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以平江历史街区为例)

精选课件
23
——苏州古城河道与民居的构成分析 水道的分类(水道与街巷以及民居的关系): 2、一河一街之滨河街巷: 街(或巷)与河一行,街侧临河也砌筑石驳岸,有的还有石栏保护,民居布置在街河两 侧,形成了水陆交通两便的滨河街巷。
2 街-河-人:街河之间有码头、踏步联系街、河、人。
民居-河:面水布置的民居开门就见河,同时出门踏街巷,兼得水陆之便。 街-河:街河驳岸边种植行道树,设置石拦,装点了这滨河街巷的环境空间。
苏州风貌构成分析图
精选课件
6
根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苏州市在制定古城传统街区 规划时,着重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保持路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街道景观; 保持三横三竖加一环的水系及小桥流水的水巷特色; 保护古典园林、文物古迹及古建筑; 继承发扬古城环境空间处理手法和传统建筑艺术特色; 继承发扬优秀的地方文化艺术传统; 在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前提下,改造古城基础设施,完善居住环 境,提高居住质量。
形成的各种功能。对苏州古城街区的真
实性的分析,同样是分析以上这些元素,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精选课件
17
——苏州古城街巷
街巷一般由石块构成筑路
2
面和排水沟道。分为青石 板、弹石路等,当然也有
一些是砖铺砌的道路为了
延续古城风貌,有必要在
新修的街巷路面中采用石
材来铺筑。
精选课件
18
——苏州古城街巷
苏州古城主要南北向,街是略偏东,这与城市南北主轴略偏东 吻合。东西向街与南北向街基本垂直,形成了街的格网,巷是 格网里的步行道,东西向巷居多,形成了扁方格形的城市街巷
精保选护课件苏州古城传统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的9 意义
1、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商业活动被吸引到旧城中来。增加了旧城的
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

整旧如故,以存其真—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一、保护背景1.1区位背景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外环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116.5公顷,是苏州古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地段之一。
平江路街区与苏州古城的关系(参考资料1)1.2时代背景平江路街区卫星图(goolg earth截图)平江历史街区可谓苏州古城的缩影,至今仍遗存着自宋代起,到明代成熟的河街格局。
大量的路名、桥名与桥位与宋《平江图》相一致。
不过,平江路虽古貌犹存,却和许多城市旧区一样面临衰败。
大多数房屋建于清末民初,年久失修,蚁害水患,蛛网式的线网密布,现代化生活设施缺失。
另外,一些盲目建设的工厂、垃圾站和监狱对整体风貌破坏严重。
平江路的保护与更新迫在眉睫。
二、保护规划与实践的效果与评价平江路项目得到了世界级最高褒奖—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对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评价是:“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平江历史街区保护项目是阮仪三教授的得意之作,他说:“历史街区作为传承城市文化的一个载体,应对其进行合理的修缮和利用,修旧如故、以存其真,不仅留存了历史的特色和城市的记忆,也留住老百姓的感情。
”2009年国庆前夕,平江路获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
三、保护规划与实践3.1 指导思想与理论3.1.1 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平江路具有极高的历史风貌价值,街区内大量真实的历史信息都是研究水乡 文化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所以,“整旧如故”,延续平江路风貌、文脉自 然而然的成为保护指导思想图1、图2 :保护规划与实践后的平江路街区江南风貌(参考资料3)风貌完全保护下来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一些历史街区的采用“人房分离” 的做法,这样历史街区的房子好像是保留下来了,但是人没了,它的文化氛围就 变了。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案例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案例咱今儿个就来说说北京的南锣鼓巷。
