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下)——讲稿
教育类问题即兴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关乎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话题——教育类问题。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承载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教育类问题的看法。
一、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教育领域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域差异:城乡、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农村学生则相对落后。
2. 学费负担:随着教育成本的不断上升,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面临沉重的学费负担,难以享受优质教育。
3. 残疾人教育:残疾人在教育领域面临诸多困难,如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间教育差距。
(2)建立健全教育资助体系,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3)关注残疾人教育,完善设施,提高师资力量,让残疾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二、教育质量问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教育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中小学教育过度关注成绩,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3. 高等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高校存在学术不端、抄袭等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1)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减少应试教育的影响。
(2)加强中小学教育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学术规范教育,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三、教育信息化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然而,我国教育信息化仍存在以下问题:1.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学校网络设施落后。
2. 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难以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
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1. 引言1.1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在当前新时代,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科技创新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高等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创新人才、领军人才的主要途径。
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国家才能够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等教育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高等教育则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和基础。
高等教育还承担着传承和弘扬文化、培养社会精英的使命,为社会稳定和繁荣贡献力量。
1.2 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更好地融入国际教育体系,打破地域限制,提高国际竞争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求增加。
随着科技发展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等教育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愈加广泛。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交流平台,高校需要加大对数字化教学的支持和发展。
人才培养中需更多考虑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高校需要更加关注社会需求,更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高校要更好适应科技发展要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要求。
高等教育在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需要高校及时调整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2. 正文2.1 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新形势之一。
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教育领域的变革。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机构、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影响,同时也对未来的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传统的教育往往采取一种“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而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教学模式文本转变为“多对多”的互动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多媒体性、在线性等特点,满足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
比如,网络课程、在线学习等形式,给学生带来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此外,互动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
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加人性化,更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教育机构的变革信息化时代,教育机构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全国教育体制改革全国教育体制改革,主要分为二个方面:教育资源整合和教育管理机制改革,将全面实现教育公共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
教育管理机制改革,主要就是要建立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方式,实现教育的全面转型。
2.社会教育机构的增多社会教育机构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人们的教育选择。
不少社会教育机构是专业化、精品化的,通过利用网络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不断更新、完善学习课程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解决了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僵化、浅薄等问题,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
三、教育管理的变革信息化时代,教育管理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数据管理大数据管理,能够有效解决教育管理的各种问题,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分析学校内部、学生群体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数据,有助于教育管理者做出更为精准的决策。
2.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旨在消除传统教育中的考试、升学等单一评价方式,构建更加科学、全面、公正的评价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已经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高等教育亦不例外,“互联网+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层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部将其作为我国相对于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契机。
互联网已经且必将更加深远的推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
一、“互联网+”是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需求从二十一世纪初兴起的视频公开课开始,人们就逐渐感受到网络教育形式对实体高等教育的影响。
而MOOC的兴起与发展,使人们深切的感受到网络教育形式对实体高等教育的巨大冲击,甚至有专家认为MOOC将取代高等教育。
不仅如此,正在不断成熟的大数据技术,甚至是现在火热的VR技术以及发展中的全息投影技术等等,这些高科技的发展都必将会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高等教育发展避开信息化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
如果高等教育的内在特质是不断追求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那接受信息化、利用信息化、发展信息化也必然是其自身的内在需求.二、“互联网+”的教育形式不可能替代现有的高等教育形式,但它必将促使现有的高等教育发生实质性的改革和创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是完全不同的教学形式,具有完全不同的教学特质,各有优势和缺点,很难实现取代,融合发展应该是推1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线上教学技术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必将推进现行高等教育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和创新。
深度信息化的高等教育应该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一直是高等教育理想追求之一。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个性化的终极目标,这也长期以来被视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乌托邦”。
从现有的高等教育教学形式、硬件设施、师资条件、课程数量等等方面看,这些确实是无法实现的.但是,信息化的发展,使这一理想的实现看见了一丝曙光。
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背景、目标、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背景1.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 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
3. 教育政策的推动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
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信息化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丰富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促进教育公平利用信息技术,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三、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1. 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1)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2)整合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3)建立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分类教学资源,便于教师和学生查找和使用。
