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_第七章 第七节 地下水环境保护_2013年版

合集下载

第七章-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PPT课件

第七章-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PPT课件

值。
7
8
(二)系统评价
1、评价模型的选择 地下水污染评价最终的结果是区别地下水污染
的程度,而不同的评价方法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评 价结果,所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 评价模型是必要的。
主要的评价模型有综合污染指数法、系统聚类 分析法、灰色聚类分析法、模糊聚类分析法和人 工神经网络法。
9
2、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在评价工作中,有多个评价因子一起参与评价,
PC1(33%) 0.955 0.933 0.878 0.895 0.833 0.899 0.718 0.664 0.602 0.661 0.661 0.678 0.606 -0.034 0.288 0.123 0.367 0.411 0.505 0.494 0.157 0.607 0.151 0.449 0.501 0.053 0.580 0.257 0.351 -0.256 -0.074
0.878
0.232
0.841
-0.286
0.838
-0.258
-0.124
PC4(11%) 0.111 0.161 0.211 0.205 0.150 0.200 0.319 0.265 0.143 0.308 0.282 0.346 0.351 0.299 0.112 0.348 0.246 0.224 0.241 0.269 0.629 0.225 0.447 0.286 0.304 0.282 0.241 0.171 0.279
5
2、评价标准的确定 一般采用的地下水污染评价采用的标准主要是
研究区域的环境本底值。 目前,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不存在所谓的清
洁区域,因此采用以下方法确定区域水环境背景 值,可以称作相对清洁区,主要是指受人为活动 干扰少,仍保持较为原始的地下水组成特征的地 区。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 02.识别方法
• 根据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识别建设项目的地下水 环境敏感程度。
• 03.识别内容

01)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位置、规模、
材质等)及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
染。

02)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特征因
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污废水成分、液体物料成分、固废浸出液成分等
3.总则
• 01.一般性原则
• 0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对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和服 务期满后对地下水水质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 踪监测计划,为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02)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
• 02.评价基本任务 •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按本标准划分的评价工作等级开展相应
评价工作,基本任务包括:识别地下水环境影响,确定地下水环境 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开展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完成地下水环境现 状监测与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可能造成的直接 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与对策,制定地下水环 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和应急预案。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
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04)结论阶段 •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控措施,
• 16.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潜水含水层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 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 水水源地,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 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地区。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工程活动、土地利用、污染源
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
研究、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其目的是识别并量化地下水环
境受到威胁的程度,为决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和
管理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地下水资源调查:对研究区域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等,以了解地
下水的质量和分布情况。

2. 影响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地下水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地下工程活动、土地利用变更、污水排放、化学品使
用等,以确定其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3. 模拟和预测:利用数值模拟和预测模型,模拟和预测不
同因素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时空分布,以提供决策
者科学的评估依据。

4. 风险评估:将模拟和预测的结果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评估地下水环境受到威胁的程度和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

5. 监测和管理:根据评估结果,推测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
生重大影响的活动进行监测和管理,进行灾后评估和监测。

通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环境受到
威胁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
和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从而使我们越来越关注到地下水的环境污染。

在我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分析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评价方法。

标签: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方法0 引言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1]。

进入20世纪后,水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了全球瞩目的问题。

在我国,地下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水质不断恶化发臭,导致了地下水资源匮乏问题日益严重,加剧了人口、环境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严峻,以致于危害到社会经济的安全,破坏了生态平衡。

因此加强对地下水环境的监测与评价,是必须且迫切的[2]。

1 内梅罗指数法内罗梅指数法是《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重点推荐的方法,该法由于原理简单,计算简便,现已得到广泛的应用[3]。

第一,针对各单项组分的进行评价,划分组分所对应质量类别,按表1所示分别确定单项组分评分值。

第二,选用内梅罗指数计算公式计算综合评分值F。

式中:—各单项组分值的最大值;—单项组分评分值的平均值;—项数。

第三,根据值按表2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

2 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是指一个系统中部分信息是已知的、部分信息是未知的。

它利用灰数、灰矩阵及灰方程等三方面来评价。

灰色聚类是将聚类对象(即待评价环境因素)对于不同的聚类指标(即评价因子)所拥有的白化数,按几个灰类等级进行归纳整理,以判别待评价环境因素的所属类别。

首先给出聚类白化数(通常使用测试或统计等手段给出),如果指标量纲不同,则需对白化数进行无量纲化的处理;然后确定灰类白化函数(根据评价标准或聚类白化数,并联系实际中的情况所确定);再求出聚类系数和标定聚类权;最后构造聚类向量,得到最终结果[4-5]。

