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2篇)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一、名词解释1、环境。
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影响。
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直接影响。
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这种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为间接影响。
4、累积影响。
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5、可恢复影响。
指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某特性改变或某价值丧失后可逐渐恢复到以前面貌的影响。
6、不可恢复影响。
指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某特性改变或某价值丧失后不可恢复到以前面貌的影响。
7、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8、环境标准。
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他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
也是执行各项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
9、环境质量标准。
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10、污染物排放标准。
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社会、技术、经济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的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
11、环境影响识别。
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2、类比法。
工程分析法中,是指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HJ/T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下水groundwater/subsurface water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3.2 包气带/非饱和带vadose zone/unsaturated zone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
3.3 饱水带saturated zone地下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
含水层都位于饱水带中。
3.4 潜水unconfined water / diving water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3.5 承压水confined water/artesian water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其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3.6 地下水补给区groundwater recharge zone含水层(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区域。
对于潜水含水层,补给区与含水层的分布区一致;对于承压含水层,裂隙水、岩溶水的基岩裸露区,山前冲洪积扇的单层砂卵砾石层的分布区都属于补给区。
3.7 地下水排泄区groundwater discharge zone含水层(含水系统)中地下水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失去水量的区域,如天然湿地分布区、地下水集中开采区、接受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分布区等。
环境影响技术导则2016 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016
1 总论1.1任务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受XXXXXXX委托,我公司开展XXXXXXX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通过资料收集、现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现状监测等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的相关技术方法,编制完成了《XXXXXXX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XX环境保护局、XX水务局、XXX垃圾填埋场、河北众智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2年10月28日);(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5)国务院国发[2015]17号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2015.4.2);(6)国务院国发[2012年]3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2012.1.12);(7)河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3.25);(8)河北省八届人大常委会《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1997.10.25);(9)河北省人大第80号公告《河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6.12.17);(10)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冀环控[2009]4号《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11)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冀环控[2009]5号《关于印发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的通知》;(12)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环发[2013]49号,《关于印发<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2013年4月22日。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
建设项目水质复杂程度
一级
弱-强
易-不易
敏感
大-小
复杂-简单
弱
易
较敏感
大-小
复杂-简单
不敏感
大
复杂-简单
中
复杂-中等
小
复杂
中
较敏感
大-中
复杂-简单
小
复杂-中等
不敏感
大
中
复杂
不易
较敏感
大
复杂-中等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建设项目场地的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大小
一级
小-大
小-大
敏感
弱-强
中等
中等
较敏感
强
大
较敏感
中等-强
大
大
较敏感
弱-强
不敏感
强
中
较敏感
中等-强
小
较敏感
强
二级
除了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其它组合
1.4.2
1.4.2.1Ⅰ类建设项目
(1)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可参考表1.4-3确定。此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必要时还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若第 j 个污染源共有 n 种污染物参与评价,则该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公式:
式中:
(2)
Pj—第 j 个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m3/a。
若评价区共有 m 个污染源中含有第 i 种污染物,则该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公式:
式中:
Pi—第 i 种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m3/a。
第五章地下水环评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
