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物:康有为
康有为的历史故事
康有为的历史故事康有为(1858年-1927年),字南轩,号尔锐,清末民初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思维和不懈的努力,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介绍康有为的历史故事,以展示他的成就和贡献。
康有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自小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领导才能。
1880年,他考入了北京的顺天书院,开始接触到西方现代文明和思想,这对他的思想触动非常大。
康有为在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科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与中国的现实进行对比。
他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制度的弊端和国家的凋敝,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他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和制度,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康有为在思想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创立的“新学”思想上。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进行改革和更新,提出了“废孔复孟”的主张,主张将儒家经典重新解读,以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他的新学思想对后来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康有为还积极参与了政治改革运动。
他曾创办《时务报》和《中国日报》,通过这些媒体宣传自己的思想,并呼吁国家进行政治改革。
他主张建立宪政制度,提倡民主和平等的理念,这些思想为后来的革命派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康有为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
他在康梁派遣事件中被指责为汉奸,被迫离开了北京。
康有为在日本度过了大部分流亡生涯,但他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现代化的追求。
他继续撰写文章,发表演讲,致力于宣传进步思想和推动政治改革。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回到了中国,并担任了南京政府的要职。
他积极投身于国家事务,推动着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康有为还参与了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重要法律文件的工作,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康有为晚年居住在重庆,并致力于教育事业。
他创办了私立南开大学和北平大学,培养了大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
介绍康有为生平简介
人 物 生 平
1879 1882
千 才 重怀 作 原 拚 言 惊沧 山 孰 。抱 骑 叹 教 百 。海 风 卧 眼芳 万 , 江 鬼 高惊 雨 龙 中馨 灵 他 夏 狞 峰波 啸 。 战兰 从 日 杀 。 突百 青 抚 国一 , 应 祢 岂 出怪 锋 剑 成握 独 思 衡 有 诸横 长 争, 立 鲁 。 汉 山, 号 鹿纵 飞 二 陆 庭 妒唐 归 ,横 来 生 沉 思 ,衢 去 海宙 缥 。 预 贾 上痛 也 内合 缈 天 为 谊 帝哭 , 人雾 峰 龙 中 , 无万 千。 人
时 事 造 英 才
.
爱国的思想战士
“龙云远飞驾,天马自行 空。” 踌躇满志,眼界 开阔,追求言论自由, 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 色和牺牲精神。这就是 对这位革命家最好的评 价
个人贡献
历史不能重演,但不同的历史时代却可能有相似的问题。 19世纪 末、20世纪初的中国与今天一样,都处在社会政治与法制的转型 时期。因此,研究过去100年宪法思想的发展,对今天的宪法学和 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最有 影响的思想家,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他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 蒙运动。先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其后,他以上书和进谏的 方式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康有为之前,从来 没有一个思想家敢于像康有为那样把他们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建 议和设想反复向皇帝提出。在我国历史上,他首次倡导了政治体 制上的中西结合,最早在中国提出了立宪政体,并提出了具体的 宪政方案:兴民权、设议会、进行选举和地方自治,在坚持儒家 传统和帝制的前提下,逐步学习西方的立宪经验。康有为的立宪 思想有很多保守的成份,但作为我们民族思想文化成果的组成部 分,仍然应当重视。
师夷制夷的民权思想
康有为
Kang Youwei康有为(1858~1927)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广厦,号长素。
广东南海人。
家为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
祖父赞修,道光举人,曾为州学正、训导。
