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宝马、奥迪、大众四大四驱系统比较
黄金左右手
![黄金左右手](https://img.taocdn.com/s3/m/2f0eba966529647d27285224.png)
黄金左右手作者:邓振宇来源:《汽车周刊》2014年第05期我六岁的小侄子已经开始玩弄各种各样的汽车玩具了,有一天他问我有“壁虎”标识的是什么品牌,我看了看周围各种贴着奥迪quattro壁虎logo的“非奥迪”车型,无奈一笑了之。
实际上,“quattro”全时四驱技术是奥迪的骄傲,奥迪Quattro车型已经成为永恒的经典。
而RS这个对标宝马M系和奔驰AMG的“最强奥迪”系列正是由奥迪的子公司quattro公司研发打造的。
四驱技术、车型、子公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奥迪还不像现在这样家喻户晓,它的身份不过是“德国造”,而在拉力赛的赛场,奥迪更是毫无收获,正是quattro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quattro四驱技术研发之时,福特、雷诺等公司成熟的后驱技术正在拉力赛场上大行其道。
其实奥迪研发四驱技术的概念来源于大众的Iltis四驱越野车,奥迪的团队在驾驶75匹马力的Iltis越野车和200匹马力的奥迪100前驱车穿越森林时,偶然地发现动力的巨大差距并没有使Iltis落后太多,因为Iltis在弯道的速度明显快于奥迪100。
于是奥迪希望把Iltis的四驱系统复制在自己的车上,时任奥迪技术研发主管的费迪南德·皮耶希欣然同意了这个项目,奥迪的四驱计划就从这里开始。
当时奥迪四驱技术的原型车A1在雪地测试的效果远远超出预期,使用夏季轮胎的A1比那些使用防滑链的汽车还要快得多。
但奥迪四驱技术的问题是:采用传统前后轴固定链接的结构让汽车在转弯时容易出现滑动。
最终奥迪的差速器设计师弗兰茨·滕格勒则找到了更理想的解决方案:用空心轴将动力传输至中央差速器,通过万向轴将动力传至后轮,而空心轴再负责将动力引向前轮,这就是第一代quattro。
1980年奥迪把quattro装备在一辆基于奥迪80底盘的双门轿车上,这辆轿车的名字也叫“Quattro”(为了区分quattro系统,我们这里将首字母大写表示车型)。
1983年,奥迪成立了高性能车型研发的quattro子公司,负责研发高性能车型和配件。
四驱系列(一):四驱系统的分类
![四驱系列(一):四驱系统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b90579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8.png)
四驱系列(一):四驱系统的分类我们知道,车厂通常会将自己最骄傲的技术贴在汽车的屁股上,就像以前常见的“ABS”、“ESP”及现在比亚迪的“4.9s”一样。
而我们经常可以在宝马的屁股上看到“xDrive”、奔驰的屁股上看到“4MATIC”、奥迪的屁股上看到“Quattro”,这分别代表了BBA三家各自的四驱技术。
由此可见,四驱是一项非常有技术难度的,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车厂研发能力的技术。
一、四驱的定义及分类传统意义上的四驱系统,一般是指将发动机动力传递给四个车轮的传动装置,属于传动系统的一部分。
四驱系统最初安装在卡车和具有越野性能的特殊用途车辆上可用于牵引和运载重物,也能够在包括爬坡在内的任何地形上无障碍地驾驶。
在越野环境下工作时,四轮驱动车通常在低摩擦系数路面上以低速驱动,如灰土地、泥泞地、沙砾地、沙地、冰雪路以及上下坡,汽车能转过障碍物或困难路况倍描述为“机动性”。
除机动性外,四驱系统开发时还需考虑越野路况及正常工况时的操纵稳定性。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实现四轮驱动的技术路径越来越多,四驱系统已逐步超越传动装置这个概念。
目前来说,可以认为能使四个车轮均产生驱动扭矩的系统都可以成为四驱系统。
而根据动力源形式、动力源数量、传动装置结构等因素,可以将四驱系统做如下分类:图 1 四驱系统分类二、机械四驱机械四驱通常匹配传统燃油车(也可匹配新能源车),可分为分时四驱、全时四驱、适时四驱三大类,每类系统具备各自特征和工作模式:1)分时四驱分时四驱系统通常应用在卡车/SUV车上,常见结构如图2所示,核心部件为分动器。
图2 分时四驱系统分时四驱系统通常具备若干不同操作挡位(高挡位、低挡位和空挡位)和模式(两轮和四轮),司机可选择2H、4H、4L和空挡位。
在铺装、干燥路面行驶时,通常使用2H模式。
在2H模式下,仅驱动一个车桥(两轮驱动)。
当需要额外驱动时,如在冰雪路况下行驶,或在相对平坦路面并无特别异常的越野路况下行驶,可选择4H模式。
豪华且实惠—— 奔驰E 级、奥迪A6L、宝马5 系养车成本对比
![豪华且实惠—— 奔驰E 级、奥迪A6L、宝马5 系养车成本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345562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b.png)
交强险、车船税和商业保险(单位:元)
车型
配置 交强险 车船税 8折商业险 总费用 月均花费
E200
奔驰E级
E300
奥迪A6L 35TFSI
950
950
950
480
480
480
9 301.6
10 539.2
10 059
10 731.6
11 969.2
11 489
894.3
997.43
957.47
费用计算包括交强险、车船税及全部商业险,其中第三者责任险额度为20万元。
的配置来为大家精打细算,分别是奔驰 E200/300、奥迪 A6L 35TFSI、宝马 530Li。
撰文 / 槑毛
85 MAINTENANCE COST 养车成本
配件名称
保养配件费用
常用保养配件价格
配件单价(元)
工时费(元)
车型
机油
奔驰E级 952
机油滤芯
118.65
空气滤芯
658
空调滤芯
839
汽油滤芯
84 养车成本 MAINTENANCE COST
BENZ E200/300
AUDI A6L 35TFSI
BMW 530Li
豪华且实惠
奔驰 E 级、奥迪 A6L、宝马 5 系养车成本对比
BBA 三大德系豪华品牌的在中国有着不可逾越的地位,奔驰 E 级、奥迪 A6L、宝马 5 系这三款车可以算是商务
豪华的典范,而在很多家庭购车时也会考虑到这三款车型性价比最高的车型,本期我们选择三款车型性价比最高
保养周期
保养周期及月均保养费用
奔驰E级 10 000 km/次
奥迪A6L 10 000 km/次
修车师傅对所有车系的评价,太全了!