3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模糊集合理论(fuzzy sets)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自动控制方面专家查德(L.A.Zadeh)教授提出的,用以表示不确定的事物。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快,地下水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技术,对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其目的是为了预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

通过在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补给区和重要水源地区建立定点监测井,对地下水的水质、水位、水文地质等进行实时监测。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环境变化的趋势和问题,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地下水环境敏感性。

地下水环境敏感性评估是指通过对地下水补给区、地下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敏感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地下水环境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这样可以为地下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如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农业活动等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其对地下水水质、水位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潜在影响。

这样可以为制定出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

在评估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加强对地下水水源地的保护、实施地下水污染治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通过对地下水环境的全面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水环境问题,提高地下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地下水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评价工作变得非常繁琐和耗时。

其次,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技术也制约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 引言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下岩石和土壤中的水体。

地下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地下水环境受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保护地下水环境,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针对地下水环境受到的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通过评价地下水环境的受影响程度、源头和开发对水质的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保证地下水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2. 影响评价方法2.1. 采样调查采样调查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步。

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检测,可以了解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种类、浓度及分布情况。

采样调查需要根据地下水的地理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布点,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2. 模型模拟模型模拟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和污染传输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不同因素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模型模拟可以将地下水系统的复杂性简化为数学方程,通过解方程得到地下水的流动速度、方向和污染物的扩散情况。

2.3.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采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到地下水环境的基础信息和特征。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评估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和趋势,发现问题和隐患,并为后续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3. 影响评价内容3.1. 水质评价水质评价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采样样品进行水质分析,可以评估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和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水质评价需要参考相关的水质标准和环境标准,确定地下水的水质类别,并制定相应的污染物控制措施。

3.2. 水量评价水量评价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对地下水的位移和补给量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能力和可持续利用程度。

水量评价需要考虑地下水的补给源、流向和使用量等因素,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
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旳废水,必须符合国家 有关放射防护旳要求和原则。
第三十五条 向水体排放含热废水,应该采用措施,确 保水体旳水温符合水环境质量原则,预防热污染危害。
第三十六条 排放含病原体旳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符合国家有关原则后,方准排放。
第五章 预防地下水污染
第四十四条 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地下 勘探、采矿等活动,应该采用保护性措 施,预防地下水污染。
第三章 水污染防治旳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 染物旳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旳要求。
建设项目旳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 产生旳水污染和对生态环境旳影响作出评价,要求防治 旳措施,按照要求旳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在运 河、渠道、水库等水利工程内设置排污口,应该经过有 关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同意。
第二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能够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 护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别为一级保护区和其他等级保 护区。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能够划定一定旳水域和 陆域为一级保护区。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外,能够 划定一定旳水域和陆域为其他等级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应该有明 确旳地理界线。
共同构成水体
第一节 水环境影响评价常使用方法规与 原则
一 水环境常使用方法 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
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本法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旳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 水体以及地下水体旳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另由法律要求,不合用本法。

水环境影响评价2013资料

水环境影响评价2013资料

二、参数的判别
1、污水排放量: 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
其它含有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 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 放量。
2、水质复杂程度判断
水污染物类型
持久性污染物:(包括在水中难降解的、毒性 大、易长期累积的有毒物质),如总磷、SS、 重金属等;
非持久性污染物:常规指标如CODcr、BOD5、 NH3-N、石油类等。
3、水域规模的判断
河流与河口规模: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 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为:
大河≥150m3/s;中河15~150m3/s;小河15m3/s。
湖泊(水库)规模: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 以及水面面积划分。
平均水深≥ 10m: 大湖(库): ≥25km2 中湖(库): 2.5—25km2
中、小
I
二 地面水 域规模
大 中、小
大 中、小
大 中、小
大 中、小
大 中、小
大 中、小

地面水水 质要求
IV、V V
IV、V V
III~V IV、V IV、V
V III、IV III~V
I~III II~IV

地面水 域规模

地面水水 质要求

V
大 中、小
IV、V V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
建设项目 污水排放
(2)特殊水质因子,它能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水的水质特征。根据 建设项目所属行业特征进行选择,如P119,甲苯、二甲苯等。
(3)其他方面的因子。被调查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如自然保 护区、饮用水源地、珍贵水生生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等), 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气候与气象: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 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动植物与生态等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包括人口、工业与 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 文物与景观: 人群健康状况:项目传输某种污染物或拟排污染物毒性较大 时进行
污染系数与污染系数玫瑰图:综合反映风速风向影

