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作业的设计

合集下载

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业分层设计

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业分层设计

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业分层设计摘要: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以及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方案,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就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作业设计时应用分层教学法,这样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并且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现象,有效提高了初中历史作业质量培养学生良好完成作业的习惯,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运用分层作业设计,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取得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业分层设计呢?下面本文将对初中历史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作业分层;设计创新历史是初中时期的一门重要学科,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这对初中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想要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教学观念上进行创新,以新的思想、新的方式和新的观念开展教学。

尤其是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作业形式,使学生从被动的完成作业变成主动的进行作业练习,全面发挥作业的优势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传统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作业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在传统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有很多问题影响着作业质量,也影响了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较为常见的问题是教师在作业设计的时候形式单一,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单一的作业形式并不能满足班级内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所以导致一些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还有一些学生的作业需求得不到满足,在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中作业质量降低,甚至还会影响初中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不仅如此,长时间处在同一种作业设计形式中会降低学生对作业的新鲜感,无法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久而久之会造成初中学生厌倦历史学科的学习,如果不及时调整作业设计方案会导致初中学生养成不良的作业习惯,对其未来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

浅探初中历史与社会实践性作业设计及布置-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浅探初中历史与社会实践性作业设计及布置-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浅探初中历史与社会实践性作业设计及布置一、综合其他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如何实现综合其他课程呢?想来,这应该并非一件难事。

第一,依据作业内容进行课程横向联系。

例如,在讲完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这一课时,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语文课本所学的毛泽东同志关于长征题材的诗歌,跟音乐老师学习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结合地理知识画出长征的路线图。

此项历史与社会实践性作业便是将地理、政治、历史等学科内容融合为一,并借助语文的写作能力予以呈现的。

这样的综合其他课程的历史实践性作业设计,加强了课程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将作业内容与形式和其它学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此培养了学生构建多元知识结构的能力和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

第二,依据作业内容进行角色定向联系。

就某一历史内容进行实践性作业设计之时,可以通过角色定位的形式予以开发。

如可以让学生以当时人的口气就所学历史内容作为当时报纸的头条予以刊载。

这便要求学生既要了解历史内容的相关资料,背景、评价、影响、意义等;同时,还要能够掌握当时的写作文体;而自己对该历史内容的思考自然也便孕育其中了。

通过这种角色定位形式,可以有利的锻炼学生的写作、搜集材料的能力;并促进其对相关学科内容的掌握。

这也反应了在历史与社会实践性作业开发中,对相关不同课程的综合。

二、采用多样形式第一,殊途同归。

所谓的殊途同归是指,在实践性作业开发中,教师应对设计目的把握的前提下,设计尽可能多的不同的形式去实现;进而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历史实践性作业。

例如,为了了解红军长征的内容,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性作业来促进学生对这一历史的认识。

比如,搜集资料,以老红军的身份讲述相关历史的“演讲会”形式;或者,分别扮演毛泽东与王明,就长征的应否、得失、功过进行辩论的形式。

第二,因人而异。

作为学生个体来说,每个人之间都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

他们在学习能力、速度、风格、方式以及动机等是不相同的,老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要考虑这方面的不同。

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外拓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外拓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外拓展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外拓展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然而,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往往难以满足这一目标。

因此,课外拓展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成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外拓展。

二、课外拓展的内涵与价值1.课外拓展的内涵课外拓展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历史学习活动。

它包括参观历史遗址、开展历史主题班会、组织历史知识竞赛等。

课外拓展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课外拓展的价值(1)激发学生兴趣:课外拓展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历史思维:通过课外拓展,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历史实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增强历史意识:课外拓展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了解历史,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

(4)提高文化素养:课外拓展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三、课外拓展的主要内容1.历史人物专题:介绍著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历史贡献及其思想精神。

2.历史事件专题:深入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3.历史文化遗产:介绍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4.历史地理知识:结合地理学科,讲述历史地理变迁、地域文化特色等。

5.历史文献阅读:选取经典历史文献,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和历史素养。

四、课外拓展的实施策略1.教师引导:教师在课外拓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确保拓展活动的质量。

2.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拓展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在历史课外拓展中的重要作用。

4.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的历史资源,提高课外拓展的效果。

5.评价与反馈:对课外拓展活动进行评价与反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例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作业的设计

例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作业的设计

例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作业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设计这些作业时,我会结合历史与社会相关知识点,同时注重跨学科融合,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对比的拓展作业设计实例。

