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网约车行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网约车行业分析报告

网约车行业分析报告

网约车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网约车是一种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乘客与司机之间匹配并提供上车服务的一种新型交通方式。

二、分类特点网约车可分为以下几类:1.专车:由专门的司机驾驶固定车辆接送乘客,价格较高,服务品质较好。

2.快车:由非平台指定司机及其车辆接送乘客,服务品质次于专车,价格相对较低。

3.顺风车:由闲置车主提供拼车服务,价格最低,但服务品质较难保证。

其特点主要包括:高效便捷、灵活性强、定价透明、安全可控等。

三、产业链网约车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汽车生产厂商、服务提供平台、司机与乘客等纵向方向,以及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地面设施等横向方向。

四、发展历程网约车兴起于2012年左右,最初起源于美国的Uber公司,其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提供突破传统出租车的便捷、低价、安全的出行服务。

随着Kakao和Ola存亡竞争和Uber的全球化,这个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庞大。

2015年,互联网金融盛行,移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热潮迅猛发展,国内网约车行业也迅速崛起。

优步、滴滴和神州等企业开始建设自己的线上订单、线下服务地图和物流配送体系。

2016年央视联播连续批评网约车超载、安全问题等,导致网约车行业暂停服务,经过调整,一系列管理细则陆续发布。

2017年,《网络预约出租车和专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发布,此后网约车行业进入规范管理阶段。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1.《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网约车定价应当公开透明,并明确了司机、车辆、运营平台的经营要求。

2.《关于加快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政策文件强调互联网产业要做大做强,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3.《关于加快出租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政策文件强调,出租汽车行业要在创新、升级、整合等方面发力,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六、经济环境网约车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方式,有助于消费者节省时间和成本。

同时,它也为就业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中国共享经济规制研究报告:近五年网约车诉讼逐年递增,司法重点逐渐转移

中国共享经济规制研究报告:近五年网约车诉讼逐年递增,司法重点逐渐转移

中国共享经济规制研究报告:近五年网约车诉讼逐年递增,司法重点逐渐转移“尽管我国在共享经济领域的发展,无论是业态模式,还是法律规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共享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和澄观治库联合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规制研究报告(2018-2022)》指出,共享经济不但将继续承担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重任,还必须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共享经济新业态的萌生,也是对规制创新能力的再考验。

报告包括四个部分,总报告针对2018-2022年我国共享经济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共享经济规制历程及现状、共享经济未来发展及规制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整体分析。

三个分报告则针对共享民宿、网约车、共享两轮车规制进行了重点研究。

总报告指出,2018年以来,共享经济进入深度调整、逐步成熟的新阶段,政府监管力度加强,行业发展回归理性。

共享经济完成了“中国化”,成功发展出一批经营稳定的本土共享经济企业,凭借互联网科技创新优势,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疫情发生以来,共享经济在保主体促就业稳民生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9月9日,在“中国共享经济规制报告(2018-2022年)发布会暨共享两轮车合作治理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共享经济的内涵及外延、共享经济与租赁经济的关系、数据共享、行业规制等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网约车:强监管成主流行业合规加速针对网约车规制的分报告对近五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规制依据、规制措施和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梳理。

在规制措施方面,2018-2022年,中央和地方监管机构综合运用数量控制、入驻式检查、行政约谈和行政处罚等多种手段进行规制,随着网约车规制日趋成熟,政策制定与执法之间的偏差逐渐缩小。

值得注意的是,近五年来全国网约车诉讼逐年递增,司法重点逐渐转移。

2018-2022年,全国网约车一审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增长迅速,其中2018年、2019年、2020年较上一年度分别有69%、136%及44%的增幅。

2018发生的国家大事

2018发生的国家大事

2018发生的国家大事2018年是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年,多个国家大事相继发生,对中国的发展以及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将从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介绍2018年发生的国家大事。

一、政治方面1.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委改革概况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委改革的关键一年。

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在这一年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推进。

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注重从制度建设和思想引领两个方面入手,对腐败问题进行全面整治。

2. 中国成立国家医疗保障局2018年,中国成立了国家医疗保障局,这是中国推进医疗改革的重要一步。

国家医疗保障局负责全面统筹卫生和医疗事业发展,改善人民健康状况,推动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二、经济方面1. 我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2018年,中国不断推进金融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资准入,取消了外商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放宽了外资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经营范围,吸引了更多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

