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沙技术世界领先

合集下载

中国三大治沙方法

中国三大治沙方法

中国三大治沙方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沙漠化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治理沙漠化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沙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国三大治沙方法。

一、固沙造林
固沙造林是中国治沙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可以在沙漠地区建立起稳定的植被覆盖层,防止沙漠蔓延。

中国采取了多种植树造林的方式,如人工造林、天然更新和荒漠化地区改造等。

同时,中国还注重选择适应沙漠环境的树种,如沙柳、胡杨等,以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抗风沙能力。

二、沙地固定
沙地固定是中国治沙的另一重要方法。

通过采取措施,使流动的沙丘变得稳定,防止风沙侵蚀。

中国采取了多种沙地固定的方法,如搭建沙障、修筑沙柳隔离带等。

此外,还采用了覆盖沙地的方法,如铺设草席、撒播沙固等,以减缓沙漠化进程。

三、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中国治沙的重要环节。

水是维护土壤湿度和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而水土流失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持水土,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修建水利工程、建设防护林带等。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源地,可以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物生长,
从而减少沙漠化现象。

固沙造林、沙地固定和水土保持是中国三大治沙方法。

这些方法在中国的沙漠化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减缓了沙漠化进程,保护了生态环境。

然而,沙漠化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治理和保护。

中国将继续探索创新的治沙方法,努力实现沙漠变绿洲的目标。

防风治沙的关键在于一种民族精神——专访国家林业局治沙办副主任 王信建

防风治沙的关键在于一种民族精神——专访国家林业局治沙办副主任  王信建
S ca pi cl
/ 摘 糊0苣
防风 治 沙 的关 键 在 于一 种 民族 精 神
— —
专 访 国家林业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沙办副主任 王信建
中国在防沙治沙方面位于世界领先地位 。沙区那 么艰苦 ,人们吃水都 困难 ,还要取得那么大的 治沙成绩 ,让 世界刮 目相看 ,没有一种精 神做不到 。这才是我们治沙能取得成果 的关键所在
干 旱 地 区 种 植 的 梭 梭 , 下 面 能 结 出 肉 不 好 的话 , 下一 步 任 用 干 部 就 要 考 虑 ,
苁 蓉 ,效 益 很 好 , 一 年 结 好 了 , 赚 几 不 光 看 G DP,生 态 指 标 也 很 重 要 。
王 信 建 : 治 理 边 破 坏 ,这 种 现 象 边
心 ,但 是 经 济 建 设 不 一 定 要 破 坏 环 境 ,
有 监 测 体 系 , 有 科 技 推 广 体 系 ,另 外 应该 统 筹 兼顾 。贫 困地 区还 存 在破 坏
减为 18 方 公里 。其实就 是每 年从 2 3平
沙 化 土地 里 抢 回来 半 个 县 的面 积 。 这 是 ~ 个 很 关 键 的数 字 ,是 我 们 国 家从 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检 测 的沙化 土
地 首 次 实 现 了 净 减 少 。 但 是 ,这 个 数 字 也 是 很 脆 弱 的 , 因 为 它 还 有 可 能 反
千 块 钱 没 问题 ,一 亩 地 能 挣 两 千 块 钱 。
防沙 治 沙 在 我 们 国 家 是 生 态 建 设 的 还 是 存 在 的 。 因 为 有 些 地 方 毕 竟 要 发 工 程 体 系 ,有 政 策 体 系 ,有 法 制 体 系 ,
当 然 这 个 推 广 要 有 个 过 程 , 农 民 接 受 重 中 之 重 。 任 务 很 艰 巨 。 我 们 现 在 有 展 经 济 。 科 学 发 展 是 以 经 济 建 设 为 核 它 也要 有 个 过 程 。

中国人在黄河治沙取得的成就

中国人在黄河治沙取得的成就

中国在治理黄河流域沙漠化和荒漠化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中国治沙史上的里程碑。

该工程于1960年开工,1961年建成,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有效地控制了黄河上游的泥沙流失,减少了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同时还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2. 毛乌素沙漠治理:毛乌素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毛乌素沙漠,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