父亲达初,早年从朱次琦游学,做过知县。
生平和思想咸丰八年(1858),康有为生于南海西樵之银塘乡(亦名苏村)(见彩图广东南海县苏村康有为故里)。
7岁能文,被目为神童。
又有志于圣贤之学,开口不离圣人,乡里戏呼为“圣人”。
19岁得从同县大儒朱次琦学习。
朱次琦,号子襄,道光年间进士,教授于本乡礼山草堂,学者称九江先生。
他沟通汉学与宋学,而直溯孔子,自有一套教学体系。
除教授生徒经学、史学、掌故之学、性理之学、词章之学外,又注意学生孝悌、气节、气质、威仪等品德修养,“一时咸推为师表”(缪荃孙《朱次琦传》)。
康有为从朱学习三年,思想颇受其影响,也为学业奠定了基础。
康有为从礼山草堂回西樵山后,开始了接触新知识的时期。
他在西樵山独学的4年中,除研究史学并由宋明性理而扩及佛学外,因结交张延秋编修,得知“京朝风气,近时人才及各种新书,道、咸、同三朝掌故”(《自订年谱》)。
又遍读当时所能见到的、由江南制造局及西方教会所译的各种西书。
光绪八年(1882),他赴京师应顺天乡试下第南归,复游上海。
前此他曾游览香港,至此愈加感到“西人治国有方”,不可像古人那样把外域都看做是不开化的夷狄,更大量购买西书而归。
从此遂大讲西学。
由于广读西书,思想变化日益显著,自成其独特的体系。
他学习算学,“以几何著人类公理”(同前),并著内外《康子篇》,内篇言天地人物之理,外篇言政教艺乐之事。
光绪十四年(1888)以后,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刺激下,康有为开始接触实际政治,并以自己学习所得教授生徒和著书立说,扩大影响。
光绪十四年他赴京师应顺天乡试,又落第,鉴于中法战争后,国势日蹙,乃于九月发愤上万言书(《上清帝第一书》),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
书虽为顽固派所阻,未得上达,但引起朝野很大震动。
百年风流人物:康有为
1
下列不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
A、谭嗣同
B、林旭
C、刘光第
D、康有为
正确答案:D
2
光绪的一系列变法行动使得慈禧产生担忧,其中不包括()。
A、军机四章京事件
B、礼部六堂官事件
C、裁撤六衙门
D、提前宣布恭奉慈禧巡幸天津阅操
正确答案:D
3
康有为被光绪召见,见面地是()。
C、奕?
D、李鸿章
正确答案:C
3
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光绪共发布近()条改革政策。
A、150
B、160
C、170
D、180
正确答案:D
4
光绪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睁眼看世界的皇帝。()
正确答案:√
5
恭亲王奕?反对光绪变法,因为他还未意识到变法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义和团组织来源
1
义和团运动起源于()。
A、直隶
B、湖北
C、山东
D、南昌
正确答案:C
2
义和团的三股力量中流行于鲁西南地区的是()。
A、神拳
B、梅花拳
C、长拳
D、金钟罩
正确答案:D
3
梅花拳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时期。
A、汉末唐初
B、唐末宋初
C、明末清初
5
在变法之初光绪意欲将昏庸老臣全部裁撤,但他是有心无力。()
正确答案:√
失败后的诡异事
1
康有为访伊藤博文的时间是在()。
A、9月16日
B、9月17日
康有为
• 炒地产筹经费 • 为了筹集环球旅行的费用,康有为在游历考察的 同时,也从事起商业活动,做起地产生意.康有为访 问墨西哥时,当时墨西哥城正筹款修筑有轨电车,康 有为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不就以后,这些 地产价格上扬好几倍,让他净挣10多万银元,约合今 天的700多万元人民币. • 康有为还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讲,进行一些公益活 动来获取经费.他的这些活动很有成效,不但化解了 自己的经济困难,还拿出很多钱来资助亲友.比如,他 每天付给梁启超和他的家人5000银元.康有为游遍 四海,历经31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到过时间各地最多, 接触各国任务最多的一个超级旅行家
变法起因
• 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 亡激发民族意识。 • 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 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 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变法内容
• 军事方面 教育改革 • 经济建设 • 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 改用西洋军事训练 。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 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 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 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 。颁发兴造枪炮 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 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 。广泛开设农 特赏章程 。筹设武备大学堂 。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 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 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 试枪炮 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 学堂 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 。