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化学图像题的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高中化学图像题是一类重要的解题思维题型,在高中化学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这类题目一般由一张化学反应图像和问题组成,要求考生分析图像并回答相关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进行浅谈。

一、理解图像中的化学反应高中化学图像题目的基础是对图像中化学反应的理解,因此,理解图像中化学反应的性质和规律是解题的基础。

图像中的化学反应大多是实验中的经典反应或常见反应,如化学计量、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配位反应等。

每种化学反应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规律,考生需要对这些反应的规律进行深入的熟悉和掌握,从而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二、梳理图像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在理解图像中的化学反应之后,考生需要进一步梳理图像中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

一张高中化学图像往往包含多个化学物质,每个化学物质都具有其特定的形态和特征,而它们之间的变化又如何影响整个反应的进程和结果呢?考生应当注重分析图像中每个化学物质的变化情况,确定每个化学物质在反应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而推断出反应的总体规律和趋势。

三、合理解读反应物和产物的数据在梳理图像中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考生还需要阅读并合理解读反应物和产物的数据。

反应前后,化学物质的数量、摩尔质量、浓度等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数据往往是图像题目所要求回答的问题。

考生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和计算,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同时,考生还需要从实验数据中考虑潜在的实验因素,如测量误差、反应条件等可能对实验数据产生的影响,以确保解答的准确性。

四、运用反应的性质判断答案高中化学图像题的答案不止有一个,考生在解答问题时,常常需要运用反应规律和性质来判断答案的正确性。

如利用酸碱反应的中和滴定原理,通过计算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来判断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或者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电荷变化规律来解析问题答案是否合理。

五、细节分析和考虑高中化学图像题考察考生从多个方面分析问题时需要注意对于细节的分析和考虑。

高中化学图像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化学图像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化学图像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高中化学中的选择题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这些题目中,图像型选择题是最难解决的一类。

这类题目主要通过各种图片、图表和数据来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解题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解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题目的背景知识。

这类题目中的图片、图表和数据都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需要先把它们看清楚,了解它们的含义。

其次,我们需要从数据和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条件、物质的性质、反应过程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把所提取的信息与我们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比对。

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帮助我们解题。

其中一个很有效的技巧就是利用图像或数据中隐含的信息。

例如,如果一张图片显示的是一个化学实验的现场,我们可以从图片中观察到实验室里使用的仪器和试剂,从而推断出实验的类型和目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排除法来帮助我们解题。

这个方法就是通过排除显然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来缩小答案的范围,从而使解题变得更加简单。

最后,我们需要对答案进行核对。

这样我们就可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总的来说,解决高中化学图像型选择题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我们需要了解背景知识,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我们还需要学会使用技巧,如排除法和利用隐含信息来帮助我们解题。

总之,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我们可以在解决高中化学图像型选择题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题时,不要慌乱,要仔细分析,不断思考和总结。

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我们才能在高中化学图像型选择题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摘要】高中化学图像题在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需要通过解题思维来理解和分析。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化学图像题的重要性和解题思维的重要性,然后对图像题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接着从运用化学知识解读图像题、理清图像题的逻辑关系、注意图像题的细节和实际操作中的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在提出了提升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能力的方法,同时总结了解题思维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特点分析、化学知识、逻辑关系、细节、实际操作、技巧、提升方法、总结、重要性1. 引言1.1 高中化学图像题的重要性高中化学图像题在考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图像题,考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化学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与传统的文字题相比,图像题更具有生动性和实践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图像题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化学思维和解题思维。

通过分析图像、理清图像背后的化学现象,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在解决图像题时非常重要,也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中化学图像题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认识到高中化学图像题的重要性,学生可以更加重视图像题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2 图像题解题思维的重要性图像题解题思维的重要性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像题是高中化学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通过观察给出的化学图像,学生需要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并进行推理和解答。

图像题的解题过程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同时也需要运用灵活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高二化学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高二化学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图像专题1.图像问题解题步骤(1)看懂图像:①看面(即弄清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②看线(即弄清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③看点(即弄清起点、拐点、交点、终点的意义);④看是否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⑤看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

