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宪法
第三章宪法
第三章宪法第一节宪法概述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P98宪法一词在中国古籍和古代立法文件中存在过。
比如《尚书》、《国语》中“赏善罚奸,国之宪法”。
这里宪与法含义相通,泛指典章制度和法令。
宪法Constitution和Constitutional law的现代涵义始于18世纪。
在当时概念化的过程中,“宪法”或许是由博林布罗克首先使用的,该词实际上只是在1776-1787年间的美国才真正获得其基本和确切含义。
美国的整个传统是把“宪法”理解为实现“有限政府”的一种工具。
美国宪政留给世界最深远的思想遗产,就是不承认没有限制的权力———不论这种权力是以多么高尚的名目行使的,更不承认不受控制、至高无上的政府权力,其中当然也包括立法权。
这种理论直接来源于西方的怀疑主义及其对人性的不信任。
“宪法”意味着一个政治社会的框架,它通过并依据法律组织起来,其目的是为了制约绝对权力。
[意]萨托利,《“宪政”疏议》在亚洲,日本最早翻译并正式启用宪法一词。
19世纪80年代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首先使用宪法一词,1908年清政府为敷衍民意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英国宪法-近代宪法的先驱;1787美国宪法-第一部成文宪法;1791法国宪法-欧洲大陆的第一部成文宪法。
1.宪法的分类: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根据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英国是不成文宪法。
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根据宪法的效力和制定修改程序。
如果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为刚性宪法;同于普通法律的是柔性宪法,如英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的宪法。
c)君主宪法和共和宪法,以国家政体为分类标准。
规定由君主独揽国家统治权的是君主宪法;规定由民选的国家机关掌握国家权力的是共和宪法。
d)原始宪法和派生宪法,以是否具有创制性划分。
在宪法内容上有创制性的宪法,如英、法及苏俄宪法是原始宪法;模仿其他国家宪法中所规定的制度而制定的宪法叫派生宪法。
2.宪法监督制度,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程序,审查和裁决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以维护宪法权威和公民宪法权利的制度。
第三章 宪法
正提 出 案修
正通 过 案修
生修 正 效案
二、宪法的产生
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表现形
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前没有宪法。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三部宪法:
英国宪法(17世纪)没有形成统一的成文宪法
美国宪法(1787年)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
法国宪法(1789年)欧洲第一部成文的宪法
为什么要有宪法? 1、社会契约论影响:君权民授 2、国王也能为非:权力必须限制 3、三权分立:不是最好,但现实中没有其 他方法比它更好。 4、代议制(议会)、议会中多数党执政 (政府)、司法独立(法官终身制)。 5、权力[限制权力]+权利[保障权利]=宪法
( 3)
开发商以政府作后盾,强拆老何的房屋。 老何可以诉开发商侵权或者诉政府侵害了自 己的合法财产。 ——这又是一个民法问题 老何是否构成民法意义的“诽谤”,或 许老何或者老何聘请的律师,还可以从很多 的法律条文中找到更多的依据,维护老何的 权利,挽回一些损失,至少也能“出口气”! ——还是民法问题
―多给他钱!他要多少就给多少!” 国王不耐烦了。 “不行啊,陛下,那个倔老头儿说 了,磨坊是他爷爷的爷爷留传下来的, 一家人世世代代靠它糊口为生,它的价 值无法计算,给多少钱也不肯卖!” “混帐!”威廉一世暴怒了。“马上 派兵去给我拆掉磨坊!谁敢抗拒,就地 正法!” 一大队御林军应声蜂拥而去,铁蹄 踏处,老磨坊顷刻被夷为一片平地。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民主制
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阶
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怎样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规定的内容(1) 宪 法 —— 国 家 的 根 本 法
国家性质 根 本 制 度 根 本 任 务 国家形式
第三章 宪法
第二节 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 指导思想: 我国1982年宪法总的指导思想。 1982年宪法总的指导思想 我国1982年宪法总的指导思想。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 2、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 3、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 4、民主集中制原则 、
第四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权与人权 公民、 (一)公民、国民和人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 宪法和法律规定, 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 自然人。 自然人。 (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目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国旗、国歌、国徽、
中国宪法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的集中表现。 的集中表现。 (三)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 书。
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1949年的《共同纲领》 1949年的《共同纲领》 年的 1954年宪法 (二)1954年宪法 1975年宪法 (三)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四)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五)1982年宪法
第四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宪法规定公 民有权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 民有权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 以及在政治上享有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 的自由。 的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第 条P14)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第34条 2、政治自由(宪法第 条) 、政治自由(宪法第35条
第三章 宪法《法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节 国家基本制度
第三节 国家基本制度
第三节 国家基本制度
一、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指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宪法 学中的经济制度是一种法律化了的经济制度,它和经济基础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 念,作为这样的一种制度,经济制度理应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一)我国宪法中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