作业主题: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的比较与对比1.作业目标:-通过对比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整理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了解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作业步骤:a.第一步:知识准备-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包括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深入了解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的不同方面。

b.第二步:调研与观察-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地考察,选取本地的一个古代遗址和一个现代城市建筑;-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记录下古代遗址和现代城市建筑的特点、功能和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c.第三步:整理与对比-学生请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将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的特点进行对比;-学生可以用表格、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对比结果。

d.第四步:思考与分析-学生根据对比结果,分析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的不同之处,并思考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学生可以考虑城市化、科技进步、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e.第五步:书面表达-学生撰写一篇文章,以“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的比较”为题,表达他们对这个主题的思考和观点;-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想法。

3.作业评价方式:-书面表达的内容是否详细准确,能否清晰表达学生的观点和思考过程;-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通过这样一个关于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对比的拓展作业设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变迁,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能够将多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课外拓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课外拓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课外拓展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历史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历史教学课外拓展作为一种重要教育手段,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与实践,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课外拓展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历史认同感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运用历史故事、人物、文物等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提高历史认同感。

二、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历史视野1.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拓宽历史视野。

2.结合地方特色,开展乡土历史教育,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培养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感。

3.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获取更多历史信息,提高历史素养。

三、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1.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史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形成全面的历史观。

2.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如比较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分析各自的特点和差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强化历史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1.组织历史实践活动,如历史主题班会、历史讲座、历史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提高历史实践能力。

2.结合时事,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如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回顾历史,珍爱和平。

五、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历史学习资源。

如针对历史成绩较好的学生,提供深入研究的历史课题,激发其探究兴趣;对于历史基础较弱的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其历史素养。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开疆拓土与对外沟通》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息进步,对外沟通和开疆拓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开疆拓土与对外沟通》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不仅可以援助同砚了解国家的进步历程和文化传统,还可以培育同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培育同砚的综合素养,提高同砚的历史认识和国际认识。

二、教学目标设定1.了解开疆拓土和对外沟通的基本观点和历史背景。

2.理解开疆拓土和对外沟通对国家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性。

3.培育同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

4.引导同砚乐观参与社会实践,增进同砚的综合素养提升。

三、教学内容打算1. 开疆拓土的历史- 展示中国古代通过战争制服和开拓领土的历史经过。

- 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开疆拓土事件,如秦朝的西戎制服、汉朝的西域开发等。

2. 对外沟通的意义- 探讨外交在国家进步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 分析中国的对外沟通历史,如丝绸之路的影响、外交使节的活动等。

3. 开疆拓土与对外沟通的互动- 解析开疆拓土与对外沟通的干系和互动影响。

- 比较不同时期中国的开疆拓土策略和对外沟通模式。

四、教学方法选择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通过详尽的历史案例,引导同砚深度理解开疆拓土与对外沟通的意义和影响。

2. 小组谈论与展示: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分享各自对开疆拓土与对外沟通的看法和理解。

3. 实地考察与调研:组织同砚参与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深度了解开疆拓土地区和对外沟通国家的实际状况。

五、教学评判方式1. 教室谈论表现:依据同砚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发言状况进行评判。

2. 作业质量评定:对同砚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定,包括文献综述、探究报告等。

3. 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考察同砚对开疆拓土与对外沟通知识的精通水平。

六、作业设计要求1. 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开疆拓土事件或对外沟通活动,撰写探究报告。

2. 进行小组谈论,分析一个特守时期中国的开疆拓土策略,关注不同朝代的特点。

初中《历史》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方案

初中《历史》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方案

初中《历史》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一)检测课程教学效果坚持以学生为本,准确把握初中历史学科的性质和作业的功能,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学情,精准设计作业,精选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帮助历史教师检测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升育人水平。

(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坚持遵循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规律,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历史课堂和学生实际,增强历史作业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发挥作业对历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既关注学生完成历史学科作业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和思维过程,从而不断提升历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通过历史学科内容的挖掘和跨学科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通过历史学科作业评价反馈,给予学生及时、适当、有针对性的鼓励、指导和帮助,注重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具体要求(一)控制作业总量立足学生实际,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不超标超量布置作业。

为减轻学生负担,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历史学科提倡课堂作业与课后书面作业相结合。

历史学科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完成时间,保证大部分作业能够在校内完成。

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初中每天各学科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总时间不超过 90 分钟。

