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网约车行业滴滴顺风车危机事件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滴滴出行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滴滴出行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滴滴出行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作者:刘怡彤来源:《商情》2020年第34期【摘要】滴滴打车的出现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愈加便捷,但是随着滴滴业务的扩大,滴滴司机、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各方与滴滴出行平台之间的冲突逐渐地暴露出来。

2018年滴滴发生了三起重大危机事件,严重影响了滴滴出行赴港上市的方案,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公众对滴滴与网约车安全的质疑,甚至出现抵制使用滴滴出行的浪潮。

本文以“空姐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案”(下文简称“空姐遇害案”)为例,剖析新媒体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并进一步探讨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应如何进行危机管理。

【关键词】滴滴出行; 危机管理; 新媒体一、滴滴出行公司概况滴滴出行是覆盖快车、专车、顺风车、代驾等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运用移动互联网优势与共享经济的浪潮,将线上和线下联结,既节约了司机与乘客的沟通成本,又降低了汽车空驶率。

2015-2016年滴滴先后收购了快的打车和优步中国;2018年9月,滴滴日本正式上线国外出租车叫车业务,同时也积极开拓巴西、墨西哥等国外市场。

2020年1月,胡润研究院公布的《2019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榜单中,滴滴出行以3600亿元的市值位于榜单第十位。

二、“空姐遇害案”危机发生经过(一)潜伏期。

2016年,深圳女教师钟某某凌晨搭乘滴滴网约车遭司机抢劫后杀害,由于此事件当时未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滴滴出行没有意识到乘客的安全问题。

(二)爆发期。

2018年5月9日,河南电视台报道郑州市航空港区6日深夜,21岁的祥鹏航空公司空姐李某某搭乘滴滴顺风车至市内的途中失联,司机刘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随着事情的发展与各界媒体的跟进报道,社会公众在为刘某某的行为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纷纷指责滴滴出行没有履行相关责任,不作为的态度让乘客人身安全陷于危险之中。

三、新媒体下的企业危机管理(一)新媒体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积极作用1.公开危机处理动态,快速恢复企业形象。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企业越来越重视新媒体的运行,例如拥有自己的公众号、微博账户等。

2018年网约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网约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网约车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8月目录一、源起共享经济,网约车行走在分享与出租的边界 (10)1、渐行渐远的共享经济 (10)(1)网约车平台起源于共享经济 (10)(2)我国城市限牌/限行和高昂的养车成本催生共享出行热潮 (11)(3)从无序到规范,然而,共享模式渐行渐远,出租模式或成主流 (12)2、一超多小的网约车市场竞争格局或将延续 (12)3、网约车模式之辩:C2C和B2C的融合与分化 (15)(1)模式对比:从商业理念到运营模式 (17)①C2C和B2C商业理念及模式 (17)②核心区别在于网约车公司的车辆与司机来源 (17)(2)B2C模式:广积粮高筑墙优势尽显 (18)①B2C的专车市场:差异化定位的专车市场 (19)②B2C的快车市场:与出租车/C2C快车同为一个赛道 (20)(3)C2C模式:互联网流量下的马太效应 (20)4、网约车时代的中场战事:服务/价格并重,B2C/C2C均有一席之地 (22)(1)由从烧钱补贴或转向服务/价格并重 (22)(2)两种模式:B2C/C2C均有一席之地 (22)二、海外对比:星星之火遍布大洲,各国监管态度不一 (23)1、网约车鼻祖:Uber (23)(1)Uber商业逻辑 (23)(2)Uber财务状况 (24)(3)Uber经营&投资&融资状况 (25)(4)Uber Eats状况 (27)2、后起之秀:Lyft (28)3、全球C2C专车平台如星星之火遍布各大洲 (30)(1)明令禁止:欧洲、日本、韩国 (31)(2)新加坡模式:门槛较高,车辆注册为出租汽车、司机考取执照 (32)(3)英国模式:较低的准入门槛,避免与出租车竞争 (32)(4)美国模式:中性态度 (33)(5)其他国家政策梳理 (34)5、小结 (34)(1)C2C模式摧枯拉朽,全球扩张,但政策不一 (34)(2)B2C模式并非没有,但受限于区域扩张 (35)三、要素分析:网约车的本质 (35)1、产品:同质化、评价体系弱化 (35)(1)朴素的出行服务:实现A地到B地的位移,同质化较高 (35)(2)低效用的评价体系:滴滴用户,总是被选择,社交基因弱 (37)2、客户:打车非大众品,受众有限,客户敏感度较高 (38)(1)用户群体观察:白天不懂夜的黑 (38)(2)敏感客户群忠诚度:美团进击下的补贴实证 (41)3、国情:价格管控、公用属性 (42)(1)出行费用阈值:价格管控 (42)(2)出租车业的公用事业属性 (42)4、政策:影响网约车市场的命门 (43)(1)专车变“黑车”,受各方抵制 (43)(2)政策松绑期,逐渐认同专车 (44)(3)正式获合法地位 (44)(4)合法后的尴尬,地方又限制 (44)(5)网约车新规细则相继出台:C2C平台或受最大影响 (45)(6)监管风险使得司机和车辆数量减少,市场供给或将不足 (47)四、C2C模式的护城河:不够宽,也不够深 (49)1、C2C商业模型:补贴决定短期用户黏性,技术反哺行业壁垒 (49)2、C2C市场的跨边网络效应明显 (51)3、以滴滴为例,政府管控+资本寒冬+竞争格局较好+与AT为伴+运营有方,短期无虞 (54)(1)政府管控 (55)(2)资本寒冬 (55)(3)竞争格局 (55)(4)与BAT为伴 (56)(5)运营有方 (56)五、B2C模式的前景:精细化运营终成小而美平台 (57)1、B2C模式的烦恼 (57)(1)B2C专车市场空间有限 (57)(2)非专车B2C市场将进入滴滴/出租车所在的战场 (58)2、精细化运营或将带来超越传统出租车的收益 (59)(1)以神州为例,精细化运营下的实践 (59)六、主要企业简况 (60)1、滴滴出行:过关斩将一家独大 (60)(1)规模、用户体量庞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60)(2)资本力量雄厚,服务模式多元化 (61)(3)滴滴一下,全球出发 (61)2、神州专车:B2C模式的异军突起 (62)(1)B2C模式的异军突起 (63)(2)资本雄厚,背靠大树好乘凉 (63)(3)抵抗政策风险能力较强 (63)3、首汽约车:国家队选手顺势而为 (64)4、曹操专车:“新能源汽车+公车公营+认证司机”的B2C运营模式 (67)5、嘀嗒出行:单一拼车业务向出行平台的升级 (69)七、结论 (71)根据TechWeb的报道,3月23日一篇以“滴滴大数据杀熟”为话题的帖子引发了用户对滴滴的大讨伐:用滴滴打车,同样出发点,同样目的地,价格却不一样,且远距离来看,iOS手机要比Android手机贵4块左右。

