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考研-古典园子解析
风景园林赏析的知识点.docx
![风景园林赏析的知识点.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b7f3a7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e.png)
风景园林赏析的知识点.docx1、风景园林赏析的学问点 1.中国古典园林进展史的五个时期: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 2.台、囿、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
3.秦汉时期园林的特点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渐渐成长的,持续了近1200年。
虽然持续的时间长,但进展缓慢,始终处于初级状态。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主流是皇家园林;〔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欣赏为主;〔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2、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密性。
4.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园林特点与生成期的园林相比较,这一时期的园林规模由大到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向自然气氛转化,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的结合。
这一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致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同时,山水与其他的造园要素紧密结合,园林规划设计趋于精致,造园活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5.隋唐园林臻于全盛表达的六个3、方面:〔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部处理,以诗入画、因画成景的做法,唐代已见端倪。
〔3〕宗教的普遍兴盛促进了寺观园林的进展,宗教建设和风景建设在更高的层次上相结合,促进了风景名胜区的普遍开发。
〔4〕公共园林的兴起,转变了园林私有的性质,反映了统治阶级“与民同乐”的意识,同时公共园林也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绿化效果。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一代有所提高,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6〕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这三门艺术有4、了互相渗透的迹象。
金代汴京后苑园林对北宋东京后苑园林的嬗变研究
![金代汴京后苑园林对北宋东京后苑园林的嬗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657a944960590c69fc37676.png)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Vol.50,No.11,2020工业建筑㊀2020年第50卷第11期㊀25㊀金代汴京后苑园林对北宋东京后苑园林的嬗变研究∗唐洁芳㊀李帅㊀苏金乐(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郑州㊀450002)㊀㊀摘㊀要:金代汴京皇宫后苑被认为是北宋东京后苑的物质遗留㊂经过大量文献对比发现:北宋东京后苑在完颜亮时期焚毁殆尽,金代后苑是该时期重建的产物,其方位㊁园林风格㊁营建思想均发生了改变㊂北宋后苑中建筑数量多㊁体量大,叠山地位不突出,且以土山为主,政治意象显著,呈现出隋唐时期皇家园林的风格㊂金代后苑中的建筑数量明显减少㊁体量下降,大型叠山的地位突出,政治功能弱化㊂这种园林风格的差异与它们的功能㊁地位以及建造时间等因素有关㊂金代后苑建造的独立性证实了金代开封皇家园林的存在㊂㊀㊀关键词:皇家园林;后苑;金代园林;北宋园林;嬗变㊀㊀DOI :10.13204/j.gyjzG20021803STUDY ON EVOLUTION OF THE ROYAL REAR GARDEN IN BIANJINGOF THE JIN DYNASTY FROM THE ONE IN DONGJING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TANG Jiefang㊀LI Shuai㊀SU Jinle(College of Landscape and Art,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China)Abstract :The royal rear garden in Bianjing of the Jin Dynasty was considered to be a physical heritage from Dongjing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After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it was found that the royal rear garden built in Dongjing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was burned out in the regin of Wanyan Liang,and theroyal rear garden of the Jin Dynasty was reconstructed in the period,whose orientation,style and architectural concept had been changed.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the quantity and volume of buildings in the royal rear garden were large,artificial mountains were not very prominent,which were almost mounds and were displayed strongpolitical imagery,resonating with the style of royal gardens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The quantity and volume of buildings in the royal rear garden of the Jin Dynas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large-scale artificial mountains wereadopted,and political functions were weakened.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arden styles were related to the function,status and construction times of them.The uniqueness of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for the royal rear garden in Bianjing of the Jin Dynasty verified the existence of Kaifeng Royal Garden in the Jin Dynasty.Keywords :royal garden;rear garden;the Jin Dynasty Garden;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Garden;evolution∗河南专门史大型文化工程第一期(112102110027)㊂第一作者:唐洁芳,女,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㊂通信作者:苏金乐,男,1953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838446897@㊂收稿日期:2002-02-18㊀㊀金代两次迁都汴京(今开封),并对皇宫进行了全面复建,汴京皇宫后苑即修建于该时期㊂然而‘历代宅京记“[1]中将金代后苑景象归入‘宋大内宫室“[1]235部分,并且当代研究者也因循之㊂如‘中国古典园林史“[2]中,描述北宋东京后苑景象的文献实为金后苑㊂此外,在金代汴京城市研究中,研究者对园林的关注主要聚焦于北宋龙德宫的遗存状况㊂有研究金代汴京皇宫的学者认为其是对北宋东京故宫景象的重现㊂因此,目前未见对北宋及金代后苑的园林研究,对两者进行辨别,并且探析两者关系的研究也鲜有研究文献可查㊂1㊀金代汴京皇宫后苑建设背景及概况汴京,是金朝统治南方的中心,金廷曾两次迁都汴京(表1㊁表2)㊂在该过程中,统治者以北宋故宫为基础修建了金代的皇宫,并重建了三处宫苑,其中后苑是最具代表性的皇家园林㊂一方面,金代后苑继承了北宋园林成熟时期的风格;另一方面,又与北宋后苑具有较大的差异㊂贞元年间,完颜亮开始修建汴京大内㊂据‘大金国志校证“记载: 