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插图的妙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插图的妙用
【摘要】我国古代就有诗情画意、诗画一家的说法,诗离不开画,画离不开诗。诗画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古诗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崔峦老师在《教材主编对您说》说“教科书图文并茂,且有厚重感”“新教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见,开发教材资源,运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为例,谈谈在古诗词中如何运用插图资源。
【关键词】古诗词插图妙用
一、借助插图导入新课,营造氛围,奠定基调
用诗词中的插图来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古诗词营造氛围,vbn1课堂伊始,我这样导入“童年是美好的,纯真的,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美丽的故事。这三幅插图都描写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谈一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谈谈看到插图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出示书上的三幅插图,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清平·村居》,浓浓的三幅中国画,让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调。看到《村居》图,有的学生感觉到很悠闲,舒适,心境惬意,有的学生很向往这种童年生活。看到《舟过安仁》图,图中两个小孩坐在船上打着伞,有的学生很是羡慕,因为是在北方,虽然每个孩子对划桨撑船很陌生,但是很好奇,还有的学生感到这两个小孩太调皮,特别好玩。看到《清平乐·村居》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有的学生感到这一家子很温馨,想到了自己的家庭。每个学生看着插图都谈到了自己的理解,这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本课的三首古诗词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借助插图理解词语,化难为易,准确定位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有一处“茅檐低小”,有学生提出什么是“茅檐”?书上的注释中这样写道“茅屋的屋檐”。茅屋距离现在的学生非常遥远,“茅屋的屋檐”怎么给学生解释清楚呢?这首诗的插图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赭石色的屋檐上铺满了茅草,略微探出了墙壁一些。通过看插图,学生马上就理解了注释中所说的“茅屋的屋檐”。“低小”的概念又是什么呢?到底低到何种程度,小到何种程度呢?学生理解同样有些困难,我同样借助于插图,让学生再细致地观察插图中“矮矮的小小的房子”,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低小”的具体概念。借助课文插图就实现了教师用许多语言所解释不清的东西。《牧童》这首诗中的“铺”字的理解,同样可以很好地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在学生读完“草铺横野六七里”后,我让学生看图,“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很大很大的原野‘铺’满了草,大家看,图中的原野上那么多草,到处都是,一望无际。”联系插图学生很好地感受到“铺”的一望无际,感受到了广阔的原野和草的茂盛。
三、借助插图丰富想象,画中有画,天马行空
第一首诗《牧童》的插图,一个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自由自在,连蓑衣都不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那么悠闲自在。学习《牧童》我让学生边看插图,边再读这首诗,再配上音乐,学生的情感完全融入在这首诗中,这幅画中,古诗的朗诵与画完全融为一体。我顺势而启,“这个牧童在这样的情境中,那么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的情感完全被激发出来,看着插图,学生各种各样的牧童想象图呈现出来:“他可能什么也不想,就想在这样美的景色中好好享受一番,睡上一觉。”“他在看天上闪闪的星星,想着奶奶给自己讲的神话传说故事。”“他在数天上的星星呢!他可能已经数了100颗了……”“他在想天上的星星怎么那么多,怎么也数不完呀!”“今天的小伙伴之间的游戏可真开心,明天准备去哪里玩呢?玩些什么呢?”……我不得不感叹于学生的想象力。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有美丽的一幅童年画,清新的一首童年诗。《舟过安仁》,两个小童撑着伞无拘无束,正在用伞让船前进呢!看着画面,我这样启发“你听到两个小童他们在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快,看着风向,把伞撑起来。”有的说:“看,我们有船帆了,我们的船跑得更快了!”……学生想象丰富,无声的画面被激活了。
四、借助插图辨析词语,联系实际,突破难点
《舟过安仁》中有一句“收篙停棹坐船中”中的“篙”和“棹”学生不好区分。注释中的“篙”解释为“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的解释为“船桨”,但是学生还是搞不清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联系注释,说“插图中船头之上两个长长的东西哪个为“篙”和“棹”,你能找出来吗?”片刻之后,有学生回答“尖尖的、长长的,完全在船上的是‘篙’,这是撑船用的,使劲往水里一按,船就开了。而一半在水里,一半在船上的为‘棹’,当桨用。”。为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二者之间的区别,我说,“你平时在电视上还见到过‘篙’和‘棹’吗?”有学生说“坐在船上摇动划水,让船前进的,它前面是像鸭子一样稍微有点宽为‘篙’;站起来,使劲向水底撑的为‘棹’。”借助插图联系实际,由浅到深,学生真正理解了“篙”“棹”二者之间的差别。
诗画原本一家,古诗词的学习更加离不开有意蕴的美图,只有充分认识到教材中插图资源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资源,让插图为语文服务,让插图为古诗词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