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是什么,浮力的计算公式;2.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讲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3. 物体在气体中的浮力:讲解物体在气体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气体密度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2.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 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浮力大小,并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3. 物体在气体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气体密度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点。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浮力的计算公式为 F浮 = G排= ρ液gV排,其中 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g 表示重力加速度,V排表示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精品教案1.doc
教科版八年级下《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案例(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法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类比法、观察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1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探(1 )调查:洗澡时进入浴盆,感觉自己身体变轻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学生参与)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并认同有这样的感觉;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很久以前跟你们有同样的感受;(2 )将一个小木块放进水里,它会漂起来;学生观察;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学生举例;引导得出浮力概念:这种能让物体浮起来的力叫做浮力;根据这些事实,我们认识到漂浮在液体上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有这样的“浮”起来的概念,所以他们很容易理解浮力的概念;他们知道把物体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3 )如果我们游泳时,将自己的身体完全浸没水中,我们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开始出现分歧,有的学生赞成、有的学生反对、开始怀疑;进行实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演示实验,如图11-2-2)学生思考;・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一步一步引导得出结论;・受不受到浮力,我们直接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变化就能知道;・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等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没有浮力;・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大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存在浮力;(4)引导学生陈述自己对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写在笔记本或纸片上;(5 )进一步讨论这个实验: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F、和F2有什么关系?浮力的方向是什么?(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学生思考并提出猜想。
・我们分析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从分析力的不意图开始;・对第一个图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F 1和重力的作用;・对第二个图中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兄、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两个图中,石块都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状态意味着平衡,平衡意味着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最后的结果是用月和禺来表示Fn;・平衡导致了浮力必须和重力在一条直线上;・浮力向上且与重力在一条直线上,那说明浮力的方向是与重力恰好相反,那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6 )引导: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哪几条有用的结论,并归纳出来。
教科版八年级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10.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的科学教材,具体章节为第10章第3节“浮力的大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3.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 使学生能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容器、测量工具。
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浮力计算公式。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浮力现象,如船只漂浮、物体在水中沉浮等。
2. 理论讲解:介绍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公式推导过程。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5. 应用拓展:讨论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和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当场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应包括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简洁地描述浮力的概念。
2. 请写出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其含义。
3. 列举两个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说明其原因。
4. 请举例说明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浮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有关浮力研究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浮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两个细节。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的产生和大小。
2.掌握导致浮力大小变化的因素。
3.理解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浮力的产生和大小。
2.浮力的应用。
难点1.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物体的体积和重量、液面深度等因素有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观看一个漂浮的小球询问学生:•为什么小球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和密度的概念。
2. 案例分析(约15分钟)分析以下案例,让学生探究浮力大小变化的原因:将不同重量和体积的球放入装满水的瓶子中,比较它们在水中的漂浮情况。
3. 实验探究(约40分钟)根据课件说明,向学生介绍浮力的产生和大小。
询问学生:浮力与液体密度、物体的体积和重量、液面深度等因素有什么关系?随后,进行小组实验探究:实验步骤1.取一个瓶子,装满一半水,测量水的高度,记录下来。
2.取一个水果,记录下它的重量和体积。
3.让学生将水果分别放入水中,如有必要调整液面深度。
比较不同水果在水中漂浮的情况。
4. 总结(约10分钟)让学生总结浮力大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通过浮力实现的应用。
四、作业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浮力和浮力大小变化的原因。
2.回顾实验过程,并总结实验结果。
3.探究在生活中浮力的其他应用。
五、拓展阅读1.什么是浮力,什么是密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虚物镜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3.浮力的大小是否受到重力的影响?如果有,会产生什么影响?4.在物理学中,有哪些现象受到浮力的影响?浮力又是如何产生的?。
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1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猜想假设、实验设计能力等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有步骤进行实验的条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学生自己总结出“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启发学生明白“浸入液体的体积”就是“排开液体的体积”,“浸入液体的密度”就是“排开液体的密度”,那么我们可以猜想一下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表决)。
学生表决,引发思考
思考、理解
(二)阿基米德原理
1、演示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小桶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步骤:(1)先测出小桶在空气中的重力G1,(2)再测量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2;(3)将溢水杯的水正好接到刚好要溢出的位置,然后将小桶放在溢水杯的溢水口处;将弹簧测力计挂着的小石块浸入水中,同时它排开的水通过溢水口进入小桶,这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4)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个时候盛水的小桶的重力G3。
如果在不同的深度,浮力不变,那么意味着什么?也就是浮力不随着深度的变化而变化?