![修车师傅对所有车系的评价,太全了!](https://img.taocdn.com/s3/m/f42659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1.png)
修车师傅对所有车系的评价,太全了!一、德系车:汽车的故乡,首先讲德系。
奔驰:奔驰是祖师爷,奔驰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当汽车的祖宗决不能浪得虚名。
无论碰撞测试还是各国分别进行的质量评估,奔驰都一直位居前列,绝不掉队。
体现出了对汽车的真正理解真正实力。
百年品牌,百年沉淀,实力不凡。
当之无愧德系三驾马车之首。
买奔驰任何一款车都不会有错,错的只是中外价格差别太大。
不过沥青阻尼片、甲醛超标事件,给了奔驰下神坛的机会。
宝马:三驾马车第二品牌,本来宝马在奔驰面前就是弱势,操控是弱势突围的手段,对操控观念的坚持也造就了宝马。
宝马的质量控制并不如奔驰,在英国Autoexpress的发动机调查之中Mini荣登倒数行列之探花。
宝马发动机功率不错,质量也只一般般,Autoexpress位列倒数第七。
主打操控牌,让油耗低跟宝马交不了朋友。
质量品质不如奔驰。
以往各厂商都没有把客户的驾驶感受放在第一位,宝马的操控神主牌就高大地树立起来。
现在操控优势已经不明显了。
其实要论操控,高端操控跟宝马也没多大关系。
要操控,所有轿车和SUV统统靠边,跑车上路。
正好宝马就是生产轿车和SUV为主的。
宝马Z是什么?Z3和奔驰SLK 这种敞篷跑车都是马自达MX-5销售佳绩下刺激的产物。
更何况宝马和公认最牛的WRC拉力赛的各个常务冠军车队搭不上边。
宝马没那么神,一个以豪华为定位,以操控为卖点的家用车品牌。
并不是说要把宝马贬低很普通合资车一样,宝马的操控和用料比普通合资车要强一些,但差距远没有价格那么大。
奥迪:奥迪本不是什么豪华品牌,只不过在中国官车的成功挽救了奥迪,也让奥迪发现了在中国打高端牌的甜头,于是开始了高举高端的旗帜前进。
奥迪最著名的招牌是发动机烧机油。
这先天疾病来自大众。
也在英国的评价中倒数第二,奥迪在三驾马车中无论是品位、品质、操控等都不占优,唯有主打科技感。
奥迪卖得太贵了,真正合适它的价格是现在国内大众的位置。
在欧洲也确实比大众贵一点而已。
奥迪车介绍精品PPT课件
![奥迪车介绍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66075b680203d8cf2f2456.png)
奥迪A3性能
奥迪A3空间:储物空间方面比较值得称赞
奥迪A3动力:1.8T汽油直喷发动机表现较好 奥迪A3操控:7速双离合变速箱换挡平顺
奥迪A3性能
奥迪A3油耗多出拥堵路段下油耗表现出众 奥迪A3配置与安全自动泊车系统是亮点
奥迪A3竞争对手
奥迪A3
售价:25.5-32.8 级别:紧凑型车 驱动:前置前驱 结构:两厢型 排量:1.4L/1.8L 变速箱:双离合变速箱 优点:动力充沛 空间较充裕 整体动力强劲,加速较
是它的主打卖点,也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外观漂亮 优雅;内饰配置不错,做工精致细腻,人性化设计较多; 空间宽阔充裕;但动力及操控性能一般,缺乏运动激情; 风噪及胎噪较大
奥迪A5竞争对手
其他竞争对手 奔驰ES 宝马3系 雷克萨斯GS
奥迪A6L
奥迪A6L核心看点
加速时间:(0-100km/h):9.5s 制动距离:(100-0km/h):41.82m 车内噪音:39.6db/55.7db/64db 180米绕桩速度:62.47km/h 轴距:3012mm 驱动方式:前置前驱
A6L竞争对手
宝马5系:售价39.43--79.76 奔驰C级:售价25.5—46.8
奥迪A7
A7核心看点
加速时间(0-100km/h):5.6s 轴距:2914mm 驱动方式:全时四驱
四门轿跑是豪华品牌最近几年热捧的新细分车型,之前引进 的奥迪A5和竞争对手们比起来显然有些不够分量,如今 A7来了,真正的较量也才刚刚开始。A7作为新一代奥迪 的代表作,无论从观感还是实际驾驶感受上都变得更加年 轻了,动力系统经过几年时间的磨合也渐入佳境,整体实 力可以说上了一个台阶,就连我这个宝马控也开始为之动 心了。
空间:
四大豪华车营销有道
![四大豪华车营销有道](https://img.taocdn.com/s3/m/63df0fc9d5bbfd0a79567321.png)
在 营销策略上 ,大众 顶级 豪华轿
车从一 开始就 选择 了一 条与奔 驰 、 宝 马等品牌不同的路线 ,没有 庞大 的明 星阵容助阵、 更没 有标榜张扬风格 , 在
奥迪以科技为本
笔者去 年 9月曾到长春调研过 奥 追 求用户尊享品质的 同时加入客户 为 从营销模式来分析他们是如何 “ 讨好 ” 迪的总装车间和工业 园。奥迪 一直致 自身量 身打造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辉 中国消费者的。 力于 以创新 的理念 和领先 的技术 , 不 腾 是国内第一个提供定制销售服务 的
E ma:7 3 70 @q r — i 2 5 20 3 qcn l o
82
奔驰走 明星路线
断提升汽 车运行 效率 的营销 观念 , 还 百万级别的豪华汽车。 除 了个 别售价在 3 0万元 以上的 0 是从细节可见端倪 。 譬如 A 8的全铝 车
身空间框架结 构、 D/S/F I T I I S 发动机 顶级 品牌之外 ,大多数豪华轿车 品牌 F T 奔驰 S级轿车一直是百 万级 豪车 等高效发 动机 技术的应用 ,全 时四驱 在提供 车型 时大都无法提供真正 的定 而只是简单 的菜单式选 择 , 其 的 标 杆 ,0 9年 8月 底 以 “ 世 之 举 , 系统 等。这些领 先技术 以及优势 为消 制服务 , 20 动 盛世前行”为主题的奔驰新 S级轿 车 费者 带来全新科 技感受的 同时 ,也成 实这 已落后 于豪华轿车的市场需求和 客户 上市仪式在太庙举行 ,活动现场 可谓 了和对手相抗衡的法宝 。 随着新 A 8引 消 费者 的期望。在辉腾 定制 中心 ,