这地儿啊,那可是相当有名气的历史街区。
一、保护的方面1. 建筑外观南锣鼓巷保留了大量的四合院建筑。
这些四合院可是老北京的宝贝啊。
你看那灰墙青瓦,古色古香的。
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保护的时候,可没少下功夫。
那些老墙要是有了破损,都是按照传统的工艺来修复的。
比如说补砖,用的砖都得是那种和原来风格一致的老砖,可不能随便拿个现代的砖头就往上糊。
而且,四合院的门脸儿,什么雕花啊,门墩儿啊,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
就像守护着老北京的记忆之门一样。
2. 历史文化元素这里面的胡同名字那都是有故事的。
像雨儿胡同,当年齐白石老爷子就在这儿住过。
为了保护这些文化元素,在胡同里就有各种小牌子,上面写着这些胡同的历史典故。
游客们一边走,一边看这些牌子,就好像穿越回了过去。
还有那些传统的老北京手艺,像捏面人儿的、吹糖人儿的,也都保留了下来。
你走在巷子里,就能看到老师傅们熟练地摆弄着手里的材料,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出来了。
这可不仅仅是手艺,更是老北京的文化传承呢。
3. 空间格局南锣鼓巷的胡同格局那是相当规整。
东西两面各有8条平行的胡同,就像鱼骨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
这种空间格局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没有被破坏。
政府通过规划,限制了一些大型建筑的建设,保证了胡同的宽度和四合院之间的间距。
这样一来,走在胡同里,你不会觉得拥挤,还能感受到那种老北京的宁静和悠闲。
二、更新的方面1. 功能转换以前啊,这些四合院就是普通居民住的地方。
现在呢,一部分四合院被改造成了特色小店。
比如说有的四合院变成了文艺范十足的咖啡馆。
你想啊,坐在四合院的院子里,喝着咖啡,晒着太阳,周围是老北京的建筑,这种感觉多棒啊。
还有的四合院变成了民俗博物馆,把老北京的生活用品、传统服饰都展示出来,让游客能更深入地了解老北京的生活方式。
2. 商业活力注入南锣鼓巷的商业那是相当繁荣。
各种各样的小吃店、特色纪念品店琳琅满目。
不过呢,这商业也是有规划的。
平江历史文化保护区

平江历史文化保护区平江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平江路以及与之联系的河街为主的整体风貌完整的区域,主要包括平江路、胡厢使巷、丁香巷、大柳枝巷、大新桥巷、祝家园、悬桥巷、顾家花园、南石子巷、钮家巷的河街两侧,以及耦园、全晋会馆、卫道观前潘宅、卫道观等文物古迹相对集中区域。
总用地47.4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东至外城河,西至临顿路,北至白塔东路,南至干将东路,总用地面积69.1公顷。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苏州古城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耦园和10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64处苏州市控制保护古建筑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
对照南宋《平江图》及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平江历史街区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有些街巷、河道、桥梁的名称在《平江图》上一一对应。
由城河、城墙、河道、桥梁、街巷、民居、园林、会馆、寺观、古井、古树、牌坊等历史遗存所构成的街区历史风貌集中体现了苏州古城的城市特色与价值,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
早在宋在《平江图》之前,街区内的通利桥、朱马交桥已在唐陆广微《吴地记》所附《后集》中已有记载,所以这些桥及所跨河道在北宋之前当已存在。
在《平江图》上更可以清晰的看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街坊格局和众多名称位置至今依然的桥梁。
在当时,古城的发展中心在中部府衙行政区和对外联系便捷的西部商贸区,因此位于古城东北部的街区是僻静的居住区,区内的河道水系尚未形成纵横交错的格局。
《平江图》上唐家桥之东南有“威果二十八营”的字样,据志书记载,彼时为严武备,驻军营房均选在城内空旷地,不杂于民。
故可知此时的街区确是比较冷僻的地区。
至明代,在东营街(即仓街)以东建立了青邱、席墟、狄溪、苏巷、济农5处粮仓,因此也贯通了这一地区东西向的多条横河,奠定了街区今日的河道格局。
至清代,苏州的丝织业主要分布在城东地区,有“东北半城,万户机声”之说。
但总体而言,街区依然是比较冷僻的地区,因此古城中西部繁华地区的横支河被密集的居民挤占和填弃时,这一地区的横支河却得以留存。
平江路的旅游价值

平江路的商业价值
• 平江路虽是作为历史文化 街巷进行了保护改造,也 说要修旧如旧。但沿街不 少老宅实已充作酒吧、会 所,只是外表并不张扬, 悄悄掩隐在木制门板之下, 乍看起来与普通民居并无 二致,只有从格外精致的 雕花门廊上可以窥出些端 倪。苏州平江历史街区至 今保持了自唐宋以来水陆 结合、河街平行的双棋盘 街坊格局,堪称世界城市 史上的一大奇迹。古街如 何与时代并存是个世界性 课题。