颁发制器及 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 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 学生到日本游学 。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 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 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 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 命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 。倡办实业,促进生产。 鼓 期举行经济特科 设译书局 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 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程,保荐格致人才。
康有为
育,其中人本院、育婴院、怀幼院(或叫慈幼院)是六岁以前的儿童受教育
的机构,属学龄前教育,为"公养阶段";6岁以后儿童入小学院,至大学毕业 20岁,为"公教"阶段,接受系统的学龄期的教育。
德性,萌发仁心,孕育其博爱、反正、平和的心境,从而间接地影响胎儿。康有
为主张在人本院设女师、女保、女博等专门对孕妇进行教育。康有为还要求孕妇 读好的书,听好的音乐。
论婴幼儿教育
• 婴幼儿教育是康有为大同世界设计的学前教育公养制度的又一级。婴 儿出生后,在人本院6个月,断乳后进育婴院。若育婴院后设慈幼院 的,则育婴院收婴儿至两岁,三岁幼儿入慈幼院至五岁,六岁入小学 院。如果不设慈幼院,则婴幼儿总归于育婴院。儿童在育婴院接受完 全的学前公育教育。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
素,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 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
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
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绪十七年( 1891年)后在广州设得知《马关条约》签
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
上书”。“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领导者,最早 提倡借助西方经验推动行政改革的改革者之
论胎教
• 康有为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胎教学说,尤其是他的关于创立人本院以对孕 妇进行集体胎教的主张,新颖独特,亘古未有。人本院也称胎教院,是对孕 妇和胎儿进行集体胎教的社会公益机构,是实施儿童公养公教的重要措施之 一,康有为把设立人本院作为去家界,除私有根源以实现大同理想社会的重
人本院的论述。
康有为生平简介
3.提倡权力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 从理论上肯定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理论的合理性 。具体指出了三权分立的主要内容 :“泰西论政 ,有三权鼎 立之义。三权者 ,有议政之官 ,有行政之官 ,有司法之官也 。夫国之政体 ,犹人之身体也。议政者譬若心思 ,行政者譬 为手足 ,司法者譬如耳目 ,各守其官 ,而后体立事成。” 4.民权思想与政治观: 认为 ,人生来平等 ,同时又充满差异性 ,这些充满差异 性的人是独立的 ,有自主权 ,应当“以平等之意 ,用人立之 法” ,对此进行规范。
LOGO
局限性(无为)尽管康有为的立宪思想曾经启迪和 影响了后来的宪法理论 ,但是 ,其中却存在许多保 守主义的成分,主要表现在对君权的妥协以及对传 统的、占统治地位的以礼治国、儒法合流思想的 吸收。 过时而不适应中国发展的君主立宪思想加上缺乏 对立宪政治的深刻认识和成熟阶级力量的支持都 让他最终无法冲破时代的藩篱
LOGO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 国诏》,宣布实行新政,“变法自强”。 戊戌变法开始。正当康有为等踌躇满志的 时候,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使得戊 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前后一百零三天,又 称“百日维新”。
LOGO
客死异乡: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 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 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溥仪被 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 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做毕70大寿, 于21日抵青岛。30日晚,一位广东同乡请他吃饭 ,未终席而腹痛,翌日身死异乡。
思想
立宪思想
书学思想
提出“尊碑”之说。诗歌创作,具有 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政治论文打破 传统古文1 .依宪治国观念的引入: 第一次提出了包含限制君权意义的法律概念 ,即宪法 。他认为国家的政体可以分为专制、立宪和共和三种。在 专制政体下 ,“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 ,而立宪政 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 2 .反对专制政体 ,主张君主立宪: 认为君主权威无限“大背几何公理” ,主张“立一议 院以行政 ,并民主亦不立。”又说 ,“君臣一伦 ,亦全从人 立之法而出 ,有人立之法 ,然后有君臣。今此法权归于众 , 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 ,最有益于人道矣。”由 此 ,康有为在中国明确提出了作为资产阶级民主立宪理论 基础的身份平等观。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和学者。
