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合集下载

心电图

心电图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双心房肥大 •P波振幅>0.25mv,并时 限>0.11s •V1导联P波高大双相,上 下振幅均超过正常范围
双心房肥大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左心室肥大 1.左心室高电压的表现
(1) RV5>2.5mv或Rv5+Sv1>4.0mv(男)或 3.5mv(女) (2) I导联R>1.5mv,avL>1.2mv,avF>2.0mv 2.QRS>0.1s 3.电轴左偏 4.继发性ST-T改变:R波为主的导联, 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平均心电轴临床意义

电轴左偏:横位心(肥胖、妊娠晚期、大 量腹水等),左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

电轴轻度右偏:正常垂位心、右室肥厚 电轴显著右偏:重症右室肥厚,左后分支 阻滞
心电图图形循长轴转位 (自心尖方向观察) 正常时: V3导联R/S≈1 顺钟向转位:V3导联R/S<1,
逆钟向转位:V3导联R/S>1
T波改变
(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缺血区复极延迟,相关 导联出现对称性高耸的T波 (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包括透壁性心肌缺血和 透壁性心肌梗塞),心肌复极顺序的逆转,相关导联 出现深倒的T波
第四节 心肌缺血-----ST段和T波改变 ST段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ST段压低 心外下心肌损伤--ST段抬高

反映心脏额面情况,在心电学中称为额面
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导联体系
2 胸导联 V1-V6导联
胸壁导联
常规胸导联的位置 导联 正 极 负极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无干电极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无干电极 V3 V2与V4连接线的中点 无干电极 V4 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无干电极 V5 左腋前经V4水平处 无干电极 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无干电极 反映心脏横面情况,在心电图中称为横面心 电图导联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陈清启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陈清启

无线电传送鼠脑的生物体遥测技术。在1947年临床首
先应用其传送人的脑电图。以后Holter博士等又开始
了传递心电活动的研究。当时由于技术限制,无线电
发射机相当笨重(38.5kg),信号的发射距离较短。随后
在物理学家Glasscock WR的协助下,研制出轻便的发
射机和小型磁带记录接收机。
完整版pt
4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陈清启
完整版pt
1
一、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史
50年代末60年代初首先由美国 理学博士Holter创用,故又名 Holter心电图。 亦称活动心电图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
完整版pt
2
完整版pt
3
40年代初期,Holter NJ和Gengerlli JA通过
第一台动态心电图机
完整版pt
5
50年代中期由于晶体管的发明和应用,使随身携带的 记录仪取代了无线电发射机,进而制成体积较小,重 量仅1.5kg轻便型磁带记录仪,记录时间达10h。
完整版pt
6
近代的动态心电图机
完整版pt
7
近代的动态心电图机
完整版pt
8
近代的动态心电图机
完整版pt
9
50年代后期,Holter等研制出快速回放及显示系统, 随后又引进复印和视听叠加技术,使长时间磁带记录 的心电信号能够以60倍于实际记录的速度快速回放, 可在数十min内甚至数min内高速进行复原和显示。并 能以实时速度复印在普通心电图纸上,
完整版pt
22
中期发展阶级
四、中期发展阶级(1) 70年代 采用集成电路、微级计算机和微级处理机,使心电资料处理更加迅速和精确。

