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分析与思考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对国内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观点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037-03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将新的信息技术以及教育理育部启动并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念引入到教学中,引发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变革。2000计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再次走入研究者的视线,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20102006年相关研究文献迅速增多,以后的增长有所缓慢;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提出“加快信息化教学进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年)》的颁布,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成为研力再次成为研究者的研究热点。由此可看出,国家的重究者的研究热点。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大举措和出台的相关文件对该领域的研究有着较大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文献有400多篇,表影响。

明研究者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进行了大(二)文章引用率、下载率

量的研究,本研究以现有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教师信在原有的491篇文献中,去掉不相关文章180篇,剩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能为相关研余311篇作为研究样本,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究提供借鉴或参考。表1下载、引用情况表

一、文献基本情况下载情况

范围<100100-500500-1000>1000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为研篇数1001584310

究基础,对现有的研究从时间分布和下载、引用情况两比例32.2%50.8%13.8% 3.2%

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引用情况

(一)时间分布范围01-56-10>10

在中国知网(CNKI)的学术期刊、硕博学位论文以篇数1401282716

及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采用高级检索,以“信息

化教学能力+中小学教师”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模糊检在表1中可看出,在311篇研究样本中,下载次数在索,检索范围从2001年至2013年10月31日,得到相关论100次以上的有211篇,占样本总数的67.8%,说明关于教文有491篇,学术趋势图如图1所示。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得到了研究者的广大关注。

比例45.0%41.2%8.7% 5.1%

从引用情况来看,未被引用的文献有140篇,大约占样本

总数的45.0%;引用超过十次的只有16篇,占总数的

5.1%,说明研究者之间缺少深入的对话,在研究上没有

达成共识。

二、现有研究进展

图1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时间分布图从200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提出至今,国内研究者从图1中可看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

研究总体上来看呈上升趋势,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由检索到的文献来看,研究的内容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使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概念的界定、现状与影响因学能力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并开始投入研究;2005年教素以及发展与提升策略三个方面。

e时代沙龙2014·1、2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概念的界定

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界定,是研究教师信息化教学

能力的逻辑起点,在检索文献时,发现涉及信息化教学

能力内涵的文献很少,多数的研究是在信息化教学能力

结构基础上进行的。

信息化教学能力,马若明认为是指教学人员充分利

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能力(马若明,

2005);王卫军认为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息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王卫

军,2009)。

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研究者达成的共

识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由多个“子能

力”构成。顾小清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基本信息

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理念/职业道德/伦

理及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顾小清,2004);李芒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分为八个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预测

能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链接”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

适应新授课方式的能力、协作性教学的能力、促进学生

学习的能力、综合评价的能力(李芒,2002);还有很多学

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这里不再赘述。在能力结构的研

究上,虽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大多数研究者都提到了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以及研究创新能

力。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

研究者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研究

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针对某一地区进行了研究,虽然研究的样本有所不同,但总

体来看,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

度、基本信息技术技能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

(付丽萍,2009)(樊文芳,2010)(赵兵川,2012),具体如

下。

第一,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总体来看,教师

对信息化教学有着积极的认识,愿意花费额外的时间学

习信息技术。但学校在信息化环境的构建上,硬件配备不够完善,学校领导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引导作用不足,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没有得到肯定与支持。

第二,基本信息技术技能方面。大多数教师已经掌

握了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会利用网络检索教学课件,

但在二次加工以及设计、开发软件的应用等方面还比较

欠缺;对课件的使用停留在演示层面,不能与课程进行

良好的整合。

第三,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方面。信息社会的发展,使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涌入到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目前,国内的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普遍较低,信息化教学

的实施能力更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薄弱环节。

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近几年,研究者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问题

进行研究时,发现当前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状况

不容乐观,其原因是比较复杂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分析,概括而言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因素。

宏观因素是指国家政策上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加紧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我

国教育部针对基础教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出台了

一系列的重大举措,然而在政策保障、激励机制以及经

费的投入等方面,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中观因素是指学校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支持作用。刘瑞儒在分析制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的因

素时,指出各校没有制定出明确的教师信息技能教育培

训长远规划,其中,他重点提到了学校领导观念的滞后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障碍。[1]学校在信息化教学环

境的构建、教学资金的投入以及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的举措,是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外在动力,影响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态度。

微观因素是指教师本身的内在因素,包括教师的学历、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等方面。教师的学历偏低、知识有限以及年龄较大等因素对教师信息技术的掌

握和应用有着一定的影响(赵兵川,2012)。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

升策略

1.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受到

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专门研究领域。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我国学者在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对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历程进行了

研究,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

理论,比较成熟的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四阶段说”。郭炯认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

能力发展经过四个阶段:迷茫阶段、适应阶段、发展阶段、创新阶段;王卫军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2]发展出发,提出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包括

关注应用期、学习模仿期、迁移融合期、智慧创造期。[3]另一种是“六阶段说”。郭绍青认为教师的教育技

术能力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性的过程,包括六个阶段:迷茫阶段、准备阶段、模仿阶段、积累发展阶段、熟练阶段、创新阶段。

虽然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的研究有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