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功(王芗斋)

合集下载

站桩高级阶段:王芗斋大成拳真功夫,得“力”法三种解析

站桩高级阶段:王芗斋大成拳真功夫,得“力”法三种解析

站桩高级阶段:王芗斋大成拳真功夫,得“力”法三种解析王芗斋的大成拳传人很多,弟子们著作也很多,但大部分弟子多谈养生站桩法入门法,多讲姿势,最多再加上意念引导、试力法,很少讲真功夫。

我之前介绍过王选杰的学生于鸿坤老师透露了一些站桩的秘密,但也仅限于站桩姿势和境界的把握,并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

今天,介绍王芗斋的弟子何镜平老师透露的王芗斋大成拳真功夫“力”的练习方法。

何镜平是王芗斋最亲近的弟子,特别是在王晚年的时候,几乎天天见面。

因此,也掌握了不少方便法门。

大成拳无论是站桩、试力、技击各方面都存在如何把握力的运行问题。

一、王芗斋大成拳“力”的运行整体原则何镜平曾多次请教老师,并总结力的运营整体原则是:力量在下为根基,下实上虚,以下带上为基本原则,并保持身体的整体平衡。

练习初步力量时,身如水草,双脚插于泥土十分稳固,头顶如有绳子吊起,身体如在水中完全放松,并随水轻松移动,体会力从下自上的运行。

何镜平站桩图二、站桩“力”的练习和运行步骤站桩时练习力并不是身体完全不动,特别是双脚力量的分配和微动十分重要。

站桩练习力的具体步骤为:1. 双重心:平步桩,两脚间隔一横脚距离,保持站桩姿势,头如绳子吊;力量下沉到双脚,双脚力量比例为5:5.2. 脚掌与脚跟力的三次变化:全身放松状态下,力量支撑点在脚跟和脚掌部位,感受前后力量的均衡。

第一次力量变化:向前移动力量,脚掌力量为8,脚跟为2;然后向后移动力量,变,后8前2。

第二次力量变化:再向前移动力量,变前7后3;再向后移动力量,变后7前3。

第三次力量变化:再向前移动力量,变前6后4;再向后移动变后6前4。

3. 下而上的微动:当前后力量在4和6的变化中时,脚前后形成了微动,从而达到“神动、意动、力量动”。

但外形上几乎看不出移动。

这个时候,用脚的微动带动上肢前胸后背前腹后臀的微微移动。

上下移动节奏一致,双脚力运行时,上身保持姿势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尽量放松。

这样才能做到,以下带上。

王芗斋徒弟谈站桩

王芗斋徒弟谈站桩

王芗斋徒弟谈站桩为了使学者练习方便起见,我们将站桩(浑圆桩、矛盾桩)分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亦称强化阶段)、中级阶段(亦称泛化阶段)、高级阶段(亦称自动化阶段),下面就三个阶段的反应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供各位参考。

一、初级阶段(强化阶段)初习站桩者,站不到十分钟,就会出现身体不适、足掌、跟发麻,有时似火烧,肩臂发张、大腿肌肉震颤,酸痛难忍,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这个阶段思想乱七八糟,不易集中,总想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越想入静越不能入静,情绪波动很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我们称这一阶段为初级阶段。

如何度过初级阶段?我们认为必须采取自我强化训练的手段来进行。

按站桩的基本原则调配好肩架以后,就再不要去管姿式对不对,也不要设置意念,只要求忍受一切生理反应,去完成站桩时间。

站桩前自己为自己制定好站桩的计划,然后强制自己去完成计划。

具体计划是:全期为三个月,第一个月为强化训练月,从五分钟开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每次站桩时间以一至二分钟递增,最后每次达到30—40分钟以上,每次都要强迫自己去完成预定指标。

我们认为这个阶段是艰难的爬坡阶段,大凡没有毅力者,将会像大浪淘沙一样被淘汰掉。

也可以说站桩入门是对一个人意志的考验。

必须“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证悟心源了悟空虚”,方可修拳学之道。

这一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树立信心,持之以恒,每天都要如数完成站桩时间,至于站桩的质量问题是以后的事。