康有为曾经是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
当他倡导维新运动、领导戊戌变法时,他代表和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为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当他在民国初年为尊孔复古思潮推波助澜、与袁世凯复辟帝制运动同流合污时,他就站到了历史进步的对立面,成为社会前进的阻力。
康有为支持尊孔复古不仅不是用中国旧有的文化对抗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也不是用中国旧有的文化谋中国文化的新出路,而是用旧文化对抗新文化,为帝制复辟运动提供思想文化的支持。
一般来说,随着政权的交替,制度上的立新较之思想上的去旧要容易得多。
民国成立后,资产阶级文化政策、教育体制逐渐确立,新的文化方针、教育方针也逐渐得到贯彻,但守旧势力如旧官僚、大地主、土豪劣绅、旧学名流、前清遗老以及新旧军阀仍顽强地坚守自己的阵地,维护他们久所尊奉的传统文化,对新教育极端仇视。
他们将力量集结起来,疯狂地反扑新文化、新教育。
思想界的尊孔回流与守旧派发动的尊孔活动,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提供了思想基础与社会基础。
认真推究起来,康有为晚年之所以有此失误,既有个人主观因素的作用,也有时代条件形成的局限。
首先,不存在康有为只反对所谓“袁记中华民国”而拥护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的问题。
戊戌变法以后,康有为的思想并没有随着历史进步的步履而前进。
辛亥革命之前,他作为保皇党领袖以《新民丛报》为阵地,向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难并予以恶毒攻击。
辛亥革命发生时,他又满怀不安,“惴惴恐惧”。
辛亥革命一个月后,他不是站在革命的立场上欢呼革命的胜利,而是站在清朝的立场上哀叹“亡国”。
可见,他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始终就没有好感,怎么可能有拥护之情?再次,正是因为康有为与袁世凯的合作,充当民国初年帝制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才导致康有为与梁启超这对莫逆师徒反目,分道扬镳。
梁启超发现袁世凯在利用尊孔复古运动搞帝制复辟、妄图再建一个封建王朝的阴谋后,幡然悔悟,毅然发起护国运动。
康有为的生平经历
康有为的生平经历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
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
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
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31日病逝于青岛。
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康有为也是书法家,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
康有为人物介绍(详细)
(jiǎnchá)估计。
•
“此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
• 封建顽固派攻击其目的是: • “欲黜君权,伸民力” •
精品资料
• 《孔子改制考》
•
基本观点(guāndiǎn):孔子的学说
主要是关于改革国家制度的理论,关心
政治和改革是孔子学说的主旨。
• 公羊学派的三世学说:
•
“据乱、升平、太平”
• 康有为的新解释:
•
万千劫危楼(wēi lóu)尚存,问谁摘斗摩霄,
目空古今?
•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拦看剑,泪洒英雄。
•
“沧海有时经烬劫,布衣何处不王侯。”
• 1882年赴京应试途中至上海 •
精品资料
2、 思想(sīxiǎng)转变
• 博览西书
• “物质有相生之性”
• “尽破藩篱而悟彻诸天”
•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
康有为简介_康有为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康有为
保皇会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团体。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后,于1899年7月20日(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与李福基等在加拿大创设。
又名中国维新会。
《会例》提出“专以救皇上,以变法救中国、救黄种为主”,准备在美洲、南洋、港澳、日本各埠设会,以澳门《知新报》和横滨《清议报》为宣传机关,以保救光绪帝,排除慈禧太后、荣禄、刚毅等顽固势力为宗旨。
义和团运动发生,八国联军侵入,保皇会认为这是反击后党、“扶救皇上”的时机,主张“助外人攻团匪以救上”,“先订和约以保南疆”,酝酿“讨贼勤王”,同在国内的唐才常联系、准备起事。
但保皇会及其首领康有为拒绝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自立军的经费也延宕未交,自立军失败。
此后,它的斗争锋芒渐由针对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顽固派转向革命派,由保光绪帝转为保清朝封建政府,想以的权威和光绪帝的“圣德”感化会员,说革命要“有流血之惨”,要“引起分裂”。
1906年,清政府颁布预备立宪,康有为发出文告,“以为中国只可君主立宪,不能行共和革命,若行革命,则内讧分争,而促外之瓜分”。