滴滴案件_法律问题(3篇)

滴滴案件_法律问题(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8月24日,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重大刑事案件,滴滴顺风车司机刘某在顺风车行程中杀害了乘客赵某。

此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滴滴出行公司作为平台方也受到了极大的舆论压力。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滴滴案件进行分析,探讨其中涉及的各类法律问题。

二、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1. 滴滴出行公司的法律责任(1)平台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滴滴出行公司作为顺风车平台,未能对司机进行严格的背景审查和资质审核,导致犯罪嫌疑人刘某顺利成为顺风车司机,给乘客赵某带来了生命危险。

因此,滴滴出行公司作为平台方,对刘某的犯罪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间接责任。

(2)安全保障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一条,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本案中,滴滴出行公司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乘客赵某的人身安全,存在安全保障义务的缺失。

2. 刘某的法律责任(1)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案中,刘某在顺风车行程中杀害乘客赵某,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2)刑事责任能力本案中,刘某因患有精神疾病,其刑事责任能力存在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因此,刘某的刑事责任能力需要经过法定程序鉴定。

3. 滴滴出行公司内部管理问题(1)司机背景审查和资质审核本案中,滴滴出行公司未能对司机进行严格的背景审查和资质审核,导致犯罪嫌疑人刘某顺利成为顺风车司机。

因此,滴滴出行公司内部管理存在漏洞,需要加强司机背景审查和资质审核制度。

2018年网约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网约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网约车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5月目录一、共享经济势在必行,高出行需求助力行业腾飞 (7)1、基于社会闲置资源,共享经济推动高效服务 (7)2、出行难闲置汽车多相得益彰,网约车顺势腾飞 (8)二、海外:Uber霸主地位延续,Lyft吹响进攻号角 (9)1、Uber开启“共享经济”时代,独占网约车市场鳌头 (9)2、后起之秀Lyft奋勇直追,业务拓展迅猛 (10)3、2017年Lyft发展迅猛,订单营收增幅均超Uber (10)三、国内:滴滴出行一骑绝尘,其他平台聚焦细分领域 (11)1、2014年网约车元年,众多网约车登台亮相 (11)2、现有国内网约车竞争格局滴滴集大成于一家,其他网约车app 聚焦于细分领域 (12)3、聚焦网约车用户重合度,滴滴出行占比用户至少四成 (14)4、神州专车率先上市,滴滴出行完成新一轮融资 (14)5、网约车行业巨头持续通过收购、投资等方式攫取市场份额 (15)四、对标Uber:开启“共享经济”时代,业务全面开花+估值不断攀升 (15)1、“共享”概念鼻祖之一,Uber在创新前线不断挣扎 (15)2、Uber最新估值已超720亿美元,多业务全面开花促估值节节攀升 (17)(1)融资推动投资,Uber致力拓展投资布局 (18)(2)出行业务独辟蹊径,接连在海外与竞争对手合并 (18)(3)新业务层出不穷,UberEats带来盈利新亮点 (19)(4)强网络效应助力Uber发展,Ai+汽车前景可期 (20)五、对比:滴滴Uber聚焦“人”,神州总体专注“车行” (21)六、神州优车:三板独角兽融资能力强大,2017年业务板块稳步发展 (22)1、三板独角兽:融资能力强大,业务板块稳步发展 (22)2、业务布局:继专车+汽车电商+汽车金融深耕,致力建设全新人车生态圈 (24)(1)专车市场占据B2C领先优势,打造汽车出行共享平台 (25)(2)联手合作伙伴,构建中国最大的汽车电商平台 (26)(3)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打造全新的一站式汽车金融服务平台 (26)3、关联方:神州租车同为独角兽,协同提升产业链覆盖与资源利用 (26)4、专车业务差异化路线决定战略思维,年均净利转正 (29)(1)主打专车市场 (32)①专车用户规模18年有望达近3亿,需求缺口仍然庞大 (32)②神州定位专车中的高端车,深度挖掘客户需求 (33)1)安全性 (34)2)重服务 (34)3)标准化 (34)(2)B2C运营模式 (35)①率先提出以B2C模式为核心,合规与盈利更具优势 (35)②开放C2C模式为B2C引流,双方相互补足 (37)5、多元化业务已成行业趋势,神州定位电商+金融 (38)(1)多元化业务已成出行行业趋势,神州定位电商+金融 (38)(2)快步进入汽车电商,线上线下形成闭环 (39)①汽车电商市场“新稳旧快”,线上接受度逐年上升 (39)②神州买买车业务模式较优,17年成为公司营收第二大支柱 (41)(3)瞄准汽车金融市场,协同电商共进 (43)①汽车金融市场随汽车体量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 (43)②神州闪贷在业务具有相对优势,17年已实现规模化盈利 (44)国内网约车竞争格局中,滴滴出行目前一骑绝尘,其他网约车app 关注细分领域。

