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改经验文章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四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四篇)第一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随着新年的临近,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也即将告一段落。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06、107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在授课过程中,我坚持耐心、细心、有责任心的原则,真诚对待每位学生,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
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本学期学校坚持推行课堂改革,由于经验欠缺,教学计划中的一些设想没有具体实施或者执行的很仓促,但整体上基本完成了这学期的教学任务。
本学期知识性教学主要侧重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能够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并能区别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专业性知识。
情感能力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传统文化中的人生信念、爱国情操、个人修养等品质。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拓展知识面,同时联系实际生活和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
同时,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方面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课堂氛围也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二、学生学习情况知识性学习方面,学生整体上能把握教材基本的知识结构,大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能顺利完成相应的拓展知识训练。
能力性学习方面,本学期侧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每天的背诵书写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记忆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对表达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情感方面,通过综合拓展训练与写作练习,学生基本能形成自己的认知,通过自我感知,选材分析,能够达到基本的写作表达能力,形成自我独立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经验总结1.力求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在授课过程中,始终以吃透教材,了解学生为宗旨,根据教材训练重点,掌握每单元训练的项目和每课教材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精心思考和设计教材,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宗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教材内容,并利用闲余时间向书本学习,以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改总结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改总结对小学一年级语文课进行改革的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育改革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入学的第一年,也是学习语文的关键阶段。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针对小学一年级语文课进行了改革。
一、目标明确,注重基础在改革之初,我们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注重打好基础。
首先,我们通过了解学生的自然语言发展程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同时,我们选择了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二、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都不可忽视,我们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我们采用了小班教学模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我们分层次进行教学,对于较为困难的学生,我们采用了一对一的辅导方式,使其能够迅速提高。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例如故事演绎法、游戏教学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善于思考、自主探究。
四、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学习文字和语言的能力,更涉及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如课外读书、写作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加深了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五、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我们非常重视家校合作。
我们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与家长一起制定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也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对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改革的总结,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首先,注重基础才能打好语文课的基础。
学习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4篇
学习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学习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精选4篇(一)作为学习小学语文课改的一员,我认为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体验和体会。
首先,课改让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老师的教导,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而在课改中,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扮演导引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和表达。
其次,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注重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应用,而课改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等。
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和任务,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另外,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学生的认知和表达,而忽视了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而在课改中,我们注重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思考作品中的价值观,并从中获得感悟和启迪。
通过课改,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
总的来说,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体验和体会。
通过课改,我们的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促进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
这些改变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教育的魅力,也让我们对未来的语文教育充满了期待。
学习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精选4篇(二)尹中强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影响力很大的学者,他在很多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和全球治理等。
通过学习尹中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首先,多元思维。
尹中强的研究方法非常注重多元思维,他常常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出更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这激发了我在学习和研究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仅限于一个学科或一个角度的思考,而是要借鉴不同学科和领域的观点和理论。
其次,创新思维。
尹中强在学术研究中经常提出新颖的观点和理论,不囿于传统的框架和思维模式。
这给了我鼓励去探索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创新和突破自己的思维边界。
小学语文教学征文 我的课改故事
小学语文教学征文我的课改故事课改将我们推到了阵地前沿,我们每天的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这就是我们的课改实践,这就是我们的研究现场。
依托课改精神,课程纲要,创设生本课堂,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每天我们都在演绎不同的课改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这一课,其中一个学习任务是结合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李娱乐同学站起来说我的理解是:“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拿自己的心比照别人的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李娱乐同学说完,下面一片唏嘘声,我感觉孩子们对这样的理解不中意。
然后我就问:“谁还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呢?〞大家都低头不语,似乎又找不到适宜的方法。
这时我灵机一动,孩子们不能谈出自己的理解,是因为大家没有联系到生活实际。
我就启发大家说:“同学们,有一次我赶公交车上班,车上一个位置都没有,全被去水磨钓鱼的老年人占着,他们高声谈论着自己昨天的收获,钓鱼的经验,今天的期盼,有几个上班的年轻人只好站在过道上摇摇晃晃。
其中一个气愤地说:“这些老年人还不呆在家里闲着,出来和年轻人争抢公交车,要了解养老金还得年轻人去挣呢?〞我当时腿正累的酸疼,听了这位的话,也觉得有理,可现在想想就觉得有点苛刻了。
〞当我说完,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同学翻开了话匣子。
刘涵帅迫不及待地举手致辞:“老师,就是。
我骑自行车来上学,就烦前面走着一位老年人,他也不让路,不偏不正,正走在路中央。
〞“我奶奶常年有病,记性差,连吃药这事都记不住,还得我妈提示,真烦死了。
〞李聪颖说。
我顺势引导说:“同学们,想想有一天我们也会变得老态龙钟,变得行动不便,变得耳聋眼花,我们期望年轻人怎样对待我们?〞“期望年轻人宽容和理解。
〞“期望得到尊重。
〞“期望得到援助。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这个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以此为基础,做到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在这次的课改中,也有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一是创新教学,注重实践传统教育模式以考试为中心,而课改强调“创新教学,注重实践”,这意味着教不能只是注重课堂上的讲解,应该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学习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发现汉字和语法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是注重运用多元化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多化的教育资源。
现如今,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网络等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通过运用这些资源,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开放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是重视学科交叉为了提升学习效果,学科交叉也是如今课改的一个新特色。
课改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结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科素养。
比如,在语文课上讲解名著中的历史背景,通过了解历史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的含义和蕴意。