2、不要设置意念活动,可任意设想自己愿意想的事情。

杂念来了,不要加以克制,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任其自然。

3、将站桩看成是休息,忘记自己是在站桩,不要将其视为负担。

这样可以延长站桩时间。

总之这一阶段是个较困难的时期,必须强制自己去战胜本身的惰性,战胜自我,才能从不自然到自然。

二、中级阶段(泛化阶段)通过艰难的强化训练,逐渐从强化阶段过渡到泛化阶段,这个阶段是进入自动化的过渡时期,训练时间各一个月,每次站桩由30—40分钟开始,最后达到60分钟以上,因为学者还未完全征服人体的生理反应和控制精神意念的调配,还未完全掌握站桩的要领,人为的有意识地去追求姿式的正确和思想的入静,站桩中的“那种东西”有时有,有时没有,站桩的姿式有时对有时不对,有时能放松入静,感到很舒服,有时又不能放松入静,感到很别扭,很不自然,正确和错误,舒服和别扭不断交替。

大成拳王芗斋站桩基本姿势

大成拳王芗斋站桩基本姿势

大成拳王芗斋站桩基本姿势下面画的几个姿势轮廊,只何供初学的参考,略补记忆之不足,不可认为就是用功的依据。

运动的特征,是在运动中体会身体内外的变化,如何使浑身大小关节,都成钝形三角,更好是不要平面积,尤不许有执着点,而是轻灵浑然,想浑身血液循环有如水钻沙子之意,按之如水中飘木之力,而全身又象湖水空舟飘飘无定,惟风力是应,听其自然。

这种神意的表现是随着个人的风度、性格、天赋、特征以及年龄的老幼、体质的强和用功时间的长短,病情种类之不同,当然就不是几个姿势所能表现。

因此,说明这种运动必须根据一切不同的条件,深人体会,逐步加强,随时调配,都是根据具体情况运使变通,使局部跟着全体起作用,经过锻炼大都有效。

如果某处有病就治某处,非但无效,且恐有损失,如果忽视这一点而精神、力量一切就不够了。

按调配的方法,一有形、一无形,有形的是姿势、骨骼肌肉,无形的可就无穷了,精神、意念、假想、力量,不是几个姿势所能范围的,但姿势也是需要的,不过要把这种运动完整的用图表现出来,目前因客观条件和能力的限制,还不能做到。

1.站式①休息式:两脚略成八字形分开,宽度与肩齐,两脚着地,脚趾微微抓地,全身重量放在脚掌上,两膝微曲前不过脚尖,臀部似坐似靠,上身保持正直,两手反背贴腰,臂半园,腋半虚,身躯挺拔、正直。

②扶按式:两臂稍抬起,手指微曲并自然分开,指向斜前方,掌心向下,如按水中浮木或浮球,其它同休息式。

③托抱式:两手近不贴身,远不过尺,手指相对,手心向上相隔约三拳左右,位于脐下,如托抱一大气球,其它同体息式。

④撑抱式:两手抬至胸前,距胸约一尺,手指自然分开微曲,两手相隔约三拳左右,手心向内如抱物状(为抱式),或手心向外如撑手状(为撑式),其它同休息式。

2.坐式①端坐椅上,上身正直,两膝弯成约90。

,两脚掌着地,相距约与肩齐,两手放于腿根部,手指自然分开并微曲,指向斜前方,臂半园,腋半虚。

②两脚前伸,膝微曲,足尖回勾,足根着地,双手如抱物状(见站中之撑抱式)。

站桩功要点王芗斋

站桩功要点王芗斋

站桩功要点王芗斋站桩功不需注意深呼吸,不意守丹田,不讲大小周天循环,更不讲阴阳八卦。

通过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凝神定意,姿势动静虚实松紧的调配,适当的意念活动,渐渐地达到呼吸方面慢、紧、细、匀,思想入静,身体舒适轻灵,体内息息相生。

