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滨水地区的特色塑造与综合开发

合集下载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

浅谈滨水景观的营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和社区将目光投向了滨水区域的开发和建设。

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和休闲场所,滨水景观的营造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滨水景观的营造不仅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还需要考虑到人类的休闲和娱乐需求,这无疑是一个兼顾生态和人文的复杂工程。

本文将围绕滨水景观的营造展开讨论,探究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方法。

滨水景观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等自然水体及其周边环境所形成的景观。

在城市化进程中,滨水景观往往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成为城市中的“绿肺”和“生态走廊”逐渐消失。

进行滨水景观的营造和再生变得尤为重要。

滨水景观的营造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水体具有自净能力,通过水域的改造和修复可以吸收并净化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周边的空气质量。

水体的存在也能够吸引大量的鸟类和昆虫,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为城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滨水景观的营造能够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水体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魅力,能够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修复和营造滨水景观的过程中,可以辅之以步行道、自行车道、休闲广场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促进人们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滨水景观的营造,还可以提高周边土地的价值和开发潜力,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滨水景观的营造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文化遗产和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这需要从多个层面展开工作。

需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滨水区域通常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保护区,因此在进行营造和开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需要注重挖掘和保护滨水区域的文化遗产。

许多滨水区域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

在进行滨水景观的营造时,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弘扬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

滨水区功能定位与开发建设初一宝山区滨水景观区的营造

滨水区功能定位与开发建设初一宝山区滨水景观区的营造

滨水区功能定位与开发建设初一宝山区滨水景观区的营造摘要:滨水区是城市里珍贵的亲水资源,对人类生活有着持久而长远的吸引力,同时也为一座城市提供了具有挑战的发展机遇,其独特的地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渐渐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人们亦将其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重点。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宝山区滨水区的功能定位及开发建设的探索,望能为今后该领域的开发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滨水区;功能定位;开发建设;宝山滨水景观引言滨水区是城市居民基本的活动空间,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组织轴和城市的生态绿化轴,也是吸引外来游客开展观光活动的理想场所。

近年来,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工程实际操作中屡屡遭遇困境,特别是在功能定位与景观建设中,景观设计创意不足和工程建设规范缺失等问题仍广泛存在。

1滨水区概述滨水区是指在城市的生活空间中,海洋、湖泊、河流等毗邻的区域,包括城镇临近水体的地方。

城市滨水区一般会因其在城市中具有开阔清新的水面而成为老百姓的休闲圣地。

宝山滨水区为带状空间结构,位于长江与东海交汇的区域,是滨海区与滨江区的结合地带。

2宝山滨水区现状2.1宝山滨水区范围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东北临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静安、普陀4区毗连,西与嘉定区交界,西北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横贯中部的蕰藻浜将全区分成南北两部,岸线资源丰富。

宝山滨水区包括宝山区境内长江、黄浦江以及蕰藻浜共约40.6公里的沿江岸线,共分四段暨罗泾水库段、浦钢宝钢段、滨江段、蕰藻浜段。

2.2宝山滨水区特征宝山滨水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宝山滨水区是长江、黄浦江、蕰藻浜三江交汇处,不仅是我国江海黄金通道交汇口,是上海的水陆门户,更是长江第一门户。

二是宝山滨水区是现代化与文化的交汇,从经济发展来看,宝山滨水区所位于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

三是宝山滨水区是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的交汇,宝山滨水岸线共约40.6公里,其中,沿长江岸线19.4公里,沿黄浦江岸线4.5公里,沿蕰藻浜岸线16.7公里,滨水岸线功能各异相互交融。

武汉市滨水区的开发与探讨

武汉市滨水区的开发与探讨

部, 主要是 以大 型湖泊为主体 的风景旅游 区 ; 北部则 是 以汉
口五湖等微型湖泊为主体 的城市湖泊群 。城市滨水区空间利 于经营城市特色。 11 .. 3优厚 的条件。 武汉市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的战
略 目标 。对市区内的产业 结构 和原有土地使用功能作了较大 的调整 , 在一 些重要道路 和重要地段 , 兴建 了一批高科 技园 区、 商务 中心和大型文化设 施 , 以及各类 现代化 的城市 基础
绿色。
水区开发资金来源的 良好条件 。 1. .2独特的城市特色。武汉 因长江纵贯市区 , 1 将全市分为武
昌、 口和汉阳三镇 。长江、 汉 汉江两条大河与市 区中众多的湖
泊、 山体共 同构成 了武汉“ 山水 园林” 城市特质 。在城市东南
I. . 3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 2 从我 国长江流域迄今发现的第一
江西林业科技
20 0 9年第 5期
武 汉市滨 水 区的开 发与 探讨
赵红梅 , 勇 常
( 武汉科技大学 中南分校生命科学学院 , 湖北武汉 4 0 2) 32 3

要: 城市滨水 区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城 市最具 活力和生态价值 的区域。作为一种特殊 的城 市用地 , 市滨水 城
区是城 市 中具有 巨大发展潜 力的空间领域。 本文以武汉 市滨水区为例 , 阐述进行城 市滨水 区设计 的一些理念与方法。
差异很大 , 最能够体现滨水造景特色。但是在景观设计 中, 利 用水生植物体现滨水景观特色 的很少 , 而且所运用 的种类也 十分单一 。除了配置最为常见 的荷花、 其它种类很少 出现 。
陆联运枢纽 。武汉是华 中地区的教育 中心 , 教事业 非常发 科
达, 而且利用 外资居 中国中西 部大 中城 市之首 , 拥有解决滨

浅析哈尔滨市滨水区的规划和发展趋势论文

浅析哈尔滨市滨水区的规划和发展趋势论文

浅析哈尔滨市滨水区的规划和发展趋势论文浅析哈尔滨市滨水区的规划和发展趋势论文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能源之一,水亦是城市的灵魂,缺少了水城市就没有了灵气。