又说:“今上不危,无待于保”,宣布旧保皇会“告蒇”,于1907年2月13日(光绪三十三年元旦)改为“国民宪政会”。
3月23日,在美国纽约召开大会,康有为自欧洲赶赴,“议行君主立宪”。
国民宪政会正式定名为“帝国宪政会”,对外则称“中华帝国宪政会”,“以尊帝室为旨”,成为继续抵制革命、鼓吹“宪政”的政治团体。
康有为介绍word
历史人物评价:康有为一、生平简介:(1)生年卒月: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清光绪年间进士。
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
(2)人物称号: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
(3)主要著作:《春秋董氏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是一国游记》《广艺舟双楫》等。
二、主要事迹:(1)早年:1.最早接触的是宋明理学2.后来读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
(2)公车上书:1. 1895年4月,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极为愤慨,联合1300名各省举人上万言书。
5月2日,上交都察院,但被拒收。
2.但历史学家对于公车上书存在颇多争议,很多认为不合实史。
(3)组织强学会:1.1895年8月,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批判顽固派的投降卖国。
2.1898年3月,康有为在北京又组织了保国会。
但遭人弹劾。
(4)创办报刊:1.1898年,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
2.同年,他又在上海组织发行了《强学报》。
(5)戊戌变法:1.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诏》,宣布实行新政,“变法自强”。
2.反对派发动“戊戌政变”,使得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前后一百零三天,又称“百日维新”。
三、主要思想(1)赋税思想:1.保商。
2.轻税。
(2)书学思想:1.提出“尊碑”之说,大力推祟汉魏六朝碑学。
2.诗歌创作,想象奇特,辞采瑰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
3.政治论文汪洋恣肆,骈散不拘,开梁启超“新文体”先河。
(3)宪学思想:1.依宪治国2.反对专制政体,主张君主立宪3.提倡权力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4.公民自治理论为基础,主张实行地方自治。
(4)民权思想:1.人生来平等2.人是独立的,有自主权四、人物评价:(1)称颂:近代思想启蒙先锋,改革先驱(2)批评:保皇党。
《百年风流人物:康有为 》期末考试答案
•
A、
荣禄
•
•
B、
慈禧
•
•
C、
奕䜣
•
•
D、
李鸿章
• 我的答案:C
15
八国联军入侵京城的时间是()。•A、ຫໍສະໝຸດ 1900 年 8 月 1 日
•
•
B、
1900 年 8 月 9 日
•
•
C、
1900 年 8 月 11 日
•
•
D、
1900 年 8 月 15 日
• 我的答案:D
16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提到的三点举措不包括()。
•
A、
康有为
•
•
B、
袁世凯
•
•
C、
毕永年
•
•
D、
杨锐
• 我的答案:D
19
慈禧收到的虚假列强照会中提到了四点,其中不包括()。
•
A、
指明一地,令中国皇帝居住
•
•
B、
代收各省钱粮
•
•
C、
代掌修铁路权
•
•
D、
代掌天下兵权
• 我的答案:C
20
梅花拳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时期。
•
A、
汉末唐初
•
•
B、
唐末宋初
5
恭亲王奕䜣反对光绪变法,因为他还未意识到变法的重要性。()
我的答案: ×
6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
我的答案: √
7
“有情必通,有才必用”是康有为的主张。()
我的答案: √
8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亲书请求由慈禧全权处理国事。()
我的答案: √
人物简介:康有为简介
康有为简介字号: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晚号天游化人,因其为广东南海人,世称“康南海”生卒: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年代:清末民初籍贯:广东南海人评价: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康有为(1858~1927),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
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
广东南海人。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进士。
初年从简凤仪受传统儒学。
继从朱次琦学,朱主“济人经世,不为无用之空谈高论”,力除汉、宋门户之见,而归宗于孔子。
康有为受其影响,始觉“日埋古纸堆中,汨其灵明,因弃之”,“静坐养心”。
国家的危亡,现实的刺激,使他对旧学发生怀疑。
1879年,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当时的改良思潮。
后游香港,以为“西人治国有法度”。
1882年,过上海,购读各种西书译本和报刊,开始向西方寻找真理。
1885年,撰《康子内外篇》和《实理公法全书》,想往“平等公同”。
1886年撰《教学通议》,主张“言教通治”、“言古切今”、尊周公、崇《周礼》,企图揉合古今中西之学,改良政治。