2. 中国科技企业崛起2018年,中国科技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中国的科技巨头如华为、小米、阿里巴巴等公司,在人工智能、5G技术、电子商务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引领了全球科技发展趋势。

三、外交方面1. 中国主动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2018年,中国积极主动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举措,推动亚洲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友好合作关系。

2. 中美贸易争端加剧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愈演愈烈,两国相互征收关税,导致全球贸易形势紧张。

中国坚决捍卫国家利益,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保护国内产业,维护了国家的发展稳定。

四、社会方面1. 新高考改革全面推进2018年,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新高考改革提倡综合素质评价,突出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将向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方式转变,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8年网约车行业滴滴顺风车危机事件分析报告

2018年网约车行业滴滴顺风车危机事件分析报告

2018年网约车行业滴滴顺风车危机事件分析报告2018年8月目录一、事件回顾和总结 (4)二、案件为何频发于顺风车 (7)1、顺风车业务更为模糊的法律认定 (7)2、顺风车准入门槛较低 (10)3、顺丰车的产品定位或导致乘客危险场景增加 (11)4、反思:顺风车以外的板块风险如何 (12)三、不偏不颇看滴滴,监管加码带来的变化 (12)1、各平台准入门槛差异并不大 (13)2、各平台提供的产品大同小异 (13)3、顺风车司机静态画像:共享出行的初衷未变,犯罪的只是小部分 (14)4、政府监管大概率加剧,行业发展前景有不确定性 (15)(1)专车变“黑车”,受各方抵制(2014年以前) (15)(2)政策松绑期,逐渐认同专车(2015年初-2016年6月) (16)(3)正式获合法地位(2016年7月至今) (16)(4)合法后的尴尬,地方又限制(2016年10月至今) (17)5、滴滴平台估值面临下调风险 (18)从近期滴滴公司频发恶性刑事案件的始末来看,公司难咎其责,资料审核形同虚设、风控严重缺失、客服推诿警示来电等因素的叠加,客观造成了悲剧接二连三的发生,滴滴在上周末发布公开道歉信外,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并立刻停止了顺风车业务。

案件为何频发于顺风车板块:我们认为顺风车司机犯罪概率较高有三大原因,其一是法律定位模糊,顺风车以共享经济为基础,所提供的仅是平台注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及匹配服务,未能像其它业务板块按照网约车相关法规进行监督;其二是准入门槛较低,无论是司机、车辆还是其它条件,都低于滴滴的其它子板块;其三是顺风车低价格定位导致犯罪场景的概率增加,价格敏感度较高的用户在行车距离较长的时候,选用顺风车的概率进一步加大,若时间在夜晚,路途恰逢城乡结合部、农村及人口密度较低的区域,就初步具备犯罪的场景。

理论上诸多业务板块都有风险:如果我们把视野从滴滴当前的顺风车业务扩张到整个平台,公司对车辆及司机的审核、风控管理和客户服务都存在一定缺位,譬如上海和北京网约车的新规明显不匹配于司机、车辆数量;同时,平台总体体现为收费越高的服务,保障性及安全性越高,譬如高端的豪华车、单位用车可能相对风险较小,但并不能说除了顺风车以外,其他板块的监管不存在法律风险,只是乘车场景、司机车辆准入条件上更为苛刻,导致个别人员难以实施犯罪;滴滴的失职,也是行业的问题:打车平台的各种运营风险或多或少存在现存的主流网约车平台,高概率的爆发在滴滴上并被媒体爆料,一方面有其自身的管控因素,但很大程度在于其接近90%市场份额,我们也不能因为少部分人的犯罪实施来差别化对待滴滴和其它平台,从准入门槛、业务模式上看,部分平台和滴滴大同小异,很难说他们对于风险的把控要强于滴滴;监管加码增加行业不确定性:原则上以滴滴为代表的C2C 运营模式各板块业务都可能被进行细则指导,即使考虑到网约车、共享出行平台对社会出行的补充效应,未来以重资产或具备明晰车辆所属的运营主体,即B2C 模式可能会是政府鼓励的方向,行业盈利模式和空间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网约车司机的职业分析

网约车司机的职业分析

网约车司机的职业分析作者:赵月曹梦晗赵怡頔叶冬青蒋晓涵来源:《理财·财经版》2018年第11期近期,网约车行业事故频发,引起群众的广泛议论,社会各界对于滴滴公司的整改呼声也越来越高,在人们对于网约车司机的职业素质持怀疑态度的情况下,本文从网约车司机角度展开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一、滴滴司机的职業环境分析网约车行业作为近些年的新兴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出租车由于牌照限制,过去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大力发展私家车又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这就为网约车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滴滴无疑是行业领军者,一家独大。

