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木霉菌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11种木霉菌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11种木霉菌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写出下列病原菌中文名及病害的拉丁文20分每题2分

一、写出下列病原菌中文名及病害的拉丁文(20分,每题2分) 1. Exserohilum turcicum半知菌亚门凸脐蠕孢属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引起玉米大斑病 2. Puccinia striiformis 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条形柄锈菌,引起小麦条锈病 3. Heterodera glycines异皮科胞囊线虫属大豆胞囊线虫,引起大豆胞囊线虫病 4. Pyricularia oryzae半知菌亚门梨孢属稻梨孢,引起水稻稻瘟病 5. Phytophthora sojae 鞭毛菌亚门疫霉属大豆疫霉,引起大豆疫霉根腐病 6. Erwinia carotovora薄壁菌门欧文氏杆菌属白菜软腐病 7. Valsa mali 子囊菌亚门黑腐皮壳属苹果树腐烂病 8. Fusarium oxysporum 半知菌亚门尖孢镰刀菌黄瓜枯萎病 9. 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10.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 1、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菌经(雨水)(灌溉水)(施肥)和(昆虫)等传播,从(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寄主。 2、苹果树腐烂病的症状有(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类。 3、猝倒病发病条件是(低温高湿),主要在苗床(早)期发生。立枯病发病条件是(高温高湿),多在苗床(中后)期发生。 4、(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较好的农业措施之一。 5、黄瓜霜霉病的病症是(灰黑色霉状物),角斑病的病症是(脓状物)。 6、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初侵染源主要来源于土壤大豆残体中的(卵孢子)。 7、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的抗病性可分为(数量抗病性)、(褪绿斑抗病性)、(褪绿点抗病性)和(无病斑抗病性)等4种类型。 8、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锈菌小种的变化)、(品种抗病性)以及(环境条件)。 9、大豆胞囊线虫雌雄成虫为(异)形,雌成虫为(柠檬)形。 10、玉米小斑病病菌的3个小种引起症状有差异,T小种能侵染(叶鞘)、(苞叶)与(果穗),病斑快有中毒圈,O小种只侵染(叶片),中毒圈不明显,C小种产生病斑中毒圈最小,引起黄化。 三、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马铃薯晚疫病菌一旦形成无性孢子,必定是(c )。 a .分生孢子 b .担孢子 c .游动孢子 d .芽孢子 2、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的传播介体为(a ) a .禾谷多粘菌 b .蚜虫 c .飞虱 d .菟丝子 3、油菜菌核病是在开花期以子囊孢子先侵染(b )后,再要侵染茎秆。 a .叶片 b .花瓣 c .根部 d .果荚 4、叶稻瘟有四种病斑类型,其中表示该品种抗病的病斑类型为(b ) a .白点型 b .褐点型 c .急性型 . d .慢性型 5 、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症状特点为(c )

防治葡萄灰霉病的优势拮抗细菌的筛选

防治葡萄灰霉病的优势拮抗细菌的筛选 作者:崔欣李伟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1期 【摘要】生物农药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一种长远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葡萄果穗附生细菌对灰霉病菌的抗性实验,筛选出对葡萄灰霉病抑制性最好的拮抗细菌,从而为开发新型的生物农药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生物防治;葡萄灰霉病;拮抗细菌 在葡萄灰霉病发生普遍严重的地区,使用拮抗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特别是在病菌已产生抗药性的地区,使用拮抗微生物,更是抗药性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1】。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菌种:葡萄灰霉病菌;葡萄果穗附生细菌13种 葡萄品种:中抗品种红地球 1.2试验方法 1.2.1附生细菌的平板对峙试验 为了简化工作量,采用了复式筛选法【2】,首先在平板上粗筛选出拮抗作用明显的菌株,然后,再进行二次平板筛选,找到最具拮抗作用的拮抗菌。 1.2.2附生细菌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3】 将待测菌液于26℃、180r/min摇床培养3d。取葡萄灰霉病孢子悬浮液(107个孢子∕ml)10ul,加10ul待测细菌发酵液,置无菌洁净载玻片上,于培养皿内25℃保湿,8h后观察孢子萌发情况。以0.5%葡萄糖液作对照,每个处理调查200个孢子,重复3次。计算发酵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将100%抑制孢子萌发的发酵液稀释10、100、1000倍后再测定抑制孢子萌发情况。将待测菌发酵液5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进行抑制孢子萌发试验,方法同上。 1.2.3附生细菌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4】

取灰霉病菌孢子悬浮液0.5 ml加入盛有10ml已冷却至50℃的PDA培养基中。将直径为5mm灭菌滤纸片蘸上发酵液,放入配好的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放两片,25℃培养3d后测量抑菌圈直径,以无菌水作对照,重复3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13种附生细菌对峙试验结果 通过二次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3种细菌中,除了B9和B13对葡萄灰霉病没有拮抗作用外,其他11种细菌对灰霉病均有拮抗作用,但不同附生细菌的抑菌力差异性显著。其中B5、B12的抑菌能力最强,达到了50%以上;而B4的抑菌能力最差,仅为16.11%;其他8种细菌的抑菌能力均在20%-50%之间。 2.2附生细菌对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下转第75页)抑制试验 将对葡萄灰霉病有抑制作用的11种拮抗细菌的发酵液及发酵液离心后上清液对灰霉病菌孢子的抑制试验表明(表1):B12菌株的抑制率最高,发酵液原液及稀释10、100倍发酵液抑菌率均为100%,稀释1000倍的发酵液的抑菌率仍为95.34%;B12菌株发酵液离心后上清液的原液及稀释10倍的上清液的抑制率也均为100%,稀释1000倍上清液为93.84%。B5和B1的抑制效果次之,而B4是抑制率最低。11种拮抗菌液均因稀释倍数的增加,抑制率下降,发酵液的抑菌率高于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 2.3附生细菌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 通过对11种拮抗细菌对灰霉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附生细菌对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差异较大,其中B12的抑菌能力最强,为15.17%, B5、B10次之,而B2、B7、B4的抑菌率均为5.55%,效果不明显。 3 结论 在葡萄果穗上分离出的13种附生细菌经平板对峙试验初筛,筛选出11种对葡萄灰霉病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 将11种具有拮抗作用的附生细菌对灰霉病菌孢子抑制试验、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结果均表明,B5和B12菌株的抑制能力最强,是优势拮抗菌株,而B4和B6菌株的抑制能力最差,其它7种拮抗细菌的抑菌能力均在它们之间,波动不大。11种附生拮抗细菌的能力在不同的抑制试验中略有差异,但并不影响整体的结论,这可能是由于试验中有许多外界的条件影响和人为的误差所导致的。为进一步应用拮抗菌提供理论依据,还需进行生物学特性、主要抗菌物质性质等基础问题的研究【5】。 参考文献

