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今文字阶段的汉字
汉字的发展演变
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 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 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 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 奈把君怨。
——卓文君
汉字的发展演变
宝塔诗
诗 绮美,镶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也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王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图 为 楷 书 的 创 始 人 钟 繇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
用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 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
汉字的发展演变
快速书写的字体——行书
被誉为“天下第
一行书”的《兰
亭序》
《丧乱帖》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
流行,就是“行书”。
汉字的发展演变
说文解字
甲骨文 金文
汉字的发展演变
中华历代名帖欣赏
中 三华 希第 宝一 帖名
帖
东晋.王羲之 (303-361)《快雪时晴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东晋.王献之 (344-386)《中秋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东晋.王珣 (349-400)《伯远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王羲之 (303-361) 《兰亭序》
汉字的发展演变
天下第二行书
唐.颜真卿 (709-785) 《祭侄文稿》
汉字的发展演变
天下第三行书
北宋.苏轼 (1037-1101) 《黄州寒食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
(778-865)
颜 筋 柳 骨 唐 柳 公 权
现代汉语黄廖版(精修)
现代汉语黄廖版(精修)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共同语和方言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一)方言的成因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北方方言、XXX、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现代汉语是XXX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当代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此属教材以外的补充内容)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二章 现代汉字
鲁迅先生对汉字起源的总结
“文字成就,所当绵历岁时, 且由众手,全群共喻,乃得流行, 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 亦凭臆之说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但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只一个,有的在刀 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上画一些画 ,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 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 。”
三、汉字的起源
1、据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原始社会晚期已有 汉字的萌芽。汉字起源于图画和简单刻画。
象形文字
2、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
《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曰)天雨 粟、夜鬼哭”。
仓颉,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号史皇氏。
仓颉以前,各氏族、地区 已经有了类似文字的符号、图 画。黄帝统一中国后,仓颉把 各氏族、地区互不统一的符号、 图画进行归纳整理,使其整齐 划一起来,通行全国,所以他 的名字能够独传于后世,被尊 为字圣。
3、汉字在历史上曾经被周边国家和民族借用去记 录不同的语言。至今日本等国家仍然不同程度 地使用汉字。
日本《常用字表》和人名用汉字合计2136个。
韩国1972年制定《教育基础汉字表》,收字 1800个。
4、汉字对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创造 和繁荣民族经济文化、巩固发展国家的 统一、以及对外传播中华传统文明等起 到了极其重大的历史作用。
笔画丰满粗肥 ,外形比甲骨文方 正、匀称,异体字 也较多。
金文——西周毛公鼎铭文
3、小篆
秦统一后整理推行的字体。笔画 圆转、简化,更均匀,结构工整。异 体字基本废除。
弘《 一篆 法书 师横
幅 》 局 部
4、隶书
