支持借鉴国外盲人康复的经验,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使其能够得到必要的心理安抚,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聋哑人的心理问题与康复(一)聋哑人的心理问题1.感知觉的发展听力的丧失使聋人利用听觉交往的渠道受阻,限制了其对外界的感知范围和质量,从而使其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缺乏完整性。
由于失聪,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器官成为聋人认识外部世界的主要手段,并且这些感官的功能还补偿性地更加敏锐和精细。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6章 妇产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及处理【圣才出品】
第26章妇产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及处理26.1复习笔记一、妊娠、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一)妊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1.妊娠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1)希望自己能顺利平安地分娩;(2)获得一个健康的婴儿;(3)希望分娩一个男孩。
2.妊娠期的心理指导由于孕妇的心理状态复杂,往往会产生焦虑、害怕、期待、忧郁、紧张等不良情绪。
在孕妇的保健检查中,必须增加心理指导的内容,以消除孕妇不必要的紧张情绪,这对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预防流产、早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孕吐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1.分娩前期的心理问题分娩能否顺利地完成,不仅取决于产道、产力、胎儿和胎盘等因素,也取决于产妇的主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医务人员必须作耐心的解释和安慰,给以喂食与分散注意力,减少周围环境中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增加产妇的担心。
2.分娩期的心理问题(1)产妇进入第二产程时,精神更为紧张,常表现出脸部表情的变化,医务人员必须密切观察、细致分析,这常对产妇是一个良好的心理安慰。
(2)分娩时产妇的心情常激动不安、发问较多、产后急需了解婴儿情况,医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向产妇安慰或祝贺、及时报知婴儿性别及健康情况,以使产妇放心。
3.分娩后的心理问题产后,很多产妇如释重负,心情舒畅,出现兴奋多言,这时应劝其好好休息。
有的产妇因婴儿性别不如所愿而闷闷不乐,这时必须给以开导与鼓励。
(三)未婚先孕者的心理问题1.未婚先孕的一般情况未婚先孕者受孕年龄多数在22~25岁之间,一般在初潮年龄后7~10年,生理上已有生育能力,但意志方面却缺乏战胜外部各种引诱和克服内部生理冲动的自制力。
2.未婚先孕者的个性心理特征(1)未婚先孕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偏外向,喜欢交往,大多直爽、热情、轻率、倔强、任性,并发现其中不少具有逆反心理。
(2)对未婚先孕者的心理指导对有这类个性特点的青年,应加强心理指导,克服倔强、任性、轻率等偏向,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4章 内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及处理【圣才出品】
第24章内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及处理24.1复习笔记一、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问题(一)冠心病的心理问题1.冠心病冠心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心肌坏死,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一般临床可分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与心肌硬化。
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病人。
2.病因(1)心理社会因素情绪激动易诱发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工作劳累、紧张和生气、争吵占心肌梗塞发病诱因的68%。
(2)个性心理特征Friedman等提出人的A型行为模式和冠心病有关。
A型行为模式者表现为不可抑制的进取心、争强好胜的动机、敌意、常有时间紧迫感。
A型性格在情绪应激时血液粘度明显增高,而这是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纽带。