在练功时间内精神无思无虑,不论站、行、坐、卧均可锻炼,简单易行。

练功进无论采取那种姿势都要全身放松,摆好姿势保持不动,各大小关节似曲非直,经常注意全身放松,但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也就是在放松的前提下,又要保持全身和谐完整一致。

在拳技上称为内三合,外三合。

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体内空灵,外形中正圆合,以意为用,以形为全,以静为合,形意一致,可以取意,意自形生,形随意转,内外合一。

以上要领经过长期锻炼,才能领会其精神。

关于姿势的调配,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体质弱的可采用坐卧为主,站式为辅,体质较好的应采取站式为主,扶树等辅助式相配合。

一般病情不重,体质中等的人锻炼举例如下:初练阶段,预备式和浮托式为主,适当配合辅助功。

以松为主,适当注意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以放松意念活动为主,适当体会水浴活动,每次可站三十分钟,勿疲劳。

这一阶段可能感到四肢疼痛,也可能1日伤(局部)似有复发的反应,要防止失去信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也有舒服的感觉,心身愉快,精神饱满,食欲增加,体力增强,病情初见好转。

这一阶段,大约需三个月。

第二阶段,疼痛等不适感觉基本消除,既使有些反应也无关痛痒,自然感到舒适得力。

通过相应的意念活动,消除杂念,体内微动,病情大有好转,信心大大增强,精神面貌有了显著的改变。

这时可练推托式,分水式,学会掌握两三种站和两三种辅助式功,可以加强练习。

这段时间大约需半年以上。

第三阶段,是属于强功不作详述。

病症适应姿势的举例1.神经衰弱:适应撑托及卧式。

2.高血压:适应撑托、扶树、扶椅式。

3.心脏病:适应靠树、浮托式。

4.肝脏病:适应揉腹上浑圆式。

养生桩漫谈(王芗斋)

养生桩漫谈(王芗斋)

养生桩是内‎在锻炼的一‎种基本功夫‎,是一种养生‎健身之术,同时,因为它的姿‎势动作都是‎和人身的生‎理组织相配‎合,一方面使高‎级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调整‎,一方面使机‎体得到适宜‎的锻炼,兼有防病和‎治病之效,这是经验已‎经证实了的‎,因而也可以‎说是一种医‎疗学术,又可以说是‎艺术的锻炼‎,这本小册子‎,原为同学们‎人手一篇,领略较易,不同于问世‎之文,故不详解。

大家都知道‎口传心授尚‎不能在很短‎时日领会到‎,因此我绝不‎敢认为这是‎完整无缺的‎,就算对的,也还须要逐‎渐改进。

我幼时多病‎,医药无效,于是弃读投‎师,寻求养生之‎术,既长外游各‎地,访名师寻益‎友,凡有关健身‎养心的学术‎和技艺,无不用心钻‎研,采其精华,舍其糟粕,博采广收,以期于养生‎一道有所成‎就,平生师友最‎多,皆各有所长‎,在教益和切‎磋琢磨中,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体会‎,并结合《内经•素问篇》的要义和拳‎学的基本功‎夫,参互为用,终于获得养‎生术的梗概‎,因此术的姿‎势,行站坐卧皆‎可用功,但以站桩为‎主,故名为养生‎桩。

我年逾七十‎,身外无他物‎,仅对养生一‎道稍有心得‎,深愿贡献给‎广大人民,作为健身治‎病的一种方‎法,但我国养生‎之学,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除了片断点‎滴地散见于‎古人遗著外‎,仅凭口传心‎授流传下来‎,加之个人天‎性愚鲁,学识浅薄,单纯用文字‎来详细而正‎确的说明养‎生桩的具体‎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段说‎明文字,不但失之于‎简单,有挂一漏万‎之处,而且缺点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深望海内同‎好多加指正‎,并盼同学们‎在学习中体‎会改进。