贞元三年(公元1155年),是年国主阴有南征之志,乃谋迁都汴京,先遣参知政事㊀㊀㊀㊀表1㊀金代都城变迁Table1㊀Changes of the capital in the Jin Dynasty 都城时间/年时长/a 会宁(今哈尔滨)公元1115 115338大兴(今北京)公元1153 11607汴京(今开封)公元11611大兴(今北京)公元1161 121453汴京(今开封)公元1214 123319表2㊀金代汴京政治地位变迁Table2㊀Changes of political status for Bianjingin the Jin Dynasty政权时间/年大楚政权公元1127大齐政权公元1132 1137金代行台尚书省公元1137 1150金代南京公元1153 1233金代首都公元1161金代首都公元1214 1233冯长宁为留守,经画修内㊂ [3]188-189然而修建开始不久便发生大火, 大火焚之,宫室皆尽 [3]189㊂完颜亮并未就此放弃,继而采取更大的力度重修皇宫㊂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完颜亮 起天下军㊁民㊁工匠,㊀㊀㊀㊀㊀民夫限五而役三,工匠限三而役两,统计二百万㊂运天下林木花石,营都于汴㊂将旧营宫室台榭,虽尺柱亦不存,片瓦亦不用,更而新之㊂至于丹楹刻桷,雕墙峻宇,壁泥以金,柱石以玉,华丽之极,不可胜计㊂ [4]1741直至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初,汴京宫室方营缮完毕㊂由此推算,此次修缮历时五年左右,金汴宫后苑也修建于此时期㊂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范成大使金时,见汴京 独崇饰宫阙,比旧加壮丽 [5]2㊂‘大金国志校证“对后苑景象有记载: 有门两重出入后苑,十数步间,过一小溪桥有仁智殿,溪中有龙舟㊂仁智殿下两巨石,高三丈,广半之㊂东一石有小碑刻 敕赐昭庆神运万岁峰 ,西一石刻 独秀太平岩 ,及宋徽宗御书,刻石填金㊂殿后有石垒成山,高百尺,广倍之,最上刻石曰香石泉山㊂山后挽水上山,水自流下至荆玉涧,又流至涌翠峰,下有大山洞,水自洞门飞下㊂ [3]472另在‘金史“[6]及诸多南宋使金官员的出行笔记中[7],均有对后苑的描述,且整体景观意象较为一致㊂将众多记载汇总可获知:金代后苑中以大型叠山为骨架,有溪流环绕全园,建筑布局疏朗,植被茂盛,皇家意象并不显著㊂其整体格局如图1所示㊂图1㊀金汴京皇宫后苑示意Fig.1㊀The royal rear garden in Bianjing of the Jin Dynasty2㊀金代汴京后苑的嬗变目前研究将金代汴京后苑景象等同于北宋东京后苑,认为其是北宋后苑在金代的遗留,并将其划入北宋皇家园林史中[1-2]㊂然而将金后苑景象与北宋后苑对比,可发现两者从景观要素到园林意象均有着巨大的差异㊂如‘大宋宣和遗事“[8]㊁‘玉海“[9]中26㊀工业建筑㊀2020年第50卷第11期金代汴京后苑园林对北宋东京后苑园林的嬗变研究 唐洁芳,等27㊀有关北宋后苑景象的多处记载,证实了金代后苑格局㊁景象及意境均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㊂2.1㊀园林方位的变动北宋后苑与金后苑均位于宫城北端㊂关于北宋后苑方位,‘玉海“中记载: 在延和殿西北,祥符七年,建名宣和㊂明道元年十月,改开曜,十一月改迎阳(俗号苑东门) ㊂[9]卷一百七十延和殿位于宫城中轴线偏西一侧,后苑东门迎阳门还在延和殿以西,可见后苑整体位于宫城西北隅㊂‘事林广记“[10]所附‘京阙之图“(图2)也与‘玉海“[9]记载相符㊂注:Ә围合区域为北宋后苑㊂图2㊀北宋后苑方位示意[10]卷六Fig.2㊀The location of the royal rear garden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金代后苑位于宁福殿正北, 纯和之次曰宁福殿,宁福之后曰苑门㊂ [11]277大庆殿㊁德隆殿㊁仁安殿㊁纯和殿㊁宁福殿(有记载为福宁殿)形成金代皇宫主要建筑轴线,可见后苑南门位于建筑轴线北端㊂‘金史“[6]及‘大金国志校证“[2]均有类似记载㊂另据‘湛渊静语“[12]记载,金后苑内有中心建筑仁智殿,殿后有山,山后有厚载门,为后苑北门㊂厚载门通常为宫城北门,明代开封周王府坐落于金故宫旧基上,其萧墙北门即为后宰门(即厚载门)㊂由此可见金代后苑与北宋后苑相比,其位置已经向东偏移,且位于主体建筑轴线上(图3)㊂2.2㊀园林景象的差异根据‘宋史“[13]‘玉海“[9]的记载,可整理出东京后苑景观类型及名称,根据‘汴故宫记“[11]‘金史“[6]‘大金国志校证“[3]‘湛渊静语“[12]等文献可整理出北宋和金代后苑景观类型和名称,见表3所示㊂2.2.1㊀园林建筑类型和数量的变化将金代汴京后苑景观与北宋东京后苑景观进行对比,可发现两者的建筑类型和比例有着较大差异㊂首先,北宋后苑 殿 的数量较多,有名可计的达到28处,而金代后苑中仅有9处㊂且北宋后苑 殿 的㊀㊀㊀㊀㊀注:Ә围合区域为金代后苑㊂图3㊀金代后苑方位示意[6]地理志Fig.3㊀The location of the royal rear garden in the Jin Dynasty表3㊀北宋和金代后苑景观类型Table 3㊀Landscape types of the royal rear garden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or in the Jin Dynasty类型北宋东京后苑金代汴京后苑门迎阳门(始称宣和㊁开曜,俗称苑东门)后苑门(面南)㊁厚宰门(面北)山象瀛山东㊁西巨石(卿云万态奇峰㊁玉京独秀太平岩),仁智殿后石山(包含涌翠峰㊁香石泉山)㊁仁智殿西石山㊁排列湖石池苑池㊁放生池(景德殿)㊁宜圣殿池㊁稻池㊁象瀛山池㊁龙翔池(嘉瑞殿)两处白莲池㊁一处红莲池溪环苑溪流,可撑龙船泉百泉涧京玉涧洞大涤涌翠洞㊁吕公洞楼太清楼㊁走马楼殿流杯殿㊁玉宸殿(化成殿)㊁安福殿㊁水心殿㊁景德殿㊁金华殿㊁宜圣殿㊁清辉殿㊁清心殿㊁元真殿㊁观稼殿(亲稼殿)㊁宝歧殿㊁防麦殿(思文殿)㊁打麦殿㊁嘉瑞殿(崇圣殿)㊁宣明殿㊁玉华殿㊁基春殿㊁西凉殿㊁延庆殿㊁集圣殿㊁清景殿㊁庆云殿㊁玉京殿㊁积庆殿㊁睿思殿㊁宣和殿㊁基春殿仁智殿㊁东殿阁群㊁西殿阁群㊁长生殿㊁浮玉殿㊁涌金殿㊁蓬莱殿㊁瀛洲殿㊁阅武殿堂清浄堂临溪堂阁翔鸾阁㊁仪凤阁㊁临水阁㊁凌虚阁㊁延春阁(万春阁)㊁祥符阁㊁宝符阁㊁感真阁㊁保宁阁东殿阁群㊁西殿阁群㊁翠微阁亭翠芳亭㊁华景亭㊁瑶津亭临漪亭㊁琼杯亭㊁广寒亭㊁绮香亭㊁无题亭㊁垒秀亭㊁临溪亭㊁宜芳亭㊁秀野亭㊁环翠亭,真乐亭其他御田球场㊁仙韶院规模较大,如‘大宋宣和遗事“[8]中所记载的宣和殿,主体建筑有三楹,左右掖又各有三楹,东西庑侧还有殿,仍然各为三楹㊂由此可见,该 殿 为有主㊁有配㊁有庑的建筑组合㊂而金代后苑中的9处 殿28㊀工业建筑㊀2020年第50卷第11期较为集中的分布于苑之东南隅,在山水景观最盛之处无 殿 ㊂其次,北宋后苑中有9处 阁 与2处 楼 ㊂‘玉海“中多次提及 登翔鸾阁观太宗御集圣制 [9]卷三十 登太清楼观书 [9]卷三十二,可见苑中 楼 阁 并非虚指,均为高层建筑㊂而金代后苑有名可计的阁仅有1处,且无 楼 ㊂另外,金代后苑中的 亭 式建筑明显增多,仅南宋使者在游观的过程中所见就有11处,而北宋后苑中仅有3处,且是‘宋史“中较为全面的记载[13]卷九㊂综上所述,北宋后苑中体量大且高的建筑类型数量众多,体量小的亭式建筑则寥寥无几㊂而金代后苑与之相反,大体量的建筑数量和类型大幅度下降,亭类点景建筑数量大幅度上升,且园林中建筑面积整体下降㊂2.2.2㊀山水景观地位的不同大型叠山是金代后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湛渊静语“中记载: (仁智)殿后用怪石垒成山,高百尺,广倍,最上刻石,榜曰 百泉 ,山后挽水上,自此流下至京玉涧,又流至涌翠峰下㊂ [12]仁智殿西又有 怪石垒成山,甚高且广,石砌一径,屈曲回旋以至山顶㊂初过一石桥,榜 吕公洞 ,旋折而上,一亭 垒秀 ㊂山之正面一堂,榜 临溪 ㊂其径皆夹以花竹,前后不相望㊂竹木断处,忽然一亭,类临溪堂㊂又横截一亭 宜芳 ,一亭 秀野 ,一亭 环翠 ,一亭 真乐 ,皆结茅为屋,了不知在城市中㊂大抵苑中多植桧与木槿,每径于花木排列湖石,不可以数计㊂ [12]可见,后苑叠山体量巨大,仁智殿后石山,高达30m 以上,广度不少于60m;殿西之山上有6处亭㊁1处堂,足见山之高㊁广㊂北宋后苑中有1处象瀛山,‘宋史“及‘玉海“均未提及山的材质㊂象瀛山上有翠芳亭㊁山周有玉宸殿,‘玉海“中象瀛山通常与翠芳亭㊁玉宸殿成组出现㊂玉宸殿和翠芳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观农,如 天禧二年十月十一日庚子,召近臣于玉宸殿观刈占城稻㊂[9]卷一百六十天禧 四年七月,观内苑谷,遂宴于玉宸殿㊂ [9]卷一百六十十月,再次 玉宸殿㊁翠芳亭观稻赐宴㊂[9]卷一百七十五由此可见,象瀛山周有御田,在此环境中建奢华的大型石山的可能性较小㊂又如明代开封周王府 后宰门里有土山,名曰亭辇庄,亦有殿宇㊂麦熟观农㊂ [14]12因此象瀛山为土山的可能性较大㊂此外,大型石山上通常较多设亭,而北宋后苑中园亭寥寥无几,也间接证实了土山的营建状况㊂大型石山通常与瀑布同时出现,如金代后苑石山上,有 榜曰 百泉 ,山后挽水上,自此流下至京玉涧,又流至涌翠峰下㊂有大涤洞,水自洞门飞下,山下有三池,左右两池白莲,中一池红莲㊂ [12]这种通过人㊁机汲水上山㊁山顶设池储水㊁下流成瀑㊁瀑下设沼的方式,首次出现于徽宗建造的艮岳(图4),并随着金人北上入中都,成为石山理水的典型手段㊂该种水法在北宋后苑未有呈现㊂图4㊀艮岳石山㊁瀑布㊁大池模式示意[15]Fig.4㊀A schematic diagram of stone mountain,waterfall andpond modes in Genyue2.3㊀园林意象的更新北宋皇家园林以简远㊁疏朗的文人园林风格著称,皇家气象弱化,建筑数量稀少㊁体量精宜㊂而北宋后苑建筑数量众多㊁体量庞大;景观的营建以皇家特有的 