第三节 国家基本制度
都是由一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 社会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容决定着一个国家活动的方向,对国家政策的
制定起着巨大的作用,对国家性质的确定有着很大的影响。
第二节 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第一条是对我国国家的性质和政治属性的规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 会主义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两个方面。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 对国家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
第一节 宪法基础理论
(二)宪法的本质 宪法和其他法律一样,都是被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但宪法在表现统 治阶级意志的过程中却存在自身的特点,这就是宪法比其他法律更集中、更全面 的表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1.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2.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宪法(第三章)
第三章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宪法基本原则概述一、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所谓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
宪法的基本原则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普遍性;2、特殊性;3、最高性;4、抽象性;5、稳定性;二、宪法基本原则的作用1、宏观指导作用;2、整合和协调作用;3、补充作用;三、宪法基本原则的种类就世界各国的共性而言,宪法之基本原则大体包括四种,即: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就我国而言,宪法基本原则还应包括单一制原则。
第二节人民主权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概述1、人民主权原则的概念人民主权原则,又称“主权在民”原则,是指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来源于人民。
人民主权原则在作为民意代表机关的议会处于相对优越地位的国家,表现为议会主权。
2、人民主权原则的产生过程(1)、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是由16世纪法国的法学家和政治学家让·布丹在《论共和国六书》中提出来的;(2)、让·布丹认为,国家的主权应当归属于君主,但君主又必须按照上帝和自然法进行统治,否则就是暴君制;(3)、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霍布斯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君主,但君主的主权来自于人民,而不是来自于神授;(4)、洛克坚决反对君主主权,主张人民主权应当表现为议会主权;(5)、卢梭进一步发展了资产阶级主权理论,系统阐述了人民主权学说;(6)、在卢梭等人所提出的人民主权理论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者又提出了自己的人民主权学说;3、如何认识和看待人民主权?(1)、人民主权学说的出现,是国家学说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但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民主权学说,不可避免地带着一定的资产阶级局限性;(2)、人民主权学说的出现,对于反对封建主义具有积极的意义,事实上,人民主权学说所秉持的某些原则,已经超出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范围;二、人民主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从世界各国的宪法内容来看,各国宪法一般从三大方面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第一,明确规定人民主权原则;第二,通过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来保障人民主权;第三,通过规定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三、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1、宪法明确确认人民主权原则;2、宪法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实现的基本途径和方式:(1)、作为人民主权原则实现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宪法规定,除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外,还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3、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第三节基本人权原则一、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一)、人权的含义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享有的权利。
第三章 宪法的基本
不再是抽象的公意, 不再是抽象的公意,而是具体的权利和自由 B.权利限制国家权力 B.权利限制国家权力 德国基本法第19条第2 :"基本权利的基本 德国基本法第19条第2款:"基本权利的基本 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受侵害."fa1 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受侵害."fa1
第三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权力制约原则 一、权力制约思想的历史发展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 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权力制约:直接动因是控制权力的扩张和权力的滥用, 权力制约:直接动因是控制权力的扩张和权力的滥用, 间接的效果是保障公民权利. 间接的效果是保障公民权利. 亚里士多德 人性恶:"人类倘若由他任性行事, 人性恶:"人类倘若由他任性行事,总是难保不施展他 内在的恶性." 内在的恶性." 相互制约是防止人们恶性膨胀的根本途径;选举, 相互制约是防止人们恶性膨胀的根本途径;选举,限 任,监督和法治等权力制约方法. 监督和法治等权力制约方法. 波利比阿(Polylbiu, 公元前205-公元前125) 波利比阿(Polylbiu, 公元前205-公元前125)
通过仔细考察罗马历史认为, 通过仔细考察罗马历史认为,罗马的强盛主要得益 于它独具特色的政体,这就是执政官, 于它独具特色的政体,这就是执政官,元老院和平 民会议三者权力互相配合与制衡的政治体制. 民会议三者权力互相配合与制衡的政治体制. 只有以权力制约权力,才能避免权力专横和蜕变, 只有以权力制约权力,才能避免权力专横和蜕变, 保持权力的稳定. 保持权力的稳定. 洛克 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 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虽然立法权是国家的最 高权力,但是受人民委托条件的限制. 高权力,但是受人民委托条件的限制. 孟德斯鸠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 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从事物的 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从事物的 性质来看,要防止滥用权力, 性质来看,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 力."