(3)心理生理特点冠心病具有某些与常人不同的心理生理特点,如唤醒水平偏高,习惯化倾向差,紧张后恢复期较长,焦虑水平较高,以及血脂含量偏高,血液粘度较大,血小板沉积明显,血中儿茶酚胺水平较高。
3.冠心病的心理问题(1)焦虑与抑郁心肌梗塞病人焦虑与抑郁情绪明显多于正常人。
通过应用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检查的研究,发现抑郁量表分高的人易患心肌梗塞。
(2)病后的心理变化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危重疾病,观察发现2/3的心肌梗塞病人在住院后有情绪障碍。
(3)防治中的心理问题对冠心病的防治,在重视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同时,必须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的防治作用。
对病人进行多种心理治疗,包括解释性心理治疗、松弛疗法、音乐治疗等操作治疗,对冠心病的防治有很大作用。
(二)高血压病的心理问题1.高血压病凡以高血压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不明者称原发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病。
2.病因(1)心理社会因素强烈的焦虑、紧张、痛苦、愤怒以及情绪的压抑,常常是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
此时,在有高血压遗传素质的人,就能造成调节血压机制的障碍而引起高血压病。
(2)个性心理特征A型行为模式的人除易发生冠心病外,亦易患高血压病。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2章 疼痛的心理问题及处理【圣才出品】
游戏、跳舞、散步等都是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7.脱敏疗法
对有恐惧心理的疼痛患者可用系统脱敏疗法。
(三)社会因素与疼痛处理
文化因素影响疼痛患者的疼痛感受、表达与疼痛行为。临床发现,知识分子患者对疼痛
表达多、求助行为强、有些夸大性形容;而无文化的劳动者患者疼痛时求助行为少,多能耐
受而不善于表达。对不同民族、信仰的患者应充分了解其社会背景、风俗习惯及信念后再予
癔病性人格特征的人对疼痛很敏感。
(九)对环境的认知和期望
对环境的认知,和外伤意义的认识和期望会影响一个人的疼痛耐受性。当一个人认为自
己患了不治之症,没有期望时,也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疼痛反应。
四、疼痛的处理 (一)生物学处理疼痛的方法 首先要针对引起损伤的原因进行处理,其次可服用镇痛药物,第三,当癌症晚期患者, 由于癌细胞转移所造成的不可抑制性疼痛,可通过手术方法切断或阻断痛觉传导通路的方法 以止痛。 (二)心理学处理疼痛的方法 1.精神药物的治疗 躯体妄想性疼痛患者应服用氯丙嗪或奋乃静类药物;抑郁症性疼痛则用抗抑郁药氯丙眯 嗪或阿密替林;伴有焦虑的急性疼痛或慢性疼痛患者应服用抗焦虑药安定类药物或中枢镇痛 药。 2.心理措施 临床发现,能减轻焦虑、紧张、抑郁、恐惧情绪的心理措施,都能有效地减轻疼痛。对 此,医护人员需做到耐心倾听;充分理解病发原因;尊重接纳病人,解释心理因素对于缓解 疼痛的重要作用。
4/6
圣才电子书
3.暗示和催眠疗法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疾病带给患者的痛苦、医院环境和疾病性质的消极自我暗示,都可对病人的耐痛性及其
对于疼痛的认识产生特殊性影响。积极暗示和催眠疗法可治疗疼痛。
4.行为疗法
行为学派认为疼痛、焦虑和恐惧都是通过患者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医护人员经过细心观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医学心理学简史【圣才出品】
第2章医学心理学简史2.1复习笔记一、中医学中的医学心理思想(一)中医心理思想的起源与沿革1.中医心理思想的源流(1)先秦哲学的影响①荀子提出的“形具而神生”、老子提出的“形神合一”等论述,对《黄帝内经》的产生与观点具有直接的影响。
②《老子》中的“形神合一”、“守静”、“和气”;鬼谷子“心舍神”;宋尹学派“天精”“地形”合而为人产生精神等观点为中医心理体系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哲学基础。
(2)《内经》的奠基作用《黄帝内经》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以辩证法及朴素唯物主义为其哲学基础。
《黄帝内经》以“五神脏”理论为核心,提出了“标本相得”的诊病原则,心理卫生则以“治未病”和“养神”为要旨,成为指导临床治疗的有效经典。
2.历代医学心理思想的发展(1)汉至隋唐时期①由“巫”到“医”,心理疗法发挥临床作用。
②异常心理与躯体症状的认识与治疗不断被各医学家发展实践。
③《内经》引导中医心理思想研究发展,其中医心理思想不断被后世整理、阐述。
(2)宋、金、元时期将《内经》的心理思想融汇贯通,提出七情是三大类致病因素中的一大类的著名论断。
(3)明、清时期①这一时期的中医心理思想研究表现在脑为心理器官的认识上,创立了心理器官的“脑髓说”。
②医学全书大量刊印,心理治疗案例资源丰富。