葡萄的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

葡萄的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 葡萄灰霉病发生日趋严重,现已成为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花序和果实,其中以花序受害最重,也可危害叶片、叶柄。花序感病后,初期呈淡褐色水渍状,渐变深褐色,不规则,有轮纹。果柄上可产生黑色病斑。果实成熟期,病菌在果 实表面形成大量菌丝,极似“灰鼠毛”。 2.浸染及发生规律:灰霉病菌腐生性很强,以分生孢子和菌核形式广泛存在于田间病株残体、土中或表土,并且耐干旱、耐低温、 存活率高。菌核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或灌水飞溅到 植株上从伤口侵入。灰霉病的浸染有两个明显期:一是浸染多发生 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二是果实着色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也有的是花期潜伏浸染,果实近成熟期发现症状。发病轻重与空气 湿度,伤口关系极为密切。天气潮湿或阴雨天,有利于发病 炭疽病是葡萄三大病害之一。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果粒染病率达70—90%。 1.危害症状:葡萄炭疽病尤以危害果穗为最重。发病初期在果粒表面产生针头大小的褐色圆形小斑点,进尔在果面上长出轮纹状排 列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从分生孢子盘内涌出粉红 色粘液。 霜霉病也是葡萄三大病害之一。我国各葡萄产区普遍发生,对葡萄的叶片、嫩梢、幼果危害严重,尤其对新建葡萄园幼树危害往往 造成全园毁灭。 2.浸染及发生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及土壤中越冬。翌年在6月上中旬进行再浸染。病菌孢子靠风雨传播。病害在田间蔓延 极为迅速,可在20—30天内使95%以上的叶片发病。

3.①日平均气温10℃以上;②20—24小时降雨10毫米以上;③新梢长度10厘米以上。8月上旬前后为发病高峰期。 4.防治措施:霜霉病是一种再浸染次数多、潜伏期短,易流行的病害。防治的关键是将病控制在发生初期。葡萄开花前后(5月下旬 至6月上旬)喷保护剂1:0.5:180式波尔多液为主。后期为治疗防治,喷杀菌剂霜霉净800倍加1%洗衣粉,克杀得、杀毒矾等连喷 2—3次,然后喷保护剂波尔多液。同防治白腐病一样,降低果园湿度,改善风光条件等农业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 盆栽葡萄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除了沼泽地和重盐碱示适宜生长外,其余各类型土壤都能栽培,而以肥沃的沙壤土最为适宜。不同 土壤对葡萄生长发充和品质有不同的影响。不适宜地区,可以通过 农业工程及栽培技术进行改土栽增。如辽宁盘锦盐碱地区,土壤含 量0.3%以上,直接栽培葡萄不能成活。但经过挖沟台田,灌水洗盐,绿肥改土或局部换土以及选用抗盐砧木品种等项措施,2-3年后使 土壤盐分降至0.2%以下,就能栽植葡萄。 盆土上面留4至5个饱满芽眼,然后插入一根120厘米长的细杆,把枝蔓绑在上面。葡萄萌芽20天后,要对盆内枝蔓进行环剥,促使 它早生根、多生根。环剥的部位在盆内紧靠植株根部那一端,环剥 长度为2厘米,把皮层完全剥掉。插枝结果后,果穗上方留5片叶 摘心,以使盆内植株低于120厘米。每盆留果穗4至6穗。开花前,每穗还要去掉一半,确保果穗整齐、果粒均匀。

植物病理实验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及其他病原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各种植物感病后的各种症状,加深对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学会识别五大类病状,观察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病原及其引起的病害症状。 2、了解症状观察在病害诊断中的意义,学习观察、描述症状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用具: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扩大镜。 实验材料: 包含五大类病害症状的幻灯片、盒装标本及新鲜标本。 甜叶菊花叶病、番茄斑枯病、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芹菜斑枯病、白菜软腐病、番茄脐腐、小麦丛矮病、玉米瘤黑粉病、黄瓜霜霉病、小麦赤霉、番茄叶霉病、丁香白粉、小麦散黑穗病、向日葵锈病、菜豆锈病、大豆菌核病、苹果缺素、苹果黑星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菟丝子等标本;细菌形态固定装片、线虫形态固定装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病状 (1)变色 (2)坏死 (3)腐烂 (4)萎蔫 (5)畸形

2、病症 (1)霉状物 (2)粉状物 (3)粒状物 (4)脓状物 3、取标本仔细观察症状类型 4、制作装片或取固定装片观察病原的形态。 四、作业 1、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寄主名称病害名称观察部位病状类型病征类型 2、绘细菌的形态图。 3、绘线虫的形态图。 实验二卵菌门和接合菌门真菌及所致病害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卵菌门和接合菌门主要真菌的形态特征,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及所致的几种主要病害症状特点。 二、仪器与用具 显微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显微电视教学设备,载玻片、盖玻片、挑针、刀片、纱布、擦镜纸、蒸馏水、滴瓶等。 三、实验材料