第三章第 宪法创制
一 • 宪法制定 二 • 宪法修改 三 • 宪法解释
一、宪 法 制 定
1.宪法制定权(constituent power) 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 法的一种权力。
概念源自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法治思想以及中世纪的根本法思想
主体: 人民
特征: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制定者: 议会、国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四)宪法修改程序
4、议决
修改草案提交立法机关戒全民进行表决,由其决定是否通过 该草案,使其成为宪法修正案。各国宪法对议决都规定了比 一般法律议决较严格的程序
我国宪法规定宪法修改草案的通过必须经由全国人大 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宪法修正案草案
(四)宪法修改程序
5、公布
(四)宪法修改程序
2、审定
有权机关审查修宪提案的内容,对是否修改作出决定。
重点是
“应否修改”
理论上看,这一程序并非必要程序, 我国的宪法修改程序也没有规定此程序。
(四)宪法修改程序
3、起草
由指定戒法定的国家机关对修宪提案所涉内容进行具体的拟定
重点是
“如何修改”
贯彻公开、民主的原则,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
最后程序,必经程序
宪法修正案只有公布之后,才有法律效力。
公布宪法修正案的机关主要有国家元首、议决机关
和行政机关等情况
我国宪法修正案的公释
(一)含义
宪法实施过程中,根据立宪的原意对宪法条款的含 义所作的说明。
意义
宪法解释是准确适用宪法 维护法制统一和宪法尊严 弥补宪法因时代变迁发生不现实的脱节带来的问题 是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三、宪法的解释
第三章 宪法
宪
法
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第三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 第三十一条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 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 •
宪
法
• 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 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 的权利和义务。
宪
法
第 二 节
我 国 的 基 本 制 度
一、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宪法第 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 规定: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 。
宪
法
宪
法
二、宪法的基本特征
宪法同其他法律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宪法同其他法律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内容不同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内容不同, (一)、内容不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她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 根本制度和 她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效力不同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效力不同, (二)、效力不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法律,在适用上优先于普通法律 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法律,在适用上优先于 高于法律 优先于普通法律 宪法是任何个人和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2、宪法是任何个人和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创制的程序不同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创制的程序不同, (三)、创制的程序不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现行宪法第64条规定: 宪法的修改, 64条规定 现行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 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 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 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 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 过。
宪法第三章概括内容
宪法第三章概括内容
宪法第三章概括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和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和体制安排。
宪法第三章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以及它们所担负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首先,宪法第三章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人民检察院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意志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和其他职权。
国务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国家行政事务的日常运行。
中央军委是我国的最高军事机关,负责国防建设和军队的指导。
全国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负责执行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其次,宪法第三章明确了这些国家机构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宪法、监督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等。
国务院负责组织实施宪法、法律,管理行政机关和军队,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行。
中央军委负责领导全军,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国防职责。
全国人民检察院负责执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最后,在宪法第三章中也明确了这些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和权力的制约。
各个国家机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监督,不得互相侵犯对方的职权。
各个国家机构都应当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自己的职权,并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总之,宪法第三章为我国的国家机构和权力运行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制度安排。
这一章的设立确保了国家机构的有序运行和权力的合理行使,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宪法第三章的内容介绍
宪法第三章的内容介绍宪法第三章是中国宪法的基本章节之一,主要涵盖了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在这一章节中,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对公民权益的保障和监督。
以下是对宪法第三章内容的相关参考内容的介绍。
首先,宪法第三章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其中,公民享有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
公民还享有人格尊严权,即受到尊重和保护个人尊严的权利。
此外,公民还具有自由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等。