2. 改进教学手段(1)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开展翻转课堂:将课堂知识传授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实施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
3. 优化教学评价(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018年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下)(试题及答案)
本次考试[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下)] 您的得分为96分第 1 题 尽管人类的历史写的是帝王将相史或战争史,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科学和技术发展史。
第 2 题 互联网是一场无硝烟的国家主权争夺战,而且日趋激烈。
第 3 题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新闻真正自由的时代。
第 4 题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可以有力推动知识传承类的学习。
第 5 题 MOOC 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经过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个模式。
第 6 题 网络公开课的形式之一是可汗学院。
第 7 题 MOOC 改变了传统学校传授知识的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
第 8 题 清华大学在2013年10月份推出了“学堂在线”。
第 9 题 大学作为文明社会中最重要的组织机构,保持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经久不衰。
第 10 题 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为人类会使用工具、会思考。
第 11 题 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发明都是解决体力的问题、知觉的问题、是感官的延伸、四肢的延伸。
第 12 题 互联网能搜索、会联想、可思考,互联网的发明是人类智慧的延伸。
第 13 题 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发展驱动。
第 14 题 李志民主任指出,互联网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家主权的第五空间。
第 15 题 互联网精神指的是合作共赢、共建共享。
第 16 题 互联网有一些本质的规律,譬如说无穷大和无穷小。
第 17 题 教育对国家的作用: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国家建设的人力资源提供保障,提高国家竞争力。
第 18 题 教育和学习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角度表述:教育是知识传播过程;形式多样,且受技术影响。
第 19 题 知识传承类的学习包括文字、历史、文学、数学、逻辑、运筹等。
第 20 题 文明发展类的学习包括科学探索知识、工程技术、哲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等。
第 21 题 每一次新的技术发明,总会带来教育工作的应用和兴奋。
第 22 题 未来大学的功能包括知识探索、知识验证、考试认证。
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的关系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信息化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涉及方面广泛,包括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的网络化、教学方法的智能化等。
2. 教学改革的意义教学改革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适应时代的新一代人才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教学改革不仅仅是课程设置的改变,更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它包括教育目标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评价的改革等方面。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3.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密不可分。
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种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教育信息化可以提供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资源数据库等,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同时,教育信息化还可以提供智能化的教育工具和学习软件,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这些创新的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教育信息化的优势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信息化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其次,教育信息化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使用互动教学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过程。
再次,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各种学科知识,并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
5. 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中进行。
而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指导。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93作者简介:张学博(1982— ),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
课题项目:2020年度贺州学院校级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项目编号:hzxyybjg202016);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从‘疫’网到‘依’网:非常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转变与线上教学的前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JGA319)。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面临着更多挑战,但是也出现了更多新的机遇,需要主动抓住这些机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形成信息化教学模式,从而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要求高校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实现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基础,对互联网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将信息化技术与各个专业相嫁接的一种能力。
为适应这一要求,需要充分了解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采取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的方法策略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提升,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应用意识,具备较强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构建更好的学习及成长环境。
由此可见,本文围绕“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进行分析探究价值意义显著。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分析(一)信息整合能力较弱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被应用到高校教学活动中,比如PPT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更加直观、形象的图片或视频,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减少教学时间的浪费。
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较少,普遍都是选择已有的模板,将图片、文字输入其中,或是加入一段视频,对虚拟仿真软件、动画制作、视频录制和编辑、图像处理及图像美化的了解较少,导致教学的效果依旧不够理想。
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方式创新发言稿
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方式创新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嘉宾、教育工作者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今天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方式创新的话题。
教育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核心,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和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也为教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今天的演讲中,我将聚焦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教育的各个领域。
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更生动地呈现知识,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教材和网络学习等渠道,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广阔的学习资源,为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教育信息化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条件。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
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而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教学软件和个性化学习系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学习更加高效和个性化。
其次,教育信息化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
传统教学侧重于教师传授知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机会有限。
而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在线协作工具和教育平台,让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合作和互动。