平江路历史街区的成功经验
• 政府、专家以及居民的通力合作,平江路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采取了政府倡导,专 家支持,居民参与的共同实施机制。政府 于专家分别从行政和技术角度把握着旧城 改造的方向,在历史文化街区这一多方利 益汇集的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决策是规划 设计成功的重要条件;技术层面由专家出 面,来统一作出规划安排,同时争取居民 的理解,鼓励公众的积极参与,更有利于 街区保护的顺利实施。
白墙黛瓦平江路突然挂满了一排 浓烈的橘红色的古朴华贵的幡布, 上面是一个新近营业的文化酒店 的名字:平江客栈一千多年来, 平江路一直是黑白的,宁静的。 这家华贵的四星级文化客栈, 厅 堂一派古朴风味,四世同堂格局 下摆放着八张花梨木太师椅,厅 堂中央供奉着福、禄、寿三星, 就连站在旁边的服务生都是一身 短衫打扮。如果不是主人说明这 是一间酒店,记者还误以为闯入 了某家民居古宅,这宅子是明代 的,距今400多年了。这座酒店卖 的就是苏州味道,全世界仅此一 家, 这家酒店的老板说:“苏州 是我们在大陆开出的第六家店, 之所以选址在平江路,是因为平 江路更能代表苏州,这里体现的 是原滋原味的苏州”。
平江路的旅游价值
• 大家都说苏州是江南水乡,你 去如周庄和同里,你会发现那 里如此的喧闹,一点也不像水 乡的安静,最近才发现苏州最 美的地方,就是平江路历史街 区,很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小 桥流水人家,你还可以选择乘 摇橹船,那里给人的感觉就是 宁静祥和。整条街现商业化还 不浓,街上开有少数几家咖啡 馆,茶馆。在路的尽头仅有一 家小吃店可吃到苏州小吃。与 同是苏州老街的山塘街相比, 平江路还是少了点商业气,保 留了点市巷旧貌,更大限度地 留住了民情风貌。
从苏州园林到水乡民居——平江路

从苏州园林到水乡民居郭悦佳园林是立体的山水画,人们在园中行走如同在画中。
苏州古城是一个大园林,到处都是山水画。
走在平江路上,也像在拙政园中一样,处处是画。
所谓“移步換景”,是游人既是观赏者亦是被观赏者,我们生活在苏州就是人间天堂的感觉!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说过:“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他说,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有不同。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在苏州园林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以拙政园为例,站在远香堂北的露台上向北看到土石假山上的“雪香云蔚亭”是一幅山水画。
远香堂前是一片荷池,假山下的石块路上游人如织,这是活动的电影。
清代文人李渔在自己的书房建了个空的窗框。
在视距和视角适合的窗外堆叠体量不大的假山、水池,还揑了一个有点像自己的笠翁。
坐在书桌望窗犹如一幅山水画。
李渔称它为“无心画”。
意思是有意无意间看到的图画。
也称“尺幅窗”。
苏州园林的造景大都用这个手法。
百度百科上对于苏州园林的介绍: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一共有十九处之多。
在1997年的时候,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平江历史街区规划与保护_图文

街巷空间分析
城市肌理与路河并置格局
遗产与紫线
年代
高度 现状
质量
高度 控制
3.保护前的概况与存在的问题
20 世纪80 年代,平江历史街区面临“四差”状况: 一是居住条件差,人口过密,房屋破旧; 二是基础设施差,用地不合理,功能不配套; 三是生活环境差,河道受污,环境脏乱; 四是建筑风貌差,不协调建筑多,文物古迹损毁严重。
平江历史街区规划与保护_图文.ppt
1.苏州古城与平江历史街区背景介绍
2.文化价值、古城肌理、街巷格局、民居意向
保护苏州古城传统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的意义
u首先,存在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浓厚的人文风俗与文化资源。 u其次,苏州古城民居街坊的传统空间是苏州文化特色的载体。 u另外,传统街区的历史空间能为新时期的建筑文化发展创造条件。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商业活动被吸引到旧城中来。增 加了旧城的人口压力,加剧了苏州古城的居住拥挤状况。
4.保护的历史进程
吴公元前514 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建阖闾大城,建城至今2500多年没有变迁。 宋1113年,建平江府,我国现存最早的碑刻城市地图绘制于1229年 元 1276 平江路成为行政中心 明1542设苏州府,至今250年
建筑分类