(2)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作出判断:根据图像中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相对比,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2.原则 (1)“定一议二”原则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表示的压强较大。

1. 以速率—时间图像计算平衡浓度例1.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Y气体各2mol,发生可逆反应:X(g)+2Y(g)⇌2Z(g),并达平衡,以Y表示的反应速度v正、v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Y的变化浓度表达式正确的是(式中S是对应区域的面积)()A.2−SaobB.SaobC.SdobD.1−Saob练习1. 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 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I2 (aq)+I−(aq)═I−3 (aq)的△H>0B. 状态A 与状态B 相比,状态A 的c (I 2)大C. 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 时,一定有v 正>v 逆D. 若温度为T 1、T 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K 2,则K 1>K 22. 以速率-时间图像描述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 例2. 反应A(g)+B(g) C(g);△H<0已达平衡,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当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又达平衡,则速率对时间的曲线为3.以物质的量(浓度)—时间图像描述可逆反应达平衡的过程 例3. 如图表示反应X (g )⇌4Y (g )+Z (g )△H <0,在某温度时X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X 的平衡转化率为85%B. 第6 min 后,反应就终止了C. 若升高温度,X 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D. 若降低温度,v 正减小,v 逆增大练习 500℃、20MPa 时,将H 2和N 2置于一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图像题是高中化学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

解答这类题目不仅需要对化学知识有较好的掌握,还需要运用一定的解题思维和技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1. 题目分析在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时,首先要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

理解题干中所描述的实验现象、反应物、产物以及其他相关条件非常重要。

有时候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可能被掩盖,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才能找到。

2.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对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要有一定的了解。

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等。

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判断反应类型,然后运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解题。

3. 反应过程的分析在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时,需要对反应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观察所给图像,分析反应前后的变化,找出关键信息。

例如,颜色的变化、气体的产生、沉淀的生成等。

这些变化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和进行解题。

4. 通过实验验证解答有时候,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的思维和技巧都无法完全确定答案。

这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解答。

对于一些简单的实验,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判断实验结果。

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验,可以参考相关的文献或咨询专家来获得准确的答案。

5. 考虑实际情况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时,要考虑实际情况。

化学反应往往受到温度、压力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解题过程中,要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同时,还要注意考虑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等因素对图像的影响。

6. 多做练习题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通过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不仅仅需要对化学知识有较好的掌握,还需要有系统性的思维和解题方法。

通过题目分析、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过程的分析、实验验证解答、考虑实际情况以及多做练习题等方法,可以提高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图象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图象题的解题技巧

NaOH 溶液,产 生 的 沉 淀 质 量 犿 与 加 入 NaOH 溶 液
体 积 关 系 如 图 1,求 :
(1)题中 H2SO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2)假若犫=2.75,铝 土 矿内 各 成 分 的 质 量 分 数


(3)犫 值 范 围 是

处 于 该 数 值 范 围 中,犫 值 越
·技 巧 聚 焦·
◇ 甘肃 王峰婷
新课改加强了学生对事 物 现 象、图 象 的 观 察 及 对 信息的吸收 处 理 等 能 力 的 要 求.而 图 象 题 综 合 性 强, 思维难度大,涉及内容广,符 合 高 考 选 拔 性 的 要 求,因 此掌握图象题的解题技巧尤为重要.
1 化 学 图 象 题 简 述
L×
1 6
=0.00375
mol,所 得
Al2O3、Fe2O3、SiO2
质量分数分别为85%、10%、5%.
(3)由于 铝 土 矿 中 Al2O3 含 量 不 变,所 以 Fe2O3 的含量越大所耗犞(NaOH)越 多,即 Fe2O3 质 量 分 数 最大 趋 近 于 15% 时,犫 值 最 小.所 以 狀(Fe3+ )max = 6g×15% ×2÷160g·mol-1 =0.01125 mol,所 耗 犞(NaOH)=0.01125 mol×3÷10 mol·L-1=3.375
(2)根据图 1 发 现犫 点 为 中 和 过 量 H2SO4 所 消 耗 的 NaOH 溶 液 体 积,溶 解 Al(OH )3 所 需 犞(NaOH)=(45-35)mL,沉 淀 Al3+ 所 耗 NaOH 溶
液体积 是 溶 解 Al(OH)3 所 耗 NaOH 体 积 的 3 倍 即 30 mL,据此可得 沉 淀 Fe3+ 消 耗 的犞(NaOH)=35-