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建设项目分为三类:(l)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起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2)I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3)III类:指同时具备I 类和II 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l)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2)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3)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四个工作程序: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6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I)准备阶段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
(2)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3)预测评价阶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4)报告编写阶段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2、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环境概况。重点说明已了解的评价区水文地 质条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情况,地下水环境功能及 执行标准等内容。
(2)人类农业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 表现在大量废弃物与地下水溶混一起降低了地下水水质。其特点是分
布极广、面积大和施肥污灌及农药的使用关系密切。肥料污染以氮肥引起 的地下水硝酸盐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注意,农药以杀虫剂、除草剂、 杀菌剂等为主,其中与地下水污染有关的三大杀虫剂为有机氯、有机磷、 硝基、氨基化合物有时长期留在环境中。
编辑ppt
上面各种情况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不仅影响到地下水水量减 少,水源枯竭,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乃至地面沉降等,而且一 些项目工程可能会影响到地下水水质,使地下水水质恶化,以致直 接影响到生活饮用水。
由于以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环境恶化现象频繁出现, 含水层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问题正遍布整个世界,地下水的污染引 发的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我国,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且地下水水质又不断恶化,导致地 下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加剧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紧张 关系,以致于危害到社会经济的安全。
编辑ppt
目录
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程序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与技术要求 4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8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编写
编辑ppt
所以,为了能够使地下水资源能够持续、稳定为经济发展服务。 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十分重要,必须而迫切。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2012年)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总体技术组二〇一二年九月目录1总论 (1)1.1目的意义 (1)1.2基本原则 (1)1.3“十二五”总体部署 (2)1.4工作思路要求任务 (3)1.5技术路线 (5)1.6调查方法 (7)1.7调查用标准及规范名录 (8)2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9)2.1建立清单 (9)2.2筛选重点调查对象 (11)2.3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16)2.4调查监测 (18)2.5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26)2.6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27)3典型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28)3.1确定调查对象 (28)3.2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28)3.3调查监测 (29)3.4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30)3.5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31)4典型案例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 (31)4.1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概况 (31)4.2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估步骤与方法 (32)4.3地下水脆弱性与污染风险评估步骤与方法 (33)4.4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步骤与方法 (35)4.5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评估步骤与方法 (36)5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初步建设 (38)5.1信息化标准规范研究 (38)5.2数据库初步建设 (38)5.3数据采集与评估系统初步建设 (38)5.4成果图件编制 (38)5.5初步构建信息平台框架 (39)6质量控制 (39)6.1总体要求 (39)6.2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质量保证 (40)6.3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41)6.4实验室样品测试质量控制 (44)7时间进度安排 (46)7.1前期准备阶段 (46)7.2技术文件编制阶段 (46)7.3培训部署阶段 (46)7.4调查评价阶段 (47)7.5案例评估阶段 (48)7.6总结验收阶段 (48)8组织架构 (48)8.1管理层面 (49)8.2技术层面 (51)8.3地方层面 (55)9产出成果 (56)9.1省级成果 (56)9.2技术组 (56)附件 (58)附件一: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表格 (58)附件二: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代码查询表 (58)附件三:调查所需资料与图件清单 (58)附件四:测试指标汇总 (58)1总论1.1目的意义地下水作为重要的城乡供水水源,在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环境影响评价⼯作等级的划分
建设项⽬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其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分别编制环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别划分评价等级。
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划分为三个⼯作等级,例如,⼤⽓环境、地⾯⽔环境、地下⽔环境、声环境、⽣态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级、⼆级、三级等。
总纲中只对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作等级提出原则要求,各单项影响评价⼯作等级划分的详细规定,则应依照相应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执⾏。
不同的环境影响评价⼯作等级,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深度不同。
对于⼀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全⾯、详细和深⼊的评价,对该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影响预测、评价影响和提出措施,⼀般都要⽐较全⾯和深⼊,并应当采⽤定量化计算来描述完成。
对于⼆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详细、深⼊评价,⼀般要采⽤定量化计算和定性的描述来完成。
对于三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般评价,可以通过定性的描述来完成。