另外,宪法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权选择和信仰宗教信仰,同时也有权不信仰宗教。
其次,宪法第三章还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其中,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即有权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通过投票来选举和被选举。
公民还有言论和表达权利,有权对国家政策和事务进行评论和表达意见。
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参政权利,包括提出建议、批评和投诉的权利。
公民还有加入政党和社会团体的权利,有权参与社会和政治组织。
宪法第三章还关注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经济权利。
其中,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即有权选择、改换、终止劳动关系,并获得劳动报酬。
公民还有教育权利,有权接受教育并接受相应培训。
宪法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包括享有社会保险、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福利权利。
此外,公民还享有文化权利和知识产权权利等。
宪法第三章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公民还应当履行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教育和军事义务,公民应当接受必要的教育和履行国防义务。
总之,宪法第三章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通过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保障了公民的权益,维护了公民的基本人权和社会公正。
这一章节的确立,为中国公民提供了法律保障和依据,推动了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的平等发展。
第三章宪法
返回
NEXT
(一)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 族团结
返回
NEXT
(二) 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 会公德
返回
NEXT
(三)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返回
NEXT
(四)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返回
NEXT
(五) 依法纳税
返回
NEXT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 广泛性 • 平等性 • 真实性
返回
平
等
权
我 国 公 民 的 基 本 权 利
返回
人 身 自 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 教 信 仰 自 由 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社 会 经 济 权 利 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妇女、婚姻、家庭等受国家保护 NEXT
平等权:
返回
NEXT
人身自由:
返回
NEXT
政治权利和自由:
返回
NEXT
宗教信仰自由: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共产党是领导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
返回
NEXT
我国的国家结构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 建立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 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各族人民的根 本利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国家主席
最高人民 法院
国务院 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最高人民 检察院
现行宪法规定的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简表
第三章 宪法
3、公民的基本义务 、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 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129页)
国家标志
国家标志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首都: 北京
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 年 权利法案》 第一部成文宪法
1787年美国宪法 1787年美国宪法
提出了自由、平等、 提出了自由、平等、主 权在民、权力分立、罪 权在民、权力分立、 刑法定、 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原则和主张
1789年 人权宣言》 1789年《人权宣言》
1791年法国宪法 1791年法国宪法
二、宪法的产生及本质 (一) 宪法产生的原因 1、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最终为宪法的 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 2、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民主学说,为 宪法的产生培育了深厚的思想土壤。 3、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宪法的产生 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权保障。
(二)西方国家宪法
17世纪英国革命 17世纪英国革命
历史原因:我国一直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 权制国家。尽管两千多年来几经分合,但国家 的统一一直是主流。 民族原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 历史状况和民族关系决定了在我国的具体条件 下,只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而不宜采 取联邦制,民族分离对社会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三)我国的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我国的行 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 政区域实行三级基本层次划分的体制; 政区域实行三级基本层次划分的体制;有自治州 和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县的地区,其行政区划层次为四级。 和市管县的地区,其行政区划层次为四级。
宪法学第三章(修改)
宪 法 学
宋氏三姐妹重庆划船
根据宪法表达方式的不同,它可分为宣言性宪法规范 和确认性宪法规范; 根据宪法规范约束力的强弱程度不同,它可分为提倡 性宪法规范、任意性宪法规范和强行性宪法规范; 根据宪法规范的功能不同,它可分为调整性宪法规范 和保护性宪法规范; 根据宪法规范的实质内容和适用、施行手续的不同, 它可分为实体性宪法规范和程序性宪法规范。 在此,我们重点了解授权性的宪法规范、义务(职责) 性的宪法规范、禁止性的宪法规范、确认性宪法规范及程 序性宪法规范。
宪 法 学
人民主权上升为宪法的基本原则,首先出现在1776 年的美国《独立宣言》:“政府的正当权力得自被统治 者的同意”,后来在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第3条 予以明确规定:“整个国家主权的来源寄托于国民任何 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人权宣言》后被载入1791年法国宪法的序言。 2 、人民主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从世界各国的宪法内容看,各国宪法一般都从以下三 方面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1)明确规定人民主权原则。 (2)通过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来保障人民主权 (3)通过规定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
1 、人民主权原则的提出与发展: 人民主权原则即主权在民原则、民主原则,意指国家权 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即一国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 家的最高权力。 所谓主权,即一国所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外事务而不受 他国干预和限制的最高权力,简言之,即一国的最高权力。 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是由法国政治学家、法学家 让· 布丹在《论共和国六书》中提出的认为主权是除了上 帝和自然法外的最高权,是永恒的、绝对的权力。