学生可以通过组建小组、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育信息化也为个别化辅导提供了机会。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对于一些较为困难的知识点难以理解,而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学习软件和个别化的辅导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当然,教育信息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教师的能力和素养问题。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方式。
其次是教育信息化的平台和资源问题。
教育信息化需要有稳定可靠的技术平台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支撑,这对于学校和教育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变化主题演讲稿1000字(精选多篇)
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变化主题演讲稿1000字(精选多篇)演讲稿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变化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二十世纪末的一次伟大历史转折,胜利地结束了我国长达30多年的封闭和落后状态,掀起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大潮。
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而且也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高考制度改革到课程改革,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中国的教育进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现在,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四十年来教育的主要变化。
首先是高考制度改革,它是中国中等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
高考是中国学生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考试,几乎决定了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
改革初期,以单一的高考分数为唯一的录取标准。
但为了充分发掘学生的多方面潜力,逐渐推行多元化考试模式。
而且广大学生有机会选择出路,增大了学生选择的范围,也减轻了高中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压力。
其次是课程改革。
改革开放后,中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教育改革,目的是创造更加公正、公平和有效率的教育体系。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包括: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将知识、能力与素质三方面有机结合。
强化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创新实施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水平。
最后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
四十年前,很少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开设初中或者高中。
而现在,全国范围内大部分的学生不仅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教育,而且也可以进入任意一所大学学习。
四十年间的任务,在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把中国从具有相对简单的教育结构迅速变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及格的、高效的教育体系。
总之,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不断深化、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相信中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因为教育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未来。
教育信息化培训讲话稿
教育信息化培训讲话稿教育信息化培训讲话稿「篇一」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着手布局信息化,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谁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谁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中国曾数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今天面对信息化的战略机遇,我们再也不能坐失良机!教育信息化正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
在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
第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
信息技术突破了学习围墙,扩展了学习的手段与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
可以说,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
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转变,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
第二,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公平与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也是社会关切的民生问题之一。
我国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上存在明显差距。
如果按照常规途径解决,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而教育信息化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将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并依托互联网、卫星网、广播电视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便捷高效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较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信息化也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创造了便利条件,广大教师通过网上培训、视频课堂、互动观摩,随时按需主动学习。
尤其是边远地区教师能够零距离接触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我们必须推动教育与信息化的融合,让更多人分享教育现代化的成果。
第三,教育信息化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影响着教育领域,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关键力量。
教育信息化不仅改变了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更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首先,教育信息化丰富了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
在过去,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材和教师的讲解。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
在线课程、教育软件、电子图书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让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料。
这使得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的几十分钟,而是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观看国内外名校的优质课程,拓宽自己的视野,接触到更前沿、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其次,教育信息化促进了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进度都有所不同。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而借助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变得更加定制化。
通过智能学习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系统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如答题正确率、学习时间、知识点掌握程度等,从而精准地推送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题目。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再者,教育信息化改变了教学模式和方法。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如幻灯片、视频、动画等,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抽象的知识通过直观的展示变得易于理解,枯燥的内容因为有趣的呈现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线上教学、远程教学等模式的出现,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覆盖到更广泛的地区。
特别是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水平的教育。
此外,虚拟实验室、在线模拟等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和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育信息化还加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流。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化学师范生的培养研究——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