污染系数

风向频率 该风向平均风速
大气湍流与大气扩散系数
大气污染物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扩散方式:连续点源扩散、相对扩散(烟团扩散)
大气扩散参数:表征大气湍流强弱及扩散能力的参 数。可采用示踪剂法、平衡球法、照相法、双向风 标、激光雷达扫描法、环境风洞模拟实验法、经验 公式法(国标法)确定(见表3-3~3-5)
非正常排污的源强统计与分析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LCA 分析);体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容易量化;满足政策法 规要求并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清洁生产分析指标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物耗指标,能耗指标和新水用量指标三类 产品指标 污染物产生指标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环境管理要求
2、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
依据:拟建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 优先选择等标排放量教大的污染物 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影响的污染物 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污染物
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
依据:拟建项目废水排放特点和水质现状调查结 果
从所调查的水质参数中选取:常规水质参数、特 殊水质参数及与水生生物、底质有关的其他参数
密度 个体数目/ 样地面积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文档资料1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文档资料154页

4、气象资料调查分析方法
常用的扩散模式中需要的气象参数主 要有风速、风向、环境温度、稳定度、扩 散参数、混合层高度等。
(1)风场 风场是指局地大气运动的流场,包括 风速、风向等参数。
风速统计量还包括不同时间的风廓线
图,即风速随高度的变化,以研究大气边
界层内的风速规律。一般情况下,建议选
用幂律,即:
热效应:造成受纳水体的水温变化
污染源分类
(1)点源调查 ①调查的原则 ②调查的内容 a.污染源的排放特点。 b.污染源排放数据。 c.用排水状况。 d.废水、污水处理状况。 (2)非点源调查 ①调查原则 ②非点源调查内容
6、河流水质采样
(1)取样断面的布设
在调查范围的两端、调查范围内重点 保护水域及重点保护对象附近的水域、水 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入处等)、水质 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等)、重点水工构 筑物(如取水口、桥梁涵洞)等附近、水文站 附近等应布设取样断面。还应适当考虑拟 进行水质预测的地点。
3、常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内容
(1)地面气象资料 一级评价项目应至少包括以下各项:
①年、季(期)地面温度,露点温度及降雨 量;
②风玫瑰图; ③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曲线图); ④季(期)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 ⑤年季(期)各风向,各风速段、大气稳定
度联合频率及各级大气稳定度出现频率。
按产生及 进入环境 的方式分
污 染 源
按污染性 质分
点源:污染物产生的源点和进入环境的方式 为点源
面源(非点源):污染物产生的源点为面,进入环境 的方式可为面、线或点,位置不固定
持久性污染物:进入环境不易降解的污染物 (如重金属) 非持久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容易降解的污染 物(如有机物) 水体酸碱度:常以pH值为表征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地下水的基本知识三、地下水的基本知识1. 地下水的概念地下水是指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地下水也是参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处于地下隐伏径流阶段的循环水。

地下水是储存和运动于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那么地下水必然要受到地质条件的控制。

地质条件包括岩石性质、空隙类型与连通性、地质地貌特征、地质历史等。

地下水环境是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贮存空间及其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作用下所形成的状态总和。

2.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岩石和土体空隙既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又是运移通道。

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性、充填程度及其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埋藏条件。

根据成因可把空隙区分为孔隙、裂隙与溶隙三种,并可把岩层划分为孔隙岩层(松散沉积物、砂岩等)、裂隙岩层(非可溶性的坚硬岩层)与可溶岩层(可溶性的坚硬岩石)。

孔隙岩层中的空隙分布比裂隙可溶岩层均匀,溶隙一般比孔隙、裂隙岩层中的空隙规模大。

这三种空隙的大小分别以孔隙度、裂隙率与岩溶率表示,即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裂隙和溶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岩石空隙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水,按其物理性质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和固态水。

此外,还有存在于矿物晶体内部及其间的沸石水、结晶水与结构水。

水文地质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饱和带的重力水,即在重力作用支配下运动的地下水。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将岩石空隙作为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研究时,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1) 孔隙。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

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是影响其储容地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孔隙体积的多少可用孔隙度表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梳理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梳理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 J610-2016)--梳理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地下水导则梳理总结1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1、潜水含水层2、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2地下水工作程序1、准备阶段搜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

2、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

3、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4、结论阶段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控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工作流程图3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一览表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评价要求5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1调查与评价原则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应遵循资料搜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项目所在场地调查(勘察)与类比考察相结合、现状监测与长期动态资料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深度应满足相应的工作级别要求。

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组织现场监测或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等方法获取。

对于一、二级评价的改、扩建类建设项目,应开展现有工业场地的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