殿 式建筑为中心,且多数建筑具有观礼㊁祭祀㊁阅武等政治功能;建筑名称中大量使用福㊁德㊁和㊁瑞等象征政治清明的词汇;叠石和理水的地位并不突出;整体呈现出显著的皇家园林气象㊂这些特征都与北宋艮岳等御苑风格相左㊂与前者相比,金代后苑建筑相对疏朗㊁山水格局明确㊁大型叠山的地位尤其突出㊂另外金后苑中长生㊁蓬莱㊁瀛洲㊁翠微㊁真乐等名称,充斥着崇道的出世思想,其园林意境与北宋园林风格更为契合㊂这种差异与北宋与金代皇宫后苑的功能㊁地位以及建造时间等因素有关㊂3㊀金代后苑嬗变的成因探析3.1㊀建造过程有别北宋后苑始建自北宋初年,历代皇帝对后苑多有增建㊂如‘玉海“中记载: 太宗于后苑作别馆,贮儒释道书数千万 [9]卷一百六十五, 太宗于后苑建清心殿藏图籍,以资游观 [9]卷五十二, 祥符(真宗年号)元年,东封还,后苑产双莲,因建嘉瑞殿㊂ 景祐(仁宗年号)二年五月癸巳,后苑新作观稼殿成㊂ [9]卷七十七皇祐元年五月,仁宗又新建寳歧殿㊂太宗立宣明殿,真宗立嘉瑞殿,仁宗有化成殿,神宗立睿思殿,又即其右建延春阁,哲宗即睿思之后为宣和殿 [9]卷一百六十㊂可见,北宋后苑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建筑景观,历经多代,踵事增华,以致形成了庞大的建筑群㊂除了英宗在位时间过短之外(仅4年),其他诸帝从未停止对后苑的增建活动(表4)㊂这种增建至徽宗朝戛然而止㊂徽宗在位之年热衷于花石纲之役,大造龙德㊁艮岳㊁延福等御园,对后苑的增建方停止㊂表4㊀北宋对后苑的增建情况Table4㊀Inital construction and its extension of the royal rear garden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庙号在位时间/年时长/a增建宋太祖公元960 97616始建宋太宗公元976 99721有宋真宗公元997 102225有宋仁宗公元1022 106341有宋英宗公元1063 10674无宋神宗公元1067 108518有宋哲宗公元1085 110015有宋徽宗公元1100 102525无宋钦宗公元1025 10272无㊀㊀与北宋后苑相比,金代后苑在完颜亮重修汴京大内时就竣工,因此其风格更大程度上受当时社会审美风尚的影响㊂完颜亮 运天下林木花石,营都于汴 的行为,有宋徽宗大兴花石纲的影子,且后苑中,大型叠山以及人机结合汲水㊁蓄水㊁造瀑的技术均成熟于徽宗朝艮岳之后,并随着金人进入中都㊂由此可见,金代汴京后苑更多地受到了徽宗之后园林风尚的影响,呈现出了更为典型的北宋后期皇家园林风格㊂3.2㊀园林功能差异北宋后苑中除了游观㊁习射㊁垂钓㊁设宴等休闲活动外,兼具大量的藏书㊁讲经㊁观农㊁阅武㊁敬祖㊁祭圣等修身治国㊁耕读传家的政治功能和皇家思想,该类活动多以室内为场地㊂如 太宗于后苑建清心殿藏图籍 [9]卷五十二 后苑及龙图阁并留正本各及三万余卷 [9]卷一百六十三 太清楼藏太宗御制及墨迹石本九百三十四,卷轴四部,群书三万三千七百二十五卷,其后群书増及一万一千二百九十三卷,太宗御集御书又七百五十三卷 [9]卷一百六十四,从藏书数量可知殿阁藏书规模之巨㊂又如具有观农功能的殿阁就有观稼殿㊁宝歧殿㊁防麦殿㊁打麦殿㊁元真殿㊁玉宸殿等㊂以宝歧殿为例, 皇祐元年五月丙午,(宋仁宗)召近臣幸后苑宝歧殿观刈麦㊂谓辅臣曰:朕新创此殿不欲植花卉为游观之所,民以粒食为先,而岁种麦于此,庶知穑事之不易也㊂ [9]卷七十七并且四月末五月初观刈麦,七㊁八月观粟,九㊁十月观获稻,由此可见后苑中还有大面积庄田,以至于高宗南渡临安后,曰 朕闻祖宗时,禁中有打麦殿,今于后圃令人引水灌畦种之,亦欲知稼穑之艰㊂ [9]卷七十七后苑也是讲授经学的重要场所,如 (咸平)元年正月丁丑,诏国子监直讲崔颐正于后苑讲大禹,谟赐五品服㊂二月己亥召颐正讲尚书于景福殿㊂二年七月,幸学,召祭酒邢昺直讲崔偓佺讲大禹,谟赐偓佺绯昺器币㊂景徳四年崇和殿壁挂尚书图㊂祥符七年作尚书诗三章㊂邢昺侍讲徧讲九经有三五过十余过者惟尚书凡十四讲㊂ [9]卷二十六可见景福殿㊁崇和殿均曾是讲经场所㊂后苑中还供有太宗御书㊁圣制,是皇帝带领众臣游观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宜圣殿中供有太宗像,众臣至此朝拜圣容㊂另据‘玉海“中记载: 纪太平兴国二年九月辛亥,幸讲武台大阅㊂ 每朝罢即于便殿或在后苑亲阅禁卒取其伉健者 [9]卷一百四十五,可见后苑还具有阅武功能,且在太宗时期是非常频繁的㊂与之对比,金代皇宫后苑的耕读文化㊁治国象征等政治性功能相对弱化㊂一方面,是由于以上功能与社会环境㊁政治时事紧密相连㊂北宋诸帝在位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其治国思想而因时增建㊂如北宋初年,宋太宗常在后苑中阅武㊁习射,随后宋真宗在后苑中有频繁的观书活动,至仁宗㊁神宗㊁哲宗,后苑中开始大量增建观农建筑,并多次举行观农活动,这与北宋社会的发展阶段紧密相连㊂而金代皇宫在金中期就完竣,并随着完颜亮的被弑而荒废不用㊂至金末再次迁都时,已到强弩之末,动荡仓促之中更是无力增建㊂金代后苑中有阅武殿,殿前设有大型球场,其建造初衷能些微体现金末动荡的时局㊂在金朝,击球并非单纯的游艺活动,有演武的功能㊂如大定年间,金世宗在常武殿设场击球,有人谏曰: 陛下为天下主,守宗庙社稷之重,围猎击球皆危事也㊂ 世宗认为: 祖宗以武定天下,岂以成平遽忘之邪㊂皇统尝罢此事,当时之人皆以为非,朕所亲见,故示天下以习武耳㊂ [6]2192可见,击球在金代是一种保持女真骑射传统的习武手段㊂金代甚至将击球列入策论,作为考取进士的科目㊂皇宫之外,完颜亮在汴京城北另设球场,据‘北行日录“记载: 入顺常㊁元武二门㊂二门之间过五丈河菜市桥,夷门山巷口百王宫乃炀王球场㊂ [7]28同时期,河南各府州也有征调百姓服役修建球场的记载㊂3.3㊀园林地位不同北宋时期,东京城内外建有大量的皇家园囿和贵宦私园,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阒地㊂ [16]176著名的皇家园林如金明池㊁琼林苑㊁玉津园㊁艮岳㊁延福宫等,其营建水平均达到了巅峰㊂与之相比,宋代东京后苑的地位黯然失色,其中的观景作用并不突出㊂金代汴京后苑园林对北宋东京后苑园林的嬗变研究 唐洁芳,等29㊀30㊀工业建筑㊀2020年第50卷第11期经历了宋㊁金之战后,著名御园毁失殆尽,金代汴京城内御园仅龙德宫尚存,且文献[17]显示,金代的龙德宫少有增建,整体以保存北宋景象为主㊂因此,完颜亮 运天下林木花石 重点营建的对象在皇宫后苑,统治者对后苑游赏功能的依赖性明显提升㊂3.4㊀处于不同的园林时期北宋皇家园林疏朗㊁简远的文人化风格成熟于徽宗时期,且叠山㊁理水等重要的造园技法在艮岳之后才趋于定型㊂北宋后苑始建于北宋初年,增建至哲宗即止㊂因此,其体现的造园风格更趋近于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㊂根据‘玉海“记载:北宋后苑中诸如水心殿㊁仪凤阁㊁景德殿㊁宜圣殿㊁太清楼㊁防麦殿㊁玉宸殿㊁嘉瑞殿㊁流杯殿等大型建筑均临水而设,这是典型的隋唐皇家园林风格㊂如隋之西苑显仁宫(图5),以人工开凿的 北海 为中心,海之四面建筑环绕,以北侧为例,有延光㊁明彩㊁合香㊁承华㊁凝辉㊁丽景㊁飞英㊁流芳㊁耀仪㊁结骑㊁百福㊁资善㊁长春㊁永乐㊁清暑㊁明德等殿宇组成的建筑群,合称 十六院 , 构亭殿屈曲环绕澄碧 [2]194㊂东都之上阳宫也有类似格局,其中引洛水为池,沿水建有约一里的长廊,宫内有六组主要建筑群㊂汉代班固的‘东都赋“云: 上阳别宫,丹粉多状㊂鸳瓦鳞翠,虹梁叠壮,横延百堵,高量十丈㊂出地标图,临流写障㊂ 因建筑密度高,环水而建,从而形成了 洛水穿宫处处流 的格局[2]196(图6)㊂其他诸如唐太极宫㊁大明宫㊁洛阳宫㊁禁苑㊁兴庆宫等大内御园均有类似情形㊂㊀㊀㊀㊀图5㊀隋代上林西苑图[18]Fig.5㊀The diagram of the West Garden in the SuiDynasty图6㊀唐代东都苑图[18]Fig.6㊀The diagram of the Dongdu Garden in the Tang Dynasty自徽宗朝叠石技术成熟之后,石山替代建筑成为环抱水面的重要元素(图7),大型建筑的园林地位迅速下降㊂因此,在金代后苑中, 殿 式建筑大幅度减少,山㊁水结合成为造景的重要手法㊂图7㊀艮岳平面示意[2]280Fig.7㊀The plan of Genyue此外,北宋园林发展至徽宗时期达到顶峰,尤其在政和(公元1111 1118年)㊁宣和(公元1119 1125年)年间,园林数量快速增长,造园水平日臻成熟,多受诟病的花石纲之役也发生在此段时期㊂在徽宗还醉心于花石园林美景之时,金人骤然入侵,北宋社会在短短两年之内(公元1125 1127年)迅速崩溃㊂北宋造园高峰与金人入汴两者在时间上呈前后相继的关系,并无大的时间间隔㊂如新延福宫的建造始自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艮岳的建造时间在政和七年至宣和四年(公元1117 1122年)间㊂在艮岳开工不久,徽宗又在皇宫之北的夹城一带大建龙德宫㊁撷芳园等宫苑㊂这些著名宫苑刚刚建成不久,汴京就沦为金人领地㊂因此,从时间上为金人继承北宋园林提供了条件㊂北宋新亡,金人俘获大批北宋宗室㊁官宦㊁工匠以及大量物文资料北上,同时,按照北宋东京制度建筑中都㊂至金末,金廷再次携众宗室㊁贵宦以及物文财富返汴㊂因此,在对汴京两次重造的过程中,无论是继承东京本土文化,还是沿袭中都制度,其根源都来自于北宋㊂由此可见,金代汴京后苑与北宋徽宗时期的造园风格是一脉相承的㊂4㊀结束语北宋故宫在金代完颜亮时期经历大火,焚毁殆尽,此后重建的后苑并非北宋实物遗存,且其方位㊁景观风格㊁营建理念均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嬗变㊂因此‘历代宅京记“以及当代研究中,将金代皇宫后苑景象归入宋大内宫室,并将之作为研究北宋后苑的文献不妥㊂北宋后苑更多地呈现出隋唐时期皇家园林的风格,建筑数量多㊁体量庞大;叠山地位不突出,且以土山为主;政治意象显著㊂而金代后苑则与北宋园林成熟期的风格相一致,建筑疏朗,大型叠石地位突出,意境文人化㊂这源于园林风格的形成必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该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延续性㊂因此,园林发展时期的划分并不与朝代的更迭相同步㊂金代汴京后苑的嬗变,是对北宋文化的继承㊂此外,汴京后苑建造的独立性证实了金代开封仍有皇家园林建设,而汴京园林的整体衰落,反而加强了金代后苑的园林地位㊂关于金代汴京后苑的文献多来自于南宋使者出使日志㊂汴京是北宋旧都,使者在游观的过程中均怀着怅惋及比较之情,因此对金代后苑的造景高度描述有所保留,尚不能与 运天下林木花石,营都于汴 形成对等的关系,因此金代后苑的造园艺术的高度有待进一步探索㊂参考文献[1]㊀顾炎武.