(二)精选作业内容作业内容要体现历史学科特点。

增强作业的思想性,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增强作业的科学性,确保内容准确无误、情境符合事实、问题设计恰当、语言表述清晰;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不得布置机械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

历史学科作业要体现基础性和典型性,注重基础知识,突出重点知识和必备能力,注重对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线索等的检测;体现递进性,充分发挥不同题型的检测功能,能力要求逐步提高;注重体现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创新性,鼓励更多地创设开放的、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真实问题情境,并设置与新情境高度融合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与技能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历史课程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知识拓展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拓展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拓展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知识拓展方法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的学科,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过去,更能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为未来做准备。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传授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拓展学生的初中历史知识,是我们作为历史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阐述几种初中历史知识拓展方法,旨在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一:故事化教学历史故事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将历史事件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方法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历史事件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方法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历史。

方法四: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存在。

方法五: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和理解历史。

拓展初中历史知识,需要我们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几种拓展方法,都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借鉴。

《第21课 活动课_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_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活动课_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讨论,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份5分钟的讲解报告,介绍所选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2. 讨论问题:在小组讲解结束后,全班进行讨论,针对所选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认为这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事件或人物?3. 撰写报告:每个学生需要撰写一份关于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报告,包括所选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基本信息、讲解报告的内容、讨论问题的回答以及对历史的思考等。

三、作业要求:1. 小组活动时,每个小组需要选出一位代表进行讲解,其他成员需协助补充资料和回答问题。

2. 讨论问题时,每个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报告要求字迹工整、内容完整,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 作业提交方式为电子版文档,请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至教师指定的平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小组讲解报告的质量、讨论问题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 教师将根据作业提交情况和评价标准对作业进行评分,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3. 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反馈及时向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对于本次作业的反馈包括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小组合作的体验、讨论问题的收获以及对作业评价的满意度等。

2.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了解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3. 学生可以通过反馈建议的方式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本次活动课,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增强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以拓展课《东汉铜奔马》为例

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以拓展课《东汉铜奔马》为例

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以拓展课《东汉铜奔马》为例作者:林丹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9年第5期[摘要]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中开展项目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素养。

文章以“东汉铜奔马——中国旅游标志”项目式学习为例,总结出围绕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即通过初观、细品、慎思、笃行四个环节,完成项目式学习。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初中历史与社会铜奔马[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3-0069-03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内容,不仅揭示了历史学科和历史教育的本质,也是教学实践的必然追求。

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通过创设和生活相关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复杂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历史学习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实际体验、自主探究、内化吸收的过程中,以合作形式完成项目要求并达成最终学习目标的一种习得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个具体的项目主题,充分挖掘、选择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探究、合作、体验中完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历史学习任务。

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需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探索创新、团队合作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体会、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

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出土于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江及其妻的合葬墓中,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东汉铜奔马的产生与丝绸之路的开通、繁荣和西北多天马及河西走廊养马业的兴盛是分不开的。

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览不同的历史教材,立足项目主题和活动目标,分析、比较、选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将其整合到项目式学习的内容之中。

初中历史课程拓展设计

初中历史课程拓展设计

初中历史课程拓展设计历史的学科特点在于对过去事件、现象的研究,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详细规划了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技巧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学好历史的重要性历史是人类的记忆,是文化的传承。

学好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它能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判断力,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增强我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其中,中国古代史主要涵盖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历史阶段;中国近现代史主要涵盖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世界史主要涵盖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近代欧洲、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历史阶段。

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时间线:历史事件有时间顺序,要理清时间线,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

2.理解历史现象:历史现象往往是复杂多面的,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

3.注重史料:学习历史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画时间线: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2.比较法:将不同历史事件、现象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和差异性。

3.角色扮演:尝试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加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中考备考技巧1.抓住重点:中考历史考试有重点内容,要抓住这些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2.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3.及时复习:历史知识需要反复记忆,要及时复习,巩固记忆。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历史学习的时间和质量。

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上积极发言,与老师和同学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3.开展课外阅读:阅读历史书籍、文章,拓宽知识面,提高历史素养。

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以上就是本文档的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双减”政策下八年级历史拓展作业规划

“双减”政策下八年级历史拓展作业规划

作业设计“双减”政策下八年级历史拓展作业规划文|陈燕春作业规划是学校教研组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的作业规划有助于教育的扩充发展,有助于教研组专业素养的提高,是体现教研组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标准,更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课程标准的拓展作业观历史课程教学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历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下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双减”政策的落实,作业作为课程教育的重要环节,贯穿教学活动始终。