第一节养生桩的来‎源和变迁我国养生之‎术历史悠久‎,但乏书籍稽‎考,也无文字记‎录,偶获片纸,也多残缺不‎全,根据先辈传‎述和多方参‎考,个人认为,应是古代人‎类在大自然‎界同毒蛇猛‎兽竞争生存‎时,由争斗经验‎中,逐渐积累演‎变,不知经过多‎少千年多少‎万人的参加‎研究探讨中‎得来。

养生桩漫谈(王芗斋)

养生桩漫谈(王芗斋)

养生桩是内在锻炼的一种基本功夫,是一种养生健身之术,同时,因为它的姿势动作都是和人身的生理组织相配合,一方面使高级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调整,一方面使机体得到适宜的锻炼,兼有防病和治病之效,这是经验已经证实了的,因而也可以说是一种医疗学术,又可以说是艺术的锻炼,这本小册子,原为同学们人手一篇,领略较易,不同于问世之文,故不详解。

大家都知道口传心授尚不能在很短时日领会到,因此我绝不敢认为这是完整无缺的,就算对的,也还须要逐渐改进。

我幼时多病,医药无效,于是弃读投师,寻求养生之术,既长外游各地,访名师寻益友,凡有关健身养心的学术和技艺,无不用心钻研,采其精华,舍其糟粕,博采广收,以期于养生一道有所成就,平生师友最多,皆各有所长,在教益和切磋琢磨中,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体会,并结合《内经•素问篇》的要义和拳学的基本功夫,参互为用,终于获得养生术的梗概,因此术的姿势,行站坐卧皆可用功,但以站桩为主,故名为养生桩。

我年逾七十,身外无他物,仅对养生一道稍有心得,深愿贡献给广大人民,作为健身治病的一种方法,但我国养生之学,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除了片断点滴地散见于古人遗著外,仅凭口传心授流传下来,加之个人天性愚鲁,学识浅薄,单纯用文字来详细而正确的说明养生桩的具体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段说明文字,不但失之于简单,有挂一漏万之处,而且缺点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深望海内同好多加指正,并盼同学们在学习中体会改进。

第一节养生桩的来源和变迁我国养生之术历史悠久,但乏书籍稽考,也无文字记录,偶获片纸,也多残缺不全,根据先辈传述和多方参考,个人认为,应是古代人类在大自然界同毒蛇猛兽竞争生存时,由争斗经验中,逐渐积累演变,不知经过多少千年多少万人的参加研究探讨中得来。

二千余年前,即有《内经》一书,为中医宝库,对防病治病之法记载甚多,其中素问一篇,就是专讲养生的,原文是“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文虽简单笼统,但意义深厚,先哲把它列入《内经》,一方面视作防止疾病的养生术,另一方面凡药石刀针不能奏效的多种疾病,就根据这种道理,使患者锻炼休养,作为体育医疗,其主要内容是养静,就是独立守神。

王芗斋意拳站桩功

王芗斋意拳站桩功

王芗斋意拳站桩功王芗斋意拳的站桩功王芗斋意拳的站桩功有古传“易筋经”之妙,产生的内劲即空劲、凌空劲,达拳学之大成,学意拳(大成拳)的为什么看不懂王芗斋写的《大成拳论》?因为不知王芗斋所论内劲的奥妙,更达不到站桩所产生的“易筋经”效果,所以现在的“大成拳”为了发扬光大成了以对抗为主的拳种了。

下面这篇是王芗斋写的《意拳论》,看完此篇再看《大成拳论》就不那么难懂了,这篇文章是探索“凌空劲”奥秘的重要资料,王芗斋的“健舞”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可视为“活步桩”,所以目前出现了“太极凌空劲”并不奇怪。