秦隶,从篆书演变为隶 书,最显著的变化是从圆转 弧形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 笔画,基本上摆脱了古文字 象形的特点。汉隶是在秦隶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现 代通行的字体,字形规整, 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专 属的残存痕迹。
汉字发展史
汉字发展史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
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
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基本信息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
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传统的分期是以汉字字体变化为标准,即以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为标准划分为四个阶段。
汉字谐音汉字除字形之外,还有一个字音问题。
在某些时候,字音成为表示字义的唯一的手段,此外,汉语中同音词较多,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
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
过去,老百姓被压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对抗的情绪,却不敢直接说出来,就常常用汉字的谐音,写出许多与时政有关的歌谣。
如宋代流行的歌谣:乡村开会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
杀了,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
歌谣中运用了谐音手法,大骂当时的奸臣贼党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等人。
“筒”与“童”音谐,“菜”与“蔡”音谐,“羔”与“高”音谐,“荷”与“何”音谐,分别用打、泼、杀、吃等表达和他们不共戴天的情感。
汉字的字体演变
汉字的字体演变汉字的字体长时间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
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
其中小篆变为隶书是最大的一次变化,这次变化标志着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本章分为甲骨文、金文、秦系文字、六国文字、隶书、草书和楷书等六节,分别讲述各种字体的特点及其演变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基本规律。
※学习要点1、秦书八体及其分类方法与各体名称的涵义2、新莽时代的六书及各书的涵义或用途3、大篆与小篆4、汉字字体演变的阶段及其特点※学习内容* 秦书八体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分类的:1、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大篆、小篆、隶书。
2、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基础均小篆〕:刻符、虫书、摹印、属书、殳书。
* 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1、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变为小篆:由形体随意、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变为形体整齐、接近抽象符号。
2、小篆演变为隶书:又称为“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变化,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
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形成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象形意味更加淡薄,符号性进一步加强。
3、隶书演变为楷书:字体结构基本没变,用笔有些变化。
第一节甲骨文1、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体系。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
主要出现于河南安阳殷墟。
其内容大多为当时占卜的卜辞,又称“甲骨卜辞”。
2、甲骨文是成熟的成体系的文字:基本字形是象形字。
也有相当数量的假借字,借用象形字的字形表示一个同音词,与词的关系是借音。
有近五分之一表意又表音的形声字。
3、从形体看,甲骨文的主要特点:1〕象形程度较高,接近图画文字。
2〕字体不标准:有的字方位可以颠倒;一个字可以有假设干不同形体;偏旁可以不同。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
二、今文字阶段
❖ 今文字阶段指从汉代至清朝末年。今文字的发展主 要是字体的变化,字体的种类主要是隶书、楷书、 草书和行书。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字体,其特点是把小篆园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 方正的笔画。楷书隶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 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字的 整体形状由隶书的扁平状变为正方形。自秦以后, 中国社会不断发展,文字的用途越来越广阔,使用 者越来越多,同时社会治乱屡屡交替,于是,文字 的“正字”与“俗字”之争为了文字生活一个突出 的现象。