化学图像题解题技巧

化学图像题解题技巧

化学图像题解题技巧
化学图像题是化学考试中的一种重要题型,也是考生最容易出错的一种题型。

要想正确答题,就必须具备比较熟练的解题技巧。

首先,考生应该把握图像的正确意思,因为图像是化学考试中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只有把握图像正确才能达到解题的目的。

其次,在解答化学图像题时,要特别注意图片的内容,要仔细查看每一个图像的元素,特别是像离子方程式这种复杂的图像,考生要把握好图像中的各个细节,以便准确理解图像的意思。

第三,在解答图像题时,考生要充分理解图像中的化学知识,如离子方程式、相互作用、反应机理等,要熟练掌握图像中的化学概念,此外还要正确理解图像中的化学用语,以免出错。

第四,在解题时要学会做联系,根据图片中的元素和化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进行逻辑思维,综合分析,运用逻辑思考和化学知识,确定正确答案。

最后,考生还要注意在答题过程中不要慌张,要学会放慢思考的速度,以便有充分的时间正确理解图像的意思,确保答题正确无误,避免出错。

以上就是解答化学图像题的几种技巧,考生可以按照以上技巧逐一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技巧,以便在考试中有一个好的考试成绩。

最新高中化学热点图像解题技巧

最新高中化学热点图像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热点图像解题技巧2020年《考试说明》中(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模型、图形、图表等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3)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近年来,在高考化学试题尤其是新课程高考试题中凸现出了一种新的题型—动态多变量图像题。

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1)图像在一个坐标系上有多个变化量,图像较为复杂;(2)图像中隐含信息量大,对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较高;(3)由于多变量的存在,要求学生会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探究问题,有效的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1)看清横、纵坐标代表的含义,理解图示化学曲线的意义;(2)理清图像变化的趋势,重点把握起点、拐点、终点。

突破口在于抓住图像中关键点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化学原理作出正确的判断。

1.(09年全国理综Ⅱ·27)(15分)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由图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t/min X/mol Y/mol Z/mol0 1.00 1.00 0.001 0.90 0.80 0.203 0.75 0.50 0.505 0.65 0.30 0.709 0.55 0.10 0.9010 0.55 0.10 0.9014 0.55 0.10 0.90(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

(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右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① ②③ 。

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技巧分析作者:蔡春锋来源:《中学生数理化·自主招生》2019年第09期高中化学图像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是否全面,考查同学们能否针对不同的题目灵活转换解题思维,提炼出图像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巧妙地将题目解答出来。

图像中往往包含一些不明显的信息,需要同学们细心观察。

下面就高中化学图像题的解题技巧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同学们的解题能有所帮助。

一、图像题解题技巧概述1.作图法的理念。

作图法是指将抽象的化学原理用图像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而对图像进行分析。

因其具有创新性、应用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化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2.作图法的作用。

在化学反应中,各种试剂的关系可以通过作图得到具体形象的展示,良好的作图能力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1.反应速率因素题。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包括物质的结构、性质等,外因包括压强、温度、反应物浓度等。

在解决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化学平衡移动的题目时,除了要注意压强、温度等,还要注意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化学平衡移动等。

例1 一定温度下在一密闭容器内进行着某一反应,X、Y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Y=XB.t1时,Y的浓度是x浓度的1.5倍C.t2时,该反应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t3时,逆反应速率等于正反应速率,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分析:t3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Y、X的物质的量变化分别为7 mol和3 tool,化学方程式为7Y=3X,A项错误;t1时Y为6 tool,x为4 mol,B项正确;z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项正确;t。