星光璀 璨 , 张艺谋 、 章子怡 、 刘嘉玲 、 赵 入 国内,相信 国内消费者对它的品牌 可根据 自己的喜 好 ,自己决定车身的 薇、 海岩 、 国女高音 歌唱 家娜塔 莎 ・ 营销思路会体验得 更为清晰。在笔者 各种配置 ,这可 以最 大程度满足国内 英
简述汽车常见的驱动方式及英文缩写
![简述汽车常见的驱动方式及英文缩写](https://img.taocdn.com/s3/m/3ce078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f.png)
汽车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汽车的驱动方式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在本文中,我将简述汽车常见的驱动方式及其英文缩写,并根据深度和广度要求,对这些驱动方式进行全面评估。
1. 前驱方式(Front-Wheel Drive,简称FWD)前驱方式是指汽车的发动机动力通过前轮传输到地面,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车辆重量分布均衡,使得车辆更容易控制并且燃油效率更高。
然而,前驱方式在强大动力和高速驾驶时会出现转向倾向,影响了车辆的稳定性。
2. 后驱方式(Rear-Wheel Drive,简称RWD)后驱方式是指汽车的发动机动力通过后轮传输到地面。
相对于前驱方式,后驱方式的车辆在转向时更加稳定,但在低附着力路况下易出现打滑情况。
后驱方式车辆的操控性和加速性能较好,适合运动驾驶。
3. 全驱方式(All-Wheel Drive,简称AWD)全驱方式是指汽车的所有轮子都能接受发动机动力,根据实际路况智能分配驱动力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牵引力。
全驱方式的优势在于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各种路况,但在燃油效率上可能会略逊于前驱或后驱方式。
4. 四驱方式(Four-Wheel Drive,简称4WD)四驱方式与全驱方式类似,但通常是指通过手动开关或者电子控制来实现前后桥联动,使得车辆在越野等特殊路况下能够提供更强的牵引力。
四驱方式适合于越野和恶劣路况下的行驶,但在普通路况下可能会降低燃油效率。
总结回顾:通过对汽车常见的驱动方式及其英文缩写的简述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到每种驱动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适用于不同的驾驶需求和路况。
对于普通城市驾驶,前驱方式和全驱方式可能更加适用;而对于运动驾驶或者越野行驶,后驱方式和四驱方式可能更具优势。
在选择汽车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和实际需求来进行选择。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汽车的驱动方式是影响汽车性能和行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汽车的驱动方式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以满足人们对驾驶体验和安全性的不断提升的需求。
分时适时全时 四种特殊四驱系统详解
![分时适时全时 四种特殊四驱系统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546431b650e52ea55189809.png)
分时?适时?全时? 四种特殊四驱系统详解其实判断四驱类型,从前后桥动力分配的结构上就能一目了然:1、典型的分时四驱,比如说吉普牧马人,动力从变速箱出来后,硬连接后桥,平常就是个后驱,需要四驱的时候,前桥靠齿轮或链条直接和后桥挂成一个整体,前后桥转速相同。
它的分动箱,就像个开关,前桥只有硬连上和分开两种状态,操作的时候必须停车。
分时四驱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要么分开,要么连上。
这种四驱,平常公路行驶时可以后驱行驶节省燃油,越野时挂上前桥,前后桥转速相同越野能力强大无比,而且这种结构连接强度大,越野时长时间高强度使用也没问题。
缺点呢,就是没中央差速器,四驱时前后桥硬邦邦连在一起,拐不过弯,公路上四驱根本没法用。
2、适时四驱,比如说奇骏、途观、RAV-4、CR V,动力从变速箱出来后,硬连接前桥,后桥的动力是从前桥上取的。
不过和分时四驱有个区别,后桥从前桥取动力的时候,要通过一个装置,这个装置种类比较多,有的是电控多片离合器,有的是粘性联轴节等等。
奇骏的这个电控多片离合器可人工和自动控制,彻底分开就是前驱、彻底结合就是LOC K模式。
这两种模式和分时四驱的2驱和4驱模式相同,但是通过多片离合器的半结合状态,可以给后桥适当分配一些动力,而且是可以动态调整的。
适时四驱的名称也是这么来的:车辆行驶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动态调整四驱。
可这种四驱,结构非常简单,能实现的四驱功能全面。