滨水区是城市发展的源头,是城市发展和特色形成的基础,也是城市文化得以沉淀和融合的主要场所。

作为拥有地理优势毗邻松花江的哈尔滨市,滨水区的发展愈加成为区域经济的重点方向。

所以为了提高哈市人文精神和增加城市活力,越来越多的目光汇集在滨水区,许多开发商、政府还有规划者都开始把大量精力放在开发滨水区的项目中。

因此,我们坚信哈尔滨滨水区的建设将会越来越完善,终将成为城市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关键词:城市规划;滨水区;发展趋势所谓城市滨水区就是指在特定的空间地段,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

一、国内外滨水区的开发历史简介(一)国外情况1.资源经济时代:这个时期滨水区发展以资源利用为主,因为这个时期滨水区较小所以就以自然发展态势发展,形成了生活区与港口混杂的生长态势。

2.工业化时代:这一时期的滨水区工业开始兴起,虽然经济贸易开始繁华,但是由于大量工业入迁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产生的“三废”,使得许多居民搬走。

因此也使居住区和滨水区脱轨,这个时期滨水区的发展也处于低潮。

3.后工业时代:这段时期人们开始认识到滨水区的重要价值和可开发性,所以进行了大规模产业调整。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提高,所以滨水区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居住和观光。

因此,也带动了滨水区各种贸易往来,从而给城市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二)国内情况我们国家的滨水区发展也经历了由发展到衰败再到振兴的阶段。

前期主要是由于环境的破坏,产业结构的不完整,还有人们没有意识到滨水区的重要性。

后期随着发展滨水区的趋势受国外影响,我国也开始重视了滨水区的建设。

并且吸取了前期的经验和教训,发展港口贸易,重视生态保护和坚持可持续发展,使我国滨水区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力发展城市滨水区的建设,滨水区的建设已成为每个滨水城市的'重要规划目标。

国内外滨水区开发浅谈

国内外滨水区开发浅谈

4.3开发模式研究1)国外滨水开发模式西方国家的滨水地区开发更多的属于城市更新中的“复兴”行动,是针对水运、工业等传统产业的衰退造成的滨水地区衰落现象,利用其良好的区位重新改造成旅游、休闲、文化、居住、景观等高品位的综合功能区,并以此带动旧城经济的复苏。

商业推动型——美国的巴尔的摩内港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Baltimore. Maryland)从一座原本了无生趣的城市,通过改造城区的港湾,成功创造出该市特有的功能性,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港湾城市。

持续吸引着居民和游客的到来。

巴尔的摩内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开发商将一个关闭失修的电厂进行综合开发应用,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极强娱乐和个性的商业地产经典项目。

旅游推动型——美国圣安东尼奥河畔圣安东尼奥的河畔步行街建于20世纪30年代,政府为了拉动城市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将原来貌不惊人的一条小河改造成了国际著名旅游热点。

圣安东尼奥拥有大量西班牙人留下的历史建筑,步行街串连着石砌住宅,河岸不满了餐厅、旅馆、咖啡馆以及剧院、博物馆等建筑。

在设计布局上,充分利用了地形高差,将步行街布置在河谷,是十分成功的城市设计作品。

历史资源带动型——纽约南街巷滨水区域对于工业革命之后或更早期保存下来的老建筑,灯塔、桥梁、码头、船坞进行精心的保护和修缮。

或进行桥如其分的适应性再利用;对当地原有的传统观习俗、节日庆典、生活习惯,特色商店和餐厅等的开发予以鼓励与支持;对有特色的滨水街区的结构与形态进行谨慎的分析与研究并予以保留,这是滨水历史街区保护的重点所在。

综合利用型——加拿大格兰威尔岛格兰威尔岛与温哥华仅有一水之隔,利用周边便利的交通条件,从区域统筹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格兰威尔岛与周边的社区发展相联系,建设成为拥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园。

工业、商业、居住等城市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国内滨水开发模式我国现阶段很多滨水开发改造行为时处于城市形象改善、景观整治或是行政区划调整方面的考虑,滨水产业对城市仍具重要作用。

浅谈渭河综合治理中城市滨水区的塑造

浅谈渭河综合治理中城市滨水区的塑造

2 . 1 滨 水 区 是 城 市 公 共 空 间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自然 景 观 与 人 造 景 观 共 同组 成 了 城 市 滨 水 区 的 空 间蓝道 , 与 绿 化 带 构 成 的 绿 道 一 起 形 成 了 城 市 优
越 环境 , 成为 城市 空 间环境 与景 观的亮 点 。
市 品位 提升 中具有 重要 的功 能作 用 。
l 匍 舌 城 市滨水 区是 水 域空 间和邻 近水 体 的城 市 陆地
空 间 的组 合 , 是把 自然 生 态 和人 工 建 设 融 为 一 体 而 形成 的城 市公 共 开 场 空 间 , 是 城 市 中一 个 特 定 的空
间地 段 , 它是 城市 居 民基本 的公 共空 间 , 是 城 市 生 态
关键词 : 渭河; 综合治理 ; 滨水 区; 塑造 中 图分 类 号 : T U9 8 4 . 1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 9 1 3 1 ( 2 0 1 3 ) 0 4 — 0 0 0 9 0 3
T h e S h a p i n g o f Ci t y s Wa t e r f r o n t i n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Ma n a g e me n t o f t h e We i h e Ri v e r
第1 2 卷第4 期
2 01 3年 1 2月
杨 凌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Ya n g l i n g Vo c a t i o n a l& T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Vo 1 . 1 2 NO . 4
De c.,2 01 3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及特色构建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及特色构建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与特色的构建---以天津海河公楼桥—进步桥段滨水空间为例摘要: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邻近水体的部分,即城市中陆域与水域接壤的区域。

它是以水系为中心,相对于周边实体界面而存在的一个空间场所,是一个包括多力一要素的系统。

天津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而它的滨水空间的设计与改造也是天津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别从调研路段两侧交通、滨水空间整体分析、海河两边重要节点和空间尺度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滨水空间滨水建筑城市空间特色研究引言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的客观发展状况。