十字花科根肿病、马铃薯(番茄)晚疫病、瓜类疫病(辣椒疫病)、葡萄霜霉病、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莴苣霜霉病、十字花科蔬菜(或苋菜)白锈病、根霉(装片)、毛霉(装片)。 四、观察内容与方法 1、取标本观察病害症状特点。 2、作徒手切片或永久切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点。 五、作业 1、绘出2-3种霜霉病菌孢囊梗形态图并写出病原物属名。 2、绘出根霉菌、晚疫病菌或疫病菌(任意2种)的形态图。 3、简单描述几种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瓜类疫病的症状特点 实验三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真菌及所致病害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代表性病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 2、认识几种重要的子囊菌及担子菌所致病害的症状。 二、仪器与用具 显微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显微电视教学设备,载玻片、盖玻片、挑针、刀片、纱布、擦镜纸、蒸馏水、滴瓶等。 三、实验材料 毛茛白粉病、瓜类白粉病、丁香白粉病、(叉丝壳属)、杨树白粉、苹果树腐烂病、向日葵锈病、菜豆锈病、玫瑰锈病、梨锈病、白菜菌核病、小麦散黑穗、玉米黑粉病、菌核瓶装标本。 四、观察内容与方法

葡萄病及治疗方法

一葡萄白腐病、、、、、、、、、2 二葡萄炭疽病、、、、、、、、、3 三葡萄霜霉病、、、、、、、、、4 四、葡萄黑痘病、、、、、、、、、10 五、葡萄白粉病、、、、、、、、、15 六、葡萄灰霉病、、、、、、、、、16 七、葡萄穗轴褐枯病、、、、18 九、葡萄黑腐病、、、、、、、、、20 十葡萄褐斑病、、、、、、、、、21 十一、葡萄蔓割病、、、、、、、24 十二葡萄苦腐病、、、、、、、26 十三葡萄扇叶病、、、、、、、、、27 十四、葡萄卷叶病、、、、、、、、、28 十五、萄日烧病、、、、、、、、、29 十六葡萄裂果病、、、、、、、、、30 十七葡萄缺钾症、、、、、、、、、31 十八葡萄缺硼症、、、、、、、、、32 十九葡萄缺锌症、、、、、、、、、33 二十葡萄缺镁症、、、、、、、、、34 二十一、葡萄落花落果病、、、、、、、、、35 一、葡萄白腐病1概述 葡萄白腐病俗称“水烂”或“穗烂”,就是华北、黄河故道及陕西关中等地

经常发生得一种重要病菌,在多雨年份常与炭疽病并发流行,造成很大损失。 2症状特征及原因 病害主要为害果穗与枝梢,叶片也可受害,通常在枝梢上先发病,病斑均发生在伤口处,开始呈水浸状淡红褐色边缘深褐色,后发展成长条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有灰白色小粒点。当病斑环切时,其上部叶片萎黄枯死。后期病枝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呈丝状纵裂;果穗受害,先在果梗与穗轴上形成浅褐色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扩大使其下部得果穗部分干枯。发病果粒先在基部变成淡褐色软腐,逐渐发展至全粒变褐腐烂,果皮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以后干缩呈有棱角得僵果极易脱落;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形成近圆形、淡褐色大斑,有不明显得同心轮纹,后期也产生灰白色小粒点,最后叶片干枯很易破裂. 3防治依据及方法 ⒈由于白腐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果与病梢中越冬,所以结合修剪,做好果园清洁就是减少菌源,控制病害得有效措施。近年报道,在发病初期用地膜覆盖防止病菌侵染果穗得效果也很好。 ⒉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而且高温高湿得气候条件最易发病,特别就是暴风雨或雹灾后,造成大量伤口更易发病,所以改善架面、通风透光、及时整枝、打叉、摘心与尽量减少伤口,提高果穗离地面距离,注意排水降低地面湿度等一系列措施,都可抑制病害得发生与流行。 ⒊由于该病流行性强,为此在预测预报指导下做好药剂防治就是非常必要得措施。通常在发病始期(6月中、下旬)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8~15天左右喷一次,共3~5次即可。常用药剂有: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福

作物病原真菌分类

常见杀菌剂类别及其特点—选择性杀菌剂(杀真菌剂) 由真菌引起作物病害种类最多、最普遍。人类对植物病原真菌研究的最早最详尽,所以,至今专用于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种类也最多。 如何更容易记忆和使用这些种类繁多的杀菌剂,最好是首先认识常见作物病害的病原真菌类别。再针对不同病害类别去选择适宜相当的药剂。比如,对于霜霉病、疫霉病和晚疫病等低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可以选用烯酰吗啉、霜霉威、瑞毒霉、霜脲氰等,而三唑类杀菌剂对炭疽病、褐斑病、白粉病、锈病等半知菌、子囊菌或担子菌引起的病害有效。咯菌腈、嘧霉胺、异菌脲等对灰霉病特效。 作物病原真菌分为低等真菌和高等真菌两大类,低等真菌是指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而子囊菌、担子菌以及尚未发现其有性世代的半知菌三个亚门。详情见下表。 表1,作物病原真菌分类 类别亚门属别常见病害 低等真菌一、鞭毛菌:无性孢 子为带有鞭毛的能 在水中游动的游动 孢子,有性孢子为厚 垣孢子或卵孢子。 1根肿菌:其营养体为原质团, 整体产孢繁殖。无性孢子为薄壁 孢子囊中产生的游动孢子,有性 孢子为厚壁孢子囊中产生的休 眠包子。 十字花科根肿 病 2粉痂菌:休眠包子聚集成多孔 的海绵状圆球。 马铃薯粉痂病 3霜霉菌:营养体为发达的菌丝 体,产生吸器伸入作物组织细胞 内吸取养分。无性孢子为游动孢 子,有性孢子多为卵孢子。在被 害发病的作物叶片背面出现的 霜霉状物是病菌的菌丝体和游 动孢子囊。 多种蔬菜、果树 的霜霉病 4疫霉菌:菌丝体发达,无性孢 子为游动孢子,自然条件下很难 见到其卵孢子。其病征(病菌在 被害作物体上表现的特征)是白 色绵絮状物。 疫霉根腐病、马 铃薯、番茄等晚 疫病等。