而且后桥就是个单独的附加装置,所以这种车型简单地去掉后桥驱动装置就变成两驱型号,适应更多的客户需求。
缺点就是能实现的四驱功能虽然全面,但样样都不精,锁定的时候没有分时四驱强度大,越野时根本不抵用。
公路时电控多片离合器和粘性联轴节调节后桥转速反应太慢。
只适合偶尔的低强度使用,用在城市SUV上倒是比较合适。
上面说的这两种四驱,有5个重要注意点:1、前后桥在动力分配上不是平等的,某个桥(分时四驱大部分是前桥,适时四驱大部分是前桥)是从变速箱直接取来动力,我们称之为驱动桥。
汽车品牌知识的基本常识
![汽车品牌知识的基本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7d174d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0.png)
汽车品牌知识的基本常识汽车作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对它有一定的了解。
在购买一辆汽车之前,对于不同品牌汽车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汽车品牌的基本常识。
1.奥迪(Audi):奥迪是世界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品牌。
奥迪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卓越的驾驶性能和先进的技术而闻名全球。
2.宝马(BMW):宝马是德国的一家汽车制造商,以生产高性能、豪华、运动型汽车而闻名。
宝马的车辆具有激情四溢的设计和卓越的性能,引领着汽车行业的潮流。
3.奔驰(Mercedes-Benz):奔驰是德国豪华汽车品牌,以其奢华的内饰、出色的性能和高端的行驶品质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奔驰车型种类丰富,并涵盖了从轿车到SUV的各种车辆类型。
4.大众(Volkswagen):大众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品牌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大众的车辆以其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而闻名,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
5.丰田(Toyota):丰田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丰田以其优质的汽车品质和可靠的性能而闻名,其车型涵盖了从小型车到SUV的各种车辆类型。
6.本田(Honda):本田是日本著名的汽车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之一。
本田的车型以其可靠性、燃油经济性和出色的驾驶性能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7.福特(Ford):福特是美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其车型以其耐用性和卓越的性能而著名。
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将汽车作为大众消费品,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8.雪佛兰(Chevrolet):雪佛兰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品牌之一,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汽车品牌之一。
雪佛兰的车型以其经济性、耐用性和安全性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9.保时捷(Porsche):保时捷是一家德国奢侈汽车制造商,以其高性能跑车而闻名。
保时捷的车型设计独特、操控精准,并以其卓越的驾驶性能赢得了许多汽车爱好者的认可。
奥迪四驱技术
![奥迪四驱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778bb154431b90d6c85c763.png)
奥迪品牌给国人的印象一直是大气稳重的行政用车,从奥迪Q7和Q5的推出便打破了这个局面,原来主打轿车的品牌同样可以做出高品质的SUV。
优秀的品质也让奥迪Q5国产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场面。
既然说到了SUV车型,必然要关注它们的核心部分,那就是四驱系统。
我们对奥迪的quattro四驱系统并不陌生,因为它是最早将四驱装置运用于拉力赛中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汽车厂商。
在对其四驱系统进行解析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的历史。
『奥迪quattro与大众4Motion之间的区别』●奥迪品牌介绍奥迪品牌由奥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于1909年7月16日创立,奥迪著名的四环标志代表了四个汽车品牌:奥迪(Audi),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