二汉字的产生与形成
❖ 汉字的前身除了原始绘画,还有原始刻画符号。汉 字产生于距今10000年至4000年之间,它的产生分 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 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 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 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 头。
❖ 西周文字主要有金文和甲骨文,周代金文在商代金 文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不断地减少图画性与随意性, 逐渐地向符号性演变,其书写也逐渐走向规整性化。
❖ 春秋战国时期书写载体的变化使简帛文字成为文字 的主流。由于中国社会出现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 文字有明显的地域色彩,给各地的交流造成了很大 的困难。
❖ 秦统一中国后“书同文字”的措施,是汉字史上的 一次重要改革,它使汉字的分裂复趋统一,使汉字 的标准化程度空前提高,为汉字体系向今文字阶段 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汉字阶段
❖ 现代汉字是指现代汉语用字。现代汉字与今文字最 大区别在于,现代汉字是一种符号语素文字,今文 字是词文字。现代汉字规范字系统包含未简化的传 承字和简化字。现代汉字的应用范围比古代宽广, 是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工具,不只是人工用字,也 是计算机用字,是面向世界的交际符号,承担着对 外推广汉语汉文化的基本载体的任务。
文字学知识
文字学知识1、汉字是汉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使最重要的辅助交际系统。
3、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异体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字。
5、古文字是指自汉字产生以来到小篆等一系列字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小篆等。
6、今文字指秦隶以后的字体,包括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7、现代汉字指现代汉语用字,主要是指现代白话文用字。
8、象形字指依照字义描摹事物的形象而创造的字,如日、月。
9、会意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组合而成的合体字。
10、通假字是指在文字使用中,不写本字,而借用一个同音字或音近字来表示,这个同音字或音近字就叫做通假字。
11、六国文字指春秋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所使用的文字,即《说文解字》所说的古文。
12、形声字指用一个表意符号和一个表音符号组合创造的字。
如江、河。
13、大徐本指北宋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
14、小徐本指南唐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中记录的《说文解字》。
15、六书说指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定义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6、三书说是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和《中国文字学》里谈到的三书说,将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指出了唐兰三书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三书说,象形,假借,形声;裘锡圭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
17、指事字指通过在象形符号的基础上加上标识符号创造的字。
18、合体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的字,分形声字和会意字两类。
19、独体字指由一个构字部件构成的字,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两类。
20、繁简字指同一个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笔画多少不同,可以通用的字。
21、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和语言是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文字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第二节 汉字的字体演变
2,西周金文
特 点: 一,新出现的独体象形字很少 新出现的独体象形字很少, 一,新出现的独体象形字很少,而形声 字却 大量增加. 大量增加. 二,文字构形较甲骨文规范和固定 文字构形较甲骨文规范和固定. 二,文字构形较甲骨文规范和固定. 三,块面笔画趋向线条化 块面笔画趋向线条化, 三,块面笔画趋向线条化,曲折笔画趋 向 平直化 <<返回>> 四,行款基本固定 四,行款基本固定
一,甲骨文的名称 二,甲骨文的发现 三,甲骨文的研究