第38卷第2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3月V o l.38N o.2J o u r n a l o f Z h o u k o u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M a r.2021教育信息化2.0 背景下化学师范生的培养研究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李书静,李可,宋丰丰,姚新建(周口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周口466001)摘要:在 教育信息化2.0 的时代背景下,化学师范生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对化学师范生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㊁开展多样化的实习活动㊁充分发挥说课大赛的作用以及开展交流和培训活动等途径提升化学师范生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以期能为地方高等院校师范生的培养提供参考.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师范生;教育信息化2.0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476(2021)02013003D O I:10.13450/j.c n k i.j z k n u.2021.02.030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 2022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 互联网+教师教育 创新行动.通知中指出要充分利用云计算㊁大数据㊁虚拟现实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㊁合作㊁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制定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1].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也明确提出要创新师范生培养方案,完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2].化学师范生作为中学化学教师的主要来源,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未来教学能力的高低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在教育信息化2.0的新形势下,只有充分理解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和传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创新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充分利用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完成教学过程的综合能力,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素养㊁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㊁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㊁以及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等[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当代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单单借助教师参加少量的培训或是听几个讲座是不可能实现的,要靠平时不断的学习㊁实践和反思.师范生是未来的中学教师,在将他们由一名新手培养成优秀中学教师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养是时代进步和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化学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申仁洪等的调查问卷分析表明,目前国内高校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相对较弱,并且师范生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满意度在年级㊁专业㊁有无教学经验上差异显著[4].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素养不高,教学资源开发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较差[5-6].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性的师范院校,学校对师范生信息化素养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专门的教育计划或信息化素养教育过于简单化.再加上信息设施基础不好,教收稿日期:20200605;修回日期:20200708基金项目:周口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化学师范生的培养 (J2019025)作者简介:李书静(1981-),女,河南安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无机化学和教育教学改革.学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甚至由于部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水平较弱,他们无法创建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7].为了更好地了解地方高校化学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他们的学习需求,我们对周口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2016级和2017级化学专业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之所以同时调查大三和大四学生,是想了解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变化.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调查,以及对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和建议.共发放问卷194份,收到177份,回收率为91.24%.其中无实习经历的大三学生占52.54%,有实习经历的大四学生占47.46%.调查结果显示,除2名学生外,其他均认为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都能够利用网络查找并获得所需的资源.59.89%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较为熟练的使用教学多媒体设备, 16.95%的学生表示不太熟练.所有被调查学生都会使用W o r d和P o w e r p o i n t程序进行基本的文档编辑,课件制作等,还有11.30%的学生会使用C h e m o f f i c e画结构图和仪器图,X m i n d画思维导图,会简单的图片处理和视频制作,能制作网页等,这些都可以用于辅助教学.此外,虽然我校化学专业2016版的培养方案中设置的有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但过半数的学生反映这些课程的学习对他们的帮助作用一般,并不能够有效的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多数学生认为应该开设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课程. 3提升化学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提升化学师范生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培养优秀中学化学教师的重要举措.从目前我校化学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看,以往我们所做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今后,我们将通过修订和完善化学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的实习活动,充分利用说课比赛,以及开展交流和培训活动等途径,以期能够有效地提高化学师范生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3.1修订和完善化学师范生的培养方案目前化学化工学院正在讨论和修订的2020版的化学(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关于教学能力方面的毕业要求是: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教学理念,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熟练运用多媒体和信息化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化学教学设计㊁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在课程开设方面,除了在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信息技术基础方面的公共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外,增加了一门专业必修课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这门课程更有针对性,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特点㊁作用和应用等.此外,我们开设的还有必修课化学教学论㊁中学化学教育研究方法㊁化学教学技能㊁中学化学教育改革与问题研究㊁中学化学课标研读与教材分析以及选修课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㊁中学化学实验研究㊁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等.这样一系列关于中学化学教学方面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化学师范生建立先进的化学教学理念,熟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好的教学素养和能力,以及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3.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必须要加强他们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提升信息素养.这不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和教师教育方面的课程,在任何一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任课教师都可以依托中国大学MO O C㊁学习通等平台,结合各类数字化资源和教学软件,培养学生信息化学习的习惯, 润物细无声 ,逐渐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当然,关于化学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更是我们的主要阵地.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的理论教学为主,向学生介绍授课的方法和技能等.在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落后,必须将信息技术融入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满足新时期的教育教学需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等,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开展案例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活动,结合一些具体的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以 任务驱动 和 问题解决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引导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获取相关资料,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㊁分析和评价,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3开展多样化的实习活动对于师范生来讲,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和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同样重要.虽然在一些课程中包含有一定学时的实践环节,但是毕竟学时有限,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认为比较了解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中学化学课本上的知识也都很简单,眼高手低,并不能真正设计并讲好一节课,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充分利用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工作.131第38卷第2期李书静,等: 教育信息化2.0 背景下化学师范生的培养研究校内实习阶段,校内指导教师会认真向学生介绍讲好一节课需要注意的诸多问题,包括如何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精炼教学语言,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设计板书,以及仪表仪态等.学生除进行两节课的试讲外,还要认真听课和评课,为校外实习做好充分准备.我们的实习工作除包括传统的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外,从2016级起,新增了教育研习活动.校内指导老师会带领学生开展的5次以上的教育研习活动,主要围绕优质课观摩㊁教学活动设计㊁调研报告实施㊁班会组织和教育实习心得等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全方位的认识和体会. 