第三章 宪法规范与宪法原则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内容
第三章宪法
(一)政体和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区别于 体现国家阶级性质的“国体”。 政体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君主制 又可进一步分为专制君主制和立宪 君主制 (二)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人民依据民主集 中制的原则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代 表组成代表机关,然后由代表机关产生其 他的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对代表机关 负责的一种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人大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三个事务: 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
2、宪法的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3、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 现。 4、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二)宪法的分类
1、宪法分类概述 宪法分类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宪法进行 的划分和归纳。 2、几种主要的宪法分类
形式上的宪法分类: 1、宪法分为成文宪法(Written Constitution)和不成文宪法 (Unwritten Constitution)。以表现形 式为标准。 2、刚性宪法(Rigid Constitution)和柔性 宪法(Flexi9ble Constitution)。以宪法 有无严格的修改程序为标准。 3、民定宪法、钦定宪法和协定宪法。以 制定宪法的机关的不同性质作为划分标 准。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与自由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 3、人身权利与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权利具体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 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宗教信仰自由 4、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 劳动权; 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宪法第三章主要内容概括
宪法第三章主要内容概括
宪法第三章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第三章是宪法的基本权利章节,包括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和义务。
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
1. 第一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2. 第二条规定了公民的民族权利,保障各民族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权利。
3. 第三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的限制条件,即公民的权利必须遵守法律和公共利益的限制。
4. 第四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等。
5. 第五条规定了公民的教育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教育义务。
6. 第六条规定了公民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保障公民享有劳动的权利并承担劳动义务。
7. 第七条规定了公民的环境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享有健康和良好环境的权利并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8. 第八条规定了公民的文化权利和责任,保障公民享有文化自由和受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文化责任。
总体来说,宪法第三章主要围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旨在保障公民的各种权利,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并明确了公民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章 宪 法
第三章宪法(参考教案)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内容,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及各国家机关的主要职责,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权利义务观念。
主要内容:一、宪法概述二、我国的基本制度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四、我国的国家机构重点难点:一、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六、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教学时间:4课时▲第三章宪法▲第一节宪法概述▲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先看一段录像◆宪法说到宪法,大家感到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平时经常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母法等等。
那么如何完整的表述宪法的概念?▲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是指规定民主制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基本特征:▲(一)我国宪法是我国治国的根本大法这是我国宪法在法律上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宪法与我国其他法律最根本的区别所在。
我国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1、在内容上,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诸如国家的国体、政体、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普通法律的内容原则不得与宪法的内容及原则相抵触,否则该普通法律全部无效或抵触的部分无效。
我国宪法规定,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为严格。
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所以其制定和修改程序及通过的要求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才能通过。
宪法学第三章
• (一) 人权的起源 • 近代意义上的人权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及资产 阶级革命在全世界取得全面胜利以后一个 很长时期里的人权: 主要是人身人格的权利 和政治权利与自由-----言论自由, 信仰自由, 结社自由, 通讯自由, 宗教自由以及免受非 法逮捕和享有受公正审判等权利.这些政治 权利和自由的诞生和基本确立以美国《独 立宣言》、《联邦宪法》、法国《人权宣 言》为标志。
• 他认为, 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立法权和 执行权, 就会给人类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 促使他们去掘取权力, 以使自己不受法律 的限制, 并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只考虑自 己的权利和利益. 洛克建议: 立法权由国 会行使, 执行权和对外权由君主行使. 他 认为立法权是最高的权力, 执行权和对外 权处于从属地位.