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不断出现,但由于需求的刚性,所以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仍在。

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的滴滴司机如果想长久从事这个行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机会的。

由于行业的灵活性,滴滴司机的从业者很大一部分是兼职,多是本就有自己的主业,只是利用自己的私家车在零散时间挣取一份“外快”。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他们和传统出租车司机的主要区别就是在线上平台直接和有需求的乘客建立交易关系,而不是在街头寻找顾客。

滴滴的产生和发展,为一部分下岗职工和社会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但同时由于其就业门槛不高,所以滴滴司机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接连出现的恶性事件便直接说明了这一问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虽然绝大多数滴滴司机都是处于公司的底层,但是其却是公司服务乘客的重要窗口,因此,加大对他们的道德培训以及为他们提供精神物质方面的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二、滴滴司机的职业构成分析本次调查面向校内大学生及南京市部分滴滴司机,调查司机120人,乘客316人。

其中兼职司机44人,占总体的36.67%;专职司机76人,占总体的63.33%。

笔者进一步对兼职及专职司机的兼任或曾任职业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基于所调查的南京市滴滴司机职业构成进行了如下对比分析。

专职司机中,曾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所占份额最大,达到了68%,这体现了专职网约车司机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网约车专职司机的群体主要是由接触过或从事有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构成,且社会地位较高,曾有较高收入,而良好工作这一群体中只有极少部分的人选择成为网约车专职司机,甚至没有人选择成为专职司机,如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以及军人这些行业。

共享经济下中国网约车市场现状分析及思考——以滴滴网约车为例

共享经济下中国网约车市场现状分析及思考——以滴滴网约车为例

共享经济下中国网约车市场现状分析及思考——以滴滴网约车为例作者:杨子幸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16期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近年来我国共享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以及发展“绿色经济”。

本文以我国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滴滴网约车为例,运用PEST分析法分析该企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安全、监管混乱等问题,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企业的自律和政府的“包容审慎监管”策略来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共享经济滴滴网约车PEST分析法包容审慎监管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近年来共享经济也在迅速发展,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将共享经济上升到国家层面,可见我国对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视。

从共享经济的本质来说,共享经济能够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供需的匹配问题,合理解决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符合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去产能”,也有利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①但是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由于第三方平台监管缺失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仅给用户带来了麻烦,也给正在蓬勃发展的共享经济企业带来了阻碍。

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滴滴网约车也正处于困境中,例如多次发生的滴滴司机杀人案以及各类安全事件,使滴滴一时间陷入舆论风波中,甚至前段时间下架了顺风车业务。

本文运用管理学中的PEST分析法②分析该企业的现状以及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意见。

二、文献综述对于滴滴这类网约车频发安全事故以及监管难等问题,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该如何避免这类案件的发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路志远的《论网约车管理困境中的法律问题与出路分析中》提出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行政职能,平台应自律经营。

侯登华在《“四方协议”下网约车的运营模式及其监管路径》中认为在厘清网络平台和乘客之间交通运输合同关系,承认其无车承运人的地位的基础上,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企业+政府”的监管模式。

网约车出行情况现状分析报告

网约车出行情况现状分析报告

网约车出行情况现状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网约车行业迅速崛起并成为出行方式的主力之一。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达到了1.12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46.3%。

然而,网约车行业也遭遇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市场规模、用户需求、服务品质以及政策监管等方面分析当前网约车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网约车行业以其简单、方便、安全、高效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网约车的出现,不仅给用户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改善与方便,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转变。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们对于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的需求日益迫切。

2018年,网约车行业依然呈现爆发式增长,据Estat大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网约车总量突破5000万辆,叫车量高度集中,包括滴滴出行、神州专车、优步等品牌在内的企业最受欢迎,市场热度不减,2018年网约车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12万亿元,增速迅猛。

二、用户需求:随着网约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对于网约车服务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网约车的核心在于服务,如何满足消费者对于出行的需求,是网约车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首先,消费者希望网约车服务能够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

近年来,网约车乘坐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要求网约车平台严格审核车辆、司机等方面,并对司机背景进行深入调查。