四大品牌于1932年6月29日组建了汽车联盟股份公司(Auto Union AG)。
『奥古斯特·霍希(左)』1965年,二战后在巴伐利亚重组的新汽车联盟被大众公司收购,随后1969年3月10日,新汽车联盟与NSU汽车公司合并。
新公司定名为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
1985年,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的名称被简化,简称为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同年,公司总部迁往了英戈尔斯塔特。
奥迪股份有限公司现为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
●奥迪四驱技术历史回顾奥迪目前使用的四驱系统即我们所熟悉的“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车上的标志为中网的“quattro”和尾部的小壁虎的Logo。
quattro一词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四”的意思,而对于奥迪来说还有其他含义。
1980年奥迪公司研发了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并把它装备在一辆基于奥迪80底盘的双门轿车上,这辆轿车的名字也叫quattro。
另外奥迪旗下还有一家名叫quattro的子公司,专门实验和研发高性能车型。
因此,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辉腾、奥迪A8、宝马7、奔驰S级比较
![辉腾、奥迪A8、宝马7、奔驰S级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2030de4b14e852459fb5704.png)
王者较量:辉腾、奥迪A8、宝马7、奔驰S级——史上最全面对比一直潜水,只看不回,看到不少人争论几大汽车品牌的高端豪车谁好谁劣,辩论得不可开交,特注册了一个ID上来说说。
此贴专说高档轿车,但像保时捷panamera这类二椅子就不在豪车的范畴内讨论了。
高档车都好哇,钱多好办事!!但没有完美的车,每一款高档车都有点把两点瑕疵。
本文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全面的评价每一款车,指出每一款车的优点和瑕疵,不参带主观的个人喜欢好因素。
把4大品牌D级豪华车的入门级、旗舰车型都作对比。
自己喜欢才是真的喜欢,听别人的推荐买了一辆车,自己回家看不顺眼也是活遭遇罪。
品牌奥迪无疑败于宝马、奔驰,大众辉腾更是不为外行人士所知。
开宝马7系、奔驰S级的确更有自我优越感。
奥迪A8貌似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在D级豪华车领域的品牌优势确实落后于双B。
品牌优势并不影响其内在品质,只是一种象征意义。
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通常卖得最好的那一款并不是品质最好的,而是最讨好消费者的。
外观、内饰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毕加索的画大多数人看不懂。
本人不想过多的去评价外观、内饰,用简短的言辞来描述:1、外观宝马就如同一个着浓妆的夜场女郎,天使眼大灯就如同描绣的双眉一样妩媚;奔驰则像一套休闲西装,找不到美的感觉;辉腾则是英伦风格;奥迪简洁的流线线条,最初看上去不会像宝马那样讨好我们的双眼,但绝对不会产生审美疲劳而看腻,反而越看越觉得喜欢。
2、内饰辉腾的手工内饰倾向于简约风格,没刻意的表达奢华感,最耐看;奥迪的现代感最强,但用料多变、色差太大,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宝马的仪表台格外一条筋;奔驰则把奢华发挥到极致,同时参带些许庄重。
3、空间辉腾略小一丁点,其它3款车差不多大。
发动机辉腾有:V6 3.6、V8 4.2、W12 6.0奥迪有:3.0T(机械)、W12 6.3宝马有:L6 3.0、L6 3.0T、V8 4.4T、V12 6.0T奔驰有:V6 3.0、V6 3.5、V8 5.5、V8 4.7T、V12 5.5T同样是增压发动机,奥迪采用机械增压,宝马、奔驰采用双涡轮(双涡轮管道?还是双涡轮?),奥迪的机械增压几乎没有滞迟,宝马、奔驰的涡轮增压或多或少都存在滞迟。
沃尔沃S80L2.0T奔驰E260L奥迪A6L2.0T宝马523Li参数对比
![沃尔沃S80L2.0T奔驰E260L奥迪A6L2.0T宝马523Li参数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96e9f5ebe23482fb4da4cbf.png)
沃尔沃S80L2.0T 奔驰E260L 奥迪A6L2.0T 宝马523Li 参数对比本站数据仅提供参考,购车时请以实车为准。