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史、市场分类、

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史、市场分类、

系统也会根据形态细微差异建立不同模板,在读入数据的同时, 操作者即可以人机对话方式参与模板分析与编辑,而系统对编辑 分析具有自学习功能,)
P波的测量、24小时P波的趋势图、P波的检测* ST段:自动分析并按形态分类(如:ST段抬高、水平压低、下斜压低、 弓背抬高等)*
产品品牌 记录盒 记录方式 市场情况
临床检测研究
心率变异分析 心率变异功能包括心率变异时域、频域分析、非线性和三维 时域分析) RT变异分析 HRV的最新发展,据美国无创心电期刊报告,RTV在多数情况 下 较之HRV在临床上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 QT离散度分析 识别心率失常高危患者的重要指标,并能判定药物疗效及冠脉 再通的情况。 晚电位分析 VLP检测对于了解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评估心肌梗塞患者的 预后以及预测心脏性猝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QRS波与T波分析 了解宽QRS波改变和T波电交替情况。 增强ST段分析 定性定量分析心肌缺血情况
应用于临床
动态心电图(HOLTER):
记录24小时实时心电图,分析24小时的心 律,ST段趋势图及异常实时心电图,全部心跳 分类后的异位搏动次数、频率、持续时间、形 态特征及分布概况;及心率变异性分析。 临床应用:有关冠心病的诊断,确定心绞痛类 型和严重程度,冠心病心肌梗死康复期的应用, 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判断冠心病的预后,病 态窦房综合征的诊断。
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史、市场分类、临床应用
历史简介
动态心电图(DCG或AECG)于1949年由美国 HOLTER首创,又称HOLTER心电图。自1960年起开 始应用于临床。 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心电活动的全过程,能够发 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心率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 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 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检测手段。 自70年代末,我国从国外引进动态心电图仪并应用于 临床,近十余年来,动态心电图检测技术发展很快, 普及率极高,已在县级医院推广应用。 随着动态心电图仪国产化的进展,它必将在我国临床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医学]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医学]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1914年2月( Einthoven 提出双极肢 导的同年)N.J.Holter出生在美国西部 Montana(蒙大拿)州偏僻的小城 Helena(海伦纳)市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动态心电图的发明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3年~1939年(6年) N.J.Holter:“用弓箭射远方的鸟” 最终:创造生物磁学
B 证实青蛙的神经的单次电冲动可以转变成磁场并推演出心磁图,此 前物理学的电磁转换已被熟知, N.J.Holter发现了生物电-磁学。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第二阶段:1947年-1954年(7年)
Einthoven:“用望远镜观察空 中
飞翔的鸟” 最终:创造无线电心电图
A:方法:在鸽子颅内放置无线
电线圈(接收机),远距离发
送无线电信号能够改变和控制
鸽子的行为
Holter研究基金会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B: 进一步发展为无线电心电图 脑电、心电信号放大 发射
85磅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生物直流电信号 调制成无线电信 号后发射,远处 接收其接收构成 无线电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动态心电图技术关键: 1、长程记录(磁带) 2、快速解读(视听信
号叠加显示仪)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1961年,Science “心脏研究的新方法”标志 Holter技术正式问世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Holter技术问世三步曲(1933-1961年)
1、远距离刺激及生物磁学 2、无线电心电图(远距离接收)
只能留影,遗憾而归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depolarization: Na+ influx
除极方向
(4)除极状态 (除极完成)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心肌细胞完成除 极后,继之出现极化 状态的恢复过程称为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此种电偶相继向另一端推移,产生动 作电流,直至整个细胞完成除极化。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可通过心肌闰盘等 结构的本身直接传递,导致心脏电激迅速 向周围扩布。
心电图-基础知 识
心电图历史回顾
1895 年 荷 兰 生 理 学 家 、 医 学 家
Einthoven 命名了心电周期中的 P 、 Q、R、S、T各个波群 1905~1906 年, Einthoven 设计出双 极肢体导联Ⅰ、Ⅱ、Ⅲ 1924,Willem Einthoven wins the Nobel prize for inventing the electrocardiography 1934 年, Wilson 创设加压单极肢体 导联aVR、aVF、aVL 1938 年, Wilson 建立胸前单极导联 V1~V6
序,每一瞬间均有不同部位的心肌的心电活动,在某 一瞬间又有众多的心肌细胞产生方向不尽相同的心电 向量,把这些向量按平行四边形法依次加以综合,这 个最后综合而成的向量称为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心脏是立体器官,它产生的瞬间向量在空间朝向四面 八方,把一瞬间综合心电向量的尖端构成一点,则在 整个心电周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把移动的各点连接 起来的环形轨迹就构成空间心电向量环即空间向量心 电图
B

B A C
A
心电向量
一片心肌是由无数心肌细胞所组成,除极与
复极时会产生很多个电偶向量,把它们叠加 在一起成为一个电偶向量,称为综合心电向 量。心脏是由若干部分心肌组成的,除极时, 是不同方向的电偶向量同时活动,各自产生 不同方向的电动力,把几个不同方向的心电 向量综合成一个向量,就代表整个心脏的综 合心电向量。