历代宅京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4.[2]㊀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㊀宇文懋昭.大金国志校证[M].崔文印,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6.[4]㊀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㊀范成大.揽辔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6]㊀脱脱.金史:卷一百三十一㊃马贵中传[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7]㊀楼钥.北行日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0.[8]㊀黎烈文.大宋宣和遗事[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9]㊀王应麟.玉海[M/OL].庆元路儒学刻,元至元六年.http:///web/guest/search/hanbenjiaojuan/medaDataDisplay?metaData.id=2096214&metaData.lId=2097796.[10]陈元亮.事林广记:卷六[M].北京:中华书局,1963.[11]杨奂.汴故宫记[G]//陶宗仪.说郛.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12]白珽.湛渊静语[M/OL]./shumu/2191w.html.[13]许嘉璐,曾枣壮.二十四史全译:宋史[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14]无名氏.如梦录[M].孔宪易,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15]张淏.艮岳记[M/OL].https:///tianwendili/genyueji/29783.html.[16]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17]刘祁.归潜志㊃卷七[M].崔文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18]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史:两晋㊁南北朝㊁隋唐㊁五代建筑:第2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上接第105页)[3]㊀胡贺松,陈晓斌,唐孟雄,等.随钻跟管桩桩-土接触面作用机制大型直剪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8,39(12):4325-4334.[4]㊀胡兴昊,陈章宇,陈明杰,等.陈垃圾土地基中桩侧阻力及地基蠕变特性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8,48(11):106-110.[5]㊀赵刚,李驰,斯日古楞.温度循环下桩土界面特性及桩侧摩阻力数值模拟[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7,37(4):546-550. [6]㊀唐俊巍,赵春风,赵程,等.桩端土对桩侧摩阻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33(增刊2):454-459. [7]㊀王涛,褚卓,刘金砺,等.基于桩侧摩阻力概化模式的桩身压缩量计算[J].建筑结构,2019,49(17):130-135.[8]㊀王卫东,李永辉,吴江斌.超长灌注桩桩-土界面剪切模型及其有限元模拟[J].岩土力学,2012,33(12):3818-3824.[9]㊀骆湘勤,刘干斌,郑言东,等.考虑温度影响的能源桩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38(1):171-179. [10]YAZDANI S,HELWANY S,OLGUN G.Investigation of ThermalLoading Effects on Shaft Resistance of Energy Pile Using Laboratory-Scale Model[J].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9,145(9).DOI:10.1061/ (ASCE)GT.1943-5606.0002088.[11]胡永强,汤连生,李兆源.静压桩桩-土界面滑动摩擦机制研究[J].岩土力学,2015,36(5):1288-1294.[12]李玲玲,王立忠,邢月龙.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负摩阻力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3):583-590. [13]杨桦,杨敏.荷载传递法研究单桩荷载-沉降关系进展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1):155-159,165.金代汴京后苑园林对北宋东京后苑园林的嬗变研究 唐洁芳,等31㊀。
河南农业大学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河南农业大学园林景观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6092d001f69e314232940c.png)
2019年第12期现代园艺校园中的美有很多种,主要来欣赏园林美。
对于园林美的创造,造园家们不仅要按照形式美的规律来创造园林景观,而且要用这优美的园林景观来表达园林艺术的主题,创造园林意境,这一切都是通过造园实践过程完成的。
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主,分析校园中园林美,体会园林美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以河南农业大学的选址布局、掇山理水、建筑经营、花木配置4个主要方面。
1园林美的创造1.1形式美的设计1.1.1要素。
在校园中最能吸引人的是园林中的优美的景象,那么在河南农业大学的校园中,我们共同来找找形式美的要素,包括色彩、感情、点、线条、形状、空间,质感。
从校园中寻找有关传达出自然之声的景观。
色彩是最能传达情感,马克思认为色彩是一种最大众化的审美感觉,那么在校园中。
植物的色彩最为丰富多变,是园林色彩美的主要源泉。
领会色彩的美,主要需领会一种色彩所表现的感情,如樱花的粉红色所给人以热情,活力之感以及松树的绿色所带来的青春、和平、朝气之感。
点在平面上的分布是否均衡,直接关系到布局的合理性,在园林中,以景点的分布来控制全园,在校园中,同样是以一个个的景观区来布局。
园林景物的轮廓和边缘形成特定形式的园林风景线,在构图中十分重要,以特殊的视觉效果所构成的美丽的画面。
自然界的各种物体的形状千姿百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视觉体验。
在空间中能够发现设计师们的独特的空间意识与感受。
质感这个要素在河南农业大学中有非常多的体现,我们从不同的质感上感受不一样的情调。
1.2创作技巧1.2.1选址布局。
园林建筑的选址,在环境条件上既要注意大的方面,也要注意细微的因素,要珍视一切饶有趣味的自然景物,对于造园都十分有用。
那么设计师就需要在给定的地域上因地制宜地进行园林景观结构的经营,只能依靠巧妙的构思,合理的布局来解决。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景以境出,取势为主;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起结开合,多样统一”等几个方面是由汪菊渊先生提炼的园林创作在布局上的基本原则。
古典园林考研真题试卷答案
![古典园林考研真题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c8ee8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10.png)
古典园林考研真题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 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是指什么?A. 借用园外的自然景观B. 借用园内的植物景观C. 借用园内的建筑景观D. 借用园外的建筑景观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A. 借景B. 障景C. 堆山D. 铺草答案:D3. 古典园林中“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增加园林的观赏性B. 调节园林的微气候C. 增强园林的动态感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4.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名园分别是苏州的____、____,杭州的____,以及北京的____。