(二)心理学基本理论方面的建树1.心理概念《内经》的心理概念多在“神”的论述中表现出来。
“神”即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力,决定着人体心身活动的产生。
下表试将其与现代心理学的概念作一比较。
2.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①脏腑观:心理活动是由具体的人体所产生的,是脏腑的一种功能,特定的心理活动由特定的脏腑产生,这些心理活动又由“心”来进行整体调节。
②经络观:经络系统为心理活动的传导途径。
3.个性特征理论①中医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根本,根据人体阴阳之气的不同,个性心理特征可按阴阳分类。
在此把《内经》阴阳个性心理特征归纳如下:②《内经》又提出了个性心理特征的五行分类。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3章 临终心理关怀与对策【圣才出品】
第33章临终心理关怀与对策33.1复习笔记一、临终病人的心理发展(一)库伯·罗斯的临终心理发展阶段理论1.否认、震惊阶段(Deny/Shock)库伯·罗斯在对近400名临终病人的调查中发现,多数病人在得知患了绝症时,最初的反应是:“不,那不是我,那不是真的”。
临终病人对病情的否认反应,是一种自然的心理自卫反应,是为了暂时躲开疾病而引起的压力,以给予病人及家属多一点时间来逐渐作好其防御准备。
2.愤怒阶段(Anger)当有关自身疾病的坏消息被证实后,随之而来的心理反应是气愤、暴怒和嫉妒。
愤怒是急性焦虑的表现,处于愤怒期的病人很难与之沟通思想及向其实施临终关怀方案。
3.讨价还价(Bargaining)讨价还价实际上是一种延缓死亡的企图,是人的生命本能和生存欲望的体现。
临终病人在“否认”和“愤怒”阶段之后,倾向于想方设法延长生命。
4.抑郁(Depression)临终病人不能否认他的病情,但是他必须接受更多令其更痛苦的治疗措施,此时病人表现出麻木、沮丧和抑郁。
只有经历过内心的巨痛和抑郁的人,才能达到“接纳死亡”这一境界。
5.接纳(Acceptance)“接纳死亡”是指一个正在走向死亡的人发现了“超脱于现实”、“超脱自我”的需求压倒了一切,于是接受死亡。
它代表了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的最后一次对自我的超越,是生命最后阶段的成长。
图33—1库伯·罗斯临终死亡五个阶段1:否认与震惊阶段明显反应:“不可能是我,你们弄错了?”“不!那不是真的!”2:愤怒阶段明显反应:“为什么是我?!”这种愤怒反应可针对医护人员、家属或毫不相关的人。
此时病人怨天尤人。
3:讨价还价阶段明显反应:“不错!是我。
但是……”“医生啊,一定把我治好,我以后一定……”心中祈求奇迹出现。
4:抑郁阶段明显反应:“是的!就是我。
”病人面对残酷的事实会悲伤、畏缩、哭泣、意志消沉。
5:接纳阶段明显反应:“我已经准备好!”病人心平气和,接受现实,面对死亡。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6章 病人的心理护理【圣才出品】
第46章病人的心理护理46.1复习笔记一、病人的心理需要与护理(一)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1.主观感觉异常(1)病人的主观感觉异常表现在对事物的过分敏感、过分注意和出现“感觉欺骗”现象。
有些病人还会出现对客观事物的错觉;(3)对病情迁延、治疗需要一定过程的病人有度日如年之感;(4)久卧病床者,会出现空间知觉异常,甚至会有床铺在摇晃的感受。
2.情绪不稳定病人容易形成不良的心境,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体现为焦虑、激怒、抑郁、恐惧、悲观的情绪特点。
3.孤独感加重一个人生病以后,离开了工作单位和家庭,住进了医院病房,这时或接触的人少了,或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或接触的时间极其短暂,这样就加重了病人的孤独感。
4.敏感的自尊心人生病以后,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有所动摇,自我价值感受到挫伤,自尊心也不同程度地因失落感而受到伤害。
病人自尊心较常人更为敏感的原因:(1)病人不甘心由于疾病带来自身价值受到挫伤;(2)病人常常认为自己被尊重就会引起医护人员对自己的重视和关怀。
5.依赖性增加一个健康人一旦生了病,就会意志减弱,被动依赖性增加。
病人变得被动、顺从、依赖,有的表现出早年的退化性行为。
养病中,他们的爱和归属感增强,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失助。
6.强烈的期待心理不论急性病人还是慢性病人,都希望获得同情和支持,得到认真的诊治和护理。
他们期待着迅速康复,期望生存下去。
期待心理对病人来说,是一个渴望生存的精神支柱,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客观上对治疗和康复是有益处的。
7.疑虑重重有的病人当见到医护人员低声说话时,就以为是在讨论自己的病情;有的人对服药打针和处置检查也疑虑重重,担心误诊;有的人身体某部位稍有不适,就胡乱猜想。
一般说来,内向性格的人,病前疑心较重的人,易受消极暗示的人和心理疾病病人等,疑虑较重。