动态心电动态血压的应用

动态心电动态血压的应用

动态心电与动态血压的应用一、动态心电图的回顾与发展1、心电图先驱 A. WallerWaller是英国杰出的生理学家,1856年6月12日, 出生于法国巴黎,先后在法国、德国、英国就学,主攻生理学,在圣马丽医院教授生理学16年。

1902年任伦敦大学生理实验室主任。

1922年3月11日逝世于伦敦。

1887年, Waller应用毛细管电流计,在体表记录出首例心电图。

2、心电图之父 Willem EinthovenEinthoven1860年5月21日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

10年后返回荷兰。

1885年任Leiden大学生理学教授,直到1927年9月28日逝世。

1913年,提出著名的“Einthoven三角”理论。

同年创造并确定心电图标准双极肢体导联记录系统。

1924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鉴于他对心电图理论和记录技术的开创性功绩,Einthoven 被誉为心电图之父。

3、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Holter技术问世三步曲(1933-1961年):动态远距离刺激及生物磁学;无线电心电图(远距离接收);动态心电图。

1933-1961年,历时28年的研究,动态心电图技术最终问世,Holter 给全人类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遗产,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Norman Jefferis Holter(1914-02-01—1983-07-21)。

1914年,N.J.Holter出生于美国西部Montana(蒙大拿州)的一个叫做Helena(海伦纳)的小镇,在当地从小学读到高中,1931年,Holter进入洛杉矶初级大学(Los Angeles Junior College)化学系学习,1934年毕业,获得化学AA学位,而后进入洛杉矶加州大学卡罗尔学院(Carroll Colleg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Los Angeles),1937年获得文学学士学问(Bachelor of Arts)。

动态心电图发展史稿

动态心电图发展史稿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1931年,17岁完成中学教
育,到洛杉矶开始大学教
育。 1939年,28岁进入芝加哥 大学。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动态心电图的发明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3年~1939年(6年)
N.J.Holter:“用弓箭射远方的鸟”
最终:创造生物磁学 与Gengerelli完成
心电图之父 Willem Einthoven
1927年,Einthoven因患 腹部癌症不幸逝世。鉴于他 对心电图理论和记录技术的 开创性功绩,Einthoven被 誉为心电图之父。
第二部分
动态心电图
发明的漫长历程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1914年2月( Einthoven 提出双极肢导的同年) N.J.Holter出生在美国西部 Montana(蒙大拿)州偏僻 的小城Helena(海伦纳)市
B 证实青蛙的神经的单次电冲动可以转变成磁场并推
演出心磁图,此前物理学的电磁转换已被熟知,
N.J.Holter发现了生物电磁学。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第二阶段:1947年-1954年(7年)
Einthoven:“用望远镜观察空
中 飞翔的鸟” 最终:创造无线电心电图
Holter研究基金会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动态心电图技术迅速发展
植入式Holter
第四部分
动态心电图在中国
动态心电图在中国
Bernhard Lown教授 1973年与顾复生教授 合作中国首例动态心
电图
动态心电图在中国
国产动态心电图仪相继问世
应用广泛,造福于国人
谢 谢!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Holter的发展现状及进展20070508

Holter的发展现状及进展20070508

HOLTER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1957年美国物理学博士,实验物理学家Nor-man J Holter发明了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CG),故动态心电图简称Holter。

近半世纪以来,随着动态监护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如动态血压、动态脑电、动态睡眠呼吸监测等技术在医学临床及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现今,广义的Holter已不再局限专指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监测(HOLTER)动态心电图(HOLTER)是心电信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常规的心电图及CCU或ICU 监护心电图等心电检查方法,是以心血管疾病诊断领域中实用、高效、无创、安全、准确、可重复性强的重要监测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及科研。