对每⼀个建设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的⼯作等级不⼀定相同。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其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不⼀定全都很⾼。
⼀般⽽⾔,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其⼤多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等级均低于三级,个别主要的单项环境影响可以通过编制评价专题完成,评价专题的评价等级依据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进⾏。
另外,不是每⼀个建设项⽬的环境影响评价都要包括所有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建设项⽬的环境影响不涉及的环境要素,⽆需进⾏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承德市滨河新城集中供热⼆期⼯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承德龙新热⼒有限责任公司评价单位:承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期:2013年5⽉⽬录1 建设项⽬背景 (1)2 项⽬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标 (2)2.1项⽬环境影响范围 (2)2.2 主要环境保护⽬标 (2)3 建设项⽬概况 (3)3.1 建设项⽬基本情况 (3)3.2 主要建设内容 (4)3.3 ⽣产⼯艺 (5)3.3 项⽬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 (6)4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5 项⽬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分析 (8)6 环境影响措施论证 (10)7 产业政策 (12)8 公众参与 (12)8.1 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 (13)8.2 调查结果分析 (22)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24)11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4)12 联系⽅式 (25)1 建设项⽬背景承德龙新热⼒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1⽉正式成⽴,由承德热⼒集团和河北建设投资集团两家股东单位共同出资组建,其中承德热⼒集团控股65%,河北建设投资集团参股35%。
公司主营热电联产、锅炉房供热及⼯业蒸汽销售。
承德龙新热⼒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投资建设滨河新城集中供热⼯程,热源规划锅炉容量为4×58MW,其中⼀期⼯程已建设完成2×58MW热⽔锅炉,集中供热运⾏稳定,节能效果明显,但已明显不能满⾜近期的供热负荷要求。
由于⼀期集中供热⼯程主⼚房内已为扩建⼆期⼯程预留了建设⽤地,配套设施也能满⾜扩建后的需要。
因此,在⼀期⼯程⼚区内建设集中供热⼆期⼯程是切合实际的。
承德市滨河新城集中供热⼆期⼯程选址位于承德市冯营⼦镇三道湾村,⼆期⼯程建设2台58MW热⽔锅炉、⽆⼈值守换热站24座、⼀次管⽹6.503km及采暖热负荷范围内的⼆次⽹。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评价参照)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1月目录1总论 (3)1.1编制依据 (3)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3)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3)1.2地下水环境功能 (3)1.3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3)1.3.1评价执行标准 (3)1.3.2保护目标 (3)1.4地下水评价等级 (3)1.4.1评价工作定级 (3)1.4.2评价范围 (5)1.4.2.1Ⅰ类建设项目 (5)1.4.2.2Ⅱ类建设项目 (5)1.4.2.3Ⅲ类建设项目 (5)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6)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3.1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7)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7)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8)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8)3.2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9)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9)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11)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2)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4.1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3)4.1.1预测范围 (13)4.1.2预测时段 (13)4.1.3预测因子 (13)4.1.4预测方法 (14)4.1.5预测模型概化 (14)4.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4.2.1评价范围 (14)4.2.2评价方法 (14)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6)5.1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16)5.2环境管理对策 (17)6评价结论与建议 (18)1总论1.1 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12 月26 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5)《地下水水质标准》(GB/T 14848-93);(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8)《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345-2007)。
水环境质量评价
化学工业出版社
4 水环境质量评价
主要内容:
1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 水环境影响评价
4.1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1.1 地表水质量评价
(1)内梅罗(Nemerow)污染指数
他将水的用途划分为三类:
人类接触使用
接触使用
不接触使用
(3)调查深度:与评价项目密切相关的的部分全面 而详细,尽可能定量化;对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 的的内容,应做出详细的说明。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方法 搜集资料法
现场调查法
遥感法
特点
应 用 范 围 广 、 直接获取第一手资 收 效 大 , 较 料,可弥补资料搜 节 省 人 力 、 集法的不足 物力、时间
从整体上了解环境 特点,特别是不易 开展现场调查的地 区的环境状况
•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 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注: 具体到某一建设项目可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
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当地对环境的 特殊要求作适当调整
三、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 设计和行动指南,在开展评价工作前编制,在充 分研读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 状调查后形成。
公众参与原则:环评过程要公开、透明,公众有权了 解环评的相关信息。
3.2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一、环境影响分类筛选(分类管理)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为了评估某项工程项目或规划方案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意见而编写的专题报告。
本文将探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相关内容和编写要求。