滴滴顺风车事件

滴滴顺风车事件

滴滴顺风车事件近年来,滴滴顺风车事件频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们对出行安全、交通规范、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讨论。

滴滴作为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之一,其顺风车服务在提高出行便利性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本文将就滴滴顺风车事件做一综合分析。

事件概述滴滴顺风车事件主要涉及乘客在使用滴滴顺风车服务时发生的安全问题,包括司机暴力、性侵等事件。

这类事件多发生在夜间或偏僻地带,涉及的乘客多为女性,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舆论热议。

事件原因滴滴顺风车事件的发生原因多方面,主要包括:1.缺乏有效的背景核查机制:部分司机未经严格审核即可上线服务,导致了一些不良分子混入平台,危害乘客安全。

2.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平台对于司机的行为监管不力,导致一些司机故意违规行驶或者滥用平台资源。

3.乘客防范意识不足:部分乘客对于出行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对于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

解决措施针对滴滴顺风车事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司机背景核查:加强对司机的背景调查,确保司机信息真实可靠。

2.增加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司机和乘客的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提升乘客安全意识:加强乘客安全教育,提高乘客对于出行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监管的加强,相信滴滴顺风车事件会得到有效解决,平台能够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

同时,希望广大乘客能够增强防范意识,保障个人出行安全,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出行环境。

以上是关于滴滴顺风车事件的综合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于出行安全的重视,并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法律热点事件案例解说(3篇)

法律热点事件案例解说(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23年3月,河南省郑州市某酒店发生了一起服务员被打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事件起因是酒店服务员小王在为客人提供服务时,因误解被客人王先生辱骂并遭到殴打。

事后,小王报警,王先生被警方控制,此事件成为社会热点。

二、案件经过1. 事件发生2023年3月15日,小王在酒店为客人王先生提供客房服务。

在服务过程中,王先生因对小王的服务不满,对小王进行辱骂。

小王忍无可忍,与王先生发生争吵。

随后,王先生动手殴打小王,导致小王受伤。

2. 报警处理事件发生后,小王立即报警。

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将王先生控制。

同时,警方对现场进行勘查,收集证据。

3. 伤情鉴定经医院鉴定,小王被打致轻伤二级。

警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王先生进行刑事拘留。

4. 社会舆论事件发生后,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上纷纷热议此事。

网友纷纷表示对服务员小王的同情,并对王先生的暴力行为表示愤慨。

三、法律分析1. 王先生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王先生在公共场所殴打服务员,致服务员轻伤二级,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因此,王先生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 酒店的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酒店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者,未对服务员提供安全保障,导致服务员遭受暴力伤害,酒店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 服务员的权益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防止劳动事故的发生。

本案中,酒店服务员小王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遭受暴力伤害,酒店未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其人身安全,侵犯了小王的合法权益。

四、案例分析1. 社会责任酒店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者,有义务为消费者和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服务环境。