因此,网约车企业需要加强对于司机的背景审查和培训教育,维护消费者的安全出行。

其次,消费者在选择网约车时还希望能够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模式。

如按需支付、实时定位、网络支付等服务要求的逐步提高,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网约车企业将更加受到欢迎。

三、服务品质:服务品质是网约车企业和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良好的服务品质不仅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网约车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网约车行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约车行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约车行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在新旧产业交替,新旧业态碰撞的过程中,随着当今互联网+技术、大数据背景和云计算分析的发展,网约车行业作为一种新生业态,创造性地颠覆了处于垄断地位的传统出租车行业。

基于“共享经济”理念的网约车以其优于传统出租车的多种特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而与传统出租车的新旧利益冲突以及网约车自身发展的缺陷与不足又成为抑制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网约车行业需要规范并使之健康发展,国家必须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意见政策,从全国层面上进行规范监管,实现网约车企业、出租车行业和乘客以及社会多方和谐共荣的利益最大化,引导行业竞争走向有序成熟,从而使网约车行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网约车;规范监管;可持续发展一、网约车国内外发展现状2009年,开创网约车的优步公司在美国加州成立,成为全球最早的网约车运营公司,随之在美国各大州相继出现并迅速扩大规模,同时也催生了Lyft和SideCar等其他网约车运营公司。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如今已在全球200多个城市开展业务,达到了一个比较成功的规模与业绩。

日本的出租车有发展完善的服务体系,因此不许Uber等网约车打车平台进入。

日本交通部门称Uber的运行模式与本国的《道路运送法》相违背,该法规明确禁止日本无相关审查资质车辆提供出租车的市场服务。

此外,他们认为,Uber在有关汽车保险的安全问题上不完善,可能会出现诸如索赔纠纷的经济矛盾。

韩国立法明确禁止本国私家车主提供出租车的服务。

如今,网约车已经融入了中国的社会生活,2012年国内第一款网约车打车软件“摇摇招车”出现之后,又陆续产生了滴滴出行、神州专车、易到、Uber等各种各样的打车软件,由于其方便快速地解决了乘客出行需求问题,成为出行选择的一种极为便捷的方式,因而在各大城市中迅速普及开来。

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初,中国网约车行业移动出行服务用户规模数量总计接近5亿人,由于大量的用户出行目的不同,并且其对网约车需求也具有多样性,所以86%的网约车用户会选择两种或者以上不同的出行方式来满出行需求。

网约车新行业分析报告

网约车新行业分析报告

网约车新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网约车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专门运营的非营利性无车承运人和车辆综合服务,其目的致力于打造线上即时配对,线下便捷完成交易的新型出行方式。

又称为私人出租汽车、网络约车、分时租赁等。

二、分类特点网约车可以分为几类,如快车、专车、顺风车、网约出租车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出行人群和场景。

同时,网约车行业受到政策法规的影响,要求平台企业要对司机和车辆进行规范化管理,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和权益。

三、产业链网约车行业的产业链包含了平台营运商、司机、乘客、车辆、保险和支付等多个环节,其具体表现如下:1.平台营运商:网约车平台提供运营、技术支持及市场推广等服务。

2.司机:为乘客提供出行服务,需要有相关证照。

3.乘客:通过平台选择合适的司机及车辆,进行匹配后完成叫车。

4.车辆:司机用自有或租赁车辆为乘客提供服务。

5.保险:平台和司机需要购买相应的车险,以保障乘客和司机安全。

6.支付:乘客通过平台完成支付。

四、发展历程网约车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起源阶段:各地方政府开始放开出租车市场,鼓励民间投资,而滴滴、快的等平台通过借打优惠,吸引了一批用户;2.初步发展阶段:2014年,国家交通部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3.爆炸式发展阶段:2015年,快车、专车、顺风车等业务模式让网约车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4.监管阶段:2016年,全国多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对网约车行业的监管措施;5.规范发展阶段:2018年,新版《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行,并对网约车司机和平台进行规范化管理;6.新时代阶段:2020年,疫情爆发后,网约车行业逐渐恢复,并在安全防疫、服务质量上进一步提升。

五、行业政策文件1.《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关于细化规范网约车企业管理车辆使用管理的通知》3.《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等。

六、经济环境中国网约车行业服务覆盖的范围逐渐扩大,行业收入不断攀升。

2018年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8年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正式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