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目的和重要性2.1 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某项工程项目或规划方案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水资源、大气、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从而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2 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对于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让决策者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同时,它也是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重要途径,可以增加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并倡导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要求3.1 内容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概况:对项目的背景、规模、目标和重要性进行介绍。
2.影响评价范围:明确评价的对象、内容和范围。
3.环境基线调查: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描述评价对象在环境因素方面的现状。
4.影响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评价方法。
5.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并描述其可能的后果。
6.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包括减少环境影响、修复受损环境等方面。
7.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应急预案。
8.其他相关内容:如社会影响评价、可行性分析等。
3.2 表达要求在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时,需要注意以下表达要求:1.客观、准确:对评价对象的影响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2.合理、可行: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应具备可行性和合理性。
3.科学、规范:在评价过程中应使用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标准,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2021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和声坏境重点总结
2021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和声坏境重点总结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HJ/T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下水 groundwater/subsurface water。
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3.2 包气带/非饱和带 vadose zone / unsaturated zone。
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
3.3 饱水带 saturated zone。
地下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
含水层都位于饱水带中。
3.4 潜水 unconfined water / diving water。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3.5 承压水 confined water / artesian water。
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其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3.6地下水补给区groundwater recharge zone。
含水层(含水系统)从外界会的水量的区域。
对于潜水含水层,补给区与含水层的分布区一致;对于承压含水层,裂隙水、岩溶水的基岩裸露区,山前冲洪积扇的单层砂卵砾石层的分布区都属于补给区。
3.7地下水排泄区groundwater discharge zone。
含水层(含水系统)中地下水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失去水量的区域,如天然湿地分布区、地下水集中开采区、接受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分布区等。
地下水水源水质检测报告
地下水水源水质检测报告一、引言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下水的水质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是保障人类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地下水水源进行水质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检测地点和时间本次检测地点位于某地区的地下水水源,检测时间为2021年3月至5月。
该地区地下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生产。
三、检测指标本次检测主要包括以下指标:pH值、浊度、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重金属(镉、铬、铅、汞)等。
四、检测结果与评价1. pH值:地下水的pH值介于7.0-8.0之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表明水质处于中性范围内。
2. 浊度:地下水的浊度主要在0.1-0.4 NTU之间,水质较清澈,符合饮用水标准。
3. 溶解氧(DO):地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在6.0-8.0 mg/L之间,表明水质良好。
4. 化学需氧量(COD):COD值在5-10 mg/L之间,符合地下水的生活饮用水标准。
5. 总氮(TN):地下水中总氮含量在0.5-1.5 mg/L之间,处于合格范围内。
6. 总磷(TP):地下水中总磷含量在0.1-0.3 mg/L之间,水质良好。
7. 重金属: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没有超过允许的限值。
综合分析以上检测指标结果,该地区的地下水水源水质整体表现良好,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尽管地下水水质整体良好,但在检测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地下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含量略高于标准限值,部分地区可能存在轻微的污染。
由于城市供水和工业生产对地下水的需求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也在逐渐增加,存在一定的超采风险。
建议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控制工业和农业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并增加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率。
地下水二级评价导则
地下水二级评价导则
地下水二级评价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根据建设项目的情况和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评价的范
围和评价标准,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2.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和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形成和
变化规律,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
3.建立数学模型:建立地下水数学模型,对地下水的流动、迁移和转化进行模拟和分
析,预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4.制定保护措施:针对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地下水
保护方案、应急预案等,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和破坏。
5.评价环境影响: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和改进建议。
6.监测和监管:对地下水进行监测和监管,定期检查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情况,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修复。
7.记录和报告:对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为建设项目审批和环境保护提供
依据。