● 标准配置○ 可选配置 __ 无 对比设置: 高亮显示1←X→ 沃尔沃S80L 2011款 T4 2.0T 双离合智尊版 售价:43.85万 2←X→奔驰E 级2010款奔驰E260L CGI 优雅型 售价:51.50万3←X→奥迪A6L2011款 2.0TFSI CVT 舒适型 售价:41.52万4←X→宝马5系2011款宝马523Li 领先型售价:44.96万不同项相同项隐藏基本参数车型2011款沃尔沃S80L T4 2.0T双离合智尊版2010款奔驰E260L CGI优雅型2011款奥迪A6L2.0TFSI CVT舒适型2011款宝马523Li领先型指导价43.85万51.50万41.52万44.96万市场报价37.78万46.15万37.97万40.93万生产时间(年式)2010 2010发动机位置前置前置前置前置驱动形式230 238 220 234 等速油耗(L/100km)6.4综合油耗(L/100km)9.2 8.8 8.3 7.9 工信部油耗(L/100km)市郊5.16.4工信部油耗(L/100km)市区12.4 11.8工信部油耗(L/100km)综合11 7.8 8.3 7.9最高车速(km/h)230 238 220 234 整车质保230 238 220 234保养周期三年或10万公里两年不限公里两年不限公里两年不限公里首保里程10000公里10000公里5000公里10000公里车身参数长4991 5012 5035 5039宽1861 1855 1855 1860高1490 1464 1485 1471轴距2976 3014 2945 3108前轮距1588 1580 1600后轮距1585 1599 1627最小离地142 149 间隙整备质量1700 1750/1775 1750 1750/1825承载质量2075 2290/2315 2230车身结构承载式承载式承载式承载式车门数 4 4 4 4座位排数 2 2 2 2座位数 5 5 5 5油箱容积70 80/9 80 70(L)后备箱容480 540 501 520 积(L)风阻系数0.29×2.35最小转弯11.25 12.45半径(m)发动机发动机排1999 1796 1984 2497量(mL)工作方式涡轮增压涡轮增压涡轮增压自然吸气每缸气门4 4 4 4数(个)气缸排列直列4缸直列4缸直列4缸直列6缸形式压缩比9 9.3:1 10.5 11.0气门结构双顶置凸轮轴双顶置凸轮轴双顶置凸轮轴双顶置凸轮轴正时结构链条正时链条正时皮带正时链条正时最大马力203 204 170 204 (Ps)最大功率149 150 125 150 (Kw)最大功率转速6000 5500 4300-6000 6300 (rpm)最大扭矩300 310 280 250(Nm)最大扭矩转速(rpm)1750-4000 2000-4300 1800-4200 2750-3000发动机特有技术可变相位DoubleVANOS/Valvetronic燃料形式汽油汽油汽油汽油燃油标号93 97 97 97供油方式多点电子喷射缸内直喷缸内直喷多点电子喷射缸体材料铝铝铁铝镁合金环保标准国5 国4 国4 国4弱混合动力----强混合动力----纯电动----底盘变速器类型双离合变速器手自一体CVT无级变速手自一体档位数(个)6 5 模拟7 8转向器型式速敏齿轮齿条式动力转向,转向减振器电动助力带有Servotronic电子伺服式助力转向的主动转向系统驻车制动器电子驻车脚刹电子驻车手刹前悬挂形式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四连杆式悬挂轻质四连杆式独立悬双横向摆臂铝制前桥,具有单独的下横向摆臂高度、短的偏置距和防俯冲作用后悬挂形式多连杆独立悬架带横向稳定杆多连杆独立悬架梯形连杆式独立悬挂整体V型多连杆铝制车桥,具有转向功能、防后座、防俯冲以及双重隔音效果(对于长轴距版,空气悬架配有车身自动水平标准装备)前轮制动装置通风盘式通风盘通风盘式单缸、铝制、摆动式卡钳、盘式制动系统,采用框架结构设计后轮制动装置盘式通风盘通风盘式单缸,摆动式卡钳,铝制,盘式制动器前轮胎规格米其林225/50R17 W255/45 R17 225/55 R16 225/55 R17后轮胎规格米其林225/50R17 W255/45 R17 225/55 R16 225/55 R17备胎规格非全尺寸全尺寸备胎轮毂材料铝合金铝合金差速锁可调悬挂----空气悬挂----底盘保护板操控配置ABS防抱死●●●●制动力分配(EBD/CBC等)●●●●刹车辅助(EBA/BAS/BA等)●●●●牵引力控制(ASR/TCS/TRC等)●●-●车身稳定控制(ESP/DSC/VSC等)●●●●官方0-100Km/h加速(s)8.5 8.6 8.8 8.6官方100-0Km/h制动(m)自动驻车-●●-上坡辅助-●●●陡坡缓降----可调悬挂----空气悬挂----主动转向系统----主动防侧倾系统----外观金属漆-●-●外观可选颜色曜岩黑/黑铜灰/铱银色/珍珠黄/赤铜棕金属漆:太空灰/泰坦银/宝石青/帝王蓝/铂青铜色;普通漆:雪山白内饰可选颜色羊驼灰色/黑色/杏仁黄色Dakota真皮内饰:珠峰灰/威尼托米色/黑色/珍珠贝白色浅色/珍珠贝白色黑色隔热玻璃-●●-电动天窗●●●●全景天窗----前电动车窗●●●●后电动车窗●●●●车窗防夹手●●●-驾驶席车窗功能一键升降一键升降副驾驶席车窗功能一键升降一键升降后排车窗功能一键升降卤素大灯----氙气大灯●●●●日间行车灯-●--大灯高度可调●●●-大灯清洗装置●●●●自动大灯-●●●转向辅助照明-●--大灯随动转向-●--前雾灯●●●●后雾灯●●●●LED尾灯-●--轮毂材质铝合金铝合金铝合金铝合金轮毂尺寸17 17 16 17 