四是注重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学生的角色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更要拥有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室要成为一个互动、开放、平等和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从我的教育实践来看,适当的课堂创新和多元化教育资源的引入,注重学科交叉和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语文的理解和掌握,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会有更多的尝试和探索,使得语文课程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培养优秀的语文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范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使他们具备较强的语文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
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我从实际教学中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一些特点和优势。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传统的语文教育更注重对语文知识点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一些阅读、写作等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语言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新课程改革倡导阅读式教学,强调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大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章,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剖析和感悟,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和思考。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中,语文课程更注重对知识点的教授,而新的课程改革则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应用活动等,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例如,通过一些实际的写作活动,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功课,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育要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授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学习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讲授一些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传统的语文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而新的课程改革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随着教材难度的不断加深,班上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
一年级时对识字教学的学习,班级学生还可以每天跟着一同学习,在学校有老师的不断复习巩固,回到家中,有家长的辅导,学生的成绩理想;但到三年级时,阅读教学成了语文学习的重点,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掌握其阅读方法,自主学习,并且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但对于基础差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拦路虎”,不愿多读,多想,一次做不到,心灰意冷了,每次回家也是同样的问题,家长的素质不高,无法辅导,就这样导致这些孩子无兴趣学习,长此以往,学习便下沉,从而出现班级的两级分化现象。
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较少,完成任务太难。
每一册教材足足十二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语文天地”又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日积月累”“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开卷在益”“金钥匙”,可以这样说,一个语文天地的内容比上三篇主体课文要的时间还要多,学生的“听、说、读、写、练”都在这里呈现。
就拿如今来说吧,其他的教材差不多接近尾声了,而我们北师大版的语文还在不停地“追课”。
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的活动得不到落实。
在新教材中安排着许多活动,如“到附近的工厂去参观了解环境”,“到爸爸或是亲人上班的地方看看上班时间表,了解他们的工作的情况”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许多。
学生不亲自去活动,就没有把活动得到落实,让学生此时练习说话,就无从说起。
考试类型多样,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成绩不理想。
在课堂中,我们努力传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书本中“死”的知识化作“活”的运用,书本上的掌握了,但每次检测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也许是学生的能力有限,传统高分的影响,导致学生成绩不好,受到家长的责备和不理解,因而老师也觉得压力过大,有时感到无从施教。
2023年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收获(模板16篇)
2023年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收获(模板16篇)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收获篇一语文课作为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课改也在稳步推进。
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课改给语文教育带来的变化和提升。
在课改中,我发现了一些可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语文课改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过去,小学语文课程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但在新的课改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音频资料、视频资源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语文课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阅读,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通过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其次,语文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育注重词语的记忆和语句的默写,而忽略了语言的实际运用。
在现代社会中,语言是一种交流和表达的工具,只有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才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
因此,课改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与他人进行有效地交流。
再次,语文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去,小学语文课程注重的是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新的课改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还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和总结。
最后,语文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课作为一门涉及到语言、文学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在新的课改中,我们注重学生对文化典籍的学习和理解,通过讲解文化知识、组织文学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改给我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改交流分享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心得与体会。
语文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语文课程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取得了显著成果。
下面,我就自己在语文课改中的实践与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课改背景与意义1. 课改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成为国家战略。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课改意义(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课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改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推动教育公平。
课改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二、语文课改实践与探索1. 教学理念转变(1)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创新(1)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评价方式改革(1)多元化评价。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过程性评价。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3)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三、语文课改中的困惑与思考1.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课改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024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及新课改心得体会
2024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及新课改心得体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更新与改革。
2024年,小学语文课程纲要(新课标)正式出炉并实施,这一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新课标和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亲身感受到了这一改革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并分享我在新课标和新课改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标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将听、说、读、写、评价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文学习体系。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把语文拆分为单一的知识点,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这样的改革使得教学和学习更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学生可以从各个方面综合运用语文,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其次,新课标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在教学理念上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
学生们通过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新课标注重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强调学科交叉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和项目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此外,新课标注重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新课标在知识内容上注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化的融入。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接触现代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背景,形成广泛而深入的文化素养。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新课标和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积极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经验(推荐5篇)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经验(推荐5篇)1.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经验第1篇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一学期以来,我在忙碌中收获,在收获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
本学期,我认真重温了《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和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认识。