目前,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和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 库布齐沙漠治理:库布齐沙漠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沙漠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库布齐沙漠,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

目前,库布齐沙漠的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和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 黄河治理: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流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黄河流域的沙漠化和荒漠化,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黄河流域的沙漠化和荒漠化,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我国沙漠化治理的经验

我国沙漠化治理的经验

我国沙漠化治理的经验
我国在沙漠化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扶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为沙漠化治理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科学治理:我国在防沙治沙方面采取了“适地、适树、以水定植”的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和种植方式。

同时,还采用了工程治沙、固沙、旱地节水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沙漠化治理的效果。

生态移民:对于生态脆弱地区的居民,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方式,将他们迁移到其他地区,以减少人类活动对沙漠化地区的破坏。

科技支撑:我国在沙漠化治理方面加强了科技研发和应用,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良植物品种、研发节水灌溉技术等方式,提高了沙漠化治理的科技含量。

社会参与:政府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沙漠化治理,通过建立志愿者组织、开展植树造林等活动,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国际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沙漠化治理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治沙技术和经验,为国内沙漠化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之,我国在沙漠化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未来,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中国沙漠改造成功案例

中国沙漠改造成功案例

中国沙漠改造成功案例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世界上的荒漠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荒漠化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枯竭、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人类的生命质量的下降。

中国作为东亚第一大国,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让人们不得不惊叹科技的力量。

一、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开始的“退耕还林工程”就是一个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

这个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增加森林的密度来减缓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为国土建设提供了基础。

至今,这一项目已经改善了6400多万公顷的荒漠化土地,增加了森林覆盖范围2300多万公顷。

二、天然草场改造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草原这两个面积极大的草原上,天然草场改造也成为荒漠化治理的一个成功案例。

通过使用植物和灌溉措施,以及改善牲畜的饮食和饮水,天然草场的自然恢复速度得到了极大的加快。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保障动植物的生存,同时也有助于最终增加草地的覆盖范围和密度。

三、沙漠绿化项目自1980年以来,中国已经在沙漠绿化方面投入了超过6000亿的投资,最终在多个省份成功开展了沙漠绿化项目。

通过种植抵御荒漠化的植物以及灌溉措施,中国沙漠的覆盖范围从20多科米增加到60多科米,同时还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黄河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水源,然而它也是世界上最肮脏的河流之一。

为了减少水土流失以及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如定点整治、荒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等。

通过这些措施,黄河的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也减少了洪水的危害。

总结中国在荒漠化治理和沙漠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减少了生态问题的威胁,同时也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中国的沙漠化问题还远未终止,政府和个人必须做出持续的努力来保持这些项目的成功并继续向目标迈进。

中国荒漠防治的先进经验

中国荒漠防治的先进经验

中国荒漠防治的先进经验荒漠化是全球生态领域的难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为了“治病”,联合国于1994年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防沙治沙的“中国药方”为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技术、中国模式。

各国代表纷纷点赞,认为值得在全球推广。

“这里是京津沙尘暴的重要发源地,在6级风力作用下,沙尘一夜之间就能到北京。

”在库布其沙漠科技生态中心,工作人员向前来考察的代表介绍。

20多年前,这里黄沙漫天,一眼望不到边。

如今,一片片绿洲向外漫延,沙漠面积逐年减小。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为1.86万平方公里,比北京市的面积还大。

在历史上,这里曾经水草丰美。

因战事频繁、无节制开荒导致荒漠化,终成不毛之地。

“刚开始治沙是被逼无奈。

”挡住沙漠的“侵略”。

在沙漠里种树,失败在所难免。

但是没有气馁。

一种栽法不行,就换另一种方法;柳树死了,就换杨树;背风坡不行,就到迎风坡……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不断努力,树活了,草绿了。

“锁住四周、渗透腹部、以路划区、分块治理。

”提出了治理沙漠的基本方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5条总长343公里的穿沙公路纵横交错,绿色在不断延伸。