3.4充分发挥说课大赛的作用开展教学比赛也是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比赛的形式不但可以带动学生勤学苦练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能对低年级的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和鼓励作用.以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为契机,化学化工学院每年都要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准备,从学院的说课大赛开始,选拔优秀师范生参加学校的说课大赛,再到省级的说课大赛.每次比赛的竞争都很激烈,赛前指导老师们不辞辛苦地和学生一起设计教学过程,制作课件,准备才艺展示等,指导教师会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比赛过程中,还会对每位学生进行专业性和针对性的点评.由于学院和学校的高度重视,每年我院都有学生获得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或二等奖.除了教学技能大赛外,我院每年还举行三笔字大赛,鼓励学生练好字,为将来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提供基础.3.5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学校支持和鼓励任课教师多参加教学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教师培训,拓宽视野.只有保证教师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并提高教师本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另外,学院每年都会邀请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并且在省市教学比赛中获得过大奖的中学化学教学名师来为化学师范生做讲座和交流.2019年,邀请了郸城一高初中部高级教师姚云林老师㊁项城市第一初级中学一级教师郭小倩老师和项城市第二高级中学一级教师郭红梅老师为我院教师和2016级化学专业学生做了三节精彩的示范课,并与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通过与一线教学名师的面对面交流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训练教学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提前了解中学教学,也对学院制定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化学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提供了参考[8]. 4结束语化学师范生是未来的中学化学教师,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除了传统的师范技能外,其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对其未来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当前化学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今后必须重视师范生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实习,教学技能竞赛,名师讲座等活动,不断提高化学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培养能真正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学化学教师做好保障.参考文献:[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 2022年)“的通知[E B/O L].[2018 -03-28].h t t p://w w w.g o v.c n/x i n w e n/2018-03/ 28/c o n t e n t_5278034.h t m.[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 B/O L].[2018-04-13].h t t p://w w w.g o v.c n/z h e n g c e/z h e n g c e k u/2018-12/31/c o n t e n t_5443362.h t m.[3]刘敏. 互联网+ 背景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技能训练[J].电子技术,2017(3):67-69.[4]申仁洪,杨雨露.2.0时代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0-88.[5]张道雪,赵可云.大数据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数字教育,2017(5):27-34. [6]刘凤娟,郑宽明,袁书卷,等.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对策[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4):62-67.[7]陈永光.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J].郑州师范教育,2016,5(5):35-42. [8]权正军,李岩,王喜存,等.提高化学师范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J].大学化学,2019,34(2):26-29.(责任编辑闫建军)231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3月。
信息化时代下的教育变革与创新
信息化时代下的教育变革与创新2023年,信息化时代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中,教育也逐步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和全球化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推进,教育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机制以及教师角色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一、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被打破,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已成为趋势。
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依托移动终端进行学习、考试、作业布置等功能愈加便捷,全球巨头也纷纷进入到在线教育领域。
学生在网络空间里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老师则在旁引导、教育和指导,学生具有时间灵活、教学资源丰富的特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更加灵活。
二、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渐渐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
AI的赋能将协助教师更准确、更快速地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等调整教学内容,提供智能化的评价和反馈,也能为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负担。
然而,在应用AI服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防止滥用数据和操纵评价结果的情况出现。
三、个性化教育变得更加普及个性化教育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挖掘出孩子的潜能,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学生可以享受到个性化教育,教师通过数据分析、教育科技等方式来洞察学生的兴趣、需求、学习进度等各种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和管理服务。
四、学习评价模式的变革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依赖于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但这种评价方式过多用于量化分析,而忽略了学生思维、创意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未来的评价方式需要更加综合、个性化、包容、开放、社会化等特点,例如学生除了书面作业外,还可通过展示、演讲等方式来展示他们的专业知识,新型的多维度、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方式将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五、跨文化交流成为主流在信息化时代,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它推动了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
2 0 1 3年 第 2 4期
教育信息化 与高等教育改革
张天明 南京技师学院
【 摘 要 】 在知识经济时代 , 信息是解读时代的钥匙 ,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一切。教育要改革, 教育信息化是关键,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势必会带来高等教育的改革。本文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特征出发 , 探讨了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的 内在关系,主要从教育信息化对高等教育观念、高等学校教 学方式、高等教 育制度三大方面的影响及相应的改革进行探讨。 【 关键词 】 教育信息化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信息技术
说法 : ( 1 )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 在 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 , 深入开发 、 广
泛利 用信 息资源 , 培养 适应 信息社 会要 求 的创新 人才 , 加速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 ( 2 )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 域全面、 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 发展的过程 , 其结果必然形成一种全新普遍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 , 开发教育资源 , 优化教育过程 ,以培养和提高学
3 . 学 习 自主化
进入 2 1世纪 以来 ,信息 技术 已渗透 到经 济发 展和社 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 , 人们的生产方式 、 生活方式 以及学习方式 正在 发生深 刻 的变化 , 全 民教育 、 优 质教 育 、个性 化学 习和 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高等教育作 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受到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以教 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打破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的瓶 颈 , 促 进教 育 的创新 与变革 , 是 势在 必行 的 。教育信 息 化 的发展 给高等 教育 带来 的将是 革命 性 的变革 。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改革
网络教 学最 小 的教学单 位 可以放 在家 中 , 大 的却 可 以超 越 最 国界 。 只要 拥有 一条 电话线 和一 台 电脑 , 就可 以上 网进 行学 习 , 您
提到 的问题 ,弥补 自己在 学 习中 的不足 。 5 .较 高 的经济 效益
但是 网络 教学 的特点 就是 必须 通过 网络来 进行 , 因此有 的人 会 担心长 时 间的上 网费用 势必 会造 成学 习者 的经济 负担 加重 。 可
是 只要你 稍加 留意便 会发 现 ,近年来 上 网资 费在不 断 降低 ,而伴 随着 此种 情况 又出现 了各 种上 网月 卡 、季卡 、年 卡 , 家一个 月 大 只要 花上 几十元 钱就 可 以不 限时间 的上 网 , 在一 定程 度上 大大 这 减低 了人 们进行 网络 学 习的经 济负担 。 二 、网络 高等教 育 的优势 随着 学校信 息化 建设 的推进 和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转变 , 发展 网 络教 育势 在必行 ,也是教 育改 革不 断深 入 的必然要 求 。那 么 ,网 络教育 的优 势何 在 呢?