作业形式多样,而拓展作业是实现历史课程育人方式变革后的创新型作业,是以了解历史现象、探究历史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小组合作等方式,分享探究后的观点,从而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

拓展性作业,一般是指为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历史学习从书本、课堂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并提高实践能力的课外、校外实践活动作业。

拓展性作业注重帮助学生内化所学内容,重视知识运用,更强调多学科能力融合和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形式多样的复杂性学习任务。

二、学年拓展作业设计思路和意图八年级历史教材讲述的是中国近现代史。

其中八年级上册学习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反抗斗争的救国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八年级下册学习的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可见,八年级历史学习内容是培养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最佳教育依托,是培养中学生家国情怀最佳的资源。

因此我校历史教研组于2022—2023学年在八年级开展了校本化拓展作业规划探究。

(一)主题确定———基于课程标准,结合重大主题与时事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的前三个单元都是清朝末期历史,其中《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等都和南京有着重要的联系。

跨学科视野下的初中历史拓展性作业设计研究

跨学科视野下的初中历史拓展性作业设计研究

跨学科视野下的初中历史拓展性作业设计研究● 干学展摘 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既可以作为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也可以作为测量学生核心素养表现的评价任务。

跨学科拓展性作业坚持以历史学科为本位,融合不同学科的素养要求,突出作业的综合性、层次性和成效性。

跨学科拓展性作业的评价要注重跨学科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落实相关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关 键 词:历史作业;跨学科;评价;核心素养作者简介:干学展,宁波市第十五中学,高级教师,历史学学士,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和学校课程研究。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1]该通知对作业的质量、类型、评价等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是学生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作业任务形式包括完成课后练习、制作历史模型、撰写历史调查报告和历史小论文等。

[2]这不仅丰富了历史作业的形式,也为综合性、开放性作业打开了新空间,使历史作业不仅具备了诊断、巩固课堂所学的功能,还是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笔者将以本土红色资源与初中历史融合教学中的作业为例,探析跨学科视野下的初中历史拓展性作业设计实践。

一、融绘,体现作业综合性融绘,即融合不同学科要求,绘制历史发展图卷。

历史的发展并非孤立的,它不仅有时间脉络,也存在着空间分布特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若能将家乡的元素融入历史学习中,不仅能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增强时空感知,更能培养家国情怀。

作业要求学生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区域历史发展,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也对其地理课程的区域认知能力和艺术课程的创意实践能力提出了要求。

初中历史学习的学科拓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的学科拓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的学科拓展第一篇范文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记忆和复述,而是要通过深入的学科拓展,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和把握历史。

初中历史学习的学科拓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方法和观念,对历史事物进行认识、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学科拓展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下历史思维能力:1.时序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相互联系。

2.比较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现象之间的异同,提高对历史规律的认识。

3.分析思维: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背后的原因、意义和影响。

4.批判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文化素养的提升历史学科拓展活动应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以及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2.弘扬革命文化: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历史,了解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织学生学习国家的发展历程,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精神的培育创新精神是学生历史学习的重要品质,学科拓展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

1.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发现历史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2.创新能力:通过历史课题研究、历史剧创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

3.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将历史创新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科拓展活动的实施为了实现初中历史学习的学科拓展,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1.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课程拓展设计

初中历史课程拓展设计

初中历史课程拓展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拓展设计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兴趣。

在历史课程的拓展设计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初中历史课程拓展设计进行探讨。

一、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和历史基本技能,如史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运用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尊重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充分利用校内外历史资源,如博物馆、历史遗址、历史人物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程内容的序列化:将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化、序列化的组织,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3.跨学科教学:结合地理、语文、艺术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评价体系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程度、探究能力等。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研究报告、历史剧表演等形式,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总之,初中历史课程拓展设计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第二篇范文:以具体例题为示范教学方法——以初中历史课程拓展设计为例在初中历史课程拓展设计中,选取具体例题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第13课东汉的兴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3课东汉的兴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东汉的兴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东汉的兴衰》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东汉的建立及其背景;2. 了解东汉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概况;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和评价能力;4. 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围绕东汉的兴衰展开,具体包括:1. 预习内容:学生需预习《东汉的兴衰》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包括东汉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及地点等基本史实。

2. 阅读理解:学生需仔细阅读教材中关于东汉初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内容,并理解其发展脉络及影响。

3. 笔记整理:学生需整理学习笔记,包括东汉初期重要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本身等关键信息。