规划首先以保护级别 为标准把历史街区建 筑分为文物建筑、历 史建筑、一般建筑和 新建建筑4类,每一 类都具有各自不同的 保护要求,从而对应 着不同的整治措施, 以此保证街区的整体 风貌和空间格局在能 维持历史上原真状态 。
文物建筑(全晋会馆)
一般建筑
历史建筑(董氏义庄) 新建建筑
对症下药
旁边工厂旧址新建建筑
汪氏诵芬义庄牌楼
功能置换
政府主导下的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管理运作模式比较——以江南水乡的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与西塘古镇为例

画历 史 街 区 的发 展 蓝 图 。有 的 将 历史 街 区 确 定
为 。 史 文化 保 护 区 ” ,有 的 在 城市 规 划 中 强 历
调兼 顾 傈 护 历史 铸 区 与 改善 地 居 民的 生 活 质 量。 部 分 城 市 以市 场 运作 的 手 段 . 力图 以 保
护指 导 改 造 开 发 ” . “以 开 发 、 改 造 带 动 保
po i s Dr t cto r ode a d 0De a l lce J o e in o s n r t… l
K E Y W O R D S
he r t i a自 e p r e t on . o ec o1 I
d0
文化 暂 的 芷
再地 蛳 火 箍 的 护 实 咄 一 1 小
护 、更 新 ” 。从 实 践 看 .一 些 地 方取 得 7 较 好
“_ *t R o … I 日 T j a … 自 * 岫 l n rt l …h 1 dai 日 dn 『 D
s_ … ∞_ 。 _ ^ ‘. r A 6
\ ,
\
苏 州平 江 历 史街 区 与 嘉 善县 西 塘 古镇 的 保 护与
鲫 j n 身 特 色 的 许 “ 路
m a a em e t n per t n n g n d o a a i ~ o
乏 成 功 1饱 失 议 . 1
m et o dg W i h he … h t t r eg …
i …
uI u r a d t aJ n
t a i e ena he pr ct c m g… h i er t  ̄g日 pr t t on … o @c i
n t and op  ̄ i er t 0n of of en  ̄ f t f ect 8nd 日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2002年平江历史街区保护图,分为全国省级市 级,控保建筑,历古史城文保护化与保更新护—区—平和江控历史保街地区 带)
5.保护的方法原则与规划的制定实施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规划与人口动迁
规划上合理划分了街区 内的居住、商业、文物 古迹、旅游服务、基础 设施、绿化和更新发展 用地的比例,街区内各 类用地性平衡分布。
城
对于整个苏州市采用“一体两翼”作为宏观上规划,古城西侧 开辟新区,东侧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减轻古 城区的人口压力,改善古城民居环境。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对于所有古城区划定一城 两线三片保护范围,一城(古 城)二线(山塘、上塘)三片 (虎丘、留园、寒山寺)。
特别是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的划定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每条街巷的具体地块划分——以潘儒巷为例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方针
古城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的16 字方针
重点保护 合理保留 普遍改善 局部改造
保持路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街道景观; 保持三横三竖加一环的水系及小桥流水的水巷特色; 保护古典园林、文物古迹及古建筑; 继承发扬古城环境空间处理手法和传统建筑艺术特色; 继承发扬优秀的地方文化艺术传统;(包括非物质的) 改造古城古保城护与基更础新—设—平施江,历史完街善区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商业活动被吸引到旧城中来。增 加了旧城的人口压力,加剧了苏州古城的居住拥挤状况。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4.保护的历史进程
吴公元前514 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建阖闾大城,建城至今2500多年没有变迁。 宋1113年,建平江府,我国现存最早的碑刻城市地图绘制于1229年 元 1276 平江路成为行政中心 明1542设苏州府,至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年代
质量
高度 现状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高度 控制
3.保护前的概况与存在的问题
20 世纪80 年代,平江历史街区面临“四差”状况: 一是居住条件差,人口过密,房屋破旧; 二是基础设施差,用地不合理,功能不配套; 三是生活环境差,河道受污,环境脏乱; 四是建筑风貌差,不协调建筑多,文物古迹损毁严重。