一,甲骨文的名称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古老而又是比 较成熟的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是契刻在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之上, 故称之为"甲骨文". 商人(或称商殷,殷商)迷信神鬼,凡事必先占卜吉凶,其内容包括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祭祀,战争,农事,渔猎,出入,风雨,年成,疾病, 生育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卜部》云:"占,视兆问也,从卜从 口.""卜,灼剥龟也,象炙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纵(纵)横也."指的 就是卜人(也称贞人)根据用为烧灼甲骨文所坼裂成的裂痕来卜问.具体方 法是把龟腹甲,龟背甲,牛胛骨经过一定的修治,磨刮平整,使其成固定的 形状,而后在背面用锋刃器挖出圆形的钻窝和梭形的凿槽,卜者用火烧灼已 制好的钻凿处,甲骨的正面就会出现不同形状的裂纹.竖的裂纹称为"兆 枝".兆干,兆枝像个"卜"字,故又称为"卜兆".占卜之后,卜人根据 这些裂纹的不同形状来判断吉凶祸福,并将所卜内容用文字契刻在甲骨上. 因为甲骨文主要内容是占卜的记录,所以早骨文又称为"占卜文字","卜 辞","贞卜文字".
古今汉字的演变
古今汉字的演变汉字起源至今,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
几千年来,汉字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经常性的、不间断的演化,造成了商代甲骨文与今日楷书汉字之间的巨大形体差异。
其间可以以秦国篆隶为分水岭划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大的阶段。
古文字阶段从时间上来讲包括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和秦系文字。
我们目前见到大规模成系统的甲骨文属于商代晚期,它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文字。
由于书写工具的限制,甲骨文多呈方折的瘦笔,而少见圆转的肥笔。
甲骨文不但象形的成分很重,而且结构不固定,在具体书写上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灵活性。
西周初期的金文还沿袭商代晚期金文的作风,后来逐渐趋于整齐方正,明显的变化就是弧曲的粗笔为拉直的线条所代替。
春秋时期,各地区金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写特色,东方和南方某些地区的金文还出现了加鸟形、虫形等装饰的美术化字体。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诸侯割据造成了各国、各地区之间严重的文字异形现象。
汉字的这种地域差异给人们的社会交往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便立即着手“书同文”的文字改革,以小篆为统一全国的文字标准,使汉字字形进一步规整、匀称,象形程度也进一步降低,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定型化。
虽然小篆笔画圆转,字形美观,但书写起来却极为不便,于是人们在实际使用中将笔画变为方折,并适当的改造字形,逐渐形成了一种简便易写的新字体——秦隶。
它的出现为汉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是古文字向今文字的重要过渡阶段。
今文字即隶楷阶段的汉字,从汉代一直延续至现代。
汉初文字承接秦制,秦隶结构日渐简化,线条日渐匀称,笔势的波磔日渐规整,也就逐渐形成了汉隶。
隶书是两汉的主要通行字体,用于庄重严肃的场合,而在人们起草文件和通信中则多使用草书这种简便字体。
到东汉晚期,在隶书和草书的基础上形成了行书,大约在汉魏之际,又在行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
经过魏晋二百年左右的时间,楷书最终确定了它的统治地位,而行书也演变成为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 3. 字形不固定
• 4. 合文现象比较高
• 5. 行款不固定。(单列直书、左行直
书、单列横书、右行直书)
• 从构形的角度看,甲骨文已形成了相当成 熟的文字体系。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方法,在甲骨文里 都已具备,例如(补充图):
后来,或因某种历史原因而消亡(如美洲玛雅 文),或因文字的根本变革而废弃(如苏美尔楔 形文、埃及圣书字),这类文字遂丧失了交际功 能而仅仅成为学者们释读古文献的工具。
一、殷商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 文字的通称 。甲指龟甲,骨 指兽骨。
• 商、周;甲骨文视为殷商文字 的代表。
(二)甲骨文的发现
(三)甲骨文的内容
• 甲骨文的内容大多是古人关 于占卜的记录,所以又称甲 骨文为卜辞。
• 前辞:甲申日,贞 • 命辞:妇好娩焉? • 占辞:王占曰:其惟丁娩
嘉;其惟庚娩吉。 • 验辞:三旬又一日,甲寅
娩,不嘉,惟女。
(四)甲骨文的字体特点
• 1. 笔画瘦削,多有方折。
书写材料、书写工具
• 2.文字象形性很强
(四) 金文比甲骨文的进步
• 3. 新的象形字很少出现,而 形声字却大大增加。(如: “走”部、“言”部、“金” 部、“厂”部)
• 4. 异构字相对减少,结构渐 趋定型。
• 5. 合文减少。
思考题:
与甲骨文比较, 金文什么特点?
三、小篆
•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实行“书同文”政策时所 采用的标准字体。
意义? 5. 什么叫隶变?请简述隶变的利弊。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形体演变可划分为两大阶段, 即: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
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及发展课件
(一)古今字
古今字 是古字和今字的合称。
多义字的某些义项被后产生的字分担便形成古今 字。原来的字称为古字,后产生的字称为今字。