2 教 育的 开放 性
由于采用 了现 代教育 技术 ,突破 固定教 学时 间 的限制 , 面 与 授 教育相 比,可扩 大教学 规模 ,为更多 的学带来 巨大好处 的 同时 , 也存 在 明显 的 不足 : ①高 等教 育管理 不仅 要 向学 生提供 有效 的课 程 , 圆满完 以 成 学业 ,同时还应 向学 生提 供锻 炼他 们社 会交 往能 力 的机会 。显 然 ,“ 虚拟 大学 ” 只能 提供前 者 ,无 法满 足后 者 。② 计算 机 网络 难 免发 生故 障而 导致课 程安 排 的混乱 ,电脑 “ 黑客 ”的肆虐会 扰 乱 在线 教育 的教 学秩序 。 网络 教育 虽具 有交 互性 , 缺乏 师生 ③ 但 真 实情感 的交流 和心 灵互换 , 师难 以及 时发 现学 生思 维和行 为 教 的误 区 , 生间 的情感 距离 和心 理鸿 沟势 必增 大 ,他们 的社会 心 师 理也 将 随之发 生不 可预 料 的变化 。 参 考文 献 1姚启和. 高等教 育管理学 [ ]南宁 : 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 06 M . 广 20 2 堵 力 、 王 磊. 网络 教 育 能 否 改 变 未来 [ ]. N 中国青 年 报 ,
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一、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和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同时也包括教育信息的管理、传播与应用。
教育信息化可以帮助教育者更高效地使用教育资源,更好地管理学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点1.开放性——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其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互动性——教育信息化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具有互动性和灵活性,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促进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3.个性化——教育信息化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来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远程教学,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
5.数字化——教育信息化可以将教学内容数字化,实现大规模的信息传输与共享。
6.智能化——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学改革可以解决教与学之间不协调、知识与实践之间不配合、学校与社会之间不衔接等问题,促进教育创新和发展。
四、教学改革的途径1.课程改革——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合理化,开展跨学科、综合科学教学。
2.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机制,实现个性化评价。
3.教学方法改革——推广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杜。
4.师生关系改革——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推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5.信息化教育——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推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6.发展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的关系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教育信息化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持和平台保障,使教学变得更加现代化、信息化;而教学改革则可以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应用场景。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
本文通过系统论述教育信息化使教育产生的变革,指出了教育信息化对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阐明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标签]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学校教育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面对新的世纪,要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就必须认真研究高校教育中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问题。
高校的现代化应建立在教育信息技术的平台之上,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理论,对教学内容、方法、体系进行系统的改革,从而提高高校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一、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在高校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1.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其理论基础是信息科学理论、现代教育思想、终身教育理论等现代科学理论。
其物质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而产生的现代智能化教育技术、手段和工具。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教育时间终身化、教育空间网络化、教学交互化、教育内容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化、教育技术智能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对象全民化、教育系统开放化和教育的国际化,其最终目的是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历史性任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为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路径探究.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路径探究信息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娱乐方式,也让有学者们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使高等教育的方式向着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飞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横空出世。
2012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XX 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2018 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 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人才和科研创新的重要任务,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背景下,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清晰界定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充分认清自身信息素养的现状,探索提升信息素养的科学路径,已势在必行。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与内涵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和信息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XX 科研等方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过程。
教育信息化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的基本特点,具有开放、交互、共孕、协作等基本特征,对传统的教育造成了巨大的颠覆和冲击,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的全面变革。