30年来,库布其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1988年,库布其的植被覆盖率仅为5%,而2016年达到53%,沙漠动植物种类由不足10种发展到530多种。

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评估报告》显示,库布其修复绿化沙漠969万亩,固碳1540万吨,涵养水源243.76亿立方米,释放氧气1830万吨,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价值3.49亿元,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

鄂尔多斯森林覆盖率达到26.7%,植被覆盖度稳定在75%以上。

荒漠化土地面积10年间减少580.5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42.7万亩,生态状况实现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局部大为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鄂尔多斯是我国荒漠化防治的缩影和典范。

数据显示,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每年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每年缩减1980平方公里,提前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退化土地零增长目标。

中国近70年荒漠化的成就

中国近70年荒漠化的成就

中国近70年荒漠化的成就中国近70年来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的良好形象。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成就。

中国近70年来在荒漠化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例如,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和水土保持等措施,大规模恢复和改善了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中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之一,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有效地减缓了荒漠化的趋势。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减少了水土流失。

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荒漠化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了科技与荒漠化防治的深度融合。

例如,中国发展了一系列适应荒漠化地区特点的新技术,如抗风固沙技术、沙地农业技术等,有效地提高了荒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和农业生产能力。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分享荒漠化治理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荒漠化问题。

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加强了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

中国政府积极开展了荒漠化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荒漠化治理,通过建立志愿者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荒漠化防治工作。

这不仅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也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还加强了荒漠化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荒漠化治理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荒漠化防治中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为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推动了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近70年来,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中国成功地恢复和改善了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荒漠化治理的投入,进一步提高荒漠化防治的科技含量和可持续性,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沙漠治理典型例子

中国沙漠治理典型例子

中国沙漠治理典型例子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沙漠化问题对国家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来治理沙漠化问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个典型的中国沙漠治理例子是“东北三北”林业防护工程。

该工程涉及中国东北三个省份——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旨在通过植树造林和防风固沙的方式,建立一条抵御沙尘暴和防止沙漠扩张的“绿色长城”。

该工程始于1978年,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在原本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建立了大片森林和草原。

这些绿化带不仅有效减缓了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还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增强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除了“东北三北”林业防护工程,中国还实施了其他多个治理沙漠化的项目。

例如,陕西黄河沿岸的“万亩沙漠变绿洲”工程,通过引水、建造回灌系统、种植适应沙漠环境的植被等方式,成功将一片干燥的沙漠地区转变为绿洲,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是宁夏沙湖绿洲的治理。

宁夏是中国沙漠化问题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该地区的沙湖绿洲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荒漠化。

中国政府通过植被修复、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等综合措施,成功使沙湖绿洲重新变得繁茂起来,并恢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些沙漠治理的典型例子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沙漠化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通过大规模的绿化工程、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生态修复的创新方法,中国取得了在沙漠治理方面的显著成就,成为国际社会的典范。

然而,尽管中国在沙漠治理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沙漠化问题仍然是长期的挑战。

中国继续致力于沙漠治理工作,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国内外合作,探索更多创新方式,以实现更好的沙漠治理效果,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详解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详解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和不选均不得分)公路建设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根据交通部制定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将中国大陆的自然区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它们分别为I一北部多年冻土区;II—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V—西南潮暖区;VI—西北干旱区;VII—青藏高寒区。

如图为中国大陆自然区的一级自然区划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七个一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指标是()A.经济发展水平B.气候C.行政区划D.地质2.图示一级自然区划对应正确的是()A.②——IB.③——VC.③——ⅥD.⑤——Ⅲ3.在④地区修建公路,主要考虑的自然障碍可能是()A.地震B.冻土C.泥石流D.地壳塌陷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