1.定义:HOLTER监护系统是用一种随身携带的记录仪,连续监测人体24~72小时的心电变化,经信息处理分析及打印记录的心电图。

2.特点:2,1心电记录仪随身佩带,不受检测距离影响,不受体位变化及活动的限制。

2,2心电信息量远远大于常规ECG,尤其对短暂性心律失常的捕捉及一过性心肌缺血的检出有独到之处。

2,3选择导联必须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活动和防止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伪差和干扰,一般都选择模拟胸导V1、V3、V5作三通道同步记录,目前12导联动态心电图正在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

2,4分析系统不仅可分析显示监测期内心搏总数、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和每小时平均心率,并能自动分析和测量每小时室上性、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次数、程度和形态以及持续时间,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的情况及P-R间期、QRS波群、ST-T 变化的轨迹图、趋势图及全览图等,其结果可用不同方式输出,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3.记录仪现状市场上动态心电图主要分为简易动态心电图仪、磁带存储式动态心电图仪、闪光存储式动态心电图仪,目前市场的主流是存储卡式的。

3,1简易动态心电图仪(RTDA)采用实时分析技术,只能间断记录或定时记录心电信息,存储量小,达不到24小时全信息记录的要求,且误判率较高,不便于修改。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适应症:

各种心血管疾病需要了解心脏自主神经功 能的病人,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 心肌炎、高血压病、心脏移植等; 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颈椎病 等能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

正常DCG

正常人、健康人本身就缺乏严格标准 DCG还受年龄、活动、情绪、饮食、睡眠 等各种因素影响,生理变异很大


记录方式:磁带→固态→大容量数字记录
软件分析功能:单纯心率、节律分析
→ST段分析→HRV、起搏通道、Q-T、晚电位 分析等
临床应用:
—捕捉一过性心脏病变,做定性和定量分析
四大功能:
心律失常分析 心肌缺血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 起搏信号分析
1.识别一过性症状
如:心悸、胸闷、胸痛、气急、黑朦、眩晕、
>2.0s常是异常。运动员>2s的占37.1%。

室上性心律失常: 50-75%正常人可有,随年龄增长。 以房早为多,一般房早<100次/24h或1/1000 心搏。短阵,偶发的室上速,房颤、房扑少见。

室性心律失常:
50%的正常人可见,随年龄增多。
<100次/24h,1/1000心搏,≤5/h。
1986年我国部分心血管专家在广西百
Deanfild等医生的研究结果,最先提出的。
色召开大会,建议接受该标准。
目前多数学者仍沿用此标准。
“三个一”的主要内容:

以等电位线为基线,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
移1mm,下移持续时间≽1min,2次缺血发作的
时间间隔≽1min。

如果原来已存在ST段下移,则要在ST段已降 低的基础上,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再降低 ≽1mm。

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史、市场分类、讲解

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史、市场分类、讲解

24小时全息记录
第一代产品: 以美国DMS品牌为代表的磁带式24小时全信息记录动态心电图记录 分析在临床广泛应用。(DMS-II、DMS-4L、DMS-IV) 同时还有:美国博利屋、英国牛津、美国Marquette、美国BMS、美 国Delmar、美国Rozinn等品牌的HOLTER进入国内市场。 特点:24小时全程记录 记录通道 2 / 3,记录盒5芯/ 7芯导线 24小时心电图编辑、分类、浏览、心率变异分析等 缺点:24小时记录质量受外界的影响,如磁场、电场、用电器等 记录盒的弱点:磁头的磨损、机械转动塑料零件磨损 回放器磁头的磨损、高速回放卡断磁带等
GE Marqette 7个电极 5号电池 2节 闪光卡记录 美国知名品牌
BMS C-3000 10个电极 7号电池 1节 128M闪光卡记录 美国知名品牌,93年进入中国市场,占有率高
BRENTWOOD博利屋 10个电极 5号电池 1节 128M闪光卡记录 进入中国市场较晚
24小时心电图分析功能的特点: 分析心电的种类 1心律失常:房早、室早 2房室传导阻滞、房颤、阵发房颤 3单腔、双腔起搏,分支束支阻滞 4各种ST段形态的分析 神经网络分析 人机对话,预分析,自学习功能 1心律失常:房早、室早 2房室传导阻滞、房颤、阵发房颤 3单腔、双腔起搏,分支束支阻滞 4各种ST段形态的分析 神经网络分析 人机对话,预分析,自学习功能 1心律失常:房早、室早 2最大ST段的改变 模板式分析 无人机对话功能
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史、市场分类、临床应用
历史简介
动态心电图(DCG或AECG)于1949年由美国 HOLTER首创,又称HOLTER心电图。自1960年起开 始应用于临床。 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心电活动的全过程,能够发 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心率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 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 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检测手段。 自70年代末,我国从国外引进动态心电图仪并应用于 临床,近十余年来,动态心电图检测技术发展很快, 普及率极高,已在县级医院推广应用。 随着动态心电图仪国产化的进展,它必将在我国临床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2导动态心电图