2、在探究结束后,总结出以上各个猜想的正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对照课本上的相关部分,看看自己写的和书上的表述哪个更好。
(1)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进行探究,得到实验结果。
(2)进行分组探究实验,把上面不同的检验猜想的实验分给不同的小组进行探究。
教学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引导猜想: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理解。
在设计本次教学活动时,我充分考虑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以及活动的教育目标和实践价值。
一、设计意图: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水中浮力实验,引发幼儿对浮力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塑料瓶、水、各种体积和密度的物体(如石头、木块、泡沫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浮力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浮力的好奇心。
2. 实验观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体积、密度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 分析讨论:让幼儿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4. 实践操作:让幼儿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6.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他们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但在实验设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的第3节,主要涉及浮力的大小。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大小的实验探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大小的实验探究。
难点:浮力大小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测量工具(如尺子、电子秤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只的浮力原理,引入浮力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同一液体中的浮力,以及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5. 练习:学生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的大小1. 浮力的概念2. 浮力的计算方法3. 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浮力的概念。
2. 根据浮力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3. 请描述一下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了解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浮力大小的规律。
物理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教科版八年级下)
教案:物理 10.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主要涉及浮力的大小这一知识点。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是什么,以及浮力的计算公式。
2. 浮力的大小:讲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
3. 浮力实验: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浮力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浮力的大小。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浮力实验的操作方法及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物体、液体、测量工具等)、PPT课件。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舶、救生圈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大小,并学会使用测量工具。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浮力的概念2. 浮力的计算公式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 浮力实验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并解释结果。
答案:1. 浮力是指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力,计算公式为 F浮= ρ液体gV排。
2.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
3.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结果表明实验操作正确,数据可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演示等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实验方法。
浮力大小课程设计
浮力大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判断物体是否会浮起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浮力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浮力的概念和定义:介绍浮力是什么,浮力的计算公式。
2.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和应用。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讲解物体密度、液体密度和物体形状对浮力的影响。
4.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讨论法:学生讨论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
3.实验法:安排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浮力的基本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浮力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浮力的概念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浮力的作用。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浮力知识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浮力知识。
2.教学时间:每节课安排45分钟,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讨论和实验。
3.教学地点:教室和实验室,提供合适的环境进行教学。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通过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 知道浮力的概念,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大小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量筒。
学具:每个学生一组,包括浮力计,物体,水,量筒。
活动过程:一、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浮力吗?浮力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二、实验探究: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取一个物体,将其完全浸没在水中,观察并记录浮力计的示数。
2. 改变物体的位置,观察浮力计示数的变化,探讨浮力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3. 改变物体的大小,观察浮力计示数的变化,探讨浮力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四、讲解阿基米德原理:1. 向学生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活动重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大小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学生对浮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浮力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有关浮力应用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浮力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存在,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探究:
(1)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力的知识,分析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浮力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本教学设计以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为依据,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浮力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简单机械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浮力的探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浮力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浮力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对学生来说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3)小组讨论,交流实验心得,分享学习成果。
3.知识讲解与巩固:
(1)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4.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并引出浮力的概念。
3.提问:“浮力是如何产生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力的知识,理解浮力是一种特殊的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_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具体内容包括浮力的计算公式、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物体的密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浮力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电子秤、量筒。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含浮力计、物体、液体、电子秤、量筒)、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轮船的浮力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解释浮力的计算方法。
3.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浮力计、物体、液体等教具,观察并记录浮力的大小。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5. 练习与应用: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密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浮力的计算方法、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上。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物体在同一液体中的浮力,并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3. 设计一个实验,测量一块未知密度的物体的密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新版
费劲、浮力大、溢出水越来越多2.引导学生从物体和液体两方面猜想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小组讨论为了不让学生无目的去猜排开液体的体积学生会说成物体浸没的深度这一错误生成应给与纠正引导引导探究实验方法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回答:控制变量法为学生顺利实验打基础提示:①浸在液体里的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一样?②小铁块和大铁块浸在液体里的体积不同浮力的大小是否一样?③两上述物体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浮力大小有什么变化?分组实验:学生选用桌上的仪器探究本小组的猜想为学生顺利实验打基础3.引导学生总结出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回答: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让学生知道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没有关系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关系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学生一: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学生二:质量等于密度乘体积。
学生三:课件上面结论也可表述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的液体质量有关。
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1.提示实验注意点:〔1〕用大石块〔2〕溢水杯要装满直到水从溢水口流出,流出的水倒入水槽〔3〕实验顺序建议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