黄瓜霜霉病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19-11-08T14:27:17.4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作者:陈玲玲 [导读] 黑龙江省通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随着当地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黄瓜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但是严重发生的黄瓜霜霉病给当地黄瓜产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在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此病害发展迅速,经常在发生后1~2周造成黄瓜植株叶片全部枯萎死亡,直接影响黄瓜结果。在一般情况下,黄瓜霜霉病可导致黄瓜减产3~5成,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减产幅度可达7成以上,甚者造成绝产。 一、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 1.发病原因 黄瓜霜霉病病原为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菌,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在温室中,人们的生产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此病一经发生,蔓延很快,病叶枯黄,瓜条生长缓慢,早衰减产,甚至毁园。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同温度、湿度有重要关系,尤其是湿度,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一般气温16~20C,叶面结露或有水膜,是霜霉病菌侵染的必要条件。气温20~26t,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是霜霉病菌生长的最适条件。因此,气候忽冷忽热,空气潮湿,日夜温差大,将预示着霜霉病的发生与蔓延。土壤中越冬孢子或气传孢子为其初侵染来源。 2.发病规律:病菌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种子不带菌,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霜霉病的发生与植株周围的温湿度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发生起始温度为16℃左右,而流行适温为20~24℃,且要求相对湿度在85%以上。该病的蔓延速度很快,有人将其称为跑马干,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3~4次的扩大再侵染,即可酿成大灾,因此防治此病的关键是尽早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 3.气候因素:黄瓜霜霉病的发病迟早和轻重与温、湿度条件密切相关。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湿度是决定病害轻重的主要因素。在5-30℃时均可发育,以15-25℃最适宜,20-25℃时潜育期最短,仅3天,气温高于30℃,病害受抑制。在有水滴的适温条件下,孢子囊只要1.5小时就可萌发,2-3小时就可完成侵入,而在干燥叶片上孢子囊则不能萌发。在湿度较小时,病斑水渍状不明显或较小,湿度大或雨后,水渍状明显且迅速扩大。在多雨多露的情况下,昼夜温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当棚内湿度大,温度在16℃以上时,便可出现发病中心。病害发生的早晚与气温的回升有直接关系。温室和塑料大棚,如果温湿度控制不当,通风不及时,造成棚内湿度过高,夜间温度低,湿度大,容易结露;叶片上长时间保持水滴,容易加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4.肥水管理不当 栽培与肥水管理和病害发生也有直接的关系,地势低洼、土壤质地差、肥料不足、栽培过密、通风不良或浇水次数过多,都能导致病害加重发生。黄瓜进入营养生长阶段后浇水次数不可过多,白天应及时通风透光,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要增施有机肥料。因为有机肥料养分完全,性质稳定,肥效较长,可以不断地供应黄瓜各个阶段生长的需要,增强抗病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增施磷、钾肥,对促进根系发育与机械组织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黄瓜的抗病力。密植要根据不同的品种而定,不能过密,密度大了,通风不良,影响光照作用,也是诱发霜霉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防治方法 1.栽培管理栽培与肥水管理和病害发生也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排水不良或灌水过多的田块,种植过密或中耕锄草不及时的田块,湿度较大,发病重。施肥不当,土壤板结,植株生长衰弱,抗病性下降。保护地浇水过多,不及时通风换气,使保护地湿度过高,叶面长时间结露水,利于病菌产生孢子囊和孢子囊的萌发侵入,极易导致病害流行。 2.防治方法 2.1品种抗性不强,品种更新速度慢 不同的黄瓜品种对病害的抗性能力有差异。因此,选择的黄瓜品种不同,发生黄瓜霜霉病的程度会不同。相对而言,晚熟黄瓜品种的抗病能力更强。汶上县有农户连续若干年种植同一黄瓜品种,造成其抗病性逐渐降低,发病程度逐年加重。一般来说,品质好的整体抗病能力差,而农户喜欢选择更受市场欢迎、品质好的黄瓜品种种植,这也是黄瓜霜霉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2.2农业防治 应结合的实际情况选择抗病品种,播种前先将种子浸泡在多菌灵500倍液中,30 min后捞出并用清水冲净,然后与适量的增产菌可湿性粉剂拌匀。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育苗栽植,利用地膜覆盖、建高垄种植,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及时轮作换茬,一般每隔3年与其他瓜类蔬菜轮作1次。采用配方施肥,要施足基肥,增加磷肥、钾肥、钙肥的施入量,适当补施二氧化碳气肥;在黄瓜生长后期叶面喷施0.1%尿素溶液+0.3%磷酸二氢钾、喷施宝等,或喷施葡萄糖水溶液,连喷4次。要适当控制栽植密度,切忌栽植过密。在浇水管理上,可采取膜下滴灌的方式,不可大水漫灌。一旦有黄瓜霜霉病中心病株出现,要及时拔除并清理干净,同时做好消毒工作。每次收获之后将田间病残体、落叶等全部清理干净。 2.3生态防治 采取高温闷棚方式防治黄瓜霜霉病,在黄瓜霜霉病严重发生时,高温的中午时段将大棚封闭,使棚内温度达到42℃以上,并保持2h左右,之后揭开膜进行通风,降低棚内温度,每隔1周闷1次,连续2~3次;闷棚前如果大棚内土壤干燥,则要先适当浇水;闷棚时温度控制在42~47℃之间。正常情况下,棚内的温湿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创造不利于黄瓜霜霉病发生的条件。一般棚内夜晚湿度可在90%以上;清晨适当揭膜,随着温度逐渐上升加大通风口,以降低温度、控制棚内湿度;下午温度超过16℃时尽量多通风,低于16℃时则可适当盖上草苫、减少通风口,傍晚将草苫全部盖上;22:00左右可再次开启风口以降低棚内湿度,清晨温度超过10℃即可。