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
• 孟德斯鸠在洛克分权学说的基础上, 系统地提出了三权 分立学说. 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三种, 分 析了三权分立的必要性.他说: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 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执行机关手中, 自由将不复存在, 因为人们将害怕同一个国王或议会将制定暴虐的法律, 并以暴虐的方式执行这些法律. 如司法权不从立法权和 行政权中分离出来, 自由也将不复存在. 如果司法权与 立法权合二为一, 公民的生命与自由被置于专断的控制 之下, 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人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1、既明确规定基本人权原则, 又以公民基 本权利的形式规定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如 日本宪法, 斯里兰卡, 白俄罗斯宪法都作此 规定。
2、并不明文规定基本人权原则, 只是规定 公民的基本权利.如美国,丹麦,比利时,荷兰 宪法。
• 3 、原则上确认基本人权, 但对公民基本 权利的内容规定较少。 • 如法国1958年宪法虽然宣布热爱1789年 《人权宣言》所规定的, 并由1946宪法序 言所确认和补充的人权和国家主权的原 则, 但在宪法的具体条文中则只对公民的 选举权做了规定. 在世界各国的宪法中, 采用这种形式的很少。
第三章 宪法的制定
2、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立宪意义的)成文
宪法的制定
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
1777年:《独立宣言》、《邦联条款》
1783年:独立战争胜利,十三州内部矛盾
1787年:在华盛顿的倡议下,于费城召开宪法会议 (The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宪法会议=制宪会议
★代表=后世的“国父们”:共55人,多为种植园主、 商人、银行家等,但其中34人是lawyer,8人是各州 的judge,另有立宪理论专家1人。如詹姆斯•威尔逊, 立宪理论专家;富兰克林,代表平均年龄44岁,富兰 克林最高龄81岁;汉密尔顿,30出头、律师、会议期 间的活跃人物;麦迪逊,36岁,会议的书记员、核心 领导人物。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
第一节 宪法制定权
一、宪法的制定
(一)有关宪法制定的理论:宪法制定权 理论
★简称“制宪权”理论,主要阐述制宪权 的性质、主体以及与修宪权的关系等问题。
★理论动机:通过制宪权约束国家权力 (包括立法权)。但有两种思考进路:事 实论和规范论。
1、理论的提出——法国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西耶斯(《第三等级是什
2、理论的变迁——德国
★近代宪法时期,德国在法律实证主义的影响下排 斥该类理论,将制宪权=宪法修正权=立法权。代 表人物:拉班德、耶利内克
★施米特的学说(事实论)
(1)制宪权是存在的,是一种有能力对政治统一 体之体制作出全盘确定(决断)的实力或权威的政 治意志;
(2)这种权力是一种“原生性权力”,总是处于 “自然状态”之中,不受任何规范性的约束;
么?》) (1)制宪权主体:国民(第三等级),但没必
要分别行使,可委托不同于通常立法机关代表 的特别代表行使。 (2)制宪权无界限:宪法是国民意志的产物, 国民意志只服从自然法,本身就是一种“法”; 国民代表的意志也是独立的。 (3)宪法制定权力与宪法所制定的权力不同。 (4)宪法修正权是制宪权的作用(视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1、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B.各种宗教活动均受国家保护C.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D.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正确答案:】B2、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B.国务院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有权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正确答案:】B3、根据《宪法》的规定,以下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的是()。
A.刘某,19周岁,长期在国外留学B.周某,16周岁,在校学生C.王某,18周岁,因犯罪被法院剥夺政治权利D.吴某,22周岁,因犯罪被法院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正确答案:】A4、某选区选举地方人民代表,代表名额2人,第一次投票结果,候选人按得票多少排序为甲、乙、丙、丁。
其中,仅甲获得过半数选票。
下列处理意见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宣布甲、乙当选B.宣布甲当选,同时以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C.宣布甲当选,同时以乙、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D.宣布无人当选,以甲、乙、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正确答案:】C5、关于我国宪法规范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宪法序言部分的规范没有效力B.宪法规范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直接适用C.其他法律规范不得违反宪法规范D.民族自治法律规范可以变更宪法规范【正确答案:】C6、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 )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C.公安机关 D.司法部门【正确答案:】C7、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公民有罢工的权利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D.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正确答案:】B8、关于公民财产的宪法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我国宪法确立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B.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C.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不受宪法保护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无条件实行征收【正确答案:】B9、自治区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需要报( )批准。
A.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正确答案:】C10、《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
A.五分之一 B.三分之一C.三分之二 D.五分之三【正确答案:】A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会议期间,非经(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正确答案:】D12、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国务院的质询案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任何时候,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国务院或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D.受质询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正确答案:】C13、下列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罢免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B.国务院总理C.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D.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正确答案:】D1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 )选举。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国务院【正确答案:】C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 )。
A.司法权 B.行政权C.立法权 D.检察权【正确答案:】C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