答案:拙政园、留园、西湖、颐和园5. 古典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园林设计中的____原则。
答案:空间序列三、简答题6. 简述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借景是古典园林中一种重要的造园手法,通过巧妙地利用园外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将其引入园内,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延伸和扩展。
这种手法不仅丰富了园林的景观层次,增加了观赏性,还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意境,使园林景观更加生动和富有变化。
7. 古典园林中“水”的运用有哪些特点?答案:在古典园林中,“水”的运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的形态和布局直接影响园林的美感;二是水体的流动和反射可以增加园林的动态感和层次感;三是水体与植物、建筑等元素相结合,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四是通过水的调节作用,改善园林的微气候,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
四、论述题8. 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及其与西方园林的差异。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天人合一”,追求自然和谐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在设计上,注重空间的流动性和层次感,运用借景、障景等手法,创造出曲折有致、变化无穷的景观效果。
与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文化内涵的体现,而西方园林则更倾向于规则性和对称性,强调几何形态和视觉冲击力。
五、案例分析题9. 以苏州拙政园为例,分析其园林布局和设计特点。
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21-2022年考研信息汇总及备考指南
![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21-2022年考研信息汇总及备考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b16d5bbcc175527062208a2.png)
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21-2022年考研信息汇总及备考指南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陈老师对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河南农业大学,招生人数,研究方向,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简称河南农大,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分别共建,入选20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河南省省属重点大学。
二、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简介学院前身创建于1962年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
学院在职教职工8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博士28人,外籍讲座教授2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3人。
学院下设风景园林系、艺术系、1个中心实验室、1个科研机构和3个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
拥有1个风景园林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风景园林学和城乡规划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风景园林学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和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城乡规划、设计学2个校级重点学科。
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现有风景园林、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环境设计及产品设计6个本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设计学三大学科门类,其中园林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拔尖创新型专业和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各级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平台的教学科研单位。
目前,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1700余人。
三、招生人数、研究方向考试科目信息林学院非全日制四、参考书籍《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2版),李铮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风景园林工程》,梁伊任,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普通化学》,杨苑臣、夏百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有机化学》,夏百根、黄乾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植物生理学》,肖浪涛,王三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李铮生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园林景观快题设计》,韦爽真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园林树木学》,卓丽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园林花卉学》(第2版),刘燕,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古典园林考研真题
![古典园林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65c0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c.png)
古典园林考研真题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在考研真题中,古典园林常常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出现。
下面将通过解析几道典型的古典园林考研真题,来了解古典园林的相关知识。
1.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园林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中国古代园林注重空间布局和景观组成的平衡B. 古代园林建筑多采用木结构C. 古代园林常借景营造意境D. 古代园林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这道题考察对中国古代园林的一般了解。
正确答案是B。
古代园林建筑多数采用砖木结构。
2. 以下哪个是中国典型的古典园林?A. 英国伦敦的肯辛顿花园B. 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C. 韩国首尔的景福宫D. 中国苏州的拙政园这道题要求辨别中国典型的古典园林。
正确答案是D。
拙政园是中国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
3. 以下哪种元素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A. 钢筋混凝土结构B. 玻璃幕墙C. 平面雕塑D. 牡丹花这道题目考察古典园林的常见元素。
正确答案是C。
平面雕塑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艺术形式。
通过解析以上真题,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典园林的一些基本特征和重要元素。