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主要内容:基础资源保有量稳步增长,资源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域名总数同比减少9.0%,但“.CN”域名总数实现了1.2%的增长,达到2085万个,在域名总数中占比从2016年底的48.7%提升至54.2%;国际出口带宽实现10.2%的增长,达7,320,180Mbps;此外,光缆、互联网接入端口、移动电话基站和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在此基础上,网站、网页、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与APP数量等应用发展迅速,均在2017年实现显著增长,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增长。

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惠及全民取得新进展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1]。

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增长率为5.6%,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

信息化服务快速普及、网络扶贫大力开展、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了更多获得感。

手机网民占比达97.5%,移动网络促进“万物互联”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与此同时,使用电视上网的网民比例也提高3.2个百分点,达28.2%;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

公司深度研究报告之滴滴,共享出行(附2018-2021年三年又一期财务报表)

公司深度研究报告之滴滴,共享出行(附2018-2021年三年又一期财务报表)

公司深度研究报告之滴滴,共享出行(附2018-2021年三年又一期财务报表)公司简介:滴滴—全球领先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打造出行领域航空母舰:滴滴出行为目前市场份额第一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其服务城市超4000个,平台用户达4.93亿,平台日订单量超4100万单,每日新增轨迹原始数据106TB。

自成立以来,滴滴已形成多元化的业务体系。

出行业务主要包括四轮车业务板块和两轮车业务板块:包括滴滴打车、线路导航、青菜拼车、共享单车、实时公交服务、顺风车、租买车、代驾、车服务、金融服务、跑腿、货运等。

滴滴出行脱胎于2012年成立的嘀嘀打车,目前已在全球15个国家提供共享出行服务。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的全球平台服务超过4.93亿年活跃用户,过去12个月的日平均交易量4100万单,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EBITA为36.18亿RMB。

共享出行市场前景广阔:2020年全球出行市场规模约6.7万亿美元,但共享出行、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分别仅2%、1%。

电动汽车接受度提高以及自动驾驶商业化将进一步催化出行市场成长,尤其是共享出行市场。

CIC预测全球出行市场在2040年到达16.4万亿美元,而共享出行、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将达到23.6%、29.3%。

上下游多面扩张:公司业务多点布局,业务体系由国内、海外、其他创新业务三部分组成,发力共享出行、司机车服、电动车和无人驾驶四大板块,基于乘客、司机的双飞轮效应,完成上游至下游整体生态构建。

目前公司的社区团购、货运业务、自动驾驶以及共享单车/电单车板块均已完成A轮融资,其中共享自行车/电单车业务已完成B轮融资。

市场规模:出行行业高景气,中国市场规模有望达10.6万亿人民币。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支付的普及以及对私家车购买和驾驶的限制继续增加,共享出行通过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灵活性和和可靠性收到欢迎。

2020年,我国占全球出行消费的13.1%,市场规模为5.7万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将以13.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达到10.6万亿人民币。

2023年网约车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网约车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网约车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随着共享经济的日益兴盛,网约车行业在中国的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下面简要概述一下网约车行业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达到了547.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4.1%。

其中私家车打车市场规模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出租车网约车市场规模则有所缩小。

在私家车打车市场中,滴滴出行以及其子品牌快的打车等独角兽企业占据了绝对市场地位。

二、用户规模据运营商报道,目前网约车行业在中国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3亿,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4.7亿。

其中,年轻一代人(18-35岁)占据了网约车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其使用网约车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层。

三、行业竞争目前中国的网约车市场份额被滴滴出行垄断,其市场份额高达90%以上。

仅有的几个竞争者包括优步出行以及小鱼出行等,其市场份额均不足1%。

关键在于滴滴的用户数更是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

四、政策环境自2016年开始,我国各地相继出台了网约车相关政策。

其中,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对网约车进行了限制,如要求车辆必须为新能源车、限制司机的工作时长等。

这些政策旨在为更好地监管网约车行业,并保障乘客的安全。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以及政策监管的不断深化,网约车行业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同时,除了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市场份额的竞争外,竞争者也在寻找突破口,例如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拓展快递和配货服务等,以拓展业务范围和增加收益来源。

总之,网约车行业在中国市场已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规模和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表明,这是一个未来的引擎,将为共享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网约车市场利益博弈分析

网约车市场利益博弈分析

网约车市场利益博弈分析摘要:在共享经济与“互联网+”背景下催生出了网约车这一行业,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

但是网约车市场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究其原因是经济活动中各市场主体利益博弈的失衡。