总之,地下水二级评价导则旨在规范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保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得到科学、合理地评估和管理,以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
建设项⽬对⽔⽣⽣物国家级⾃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附件2建设项⽬对国家级⽔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淡⽔)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编制指南(试⾏)1 总论1.1 任务由来与编制⽬的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2.2 技术规范1.2.3 技术⽂件1.3 评价标准完整列出专题报告编制过程中依据的相关评价标准和重要评价指标的标准值,评价标准应满⾜保护区⽣态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相应等级。
《渔业⽔质标准》中有规范的⽔质指标,按《渔业⽔质标准》执⾏,《渔业⽔质标准》中未规定的⽔质指标,按《地表⽔环境质量标准》2类⽔质标准执⾏,《地表⽔环境质量标准》中未分级的⽔质指标,参考《地表⽔环境质量标准》中“集中式⽣活饮⽤⽔地表⽔源地补充项⽬标准限值”和“集中式⽣活饮⽤⽔地表⽔源地特定项⽬标准限值”执⾏。
以上标准未规定的⽔质指标,按保护区相应⽔质指标本底值的要求执⾏。
1.4 评价内容1.4.1 原则上评价范围应包括建设项⽬涉⽔部分在施⼯期和运营期所影响的全部范围和时段。
要特别关注保护区⽔⽣态系统的完整性,敏感⽬标和保护鱼类等⽔⽣⽣物的敏感时段。
1.4.2重点应关注建设项⽬在其施⼯期和运⾏期,对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的物种资源、种群结构、⽣物多样性、保护区⽣态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等⽅⾯的影响。
2 建设项⽬概况与⼯程分析2.1 建设项⽬基本情况阐明项⽬由来和意义、建设项⽬所在地理位置(附地理位置图),建设单位、建设性质、建设规模与投资规模(扩建项⽬说明原有规模),⼯程组成、建设内容、建设周期等基本情况。
2.2 ⼯程设计⽅案详细描述建设⽅案(⼯程位置图、平⾯布置)、⼯程建设⽅案(含⽅案⽐选结果)、设计参数等,重点描述⽔⼯构筑物(规模、结构⽅案等)、⼯程量等。
2.3 配套⼯程2.4 技术经济指标(可选)2.5 ⼯程⽅案包括施⼯条件、施⼯⽅法、施⼯设备及⼯艺、施⼯⽅案、主要⼯程量、施⼯时序、进度安排,以及营运期运⾏⽅案等。
2.6 ⼯程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2.6.1 与国家法律、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2.6.2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与识别包括施⼯期、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对⽔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的主要因素。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专题报告)
0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结论一: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结论二: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结论三: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粉尘和废 水的污染,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工程的建设将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可能导致植被破 坏和水土流失。同时,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排放可能对周 围环境产生长期影响。
02
污染源分析
废气污染源分析
总结词
废气污染源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环节,主要针对工程项目的废气排放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
详细描述
废气污染源分析涉及对工程项目的工艺流程、燃料使用、生产设备等进行详细了解,通过实地勘查、 监测和数据收集,分析废气的种类、排放量、排放速率、污染物浓度等参数,并评估其对大气环境的 影响。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建议定期检查和维护运营期的环保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建议三:开展环境恢复和生态补偿措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建议在工程结束后,对施工占用的土地进行生态恢复,并 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以减少工程对环境的长期影 响。
谢谢观看
加强废气监测
定期对废气排放进行监测,确保符合国家和地 方排放标准。
定期维护废气处理装置
对废气处理装置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 正常运行。
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废气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废水治理措施与建议
建立污水处理设施
建立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对生产和生活废水进行处理。
分类收集和处理废水
0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01
定南县大坑稀土矿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 定南县大坑稀土矿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陈莹莹摘要:定南县大坑稀土矿资源的开采,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但是,定南县大坑稀土矿资源的开采却会对当地的地下水资源产生污染。
做好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并采取积极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既可以提高定南县大坑稀土矿资源的开采效率,也可以降低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基于此,本文重点围绕定南县大坑稀土矿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定南县;稀土矿;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地下水资源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水源。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事关重大。
但是,定南县大坑稀土矿资源开采活动的实施,却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破坏。
只有做好地下水状况的调查与评估,并对定南县大坑稀土矿资源开采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才能够确定地下水环境是否满足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并制定出针对性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 定南县大坑稀土矿资源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定南县大坑稀土矿资源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地下水位的变化。
稀土矿资源的开采活动会涉及到地下水的开采与排出。
这一环节,必然会对地下水位产生影响,引起地下水位升高或者降低的现象,使地下水环境无法保持稳定状态。
第二,地下水流动的变化。
稀土矿资源的开采活动,会对地下水的流动路径与流动速度产生影响,降低地下水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地下水质的变化。
稀土矿资源的开采活动涉及到废水和尾矿的排放。
这些排放活动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污染,降低地下水质量。
第四,地下水文地质的变化。
稀土矿资源的开采活动会使地下水稳地质条件,例如,地下水层厚度以及分布条件等发生变化,进而降低地下水环境的稳定性。
第五,生态环境的变化。
稀土矿资源的开采活动对于地下水环境的破坏也比较严重。
如果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会影响整个矿区的生态环境,出现地下水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
2016版地下水导则总结笔记
2016版地下水导则总结笔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和结论阶段。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