王芗斋的“意拳”主要用于防身以达武学上乘,兼与养生。

意拳摒弃套路、拳架等传统的武学招式,意拳的意字即王芗斋武学的核心,可惜今人懂的不多。

李洛能号称“神拳”,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粘人即飞,王芗斋与人交手时“搭手即飞”无人能敌。

李洛能传郭云深,郭云深传王芗斋。

“入门先站三年桩”,王芗斋站了九年桩,功夫已达上乘还后悔少站一年,因为没有站够十年。

——秘境探索序意拳论—桩功与四形王芗斋著前言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

持桩之法有行站坐卧之分,持桩之目的是为了培育内劲。

内劲培育至何种程度始为有得,须有其检验依据。

本文即拟将持桩之效果,以扼要论述,供同好参考。

内劲需能爆发为外力,始能收到练拳之真实益处。

善拳者,力之奋也。

四形为内劲爆发为外力之最适当的形式,故在论述持桩效果同时,文中亦将四形加以简单说明。

意拳为一种特殊拳学。

既谓之学,自应有其理论根据。

关于力学理论根据,我曾在别处有所论述,此处兹不赘述。

欲使学者明了意拳之学术渊源,对其哲理之依据似有加以论述之必要。

此文原系《意拳论》之一部分。

当时欲试从我习拳诸生是否确有真实体识,故在出示《意拳论》时将这一部分抽出,非我自私,实不愿嚼饭混人。

知我者谓我心虑,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芗斋一九五九年冬于天津寓所论桩功之境界持桩需经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

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

王芗斋苦口婆心说站桩

王芗斋苦口婆心说站桩

王芗斋苦口婆心说站桩常志朗先生于1950年认识王芗斋老先生并向他学习大成拳,不久便得到王老先生的偏爱,于是让志朗先生搬到自己家去住,管吃、管住,便于练拳,以后常先生的在家监护人变成了王芗斋,有时候开家长会都是王先生去。

常先生每天放学回到王先生家里做完作业便开始学拳。

王先生教的是站桩(食指挑眉桩)。

时间久了,志朗先生有些厌烦,当时他才11岁,对站桩也不是太理解,而且太累、太疼,觉得见效不快,于是慢慢的产生了厌烦的情绪,便偷偷地去别的地方去打拳、打沙袋、推手等,觉得非常有意思,而且自己感觉长进快。

以前一点也不会打,现在通过实作有了一些经验,比同龄的孩子都强了,自己非常得意。

又听到一些练拳的人讲说和王先生学拳慢,光站桩什么时候能练出来呀,多实作、多推手,二、三年就练出来了,听了觉得有道理。

于是志朗先生开始骗王先生,放学后去别人那里练,说学校下课晚,要不就是学校有事。

总之,每天回到王先生家都很晚,吃完饭已经更晚了,再草草站一会桩,应付王先生一下便去睡觉。

时间长了就让王先生看出来了,于是王先生每天晚饭后就留志朗先生聊会天,当然王先生是有针对性的,聊天的内容自然离不开站桩的重要性,于是王先生讲了很多关于站桩重要性的话。

王先生说他跟郭先生习拳时,每天站桩要站二炷香,那种大粗香五十年代王先生家里还有,志朗先生看见过。

我和于鸿坤买过这种香,非常难买,市面上没有,后来不知道于鸿坤从哪里弄来了这种香,让志朗先生一看正是这种香。

点上一试一炷能烧两个小时零一刻钟,因此我们推断,除去磕头时间,再插深一点,人累了总得想办法偷点懒,这是人之常情,站桩时间应为二个小时。

每天早上天不亮到一座庙里,点上一炷香先给达摩磕头,再给郭先生磕头,然后站桩,食指挑眉桩,站完一炷香再点一炷香,再给达摩磕头,再给郭师磕头,再站一炷香,郭先生去逝后王先生一直坚持站桩,一站就是九年。

郭先生在世时总是嘱咐王先生一定按照此法站十年桩,后来王先生站到九年,实在是耐不住寂寞了,想来北京逛逛,没想到一炮走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