外后视镜电●●●●动调节外后视镜加●●●●热外后视镜自●●--动防眩目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外后视镜带●---转向灯前感应雨刷●●●●前无骨雨刷----后雨刷----后感应雨刷----天线隐藏天线电动吸合门----后备箱电动电动后绕流板----内饰配置无钥匙启动●---系统智能钥匙----遥控钥匙●●●-多功能方向●●●●盘真皮方向盘●●●●方向盘上下手动电动手动调节方向盘前后手动电动手动调节方向盘换挡----拨片方向盘加热----功能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手动防眩目●--●内后视镜一体式前排----头枕分体式前排●●--头枕后排头枕●●--后排中间头●---枕定速巡航●●●●泊车辅助倒车雷达倒车雷达倒车雷达倒车雷达倒车视频影---●像夜视系统----行车电脑----HUD抬头数----字显示后风挡遮阳●●●-帘后风挡加热-●--功能后排侧遮阳●●--帘遮阳板化妆●●●-镜遮阳板化妆-●--镜照明后排化妆镜----前烟灰盒-●-●前点烟器-●-●后烟灰盒---●后点烟器----后排脚部支----撑座椅配置织物座椅----皮质座椅----真皮座椅●●●●运动座椅----驾驶座椅调电动调节电动调节电动调节电动调节节驾驶座椅记●●-●忆功能驾驶座椅腰●●●-部支撑调节驾驶座椅肩----部支撑调节副驾驶座椅电动调节电动调节电动调节电动调节调节副驾驶座椅-●--记忆功能副驾驶座椅腰部支撑调-●●-节副驾驶座椅----肩部支撑调节前排座椅电●●-●动调节后排座椅电----动调节第二排靠背----角度调节第二排座椅----移动驾驶座椅加●●●●热副驾驶座椅●●●●加热后排座椅加--●-热驾驶座椅通---●风驾驶座椅按----摩副驾驶座椅---●通风副驾驶座椅----按摩后排座椅通----风后排座椅按----摩后排座椅整----体放倒后排座椅比●---例放倒前座中央扶●●●●手后座中央扶●●-●手第三排座椅----空调/冰箱手动空调----自动空调●●●●温度分区控2 2 2制后排独立空----调后空调出风●●●●口空气净化系●●--统花粉过滤●●--车载冰箱----安全配置驾驶座安全气●●●●囊副驾驶安全气●●●●囊副驾驶气囊开----关前排侧气囊●●●●后排侧气囊●●●-前排头部气囊●●●●(气帘)后排头部气囊●●●●(气帘)膝部气囊-●--驾驶位安全带●●●-未系提示副驾驶位安全-●--带未系提示燃爆式安全带●--●后排三点式安●●-●全带ISOFIX儿童●●-●座椅固定装置前排主动头枕●●--发动机电子防●●●●盗车内中控锁●●●●后备箱逃逸功----能车轮螺栓锁----胎压监测装置-●--零胎压继续行----驶第三制动灯●●--多媒体配置GPS导航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内置硬盘-●--蓝牙/车载电话●●--车载电视----后排液晶屏----外接AUX 接口●●--外接USB 接口●---外接iPod 接口●---单碟CD --●●虚拟多碟CD ----多碟CD ●●--CD支持●●--MP3/WMADVD系统-●-●高保真扬声系-●--统喇叭扬声器个8 8 8数高科技配置自动泊车入位----并线辅助●---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整体主动转向----系统夜视系统----中控液晶屏分---●屏显示自适应巡航----侧视摄像头----G-Book ----On Start ----新浪测试0-100Km/h加速(s)100-0Km/h制动(m)。
各种SUV后悬挂和几款SUV的对比
![各种SUV后悬挂和几款SUV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e972350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7e.png)
SUV车型:城市用途越野用途一、双连杆式独立悬挂1. 北京现代途胜(狮跑)后轮悬挂类型:双连杆带稳定杆式独立悬挂,SUV车型中属最柔弱的后轮悬挂,完全不是用来越野的,无需买四驱车型。
2.广汽丰田汉兰达后轮悬挂类型:双连杆式独立悬挂。
和凯美瑞相同的底盘和一样粗细的双连杆后悬,这么细的连杆根本无法越野。
这样的悬挂只有一种好处:在市区里行走的时候很轻盈,悬挂的感觉很软很舒适。
优点是全系标配电脑控制的HAC上坡辅助,只不过和羸弱的底盘功力没有任何关系。
汉兰达是一辆升高的凯美瑞。
二、多连杆式独立后悬挂1. 新胜达:新胜达比CRV、RAV4等紧凑型SUV车型、排量大,但车身结构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新胜达的悬挂看上去还算壮实,用在紧凑型SUV上肯定是绰绰有余,但用在大尺寸的它身上,虽能应付但多少让人觉得有点力不从心。
2.科帕奇:雪佛兰的车型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没什么特点,销量和口碑也是中规中距,但却有一款进口车型科帕奇的口碑相当好,销量也不错。
凭借着出色的外观设计,科帕奇是进口SUV中性价比很高的一款车型。
说到悬挂的话,科帕奇的后悬挂是和轿车基本类似的多连杆结构,而且不管是副车架还是下摆臂的用料也都比较厚实,对得起它20多万进口车的售价。
三、双横臂式后悬挂1. 东风本田CRV后轮悬挂类型:双横臂式独立悬挂。
它和思域采用相同的平台,所以悬挂类型也是一样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挂。
这样的悬挂在紧凑型SUV中不在少数,它的强度远胜于上面的双连杆,在舒适和操控性上优于扭力梁,略逊于多连杆,比纯正越野车的整体桥式有了明显的优势,所以主流的城市型SUV包括RAV4、CRV、森林人使用的都是这种后悬挂类型。
在越野能力上, CRV确实不是强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中央差速器是粘性联轴节的结构,原理是当前后轴的转速不一样时,差速器内的硅油受热升温而变得粘度增大,从而带动后轴转动,实现四驱功能。
这个系统是纯机械结构,只有在前轮打滑的时候才会介入,而且硅油的传输效率很低,最多只能把50%的动力传递给后轮,而且温度过高之后还会失效,所以从这方面讲的话, CRV 的越野能力只能说是入门级的。