时,反應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D项正确。

答案为A。

2.离子共存推断题。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纵观全局,进行整体分析,提炼出解题的关键点。

例2有一种液体无色透明,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

专题14+化学反应过程图像题的解题技巧(方法讲解)-2018高考化学解题方法技巧+

专题14+化学反应过程图像题的解题技巧(方法讲解)-2018高考化学解题方法技巧+

化学反应过程图像题的解题技巧化学反应过程图像题是高中化学考试中常考的题型,主要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化学方程式只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具体的反应过程发生哪些变化(温度、速率、质量等),化学方程式无法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图像则可解决这个问题。

在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用图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一些量的变化,解决此类问题的技巧总结如下。

1. 明确纵横坐标表示的意义①明确反应原理,知道发生了哪一个化学反应;②审题时一定要看清纵、坐标表示的意义;③曲线的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的趋势或不变;④图中关键的点:纵、横坐标的交点、曲线的转折点。

案例1(2018届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HCl、AlCl3、MgC12、NH4Cl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NaOH溶液,得到如图图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沉淀的最大物质的量为2molB. c-d段会产生标况下22.4LNH3C. d-e段发生的反应为Al3++40H-=AlO2-+2H2OD. 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微粒反应的先后顺序是H+、Mg2+、NH4+、Al(OH)3解析:A、因原混合溶液的体积未知,故无法判断沉淀的最大物质的量,选项A错误;B、c~d段为NH4C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H3的量无法计算,选项B错误;C、d~e段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选项C错误;D、H+、Mg2+、NH4+、Al(OH)3结合氢氧根离子的能力逐渐减弱,故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微粒反应的先后顺序是H+、Mg2+、NH4+、Al(OH)3,选项D 正确。

答案选D。

2. 注意物质反应先后顺序当有多种物质参与反应时,分析问题要全面考虑,深入分析,哪种物质先反应,哪种物质后反应,特别是当有多种氧化性微粒或有多种还原性微粒存在时,一这要注意氧化性还还原性强弱顺序。

案例2(2018届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三12月联考)向四瓶盛有相同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中通入体积不同的CO2气体后,得到①②③④四瓶溶液。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高中化学中的图像题解题往往需要运用一定的思维和技巧来解答。

以下是我分享的一些思维和技巧:一、理清题意、确定图像种类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并确定图像种类。

通常高中化学中的图像题有两种:一种是化学实验图像,另一种是理论计算图像。

区分清楚这两种图像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和技巧大不相同。

二、分析实验前后变化对于化学实验图像,我们需要分析实验前后的变化,特别是颜色、形状和位置等方面,将它们作为答案的依据。

如果图像中存在多个物质,需要根据化学反应的知识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出哪些物质是反应物,哪些是生成物。

三、根据化学知识解析图像针对理论计算图像,我们需要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析图像。

这种图像是通过理论计算或者模型演示所得出的,往往包含了有关反应机理、化学键、离子键等深层次的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知识有深入的理解,懂得如何运用。

四、善于使用数学思维在解答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时,我们还需要善于使用数学思维。

特别是在理论计算图像中,可以通过量化计算来得出答案。

例如,绘制反应曲线时,可以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进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五、勤于练习最后,我们需要勤于练习,多做化学图像题解题练习。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才能熟悉各种图像种类和解题要点,进而提高我们解题的思维和技巧。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需要运用一定的思维和技巧。

我们需要理清题意、确定图像种类,分析实验前后变化,根据化学知识解析图像,善于使用数学思维,勤于练习。

只要我们努力练习和积累,就一定能够掌握这些思维和技巧,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147706 中等教育论文浅谈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图像是高中化学知识具象化的体现方式,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图像中一般都会包含一定的隐藏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解题而言十分关键。

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要学会运用解题思维,根据具体的题目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解题,要将图像中蕴藏的抽象化学理论提取出来,这是一种思维能力的锻炼过程。