12导动态心电图
பைடு நூலகம்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
创始人 … Norman J. Holter
世界 首台 记录盒…
85lbs 重!
发展简史

1957年美国Holter博士发明了动态心电图。 1961年Del Mar最先推出Holter系统应用于临 床。 1978年4月,我国开始引进Holter监测技术。 1995年,12导Holter应用于临床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可以发现一过性
左束支分支阻滞。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可以发现更多的 多形、多源或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对心电各项参数 的分析更精确。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信息量大, 时间长,获取的心电资料更丰富,有 利于建立数据库。
12导同步DCG临术应用

晕厥的鉴别
晕厥发作时,有恶性心律失常,
晕厥为心源性 晕厥发作时,无心律失常,晕厥 为非心律失常所致
评定起搏器的功能

DCG是选择起搏器最好的方法 确定起搏器工作方式:心房起搏、心室 起搏、双腔起搏等 评价起搏器感知情况 评价起搏器起搏情况 评估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起源于心房下部的房性早博
监测冠心病心肌缺血 鉴别心律失常
1.捕捉心律失常 2.心律失常定位诊断 3.对心律失常定量诊断—数量、分布 4.心律失常严重程度的估计 5.心律失常鉴别诊断 6.作DCG不能解决的心律失常,如分支阻滞
监测心律失常
了解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 了解心律失常的数量类型、分布特点 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良性、恶性,是 否需要治疗等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现更多TDP、LAH、LPH
1986年以前,多为2个通道系统的
Holter监测技术。 1987年以后开始应用为3通道系统 Holter监测技术。 2000年以来,12导同步Holter监测技 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并显示它巨大 的优越性。成为冠心病心肌缺血, 分析心律失常最有用的无创性检查 方法。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

缺血性ST段的诊断标准
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 0.1mV,持 续≥ 1分钟,发作间隔时间≥ 1分钟。
心率对ST段的影响和校正:正常(J点 后60-80ms);120bpm以上(J点后 50ms)。
起搏器功能的分析
评定起搏器的功能
适用于:
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病人,安装心 脏起搏器指征
评价起搏器功能 安装起搏器,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
3.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尤其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 手段。
4.心肌缺价,通过观察复杂心律失常等指标,判 断预后。
6.选择安装起搏器的适应证,评定起搏器的功能,检测与起搏 器有关的心律失常。
7.医学科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如正常人心率生理变动范围, 宇航员、潜水员、驾驶员心脏功能的研究等)。
DCG与期前收缩
可以出现在正常人、非心脏病人、严重心脏病人。
各种早搏以室早临床意义较大:老年人、器质性心脏 病人室早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室早的发生伴随更高的 死亡率,尤其是猝死率。
室上性期前收缩
LOREM IPSUM DOLOR
房早未下传、房早伴差传
室性期前收缩
LOREM IPSUM DOLOR
析-→HRV、起搏通道、QT、晚电位分析等
各种DCG
概述
动态心电图(DCG)连续长时间(24~48小时) 记录患者在自然生活状态下的心电信号,是 普通体表心电图的发展与延伸。
特点:无创伤、动态的、常态下长时间连续 记录。信息量大、病变发现率较高。
DCG与常规ECG对比的优势
长时间记录可获取大量心电信息 记录病人自然生活状态下心电信息 比较症状与心电活动的关系,特别是短时间症状
正常人的动态心电图
LOREM IPSUM DOLOR