1888年10月,鉴于中法战争后“国势日蹙”,形势险恶,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指出日本“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
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
返粤后,受今文经学家廖平启示,“明今学之正”。
1890~1893年,在广州、桂林聚徒讲学,著有《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主张“勉强为学,务在逆乎常纬。
”运用今文经学讲求变革,将《公羊传》的“三统”说阐发为“改制”、“因革”的理论,“三世”说推演为“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的社会历史的演变程序,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
1891年,刊印《新学伪经考》,谓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是新莽一朝之学,“非孔子之经”(见经今古文学)。
用以推翻古文经学“述而不作”的旧说,打击封建顽固派的“恪守祖训”,为扫除变法维新的障碍准备理论条件。
戊戌变法的康有为是谁
戊戌变法的康有为是谁康有为,近代政治家、社会改革家。
1895年,上万言书,史称《公车上书》;创办《中外纪闻》报;组织强学会。
1898年,组织保国会。
1913年主编《不忍》杂志。
著有《新学伪经考》。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戊戌变法的康有为,希望对你有帮助。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
戊戌变法的康有为的成就为了组织和发展维新派力量,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
强学会成立之后,每三天举行一次例会,相互讨论“中国自强之学”,批判顽固派的投降卖国。
这就惹怒了李鸿章等人,他们下令封闭了这个学会。
在这个学会被封闭之前,康有为已感到形势紧张,于同年11月离京南下在上海组织了强学分会,不久也被封闭。
光绪二十一年(1895),偕梁启超参加会试。
路过上海时,兴中会重要成员陈少白登门造访,共议时局。
会试期间,中日甲午战争已近尾声。
同年三月二十三日(4月17日),签订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
康有为闻讯极为愤慨,三月二十八日,同梁启超等鼓动广东、湖南举人百余人上书都察院,请代奏皇帝拒绝批准条约。
随后,各省举人亦相继上书。
四月初,康约同18省举人1300多人,开会决定联合上书,会上公推康有为起草,康用一日两夜的时间,起草了1.8万字的《上今上皇帝书》,请求光绪帝拒和、迁都、练兵、变法,但四月初八日(5月2日),清廷批准了《马关条约》,于是群情涣散,书未递上,但这一行动在知识界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史称“公车上书”(公车是举人进京应考的代称),它标志着维新思潮渐变为政治运动。
康有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走近政治名家报告会“戊戌君子”——康有为团队:公共管理学院南海团队团队成员:肖蓉王玉冯文王艺璇二〇一三年十二月目录一、人物简介 (1)二、生平简介 (1)三、戊戌变法 (1)(一)改革背景 (1)(二)改革内容 (2)(三)戊戌变法的结果及成因 (2)(四)改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四、改革思想于现代化启示 (3)五、对康有为本人的评价 (4)(一)积极方面 (4)(二)消极方面 (5)六、康有为语录 (5)(一)教育方面 (5)(二)科技方面···········································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经济方面 (6)(四)政治体制 (6)(五)民主博爱 (6)(六)个人方面 (6)结语 (6)一、人物简介康有为,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性别男,身高约合现今1.7米,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广东佛山市南海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或南海先生。
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陈千秋、梁启超协助编纂)、《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等。
二、生平简介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南归时途经上海,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1875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
康有为人物介绍(详细)
• 8月,礼部主事王照上书遭礼部尚书阻挠; 9月,光绪下诏革去礼部六堂官之职,并 任命有维新思想的新堂官。 • 破格提拔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 等四人为军机章京。 • 准备开懋勤殿,选集通国英才数十人, 并延聘各国政治家,共议制度,将一切 应兴应革之事,全盘筹划,制定详细规 则,然后施行。
• 康有为的应急三策: ①仿日本设参谋本部,收回军权, 皇帝自任海陆军大元帅; ②改元为维新元年,断发易服,以 表变法的决心; ③迁都上海,摆脱后党的包围。
1、 马关条约
•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定 条约主要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偿军费2亿 两;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开放重庆、 沙市、苏州、杭州。 • 广东、湖南的举人联名上奏请求拒签,各省举 人纷纷响应。 •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 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2、 松筠庵聚会