完成下列问题。

4.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A.河流分布B.地形特征C.商店布局D.客货流量5.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A.甲与乙B.甲与丁C.乙与丁D.甲、乙、丁2010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改良四方土壤,造福天下众生”,旨在诠释荒漠化与民生福祉的关系,鼓励人们积极投身荒漠化防治工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维系和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7.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我国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之间相互关系的是()A.AB.BC.CD.D8.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治沙工程措施是()A.钻孔深栽B.设置沙障固沙C.飞机播种D.小流域综合治理读“青海湖近百年水位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9.青海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治沙工程的成功案例

中国治沙工程的成功案例

中国治沙工程的成功案例那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可就是个超牛的成功案例啊!以前那毛乌素,黄沙漫天,整个就是一片沙海,感觉都要把周围的一切都给吞没了。

但是咱中国人不服输啊,就开始和这片沙漠较上劲了。

种树啊,那可是最关键的一步。

当地人和来自各地的治沙英雄们,就像给沙漠搞绿化大作战一样。

一开始那条件可艰苦了,风沙一吹,刚种下的树苗就被吹跑了,可大家就像倔强的小卫士,一次次把树苗重新种下。

还搞了各种创新的法子呢。

比如说草方格沙障,这就像是给沙子设下的一个个小牢房,把沙子困住,不让它乱跑。

然后在草方格中间种树,那树就像是被保护起来的小战士,慢慢地就扎根了。

经过好多年的努力啊,现在的毛乌素沙漠,那可是大变样了。

以前满眼都是沙子,现在都能看到大片大片的绿色,还出现了好多农田呢。

而且啊,据说现在毛乌素的绿化面积都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多,这就像是沙漠里突然变出了一个大绿洲,简直就是个奇迹,这就是咱中国治沙的厉害之处!还有库布其沙漠也是相当厉害的案例。

库布其沙漠以前也是个不毛之地,风沙特别大,周边的老百姓那叫一个苦啊。

可是后来呢,一些有智慧的人就想办法了。

他们引进了企业的力量,就像找来了一群有实力的帮手。

这些企业带来了资金和技术,开始大规模地搞生态修复。

在库布其,种了好多那种特别适合沙漠生长的植物,像沙柳啊,梭梭树之类的。

而且不光是种树,还搞起了沙漠旅游呢。

把治理沙漠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了,就像把沙漠变成了一个大宝藏。

游客们去了,既能看到沙漠的壮美景色,又能看到人类治沙的伟大成果。

现在库布其沙漠里,那些曾经死寂的沙丘都慢慢有了生机,好多小动物也回来了,真的是从一个“沙魔”变成了一个绿色的希望之地呢。

中国防沙治沙成功案例

中国防沙治沙成功案例

中国防沙治沙成功案例那咱得唠唠毛乌素沙漠的治理,这可算是中国防沙治沙超牛的案例。

以前的毛乌素啊,那就是个风沙肆虐的“大怪兽”。

沙子到处跑,周围的百姓可遭了殃,种个地都跟打仗似的,一不小心,苗就被沙子给埋了。

但是咱中国人那是相当有决心和智慧的。

一开始呢,就种树。

这树可不是随随便便种的,专家们研究啥树适合这地儿,像沙柳这种“坚强小卫士”就被选中了。

当地的老百姓也超给力,男女老少齐上阵。

就这么一棵一棵地种,慢慢的,绿色就多起来了。

然后呢,还搞了不少创新的法子。

比如说在一些沙地搞草方格沙障。

这就像是给沙子设了一个个小牢房,把沙子困住,不让它乱跑。

再加上各种灌溉技术的改进,就像给小树苗们开了个小灶,让它们能在艰苦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啊,毛乌素沙漠都快被“打败”了。

现在好多地方都从黄沙漫天变成了绿油油的一片。

以前看不到的小动物也都回来了,就像开了个大自然的派对。

这不仅让当地的生态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跟着改善了,从害怕风沙到靠着这变美的环境搞起了生态旅游啥的,那日子过得可美了。