城市滨水空间特色是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色中最易感知的部分,是其外在形象的表现。

城市滨水空间特色是否突出、各要素的关系是否协调、是否有利于城市的良性发展、是否能满足公众的生活需求等,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研究容。

本论文就通过对公楼桥—进步桥段滨水空间的调研,认为有必要结合国外成功实例和优秀文献,对该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进行空间和特色的分析,总结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一些有利建议。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滨水地带是人类择居的基本场所;滨水环境孕育了从原始到现代的人类文明;滨水景观是诸多类型景观中最具持久吸引力的景观。

许多风景名胜也是地处大江大河与海陆交汇之处。

作为人类聚居相对的地带,城市滨水地带保证了城市聚居的水源,带来了经济便捷的港埠交通,促进了文化习俗的交汇融合,聚集了人气、财气,壮大了城市的规模,增加了城市的魁力。

而关于此次研究的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海河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

地跨海河两岸,是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

1.2 概念界定1.2.1城市滨水空间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邻近水体的部分,即城市中陆域与水域接壤的区域。

城市滨水空间地域特色塑造

城市滨水空间地域特色塑造

城市滨水空间地域特色塑造摘要:城市滨水空间,即是在城市中的一个空间地段并与河流湖泊或海洋相邻的土地或建筑物接近水体的区域。

滨水空间是以水为中心在四周建立的一个空间场所,是一个包含多方面要素的系统。

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对文化地域表现的忽略也日益突出。

尤其是在城市滨水空间当中,地域性景观设计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城市滨水空间现状的分析,得出建设城市滨水空间并突出地域特色的塑造方法。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地域特色引言:城市与水是相互依存的两个个体,二者密不可分也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延绵至今。

滨水空间即是让水域发展在城市中发挥其中的一个突破性作用。

滨水空间在城市环境的发展当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座城市客观上的发展状况,也能突出展现这座城市的外在形象。

有效地突出城市滨水空间中的特色以及各要素间的协调性,并推动城市的良好发展,进一步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是城市滨水空间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优秀的城市滨水空间不仅可以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也可以促进城市的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延续。

一、城市滨水空间现状(一)融合性较差在大多数的城市滨水空间建设设计当中,存在自然水源与城市融合较差的现象。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在水源旁没有突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从而展现出一种僵硬感。

滨水空间的主要造型元素为植物,不能对植物合理的利用和支配,也让滨水空间失去灵魂。

而这融合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在滨水空间设计当中,没有对设计地区进行足够的了解,因此在滨水空间设计中只突出了其功能性,无法展现出自然美。

即使拥有依山伴水的自然条件,但没有利用好自然资源使整个的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无法体验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美。

(二)发展空间不足在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当中,不能够合理地利用周边环境发展空间不足的原因之一。

而存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设计滨水空间的过程当中,发展和生活二者之间设计的不充分的现象,导致了建筑物和滨水空间之间失去了相关的有机联系。

从资源开发角度谈城市滨水区的特色开发

从资源开发角度谈城市滨水区的特色开发
2 0 7 .0 0 2. 9 8 .
虹, . 译 北
3 罗小未. 国近现代建筑 史[ . 外 M] 北京: 中国建筑 工业 出版社 , 活力 的媒介 。屋顶加建所创建 出的 4 0多 m2 0 的空间应是有 多种 []
I r to lf c o s i r h t c u e d s g r a i na a t r n a c ie t r e i n
中图分 类号 : U95 1 T 8 .3 文献标识码 : A
城市滨水 区一般均发展较早 , 经过较长历 史时期 的发 展演变 资源等 。人文资源则包括各种人 为因素形成 的资源 , 如交通运输
和建设积 淀 , 形成 了丰富综合 的资源 , 不仅具 有丰富 的 自然 资源 , 资源 、 岸线景观资源 、 历史建筑及文化 风貌 环境资源 、 旅游休闲服
从 资源 开发 角度 谈 城 市 滨 水 区的特 色 开 发
李 妹 妍
摘 要: 针对 目前国 内城市滨水 区开发 普遍存在 的开发趋 同, 缺乏特色 的现 象, 滨水 区资源分类与开发模 式等方面谈 从 如何使滨水 区在开发 中形成 自己的特色, 以镇 江市滨水 区开发为例 , 并 对滨水区的特色开发 提 出了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 : 滨水 区, 滨水资源, 开发利用 , 历史文脉
发与再开发 。
况进行维修改造 、 更新扩建或拆 除重建等建设 活动 。 3 按 滨水 区资源 的历 史文化价 值可分 为 : ) 一般性 资源 、 文物
保护单位 、 风景名胜区等。 4按滨水区资源的存在形态又可分为 : ) 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
1 滨水 资源 的分 类
1滨水资源按其性 质大体可分 为: ) 自然 资源与人文资 源。 自 然资源包括水体 、 自然植 被 、 地形 地貌资源( 如山体 、 地等 ) 湿 动物

滨水城市特色规划建设浅析

滨水城市特色规划建设浅析

滨水城市特色规划建设浅析文章阐述了水系对滨水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性,研究了滨水城市特色规划建设的设计理念,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滨水城市规划建设的案例,提出了坪山河流域城市建设的规划思路。

标签:滨水城市;水系;坪山河1 滨水城市特色规划建设设计理念在我国,很多传统的城市都是依山傍水而建,人们认为依山傍水风水极佳之地。

如今,滨水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世界化的现象。

从马来西亚KCCHING 市的“开发海岸”到日本“复兴大阪”,或者从英国伦敦“再造牛津港”到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将滨水城市的建设列为重头。

其核心建设理念就是:用滨水之便,升城市品位,促经济发展,造全新风貌。

另一方面,今天的城市对周边水系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城市与水系的关系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滨水城市的规划建设实际再次成为重点。