8.失助自怜这是病人一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悲哀而又怜悯自己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往往发生在面临重大手术、患有预后不良或生命处于危重的病人身上。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5章 外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及处理【圣才出品】
第25章外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及处理25.1复习笔记一、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一)易影响手术心理反应的心理社会因素1.手术前顾虑重重,焦虑不安;2.对手术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对于慢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效果难确保满意;3.手术前的心理准备不足,产生对手术的矛盾心理;4.过去的经验;5.病人的家庭与社会背景,对手术心理反应有很大作用;6.病人的年龄。
年老及年幼者,如经手术治疗则术后发生心理问题大增。
(二)病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病人,内心活动较复杂,易对手术顾虑重重,术后易出现不良反应。
(三)手术后的异常心理反应术后焦虑与抑郁,是一种心理上损失感或不完整感的反应,常同时有术后不同形式的疼痛,会延迟伤口的愈合。
(四)防治中的心理问题良好的医患关系在防治术后心理障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术前对病人的细致检查、耐心解释、术后经常观察病人,给以安慰与鼓励等,这对促使术后病人的康复很有利。
(五)麻醉时的心理问题1.麻醉的作用:减轻或消除疼痛,处理病人全身状态,解除病人心理上的不快与不安。
2.麻醉时心理准备不充分,常可残留有精神创伤。
3.从麻醉状态中觉醒后,病人的意识水平在不断地变动,心理平衡机制会有所弱化,此时对于内外刺激的抵抗力是下降的。
麻醉觉醒时医务人员细心的照料、温和的安慰与鼓励,可减少术后心理病态的并发症发生。
二、手术植入的心理问题(一)生物器官移植的心理问题1.脏器移植的异常心理反应脏器移植对接受者产生异常心理反应的发生率是很高的。
器官移植中,如果供体是活着的亲属,则成功率远高于供体是死者;但就不良的心理反应来说,供体是活者远较供体为死者高。
2.外来脏器的心理反应阶段(1)异体物质期常发生于在器官移植后的初期,表现为心理排斥。
病人强烈地感到有一件原来不属于自己的物体进入了体内,因而感觉到这件异物与自身的功能不协调,深感自己身体的完整统一性受到了破坏。
(2)心理同化期进入心理同化期,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大为减少,但脏器移入对心理的影响却依然存在。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2章 艾滋病与其它性病的心理问题及处理【圣才出
第32章艾滋病与其它性病的心理问题及处理32.1复习笔记一、艾滋病的心理问题在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而生物医学又显得束手无策时,生活方式,也即由心理社会因素决定的人类行为就必然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中起决定性作用。
(一)艾滋病流行的心理社会因素背景1.性本能长期压抑引起的心理反映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的宗教性禁锢长期束缚着欧洲人的性观念,致使正当的性行为也受压制而难于满足。
2.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社会效应弗洛伊德创立了泛性论的精神病学说,认为神经症乃至精神病,都与性压抑有关。
3.自然科学对宗教迷信的冲击波及合理的传统价值观念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动摇了宗教迷信,欧美基督教文明以宗教戒律形式出现的性道德随之受到强烈冲击。
4.本世纪欧美的女权运动开辟了妇女解放的新纪元性自由生活方式下的男性对于性行为是完全丧失社会责任感的,使女性成为性自由的直接受害者。
5.美国金赛调查报告的消极社会影响被称为美国性解放催产婆的金赛用问卷调查对美国人的性观念和性行为进行研究。
由于调查不是通过严格的抽样调查进行,统计资料明显表现出性自由倾向。
形成的调查报告虽未能真实反映当时美国社会的性观念和性行为状况,但是产生了诱导美国社会向性自由发展的心理社会效应。
6.战争造成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20世纪前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因性别比例失调而失去结婚机会的女性更倾向于接受性自由生活方式。
7.青霉素和多种抗生素解除了对性病的恐惧青霉素和随后出现的多种抗生素从心理上打消了对性病的顾虑,促使部分社会成员有恃无恐地参与性乱活动。
8.避孕措施和人工流产技术减轻了对非婚性行为造成怀孕的顾虑近代避孕药物和乳胶避孕套的使用,以及人工流产技术的逐渐完善,使婚前和婚外性行为不再担心怀孕,这对性自由生活方法的盛行无疑是一种促进因素。