1、准备阶段:搜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
2、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
3、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4、结论阶段: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控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典型题疑难题解析】【DN200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有()。
A.在准备阶段要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B.在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进行现状评价的同时要进行工程分析C.在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要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D.在结论阶段要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参考答案】ABCD【考点解析】上述四个选项的内容都为旧导则内容,新版导则已作修订。
【真题实战】【DZ2013030G】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不包括()。
A.确定评价重点B. 现场勘探C.室内资料分析D.地下水监测【真题实战】答案:【DZ2013030G】A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的划分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应选取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关键时段,至少包括污染发生后100d、1000d,服务年限或能反映特征因子迁移规律的其他重要的时间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评价参照)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1月目录1总论 (3)编制依据 (3)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3)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3)地下水环境功能 (3)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3)1.3.1评价执行标准 (3)1.3.2保护目标 (3)地下水评价等级 (4)1.4.1评价工作定级 (4)1.4.2评价范围 (5)1.4.2.1Ⅰ类建设项目 (5)1.4.2.2Ⅱ类建设项目 (5)1.4.2.3Ⅲ类建设项目 (5)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6)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7)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7)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8)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8)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9)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9)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11)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2)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3)4.1.1预测范围 (13)4.1.2预测时段 (13)4.1.3预测因子 (13)4.1.4预测方法 (14)4.1.5预测模型概化 (1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4.2.1评价范围 (14)4.2.2评价方法 (14)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5)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16)环境管理对策 (16)6评价结论与建议 (17)1总论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5)《地下水水质标准》(GB/T 14848-93);(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8)《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345-2007)。
列出其它与项目相关的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技术规范。
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列出项目所需的技术资料及相关文件。
地下水环境功能明确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环境功能。
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1.3.1评价执行标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主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编制,评价执行标准根据当地地下水环境功能原则上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相应标准。
1.3.2 保护目标列出地下水饮用水源、泉域等重点保护目标。
地下水评价等级1.4.1评价工作定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确定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
见表、表。
表 I 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析表Ⅱ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1.4.2评价范围1.4.2.1Ⅰ类建设项目(1)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可参考表确定。
此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必要时还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表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参考表(2)当Ⅰ类建设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一级评价以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为调查评价范围,二级评价原则上以同一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块段为调查评价范围。
1.4.2.2 Ⅱ类建设项目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其中应特别关注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必要时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
1.4.2.3 Ⅲ类建设项目Ⅲ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应同时包括 1.4.2.2和所确定的范围。
2 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详细论述与地下水环境影响相关的内容,重点分析给出污染源情况、排放状况和地下水污染途径等,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3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论述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状况,重点说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区域污染源状况。
说明地下水环境监测的范围,监测井点分布和取样深度、监测时段及监测频次,评价地下水超达标情况,分析超标原因。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主要容包括:(1)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
(2)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与矿产资源。
(3)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
(4)含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和富水程度;隔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