葡萄灰霉病症状及防治

葡萄灰霉病症状及防治 葡萄灰霉病是我国华中、华南及温室葡萄栽培中常发的病害种类。 症状: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序、幼果和已成熟的果实,有时亦为害新梢、叶片和果梗。葡萄春季萌芽展叶即可感染灰霉病,患病的病芽和病梢变褐色最后干枯;花穗和刚落花后的小果穗易受侵染,发病初期被害部位呈淡褐色水渍状,很快变暗褐色,整个果穗软腐,潮湿时病穗上长出一层鼠灰色的霉层,细看时还可见到极微细的水珠,晴天时腐烂的病穗逐渐失水萎缩,干枯脱落。新梢与叶片受病产生淡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有时出现不太明显轮纹,和长出鼠灰色霉层。果实受侵染时成熟果实及果梗被害,果面出现褐色凹陷病斑,很快整个果实软腐,长出鼠灰色霉层,果梗变黑色,不久在病部长出黑色块状菌核。我国华北地区有两个明显的发病期:第一是在开花前和谢花后这一阶段。若遇低温高湿天气常导致灰霉病发生,严重侵害花序,果穗,造成毁灭性损失;第二是浆果着色至成熟这一阶段,若天气湿热,常导致果穗严重感病,在果面形成明显的鼠灰色霉层,产生菌丝丛,造成果穗腐烂,损失极大。 发生规律: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感染所致。病菌在感病的枝条,枝皮或僵果皮越冬,春天形成分生孢子侵染幼叶和花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主要从伤口入侵,多雨潮湿和较凉的天气条件适宜灰霉病的发生。春季葡萄花期,气温低且空气湿度大的天气,最容易诱发灰霉病的流行,常造成大量花穗腐烂脱落;坐果后,果实逐渐膨大,便很少发病。另一个易发病的阶段是果实成熟期,如天气潮湿亦易造成烂果,地势低洼,枝梢徒长郁闭,杂草丛生,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发病也较重,灰霉病菌是弱寄生菌,管理粗放,施肥不足,机械伤、虫伤多的果园发病也较重。灰霉病在我国南方和华中地区较为普遍,近所年来北方葡萄产区灰霉病有逐处加重的趋势,尤其是酿酒品种栽培和温室栽培中灰霉病造成花序,果穗腐烂已成为当前葡萄生产上的主要问题之一。 防治方法:(1)果园清洁:病残体上越冬的菌核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因此,结合其它病害的防治,彻底清园和摘好越冬休眠期的防治;春季发病后,于清晨趁露水未干,仔细摘除和拾病花穗以减少再侵染菌源。(2)加强果园管理,控制速效氮肥的使用,防止枝梢徒长,抑制营养生长,对过旺的枝蔓进行适当修剪或喷生长抑制素,搞好果园的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等,有较好的控病效果。(3)选用抗病品种,应根据当地气候状况,尽量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对从外地引进的苗木、种条要严格进消毒。(4)药剂防治:花前喷1-2次药剂预

病害分类

原生动物界 集孢粘菌门 网柱黏菌门根肿菌属——芸薹根肿菌(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 黏菌门 根肿菌门——根肿菌纲粉痂菌属——马铃薯粉痂菌(马铃薯粉痂病) 多黏霉属——禾谷多黏霉(游动孢子传播小麦土传花叶病毒和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的介假菌界 丝壶菌门水霉属——串囊水霉(水稻烂秧) 网黏菌门水霉目 卵菌门绵霉属——稻绵霉(水育秧,早稻秧苗期遇寒流侵袭,稻苗易发生绵腐病) 腐霉属——瓜果腐霉(引起多种植物猝倒病和瓜果腐烂病) 腐霉目疫霉属——致病疫霉(为害马铃薯,引起晚疫病) 霜疫霉属——荔枝霜疫霉(为害荔枝果实引起霜霉病) 霜霉属——寄生霜霉(为害许多十字花科植物和大豆,引起霜霉病) 卵菌纲盘梗霉属——莴苣盘梗霉(寄生于莴苣和菊科植物上,引起霜霉病) 霜霉科 单轴霉属——葡萄单轴霉(引起葡萄霜霉病) 霜霉目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引起黄瓜霜霉病) 白锈科——白锈菌属——十字花科白锈菌(引起油菜、白菜和萝卜等植物白锈病)

指梗霉属——禾生指梗霉(引起谷子白发病) 指梗霉科 霜指霉属——玉蜀黍霜指霉(引起玉米霜霉病) 指梗霉目 瘤霉科——指疫霜属——大孢指疫霉(引起小麦霜霉病、水稻黄花萎缩病和玉米“龙头”病) 真菌界 壶菌门玉蜀黍节壶菌(引起玉米褐斑病) 壶菌纲 壶菌目内生集壶菌(引起马铃薯癌肿病) 车轴草尾囊壶菌(引起车轴草冠瘿病) 接合菌纲根霉属——匍枝根霉(引起甘薯软腐病,致贮藏甘薯的腐烂) 笄霉属——瓜笄霉(引致瓜类、棉花、茄子等花腐) 毛菌纲——毛菌目 毛霉属——大毛霉(引起果实、蔬菜、蘑菇等的腐烂) 犁头霉属(引起贮藏物的腐烂) 畸形外囊菌(致桃缩叶病) 子囊菌门 李外囊菌(致李囊果柄) 半子囊菌纲——外囊菌目——外囊菌属