一、高中化学图像题的解题思维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见图像题,这种题型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解题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面对不同类型图像题的不同思维逻辑。

学生能够根据数形结合等多种方法,完成解题分析过程,能够在分析的过程中对题目和图形有一定的掌握,找到其中的隐含条件,更加高效准确地完成化学图像题。

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归纳总结能力,面对相似题型能够进行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也能够得到锻炼。

二、高中化学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一)反应速率因素题反应速率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知识点,而反应速率因素题也是高中常见的图像题目,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反应速率因素可分为内外因两种,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结构上的差异考虑内因,而根据反应物浓度、压强等方面考虑外因。

而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减少的反应物浓度或者增加的生成物浓度。

比如,题目中浓度发生了改变,那么化学反应速率也会出现变化,这种变化需要用化学压强来解释,具体原理为,反应体系体积的变化是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直接体现。

在面对反应速率因素和化学平衡移动题目时,不仅要考虑压强,还要考虑物质的状态和化学平衡移动。

比如,教师在进行平衡可逆反应教学时,可以将根据X+Y和M+N这一平衡感可逆反应作为例题,当增大压强时,化学反应速率就会发生变化,具体变化情况如图1,而X、Y、M、N则四种物质聚集后的状态为?A.M、N同为气体,X、Y内一种为气体;B.X、Y、N均为气体,M为非气体;C.N、M内存在气体,X、Y均为非气体;D.X、Y均属于气体,N、M内存在气体。

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技巧

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技巧

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技巧一、考点知识网络建构1.解化学平衡图像题三步曲(1)看懂图像:看图像要五看。

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趋势;三看点,即看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原点、极值点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

(2)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推理判断:结合题中给定的化学反应和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根据有关知识规律分析作出判断。

2二个原则(1)先拐先平。

例如,在转化率一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2)定一论二。

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3.有关化学平衡图像的知识规律(1)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强越大,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在压强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

(2)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改变到达平衡所需时间,但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3)同一反应中,末达平衡前,同一段时间间隔内,高温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含量总比低温时生成物含量大;高压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的含量总比低压时生成物的含量大。

(4)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加,但生成物的浓度、质量分数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加。

4.解答图像类题目的注意事项(1)注意物质的转化率与其百分数相反。

(2)注意图像的形状和走向是否符合给定反应。

(3)注意图像是否过愿点。

(4)注意坐标格的数据,也可由它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里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

(5)注意抓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判断图像正确与否,可加辅助线,常在横坐标上画垂直线为辅助线来判断图像是否合理。

二、常见的平衡图像例析1. 以v-t图像描述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例1已知合成氨的反应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现升高温度使平衡发生移动,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正、逆反应速率(v)变化的是()2. 以物质的量(浓度)-时间(n(c)-t)图像描述可逆反应达平衡的过程例2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n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B.C、D.3.由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特点,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判断有关图像的正误,即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
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将图像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将图像与
化学知识结合起来,了解图像背后的化学原理和反应条件。

例如,
一张反应的实验装置图,需要理解反应的类型、反应条件、反应物
的数量、反应组成物的可能性等。

2.细节问题重视: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图像中的细节问题,如标注的单位、化学式符号、实验器材名称、实验条件等,这些细
节常常在解题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思维灵活和创新: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灵活使用化学知识和
思维,不仅需要准确地分析图像,还需要能够自己创新设计实验条件、组合物质实现特定的反应等。

4.理清思路、逐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清晰理清思路,
逐步解答问题。

可以首先确定主要问题,缩小解答范围,再逐步深
入分析。

5.勤做习题、多练思维:为了提高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的能力,需要多做一些练习题,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认真思考解题思路,逐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以上是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维的运用和技巧的主要内容,希
望能对学生们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热点图像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热点图像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热点图像解题技巧《考试说明》中(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模型、图形、图表等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3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近年来,在高考化学试题尤其是新课程高考试题中凸现出了一种新的题型—动态多变量图像题。