9.近代人类性成熟年龄提前,结婚年龄推后,造成了庞大的性饥饿人群处于性活跃年龄而又不能通过结婚满足性欲的这一庞大的人群,在丧失传统观念约束时,很容易出现性自由倾向。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
A. 焦虑B. 抑郁C. 恐惧D. 愤怒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的目标?()。
A. 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B. 帮助患者接受现实C. 鼓励患者放弃治疗D.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答案:C3.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倾听患者的感受B. 鼓励患者表达情绪C. 忽视患者的情绪变化D. 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答案:C4.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避免讨论患者的病情B. 避免讨论患者的治疗计划C. 与患者讨论病情和治疗计划D. 只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的策略?()。
A. 提供信息和教育B. 提供情感支持C. 强迫患者接受治疗D. 提供心理治疗答案:C6.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以下哪项是重要的?()。
A. 保持沉默B. 避免讨论死亡话题C. 鼓励患者参与决策D. 忽视患者的个人需求答案:C7. 以下哪项不是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的有效方法?()。
A. 鼓励患者参加支持小组B. 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交流C. 避免患者参与治疗决策D. 提供放松训练和冥想答案:C8.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以下哪项是不必要的?()。
A. 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B. 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C. 忽视患者的隐私D. 为患者提供心理教育答案:C9. 以下哪项是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做的?()。
A. 避免与患者讨论病情B. 避免与患者讨论治疗计划C. 与患者讨论病情和治疗计划D. 只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答案:C10.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以下哪项是护理人员不应该做的?()。
A. 倾听患者的感受B. 鼓励患者表达情绪C. 忽视患者的情绪变化D. 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以下哪些措施是有效的?()。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70章 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圣才出品
第70章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70.1复习笔记一、错误认知对康复的阻碍与纠正患者对躯体残疾的错误认知将阻碍康复的进程。
康复过程中常见的错误认知包括:否认作用、认同延迟、失能评价、不合理信念。
(一)否认作用1.否认的概念否认,即拒绝承认现实,是常见的一种心理防御手段,它把已经发生的但又不能接受的不愉快事件加以否定,以避免心理上的痛苦。
2.否认对康复的阻碍(1)过度否认导致个体不能准确了解和接受现实,患者对待病残的反应较为平缓,在这期间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不明显。
(2)当患者患有某种严重疾病导致社会功能障碍或躯体的明显残疾,患者最终否认无效时,则出现明显的情绪紊乱现象,可导致急性抑郁或严重焦虑,不得不暂时终止康复过程。
3.对否认的处理措施(1)对于部分或较为含蓄的否认,治疗者应把它看作是对抗情绪紊乱的防御手段,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并对其身体状况和治疗计划进行公开讨论。
(2)对于完全性否认的病例,治疗重点是针对患者及其病残,鼓励其尽力参加持久性的康复程序,避免一味纠正其否认。
(二)认同延迟1.认同延迟的概念疾病或残疾突然发生后,病人的心理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
在此期间,病人开始接受不良刺激,如疼痛和各种躯体不适、感觉缺失和功能丧失。
病人很可能会把残疾和随后与其有关的康复治疗看成是不良刺激而不愿参加康复治疗,以回避他认为是惩罚的各种活动,这种现象叫做认同延迟。
2.认同延迟的表现认同延迟的病人往往采用逃避的方式,他可能拒绝治疗或总是迟到,可能消极停止陷入幻想,也可能由于愤怒和反抗行为而仓促自动离院。