通过总结,可将滨水城市特色规划建设设计理念概括为以下几点:1.1 水系功能完整原则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滨水城市规划建设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满足传统水系抗旱、防洪、排涝的功能的基础上,应满足改善城市周边水域环境和优化水域生态系统的目标,使滨水城市更加环保,周边环境更加生态,市民生活更加舒适。

1.2 水系生态丰富原则水系生态的建设对滨水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滨水城市规划建设中应注意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首先,应该保持滨水水系的自然格局的完整性。

其次,对滨水水域的设计应该尽量采用合理的自然化设计方式,按照生态学理论进行布局。

最后,在滨水护岸方面,应采用非可视化护岸方式,放弃单纯的钢筋混凝土护岸结构。

1.3 水系环境优化原则一方面,应该大力控制水系污染,从源头防范污染水系的发生,禁止一切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水体,从根本上優化水系环境。

另一方面,在滨水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尽量将城市内部水系与外部水系想连结,使死水变活水,为城市水系营造一个流动的循环体。

1.4 水系文化延续原则在滨水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浅析城市滨水特色空间的塑造——以穆棱市滨河文化公园规划为例

浅析城市滨水特色空间的塑造——以穆棱市滨河文化公园规划为例
点 ”景 观亭 、 喷 泉 、 水 池 、 观塔 、 标 、群 问 的塑 造需 采 用一 系列 的技 术 手段 , : 旱 戏 景 市 “ 例如 为 加强
文化 、 教育 和休 闲娱乐的功能, 科技 分布有体育 休闲活动区、 游乐活动 区、 植物观赏区、 园林生态 休闲区等 ; 演艺广场规划中对现状换热站整体予 以保 留,局部调整改造为现代综合性服务设施 , 为市 民活动提供服务 , 广场以“ 群马奔腾” 雕塑为 背景 , 为市民提供节 日 演出、 常娱乐的休憩场 1 3 所; 水上乐 园依托大面积的水上资源 , 丰富文化 公园景观 , 水上乐园沿边布置荷香水岸 、 枫桥停 泊、 钓鱼 台等水上娱乐平台, 为市 民提供节假 日 时间体验生 活、 放松心情、 回归 自 然及城市儿童 体验野趣的场所。 在道路交通方面 , 文化公园依托城市道路穆 棱 河路 、 长征路 、 团结路 、 文化路为对外交通道 路, 与城市道路紧密联系。在园内规划-  ̄ S - g 方 向的主路贯穿全园, 公园支路呈放射形与公园 主路垂直布置 。在公园外围形成环形步行系统 , 同时市民可通过防洪堤下的步行路步行 到堤顶 , 观赏穆棱河景观。 现代滨水区是都市夜生活 的 理想场所, 从映 月 泛舟到月下河滨 漫步、 滨水 卡拉 O 特 色餐 K、 饮等, 夜景观规划应充分考虑这些活动 , 满足不 同人群活动多样性 的需求。 规翅I 沿城市道路布置 路灯 , 沿公 园主路、 支路布置园林灯 , 沿广场上的 雕 塑、 石刻 、 舞台 、 戏水池等 主景观布置泛光灯 , 在硬质铺砌和草坪 内分别布置地灯和草坪灯。 夜 景 观照明充分考虑景点的属性 、 特征、 重点 和元 素的相互关 系, 强调主次分明、 整体协调性、 经济 性、 平时与节假 日结合等 , 确定主景和背景 , 从而 创造整体效果。 5结论 城市滨水 区的复兴 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 滨 水 区既是城市开发建设的热点 , 也是形成城市景 观特色的最重要的地段 , 因此积极探讨人与 自然

以武昌江滩为例浅议城市滨水地区文化塑造

以武昌江滩为例浅议城市滨水地区文化塑造

以武昌江滩为例浅议城市滨水地区文化塑造摘要:城市滨水地区作为地区文化汇集中心,其开发与再开发过程中对当地文化历史的强调与地方特色的彰显对城市发展有特殊的促进作用。

武昌作为一座依长江而发展的古城,本文将对其历史文化特色进行梳理,探讨武昌地方特色与滨水地段—江滩的融合,总结武昌江滩开发的文化塑造手法,以期对国内城市滨水地区的文化塑造有所借鉴。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历史文化特色;江滩,西临浩瀚长江,南枕蛇山,北含都府堤红色景区,是由名街名楼名景名江环绕而成的一块方寸之地,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此地交通发达,水路运输顺畅,是古往今来人气聚集之地,其发展顺理成章备受市民的关注。

武昌有近17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6.2千米被作为城市滨水景观开发,即本文所指的武昌江滩(图1)。

1.1 文化背景:多元文化塑造的武昌古城武昌历来是省级行政中心所在,是一座军事重镇、封建堡垒,也是传统文化积淀较为深厚的地区,近代则成为革命中心。

三镇相较,最具传统味和中国范的必然是武昌,其多元文化汇聚之丰富、苍茫雄浑气象之宏大,令相较者难出其右。

更何况武昌古城保存下来的格局相对完整、市民文化依旧鲜活、城市生活充满活力。

武昌古城,承袭着荆楚文化,浸润着儒家文化,坚守过封建文化,引领过近代文化,激荡的大江文化,自在的市民文化(图2)。

文化是人的文化,只有依旧被人们有意坚守、无意内化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

人使得文化传承,文化给了城市生命力[3]。

武昌古城的发展方向正是要留存住这种独特的底蕴和气息、延续并发展城市文化、维护并提升城市生活,使之真正成为武汉市的标记与标志。

1.2 城市山水空间脉络保护本案南部的龟山、蛇山、小洪山组成的带形山脉为地块组成一条天然的绿色廊道,地势高出本案;西面的长江与沿江景观带形成一条蓝色廊道,地势低于本案。