还有库布其沙漠治理也相当厉害。

库布其沙漠就像是个顽固的“捣蛋鬼”,在那儿折腾了好久。

不过咱中国人有办法。

首先是企业带着资金和技术进来了,带着大家一起干。

他们种了好多经济树种,像沙棘。

这沙棘可不得了,既能固沙,又能产生经济效益。

老百姓可以采沙棘果去卖钱,有了钱就更有动力去治理沙漠了。

而且还发展了光伏治沙呢,太阳能板一排排的,既能发电赚钱,又能给下面的植物遮遮阴,让它们长得更好。

现在库布其沙漠也是大变样,从以前没人愿意去的地方,变成了一个有绿色、有生机、有希望的地方。

这可都是咱中国防沙治沙的好例子,牛得很!。

世界治沙的成功典范

世界治沙的成功典范

世界治沙的成功典范—库布齐沙漠秦为胜2015年7月28日,中国第七大沙漠三分之一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中国大力发展沙漠经济治理模式获得世界标本意义,中国亿利资源集团与埃及SEKEM同时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

创办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

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库布其。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因此得名。

它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

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地势南部高,北部低。

南部为构造台地,中部为风成沙丘,北部为河漫滩地,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

库布其沙漠属于干旱、半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大,气候干燥,年大风天数为25—35天。

该沙漠东部属于半干旱区,雨量相对较多;水分条件较好,属半干旱区;西部降水少,跨入了干旱区。

该沙漠区有较好的光、热、水,宜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

该沙漠东、中、西部各具特色,中、东部雨量较多,西部热量丰富。

中、东部有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的季节性沟川约10余条,纵流其间,并具有沟长、夏汛冬枯、含沙量大等特点。

在流经沙漠的沟川两岸,常有面积不等的沟谷阶地。

地下水埋深1--3米,土壤肥力也较高,出现了星罗棋布的绿洲景观,形成较优越的小气候条件。

西部地表水很少,水源缺乏,仅有沙日摩林河流向西北消失于沙漠中。

沙漠西端和北部的地下水受黄河影响,埋深1--3米,水质较好,也在黄河灌区之内。

库布齐沙漠的植物种类多样,植被差异较大。

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西北部为草原化荒漠植被。

主要植物种类为东部的多年禾本植物,西部的半灌木植物,北部河漫滩地碱生植物,以及在沙丘上生长的沙生植物。

东部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西部则为棕钙土,西北部有部分灰漠土。

中国治沙成功案例

中国治沙成功案例

中国治沙成功案例那咱得说说毛乌素沙漠的治理,这可是个超牛的治沙成功案例。

以前的毛乌素啊,那就是一片沙海,黄沙漫天飞舞,周围的老百姓可被这沙子折腾惨了。

但是咱中国人就是不服输,说干就干。

种树是个关键招儿。

一开始,那可不容易,风沙大得能把刚种下的小树苗瞬间给埋了。

但是那些治沙英雄们就想出各种妙招。

发明了那种能在沙地里固定住树苗的草方格。

就像给小树苗搭了一个个小小的避风港,沙子不容易乱跑了,小树苗就能安安稳稳地扎根成长。

还有当地的老百姓也都积极参与进来。

一家人老小齐上阵,今天种几棵树,明天再种几棵。

政府也大力支持,给政策、给技术指导。

经过这么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在的毛乌素沙漠可不得了。

大片大片的沙地变成了绿洲,草长起来了,树也郁郁葱葱的。

以前少见的小动物也都跑回来安家了。

这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就像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大战,咱中国人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智慧,把这个沙漠给治理得服服帖帖的,简直太酷了。

还有库布齐沙漠的治理也相当厉害。

这库布齐沙漠以前那也是沙魔肆虐,周围的环境被破坏得一塌糊涂。

企业也加入到治理大军当中。

他们带来了资金和创新的想法。

比如说,发展沙漠生态产业。

在治理沙漠的同时,还搞起了沙漠旅游、种沙棘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

沙棘这玩意儿可好了,能在沙地里生长,而且果实还能做饮料、保健品啥的。

治沙的人们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无人机播种,那小飞机在天上飞一圈,种子就撒下去了。