网约车困局——2018上半年中国网约车发展报告

网约车困局——2018上半年中国网约车发展报告

价kbf]9淌 价值 珥义… 他 约 /f 断 发塍。从技 术
来泌,移动 4G剐络和 【 线搜索披术的发 为f叫约 干『场提供 』
动 ,年联 网 、大数据技爪的发 乃l叫约 1- 提供 r支持
三 、中国主要网约车平台产品分析
嗣 约车 平 台
车 型
疆麓 城市
感潮

滴滴 出 行
神州I专 车
互联 网 出行 专 车平 台 竺 商 务7座商务型、豪华型、 全国6o大城市
SUV
… … ’

预约 车 、接 送 机 、包 利 用移 动 互联 网及 大数 据技 术 为客 户提 供 “随 时
车 、定制 、租 车
随 地 ,专 人专 车 ’’的全 新专 车体 验
嘀嗜 出行
新政 出台后 ,所有玩家重 聚同一个赛道 ,从 价格战理性 回归服务战 。在 这种情况下 ,昔 日的 “进攻 者”滴滴 出行也 不断遭受 着进 攻 ,新入场的 玩家或者重返 赛道的 旧玩 家仿佛看到 了它的软肋 ,希 望能从不同的角度 对 这 位 巨 头 进 行 “分 解 ” 。
2O1 8年 年初 ,王兴 携带 美 团 打车 强 势入 局 ,几 经生 死 的易 到重 新 亮 相 ,高德也趁 势上线 网约车业 务 ,携程宣 布已获得 网约车 运营资质 ,首 汽约车背 靠 “国家队 ”一 路高歌 ,神 马专车宣称要抢 占新能源市场 …… 挑战 、围攻 、制衡 、防守 ,这个市场 目前态势究竟如何?
如果说上一 个时代微软等 巨头的红利期 来得 容易 ,停 留得也够长 ,那么 如今在互联网生态下 ,可 以说每天都在上演攻防大战 。
在经 历了与快 的打车 的烧 钱补贴 大战 ,与Ubet中国 的残酷竞 争后 ,滴 滴 出行以 “联姻 ”方 式与 这两 位竞 争者 握手 言和 。正 当程维 高调 宣布

滴滴网约车运营管理解析

滴滴网约车运营管理解析

滴滴网约车运营管理解析网约车发展的内忧:司机运营制度的漏洞和司机用户流失加剧。

2018年5月份郑州一名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2018年8月浙江温州乐清市一名20岁女乘客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

自多起恶意伤害后,占据滴滴9成营收的顺风车业务无限期下线,直至2019年11月下旬在各城市试运行。

滴滴在乘客用户迅猛增长的同时,疏于对司机用户管理体系的搭建。

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滴滴活跃司机用户连续5个季度的下滑,其中司机使用率下降23%,用户使用日活跃率下降6.3%,如何挽回用户流失的问题迫在眉睫。

而外患则是外患:行业规则的洗牌同类网约车平台的虎视眈眈。

2018年9月,交通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行业安全大检查,在2018年底全面清退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许多不合规范的网约车都将被清理出局,对于占据90%市场份额的滴滴而言,冲击最大。

2018年 1月18日,网约车平台“嘀嗒拼车”宣布正式将品牌升级为“嘀嗒出行”,升级为一个出租车、顺风车兼具的移动出行平台,其顺风车业务迅速占据了市场的9成份额。

2015年11月25日,曹操专车在宁波上线公测成为首个建立新能源汽车出行服务标准的专车品牌。

2018年3月21日零点,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美团点评希望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吃喝玩乐全都有”的服务体验。

自此,众多平台都对网约车这块大蛋糕虎视眈眈。

2020年3月出行app独立设备增长Top10(艾瑞数据)滴滴网约车平台捉住司机管理漏洞的主要矛盾,制定相关措施与运营方案,着力打造乘客司机平台三赢的网约车生态。

一、落实网约车司机管理规则1. 制定平台管理制度滴滴是一个双边平台,需要对乘客和司机负责,过去资源过多倾泻在乘客端,目前网约车平台树立“使命·温暖·坚定”的slogan。

基于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的管控策略,让司机合理地服务顾客,同时合法地赚钱。

•道德上:通过宣传企业文化,传授正常价值观,在司机群体每日上岗前进行道德问卷填写,反复强调达到深刻记忆的效果。

滴滴事件的法律案例(3篇)

滴滴事件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网约车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滴滴出行作为该行业的领军企业,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服务。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其中“滴滴事件”更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滴滴事件”为案例,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探讨相关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案例背景2018年8月,杭州发生一起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乘客的恶性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恐慌。

该事件暴露出滴滴公司在安全监管、乘客隐私保护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引发了社会对网约车行业的广泛关注。

三、法律问题分析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在本案中,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乘客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1)滴滴公司作为网约车平台,应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网络服务提供者对其用户在平台上实施侵权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应当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本案中,滴滴公司未对司机进行充分背景审查,也未对乘客提供安全保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乘客家属可依法向滴滴公司提出索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因侵权行为造成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乘客家属可依法向滴滴公司提出赔偿损失、精神损害赔偿等诉讼请求。