4. 思考分析:学生需分析东汉初期政治体制的变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并尝试从多个角度评价东汉初期的历史地位。

5. 拓展延伸:学生可结合现实生活,思考东汉时期的文化、科技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三、作业要求1. 预习要求:学生需在课前完成预习任务,并标记不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堂讨论。

2. 阅读理解要求: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理解并掌握关键知识点,做好笔记。

3. 笔记整理要求:笔记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记录完整。

鼓励使用思维导图等方式整理笔记。

4. 思考分析要求:学生需结合教材内容及个人理解,深入分析问题,尝试多角度评价历史事件。

5. 拓展延伸要求:学生需结合现实生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体现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依据以下标准进行:1. 完成度: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按照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2. 准确性: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准确理解并记录关键信息。

3. 思考深度:学生在思考分析环节的表现,是否能够深入分析问题,提出有深度的见解。

4. 拓展性:学生在拓展延伸环节的表现,是否能够结合现实生活,提出有见地的思考。

五、作业反馈本作业的反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批改: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八年级历史拓展性作业设计与实施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八年级历史拓展性作业设计与实施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八年级历史拓展性作业设计与实施摘要:历史学科拓展性作业设计和实施时,教师充分观照“教学评一体化”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带有实践属性的作业任务,成功调动学生学科探索思维,形成丰富训练成效。

学生对拓展性作业任务有主动探索的热情,教师从“教学评一体化”建设角度展开设计,能够大大提升作业设计的适合性,与当下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育理念高度吻合,具有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作业设计“教学评一体化”代表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历史拓展性作业设计环节,充分考虑“教学评一体化”进程,其训练价值是值得期待的。

历史作业有诸多呈现形式,教师从“教学评一体化”进程角度展开设计,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作业探索环节,对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积极辅助作用。

创设“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延伸“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训练,教师从不同维度出发展开设计,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拓展性训练,都可以创造更多教学成长契机。

一、创设“教学评一体化”情境,推出拓展基础性作业任务历史学科作业包括内容众多,特别是基础性作业任务,指向识记、积累、应用等训练目标,学生接受这些作业任务后,需要自身的主动探索,也需要教师的引导,还有其他同学的点评,唯有形成“教学评一体化”,才能换取更丰富训练成果。

在作业任务设计环节,教师有意识创设“教学评一体化”训练情境,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定冲击,形成崭新训练成长点。

如教学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抗美援朝》,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对抗美援朝的原因、过程、意义等内容进行梳理,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片段,要求学生直观感受抗美援朝战斗的残酷,对抗美援朝涌现的英雄进行直观感知。

学生开始研究教材内容,对一些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讨论,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

教师设计“教学评一体化”作业任务: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经历五次重大战役,涌现了一批战斗英雄人物,深度阅读教材,选择其中一位英雄展开重点分析,列举英雄事迹,展开人物鉴赏,利用文字形式展示英雄形象,准备参与课堂展评活动。

谈初中历史与社会的作业设计

谈初中历史与社会的作业设计

谈初中历史与社会的作业设计作者:刘艳君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5期摘要:在初中阶段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文历史,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成为全面的人。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精心设计课后作业,从多方面为学生布置历史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掌握学习的历史知识,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学习的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设计;教学策略前言:传统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直接让学生对于课堂上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背诵学习,虽然学生能够掌握课堂上学习的历史知识,但是学生无法对于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掌握,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不到有效的提供啊。

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知识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综合学习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课后作业。

作业的布置与设计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一、优化作业结构,丰富作业形式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优化作业的结构,丰富作业形式才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认真的完成作业,发挥作业的效果。

在作业结构优化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学生设计各种类型的作业,还需要根据作业的功能,为学生设计各种类型的作业。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为学生进行分层作业的布置。

这样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就只需要完成自己学习能力范围内的作业,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自信心。

优化作业布置的结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最终达到丰富作业形式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统一国家的建立》时,需要根据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设计各种类型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重点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查阅课外学习资料,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历史知识,这样通过多方面的巩固学习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

例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作业的设计

例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作业的设计

例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作业的设计作者:邬惠娟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6年第05期【摘要】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作业的设计,教师通过布置与传统作业完全不一样的形式,将生活中更多生动有趣的现实知识同课本知识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内容,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首先对传统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并对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展开了详细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作业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65-01一、传统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形式中的不足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传统作业模式的弊端更加凸显出来。