还有滴灌技术,精确地给植物浇水,不让一滴水浪费。

就这样,库布齐沙漠一点一点地变绿了,从一个大麻烦变成了一个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地方。

你说咱中国人这治沙的本事,是不是杠杠的?。

库布齐模式国际治沙的“中国名片”

库布齐模式国际治沙的“中国名片”

库布齐模式国际治沙的“中国名片”作者:尹成国来源:《西部大开发》2016年第05期亿利资源集团是一家从事沙漠生态修复,生态光能、煤炭清洁利用和绿色金融产业的国家重点企业。

2013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授予亿利资源“全球治沙领导者奖”。

今天,生念文明,绿色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共鸣。

有关这一重大课题的探讨和实践,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荒漠化足一个全球化问题,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只有携手并进、共同面对,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才能有效应对。

创业27年来,亿利资源始终坚持治理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

这座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距北京直线距离仅800公里,曾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

27年前,库布其是一片漫漫黄沙的“死亡之海”。

企业常年被风沙所困,面临破产倒闭,为使企业能够存活下去,万般无奈,亿利投巨资修建了穿沙公路,被迫走上了一条治沙绿化、发展沙漠生态经济的特殊之路。

在库布其那片几百年来无人问津、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沙漠中,以亿利资源集团为代表的治沙企业,在国家、内蒙古、鄂尔多斯各级党委、政府富有远见的政策支持下,携手当地百姓,27年始终坚持、坚守、坚毅地致力于沙漠治理。

直到今天,已绿化库布齐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控制沙漠化面积1.1万平方公里,带动10多万沙区农牧民走出沙漠,过上了富裕文明的生活。

在治沙过程中,亿利经历了从懵懂到理想化到逐渐清晰,最终走出了一条科学化治沙的路子,治沙历程和实践归纳为“五个阶段、四个创新、三大变化”。

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被动治沙造林阶段(1988-1995)。

主要特点:企业被沙漠阻隔,生态建设短资金、缺技术、没人才,参与人员少,建设周期长,管理经验相对不足,人工造林面积小,年均2000亩左右。

第二阶段:主动治沙造林阶段(1995-2001)。

主要特点: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和吉日嘎朗图镇三级政府积极支持企业进行沙漠治理与生态建设。

中华水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中华水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中华水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水文明史是人类古代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

导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水文明,是世界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其他国家有的疆域小或自然条件单纯,有的虽自然条件具备但历史较短,有的历史虽长但记载较少,所以就水文明而论,整个欧美加起来才可与中国相比拟。

而中国的水文明史内容十分丰富,拥有一流的工程,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理论,一流的科学家,可以代表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一流的工程都江堰都江堰是现存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

它位于岷江冲积平原的顶点,可自流引水灌田上千万亩,兼有供水、航运之利。

创始于秦昭王末年(约前255~前251年),李冰主持兴建。

都江堰是天然与人工完美结合的水工建筑群,它包括鱼嘴(分岷江为内、外二江)、飞沙堰(分洪减沙,水大时可自溃)、宝瓶口(现宽20米、高40米,横剖面形状肚大口小)以及百丈堤、人字堤、金刚堤等,一般可以保证水小时够用,水大时灌区不致成灾。

都江堰工程巧夺天工,举世罕见,中外水利专家无不赞叹其精妙奇绝。

它能历千古而不废,与它的简便合理有关,也与它拥有一整套科学管理措施有关。

而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传承文化的一个载体,历朝历代都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

黄河大堤修建黄河堤防可追溯到史前的共工与鲧。

战国时期,沿河各诸侯国纷纷在各自境内修建堤防,奠定了系统堤防的基础。

东汉王景治河后,新堤防形成系统,直至海口,长千余里。

黄河夺淮时期,黄河下游形成了堪称世界之最的堤防系统,其中有遥堤、缕堤、格堤、月堤、子堤、戗堤、刺水堤、截水堤之分,这就是我们今天在地图上依然可见的‚明清黄河故道‛。

现在的黄河大堤与明清故道类似,它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后逐渐形成的。

从郑州桃花峪至山东利津河口,河长767公里,两岸大堤及其他有关堤防总长1583公里,一般顶宽9~12米,高10~14米,底宽几十米甚至上百米,人们形象地称它是‚水上长城‛。

中国创造“沙的漠奇迹”,30年治沙7000亩,发明互联网治沙!