3.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五十六条,网络运营者未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本案中,滴滴公司未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4. 隐私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网约车出行情况现状分析报告

网约车出行情况现状分析报告

网约车出行情况现状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网约车行业迅速崛起并成为出行方式的主力之一。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达到了1.12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46.3%。

然而,网约车行业也遭遇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市场规模、用户需求、服务品质以及政策监管等方面分析当前网约车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网约车行业以其简单、方便、安全、高效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网约车的出现,不仅给用户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改善与方便,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转变。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们对于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的需求日益迫切。

2018年,网约车行业依然呈现爆发式增长,据Estat大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网约车总量突破5000万辆,叫车量高度集中,包括滴滴出行、神州专车、优步等品牌在内的企业最受欢迎,市场热度不减,2018年网约车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12万亿元,增速迅猛。

二、用户需求:随着网约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对于网约车服务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网约车的核心在于服务,如何满足消费者对于出行的需求,是网约车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首先,消费者希望网约车服务能够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

近年来,网约车乘坐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要求网约车平台严格审核车辆、司机等方面,并对司机背景进行深入调查。

因此,网约车企业需要加强对于司机的背景审查和培训教育,维护消费者的安全出行。

其次,消费者在选择网约车时还希望能够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模式。

如按需支付、实时定位、网络支付等服务要求的逐步提高,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网约车企业将更加受到欢迎。

三、服务品质:服务品质是网约车企业和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良好的服务品质不仅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网约车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滴滴案件_法律问题(3篇)

滴滴案件_法律问题(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网约车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2018年8月,杭州一名年轻女子乘坐滴滴顺风车途中不幸遇害,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此后,滴滴公司因涉嫌多项违法行为被政府部门调查,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二、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1. 网约车平台的责任认定(1)平台的责任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本案中,滴滴公司作为网约车平台,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对乘客和司机的信息审核、车辆和司机的安全监管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乘客遭受侵害。

因此,滴滴公司在本案中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平台的责任范围滴滴公司作为网约车平台,其责任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乘客安全保障责任:平台应加强对乘客和司机的身份验证,确保双方真实可靠;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车辆符合安全标准;对司机进行背景调查,确保司机品行端正。

②纠纷处理责任:平台应建立健全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乘客和司机之间的纠纷,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③责任追究责任:对于违反平台规定、侵害乘客权益的司机,平台应依法进行追究,承担相应责任。

2. 司机的责任认定(1)司机责任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司机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未遵守平台规定,存在过错,导致乘客遭受侵害。

因此,司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司机责任范围司机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应承担以下责任:①遵守平台规定,不得违反交通法规、行业规范,确保乘客安全。

②尊重乘客,不得对乘客进行言语、行为上的侵害。

③对乘客提供优质服务,确保乘客满意。

3. 乘客权益保护问题(1)乘客知情权乘客有权了解网约车服务的相关信息,包括车辆信息、司机信息、服务费用等。

滴滴公司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应充分保障乘客的知情权。

(2)乘客安全保障权乘客有权要求网约车平台提供安全保障,包括车辆安全、司机背景调查、纠纷处理等方面。

滴滴出行安全问题研究与对策探讨

滴滴出行安全问题研究与对策探讨

滴滴出行安全问题研究与对策探讨滴滴出行是一家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凭借着便捷、快速且经济实惠的出行服务,在短期内迅速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然而,随着其快速发展,也逐渐暴露出来了一些安全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滴滴出行安全问题,并尝试提出应对措施。

1. 滴滴出行安全问题存在的可能随着滴滴出行在全国范围内的服务普及,其安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例如,2018年5月,滴滴司机在广东龙川一路段趁乘客上下车之机抢夺手机,并报警污蔑客户;2019年8月,安徽滁州一名女乘客搭乘滴滴顺风车时被害;同年9月,山东一滴滴司机在行驶途中性侵女乘客。

此外,还有诸如司机身份造假、车辆违规上路等问题。

这些事件的发生,曾引起了公众和当局的强烈关注,也使得滴滴出行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安全问题的出现呢?一方面,滴滴出行采用了互联网运营模式,使得司机和用户的身份信息不可避免地暴露在互联网上,容易遭到不法行为者的攻击。

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地方对于网络出行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一些不良分子往往可以依靠漏洞百出的法律环境来逃避惩罚。

因此,要想解决滴滴出行面临的安全问题,不能简单地把责任推给司机或用户个人,而是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与规范管理制度。

2. 如何改善滴滴出行安全问题为了提高滴滴出行安全问题管控水平,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升司机素质与监督力度。

滴滴出行应该加强司机背景调查和资质审核,杜绝无证驾驶和交通违法行为;与交通部门合作,加强对于车辆的检测和维护;建立健全个人信用评价机制,对于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 优化安全技术手段。

滴滴出行应该提升平台安全保障技术水平,使得司机和乘客的用户名和密码、订单、支付信息等隐私不被泄露。

同时,可以通过人脸识别、GPS定位等技术手段确保司机与乘客身份信息匹配、行车轨迹真实可控。

- 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出行领域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规范网络出行市场,并对违规企业、个人进行惩罚。