(已经想到实验装置)为准确得出实验结果做准备2.课件打出实验装置图学生观察思考使实验顺利进行3.巡视学生实验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把收集的数据写在导学案上收集数据,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建构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新版)教科版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要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求出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经过学生实验,研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要素有关,培育学生的猜想假定、实验设计能力等科学研究能力,培育学生有步骤进行实验的条理性。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实验研究,培育学生尊敬科学、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器械:盛有水的水杯、两头带有绷紧程度同样的橡胶膜的玻璃圆筒、体积同样的铁块、铜块、较大的铁块、食盐、小塑料袋教课过程:一、实验研究: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1、指引猜想:你以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猜想:与淹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物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
2、重申控制变量法:在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经常运用“控制变量法” ,也就是说我们此刻要研究浮力与物体淹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那么我们一定控制其余的实验条件同样,我们用同一个物体浸入同一种液体中,那么我们就能够研究浮力与物体淹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了。
3、在研究结束后,总结出以上各个猜想的正误,指引学生自己得出浮力与哪些要素有关。
比较课本上的有关部分,看看自己写的和书上的表述哪个更好。
4、学生自己总结出“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5、启迪学生理解“浸入液体的体积”就是“排开液体的体积” ,“浸入液体的密度”就是“排开液体的密度” ,那么我们能够猜想一下浮力的大小能否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二、阿基米德原理1、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小桶来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称重法)步骤:先测出小桶在空气中的重力G1 ;再丈量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2;将溢水杯的水正好接到恰好要溢出的地点,而后将小桶放在溢水杯的溢水口处;将弹簧测力计挂着的小石块浸入水中,同时它排开的水经过溢水口进入小桶,这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而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个时候盛水的小桶的重力G3。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充满了热爱和期待。
在设计这一节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时,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浮力的大小。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难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浮力的大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小球、液体学具:每个孩子一个小球、一杯液体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浮力计,引导他们发现浮力计的工作原理。
2.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将小球放入液体中,观察浮力计的示数变化,记录下来。
3. 思考与讨论: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小球放入液体中,浮力计的示数会变化?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5.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尝试不同的液体,观察浮力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原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难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浮力的大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实践操作和思考讨论,我发现孩子们对浮力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浮力的大小。
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们对于浮力的理解还是有些模糊,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和讲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新版)教科版
七、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一:浮力概念理解题
题目:请解释浮力是什么,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作为例子。
答案: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它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一种向上的力。一个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是船只浮在水面上。船只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它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5.题型五:浮力应用题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为8N,那么这个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是多少?
答案: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是由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决定的,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是由物体在水中的重力决定的。由于物体在水中的密度大于空气中的密度,所以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会小于在空气中的浮力。但是,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物体在水中的具体密度,我们无法准确计算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不过,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小于8N。
-浮力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②关键词:
-浮力: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浮力大小:F浮=ρ液gV排。
-物体密度: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液体密度: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浮沉条件: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③句: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一种向上的力。
-组织作业讲评:定期组织作业讲评,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作业经验和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浮力的概念: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F浮=ρ液gV排。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沉入水底;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浮在水面上。
2024浮力的大小说课稿范文
2024浮力的大小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浮力的大小》,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浮力的大小》是人教版小学物理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密度和浮力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物理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浮力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掌握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使其能够应用浮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和发现的愿望。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浮力的大小这一内容,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包括示范演示法、讨论引导法和问题解决法,学法包括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通过这些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实验材料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实验展示和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游泳池中,人可以浮在水面上?通过与学生的讨论,我引导他们认识到这是由浮力的作用所致,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浮力的大小。
环节二、示范演示,呈现实验。
接下来,我会进行一个简单的示范演示:在一个容器中加入水,然后将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
通过这个示范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浮力的作用和大小与物体的密度和形状的关系。
环节三、讨论引导,探究浮力的大小。
在示范演示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根据观察结果和自己的理解,推测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探究,引导他们探索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是什么,以及浮力的计算公式。
2. 浮力的产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液体和气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
3.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浮力。
4. 浮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物体的浮力。
2. 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液体和气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
3.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能够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浮力。
4. 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难点: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的关系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游泳的人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引入浮力的概念。
2. 讲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浮力是什么,以及如何计算浮力。
3. 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液体和气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
4.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浮力。
5. 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的关系。
6. 进行实验: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7.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的关系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浮力的大小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请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液体和气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
3. 请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浮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己总结出 阿基米德原理,写在导学案上: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 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 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发现规律,学生得出阿 基米德原理
(二)用实验验证阿基米 德原理:
1.提示实验注意点:(1) 用大铁块(2)溢水杯要
装满直到水从溢水口流出, 流出的水倒入水槽(3)实 验顺序建议
回答:控制变量法
为学生顺利实验打基础
提示:①浸在液体里的体积 相同的铁块和铜块所受浮 力的大小是否一样?