中国创造“沙的漠奇迹”,30年治沙7000亩,发明互联网治沙!

中国创造“沙的漠奇迹”,30年治沙7000亩,发明互联网治沙!旅行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才越发对中国大地有所。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同时也是世界上治沙工程做得最好的国家,就拿库布其沙漠来说,30年前,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的第七大沙漠,悬在首都北京上空的一捧沙,但是如今再去库布齐沙漠,可以看到的是大地为纸,植物、建筑为景的一幅水墨画,这块面积达到1.86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披上了绿装,这就是中国仁创造的“库布齐奇迹”。

中国人治沙向来走的都是“可循环治沙”的路子,治沙的同时还发展''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光能、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健康'',现在库布齐沙漠中的沙漠产业已经达到了千亿元的规模,让10万沙区农牧民都过上了田园牧歌生活。

30年前,库布其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海''。

在库布齐边缘居住的人们说,小时候最痛苦的就是大风天,只要一刮风,风卷黄沙,放眼望去,漫天漫地都是沙子,吃饭睡觉工作,就连玩都受影响,有时挂起风沙还会造成断水断电,什么都做不了。

如今30年虽然如弹指一挥间,但是这其中有无数的治沙人付出了汗水,30年时间,当初库布齐沙漠腹地的一家小盐厂已经变成了资产达到1000多亿的上市集团,千万亿利人在政府的支持下,在他们老板王文彪的带领下,携手沙区民众,一边治沙造林,一边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中国治沙之路,即治沙又致富,为全世界荒漠化地区的贫困人们都带来了希望。

库布齐治沙人是很多人,是库布齐的每一个普通人民,但同时他们也是一个团体。

2017年12月,联合国向库布齐治沙人这个团体颁发了''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向世界表彰并鼓励库布齐治沙人的治沙行为。

中国人是一群创造奇迹的人,“库布齐奇迹”也只是中国创造的众多奇迹中的一个,展望未来,不只是库布齐,中国人的治沙之路还将通向的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甚至撒哈拉大沙漠。

我国防沙治沙成就与科技进步

我国防沙治沙成就与科技进步

我国防沙治沙成就与科技进步杨文斌【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1页(P27)【作者】杨文斌【作者单位】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正文语种】中文土地荒漠化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生态危机之一。

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高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一,110个国家深受其害。

中国既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大国,也是世界上荒漠化治理大国。

从建国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对我国防沙治沙工作非常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启动第一次沙漠科考至今,先后启动“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多项荒漠化防治工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显著的成效: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12120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净减少9902平方公里,连续10年“双缩减”。

联合国第十七届可持续发展大会指出,中国防治荒漠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世界防治荒漠化看中国。

荒漠化防治工作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

我国在治沙造林领域先后经历了“密度大,治沙效果好”等阶段。

但是,随着治沙造林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些潜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面对探索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社会各界也存在着各种争论与质疑。

比如,长期的林草之争;沙区大面积中幼龄林衰亡、“小老树”等现象;曹世雄教授的论文指出:“1949年以来,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人工林存活率仅为15%”。

经过长期的地质年代自然演替,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发育了疏林或稀疏灌丛植被,覆盖度一般低于30%。

我们在治沙中一定要尊重自然,在治理过程中保持稀疏灌丛和稀林特点,这样才能确保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要用最少的水解决生态问题,把我们的水在生态安全前提下发挥出最高价值。

目前,我国中幼龄林衰亡现象仍然存在,大多数固沙林进入不了成熟林,损失非常巨大。

如何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乔木、灌木各自的特性,既能符合水量平衡,又能显著提高防风固沙效益,成为干旱、半干旱区实现以水定林的重要理论依据。