(5)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6)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水温。
(7)泉的成因类型,出露位置、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质、水温,开发利用情况。
(8)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包括开采层的成井的密度、水井结构、深度以及开采历史)。
(9)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的深度、结构以及成井历史、使用功能。
(10)地下水背景值(或地下水污染对照值)。
3.1. 2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1)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天然劣质水分布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地方性疾病等环境问题。
(2)地下水开采过程中水质、水量、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3)与地下水有关的其它人类活动情况调查,如保护区划分情况等。
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
调查重点主要包括废水排放口、渗坑、渗井、污水池、排污渠、污灌区、已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水库和固体废物堆放(填埋)场等。
不同类型污染源调查要点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要求完成。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选定。
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对于 I 类建设项目应同时监测地下水水位、水质。
对于 II 类建设项目应监测地下水水位,涉及可能造成土壤盐渍化的 II 类建设项目,也应监测相应的地下水水质指标。
(一)监测井点布设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7 个点/层。
评价区面积大于 100km2时,每增加 15km2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 1 个点/层。
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 1 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 3 个点/层。
二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5 个点/层。
评价区面积大于 100km2时,每增加 20km2 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 1 个点/层。
(二)监测频率a)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应在评价期内至少分别对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各监测一次。
b)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对于新建项目,若有近 3 年内不少于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进行至少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对于改、扩建项目,若掌握现有工程建成后近 3 年内不少于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观测资料,也应在评价期内进行至少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若已有的监测资料不能满足本条要求,应在评价期内分别对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各监测一次。
3.1.5 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1)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是在充分收集已有相关资料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某些需要进一步查明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和为获取预测评价中必要的水文地质参数而进行的工作。
(2)除一级评价应进行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外,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而又缺少资料的地区,二级评价也应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价区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勘察。
(3)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可采用钻探、物探和水土化学分析以及室内外测试、试验等手段,具体参见相关标准与规范。
(4)环境水文地质试验项目通常有抽水试验、注水试验、渗水试验、浸溶试验、土柱淋滤试验、弥散试验、流速试验(连通试验)、地下水含水层储能试验等。
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可根据评价等级及资料占有程度等实际情况选用。
(5)进行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时,除采用常规方法外,可配合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勘察。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一)按评价中所确定的地下水质量标准对污染源进行等标污染负荷比计算;将累计等标污染负荷比大于 70%的污染源(或污染物)定为评价区的主要污染源(或主要污染物);通过等标污染负荷比分析,列表给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因子,并附污染源分布图。
(二)等标污染负荷( Pij)计算公式:(1)式中:Pij—第 j 个污染源废水中第 i 种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m3/a;Cij—第 j 个污染源废水中第 i 种污染物排放的平均质量浓度,mg/L;C0ij—第 j 个污染源废水中第 i 种污染物排放标准质量浓度,mg/L;Qj—第 j 个污染源废水的单位时间排放量,m3/a。
若第 j 个污染源共有 n 种污染物参与评价,则该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公式:式中:(2)P j —第 j 个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m 3/a 。
若评价区共有 m 个污染源中含有第 i 种污染物,则该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公式:式中:P i —第 i 种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m 3/a 。
若评价区共有 m 个污染源,n 种污染物,则评价区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公式: 式中:(4)P —评价区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m 3/a 。
(三)等标污染负荷比( K ij )计算公式: 式中:(5)K ij —第 j 个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量纲为一; P ij —第 j 个污染源废水中第 i 种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m 3/a ; P —评价区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m 3/a 。
(6)式中:K j —评价区第 j 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量纲为一; P ij —第 j 个污染源废水中第 i 种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m 3 /a ; P —评价区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m 3/a 。
(7)(7)式中:K i —评价区第 i 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量纲为一; P ij —第 j 个污染源废水中第 i 种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m 3 /a ; P —评价区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m 3/a 。
(四)包气带污染分析对于改、扩建 I 类和Ⅲ类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污染调查结果开展包气带水、土壤污染分析,并作为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