辟 ①法度 ②君主 ③躲 ④得宠的人 ⑤打开
⑥比方,比喻
譬 避嬖
闢
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及发展
今字通常以古字作声符,添加或改变意符而成: 竟—境 反—返 賈—價 責—債 共—供 昏—婚 知—智 取—娶 孰—熟 属—嘱 說—悦 赴—讣 错—措 閒—間 被—披 少数通过改变声符 或意符声符全改而成:
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及发展
4.2形符和声符的组合方式 4.2.1左形右声(占形声字的大多数) • 江 河 溢 骑 桐 洗 秧 理 纹 灯 桃 论 姓(杨)
馥 4.2.2左声右形 • 鸠 锦 期 刊 飘 鸭 雅 (鸡)彩 欣 期
(斤,其声) 4.2.3上形下声(艹、宀者多) • 草 室 篇 窝 空 雾 楚(从林,疋声)崔(从
“六书”说源于战国,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说掌管教育的保氏教学生以“六艺”:礼、乐、射、 驭(“御”异体)、六书、九数。
清代小学家戴震将“六书”归为“四体二用”。他说: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 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即认为前四者是造字法,后 二者是用字法。被后古代世汉语学汉字者的结广构及泛发展接受。
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及发展
• 4.6右文说
• 从形声字组合方式看,“左形右声”者占绝大多数, “右文”指右边的声符。右文说:
• 形声字的声符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意义。其实、声符不 限于右边的,可以是上下左右的。因为形声字的声符 大多在右边,所以称“右文说”。
• 右文说,是宋人王圣美(名子韶、字圣美 )提出来 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载,王圣美认为。
《现代汉语》第二章 文字
第二章 文字
汉字能表意而不能表音,音有限而意无穷。 汉字的表意性质直接铸就了汉字形体繁杂、 数量惊人的特点,客观上造成了汉字难认、 难读、难写的现状。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不断地调整自身、完善自身,其由象形、指 事、会意向形声的进化,正是出于弥补自身 不足的需要。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 之所以如此,形声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义)。
第二章 文字 3
2.文字的产生历程
文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 在文字问世之前,先民们主要利用实物手 段来帮助记忆,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际需 要。这些实物手段包括结绳、结珠、刻契、 讯木等。
第二章 文字
4
关于结绳,《周易正义》引了《虞郑九家义》中 如下的一段话:“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 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 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近世台湾的高山族、云
16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商周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以牛骨 和鹿骨为主) ,距今约三千年。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 安阳市郊的小屯村被发现,发现者为被誉为“甲骨之父” 的王懿荣。王为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时任国子监祭酒。 甲骨文的别称有殷墟文字、卜辞、契(qì )文、殷契等。 甲骨共发掘出十万片,全部单字为4500个左右,已经释 读出的约1000个,其余未释读出的多为地名、人名和族 名等。 甲骨文以象形字、会意字居多,显然属于早期的汉字。但 从拥有一定数量的形声字(20%)这点来看,甲骨文已是 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笔画细瘦,线条苍劲,多方 笔与直笔,字形瘦长且大小不一。甲骨文象形性强,同一 字往往有若干变体。
18
第二章 文字
19
第二章 文字
20
5.汉字的形体(今文字)
(2)印刷体的设计应强调标准字的整体性、 集合性效果。
(3)印刷体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其形体上的变 化所能实现的认同功能。
现代汉字常用印刷体
宋体(老宋体) 仿宋体 楷体(活体) 黑体(粗体、方头体)
3.美术体
美术体是指一些非正常的特殊的印刷用字 体,一般是为了美化版面而采用。美术体的笔 画和结构一般都进行了一些形象化,常用于书 刊封面或版面上的标题部分,应用适当,可以 有效地增强印刷品的艺术品味。
2.今 草
今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 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 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 草体。
传世王羲之的草书,几乎都是今草,如《十 七帖》《初月帖》。
3.狂 草
唐代的张旭和怀素两人将今草写得更加放纵, 飞腾奔宕,数字相连,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 化繁多、夸张浪漫、难以辨认,成为“狂草” (亦称“连绵书”)。
1.楷书的特点
(1)形体长正,横平竖直。 (2)笔画形态丰富。