本文通过政府、网约车平台、出租车、平台用户(司机和乘客)这四个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力求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措施,以期推动网约车市场乃至整个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网约车;利益博弈;协调网约车,全称网络预约出租车,在共享经济背景下,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

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满足了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

2016年7月28日,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新规),并于2016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中国成为了第一个在国家层面承认网约车合法地位的国家,网约车也由之前野蛮生长进入到规范发展的阶段。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约车用户达3.46亿,网约车这种新生事物的崛起带来了庞大的消费市场。

目前,国内现有对网约车研究主要集中立法层面中的地方性法规完善、政府治理理念、政府如何制定规则来对网约车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规范以及对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利益进行平衡等方面。

国外在对网约车的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外国学者更多的集中在借鉴传统巡游出租汽车在政府规制上的比较和研究。

将网约车置于出租车行业管制的视角下,以法律规制作为主要手段,探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

而本文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网约车市场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力求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对策,为网约车市场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意见。

一、利益博弈(一)网约车平台与政府利益博弈“打车难”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网约车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居民的交通出行,缓解了“打车难”的问题。

网约车的波折与新生案例

网约车的波折与新生案例

网约车的波折与新生案例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11月7日在京发布《中国网约车安全发展研究报告》称,网约车比出租车安全性高很多。

自2012年至2018年,巡游出租车交通事故亿公里死亡率持续下降,2018年已下降至0.36。

而国内主要网约车平台呈现出更高的安全性。

在乘客安全感层面,主要网约车企业同样优于出租车行业(含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平均水平。

报告从19个维度对比发现,在遵守交通规则及驾驶平稳、应急沟通过程等15个方面,网约车得分均更高。

这次报告也唤起了编者对2018年9月21日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网络约车与传统出租车服务过程中犯罪情况》专题报告的记忆。

在报告中,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公布了对2017年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法案件的统计数据:2017年传统出租车司机万人案发率为0.627,网络约车司机万人案发率为0.048。

也是说,传统出租车司机万人案发率是网络约车司机的13.0625倍。

不言而喻,相对于出租车,网约车的安全性更高。

但2018年5月郑州空姐被害案余痛未消,接着11月又发生了温州女孩被害案,因此发布于当年9月的该统计数据被公众的愤怒与讨伐声所掩盖,人们对网约车的信心一度降至冰点,出行安全成了网约车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网约车行业,十年发展,两次转折网约车在中国的运营可追溯至2010年,十年来,网约车行业经历了两次重大转折,结果却截然不同:第一次转折使网约车行业飞速发展,进入野蛮扩张时代;第二次却导致网约车行业高速扩张的步伐戛然而止,进入平缓发展期。

2016年是网约车行业无可争议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持续六年时间,网约车一直处于“不黑不白”的尴尬地位。

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正式发布消息,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颁布。

网约车的合法地位正式确立。

在对“三证合一”、“本地车牌”等问题进行短暂的争论之后,各网约车平台一边积极申请各大城市网约车合规运营牌照;一边大力扩张,抢占网约车出行市场。

网约车的经济法规制研究

网约车的经济法规制研究

摘要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达到29420亿元,其中,交通出行领域占据2478亿元,2015年-2018年,网络出行行业对整体业态增长的拉动作用达到每年1.6个百分点,网约车用户在网民中的普及率达到43.2%。

透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高科技的推动下,近几年共享经济在交通出行领域快速成长,网约车就是基于大数据信息、GPS等先进技术不断发展催生的产物,在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消费出行方式等的转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另一方面,网约车作为创新型行业的主要代表,对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推动传统行业改革的同时也带了一些竞争问题,除此之外,新兴行业自身发展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

因此,为了保持新兴产业的持续性动能、促进网约车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本文对网约车当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规制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以期网约车克服当前障碍,更好的服务大众。

当前我国共享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网约车在丰富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社会闲置资源使用率上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市场的竞争乱象、影响恶劣的恶性事件、消费者权利损害后救济受阻等情况频频发生,政府方面在不同阶段采取的规制措施实践效果却不理想,部分甚至延续套用出租汽车的管理模式,难以达到真正有效管理的目的。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一共分为了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网约车经济法规制研究的选题背景以及网约车的一些研究现状,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网约车相关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网约车的涵义、运营模式及特征,本文经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将网约车运营模式概括为顺风车模式、快车模式、专车模式和出租车模式,对于网约车主体涉及的复杂法律关系(主要阐述了劳动关系说、居间关系说、雇佣关系说三种不同学说)也在本节进行了重点阐述;第一部分第二小节则主要说明了基于市场竞争乱象和规范发展主流意识影响下,网约车规制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网约车法律规制的现状及其发展困境。