两条景观廊道高低相交,使其周边景观环境错落有致。

山水融合使武昌江滩的文化融入更为协调。

基地范围内不仅有农讲所这样的红色旅游资源、户部巷这样的特色街,还可以通过借景,感受到黄鹤楼、长江大桥、龟山等一系列城市标志景观。

浅谈濮阳新区滨河区域的特色塑造

浅谈濮阳新区滨河区域的特色塑造

体定 性定位 。通过开展城市设计研究 , 对滨水 区域 的环境特
色、 区位条件及开发优劣势进行论证 , 通过多方案对 比 , 从而 确定卫都路及马颊 河路 北段 区域 的发展骨架 , 并对滨水 岸线 的利用进行界定 , 组织多层次 的活动 中心 , 打造出“ 回归公众 的滨水岸线” 树立崭新的城市道路形 象 , , 提升滨水 区域 的活
与性 . 以提升滨水地区的吸引力 。四是 注重地方特色的塑造 , 将 多层次 、 多角度 、 立体地融人本土历史文脉 , 不仅 需要强调
背景环境 的塑造 , 更需 要强化建筑 风格 、 化 、 场 、 车场 绿 广 停
的现代复合型城区 ,结合濮阳水系规划和引黄调蓄水库 、 引 黄人冀补淀濮 阳段工程建设 , 实施濮水河 、 马颊河 、 第三濮清 南生态环 境综合治理 , 城市之水动起来 、 让 活起来 、 清起来 、
的重要 性。三是强化 滨水岸线的公共性 , 共中心及活动 中 公
重选择在沿滨水岸线布置高层建筑 , 最大限度保持滨水 区域景 观系统的连续性。这些最终要通过城市设计 ( 下转第 1 1页 ) 8
Si c &T cn  ̄ Vfn c 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ho e i i o
21 年 8 02 月第 2 期 4
科 技 视 界
规划与设计
浅谈濮 阳新 区滨河 区域的特 色塑造
王 海彬
( 阳市建设 工程公 司 濮
【 摘
河南
濮阳
4 70 ) 5 0 0
要 】 续提升濮 阳园林城市风貌特 色及建设濮阳新 区的发展 背景 下, 在延 有效避免 以往城市特 色塑造不够的情况, 有效
引导和特色控制 .明确这两条 道路及所 在区域的城市定位 、

浅谈滨水休闲旅游综合体的开发策略

浅谈滨水休闲旅游综合体的开发策略

浅谈滨水休闲旅游综合体的开发策略前言:滨水旅游因水体水岸特征的不同又分为:滨海、滨湖、滨江(河),岛屿及湿地旅游。

其中滨海、滨湖开发前景最为看好。

首先,我国拥有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万公里的海岛岸线;同时我国拥有的湖泊景观资源位居世界第三,总数量有11万座湖泊,仅次于北美地区和北欧地区。

其次,我国在南北方向上纬度跨度大,依水而居的生活方式积淀了厚重的人文资源,滨水资源地域差异显著,形成了卖点各异的滨水旅游资源。

中国首批12 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绝大部分是以水体作为依托。

本文将初步探讨滨水创意型旅游综合体的开发与规划问题,仅供业界人士参考。

一、滨水创意型旅游综合体的开发要素1、开发条件水体条件——要求水域面积较大, 水质优良,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化能力为佳。

水面平静度适宜、水缓浪低,临水自然灾害少,丰水期、枯水期水平面落差尽量小。

综合自然条件——当地温度条件适合, 风力等条件适宜,生态环境良好,水岸地形多样。

市场条件——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具备邻近客源市场的区位优势,交通进入性良好,地域市场有一定休闲度假氛围,市场培育时间短,附近有较理想的城镇作游客接待的依托。

2、开发模式从现状来看,国内滨水型创意旅游综合体起点较低,开发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

通过“丰富亲水相栖的立体游憩,挖掘伴水而生的人文科普、融合与水相邻的多元业态、优化水景为先的空间布局”四大手段,可实现滨水旅游综合体开发的领先地位。

丰富亲水相栖的立体游憩,水体游憩开发在空间上具备较强的立体性。

可以依据三个主要空间关系设计滨水游憩设施及活动。

⑴、水体项目:“水体”在景观和功能上是项目的核心标识系统和游憩目的地。

可以设计游艇、帆船、充气船、龙舟、竹筏、游泳、冲浪、钓鱼、漂浮岛等水面项目,水质清澈度高的也可以设计潜水、观景潜艇、水下观景馆、水下雕塑公园等水下项目。

以游艇为主题的高端滨水旅游综合体已经获得了众多开发商的青睐,目前在国内开发水平较好的为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以游艇生活为核心构建了游艇码头、游艇俱乐部、商业步行街、商业、写字楼等综合性业态。

城市滨水区重新开发:增强公共空间和生态

城市滨水区重新开发:增强公共空间和生态

城市滨水区重新开发:增强公共空间和生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滨水区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传统的城市开发模式往往会忽略公共空间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导致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往往是以牺牲公共空间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城市滨水区的需求,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城市滨水区的开发模式,注重增强公共空间和生态环境。

首先,增强公共空间是城市滨水区重新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应该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因此,在重新开发城市滨水区时,应该注重打造公共空间,例如建设步行道、自行车道、休闲广场等。

这些公共空间可以让市民更好地享受城市滨水区的美景,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其次,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城市滨水区重新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城市滨水区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应该得到保护和维护。

在重新开发城市滨水区时,应该注重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例如湿地、河流等。

同时,应该采取措施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保障生物多样性。

这样可以让城市滨水区成为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公众参与,让市民成为城市滨水区重新开发的主体。

在重新开发城市滨水区时,应该充分听取市民的意
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规划和设计中来。

这样可以让城市滨水区更好地服务于市民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增强市民对城市滨水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总之,城市滨水区重新开发需要注重增强公共空间和生态环境,并且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意见。

只有这样,才能让城市滨水区成为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交交流场所。

基于城市活力塑造的滨水区开发及要素规划

基于城市活力塑造的滨水区开发及要素规划

基于城市活力塑造的滨水区开发及要素规划摘要:滨水区是滨水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活力塑造的主要载体。