Holter简史及其在中国

Holter简史及其在中国

历史回顾:1957年美国Holter发明了动态心电图;1961年 Del Mar最先推出Holter系统应用于临床;1978年4月我国引进Holter监测技术;1995年 12导Holter应用于临床;2000年国内推广12导Holter。

Holter创始人:Norman J. Holter“思考、试验、创造和贡献融为一体的工作方式”--N.J.HolterNorman J. Holter先生 Bruce Del Mar先生 Bill Parsons先生(美国DelMar Reynolds公司董事长) (Bruce Del Mar先生的女婿)1968年Bill Parsons先生跟随他的岳父Bruce Del Mar先生和Holter发明人Norman J.Holter先生参与世界上第一批Holter设备的研发,并承担主要工作。

1975年Bill Parsons先生在岳父的支持下开始创业,建立了DM Software公司。

Bill Parsons 先生参与在太空舱用于美国宇航员的身体检测研制的早期Holter分析系统DMS公司介绍:DMSoftware 董事长:Bill PARSONS1979年,PARSONS先生开发出了HOLTER的全信息显示和打印技术(简称全览图,FULL DISCLOSURE),PARSONS本人拥有全览图技术的专利权,自80年代开始,全览图成了HOLTER产品的工业标准。

1987年,PARSONS先生领导的DMS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个人电脑(PC)的HOLTER系统,引起HOLTER产业的蓬勃发展,很多中小公司加入到了HOLTER产业领域,为HOLTER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1993年,PARSONS先生领导的DMS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实时监护HOLTER系统(即TDA系统),把监护仪与HOLTER系统的优点结合起来,可应用与CCU病房,为HOLTER产品开辟了新的领域。

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史市场分类培训课件

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史市场分类培训课件

课程评估与反馈
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 课堂表现 作业和考试 反馈和建议 通过布置作业、组织考试等方式,检验学员对动态心电图知识 的掌握程度。 收集学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训 质量。
THANKS
穿戴式动态心电图仪
穿戴式动态心电图仪是一种可穿戴的设 备,能够长时间监测患者的心电图。 穿戴式动态心电图仪具有舒适性、隐蔽 性等特点,适合长期监测。 它通常由患者自己操作,可以连续监测 数天甚至数周。 穿戴式动态心电图仪的优点是能够提供 连续、长时间的心电图监测,有助于发 现潜在的心律失常等问题。
动态心电图的市场分类
03
便携式动态心电图仪
便携式动态心电图仪是一种便于携带的设 备,通常由医生或专业人员操作。
它通常用于短时间的监测,如24小时或48 小时,以便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心电图变化。 便携式动态心电图仪具有体积小、重量轻、 易于携带等特点,适合在家庭或医院使用。 便携式动态心电图仪的优点是操作简单、 易于使用,能够提供连续的心电图监测。
点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ppt

培 训 课 件
态 心 电 图 的










Contents
此 处 添 加 小 标 题

第一小节
动态心电图技术发展历程
动态心电图技术的起源
1957年,美国太空总署资助研究可以连续 24小时记录心电信号的方法。 1942年,Holter首先提出用磁带记录体表 心电图的设想。 1949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 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可以随身携带的记录心 电图的仪器,这是现代Holter装置的雏形。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轴测量—目测法
若Ⅰ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III导联为正 向波,则属心电轴右偏;



心电轴测量—目测法
若I导联为正向波, Ⅲ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 波,则属心电轴左(上)偏。此外,还可取其他 二个互相直交的导联,例如Ⅰ导联与aVF导联以 判定之,其结果大致相仿,但并不完全相同。



心电轴测量—计算法
心室除极顺序与各瞬间向量
空间心电向量环
平面心电向量图及其基本图形

空间心量向量环是一个立体图形,在平面纸 上描绘立体图形是困难的,通常采用空间心 电向量环在三个不同的互相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来观察。所谓投影,就是与某一平面垂直 的平行光线照在心电向量环上,此向量环在 这个平面上形成的影像称为投影。然后把投 影在每一面的形态绘成平面图,由这三个平 面图组成空间立体图象。此即临床上常规记 录的心电向量图。亦称空间向量环的第一次 投影
心电图的测量
心电图的记录
心电图记录于 心电图纸上 5mm=0.5mv
标准走纸速度 25mm/s
标准电压 1mm=0.1mv
心电图测量