3.对认同延迟的处理措施一般情况下,面临严重残疾的病人其逃避行为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减少,这时康复计划应能有效地处理逃避行为,使康复得以进行。
(1)康复训练开始时,康复医师应将注意力放在每次训练任务的增加程度方面。
(2)康复医师应将康复任务按计划分段布置,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内容并找出积极的强化刺激进行实施,以减少治疗中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积极性。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章 概 论【圣才出品】
第一篇总论第1章概论1.1复习笔记一、引言(一)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规律,如个体心理因素与疾病发生,转归和预防的关系等。
(二)医学模式的转变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就称为医学模式,其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转变。
1.第一阶段(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古代原始社会的医学是在与迷信和巫术不断地斗争中诞生和成长的。
例如东方以我国的《黄帝内经》为代表,西方则以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为代表。
2.第二阶段(生物医学模式)在西方工业化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后,西方医学摆脱了宗教的禁锢,开始对有生命活动的生物体进行了实验研究。
该阶段医疗行为有如下特点:(1)疾病是生物学统计常模可观察到的偏离,在治疗上要重视药物的作用;(2)疾病与健康判断最终以生物学指标为依据。
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在于缺少重视病人对病情和治疗的详细申诉,临床医疗分科细化,重局部器质性病变,忽视整体以及外界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和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作用。
3.第三阶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生必须考虑社会和心理因素以及生物学因素所起的相互作用。
(1)生物学角度难以解释健康与疾病的原因①很多疾病在早期是没有症状的,一般常规检查也不易检查出来;②不同社会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同,判断个体健康和疾病的标准也不一样;③健康与疾病的标准,还受文化背景、生活道德规范和政治经济制度等的影响。
(2)健康的定义①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②无主观不适的感觉;③无社会(第三者)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研究对象医学心理学是解决各种影响人们心身健康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
(二)研究任务1.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根据心身统一的观点,疾病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第一类疾病:致病因素直接或首先作用于大脑大脑疾病的发病机理通常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作为病因的代表,外界的社会致病因素能否成为心理致病因素要取决于个体的主观评价、态度、过去的经验和应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章癌症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处理
31.1复习笔记
一、癌症与生活事件
(一)心理社会因素
研究表明,在对待慢性疾病尤其是癌症的问题上,个体与他生活的环境是不能分割的。
大脑的高级心理机能—认知把外界的社会因素和内部的生理因素变为心理社会因素和心理生理因素。
(二)重大生活事件
1.心理社会因素
当癌症病人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后,往往不能有效地进行应对,这种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长期的负性情绪,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监视系统不能有效地发现癌细胞,使得癌细胞有条件发生发展。
2.重要情感丧失
癌症病人所遭遇到的生活事件主要是与“重要情感丧失”有关,主要指对夫妻、对子女及对其他有亲密关系的人的情感。
这种重要情感的丧失主要发生在中老年,这有可能使得他们长期处于悲哀和孤独之中,使得他们很容易患癌。
二、癌症易感性行为特征
(一)癌前期性格