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D.最高国家监督机关【正确答案:】B17、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B.各级地方政府可以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规范性文件C.各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D.国家宪法日为每年的12月4日【正确答案:】B18、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政府选举产生,对政府负责,受政府监督B.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产生C.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D.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地方各自为主的原则【正确答案:】C19、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除由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情况下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D.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正确答案:】A20、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和修改的法律包括( )。
A.刑事基本法律B.民事基本法律C.国家机构的基本法律D.其他的基本法律【正确答案:】ABCD21、根据《宪法》的规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有五分之二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才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B.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各部部长的人选C.全国人大有权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D.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五分之三以上的多数通过【正确答案:】ABD22、现行宪法规定,国家的立法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正确答案:】AC2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法院【正确答案:】AB24、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行使国家立法权B.自治区的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C.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D.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行使民族立法权【正确答案:】BC25、( )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A.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B.各政党C.各社会团体D.各企业事业组织【正确答案:】ABCD26、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B.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C.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确答案:】ABCD27、下列关于宪法基本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B.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C.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D.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正确答案:】ABC28、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表述正确的是( )。
A.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B.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C.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D.解释法律【正确答案:】ABCD29、宪法的根本法地位表现在( )。
A.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B.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C.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与其他法律不同D.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正确答案:】ABD30、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及分配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和政府统一安排下,开展管理经营B.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D.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正确答案:】BCD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能够直接选举( )。
A.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B.国务院总理C.最高人民法院院长D.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正确答案:】ACD32、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宪法适用于一切拥有中国国籍的人B.侨居在海外的华侨也受到我国宪法保护C.其他法律中与宪法相悖的行为都应优先适用宪法D.宪法不仅保护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保护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的权利【正确答案:】ABCD33、下列选项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是( )。
A.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B.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C.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D.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正确答案:】ABC34、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可以享有()。
A.科学研究的自由B.艺术创作的自由C.出版著作的自由D.宗教信仰的自由【正确答案:】ABD3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除因国家安全和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A.通信主管部门 B.公安机关C.检察机关 D.人民法院【正确答案:】BC36、某县公安局办理治安案件时,要求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某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户电话详单属于宪法保护的公民通信秘密的范围B.县公安局有权要求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任何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通话详单C.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有义务保护通信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D.县公安局有权检查任何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通话详单【正确答案:】AC37、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公民可以委托私人调查机构悄悄进入“第三者”住宅收集“第三者插足”的证据B.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法官可以授权对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听 C.商场可以要求保安人员对“盗窃嫌疑人”当场进行搜身检查 D.街道联防队员有权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正确答案:】ABCD38、某县公安局民警怀疑刘某在家嫖娼,于深夜未持检查证进入刘家,将还在睡梦中未及穿戴整齐的刘某传唤到公安局询问。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民警的行为侵犯了刘某作为公民的以下( )宪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