城市滨水区具有自然生态性、公共开放性、文化性等特征,而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提出了城市滨水区三种开发模式:保护模式、再开发模式、新区开发模式,阐述了城市滨水区活力塑造的途径,从滨水区水体、护岸、建筑、道路、绿化、景观小品以及夜景照明等物质要素探讨了城市滨水区规划。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开发;活力塑造;要素规划1.城市滨水区主要特征由于城市滨水区具有其独特的地理地貌环境、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滨水开敞空间等特点,使该地区具有与其它地区不同的一些特征,主要有:(1)自然生态性及其生态敏感性。

城市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有自然、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相互叠合而成,自然生态性是城市滨水区最易为人们感知的特征。

在城市滨水区,尽管人为的不断介入和破坏,水域仍是城市中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地段,其生态系统也较城市中其它地区更具自然性。

(2)公共开放及公众参与性。

从城市的构成来看,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部分。

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人与环境达到和谐共生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具有高品质的游憩休闲和旅游观光资源,市民和游人可以参与其中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同时,滨水区的绿化、建筑、广场等构成要素为不同目的的群体提供了休闲、购物、散步、交谈的场所。

(3)文化性和历史性。

城市滨水区由于具有交通、水源供给等功能,使该地区成为城市中最先被利用开发的地区,在该地区频繁汇集、交换,不同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在此交融、碰撞,进而使城市滨水区具有城市中最为活跃的地区,其兴衰随着城市的历史变迁而随之发展变化。

并且这一地区保留了城市古建筑、古遗迹、滨水的发展史等。

(4)多样性和复合性。

该地区在空间形态上是丰富多样的,建筑的风格、形态、功能、高低、色彩等,景观的多样性,城市基调的多样性,这些所有的一切相互复合,使得城市滨水区的空间形态是多种多样。

城市滨水区开发与空间形态塑造的规划探讨

城市滨水区开发与空间形态塑造的规划探讨

城市滨水区开发与空间形态塑造的规划探讨——以宿迁市市区运河沿线空间形态设计为例作者:崔璇时间:2009.6摘要滨水区是城市最宝贵的发展资源,重视滨水区建设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其环境水平的改善,对人居质量、城市形象、城市济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穿宿迁城而过,如何定位其功能,握其空间形态是规划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机遇。

规划以综合的区域化视野角度,力求准确把握滨水地区发展定位,通过研究滨水地区城市功能模式以及多层次的空间形态策略,对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规划进行了一次实际可行的探讨。

关键词宿迁;京杭大运河;滨水地区;空间形态;功能混合1背景概况宿迁是全国知名的创新创业城市、长三角北翼新兴的工商城市、滨水旅游城市与绿色生态城市。

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宿迁城区,为城市提供了天然的开敞空间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宿迁现状的主要建成区由大运河西侧的宿城区与东侧宿豫区构成。

大运河沿岸正处在快速建设阶段,目前已经建成与启动的项目多以居住类为主,集中在市府桥至项王桥区段,同时,运河二桥与三桥之间滨水绿地空间建设基本完成,这是本次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图1)。

宿迁的综合增长竞争力、发展成本竞争力在省内排名领先,如何实现区域内发展的,使其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面临一个重要的挑战:即如何在现有的建设基础上,缝合两岸城区的功能及空间,提升滨河形象品质,形成连贯完整的城市滨水区,使其融入整体的城市空间结构并作为重要的城市空间资源参与区域间的竞争与合作。

2城市滨水地区发展规律及启示2.1滨水地区发展规律研究河流及滨水地区在城市中的自然和社会系统中均具有多重功能,随着城市发展,滨水地区的功能、形态都会随之变化,往往在生态、生活、生产三方面相互平衡置换。

拉弗蒂(Laurel Rafferty)与郝斯特(Leslie Holst)研究了滨水区功能及形态的变迁,推演出城市岸线发展过程的典型模式,笔者结合国内外滨水地区案例研究,总结宿迁运河滨水地区发展模式为6个阶段,分别是:a适合船只停泊的港湾被发现,岸边形成居住点;b出现较大的泊船码头与通往岸边的街道;c 设施进一步发展,形成港口与滨水城市;d基础设施加速了港口的繁荣,产业开始集聚;e单一的城市滨水区生产岸线被生活性的的使用功能所打破;f原有的产业功能逐步衰退或外迁,滨水区开始复兴置换,迈向功能混合的多样化发展时代(图2)。

城市滨水景观特征的综合价值分析

城市滨水景观特征的综合价值分析

城市滨水景观特征的综合价值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从城市滨水景观的特点以及综合价值进行了分析,同时具体分析了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现状,并提出了进行生态学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理等。

希望对于相关的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景观设计;城市滨水区;生态学理论近年来,城市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服务,与此同时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逐渐恶化的环境,对人们的健康有极大的威胁。

从城市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滨水区属于城市发展中自然的地段,也因此在城市的发展中被逐渐的开发为非常有价值的景区,然而水环境的好坏对于整个的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基于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滨水的景观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城市滨水区景观特征及其生态学价值1.1 城市滨水的景观特征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需要平衡 2个因素,即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与平衡。

其中自然景观包括江、海或湖等,同时还包括了与之相应的山或岛屿等一些自然的景观,然而人工景观主要是有一些公共的基础设施构成。

而就滨水区的景观而言,它能够在同一个时空将自然景观柔和与人工景观巧妙和谐的体现出来,这也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1.2 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的综合价值的体现首先,城市滨水区的景观不仅仅体现了滨水的自然风景,而且还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空间姿态,很好的体现了城市滨水环境在整个时空下的变换过程,包含了建筑与人文之间的完美结合。

其中城市的水体表现了地区的灵性以及文明,同时也能够很深刻地体现出该地区传统的文化与历史。

一个城市的发展受到滨水区的影响是很大的,会直接受到水环境的制约,因此总的来讲,滨水区对于城市的景观与文化以及生态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方面,生态价值的体现,滨水区作为一个城市中最富有生命力最活跃的景观,而且城市的滨水区连接了陆地与水域2个生态系统,由于2种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得滨水区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观。