首先,机械化的作业完成模式。

传统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布置基本都以知识点的巩固为出发点,将单一的答题模式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并没有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而是单纯的练习、巩固和记忆。

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只能够机械地重复记忆,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封闭性较强。

传统的作业目的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理解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以书本内容为中心的基础上,作业完成形式以独立完成为主。

这种完成作业的形式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没有实践过程,也没有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下降,尽管凭借较强的记忆能力和理解力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综合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

再次,单一的评价形式。

传统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对、错的方式进行评价[1]。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初中生叛逆的特点,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放弃这门学科学习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调查类作业设计拓展性作业设计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
性作业的设计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例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作业的设计
【摘要】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作业的设计,教师通过布置与传统作业完全不一样的形式,将生活中更多生动有趣的现实知识同课本知识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内容,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首先对传统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并对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展开了详细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65-01
一、传统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形式中的不足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传统作业模式的弊端更加凸显出来。

首先,机械化的作业完成模式。

传统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布置基本都以知识点的巩固为出发点,将单一的答题模式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并没有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而是单纯的练习、巩固和记忆。

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只能够机械地重复记忆,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封闭性较强。

传统的作业目的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理解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以书本内容为中心的基础上,作业完成形式以独立完成为主。

这种
完成作业的形式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没有实践过程,也没有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下降,尽管凭借较强的记忆能力和理解力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综合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

再次,单一的评价形式。

传统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对、错的方式进行评价[1]。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初中生叛逆的特点,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放弃这门学科学习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调查类作业设计
拓展性作业设计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教师在设计拓展性作业过程中,应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化,促使教材内容能够充分地反映在作业中,但又不是对教材内容单纯的展现。

科学的拓展性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以后,对教材内容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知识进行内化。

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拥有更加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设计拓展性作业的过程中,给予每一个学生成为探索者以及发现者的机会,从而使其逐渐自主探索出符合自身习惯的学习方法,并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设计历史与社会学科拓展性作业时,教师应善于将教材中的小课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在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地发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可以在思考的基础上,大胆的提出问题[2]。

而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还能够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丰富而生动的作业内容,将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类作业设计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课本知识并对其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解决。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环境问题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一项调查类作业,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社区的总体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具体内容包括:①通过肉眼观察附近水资源是否存在污染状况,对污染源进行查找;②对自己及亲朋好友家的饮用水进行取样化验;③面对各种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将其同教材中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的重要性进行紧密结合;在对当地水资源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总结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防治的具体措施等。

调查类作业能使学生更加真实地体会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能提高对身边生活环境的关注。

学生通过亲身体会,通过自己的努
力来整理以及理解的知识内容,将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3]。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拓展性作业的过程中,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手工类作业设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其中一大功能就是积极传播中华文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对人类文明产生尊敬之情。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包含多种形式,文字、书籍、建筑、书画以及陶瓷等,同时还包括各类手工工艺。

每一地区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教师在进行拓展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将其同课程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的过程中,引导其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一课时,除了应用调查类作业设计以外,还可以应用手工类作业设计。

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我国传统的节日,布置手工拓展作业,学生可以将自身的作业带到课堂上来分享,师生共同对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布置包粽子的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购买糯米和粽叶,小组中每位同学各有分工,有人负责烧水煮粽子,有人负责包粽子等[4]。

整个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团结努力,才能够完成作业,而这一过程是充满探索和快乐的。

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并不以粽子数量和质量为基准,而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

这种手工作业的形式,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团队合作精神,吸取队友的意见、共同努力完成任务[5]。

这种拓展性作业形式打破了传统作业中封闭式较强的特点,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端午节的由来以及中华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拓展性作业设计的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拓展性作业设计,以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内容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调查、探索和实践等形式,使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得以提升,在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教师在进行拓展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将挖掘学生潜能作为出发点,为学生构建一个锻炼以及展示自身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立艳.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探索与启示――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为例[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21-126.
[2]庄晓蕙,刘庆欢,何雪萍,蒋玲. 我国个性化作业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基于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与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数据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2014,:104-111.
[3]陈君德. 作业:体验成功与快乐――山东省昌乐县整体推进中小学作业改革的探索与实验[J]. 当代教育科学,2015,:36-40.
[4]徐倩. “窗台”前的美丽守望――《历史与社会》作业优化设计“四维四策”[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37-38.
[5]张露. 基于课后“选择、启发、导向、创新”的作业设计[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4,:237-2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