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力求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以下是我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一、课前认真备课,积极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并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
因此,教师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有人文关怀的因材施教,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转换教学角色,由老师的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
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细致的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我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已初见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多读书。
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实践,就无法真正做到能独立读懂一篇文章,也不可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更不可能学到关于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
可以说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的关键。
我平时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每天的语文课前的三分钟进行阅读分享,每周五的阅读课开展"好书推荐""佳作赏析"等读书活动,这些活动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也督促学生每天读一些经典、优秀的课外书籍。
学习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4篇
学习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4篇学习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1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
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
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精选4篇)
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精选4篇)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篇1大家好!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多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语文新课程改革,力求找寻新的教学模式;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之为经验,算是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
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
所以,我每天安排一名值日生到讲台上作值日报告,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锻炼学生的胆量;要求学生每天根据老师当天所给的话题写一篇小日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学生的情感,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
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
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丰富的情感和激情。
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
当然,用什么样的语言、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我们老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拿写作教学来说吧,以往我总是罗列的说了一堆要求后就让学生去写,学生没兴趣也写不出来,最后常常应付的交一些抄袭来的作文给老师看。
为此我开始想办法,怎样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呢?通过摸索与实践,我发现:让学生在玩中去学,他们会很感兴趣,而且亲生经历了事情,他们也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例如在教学保护环境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先对学校进行一个小调查:数一数学校有多少棵树?多少个垃圾桶?出现在校园里的最多的垃圾有什么?让学生在校园里去观察,去发现。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7篇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7篇篇1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课程也在不断地探索与改进。
本次课改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明确了以下目标:1.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 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培养,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3. 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二、实施过程1. 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点,增加了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融入地方特色文化,使学生更加亲近语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2. 教学方法创新引入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3. 教师培训与发展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课改,分享经验,共同推进小学语文课改的进程。
4. 学生评价与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改效果。
三、成果与收获1. 学生语文能力显著提高通过课改的实施,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表现出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 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通过课程内容改革,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加丰富多样课改过程中,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师们积极参与课改,分享经验,为小学语文课改的进程贡献了力量。
最新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范文5篇
最新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范文5篇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
他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最新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最新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1)学校践行语文的教学模式,已经三年有余了。
在这三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了一些体会。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COm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
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
学习小学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习小学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5篇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十余年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积极参与到课改的大潮中。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有全新的作为。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潜能、学习成绩、学习愿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将突出过程评价,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到今天,经过几年的亲身实践,有些心得想浅谈一下:一、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
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
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
课改让我渐渐认识到,教师角色该转变了,不再是从前课堂的导演者,转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
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则是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把握好与学生的亲和度、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参与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2篇)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篇1我反复认真地阅读了《小学语文新课标》,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
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
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
“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俗语说:“熟读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
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
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
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3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3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1我是一名参加工作为期一年多时间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段时间中,我从一个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学生开始,在县教育局的倡导下认真的学习名校的好的课改经验,课改方法以及课改模式,虚心的向其他前辈和在课改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老师请教和学习,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和实践。
在自己进行课改期间,我有过不适应,有过担心,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有了收获的喜悦,有了今天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成熟和成长,下面就谈一下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自己的困惑,一、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处在过去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所以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做了角色的定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和让位,从“前台”“退隐”到“导演”(导引)、策划、组织的角色地位。
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
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学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二、活动学习和目标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发现通过活动来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小学语文新大纲也强调,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做好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充分地“操练”起来。
同时把利于语文学习的其他活动方式“拿来”,让学生唱唱、跳跳、演演、比比、画画、尝尝、嗅嗅、摸摸、做做等,使其在喜闻乐见,爱做中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5篇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5篇篇1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课程也在不断地调整与优化。
本次课改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表达和思维习惯,以及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优秀传统。
在此背景下,我校进行了全面的语文课程改革,现将具体实践情况进行总结。