古典园林注重空间布局和景观组成的平衡,常常借景营造意境,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古代园林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而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玻璃幕墙。
古典园林常使用平面雕塑等艺术形式来装点园林环境。
在中国的苏州有许多著名的古典园林,如拙政园等。
总结起来,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通过了解典型的古典园林考研真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典园林的特点和要素,对于考研中的相关问题也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园林艺术原理试题(B卷)答案
![园林艺术原理试题(B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8aa17603d8ce2f00662372.png)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 中国四大名园:避暑山庄、颐和园、拙政园、留园。
3. 我国造园中选石有六要素:质、色、纹、面、体、姿。
4.园林的概念及四要素:山石,水体,植物,建筑。
5. 我国古典园林意识形态: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借景的种类。
答:〈园冶〉认为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
应时而借几种。
(1),远借:把园外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景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
与绘画中的“三远”有密切联系。
如颐和园借香山(西山),玉泉山;寄畅园借惠山;济南大明湖借千佛山;避暑山庄借僧帽山,馨锤峰,苏州寒山寺登枫江楼可借狮子山,天平山,灵岩峰等。
远借可望不可及,发人瑕思。
(2分)(2),邻借(近借>:借取临近之景,主要指园外临近之景。
周围环境是临借的依据,周围景物,只要是能够利用成景的都可以利用,不论是亭阁,山水,花木,塔庙。
例如,避暑山庄邻借周围的八庙;苏州沧浪亭内缺水,而临园有河,则沿河做假山,驳岸和复廊,不设封闭围墙,从园内通过漏窗可领略园外景色,园外隔河与漏窗也可望园内,园内外隔为一体。
(2分)(3),仰借:系利用仰视所借之景观,借居高之景物,仰借之景物常为山峰,瀑布,高阁,高塔之类。
仰观可以体验‘高山仰止”的心情,田而产生肃然起敬的意念。
如颐和园佛香阁对于从下而上的仰观者所起的效果。
(2分)(4),俯借:指利用俯视所借之景物。
许多远借也是俯借,登高才能远望,俯视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中国有重九登高之民俗,故不少名胜居高临下,建楼起塔,可以体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效果。
如广州镇海楼,高据越秀,乌瞰羊城,珠海若浮,虎门在望;武昌黄鹤楼耸峙江干,俯临九派,一泻千里,气不可挡;(2分)(5),应时而借: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由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的配合而成。
2020-2021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考研招生人数,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
![2020-2021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考研招生人数,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71a66f05a5e9856a561260be.png)
2020-2021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考研招生人数,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简老师对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河南农业大学,招生人数,研究方向,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简称河南农大,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分别共建,入选20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河南省省属重点大学。
二、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硕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083400风景园林学方向一拟招生人数(拟推免人数):10(6)研究方向:01地景规划与数字化技术02风景园林历史与遗产保护0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考试科目: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3园林设计理论④807园林设计快题复试笔试:场地综合设计(6小时)方向二拟招生人数(拟推免人数):6(4)研究方向:04风景园林植物资源应用05风景园林技术科学考试科目: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3园林植物生理生化(园林植物生理学100分、基础生物化学50分)④808园林植物栽培与遗传育种(花卉学、树木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各50分)复试科目:园林植物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三、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硕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095300 风景园林拟招生人数(推免人数):32(20)研究方向:01 规划与设计02 园林植物应用考试科目: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4风景园林基础(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理论、园林植物与应用、园林工程与建筑)④902 快题设计(01方向)或905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花卉学、树木学)(02方向)复试笔试:01方向场地综合设计6小时)02方向园林植物栽培生理与遗传育种(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四、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非全专硕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095300 风景园林拟招生人数:34研究方向:01 规划与设计02 园林植物应用考试科目: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4风景园林基础(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理论、园林植物与应用、园林工程与建筑)④902 快题设计(01方向)或905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花卉学、树木学)(02方向)复试笔试:场地综合设计6小时)同等学力加试:①园林树木学②设计初步五、参考书目:《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2版),李铮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风景园林工程》,梁伊任,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普通化学》,杨苑臣、夏百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有机化学》,夏百根、黄乾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植物生理学》,肖浪涛,王三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李铮生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园林景观快题设计》,韦爽真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园林树木学》,卓丽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园林花卉学》(第2版),刘燕,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笔记(详解版)