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

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 皮肤上的细菌往往与个人卫生及环境情况而有所差异。最常见的是革兰氏阳性球病,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见,有时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当皮肤受损伤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如疖、痛。在外阴部与肛门部位,可找到非致病性抗酸性耻垢杆菌。 口腔中的细菌,口腔温度适宜,含有食物残渣,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条件。口腔中的微生物有各种球菌、乳酸杆菌、梭形菌、螺旋体和真菌等。 胃肠道的细菌,因部位而不同,胃酸的杀菌作用,健康人的空肠常无菌。若胃功能障碍,如胃酸分泌降低,尤其是胃癌时,往往出现八叠球菌、乳酸杆菌、芽胞杆菌等。成年人的空肠和回肠上部的细菌很少,甚至无菌,肠道下段细菌逐渐增多。大肠积存有食物残渣,又有合适酸硷度,适于细菌繁殖,菌量占粪便的1/3。大肠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大肠杆菌、脆弱类杆菌、双歧杆菌、厌氧性球菌等,其他还有乳酸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真菌等。 呼吸道的细菌,鼻腔和咽部经常存在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等。在咽喉及扁桃体粘膜上,主要是甲型链球菌和卡他球菌占优势,此外还经常存在着潜在致病性微生物如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等。正常人支气管和肺泡是无菌的。 泌尿道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仅在泌尿道外部有细菌存在,如男性生殖器有耻垢杆菌,尿道口有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及杆菌;女性尿道外部与外阴部菌群相仿,除耻垢杆菌外,还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和大肠杆菌等。 生殖道细菌,阴道内的细菌随着内分泌的变化而异。从月经初潮至绝经前一般多见的为阴道杆菌(乳酸杆菌类);而月经初潮前女孩及绝经期后妇女,阴道内主要细菌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 机体的多数组织器官是无菌的,若有侵入的细菌未被消灭,则可引起传染。因而在医疗实践中,当手术、注射、穿刺、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细菌感染。

葡萄主要病害

葡萄主要病害 葡萄霜霉病: 一、发病特点:典型症状叶片背面长出 白色霉层。 二、为害:主要为害叶片和幼果。 三、发病症状: 叶片:染病初叶片上有半透明油渍状病斑,后扩大为黄褐色病斑,限于叶脉。环境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 果实:幼嫩果粒高度感病。果色变灰色,并生有白色霉层,后期皱缩脱落。 四、发病条件:低温,多雨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关键因素。此外,通风不畅也有利于发病。 葡萄白粉病: 一、病原菌:葡萄钩丝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称托氏葡萄粉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二、发病条件:高温干旱的夏季和温暖而潮湿、闷热的天气有利于白粉病的大发生。 三、为害:主要为害葡萄的果粒、叶片、新梢及卷须等绿色幼嫩组织,以果实受损失最大;叶片老熟和果实着色后很少发病。

葡萄白粉病 四、症状: 葡萄展叶期叶片正面产生大小不等的不规 则形黄色或褪绿色小斑块,病斑正反面均可见 有一层白色粉状物,粉斑下叶表面呈褐色花斑, 严重时全叶枯焦; 新梢和果梗及穗轴初期表面产生不规则灰白色粉斑,后期粉斑下面形成雪花状或不规则的褐斑,可使穗轴、果梗变脆,枝梢生长受阻; 幼果先出现褐绿斑块,果面出现星芒状 花纹,其上覆盖一层白粉状物,病果停止生 长,有时变成畸形,果肉味酸。 葡萄白腐病(又名腐烂病): 一、病原菌:白腐病的病原物是一种半知菌侵害葡萄引起。病部长出的灰白色小粒点,即病菌 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初无色, 随成熟度的增长而逐渐变为淡褐 色,内含1~2个油球。 二、典型症状(识别要点): 1、病果表面密生白色小点。 2、在潮湿条件下,病组织有土腥味。 3、果实受害后,干而不落。 三、为害: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新梢、叶片。

灰葡萄孢菌的细胞形态观察及菌种保存

野生型与突变型灰葡萄孢菌的细胞形态观察及菌种保存 1.实验目的 通过灰葡萄孢菌的培养实验,观察灰葡萄孢菌生长过程中菌丝形态的变化及孢子的萌发过程; 通过对灰葡萄孢菌孢子的活化与复壮,保存活力强的菌种。 2.实验内容 野生型及突变体灰葡萄孢菌的培养、菌丝形态的观察; 野生型及突变体灰葡萄孢菌的活化、复壮及保存。 3.实验材料 3.1实验菌株 灰葡萄孢菌是从典型的患灰霉病的番茄上分离并进行了单孢培养,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李红叶教授实验室提供;灰葡萄孢菌突变体由本实验室通过紫外诱变获得。3.2仪器 电子天平,高压灭菌锅,酸度计,蒸馏水器,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显微镜 3.3 试剂 PDA培养基:称取马铃薯200g,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加入1000ml水中煮沸30分钟,再用纱布过滤煮过的马铃薯,弃残渣,在滤液中加入蔗糖20g,1.5%琼脂粉,充分溶解,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分装三角瓶,置高压蒸汽灭菌锅中,0.1Mpa的大气压、121℃条件下,灭菌20min,室温冷却待用。 4 .实验方法与步骤 4.1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血球计数板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 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总共 400小格。 (1)将孢子从培养皿的菌丝上洗下来。 (2)稀释孢子至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孢子为宜, 一般稀释10倍即可。 (3) 将血球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 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片。 (4)将稀释后的孢子悬液,用移液器吸取一滴置 放大后的计数室 于盖玻片的边缘,使孢子悬液液缓缓渗入,多余 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稍待片刻,使孢子悬液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室内。 (5)计数时,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细胞数。 (6) 位于大格线上的孢子,一般只计数大方格的上方和右方线上的孢子(或只计数下方和左方线上的孢子)。 (7)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细胞数/ml=(80小格内的细胞数/80)×400×1000×稀释倍数。 4.2野生型灰葡萄孢菌的活化 取PDA 培养基在超净工作台内倒平板,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将野生型和突变体灰葡萄孢菌