• 《上清帝书》
主要内容:①下诏鼓天下之气; ②迁都定天下之本; ③练兵强天下之势; ④变法成天下之治。
“穷则变,变则通” 变法重点:富国---设银行、修铁路、制造机 器、开矿、铸币、通邮政 养民---务农、劝工、惠商、恤穷 教民---开设学校、图书馆、报馆
• 5月1日各省举人在松筠庵聚会,康有为发 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举人们纷纷在上书 上签字。
1、连续上书 2、创办报刊、学会
第三部分
•
戊戌变法
一、“明定国是”
1、百日维新的内容 2、康有为的活动
•
二、生死搏斗
1、后党的部署 2、光绪及维新派的反击 3、戊戌政变
•
三、流亡日本
1、九死一生 2、与革命党的接触 3、被迫离开日本
第四部分
•
保皇与立宪
康有为的生平简介
康有为的生平简介康有为是中国人都熟悉的人物,他也经常出现在教科书中供后人学习,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康有为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康有为的生平简介康有为在1858年3月19日的时候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出生,他的祖父曾是道光年间的一个举人,后来他也成了康有为最早的老师。
康有为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习了儒家思想,后来成年后拜朱次琦为老师,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他鄙弃一些烦琐考据,决心开辟不一样的治学路。
后来二十多岁的康有为开始接受西方的文化,他一个人来到西樵山读书,读了很多有用的书,后来他游了一次香港令他大开眼界。
以后康有为继续阅读大量的书籍,比如《海国图志》,在这一年康有为逐步从中学转为了西学。
康有为慢慢地接触到了资本主义,不断地吸取着西方的文化,那时他的脑中已经初步形成了新颖的思想体系。
后来他发动公车上书,希望腐朽的清政府能清醒,到了1898年的时候光绪帝接见了康有为,准备筹备变法,这场变法就是戊戌变法,可是后来因为慈禧的阻挠导致最后失败。
康有为的老婆康有为的老婆一共有六个,她们分别是张云珠、梁随觉、何旃理、市冈鹤子、廖定徴和张光。
张云珠是康有为的结发妻子,她是康有为外舅张玉樵的女儿,因为他很喜欢康有为便把女儿许配给了他,所以这桩婚事是双方父母给她们包办的。
婚后张云珠十分贤惠,尽力地支持着康有为。
康有为提倡一夫一妻,所以他应该只有张云珠这一个妻子,可是后来他又娶了别人,梁随觉就是他娶的第二个夫人。
梁随觉在1897年的时候嫁给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之后她便和他一起开始了流亡的道路,而她也因此成为了近代史的女子最见多识广的女子之一。
后来康有为娶了何旃理,她是康有为所有妻子里和他共处时间最短的一个,但也是康有为最难忘的一个,他们相见恨晚,他们终成眷属,可是何旃理在24岁的时候去世了,让康有为很伤心。
康有为的第四任妻子时一个日本人,她与康有为的第五任、第六任妻子一样记录都比较少。
31.康有为
•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 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近代化尝试;主张男 女平等,重视女子教育;提倡创立各级各 类新式学堂,完善和优化学制等。 • 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 有启迪和借鉴的价值。
一.生平简介:
1.出生年月: 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 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 清光绪年间进士。 2.人物称号: 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
二. 主要事迹:
(1)早年: 1.最早接触的是宋明理学 2.后来读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 科学的书刊,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 封建制度先进。 (2)公车上书: 1895年4月,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 约》签订 ,极为愤慨,联合1300名各省举人上万言 书。5月2日,上交都察院,但被拒收。
三、人物评价: (1)称颂: 近代思想启蒙先锋,改革 先驱
(2)批评:保皇党Fra bibliotek四、主要著作
• • • • • • • 《春秋董氏学》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日本变政考》 《大同书》 《欧洲十一国游记》 《广艺舟双楫》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
• 措施:
• 废八股考试,改试策论,等学校普遍开设 后,在废科举。 • 大力创办学校,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传 授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才。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 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 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 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 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 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 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 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 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 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翁同龢被免职是因为他与光绪变法的想法相左。()