心率的测量
如心律规则,心率=60/R-R(或P-P)间期(s)
查表法
心率直尺 心律明显不规则,需采取多个心动周期进行平均
计算
心电图测量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除极状态
++++---- ----++++ ----++++ ++++----
复极过程
++++++++ -------- -------- ++++++++
复极状态
心电向量概念
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相关; ②与探查电极位臵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相关; ③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 度有关,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 电位愈弱。这种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 幅度称为心电“向量”(vector),通常用箭头表示 其方向,而其长度表示其电位强度。心脏的电激动 过程中产生许多心电向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心电图的回顾与发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郭继鸿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1914年2月( Einthoven 提出双极肢 导的同年)N.J.Holter出生在美国西部 Montana(蒙大拿)州偏僻的小城 Helena(海伦纳)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动态心电图的发明可分成三个阶段
4、线圈刺激断电后刺激无效
B 证实青蛙的神经的单次电冲动可以转变成磁场并推演出心磁图,此 前物理学的电磁转换已被熟知, N.J.Holter发现了生物电-磁学。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第二阶段:1947年-1954年(7年) Einthoven:“用望远镜观察空 中 飞翔的鸟” 最终:创造无线电心电图 A:方法:在鸽子颅内放置无线 电线圈(接收机),远距离发 送无线电信号能够改变和控制 鸽子的行为
Holter故居,敲门后才知90岁的仍健在的Holter夫人不在家
只能留影,遗憾而归
小镇中的 Holter街
心电直 接记录
发射
接收
解读 打印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John Gilson 博士最早将动 态心电图应用 到临床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Paul Dudley White教 授热情支持Holter的 研究
N.J.Holter研究与探索的一生
“思考、试验、创造和贡献融为一体 的工作方式” -N.J.Holter

击技术,为二战盟军的胜利贡献了自
己的力量

冷战时期,Holter利用收集空气中的
尘埃,最先发现了前苏联在试验氢弹
美国蒙大拿州 (Montana)的 海伦娜市 (Helana)是美 国西部偏僻清冷 的小镇,曾“充 满烟雾、抢劫和 敲诈”
2006年怀着对Holter的崇敬心情造访了Helena镇
与Holter博物馆的管理人员询问情况
第一阶段:1933年~1939年(6年)
N.J.Holter:“用弓箭射远方的鸟”
最终:创造生物磁学
与Gengerelli完成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A
受Galvani蛙实验的启示:雷电-刺激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完 成对青蛙远距离刺激。 1、刺激器-直接刺激蛙 2、切断两者连接-直流、交流均无效 3、将蛙体用通电线圈包裹(将无线 电信号变为直流电刺激),远距离 刺激有效
动态心电图检出无症状性缺血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1983年7月21日晚N.J.Holter因癌症与世长辞,终年69岁

1933-1961年,历时28年的研究,
动态心电图技术最终问世,Holter NJ给全人类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遗产, 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战期间,因为没有深海探测技术, 德国法西斯的潜艇肆无忌惮。应征加 入海军的Holter发明了干扰潜水艇袭
Holter研究基金会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B: 进一步发展为无线电心电图 脑电、心电信号放大 发射
85磅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生物直流电信号 调制成无线电信 号后发射,远处 接收其接收构成 无线电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1947年,庞大的背负式无线电发射器和接收器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1、长程记录(磁带)
2、快速解读(视听信
号叠加显示仪)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1961年,Science
“心脏研究的新方法”标志 Holter技术正式问世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Holter技术问世三步曲(1933-1961年)
1、远距离刺激及生物磁学 3、动态心电图
2、无线电心电图(远距离接收)
发射器
放大器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发射器
放大器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第三阶段: 1954-1961年(7年)
N.J.Holter:“工程师探测矿山,
不能凭一块矿石” 最终:完成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动态心电图技术关键: 长程记录(磁带)
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动态心电图技术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