②大清 水和盐水观察现象。
分组实验:学生选用桌上的仪器 探究本小组的猜想
为学生顺利实验打基础
3.引导学生总结出浮力大 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回答: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 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3塑料袋所受的浮力大小
F水浮=G—F
学生不难答出,为理性 导做准备
F为零说明什么?
运用等效替代等实验方
四、
五、
二、阿基 米德原 理
装水塑料袋的重力和排开 水的重力什么关系?水对 同体积固体的浮力和对装 水塑料袋的浮力什么关 系?
在一步一步引导下得出结论
法,逐个小问题解答, 得出需要的结论
2.引导学生陈述自己从理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
1•
⑴了解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⑵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计算浮力的大小。
2.
⑴经历实验探究,了解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⑵通过实验和理性探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体验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时运用的科学 方法。
3•
⑴结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探究活动,激发同学们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体验科 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水槽一个、一杯浓盐水、小塑料袋一个、溢水杯一个、接水桶一个。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预设和生成
一、实验 探究一 —浮力 大小与 哪些因 素有关
1.体验:①吊桶把吊桶慢慢 按入溢水杯中,你的手有什 么感觉?②这说明了么?
③同时你看到了什么象?
分组实验(全部同学参与)
预设让学生从感觉上体 验浮力
先独学在讨论,解答在导学案上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 浮力的方法,激发同学 们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 热情
四、课堂
小结
给学生正确的评价
说说自己的收获和疑惑
有助于学生理清这节课 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 对知识的巩固,使知识 进一步升华
五、课下 作业
实践活动:1.自制密度计
2.在网上查阅有关法国物 理学家查理做成的第一氢 气球的资料
⑵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推导、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推导、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突破】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
关;经历从实验探究到理性探究的过程来推导、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准备】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各一个、大铁块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盛水
分析实验数据,知道有误差存 在,并会分析原因,从而验证了 阿基米德原理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让学生对实验结果 正确的评估
加深对公式的理解,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 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 力。
5.引导学生推导阿基米德 原理公式
推导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引导学生小结阿基米德
原理
在导学案上梳理知识,掌握知 识;受到启发:多发现问题
7.介绍阿基米德的故事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激发成就感
流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预设和生成
三、阿基 米德原 理的应 用
1.课件播放气球升起
学生们齐读:阿基米德原理同 样适用于气体产生的浮力:即F
浮=p大气V物g
从视觉上让学生知道气
体对物体有浮力
2.讨论交流:“死海之谜”
学生运用知识解答问题
呼应“浮力大小与哪些 因素有关”的探究,激 发同学们勇于探求科学 真理的热情。
3.游戏:砸金蛋
学生运用知识解答问题
激发兴趣,使学生在快 乐中运用知识,更好的 实现知识的迁移,建立 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4.以橡皮泥做道具,把例
题先以小问题形式提出并
分析
小组讨论回答,了解了解题方法
为顺利解答例题做准备
5.课件打出例题
课后活动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 力,同时通过实验有利 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 态度和对物理学习的兴 趣。
书面作业:课本71页
1、2题
独立完成
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知道浸在液体里 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与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 入液体的深度没有关系
(一)理性探究:水对物体 的浮力塑
1.提出问题:怎样测量装满 水的塑料袋浸没在水中所 水 受的浮力?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装满水的 料袋所受的重力G
2将装满水的塑料袋浸没在
推 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推
学生说出浮力越大排开 的水越多
小组代表回答上面的问题说出 自己的答案:费劲、浮力大、溢 出水越来越多
为学生顺利实验打基础
2.引导学生从物体和液体 两方面猜想浮力大小与哪 些因素有关?
猜想、小组讨论
为了不让学生无目的去 猜排开液体的体积学生 会说成物体浸没的深度 这一错误生成应给与纠 正引导
引导探究实验方法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已 经想到实验装置)
为准确得出实验结果做 准备
2.课件打出实验装置图
学生观察思考
使实验顺利进行
;;A6
1H陥H
3.巡视学生实验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把 收集的数据写在导学案上
收集数据,通过实验, 学生可以自己建构知 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