教育信息化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含义,其一,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相辅相成, 信息化要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其二,教育部门要从国家政策的高度统一规划并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其三,要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深入、广泛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其四,实现教育信息化有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其五,要从“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高度谋划教育信息化。
由此可知,教育信息化的基本LI的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系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二是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深入发展;三是根据信息社会的要求培养创新人才;四是依托信息技术推进教育现代化。
数字化转型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演讲稿
数字化转型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教育同仁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数字化转型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一重要话题。
在当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教育信息化建设如此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
教育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通过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教育游戏等方式,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知识的魅力。
同时,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另外,教育信息化还能够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进度都有所不同,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分析,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那么,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呢?首先,硬件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
越来越多的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电子白板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为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其次,在线教育平台蓬勃发展。
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纷纷搭建了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再者,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变革(下)李志民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三、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咱们接着上课,下面也是我今天重点讲的一部分。
讲第三部分,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变革。
这里我想跟大家讲,互联网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互联网正在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
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人会使用工具,会思考,有大脑。
如果想一想我们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发明都是解决体力的问题、感官的问题、知觉的问题,所以说历史上的很多发明都是解决体力的问题,很少有解决智力的问题的发明。
就是说工具解决的是感官的延伸、四肢的延伸,但是在人类历史上有少数的发明是帮助解决智力。
比如说纸张的发明,它能够代替大脑存储一些信息。
我们老祖宗发明的珠算,可以计算,这个也算对智力有帮助。
纸张可储存,但是计算机的发明可以计算,可以存储记忆,所以说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智力的延伸。
互联网能搜索、会联想,可以思考,所以说互联网的发明是人类智慧的延伸。
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你从人类的这两大特点上来看,他必将对我们人类的文明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
所以说尽管人类历史写的是帝王将相史、战争史,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而且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人类文明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发展所驱动的。
对于朝代的更迭或者是政权的替换,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来说,只是一个阶级取代了另外一个阶级,对人类文明发展作用并不大。
只不过给当时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一种更加合理的治理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起根本性作用的是技术的发展,而且每一次技术的重大发明都会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的改变,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不仅仅是教育知识内容的增加,而且会使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也更加先进,最终导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为了证明我的观点,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人类文明的几个台阶都是以技术来命名的,譬如说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蒸汽机时代、工业革命时代以及现在的信息技术时代,将来可能的生物技术时代。
所以说人类文明进步的每一个台阶都是以技术来命名的。
所以说互联网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上个世纪80年代互联网开始民用,到了90年代互联网进入中国,互联网渐渐地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发展,形成了崭新的领域格局,同时互联网和信息化也必将上升乃至影响到国家及世界格局的重要地位。
我差不多十几年前刚从美国回来,在人事司工作。
2000年的时候,晚上有空就去上海,因为高校合并在上海住了几个月,然后晚上有空就可以琢磨写点东西,当时我写了一片论文,现在在网上。
我说互联网将来会成为国家主权的第五空间,现在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家主权的第五空间。
传统上我们把国家的主权定义在有形的空间上,譬如说常说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等三个空间,靠科技的发展,少数发达国家正在争夺太空的控制权,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国家主权的第四空间(或叫领宇)。
计算机代码控制了互联网的运行规则,并决定网络空间的规制权(或叫领网)。
所以说国家把网络作为国家主权的第五空间,尽管国家主权的第五空间领网没有有形的边界界定,但是它靠知识产权、文化和价值观、技术壁垒来界定。
尽管开放第四空间的起步比较早,上个世纪30年代就开始,然后到1957年苏联的卫星升天,美国感到压力很大。
那么,现在第五空间发展比第四空间发展要快得多。
互联网是一场无硝烟的国家主权争夺战而且日剧激烈,我们也应该在这个战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保卫我们国家的主权。
比如今年的5月份,美国人起诉我们在上海的五名军人,说我们窃取它的机密,然后按照传统的国家主权的定义来讲,这五个人根本没有到过美国的领土。
那么从司法管辖权的角度来讲,是没有资格来起诉我们的人的。
那么我们国家也做出了一些反击,譬如说国家政府系统不再用WIN8等等。
但是从这件事情本身来讲,能够体现出美国人已经把互联网理解成是他们的主权空间了。