经过近20年、20多家科研院所努力,初步探索出《低覆盖度治沙》理论雏形;“低覆盖度治沙理论”开拓了植被覆盖度在15%~25%即能固定流沙的新领域,基本上解决了中幼龄林衰败以及“小老头”树的问题,为混交林的营造创造了有利条件,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力结合起来,使得固沙林能够进入成熟林,直到过熟了,做到了尊重自然、天人合一。

世界治沙的成功典范

世界治沙的成功典范

世界治沙的成功典范世界治沙的成功典范—库布齐沙漠秦为胜2015年7月28日,中国第七大沙漠三分之一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中国大力发展沙漠经济治理模式获得世界标本意义,中国亿利资源集团与埃及SEKEM同时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

创办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

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库布其。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因此得名。

它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

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地势南部高,北部低。

南部为构造台地,中部为风成沙丘,北部为河漫滩地,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

库布其沙漠属于干旱、半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大,气候干燥,年大风天数为25—35天。

该沙漠东部属于半干旱区,雨量相对较多;水分条件较好,属半干旱区;西部降水少,跨入了干旱区。

该沙漠区有较好的光、热、水,宜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

该沙漠东、中、西部各具特色,中、东部雨量较多,西部热量丰富。

中、东部有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的季节性沟川约10余条,纵流其间,并具有沟长、夏汛冬枯、含沙量大等特点。

在流经沙漠的沟川两岸,常有面积不等的沟谷阶地。

地下水埋深1--3米,土壤肥力也较高,出现了星罗棋布的绿洲景观,形成较优越的小气候条件。

西部地表水很少,水源缺乏,仅有沙日摩林河流向西北消失于沙漠中。

沙漠西端和北部的地下水受黄河影响,埋深1--3米,水质较好,也在黄河灌区之内。

库布齐沙漠的植物种类多样,植被差异较大。

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西北部为草原化荒漠植被。

主要植物种类为东部的多年禾本植物,西部的半灌木植物,北部河漫滩地碱生植物,以及在沙丘上生长的沙生植物。

东部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西部则为棕钙土,西北部有部分灰漠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治沙技术世界领先
据国家林业总局的最新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已由七十年代的一点六五万平方公里减少到一点二六万平方公里,成为中国第一个实现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的省区。

专家认为,已取得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治沙技术正创造出显著的治沙成果。

中国“三北”(西北、华北和东北)林业局治沙处处长洪家宜说,目前,中国研究发明和创造了水利治沙、生物固沙、沙区飞播造林种草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治沙技术。

而且拥有上万人的治沙科技人员,建立起了以沙漠化起因、过程、监测、整治、评估为中心的多学科治沙科研体系。

沙漠化这一“地球癌症”在中国可以运用先进适用的治沙技术进行根治。

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七点三,达二百六十二万多平方公里,而且仍以每年二千四百六十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

利用飞机播种造林种草治沙始终是国际上的难题,而中国治沙科技人员攻克了植物的选择、籽种处理、飞播期的把握等一道道难关而获得成功。

现在,飞播造林系列技术的推广使造林功效提高了五倍。

西北、华北和东北“三北”地区累计飞播造林种草超过一百万公项。

洪家宜说,引水拉沙治理沙漠是科技人员和沙区人民的又一项创造。

引水拉沙造田主要是在沙区高处开沟,低处筑坝,引水左右冲刷,借助水的力量将沙丘拉为平地,成为可以灌溉的农田和果园。

他说,钻孔深栽造林法是中国治沙的一项创造性成果,而设置沙障固沙治沙则是一项令国际治沙界叹服的先进技术。

运用各种富有创意的治沙技术使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治沙成就。

林业总局副局长李育才说,中国已有百分之十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百分之二十的沙化土地得到逆转,以防沙治沙为主的造林面积达二千多万公项,治理开发沙区六百万公项,保护了过去受风沙危害严重的一千一百万公项农田。

封沙育林还使九百万公项荒漠和半荒漠草原得到改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十八万平方公里,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了三亿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