在城市滨水区进行景观设计时,基于生态学的原理,使整个城市的滨水区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滨水地区的特色塑造与综合开发——以青岛市四方区欢乐滨海城为例①陆柳莹商雪鹛【摘要】滨水地区依托优越的环境景观和区位优势成为海滨城市发展高端服务业,推动区域经济、环境、文化生活建设,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空间载体。

塑造富有活力、特色凸显的滨水空间是带动腹地开发成败的关键。

本文以青岛市四方欢乐滨海城的规划建设为例,分析了影响滨水地区开发建设和特色塑造的主要矛盾和切入点,从功能布局、交通、空间形象、绿地建设、滨水岸线、生态技术应用等角度,探讨邻近城市更新地区滨海新城的特色塑造与综合开发的策略与方法,以期对类似地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滨水地区;特色塑造;活力岸线;多元复合;绿色交通1.引言世界著名的滨水地区无不拥有神奇的吸引力和不可替代的区位价值,占据城市的核心地位,并成为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段之一。

以海滨风光享誉世界的美丽城市青岛,因海而生、因海而兴,在百年的发展建设中,从海滨小渔村到国际化的海滨大都市已逐步形成独具魅力的海滨城市风貌和多个标志性滨水活力地区。

素有“长虹远引”美誉的栈桥,以“万国建筑博览会”著称的八大关,飘洒“五月风”的五四广场,以海中奇石演绎美丽传说的石老人海水浴场,以及凝聚海洋文化、体育精神的青岛奥帆中心,这些耳熟名详的滨水地区已成为青岛的城市名片和海滨客厅,具有时代特征、个性特征和标志特征,它们代表了不同时代青岛滨水地区建设发展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映射了城市沿海岸线发展的历史轨迹和阶段特点。

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青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发展重心逐步由东岸主城向西岸黄岛、向环胶州湾地区,甚至向东西两翼的全域范围组团拓展。

滨水地区往往成为城市功能拓展阶段的先行启动区和带动腹地发展的引爆区。

可以说,塑造一个富有活力、特色凸显的滨水空间是带动腹地开发成败的关键,对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环境、文化生活发展,展示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①该项目获得“2009年度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项目其他参与人员:潘丽珍、刘宾、袁圣明、刘彬、孙丽萍、沈迎捷、孙璐、吕冲等2.项目概述2.1 项目背景青岛海岸线资源丰富。

海岸线北起即墨市丁字湾,南至胶南市黄家塘湾,全长约730公里,大陆岸线占山东省岸线的1/4,所辖海域有海岛69处,面积大于0.5平方公里的海湾32处[1]。

其中,胶州湾是最大的海湾,被誉为“青岛的母亲湾”,水域面积370.6平方公里,海湾岸线长203.8公里[2]。

海湾东岸为青岛市主城区(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注1]),发展成熟,主要承载青岛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和历史城区、老工业区;海湾西岸为黄岛区,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主要承载临港产业、城市副中心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湾北岸为城阳区,1994年撤县设区,主要为青岛市的交通门户、空港枢纽、高新区,是主城区“退二进三”产业外迁的主要承载地。

2007年,为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缩小南北差距、内涵式集约发展,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

在环胶州湾地区划定了六大功能片区,并以项目为带动确定六个启动区(详见图1)。

此举为青岛市胶州湾沿岸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东岸的四方、李沧滨水地区,原为依托铁路形成的老工业基地,在大的城市发展战略下,随着青岛北客站和跨海大桥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兴建,区位价值提升,纷纷开展地区更新和滨水区启动建设。

四方欢乐滨海城,即原四方区西部一片填海空地,距青岛流亭机场约14公里,距青岛铁路北客站约3公里,距青岛老火车站约9公里,是跨海大桥进入青岛主城的门户位置,也是胶州湾东岸唯一一处规模较大、景观资源优越、未开发的净地(详见图2)。

具体范围北至李村河、南至航务二公司南边界、东至环湾大道、西至胶州湾,规划面积222公顷。

图1 环胶州湾六大功能片区及启动区分布图图2 四方欢乐滨海城区位图2.2 上位规划的发展要求在环胶州湾地区的发展规划中,四方欢乐滨海城隶属环湾六大功能区之一——四方、李沧至城阳片区。

该区域作为青岛老工业基地,尤其是沿胶济铁路两侧分布大量见证青岛近代工业文明的老企业,目前均处于产业外迁、功能转型提升的阶段。

未来该区域将通过实施老工业区的产业转型和空间重组,建设以高端生活性服务业、都市工业、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海上旅游为主体功能,集工、商、住一体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组团。

四方欢乐滨海城是带动整个区域更新改造的滨水启动项目之一。

2.3 现状条件与制约因素2.3.1 对外交通联系的制约四方欢乐滨海城紧邻跨海大桥下桥口和东岸主城一条南北纵向快速路——环湾大道,使得基地外围过境交通量大,不允许其在环湾大道上随意设置对外出入口。

另外,受胶济铁路阻隔和地形影响,基地缺少与东部腹地的联系路径,若架设道路需要采用上跨铁路的立交方式与环湾大道衔接(详见图3)。

这种尽端型、单方向、受制约的对外交通条件未来势必带来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将成为制约规划区域建设容量和整体运行效率的首要问题。

另外,欢乐滨海城与腹地之间横亘的城市快速路、铁路,也大大削弱了滨水地区对城市腹地更新发展的带动作用。

2.3.2 功能互动的制约基地范围内现状用地以空地为主,东侧四方西部片区用地以工业、仓储、市政设施、居住功能为主。

整个区域城市服务设施不足、居住功能少、特别缺少带动区域整体能级提升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未来四方欢乐滨海城的发展模式势必采取空投式“自上而下”的集中建设模式,即通过政府引导,集中力量先打造城市环境品质,通过具有吸引力的大项目注入而激活基地自身发展,并带动外围区域的更新改造。