1958年,在北京拆城墙的影响下,同济大学师生正式提出保护苏州古城 1986年,,首次做出苏州古城保护详细规划,市政府多次委托高校和设计单位进行研究与设计 1995 年,苏州市政府提出“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古城保护方针。 1996 年,依照贝聿铭大师的建议,召开了平江保护区规划专题研讨会,提交了“龙睛规划”
这种划分是依据河道进行的, 是范围缩小便于控制。各个街 坊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规 划保护策略。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线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点
“修旧如旧” “以存其真”。
1.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设 计不是简单地仿古复古、修旧如旧, 而是保存其真, 在强调保护的同时也 认真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
2.整旧如旧,不仅要恢复到明清时的 面貌,同时保证它的真实性,而不 是假古董,实现生活的现代化,提 高活力。
首先,存在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浓厚的人文风俗与文化资源。 其次,苏州古城民居街坊的传统空间是苏州文化特色的载体。 另外,传统街区的历史空间能为新时期的建筑文化发展创造条件。
苏州古城传统街区意象的构成及其分析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街巷空间分析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城市肌理与路河并置格局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 平江路街景保护与整治工程已开始实施。 2004 年,平江路的保护与整治工程竣工。 2005年,批准通过了同济大学编制的《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规划》 2006 年平江历史街区项目获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2009 年平江路获得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2010 年,完成了平江路(河)及两古城侧保河护与道更清新—淤—、平江码历头史街修区整、驳岸压顶、绿化补种等工程
②线[沿线修景]:保护与整治 沿河、沿街重点地段的风貌 与环境。
③点[点修缮]:严格修缮各级 文物保护单位、控制保护建 筑、历史街区环境。
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范围划定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片
在“一体两翼”的基础上, 确定“统一规划,分片设计, 逐步改造的思想,将古城区划 分为54个街坊。进行有计划、 有步骤的改造。
街区核心保护区——街内有文 物古迹、历史建筑物、构筑 物及其风貌环境所组成的核 心地段。
街区建设控制区——为确保核 心保护区的风貌、特色完整 性,为整个街区保护与发展 的长远利益,必须进行建设 控制的地区。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区
对于平江历史街区的规划层次 ①片[整片保护]:从整体上 保护欲控制历史街区,包括 保护范围规定、历史风貌保 护、空间环境保护、建筑高 度保护、保护更新要求以及 历史文化特征的继承和发扬 等。
(《苏州平江街区保护更新规划》)。 1997 年,委托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编制了《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 1998年, 平江历史街区正式被列为国家级的历史街区 2000年,国务院批准《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96-10)》,将古城保护范围确定为一城二线三片 2002年,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工程启动 2003年,苏州规划设计院编制了《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重新修订了《苏州古城平江
古城的保护与更新
——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1.苏州古城与平江历史街区背景介绍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古城保护与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2.文化价值、古城肌理、街巷格局、民居意向
保护苏州古城传统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