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1图像在一个坐标系上有多个变化量,图像较为复杂;(2图像中隐含信息量大,对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较高;(3由于多变量的存在,要求学生会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探究问题,有效的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1看清横、纵坐标代表的含义,理解图示化学曲线的意义;(2理清图像变化的趋势,重点把握起点、拐点、终点。

突破口在于抓住图像中关键点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化学原理作出正确的判断。

1.(09年全国理综Ⅱ·27(15分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由图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t/min X/mol Y/mol Z/mol0 1.00 1.00 0.001 0.90 0.80 0.203 0.75 0.50 0.505 0.65 0.30 0.709 0.55 0.10 0.9010 0.55 0.10 0.9014 0.55 0.10 0.90(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 的转化率α等于。

(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右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①②③。

高中化学化学图像题与图表题的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化学图像题与图表题的解题方法

体混合物的组成。现称取该样品四份,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 NaOH 溶液各 40.00
mL ,加热至 80℃左右,使氨气全部逸出 [(NH 4)2SO4 和 NH4HSO4 分解温度均高于
200℃] ,测得有关数据如下(标准状况) :
实验序号
样品质量 /g
NaOH 溶液体积 /mL
氨气体积 /L

7.4
下面将几种常见的题型进行分析 , 说明对这类问题解决所采取得信息处理方 法。
一、据图表中数据计算分析
例 1.将固体 FeC204·2H20 放在一个可称量的容器中加热灼烧,固体质量随温 度升高而变化,测得数据如下:
温度/ c
25
300
350
400
500
600
900
固体质量/ g 1.000
0.800
[答案 ](1)Fe、FeS
(2)n(Fe)=0.01 mol
n(FeS)=0.03 mol c(H2S)=0.1 mol· L—1
(3) 280m 672 ( 24≥m>3.2)
二、据分析计算结果作出图像
例 3. A、 B 是下列浓度均为 0.1mol/L 的溶液中的某一种 : ①混有少量盐酸的 MgSO4 溶液 ; ② Al 2(SO4)3 溶液 ;③明矾溶液 ; ④Ba(OH) 2 溶液 ; ⑤NaOH溶液。现向溶液 A 中逐滴加入溶液 B,用得到的沉淀质量 (y) 与所加 B 溶液的体积 (x) 的关系可画 出下图所示的图形 ( 未画完整 ) 。
气体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 1)图甲表示溶液中 __________离子的
变 化曲 线 , 说明 曲 线下降 的 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反应图像题的解题方法总结

高考化学反应图像题的解题方法总结

高考化学反应图像题的解题方法总结一、离子反应图像考查知识点:根据图像考查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分析溶液的成分、离子的共存与推断、计算反应物的量或由离子反应画出相应的图像等。

实质:离子反应图像问题,归根结底,考查的实质仍然是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问题。

1.离子反应图像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加入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时,必须按照“强者先行”的原则,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

只有当“强”的反应完后,“弱”的才能发生反应。

2.离子共存及离子计算图像离子共存图像要谨防离子共存的陷阱,特别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和隐性关系;离子计算的前提是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要注意物质间量的关系,遵循三大守恒原则和溶液电中性原则。

二、化学平衡图像化学平衡图像是中学化学基础图像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把抽象的化学平衡理论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

化学平衡图像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根据图像坐标表示的意义,将常考的化学平衡图像分成如下三类。

1.量值-时间图像图像中的纵、横轴分别代表物质的数量(如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产率等)与反应时间(过程),将可逆反应中物质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体现在图像中。

该类题解答时要明确曲线“走势”代表的意义,并由此确定反应进行的方向,再进一步确定改变的条件。

千万要注意此类图像中可能出现的“交点”并不代表平衡点,只有某种量值不随时间改变时的点才是平衡点。

2.量值-条件图像将物质或反应体系的某种量值与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中的某一种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图像中。

解答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像,找出相关量值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将图像中的这种对应关系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分析其是否符合理论上推导出来的关系,最后确定答案。