网约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网约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网约车可行性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网约车行业应运而生。

网约车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驾驶员与乘客之间的预约出行服务,其灵活、便捷、低成本的特点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发布的《中国网约车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达到2512.7亿元,同比增长45.1%,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5280.5亿元,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网约车行业前景广阔,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政策环境随着网约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政府逐渐加强对网约车行业的管理和监管。

2016年,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网约车的准入条件、服务质量标准和经营行为规范,为网约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了对网约车行业的监管。

在政策环境的支持下,网约车行业得以良性发展,为城市交通出行提供便利。

技术支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网约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手机APP,用户可以方便地实现网约车服务,不用再担心找不到出租车或者打的费用过高的问题。

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为网约车行业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定位和价格策略,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出行体验。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为网约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网约车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技术创新。

市场前景总体来看,网约车行业具有较为乐观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出行需求不断增加,网约车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另一方面,随着用户对出行安全、舒适和便捷性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出租车和私家车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网约车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因此,网约车行业可行性较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竞争态势随着网约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目前,网约车市场主要有滴滴出行、神州专车、易到用车等几家主要竞争对手,其中滴滴出行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网约车行业分
析报告
2018年8月
目录
一、源起共享经济,网约车行走在分享与出租的边界 (10)
1、渐行渐远的共享经济 (10)
(1)网约车平台起源于共享经济 (10)
(2)我国城市限牌/限行和高昂的养车成本催生共享出行热潮 (11)
(3)从无序到规范,然而,共享模式渐行渐远,出租模式或成主流 (12)
2、一超多小的网约车市场竞争格局或将延续 (12)
3、网约车模式之辩:C2C和B2C的融合与分化 (15)
(1)模式对比:从商业理念到运营模式 (17)
①C2C和B2C商业理念及模式 (17)
②核心区别在于网约车公司的车辆与司机来源 (17)
(2)B2C模式:广积粮高筑墙优势尽显 (18)
①B2C的专车市场:差异化定位的专车市场 (19)
②B2C的快车市场:与出租车/C2C快车同为一个赛道 (20)
(3)C2C模式:互联网流量下的马太效应 (20)
4、网约车时代的中场战事:服务/价格并重,B2C/C2C均有一席之地 (22)
(1)由从烧钱补贴或转向服务/价格并重 (22)
(2)两种模式:B2C/C2C均有一席之地 (22)
二、海外对比:星星之火遍布大洲,各国监管态度不一 (23)
1、网约车鼻祖:Uber (23)
(1)Uber商业逻辑 (23)
(2)Uber财务状况 (24)
(3)Uber经营&投资&融资状况 (25)
(4)Uber Eats状况 (27)
2、后起之秀:Lyft (28)
3、全球C2C专车平台如星星之火遍布各大洲 (30)
(1)明令禁止:欧洲、日本、韩国 (31)
(2)新加坡模式:门槛较高,车辆注册为出租汽车、司机考取执照 (32)
(3)英国模式:较低的准入门槛,避免与出租车竞争 (32)
(4)美国模式:中性态度 (33)
(5)其他国家政策梳理 (34)
5、小结 (34)
(1)C2C模式摧枯拉朽,全球扩张,但政策不一 (34)
(2)B2C模式并非没有,但受限于区域扩张 (35)
三、要素分析:网约车的本质 (35)
1、产品:同质化、评价体系弱化 (35)
(1)朴素的出行服务:实现A地到B地的位移,同质化较高 (35)
(2)低效用的评价体系:滴滴用户,总是被选择,社交基因弱 (37)
2、客户:打车非大众品,受众有限,客户敏感度较高 (38)
(1)用户群体观察:白天不懂夜的黑 (38)
(2)敏感客户群忠诚度:美团进击下的补贴实证 (41)
3、国情:价格管控、公用属性 (42)
(1)出行费用阈值:价格管控 (42)
(2)出租车业的公用事业属性 (42)
4、政策:影响网约车市场的命门 (43)
(1)专车变“黑车”,受各方抵制 (43)
(2)政策松绑期,逐渐认同专车 (44)
(3)正式获合法地位 (44)
(4)合法后的尴尬,地方又限制 (44)
(5)网约车新规细则相继出台:C2C平台或受最大影响 (45)
(6)监管风险使得司机和车辆数量减少,市场供给或将不足 (47)
四、C2C模式的护城河:不够宽,也不够深 (49)
1、C2C商业模型:补贴决定短期用户黏性,技术反哺行业壁垒 (49)
2、C2C市场的跨边网络效应明显 (51)
3、以滴滴为例,政府管控+资本寒冬+竞争格局较好+与AT为伴+运营有方,短期无虞 (54)
(1)政府管控 (55)
(2)资本寒冬 (55)
(3)竞争格局 (55)
(4)与BAT为伴 (56)
(5)运营有方 (56)
五、B2C模式的前景:精细化运营终成小而美平台 (57)
1、B2C模式的烦恼 (57)
(1)B2C专车市场空间有限 (57)
(2)非专车B2C市场将进入滴滴/出租车所在的战场 (58)
2、精细化运营或将带来超越传统出租车的收益 (59)
(1)以神州为例,精细化运营下的实践 (59)
六、主要企业简况 (60)
1、滴滴出行:过关斩将一家独大 (60)
(1)规模、用户体量庞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60)
(2)资本力量雄厚,服务模式多元化 (61)
(3)滴滴一下,全球出发 (61)
2、神州专车:B2C模式的异军突起 (62)
(1)B2C模式的异军突起 (63)
(2)资本雄厚,背靠大树好乘凉 (63)
(3)抵抗政策风险能力较强 (63)
3、首汽约车:国家队选手顺势而为 (64)
4、曹操专车:“新能源汽车+公车公营+认证司机”的B2C运营模式 (67)
5、嘀嗒出行:单一拼车业务向出行平台的升级 (69)
七、结论 (71)
根据TechWeb的报道,3月23日一篇以“滴滴大数据杀熟”为话题的帖子引发了用户对滴滴的大讨伐:用滴滴打车,同样出发点,同样目的地,价格却不一样,且远距离来看,iOS手机要比Android手机贵4块左右。