关于霜霉菌及黄瓜霜霉病的文献综述

关于霜霉菌及黄瓜霜霉病的文献综述 植保三班 [摘要]黄瓜是蔬菜生产的主栽品种之一,而黄瓜霜霉病、灰霜病、蔓枯病、炭 疽病造成黄瓜产量质量大幅度下降,经济损失严重。尤其是黄瓜霜霉病,具有随气流传播、发生早、防治难的特点,是菜农在防治上用工、用药最多的一种病害。黄瓜霜霉病(cucumber downy mildew)又叫跑马干,俗称烘被子,是由古巴假霜霉病菌引起的,是世界范围内黄瓜产区主要叶部病害之一,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常因此病危害而遭受很大的损失。在适宜的条件下,流行速度很快,一两周内即可使除顶端嫩叶外的其他所有叶片枯死,减产率可达30%~50%。 [关键词]黄瓜霜霉病 一、症状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发生水浸状淡绿色或黄色小斑点,后来病斑扩大,由黄色变成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的病斑,在叶片背面病斑处生成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孢子囊和孢子囊梗,空气湿度大时霉层更厚、呈黑色、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 1.幼苗感病子叶正面先出现不均匀的褪绿黄化,然后呈不规则枯黄斑,背面产生一层灰紫色霉层,病叶很快干枯,以致幼苗死亡。 2.成株期受害多在开花结果后开始发病,一般下部叶片发病,叶片正面呈现水浸状褪绿斑点,病斑扩大时受叶脉限制而呈黄绿色至褐色的多角形,病斑背面生一层灰紫色霉状物,如果大棚湿度大,霉层会更厚,形成黑霉。多个病斑连一片,使叶片迅速干枯,植株生长缓慢,严重的令整株死亡。 二、病原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所致的一种气传性病害,病原为古巴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属专性寄生菌,菌丝体无隔膜,无色,主要危害叶片。幼苗和成株均可得病,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水渍状斑点,逐渐变黄绿色,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斑块,最终变成黄褐色,病斑连片后,叶片枯死。空气湿度大时,病叶背面生成一层黑霉,在干燥环境或喷药后霜层易消失。此病一经发生,蔓延很快,病叶枯黄,瓜条生长缓慢,早衰减产,甚至毁园。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同温度、湿度有重要关系,尤其是湿度,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一般气温16~20c,叶面结露或有水膜,是霜霉病菌侵染的必要条件。气温20~26t,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是霜霉病菌生长的最适条件。因此,气候忽冷忽热,空气潮湿,日夜温差大,将预示着霜霉病的发生与蔓延。土壤中越冬孢子或气传孢子为其初侵染来源。 黄瓜霜霉病的致病菌,古巴假霜霉菌( Pseudoperonospora cubnsis (berk. et Curt. ) Rostov)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菌目、假霜霉属,是一种专性寄生菌,无性繁殖发达,由孢囊梗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柠檬形,它可直接萌发长出芽管,低温时可释放出游动孢子1~8 个,在水中流动片刻后形成休止孢子,再产生芽管,从寄主气孔或细胞间隙侵入,在细胞间蔓延,靠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营养。产生孢子囊

经典收藏葡萄病虫害图谱大全(上)

经典收藏葡萄病虫害图谱大全(上) 一、葡萄炭疽病(晚腐病)1、病原及危害症状 病原:葡萄炭疽病病原有胶孢炭疽菌和尖胞炭疽菌。侵染部位:主要危害着色期或接近成熟的果实。发病症状:该病能造成果实大量腐烂,还能使苹果、梨等多种果树受害。葡萄炭疽病最初在病果表面出现圆形、稍凹陷、浅褐色病斑,病斑表面密生轮纹状排列黑色小点粒(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盘中可排除绯红色的粘状物(孢子块),后病果逐渐干枯,最后变成僵果。病果粒多不脱落,整穗僵葡萄仍挂在枝蔓上。在葡萄开始着色时,果粒变软,含糖量增高,酸度下降。叶片与新稍病斑很少见,叶片染病多在叶缘部位产生近圆形暗褐斑,在叶脉与叶柄上出现长圆形、深褐色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隐约可见绯红色分生孢子块,但不如在果粒上表现明显。 2、发生规律病菌在1年生枝蔓表层、病果、叶痕、穗梗及节部越冬。翌年5月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到果穗上,引起初次侵染。病菌孢子的扩散和传播主要靠雨水,孢子萌发及侵入也需要较高的湿度。每次降雨后,田间即出现一批病果,一般从6月中旬开始发病,7-8月份进入盛期。夏季多雨病害发生重,如在葡萄成熟期遇高温、多雨天气,常导致病害流行。管理粗放病害发生重。

3、防治技术(1)铲除越冬菌源。结合修剪清除病枝梢、病穗梗、僵果、卷须,扫清落地的病残体及落叶,集中烧毁。春季葡萄发芽前喷1次5%菌毒清水剂200-300倍液,铲除枝条上越冬的病菌。(2)药剂防治,可使用保护类杀菌剂如福美双、代森锰锌、炭疽福美等;内吸类药剂如咪鲜胺、多菌灵、溴菌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二、葡萄黑痘病(疮痂病) 1、病原及危害症状病原:葡萄痂圆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部位:主要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发病症状:幼果染病果面发生淡紫色小斑,近圆,渐扩大,直径3-7毫米。病斑边缘紫褐色,中央渐变灰白色,稍凹陷,上有黑点。幼叶染病,开始呈现疏密不等的褐色圆形小斑,直径1-4毫米,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浅褐色,以后病斑干枯穿孔。叶片染病,出现褐色圆斑,初病斑中央灰白色,后穿孔呈星状开裂,外围具紫褐色晕圈。葡萄嫩梢感病后,发生长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条纹,以后灰褐色,边缘深褐色或紫色病斑凹陷,严重时新梢扭曲至干枯。 2、发生规律病菌在病蔓、病梢、病果、病叶等部位越冬。病菌生活力强,在病组织内可存活3-5年。翌年4-5月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寄主,引起初次侵染。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潜育期一般6-12天。多雨、