答案:错误
第6章
第7章
问题:“汝可迅速出外国求救”出自()。
答案:《奉诏求救文》
问题:密诏“尔其与林旭、刘光第……等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中“尔”指()。
答案:杨锐
问题:毕永年是()会党领袖。
答案:湖南
答案:错误
第9章
问题:《清廷戊戌朝变记》的作者是()。
答案:苏继祖
问题: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亲书请求由慈禧全权处理国事。()
答案:正确
问题:光绪自称为保存国脉,通融试用西法,所以才听信康有为之法。()
答案:错误
第10章
问题: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囚禁在()。
答案:涵元殿
问题:清末新政的改革方案主要的思想观念来源于()。
答案:张之洞
问题:清末新政对于行政机构的建立和裁撤初步奠定了中国现代政治体制的雏形。()
答案:正确
问题:科举考试是在清末新政中废除的。()
答案:正确
第15章
问题:“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戊戌六君子中的()。
答案:谭嗣同
问题: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家对清廷进行施压从而使大清查中一些人幸免。
答案:英日
问题:光绪因得不治之症,慈禧考虑新建储君。()
答案:正确
问题:戊戌事变后,光绪已不再处理任何事情。()
答案:错误
第11章
问题:康有为先后曾()次上书光绪皇帝。
答案:六
问题: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之前缺乏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答案:正确
第13章
问题: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署了()。
答案:《辛丑条约》
问题:基督教传入中国后,最初入教的中国民众一般都是无业游民,激发了民教之间的矛盾。()
答案:正确
问题:义和团运动威胁了在华外国人的安危,导致多国外国军队进驻京城。()
答案:正确
第14章
第4章
问题: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光绪共发布近()条改革政策。
答案:180
问题:“闻有广东举人主张变法,当慎重,不可轻任小人”是()论康有为。
答案:奕䜣
问题:下列作品属于黄遵宪的是()。
答案:《日本国治》
问题:恭亲王奕䜣反对光绪变法,因为他还未意识到变法的重要性。()
答案:错误
第1章
问题: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提到的三点举措不包括()。
答案:练强兵
问题: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是在()年。
答案:1895
问题:“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出自()。
答案:《哀旅顺》
问题:康有为引进西方先进政治制度,企图用议会制限制君主的权力。()
答案:错误
问题:“有情必通,有才必用”是康有为的主张。()
问题:光绪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睁眼看世界的皇帝。()
答案:正确
第5章
问题:下列不Leabharlann 于戊戌六君子的是()。 答案:康有为
问题:康有为被光绪召见,见面地是()。
答案:仁寿殿
问题:光绪的一系列变法行动使得慈禧产生担忧,其中不包括()。
答案:提前宣布恭奉慈禧巡幸天津阅操
问题:康有为和光绪皇帝面对面的谈话只有一次。()
问题:光绪通过提拔袁世凯成功得抗衡了荣禄势力。()
答案:错误
问题:在变法之初光绪意欲将昏庸老臣全部裁撤,但他是有心无力。()
答案:正确
第8章
问题:康有为访伊藤博文的时间是在()。
答案:9月18日
问题:在慈禧处,康有为始终是被视为异类,想要铲除的对象。()
答案:正确
问题:为躲避慈禧捉拿,康有为无奈逃到了上海。()
问题:下列人物哪些属于革命派?
答案:章炳麟#陈天华#胡汉民#汪兆铭
问题:康有为、梁启超主张的改革是从政治体制入手的。()
答案:正确
问题:日俄战争以日本失败结束。()
答案:错误
问题:梁启超坚持走立宪改革之路,避免严重的流血牺牲。()
答案:正确
第16章
答案:正确
第2章
问题: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是在()年。
答案:1897
问题:1896年寇连才关于改革提了一些建议,其中不包括()。
答案:修建铁路
问题:《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列强的瓜分狂潮。()
答案:正确
第3章
问题:读物——《日本辩证考》的作者是()。
答案:正确
问题:晚晴的文字狱使知识分子失语,从而导致戊戌变法缺乏思想启蒙运动支撑。()
答案:正确
第12章
问题:义和团运动起源于()。
答案:山东
问题:慈禧太后选中溥俊作为同治皇帝的继承人,该事件被称为己亥建储。()
答案:正确
问题: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山东民教之间的矛盾,激发当地民众的反洋教心理。()
答案:康有为
问题:参与西花厅谈话的大臣中,没有()。
答案:张寿荫
问题:“立制度局、新政局、练民兵,开铁路,广借洋债数端。狂甚。”是()对康有为的评价。
答案:翁同龢
问题:《戊戌政变记》是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答案:正确
问题:在今人看来,康有为对西方政法是非常熟悉的。()
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