2.3.3 生态资源的制约因城市发展对胶州湾的影响破坏较大。

近140年来,胶州湾海湾面积从1935年的559平方公里至2011年缩小为350平方公里[3],纳潮能力逐年下降。

青岛市人大、青岛市委市图3 四方欢乐滨海城对外交通分析图政府高度重视胶州湾保护和现有岸线的维持,严禁填海。

在此背景下,四方欢乐滨海城作为已实施的填海空地,未来规划建设中被要求尽可能削弱对胶州湾水域的影响,不得新填海,同时保护深水航道等。

另一方面,四方欢乐滨海城作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先行启动区,担负着带动东部腹地老工业区升级改造的重任。

面对功能衰败、环境低劣、服务设施不完善的旧工业区,欢乐滨海城更需要以高端、创新、先进、生态的规划建设,为该地区注入一股变革的强心剂,成为继前海一线高水平滨水区建设之后的又一处滨水示范地。

2.3.4 空间塑形的制约四方欢乐滨海城基地东西长750米,南北长3450米,用地空间依顺环湾大道呈南北狭长的条状矩形特征,基地主要走向与日照朝向有31°夹角(详见图4)。

多角度的轴向关系对未来路网组织、建筑布局与基地空间及海岸的顺承关系有一定影响。

现状岸线长4.5公里,较为平直,为斜坡式土石坝结构,防护标准低。

受胶州湾保护要求,未来岸线改造只能小尺度变化调整,平面塑形方面有制约,减少基地亲水面,也不宜组织多样化的滨水业态,对滨水空间的趣味性有一定削弱。

2.3.5 安全防护的制约因基地为临时填海区域,现状场地标高2.5米~4米,海岸沿线标高3.6米左右,防洪防潮标准较低,难以满足城市建设用地要求。

按照百年一遇防洪防风暴潮标准,规划区岸线标高应抬至4.2米,场地标高应抬至3.2米~4.0米[4]。

3.规划解题滨水地区作为水陆交界的特殊空间地带,由两种自然环境要素碰撞呼应,构成一种不同于城市其他地区的环境体验感。

特别是丰富多变的水体环境、色彩斑斓的光影效果、开阔无界的视觉感受和动植物共生共存的生态环境,成为吸引人气、聚集高端业态的核心价值所在,但这种城市空间也具有单边辐射或单向联系、生态环境脆弱、需要特殊防护、高端资源宜私有化的特点[5]。

纵观国内外经典滨水区的建设经验,为创造一个特色凸显、富有活力,又运 图4 基地空间肌理、日照、海风三种轴向关系图转良好的滨水综合开发功能区,应注意:首先,增加滨水区的宜达性。

从交通组织、交通模式选择、空间布局等方面建立多条、多类型的空间轴向联系,创造便捷的进出通道,强化对外辐射力。

第二,选择多样化、高端化、公共型的功能业态,形成复合型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可以充分发挥滨水资源潜力、优地优用、彰显城市价值。

第三,创造一条外向型、公共开放、环境友好型的滨水岸线,避免滨水地区被房地产项目私有化,构建滨水岸线与腹地公共空间有机联系的空间网络,为市民提供参与性强、宜互动的公共活动场所。

最后,良好的海滨城市空间形象,优美的海滨城市轮廓线,一两处标志性的海滨城市建构筑物,满足防洪防风暴潮的工程技术要求,也是成功塑造标志性滨水地区的重要举措。

4.规划策略4.1 多元复合功能与主题化功能区基于现状制约因素,地区的发展要求和使命,规划将围绕“生态、节能、低碳”的主题,提倡多元复合功能,打造以商务旅游、特色商业、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多元化居住、酒店等房地产业为支撑,集办公、居住、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上城市新客厅。

最终形成青岛市主城区西部以商务办公、休闲旅游、商业居住为主体功能,富有滨海城市特色的多元复合性生态新城。

同时,结合基地的狭长空间特点和亲水空间的圈层特性,规划通过路网、廊道形成三个特色主题的功能区(详见图5):1.花园会议酒店混合功能区位于基地北侧靠近跨海大桥连接线,是从红岛、黄岛方向进入主城区的门户位置。

该片区将形成以滨海度假酒店为特色,混合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图5 欢乐滨海城规划总平面图功能区。

其中,滨海层布局酒店,临海层布局片区公共服务设施和SOHO商住区,近海层布局居住组团。

2.海滨商务办公、商业、文化综合区位于规划区中部,是整个岸线的核心景观区。

该区主要功能有办公、大型商业、居住、滨水休闲商业、海滨公园、海上文化中心以及超高层酒店、办公建筑群。

考虑基地邻近深水航道,具有停靠大型邮轮及游船的岸线优势,在本片区还预留邮轮停靠港的发展备用空间。

3.游艇度假混合功能区位于基地南部,是未来主城区进入基地的主要门户位置。

该区域现状岸线较曲折,经规划整理后将形成游艇港湾特色功能区。

主要功能有岛式商业购物小镇、与游艇服务相关的休闲娱乐、商业设施,以及配套的居住、中小学等。

4.2 生态型、特色化的城市空间布局图6 欢乐滨海城土地利用规划图在空间布局上,规划借助三角网格系统组织各项功能业态布局,最大化利用视觉机会、日照朝向、海风状况。

三角网格系统是整个欢乐滨海城的布局组织元素。

同时考虑基地的空间特性、业态亲水特点、外围城市肌理等,在三角形格网基础上,以四条斜向景观通廊架构整个功能区,以“亲海、临海、近海”三大圈层安排不同赖水项目和组织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最终形成“一心、一带、三区、四轴”的整体规划结构(详见图6、图7)。

“一心”:商业、办公、综合服务中心;“一带”:指4500米滨海公共活动岸带;“三区”:由北向南形成花园会议酒店混合功能区,海滨商务办公、商业、文化综合区,游艇度假混合功能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