葡萄用药大全

葡葡全生育期病虫防治 病虫害防治关键 期 措施说明应急措施 萌芽期(出土上架至芽变绿前)80%波尔多液400倍液(针对病 害的杀菌措施) 杀灭多种真菌、细菌病害 的越冬菌源,春季多雨年 份和地区,在发芽前施用 铜制剂。 如果发芽不正常,说明根 系或土壤有问题,应采用 以下措施,提高地温的措 施(如覆地膜,疏松表土 层等)、提高土壤通透性 的措施,根据根据发病轻 重适当减少枝蔓数量,对 于前一年初夏发生青枯 的种植园,进行药剂灌根 (波尔多液600倍液等)。3~5度石硫合剂(针对某些病害 和一些虫害) 石硫合剂对许多葡萄上 的病菌杀菌效果不如铜 制剂。但能杀灭白粉病病 菌,且能杀灭须螨、蚧 壳虫、锈壁虱等虫害。在 干旱地区、虫害和白粉病 发生严重的地区选用石 硫合剂。 3至4叶期 80%波尔多液600~800倍液 早春多雨年份,或易感病 的品种(如红地球) 嫩芽不正常,方法同上。 黑痘病发生,用一次防治 黑痘病的内吸治疗剂也 可以参照炭疽病发生重 时的用药方案。注意绿盲 蝽(可以用1次杀虫剂比 如功夫)。 50%嘧菌酯.福美双1000倍液 上年霜霉病或白腐病或 白粉病发生较重的果园

2.0%阿维菌素3000倍液毛毡病发生比较严重的 地区和品种 50%嘧菌酯.福美双1500倍液+2 0%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上年炭疽病发生较重的 果园或地区 已经发生白粉病或黑痘病的果园,施用20%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或氟硅)8000~10000 倍液 冬季雨雪比较多(冬季潮湿,泥泞),施用1次铜制剂,如80%波尔多液800倍液或30% 王铜600倍液。 花序分离期50%嘧菌酯.福美双1500~2000 倍液1~2次 此期是葡萄灰霉病和穗 轴褐枯病的发病初期,也 是白腐病的传播期、炭疽 病的传染期。应施用广谱 性好、药效好的杀菌剂 灰霉病发生,加用1次防 治灰霉病的内吸治疗剂 嘧霉胺,虫害发生,用1 次杀菌剂,对于缺硼地块 或地区,施用优质硼肥, 如保倍硼,温室大棚应施 用1次防治白粉病药剂, 如苯醚甲环唑。

防治霜霉病这5个配方要牢记

防治霜霉病这5个配方要牢记! 霜霉威,别名普力克、普而富、扑霉特、扑霉净等。为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卵菌纲真菌有特效,但霜霉威单剂连续使用也容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降低。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几个优秀配方,防治病害效果更加突出,扩大了防治范围,还能延缓病菌的抗药性。 配方一: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5%甲霜灵+10%霜霉威):该配方对猝倒病特效。该配方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能延缓病原菌对甲霜灵抗药性的产生。用该配方800倍液均匀喷雾。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辣椒疫病、葡萄霜霉病、水稻苗期立枯病、烟草黑胫病等病害效果更加突出 配方二: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25%氟菌酰胺+62.5%霜霉威):该配方对霜霉病特效。由新的治疗性杀菌剂氟吡菌胺和内吸传导性杀菌剂霜霉威盐酸盐复配而成,既具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治疗作用。 用该配方800倍液均匀喷雾,对卵菌纲引起的蔬菜作物病害具有稳定和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防治霜霉属和疫霉属病菌导致的病害具有特效。同时具有活性高、持效期长的特点。

配方三:30%霜霉·嘧菌酯悬浮剂(10%霜霉威+20%嘧菌酯):该配方对早晚疫病特效。该配方具保护和治疗活性,治疗速度极快,喷药后15秒就可开始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用该配方600倍液,均匀喷雾,对霜霉病,早晚疫病有特效。 配方四:51%霜霉·乙酸铜可溶性液剂(28%霜霉威+23%乙酸铜):该配方对黑胫病特效。该配方具有内吸和触杀作用。用该配方1000倍液喷淋植株,用于马铃薯、烟草防治黑胫病,防效较好,持效期较长。 配方五:48%氟啶胺·霜霉威悬浮剂(8%氟啶胺+40%霜霉威):该配方对晚疫病特效。该配方是有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复配而成,增效作用显著,且不易产生抗性。用该配方1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活性较高,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对作物安全。

霜霉病的特点及治疗

霜霉病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霜霉菌是专性寄生菌,极少数的霜霉菌已可人工培养,如引起谷子白发病的禾生指梗霉、引起白菜霜霉病的寄生霜霉。 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霜霉菌是专性寄生菌,极少数的霜霉菌已可人工培养,如引起谷子白发病的禾生指梗霉(Sclerospora graminicola)、引起白菜霜霉病的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有的种存在不同的生理型,如引起莴苣霜霉病的莴苣盘梗霉(B.remiarlactucae)和引起黄瓜霜霉病的古巴拟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浩瀚农业权威技术人员研究总结常见的霜霉病[1]除上述几种外,还有甘蔗霜霉病、大豆霜霉病、葡萄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烟草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等是毁灭性较大的病害。 病症状况 此病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为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黄萎病。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秋冬季生菜上为害越冬,

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病菌孢子萌发温度为6~10℃适宜侵染温度15~17℃,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40%产量损失。 侵染循环 霜霉菌主要有2个类型:①局部性的侵染。产生点发性病斑,生长季中不断产生孢子囊频繁地再侵染,病害流行速度非常快。大多数霜霉病属这种类型。②系统侵染。卵孢子从植物的芽鞘侵入后,菌丝随寄主生长点侵入全株,引起全株性症状,病害流行速度较慢,如谷子白发病。 霜霉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如谷子白发病),或以菌丝体潜伏在茎、芽(如葡萄霜霉病)或种子内越冬(如白菜霜霉病),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源,生长季由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在中国南方温湿条件适宜的地区可周年进行侵染。霜霉菌主要靠气流或雨水传播,有的也可以靠介体昆虫或人为传播。 编辑本段防治方法 使用技术及方法 1、预防方案:HILOT凯霜稀释600倍液喷施,6天用药一次 2、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按照400-600倍液HILOT凯霜稀释喷雾,5-7天用药一次;病情较重时,按100-300倍喷施HILOT凯霜,3天用药一次,具体施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