对于长输油品、化学品管线等线性工程,调查评价工作应重点针对场站、服务站等可能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地区开展。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O(△t2+△x2)
14
最新课件
2004-11-11
有限元法(FDM)
基本思想
把研究区域剖分为有限个子区域 在每个子区域上用某种插值函数来近似
待求解的未知函数 得到求解相应偏微分方程的线性代数方
程组
15
最新课件
2004-11-11
有限元法(FDM)
种类
里兹(Ritz)有限单元法
• 基于变分原理,从泛函取极小的变分问题 出发进行离散化的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方法
类比法
由于污染物的迁移除取决于污染物本身特征外,还取决 于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
环境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的相似性决定了其污染影 响的可比性
在查明相似工程项目及其所处地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和地球化学基础上,通过量化处理,即可对拟建项目的 环境影响范围、大小做出评估
差分方程的 相容性、收敛性、稳定性
收敛性
• 指差分方程的解,即当步长△t、△x→0时收敛于 原偏微分方程的解
稳定性
• 差分方程的求解是以步进方式进行的,在逐步推进 的过程中,误差也逐步积累
• 若这种误差积累保持有界,则差分方程是稳定的; 若这种误差积累无界,则差分方程是不稳定的
13
最新课件
2004-11-11
Green第二公式:
26
(u vv u)dx d (u y n vv n u)ds
最新课件
2004-11-11
边界元法(BEM) 若M与M0重合,G在M0点
产生的奇异性,不能应用
基本关系
若取
u C v lnrM0M G
Green第二公式。为此, 可做一个以M0为圆心,ε 为半径的园,把M0包围起 来,余下的区域使用第二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课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课件
低于15m的排放源 • 表现形式:弥散型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设
备、管道和管件的跑冒滴漏;在空气中的蒸 发、逸散引起的无组织排放
6、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
• 统计内容:无组织排放源分布及无组织排放量 • 统计方法:物料衡算法(通过全厂物料投入产出
分析来核算无组织排放量);类比法(与工艺相 同、使用原料类似的同类工厂类比);反推法 (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排放监控 点进行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模式反推)
• 固体废物分析与核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 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类,其中废液说明种类、 成分、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 向等;废渣说明有害成分、溶出物浓度、是否属 于危险废物、排放量、处理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 等
• 噪声和放射性分析与核算:应列表说明源强、剂 量及分布
• 污染物源强统计:按P16表2-4分别列废水、废气、 固体废物排放表,噪声单列
4、水平衡分析与核算 • 水平衡:存在于任一用水单元内的水量平衡关系,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可进行质量平衡计算
污水回用量W
取水量Q


物料带入

水量A
Y
耗水量H 排水量P 漏水量L
重复用水量C
Q+A=H+P+L
• 取水量:取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 污水及其它水源的总水量。建设项目工业取水量包括 生产用水(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用水) 和生活用水。
• 重点工程明确:主要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应作为 重点的工程分析对象,明确重点工程名称、位置、 规模、建设方案、施工方案、运营方式等。一般还 应将涉及的环境作为分析对象
• 全过程分析:全过程包括选址选线期(工程预可 研期)、设计方案(初步设计与工程设计)、建 设期(施工期)、运营期和运营后期(结束期、 闭矿、设备退役和渣场封闭),应分期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固体废物在淋滤作用下,淋滤液下渗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属于地下水污染途径的( )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 径流型
D: 越流型
答案:A
2、达西定律适用于()的情况
A:层流状态的水流,且流速较大
B:层流状态的水流,且流速较小
C:紊流状态的水流,且流速较大
D:紊流状态的水流,且流速较小
答案:B
3、潜水含水层到处都可以接受补给,其污染的危险性取决于包气带的()A:岩性和疏密度
B:厚度和疏密度
C:承压性和解析度
D:岩性和厚度
答案:D
4、确定次灌溉入渗补给量最常用的的方法是()
A:田间灌溉试验法
B:田块的水量均衡法
C:渗流断面法
D:断面流量差法
答案:A
5、在水环境管理措施中规定,多层地下水含水层水质差异较大的,应当()A:混合开采
B:单独开采
C:分层开采
D:禁止开采
答案:C
6、污染物进入饱气带、含水层的途径有( )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压力入渗型
D:越流型
E:
答案:A,B,D
7、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通常包括()的概化等方面
A:边界性质
B:含水层性质
C:参数性质
D:计算区几何形状
E:
答案:A,B,C,D
8、渗透系数的大小取决于介质的性质或流体的物理性质,如()
A:粒度成分
B:颗粒排列
C:流体的粘滞性
D:颗粒的大小
E:
答案:A,B,C
9、污染物进入包气带中与含水层中将发生()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A:氧化和还原
B:机械过滤
C:吸附和解吸
D: 溶解和沉淀
E:
答案:A,B,C,D
10、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受()等的影响A:地下水的对流
B:水动力弥散
C:化学反应
D:地下水浓度
E:
答案: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