3.量值-时间-条件图像该类图像反映的是某一物质的量值(如浓度、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与一种或两种外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其图像构成的特征是图像中有一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突变点(平衡点、最大值、最小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高中化学图像题的解题技巧
王凤文
新高考制度的实施,促使化学图像题成为各地高考的重要题型。

融合新课改及核心素养理念的图像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解题思维,学生在解答此类试题的同时,他们的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高中化学图像题的解答需要一定的技巧,类型不同的试题在解题中具有相似的步骤。

高中化学试题中的图像包括结构图、流程图、坐标图等,常结合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及原理等知识综合考查。

本文结合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中出现的常见题型,探究此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一、电解质溶液类题型
电解质溶液类的题型主要包括电解质溶液的稀释、酸碱中和滴定及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三个内容,学生在解答时要看清纵坐标和横坐标所代表的量,分析图中出现的点及所对应的数据,结合试题情景中的信息和所学化学知识,即可准确得到答案。

例1(全国卷Ⅰ)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1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分析:在解答图像题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看清轴、关注点、分析线、解读面、运用数、掌控律,现结合本题进行详细解读。

看清轴:本题中横坐标表示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混合溶液中的导电能力,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电解质溶液类题型中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定性判断;关注点:a点是反应的起点,b点为反应的终点,c点为添加NaOH溶液的终点;分析线:图像中的相对导电能力的变化是a点到b点缓慢增大,b 点到c点明显增大,说明随着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和种类是相关的;解读面:图中只有一条曲线,表示导电能力随所加溶液体积的变化;运用数:本题图像中没有明确的数字,但从题意我们可知,a点时反应还未开始,此时导电能力最低,b点时反应结束,导电能力比a高比c点低,相对于a点,b点溶液中Na+的浓度较高,由此可知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点时所加溶液过量,导电能力最强;掌控律:本题考查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需分析图中各点溶液中的主要成分,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KHA,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2A、K2A,此时溶液呈碱性,c点时NaOH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2A、K2A和NaOH,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 (K+)>c(OH-)。

因此,本题选C。

二、化学反应速率类题型
化学反应速率类图像题涉及较多数据,解答时要分析物质与所给数据之间的关系,清楚知道化学反应速率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产生的变化,主要查考学生对图像的观察能力。

例2 (江苏卷)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2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 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反应2NO(g)+O2(g)=2NO2(g)的ΔH>0
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
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
D.380 ℃下,c起始(O2)=5.0×10-4m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2000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依据图像分析步骤解读图像和题干。

看清轴:图中的横坐标表示的是温度,纵坐标表示的是NO的转化率;关注点:图中指出的有两个点,X点是在化学反应平衡前,Y点是在化学反应平衡后;分析线:实线表示的是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虚线表示的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两者结合可知,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随着温度的升高NO的转化率逐渐降低;解读面:图中涉及两条线,实线上的X点时化学反应正向移动,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的转化率,实线与曲线重合上的Y点化学反应已达平衡,O2是反应物,增加其浓度可以使化学反应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提高;运用数:依据图像可知,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温度在200~300℃,380℃时反应已达平衡,计算时可依据化学方程式2NO(g)+O2(g)=2NO2;掌控律:本题应用了勒夏特列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公式,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由化学平衡常数公式可知K的计算需要化学反应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设NO的起始浓度为x mol/L,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NO的转化率为50%时,化学平衡式NO的浓度为0.5x mol/L,O2的浓度为(5.0×10-4-0.25x)mol/L,NO2的浓度为0.5x mol/L,计算可知K>2000。

因此,本题选BD。

通过以上试题的分析可知,高中化学图像题一般包括题干、图像和问题三个组成部分,解答试题的关键在于图像的解读中。

对于图像中的轴、点、线、面、数、规律的解读都不可忽视,每一个步骤都事关我们的解题是否顺利。

同样,通过对图像中各个要素的解读也会使得所设置问题的解题思路清晰明了,在解读过程中就会把问题解决,进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特别是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中图像题题量的增加,掌握准确的图像题解题技巧是学生必要的解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