![《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笔记(详解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2e9a3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d.png)
《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笔记(详解版)第⼀章绪论园林:在⼀定地段范围内,利⽤并改造天然⼭⽔地貌或者⼈为的开辟⼭⽔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构成⼀个供⼈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们与⼤⾃然环境相对隔离⽽⼈为创设的“第⼆⾃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阶段原始⽂明阶段原始⽂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
⼈类社会的原始⽂明⼤约持续了⼆百多万年。
原始⽂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类聚居的部落。
⼈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了⼈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萌芽状态。
原始⽂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园林规划。
第⼆阶段农业⽂明——奴⾪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定的国家地域范围、⼀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式、⼀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字记载的“囿”、“圃”。
第⼆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河农大风景园林考研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解析——简答题
![河农大风景园林考研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解析——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57b6f2112b160b4e777fcf43.png)
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考研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解析——简答题一、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解析中国古典园林史是风景园林考研最重要的一本参考书,主要讲述了古典园林从起源到衰亡的发展史,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有极大的帮助。
考试经常以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绘图题、论述题等题型出现。
在农大考研初试中,占得比重不小,可以与园林艺术原理相结合复习,并注意南北方重要园子的平面图绘制。
简答题(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庄园、别墅的特点。
(1)发达的庄园经济加之秀丽的自然风光再结合于士族的崇尚老庄、玄学的高度文化素养,从而催生出很多园林化庄园、园林化别墅,他们在规划布局方面把生产组织与审美结合起来而进行园林化的经营。
(2)庄园、别墅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
但他们的天人谐和的人居环境,及其所具有的天然清纯之美,则又赋予它们以园林的性格。
园林化的庄园别墅代表着南朝私家造园活动的一股潮流,开启了后世别墅园林之先河。
(3)庄园、别墅以及他们所呈现的山区风光和田园风光经过文人的诗文吟咏,逐渐在文人圈子里培育出一种包含着隐逸情调的美学趣味。
促成了唐宋及以后田园山居诗画的大发展,深化艺术的这类作品反过来影响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
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园林化庄园别墅的艺术造诣高于北朝,这是南朝造园活动的特色之一。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河农大设计考研)2、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发展特征。
(必背题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秘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园林的规划设计由此前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地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
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两个类别的宫已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大内御苑居于都城中轴线的结束部位,这个中轴线的空间序列构成了都城中心区的基本模式。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的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华丽的风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庄园别墅,随着庄园经济的成熟而得到很大发展,它们作为生产组织经济实体,同时也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田园居山居的精神庇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考研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解析——绘图题一、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解析中国古典园林史是风景园林考研最重要的一本参考书,主要讲述了古典园林从起源到衰亡的发展史,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有极大的帮助。
考试经常以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绘图题、论述题等题型出现。
在农大考研初试中,占得比重不小,可以与园林艺术原理相结合复习,并注意南北方重要园子的平面图绘制。
本文由绘天下针对性设计考研教研组老师对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考研中国古典园林史进行解析。
二、绘图题(古典园子解析)1、留园的造园特点及布局。
(P631,常考园子)留园在苏阊门外,原为明代的东园废址。
假山为叠山名手周秉忠所著,清朝嘉庆年间留园归刘恕所有,予以改造,称为寒碧庄。
光绪初,归官僚富豪盛康,更加扩大增添建筑,改名为留园。
全园大致分为四部分,中部是徐氏东园和寒碧庄的原有基础,经营时间最久,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东,北,西三部分为光绪年间增加。
中部又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山石为主,东区则以建筑庭院为主。
中区的东南部分开凿水池,西北堆筑假山形成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两面为山体,东、南两面为建筑的布局,是留园中的一个较大的山水景区。
水池的东、南面均为高低错落,连续不断的建筑群所环绕,池南岸的建筑群的主体是“明瑟楼”和“涵碧山庄”成船厅的形象,与北岸山顶的可亭隔水呼应,成为对景,这是江南宅院中最常见的“南厅北山,隔水相望”的模式。
园内山林森郁气氛,假山土石相间,西部土山上有云墙起伏,墙外更有茂密的枫林作为远景,层次丰富效果很好。
园中另一个较大的、呈庭园形式的景区,是自观云楼东侧的假山,登楼可北望虎丘景色。
乃是留园借景的最佳处。
自曲溪楼东区有庭院几处。
是一组以冠云峰为观赏中心的建筑群,冠云峰在苏州各园湖石峰中尺度最高,旁立瑞云、岫云两峰石做陪衬。
此园建筑空间处理最为突出,空间大小、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比,形成有节奏的空间关系,衬托了各庭院的特色,使全园富于变化和层次。
园内既有以山池、花木为主的自然山水空间,也有各式各样以建筑为主,或者建筑山水相间的大小空间。
园林空间之丰富,为江南诸园之冠。
在同一时期全国范围内的私家园林中也是不多见的。
它称得起是多样空间的复合体,集园林空间之大成者。
2、清漪园与杭州西湖的异同。
(P554)清漪园的总体规划是以杭州西湖作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以及周围的环境都很像杭州西湖。