楷书四大名家
唐代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大麻姑仙坛 记》,其字雄壮;
柳公权《玄秘塔》、《神策军碑》,其字挺拔;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
其字劲险; 元代赵孟頫的《胆巴碑》、《妙严寺碑》,其
字秀媚。
代表作品是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 《自叙帖》等。
4.草书对隶书的改造
(1)简省字形。 (2)省并笔画,保存轮廓。 (3)改变笔法。
第三节 楷 书
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这种字体是 在汉隶草体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受 了草书的影响。楷书的形成,大约在 东汉后期。魏晋时代是它与今隶并行 的时期。南北朝以后,楷书取代了今 隶而成为通行的标准字体。
第三讲:汉字的发展与演变(古文字阶段)
两周青铜器
班簋
伯矩盘
父乙盉
圉方鼎
两周青铜器
母已爵
作宝尊
圉卣
子方罍
两周青铜器
庶 觯
鸟纹大钟
周代金文选读
‚武王征商,隹甲子 朝。岁鼎。‚克昏夙 有商?‛辛末,王在 偃师,赐又(右)事 (史)利金,用作亶 公宝尊彝。‛ 利簋(西周早期):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 县零口镇
周代金文选读
‚隹王廿又三年九月,王在 宗周。王命善夫克舍令于成 周,遹正八師之年。克作朕 皇祖囗季宝宗彝。克其日用 将朕辟鲁休 ,用亾康龠,屯 (纯)右(佑)眉寿,永令 霝冬(终),万年無疆,克 其子子孙孙永宝用。
上图:齐国官印 左图:韩国兵器刻辞
右图:上博楚竹简
六国文字的特点
一、‚六国文字形体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俗体的 流行。而俗体之中最常见的是简体。‛
六国文字的特点
二、‚在俗体流行之外,六国文字还有一个显 著的特点就是文字异形。‛
秦系文字
什么是秦系文字? 秦系文字指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以及小篆。
汉字结构的变化
二、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到以义符为主。 p33: ‚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古文字里,表意字绝大部分 是用形符造的,形符是意符的主流。汉字由象形到不 象形的变化,破坏了绝大部分形符的表意作用,但对 依靠本身的字义来起作用的义符,则并无多大影响。 因此,随着汉字象形程度的降低,用形符造表意字的 方法就逐渐让位给用义符造表意字的方法了。‛ p34: ‚一方面在造表意字的时候,形符使用得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旧有的表意字里的形符也在不断减少。在 汉字象形程度不断降低和字形不断简化的过程里,人 们陆续把一些准合体字表意字里由不能独立成字的形 符充当的偏旁改成了能够独立成字的表意偏旁。‛
中国古代文字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文字演变过程从殷商甲骨文字至今,虽然汉字的形体结构依然保持了表意的特点,但在写法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汉字自其产生之始,书体形式就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秦代有“八体”:“—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代的书体也很多:“汉兴有草书……时有六书:—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许慎注意到了汉字的书体变化,但秦汉以前的文字材料他见得不多,钟鼎铭文见到一些,甲骨文在当时还未发现.所以只是笼统地说:“以讫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汉代之后,又出现了行书、楷书等书体。
如果除去特殊用处的书体和形体稍变而形成的书体,描绘汉字书体演变的大脉络,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汉字的书体发展归结为两大阶段五大书体。
一、古文字阶段古文字阶段包括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直至秦代的小篆这一历史时期。
其间流行的主要书体包括甲古文、金文和篆书。
古文字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带有一定的图画痕迹,象形意味比较浓,采用线条化的笔道、还没形成汉字的“笔画”1、甲骨文甲骨文是古代写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午)才被发现,最初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所以又称甲骨文为“殷墟文字”。
这些文字大多是殷商王朝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故又称为“卜辞”。
甲骨文大部分为契刻,也有少量墨书;有直接契刻的,也有先书后刻的。
因大多是契刻的,故又称“契文”。
甲骨文大部分为殷商遗物,近年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等地,也发现了一些西周时代的甲骨,称为“周原甲骨”。
一百多年来,考占发掘有字的甲骨己累计十多万片,甲骨文单字共4500字左右,其中经研究考释,已经释读的约有1700字,现在古文字学家还在继续研究之中。
汉字字体演变
汉字的字体演变汉字的字体长时间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
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