滴滴事件法律案件(3篇)

滴滴事件法律案件(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约车行业在我国迅速崛起。

滴滴出行作为我国网约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出行服务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法律问题。

2018年,北京、郑州等地发生多起滴滴乘客被司机杀害的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针对滴滴事件法律案件进行分析。

二、案件概述1. 案件时间:2018年2. 案件地点:北京、郑州等地3. 案件当事人:滴滴出行、乘客、司机4. 案件性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故意杀人三、案件分析1. 滴滴出行的法律责任(1)安全保障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滴滴出行作为网约车平台,对乘客的人身安全负有安全保障义务。

然而,在案件发生前,滴滴出行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导致乘客遭遇不幸。

因此,滴滴出行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平台监管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32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防止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在本案中,滴滴出行未能对司机进行严格审查,导致部分犯罪分子混入平台。

因此,滴滴出行应承担相应的平台监管责任。

2. 司机的法律责任(1)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本案中,司机故意杀害乘客,构成故意杀人罪,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规定,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在本案中,司机侵犯乘客的人身权利,情节严重,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3. 乘客的合法权益(1)人身安全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在本案中,乘客的人身安全权受到侵犯,应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滴滴法律风险案例分析(3篇)

滴滴法律风险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滴滴出行,全称为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移动出行平台,提供出租车、专车、共享单车等多种出行服务。

自成立以来,滴滴出行迅速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之一。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滴滴出行也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法律风险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概述2018年8月24日,一名乘客在滴滴出行平台上乘坐顺风车时,不幸遇害。

该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滴滴出行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也使得滴滴出行面临了严重的法律风险。

以下是该案例的基本情况:1. 事件经过2018年8月24日,乘客李某通过滴滴出行平台预约顺风车,与司机张某取得联系。

在行程中,李某与张某发生争执,随后张某将李某杀害。

案件发生后,滴滴出行被指存在监管不力、平台安全隐患等问题。

2. 法律责任(1)滴滴出行平台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在本案中,滴滴出行作为平台方,未对司机张某进行充分审查,也未对乘客李某的行程进行有效监管,导致乘客李某遭受侵害,因此滴滴出行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司机张某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本案中,司机张某故意杀害乘客李某,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三、法律风险分析1. 平台责任风险(1)平台监管不力滴滴出行作为平台方,应加强对司机和乘客的审查和管理,确保用户权益。

然而,在此次事件中,滴滴出行未能及时发现司机张某的异常行为,导致乘客李某遭受侵害。

因此,滴滴出行存在平台监管不力的风险。

(2)数据安全风险滴滴出行掌握大量用户数据,如个人信息、行程信息等。

如若数据泄露,将给用户带来严重损失。

此外,数据安全风险还可能导致平台被黑客攻击,影响平台正常运行。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网约车安全风险需警企共管共控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网约车安全风险需警企共管共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8年5月份,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将“滴滴出行”推上风口浪尖,众多网约车司机骚扰乘客的事件也浮出水面。

网约车司机骚扰、威胁、殴打乘客,故意泄露乘客信息或以其他方式侵犯乘客隐私等各种新闻时有曝出。

很多人都有寒风中叫不到车、出租车师傳拒载、打到黑车的经历,而网约车的出现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网约车价格透明、叫车时间自由可控等等,让乘客享受到了便利。

同时,这种形式也增加了网约车司机的收入。

网约车在诞生之初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冠上“不合法”的标签,受到出租车司机排斥。

直到2016年7月,网约车新规发布,网约车才正式告别“黑车”时代,获得合法地位。

你是如何看待上述材料所提到的社会现象的?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网约车安全风险需警企共管共控殷鉴在前,悲剧却再现。

在“5·6空姐坐顺风车遇害案”百日之后,浙江温州乐清20岁女生赵某8月24日乘坐滴滴顺风车时,也遭到司机加害。

目前交通部联合公安部等已对滴滴开展联合约谈,责令其立即对顺风车业务进行全面整改,而滴滴方面则已全国下线顺风车业务。

毋庸置疑,顺风车遇害案件发生概率很低,但发生之后对悲剧当事人及其亲属而言,就是100%的不幸。

考虑到这是近4个月内被曝光的、发生在顺风车上的第二起命案,而空姐遇害案后滴滴也曾开展多方面整改,这起悲剧显然更需要深刻反思。

值得一说的是,日前“互联网+物流”企业货拉拉也被曝出“司机性骚扰女孩致其被吓得住酒店20多天不敢回家”事件。

对这类司机有预谋作案或肆无忌惮行为设防,难度确实不小。

饶是如此,有关平台也有义务做好风控,将本应尽早发现的作恶空间及时堵住。

拿乐清女孩搭顺风车遇害案来说,身为国内最大网约车平台的滴滴,在承受了与“出行领域新业态”相伴生的信任后,也该承载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期待。