国外学者Hagnel将肿瘤病人在发病前出现的典型性格称为癌前期性格,这种性格的特
点是丧失稳定性,当情绪抑郁时因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常常转为退缩。
(二)癌症易感性行为特征
英国学者Greer等人提出了癌症易感性行为特征——“C”型行为特征的概念,主要表现为社会化过度,缺乏自我意识,这种人总是以满足别人的需要来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三)个性心理特征
1.研究表明癌症患者要比一般人更加抑郁,抑郁可使人易患癌症或加速癌的发展。
2.研究表明患癌组和健康组在愤怒体验上无明显差异,但在愤怒表达上有极显著的差异,患癌组倾向于不表现愤怒,把愤怒藏在心里并控制住。
三、病人确诊癌症后的心理反应
(一)病人对癌症的心理反应
1.待诊期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
(1)使用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
相当一部分癌症病人在待诊时所表现的“不相信自己会得癌”,可能是他们善于使用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的结果。
(2)过度社会化
这一特点要求他们的表现符合社会的需要,为了不让别人为他担心和忧虑,尽管他自己的内心可能已体验到极度的忧郁和烦恼,他也会极力地表现出镇静,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治疗期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
一旦病人的一切努力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他就再也控制不了内心的悲哀和失望,一下子落到了万丈深渊。
(二)癌症病人心理反应的性别差异
癌症病人的反应是比较积极稳定的,但女性的反应则要比男性更加积极稳定。
原因有以下几点:
1.文化熏陶
女性是贤惠的,而只有心理的相对稳定,能够忍耐委屈和打击才能做到贤惠,当她们遭受到癌症时,也更能承受这打击和压力,也就更能表现出稳定和积极。
2.社会地位认同
大部分的男性和女性都认为男性应挑起家庭和社会这两副重担,当男性患癌症时,当他们觉得再也没有能力去为家庭和社会工作,他们就会感到深深的内疚、悲观和失望。
3.社会人际交往
有近l/3的男性患癌后出现程度不同的社交障碍,而只有约10%的女性有这些状况。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和中国社会更多地容许女性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情绪有关。
(三)不同文化程度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
1.主动与被动
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在接受自己患癌的现实后,会主动地询问自己的病情,努力了解自己患癌的原因、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等。
而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则把这一切都交给医生。
2.情绪障碍
文化程度低的病人会由于认识错误而导致不必要的情绪障碍。
如在一项对妇科肿瘤病人的调查中发现:文化程度低的子宫肿瘤病人,在子宫切除后,担心失去女性的吸引力被自己的丈夫抛弃。
3.行为不当
文化程度低的病人也会由于认识错误而导致行为不当。
在中国大庆对胃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病人比健康人在吸烟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吸烟也
可以作为胃癌的致癌物。
四、癌症病人常遭遇的心理困难与处理要领
(一)癌症病人在治疗本身和经济上常遭遇的心理困难
1.治疗上的心理困难
在治疗上最常见的病人心理困难是对治疗措施所引起的痛苦。
在医疗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疾病治疗有效的重要前提,病人对医生信任程度愈高,心理治疗的效果就愈好。
2.经济上的心理困难
病人治疗上的重大心理困难有时是由于不能筹措到足够的治疗费用所引起,使多数癌症病人及其家庭经受了经济上的巨大压力。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癌症综合性康复治疗
在中国对癌症康复建立了一个较理想的社会支持系统,即由各大、中城市中癌症病人自己成立了像癌症康复俱乐部、抗癌乐园那样的组织。
它的宗旨是:“让社会知道癌症不等于死亡,癌症患者需要康复治疗”。
(三)癌症病人的郭林气功治疗
郭林在患癌后经过10年结合自身练功实践的探索和研究,终于创造出一套主兼齐治、动静相兼、易学效高、自成体系的治癌新气功疗法。
学习时间一般是三个月,每周两次,每次是清晨两小时。
吐音功法,攻治癌症的主要吐音是吐“哈”音。
当学会气功后,即会导引气,能让气沿着经络随意流动,即可开始对癌的治疗。
治疗时应该导引气来冲因癌而阻塞的通道,直到彻底冲通,此时的癌已被冲散,也就不存在了。
31.2强化习题详解(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