那么我们国家也应该在互联网上争得我们的主权空间。
互联网本身,我自己认为,目前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阶段,还仅仅是停留在信息互联的阶段。
互联网进一步会发展到消费互联的阶段。
任何事物的发展要从人类的本质的需求来理解。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解决人类知情权的平等,解决人类的表达的愿望,解决人类参与的愿望。
那么互联网进一步会发展到消费互联的阶段。
电子商务已经发展的比较快,那么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人类的物质生活需求提供方便。
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我预计会发展到生产互联的阶段。
很自热的话,消费互联,这件东西卖的好,那么反馈到厂家,会加快生产;这件东西卖不出去,反馈到厂家,就少生产了。
所以说从消费互联阶段很自然的就会发展到生产的互联阶段。
生产互联包括农业生产的互联、工业生产的互联等等。
这个阶段主要是服务于人类就业和事业的发展。
互联网进一步会发展到第四个阶段,叫做智慧互联的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帮助人类实现对知识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互联网最终会发展成为生命互联的阶段,满足人类健康长寿的愿望。
所以说我们今天的互联网,大家对互联网的认识,还仅仅是停留在第一个阶段,觉得现在发信不用邮局了,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了等等。
那么对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其实互联网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们大家看到的互联网或者说我们今天谈论的互联网,大家仅仅是把它理解成为一种工具,觉得对人类帮助很大。
但是事实上大家往往忽略了互联网给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一种伟大的精神,互联网精神就是合作共赢、共建共享。
二十一世纪是合作的世纪,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这种精神,承载了这种精神。
你不可能想象一个学校的校园网建的再好,不跟人家互联,作用发挥不出去的。
所以说互联网给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叫做合作共赢,共建共享。
同时互联网还有一些本质的规律,譬如说无穷大和无穷小这样的规律。
互联网用户可以无穷多,但是对互联网的收费可能会无穷小。
互联网上的资源会无穷多,你能够用到的占的比例会无穷小,这是互联网的本质规律。
互联网的特征,我个人认为是开放和海量或者叫天量。
你要什么有什么,你找什么都存在。
你能想到的,互联网都有。
互联网会改变行业的形态,首先是给我们人类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总结成几句话: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新闻真正自由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政治充分民主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文学将进入无经典的时代;艺术将成为雅俗共享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学术将迎来开放存储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历史将更加真实;互联网时代,教育将成为互为师生的时代。
所以它会改变我们的教育,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所以说今天主要讲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我们首先看看教育的本质与作用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从三个方面来讲,教育承担的作用是这样的。
从全人类来讲,教育承担的是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继承与发展或者叫做传承与发展。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教育本身承载的是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发展。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政府为什么办教育,为什么花钱办教育,主要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国家建设的人力资源提供保障,提高国家的竞争力,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对个人来讲,我们为什么花钱去学习,花时间去学习,主要是追求个人的幸福生活,这里面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我认为教育和学习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来表述,一个是主动态,一个是被动态。
教育就是个知识传播的过程,从狭义上来讲,教育是知识传播的过程,形式是多样的,而且受技术的影响。
我们现在看一看学习是分成几类,才能想想我们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有多大。
学习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的学习叫做人际交往类的学习,就是活在这个社会上,你要跟人交流,你要生活,你要有你自己的社交圈子,那么这都需要学习。
譬如这一类的学习包括语言的学习、礼仪习惯的学习、品德的养成,管理的有效等等。
这一类的学习主要是靠模仿和习惯养成。
学习的环境很重要,有了好的学习场景,学习效率就会很高。
在教室内的学习的效果比场景学习效果要差很多。
所以说这一类的学习,我个人认为,供大家批判了。
不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功能。
它是一个全社会的影响,是家庭的影响。
比如我们这个很明显的例子,我们全国人民小孩都要学英语,学外语。
完了从幼儿园就开始到上大学了,完了差不多学了20年,语言还不过关呢。
为什么,因为他没有那样的环境,如果他要是到了那样一个讲语言的环境呢,可能半年,一年,他的口语呀,他的表达交流就不会有问题。
所以说语言的学习,礼仪、习惯、品德的养成,管理的有效,主要是模仿和习惯养成。
所以说没有逻辑的关系,没有有效的知识传播,可能是它的效率不是太好,主要是靠模仿和习惯养成。
这是第一类的学习。
第二类的学习叫做知识传承类的学习。
譬如说文字、历史、文学、数学、逻辑、运筹等等。
这一类的学习,靠师传面授,需要前人对知识规律性的总结、推导、归纳、系统分析、约定认知等等。
这一类的学习,课堂教学的效率会很高,应该是学校的主要功能。
譬如语言的学习、文字的学习,那么这个词念什么是约定认知的。
譬如说历史都是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对于这一类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所以说这是学校的主要功能。
第三类的学习叫做文明发展类的学习,这里面包括科学研究,包括工程技术设计,包括哲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等等。
这一类的学习需要系统的基本知识,需要灵感和洞察力,需要想象力,需要有批判精神,需要相互讨论,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启发。
同时有的时候需要实验,需要一些设备,需要模型验证等等。
如果大家认可这个学习三个分类,新出现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更适合高等教育,因为学习者是成年人,有主动学习的渴望,具备了网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所以说这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可以有力地推动知识传承类的学习,也就是第二类的学习,它为第一类的学习,人际交往类的学习,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
文明发展类的,就是这种科学研究一类的学习今后成为传统大学的重点。
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而且每一次新的技术发明,总会带来教育工作者的新的应用或者说兴奋不已。
有了新的技术,就觉得好像对我们的教育会带来巨大的变革,譬如说有通讯技术以后,就可以有邮局了,就有所谓的函授,有了收音机我们有广播大学。
电视发明了,有电视大学。
网络有了我们有网络学院等等。
新技术总是带来教育工作者的兴奋,忘了千方百计地用新技术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
教的工具在逐渐的改变,学的工具也在逐渐的改变,评的工具在改变,课的结构,课的形态都在改变,每一次技术发展都会带来这些变革。
(三)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兴起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2年在美国兴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