其中小篆变为隶书是最大的一次变化,这次变化标志着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本章分为甲骨文、金文、秦系文字、六国文字、隶书、草书和楷书等六节,分别讲述各种字体的特点及其演变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基本规律。
※学习要点1、秦书八体及其分类方法与各体名称的涵义2、新莽时代的六书及各书的涵义或用途3、大篆与小篆4、汉字字体演变的阶段及其特点※学习内容* 秦书八体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分类的:1、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大篆、小篆、隶书。
2、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基础均小篆):刻符、虫书、摹印、属书、殳书。
* 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1、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变为小篆:由形体随意、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变为形体整齐、接近抽象符号。
2、小篆演变为隶书:又称为“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变化,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
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形成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象形意味更加淡薄,符号性进一步加强。
3、隶书演变为楷书:字体结构基本没变,用笔有些变化。
第一节甲骨文1、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体系。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
主要出现于河南安阳殷墟。
其内容大多为当时占卜的卜辞,又称“甲骨卜辞”。
2、甲骨文是成熟的成体系的文字:基本字形是象形字。
也有相当数量的假借字,借用象形字的字形表示一个同音词,与词的关系是借音。
有近五分之一表意又表音的形声字。
3、从形体看,甲骨文的主要特点:1)象形程度较高,接近图画文字。
2)字体不规范:有的字方位可以颠倒;一个字可以有若干不同形体;偏旁可以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书 特点
• • • • 大小相兼 收放结合 疏密得体 浓淡相融
王羲之《兰亭序》
补充知识: 手写体、印刷体与美术体
• 手写体:文字或拼音字母的手 写形式(区别于“印刷 体”)。 • 印刷体:文字的印刷形式(区别于 “手写体”)。 • 美术体:有图案意味或装饰意味的字 体。 ——《现代汉语词典》
今 文 字 阶 段 的 汉 字
汉字的形体——(今文字)
第一节 隶 书
(一) 隶书的名称解释
《说文· 隶部》:“隶,附着也” 《四体书势》:“隶书者篆之捷也”
(二) 古隶和今隶
隶书的正式形成有一个较长 的历史过程。
一般分为秦隶和汉隶。 秦隶是指早期的隶书,又称 古隶,是小篆到汉隶过渡阶 段的字体;汉隶则指汉代逐 渐成熟的隶书,又称今隶。
1.手写体特征
•
大大小小,风格不一, “带着体温的书写出来 的字体”。
2.印刷体
• 印刷体指汉字在书籍、报纸、 杂志等印刷品上出现的字体形 式。 • 它是为读者阅读服务的,为了 “目治”,强调“可读性”。 • 所以,它的笔画、结体都以让 读者醒目舒适、节省视力为第 一要义。
现代汉字常用印刷体
• • • • 宋体(老宋体) 仿宋体 楷体(活体) 黑体(粗体、方头体)
楷书四大名家
• 唐代颜真卿的《颜勤礼碑》, 其字雄壮; • 柳公权《玄秘塔》,其字挺 拔;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其字劲险; • 元代赵孟頫的《妙严寺碑》, 其字秀媚。
第三节 草书和行书
• 不是正式字体,而 是为书写快速简便 而形成的辅助性字 体。
一、草 书
•
比较潦草、草稿
• 比较潦草、草稿时用 • 章草— • 今草--- 王献之《中秋 帖》 • 狂草--
睡虎地秦简(秦隶)
熹平石经(汉隶)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曹全碑》全称《汉郃 阳令曹全碑》。东汉灵 帝中平二年刻(公元1 85年干。”
(三)隶书的意义
• 1.实现了汉字的笔划化,把小篆圆转 弧形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划; • 2.摆脱了汉字的象形特点,使汉字实 现了符号化,字的形义关系已变得很 不明显,甚至完全隐没。
3.美术体
• 美术体是指一些非正常的特殊 的印刷用字体,一般是为了美 化版面而采用。 • 美术体的笔画和结构一般都进 行了一些形象化,常用于书刊 封面或版面上的标题部分,应 用适当,可以有效地增强印刷 品的艺术品味。
今 文 字 阶 段 的 汉 字
汉字的形体——(今文字)
今草--- 王献之《中秋帖》
今草--- 王献之《中秋 帖》
狂草--- 张旭《古诗四 帖》
草书对隶书的改造
• (1)简省字形。 • (2)省并笔画,保存轮廓。 • (3)改变笔法。
二、行 书
• 行书是介乎于楷书和草书之 间的一种手写字体,取其简易流 行之意。兴起于东汉晚年。
• 行书对楷书成分和草书成分的取 舍并没有一定准则,接近楷书的 叫行楷(近楷不拘),接近草书 的叫行草(近草不放)。
第二节 楷 书
• 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 所谓“楷”,是规矩 整齐、可为楷模之意。 • 产生于汉末,盛行于 魏晋南北朝,完全成 熟于隋唐,一直使用 至今。
楷书与隶书的区别
• 书写形态:隶书字体近于 横宽的四方形,楷书则程 正方形或长方形。 • 隶书的波势,在楷书中不 复存在。
• 形体结构,两者很少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