滴滴方面随即回应“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

滴滴CTO张博解释称滴滴“预估价”波动的原因有三,每个行程中的变量、折扣券金额以及乘客网络环境。

滴滴的窘境在于规模做大的同时,用户体验却不够理想——安全事故不断、司机管控不力、抽成比例过高,一度攻击滴滴的言论非常多,大有一种天下苦滴滴久矣的味道。

事实情况是部分时点供需双方“叫苦不迭”,大众因此归咎于平台从中“作梗”。

一时间,滴滴的公众形象从“消除司机与乘客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共享经济典范,被“误”认为“利用技术壁垒加剧信息不对称”的“恶意谋利”平台。

后至:反滴滴联盟们“揭竿而起”。

天下苦滴久矣,或许就有了后来的反滴滴联盟围剿。

回顾自2012年小桔科技(滴滴)成立以来,已6年有余,市场经历了补贴大战、头部公司寻求合并、其余玩家悉数淘汰,本以为2018年将成为网约车行业格局已定的元年,滴滴“棋”
至中局,市场将走向削减补贴、寻求盈利的下半场,却不料连续出现新的“搅局者”,2018年初以来跨界正式进军网约车行业的有美团、携程、高德地图,本预期可能退出市场的易到也重启竞争,自此网约车的“新赛季”开启。

其原因:出行市场,既是风口,也成众矢之的。

专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产物,已成为我国城市交通除公交、出租车、私家车之外,第四大汽车出行方式。

我们认为,专车的风靡,其核心原因在于解决了乘客与车辆资源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精准匹配供需,提升人们出行效率。

当前出行市场,既是风口,也成众矢之的,宏观层面政策监管口径趋严,中观层面新进入者接连出现搅局,微观层面补贴大战、大数据杀熟等事件不断。

本文以新的视角重点讨论几个问题:
1.我国网约车市场当前一超多小的竞争格局,未来将走向何方,如何演化?
2.如何分析网约车的本质?网约车平台的核心变量又是哪些?
3.从美团的进击,如何看待网约车市场的护城河?C2C模式下滴滴的窘境?B2C模式未来的发展前景?
网约车行走在分享与出租的边界,终将转向服务/价格并重的下半场。

风起共享经济的网约车平台,借着互联网技术的改造,行共享出行之实。

在网约车合法化并纳入政府监管之后,政策的颁布使得网约车行业的竞争从无序走向规范,然而共享模式正渐行渐远,出租模式或成主流。

对于网约车模式之辩,我们认为B2C模式类似于出租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