清漪园摹拟杭州西湖,不仅表现在园林的山水地形的整治上面,而且还表现在前山前湖景区的景点建筑之总体布局乃至局部设计之中。
(1)西堤上建六座桥梁摹拟杭州西湖的“苏堤六桥”,其中五座均为仿自扬州的亭桥,水面三大岛鼎列布局很明显地表现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
(2)杭州西湖的景点建筑自由随宜地半藏半露于疏柳淡烟之中,显示人工意匠与天成自然之浑为一体;而清漪园的景点建筑则以一系列的显露形象和格律秩序,于天成的自然中更加突出人工的意匠经营。
(3)杭州西湖湖面辽阔,但三面近山环抱,一面是城市屏障,因而总的地貌景观便呈现为以湖面为中心的一定程度的内聚性和较强的封闭性。
较少借助于“园”外之景;清漪园的前山前湖景区则不然,万寿山屏列于北,前湖横陈于南,成北实南虚之势,景观的开阔度很大,外向性亦很强,为园外借景创设了极其优越的条件,尤其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上远借玉泉山、西山之景,都能与园内之景融为一体,是园林运用借景手法的出色范例。
清漪园的园林造景汲取杭州西湖风景之精粹,利用其自身特点加以整形改造,成为清代皇家园林中名景摹拟最成功的一例。
3、乾隆时北京西北郊的园林布局模式。
(P461)清代乾隆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最后繁荣时期。
此时的皇家园林成为我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高峰,它们全面体现了传统皇家园林的美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的结晶。
北京西北郊的原始山水结构是创设园林的自然风景真实感不可多得的地貌基础。
这样的造园基地,对于乾隆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乾隆在扩建新修清漪园和静明园的同时还对西北郊的水系进行彻底整治。
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
大部分的水系都来自于昆明湖之水玉泉山水系。
通过对玉泉山水系的开源与节流。
经过一番整治,昆明湖的蓄水量大为增加,北京的西北郊形成了以玉泉山、昆明湖为主体的一套完整的可以控制调节的供水系统,保证了宫廷园林的足够用水。
乾隆在圆明园东面建成长春园,在圆明园的东南面建成伊春园,此二园与圆明园紧邻。
与圆明园一起又称为圆明三园。
是一座宏大的离宫御苑。
海淀以南的园林作为皇帝游赏驻跸之所也具有行宫御苑的性质。
乾隆时期的西北郊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皇家园林集群。
其中规模大的几个圆子为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这就是后来著称的“三山五园”。
最大的圆明园占地五百公顷最小的静宜园也有六十多公顷,圆明园畅春园为大型人工山水园,静明园清漪园为天然山水园,静宜园为天然山地园,它们都由乾隆亲自主持修建或者是扩建,可以说三山五园汇集了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全部形式,代表着后期中国宫廷造园艺术的精华。
西起香山东到海淀,南临长河的辽阔范围内,即目所见皆为馆阁联属,绿树掩映的名园胜苑,这是一个巨大的园林之海,也是历史上罕见的皇家园林特区。
4、萃锦园的造园特点及布局。
(P661)萃锦园即王府后花园。
萃锦园占地大约2.7公顷,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呈对称严整的布局,它的南北中轴线与府邸的中轴线对位重合,东路和西路的布局比较自由灵活,前者以建筑为主体,后者以水池为中心。
中路包括园门及其后的三进院落。
园门为西洋拱券门形式,第一进院落建筑成三合式,第二进院落成四合式,第三进院落庭院窄狭,园内有安善堂,绿天小隐,蝠厅,沁秋亭,邀月台等。
东路的建筑比较密集,大体上是由三个不同形式的院落组成,南面靠西为狭长型院落,院之西为另一个狭长型的院落入口之月洞门曰吟香醉月,北面院落以大戏楼为主体。
西路的主景为大水池及其西侧的土山。
水池略近长方形,叠石驳岸始终小岛上建敞厅观鱼台。
萃锦园在园林规划上颇有皇家气派,总体格局上划分三路,中路严整均齐,由明确的中轴线所构成的空间序列,颇有几分皇家气派。
从萃锦园的总体格局来看,西南部为自然山水景区,东北部为建筑庭院景区,形成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之对比。
既突出风景式园林的主旨,又不失王府气派的严肃规整。
园林的建筑物,比起一般的北方私家园林,在色彩和装饰方面更浓艳华丽,均具有北方建筑的浑厚之共性。
叠山用片云青石和北太湖石技法偏于刚健,亦是北方的典型风格。
植物配置方面以北方乡土树种松树为基调,间以多种乔木。
5、寿山艮岳的园林布局模式。
(P280,常考园子)艮岳,又称寿山艮岳。
宋徽宗政和七年建造,宣和四年竣工,是宋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
寿山艮岳是一座集叠山理水为一体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人工山水园。
建园的目的是“放怀适情、游憩赏玩”。
(1)总体布局:园林的东半部为山,西半部为水,大体上形成“左山右水”的格局。
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着水体。
主山万岁山居于园林的主体地位,侧岭为万松岭,与芙蓉城看做延绵的余脉,南面的寿山处于宾位,与万寿山相隔水体遥相呼应。
(2)在理水方面有一套自己完整的体系,几乎包含了内陆所有的水体形态。
(3)植物方面选用优质树种以及可观草木进行丛植、片植,讲求色、香、形的结合。
园内按景分区,不同的景区景点都是由植物进行命名,讲求混交,大片栽植。
(4)建筑方面,力求与园林内部景观相结合,布局除少数满足需要之外,绝大多数都是从造景方面出发,充分发挥起点景、借景作用。
在园内按景体而言,属于自然景观。
(5)置石,大量运用单块儿进行特置,尤其是太湖石的特置手法,形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筑山置石景观。
寿山艮岳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的概括并进行缩移模拟,属于大内御苑。
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6、退思园的园林布局模式。
(P594)退思园在吴江市东北部的同里镇,距苏州城约十八公里。
该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致仕回乡后所建的宅园。
园名即寓有“退则思过”之意。
总体上称左宅中庭右园之格局。
从住宅进入中庭,庭园内樟树如冠盖,玉兰飘幽香,十分安谧宁静,中庭之正厅为一幢船厅,作为宾客小憩之处。
侧旁的岁寒居通过窗牗可观赏园林之框景。
中庭过月洞门进入退思园。
主体建筑物退思草堂前临水池,月台贴近于水面。
水池西侧的水芗榭与对岸的眠云亭隔水相望,亭翼然假山之巅,登庭可俯瞰全园。
循叠石假山的山洞、石径可登临天桥,此桥连接辛台与菰雨生凉轩,为园林中少见的类似立交桥的做法。
退思园布局比较疏朗,中央水池面积不大但曲岸参差,山石花木穿插得宜。
环池的建筑物均贴近水面,尺度显得很亲切。
被誉为“贴水园林”。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河农大设计考研)7、个园的造园特点以及主要建筑介绍。
(P610,常考园子)个园在扬州新城的东关街。
黄应泰利用废园寿芝浦的旧址建成。
园内多种竹子,故取竹字的一半而命园之名为个园。
园内有宜雨轩、桂花厅、抱山楼、透风漏月厅、丛书楼等。
抱山楼之西侧为太湖石大假山,楼东侧为黄石堆叠的大假山。
水池不大,但形状多曲折变化。
石矶、小岛、驳岸、曲桥穿插罗布,显得水面层次丰富。
水景与洞景结合起来设计多有巧妙独到之处。
水池的驳岸都用小块太湖石架空,叠筑为小孔穴,是扬州园林理水常用之手法。
它采取分峰用石的方法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这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石为独一无二的例子。
分峰用石结合于不同的植物配置,春景是石笋于竹子。
夏景为太湖石与松树,秋景为黄石与柏树,冬景的雪石山不用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四季的景观特色更为突出。
个园建筑物抱山楼。
两端各游廊连接于楼两侧的大假山,登楼可俯瞰全园之景。
8、太素宫的平面布局模式。
(P723)太素宫在安徽休宁县境内的齐云山。
山上有正一派的道观十余所,太素宫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所。
太素宫建筑群前后共三进院落,两侧有跨院。
正殿真武殿内供奉元始天尊。
太素宫因其建筑之钜丽而成为江南著名的道观,但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选址之绝佳,从而创设了不同于一般的园林化环境。
建筑群的左右后三面群山环抱山是前低后高前缓后陡,是交椅背的上好风水。
后山即椅背较高,呈半月状,五峰峙列,九溪分流。
作为建筑群的背景烘托,益显得浑厚庄严。
山的左右两翼较低。
向前张开形成喇叭口。
道观山门居中,前为月台,月台之前地势陡然下降。
面临深渊大壑。
大壑之中。
一座孤峰香炉峰自谷底,拔地而起。
月台与山道交会为山门广场,道观建筑群的中轴线通过广场往前延伸,正好与香炉峰对位重合。
在道观的三重殿堂内均可透过明间两柱和枋、槛的矿井,看到香炉峰上半部的挺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