二、课改实施情况1. 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本次课改,我们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方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了全面优化。
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精心挑选了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材,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性。
2.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
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 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
本次课改,我们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我们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我们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4. 课外活动丰富课外活动是语文学习的延伸和补充。
本次课改,我们注重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阅读俱乐部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改成果1. 学生语文能力显著提高通过本次课改,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学生的作品更加富有创意和个性,表达能力更加流畅自然。
2. 教学方法与手段得到优化本次课改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得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现代化。
3. 教师素质得到提升通过本次课改,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
新课改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5篇)
新课改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回顾了自己在本学期里所做的工作,认真反思,总结积累经验,希望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更是一位班主任,不仅要抓好自身的教学工作,更要肩负起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工作。
社会、家庭把一个个天真活泼,充满朝气的孩子送到学校,交给我们老师,这是对我们当教师的多大信任啊,那么我们就应该懂得如何去爱我们的教育事业,乃至于爱我们眼前的每一位学生。
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爱,有了对班级、对学生的爱,才能凭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用恰当、灵活的工作方法教育好、培养好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工作中,我虚心向他人学习,努力积累教育教学经验。
经常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学习《新课标》,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备课,教法力求灵活有实效,让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探究精神。
在上好课的同时,细致地批阅作业,并帮助学生及时订正。
课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让学生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我努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中。
与学生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
”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协助管理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
通过民主、自主的竞选后,在班干部上岗前,要作好岗前培训,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以及要达到的目的(或效果)。
学生在工作中总会表现出稚嫩的一面,需要老师去指导、去组织。
因此,在班干部日常管理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
同时,通过每周的班会和其它渠道,对班级现状了如指掌,做到活而不乱、严而有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下一步决策。
柏拉图说:“教育者的品质为教育成功的因素。
”身教重于言教。
我努力从小事抓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低年级儿童缺少自主意识,教室里有时粉笔掉地上或地上出现果壳纸屑,很多学生都不会自觉地去捡,于是我就以身示范,自己捡、自己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改经验文章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
学中师生互动等,我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
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
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
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
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
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
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
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深钻课标,把握语文教学新理念。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
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
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
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
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
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
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
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有效的课改模式。
自学——指导——练习
第一步自学有效提问,感悟文本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明确文章的重
点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一些自学练习题。
看学生是否能
通过自学完成习题。
3.围绕重点合作学习完成自学要求,汇报收获。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材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
这一
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的收获,可以是
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低年级学生谈收获可以让学生
说说认识的生字新词,并且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对一些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让他们交流自己感受和想法;中
年级可以交流对词句的理解及方法,交流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把握;高年级可交
流对词句的正确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
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
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
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
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
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
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此外才该环
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
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
第二步指导语言的积累,写法的运用。
我们原来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
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
运用语言的训练。
其次,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
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
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
下来的不多,会灵活运用的就更少了。
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
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静下心来去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
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
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自学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
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教师要对如何抓课
文重点进行指导。
了解重点内容的意思,围绕重点向课外延伸,体会写法等。
这一点需要老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指导。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
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三步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
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
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
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
突出的位置上。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
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
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
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
极关重要。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
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
其次以说代写,融口
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
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
生活说等等。
如在教学《顶碗少年》这一课里,可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
描写的方法进行小练笔,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时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
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
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再走出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
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
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
课文题眼巧设问题。
如《神鸟》、《虎口藏宝》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
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
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于是,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
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
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
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
泼的新面貌。
“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
学习、总结、实践、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
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才有利于充分发挥
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
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
新课程改革即将全面展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
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