从滴滴出行的案例看互联网平台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从滴滴出行的案例看互联网平台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从滴滴出行的案例看互联网平台安全管理问题分析第一部分:介绍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是指在互联网上建立的,能够连接供需双方,为用户提供各种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和应用的平台。

像淘宝、美团、滴滴出行、UBER等互联网公司都是互联网平台运营商。

它们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和平台生态,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并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互联网平台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第二部分:滴滴出行的安全管理问题2018年5月,滴滴出行司机杀人事件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涉事司机背景审查不严,滴滴出行因安全问题而受到质疑。

此后,滴滴出行加强了安全管理,并制订了多项新规。

1.背景审查不严问题在滴滴出行的平台上,司机与乘客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匹配的,因此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滴滴出行在背景审查过程中,并没有对司机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核,导致了很多安全问题的发生。

因此,滴滴出行推出了“五重识别”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司机入驻时要递交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信息,并进行面部识别,以确保身份信息真实可靠。

滴滴出行还实名注册司机身份,在行程开始和结束时进行“驾乘一体”人脸核验,减少司机冒充和抄袭。

2.乘客尤其女性的安全问题在之前的案例中,很多女性在滴滴出行上受到了性骚扰和侵犯,而这种情况在互联网平台上并不罕见。

在滴滴出行的平台上,驾驶员能够向乘客发送短信和电话,这使得一些驾驶员进行骚扰等不良行为得以成立。

而对于用户来说,特别是女性用户,他们可能面临性侵犯、暴力犯罪等不安全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滴滴出行在接单前后推出了“一键报警”功能,乘客遇到危险时可以直接给警方报警。

同时,滴滴出行还提供“疑似软性暴力”多项检测、判定和处理措施,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持续跟踪,提升乘客安全感。

3.平台信息泄露问题在互联网平台上,用户信息的泄露是一件常见的事情。

用户被泄露出去的信息可能包括账号密码、个人信息等,给用户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

滴滴快车空姐遇害危机公关文案5000字

滴滴快车空姐遇害危机公关文案5000字

滴滴快车空姐遇害危机公关文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公关背景 (2)二、公关调查 (2)(一)社会各界公众对此事件看法 (2)2.1.1 受害者家属 (2)2.1.2 企业 (2)2.1.3 媒体公众 (2)2.1.4 消费者公众 (2)(二)原因分析 (3)2.2.1 乘客安全意识淡薄 (3)2.2.2 企业监管不力 (3)三、公关策略 (3)(一)目标 (3)(二)主题 (3)(三)公关策略 (3)1.3.3 趁着舆论还没失控,作出快速反应 (3)1.3.2 真诚的态度后,更需用靠谱的能力和行动去善后 (4)1.3.3 待事件舆论平息后,再找话题对企业正名挽回形象 (4)四、活动内容 (5)(一)召开新闻发布会 (5)(二)举办慈善拍卖会 (5)五、进程安排 (5)(一)已有时间安排 (5)(二)已有公关存在的问题 (5)4.2.1 时间上不够迅速 (5)4.2.2 公开道歉声明中缺乏具有说服力的内容 (6)4.2.3 后续事件处理存在问题导致矛盾再度激化 (6)(三)理想的危机公关开展方式 (6)六、预算 (7)七、效果评估 (7)(一)优势分析 (7)(二)缺点分析 (7)摘要2018年5月5日发生的滴滴快车空姐遇害案一事给受害人家属以及曾遭受过同样遭遇但没有引发重视的人们带来了沉重悲痛,企业、媒体舆论、消费者群众等等都对这起事件产生了重要关注,而这也使得这起案件越发升温。

但由于滴滴公司的公关措施不得当,导致滴滴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很难有翻身的机会。

本文就滴滴快车公司的公关方案为基础,并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分析,并给出理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危机公关、滴滴快车空姐遇害案、声誉一、公关背景2018年5月5日,空姐李明珠从昆明飞到郑州,夜里凌晨时分出门乘坐滴滴,夜里买了凌晨从郑州到济南的卧铺,想要赶回老家参加亲戚的婚礼。

2018年5月5日晚11时许,李明珠给在一家航空公司做空姐的室友发微信称,“(司机)是个变态,说我长得特别美,特别想亲我一口。

法律热点事件案例分析(3篇)

法律热点事件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

其中,公职人员涉黑案件尤为引人关注。

公职人员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应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然而,部分公职人员却利用职务之便,涉足黑恶势力,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社会秩序。

本文将以“某地公职人员涉黑案”为例,分析此类案件的特点、成因及法律应对措施。

二、案件简介某地公职人员涉黑案是指在某地发生的一起公职人员涉黑案件。

该案涉及多名公职人员,包括某县某局原局长、某派出所所长等。

这些公职人员涉嫌参与黑恶势力,利用职务之便,实施敲诈勒索、强迫交易、故意伤害等犯罪行为,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三、案件特点1. 涉案公职人员层级较高。

本案中,涉案公职人员包括县局级干部、派出所所长等,层级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

2. 涉案领域广泛。

本案中,涉案公职人员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公安、土地、规划等,反映出黑恶势力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 案件影响恶劣。

本案涉及的黑恶势力活动,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四、成因分析1. 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公职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法规缺乏敬畏之心,导致其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无法做到依法行政。

2. 利益驱动。

部分公职人员为谋取个人私利,与黑恶势力勾结,共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3. 监管缺失。

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监管上存在漏洞,对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缺乏及时发现和制止。

五、法律应对措施1. 强化法治教育。

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法治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使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完善监管机制。

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管,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

3. 严肃查处违法犯罪。

对涉黑公职人员依法严肃查处,坚决依法惩处违法犯罪行为。

4. 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净化社会环境。

六、结论“某地公职人员涉黑案”暴露出我国在公职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网约车行业滴滴顺风车危机事件分析报告
2018年8月
目录
一、事件回顾和总结 (4)
二、案件为何频发于顺风车 (7)
1、顺风车业务更为模糊的法律认定 (7)
2、顺风车准入门槛较低 (10)
3、顺丰车的产品定位或导致乘客危险场景增加 (11)
4、反思:顺风车以外的板块风险如何 (12)
三、不偏不颇看滴滴,监管加码带来的变化 (12)
1、各平台准入门槛差异并不大 (13)
2、各平台提供的产品大同小异 (13)
3、顺风车司机静态画像:共享出行的初衷未变,犯罪的只是小部分 (14)
4、政府监管大概率加剧,行业发展前景有不确定性 (15)
(1)专车变“黑车”,受各方抵制(2014年以前) (15)
(2)政策松绑期,逐渐认同专车(2015年初-2016年6月) (16)
(3)正式获合法地位(2016年7月至今) (16)
(4)合法后的尴尬,地方又限制(2016年10月至今) (17)
5、滴滴平台估值面临下调风险 (18)
从近期滴滴公司频发恶性刑事案件的始末来看,公司难咎其责,资料审核形同虚设、风控严重缺失、客服推诿警示来电等因素的叠加,客观造成了悲剧接二连三的发生,滴滴在上周末发布公开道歉信外,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并立刻停止了顺风车业务。

案件为何频发于顺风车板块:我们认为顺风车司机犯罪概率较高有三大原因,其一是法律定位模糊,顺风车以共享经济为基础,所提供的仅是平台注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及匹配服务,未能像其它业务板块按照网约车相关法规进行监督;其二是准入门槛较低,无论是司机、车辆还是其它条件,都低于滴滴的其它子板块;其三是顺风车低价格定位导致犯罪场景的概率增加,价格敏感度较高的用户在行车距离较长的时候,选用顺风车的概率进一步加大,若时间在夜晚,路途恰逢城乡结合部、农村及人口密度较低的区域,就初步具备犯罪的场景。

理论上诸多业务板块都有风险:如果我们把视野从滴滴当前的顺风车业务扩张到整个平台,公司对车辆及司机的审核、风控管理和客户服务都存在一定缺位,譬如上海和北京网约车的新规明显不匹配于司机、车辆数量;同时,平台总体体现为收费越高的服务,保障性及安全性越高,譬如高端的豪华车、单位用车可能相对风险较小,但并不能说除了顺风车以外,其他板块的监管不存在法律风险,只是乘车场景、司机车辆准入条件上更为苛刻,导致个别人员难以实施犯罪;
滴滴的失职,也是行业的问题:打车平台的各种运营风险或多或少存在现存的主流网约车平台,高概率的爆发在滴滴上并被媒体爆料,
一方面有其自身的管控因素,但很大程度在于其接近90%市场份额,我们也不能因为少部分人的犯罪实施来差别化对待滴滴和其它平台,从准入门槛、业务模式上看,部分平台和滴滴大同小异,很难说他们对于风险的把控要强于滴滴;
监管加码增加行业不确定性:原则上以滴滴为代表的C2C 运营模式各板块业务都可能被进行细则指导,即使考虑到网约车、共享出行平台对社会出行的补充效应,未来以重资产或具备明晰车辆所属的运营主体,即B2C 模式可能会是政府鼓励的方向,行业盈利模式和空间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滴滴面临的冲击:盈利维度看,公司已公布顺风车下线,预计公司短期日活用户数、流量和盈利现金流产生冲击,同时内部风控流程及客服架构或将进行重大调整,继而推高营运成本,影响盈利能力;估值维度看,监管态度作为支撑起估值体系的最主要权重因素,未来或将对公司价值产生不利影响;综合来看,滴滴未来的价值如何,监管层有一票否决权!
一、事件回顾和总结
滴滴司机的恶性犯罪事件此前接二连三发生,8月24日浙江乐清滴滴司机杀人事件再次在网络上引发刷屏转载及讨论,公司又一次被动的站在了舆论及道德谴责的风口,这里我们大致回顾下过去一段时间被民众已知的案件事实。

案情1:8月24日17点35分,乐清警方接到报警,报警人称女儿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