梅赛德斯-奔驰GLA SUV对比全新宝马X1、新奥迪Q3话术手册
![梅赛德斯-奔驰GLA SUV对比全新宝马X1、新奥迪Q3话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e2f87380066f5335b81210b.png)
C
舒适型
舒适、经济型行驶模式
S
运动型
运动型行驶模式
I
个人
个人设定
E
经济型
超级经济型行驶特性
7速双离合变速箱(7G-DCT)
• 坚持自主研发,实现更好的动力匹配 • 换挡速度更敏捷,动力输出更平顺
培训与零售认证 | 销售培训 | 5/26/2016 8
GLA SUV是对年轻一代追求时尚个性与探索精神的完美诠释 运动全能,活力全面展现
越野舒适型悬挂
• 使底盘提升30mm,离地间隙达到204mm • 更高的底盘令接近角(20°)、离去角
(31.2°)更大,具备极佳通过性
越野功能与中央媒体显示屏
• 集成越野行驶模式及下坡车速控制系统 (DSR) • 可显示车辆转向角度、倾斜度和方向
4MATIC 适时四驱系统
• 可根据路况自动分配动力(50:50 /100:0) • 与ESP及加速防滑控制 (ASR) 完美协作,
作为一款豪华SUV,理应具备出色的多路况通过性
GLA SUV具备极强的多路况通过性,这正是豪华SUV全能驾驶的体 现。不管是都市生活,还是出行远足,GLA SUV都能从容应对。
• 越野舒适型悬挂带来204mm底盘高度,保证驾驶高度和视野; • 越野功能与中央媒体显示屏展示车辆所处的状态,提升操控信心; • 4MATIC四轮驱动提升驾驶稳定性。
GLA SUV诠释的宽敞:以舒适为基础的实用空间
培训与零售认证 | 销售培训 | 5/26/2016 15
GLA SUV对比全新宝马X1
全新宝马X1:纯粹驾驶乐趣的退化扣
作为全新一代的宝马X1,却在宝马品牌最引以为傲的驾控上全线退化,再一次延续了“全新车型,技术退化”的 惊人之举。从这一点上可以发现全新X1已经脱离了宝马品牌的核心精神,不再是一台纯粹的宝马车型。
物竞天择
![物竞天择](https://img.taocdn.com/s3/m/833cf1742af90242a895e58e.png)
物竞天择作者:李君来源:《汽车与驾驶维修》2009年第06期宝马曾经将奔驰作为它的头号劲敌,但在中国,与它处处为敌的却是另一个同样值得尊敬的对手——奥迪。
A6L与加长5系的捉对厮杀早已成为汽车评论员们最热衷的谈资,TT与z4间的摩拳擦掌也已火药味十足。
现在,专为中国设计的新奥迪A4L让战火再一次升温,宝马当然不甘心束手就擒,新3系的改进虽然不够感性,但却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它们间的较量,显然充满激情,值得期待。
L6双涡轮增压VSV6FSI,在这样的数据面前,奔驰C280竟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场派对高的不应让它出现对于何谓运动,奥迪与宝马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也造就了他们各自产品的差异化。
但对于动力,A4L3.2与335i都决不吝惜。
很遗憾,中国普通消费者更加期待的A4L1.8T并不是此次对比关注的重点,因为宝马335i的面前,只有奥迪A4L3.2才是绝配。
谁都知道双涡轮增压技术代表着强大的动力输出,但宝马335j的动力之强劲,还是会让首次驾驭它的驾驶者吃惊非小。
这又是一辆6s俱乐部的标准会员,由于有着高达225kw的最大功率和400N·m的最大扭矩,宝马335i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5.8s,无论起步还是中后段的提速能力都极为迅猛。
宝马的直列6缸发动机向来注重动力输出的均衡和平顺性,所以即使不是全油门状态下,在驾驶宝马335i起步时,你也会在初段距离中体会到强烈的推背感,之后继续享受徐徐而至的力量,发动机持续的动力几乎无懈可击,无论哪段转速,发动机都能保持随叫随到的活跃状态。
335i的变速器与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其他3系自动挡车型同样采用了6挡手/自动一体变速器的型式,同时配备了手感更好的方向盘换挡拨片以提高驾驶乐趣。
在这些复杂机械的综合配合下,在起步阶段与提速过程,宝马335i显然占了上风。
同样是6挡手/自动一体变速器,奥迪A4L3.2的动力输出则要含蓄得多。
作为奥迪最新V型发动机家族中的一员,3.2FSI发动机同样采用了AVS奥迪气门升程系统,最大功率达到195kw,虽然没有采用任何增压方式,但3_2FSI发动机转速从3000~5000r/min的范围内,扭矩都是全力以赴。
汽车四驱,前驱,后驱的区别和优点各是什么
![汽车四驱,前驱,后驱的区别和优点各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b7c11d0a8956bec0875e312.png)
汽车四驱,前驱,后驱的区别和优点各是什么?四驱是理论上最理想的驱动方式,但由于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和重量限制,不可能所有车子都是四驱;于是才有两驱。
说说极端路况下两驱的不足:前驱易发生转向不足,后驱易转向过度,都是危及行驶安全的问题!所以动态分配扭矩的四驱才是王道!前驱的车子省油,但转向性差(高速)后驱的车子转向性好,但油耗高(高速)四驱的车子通过性好,但油耗高四驱即四轮全有驱动力,行驶稳定性最高,但机械传动效率损耗最大。
后驱即后轮为驱动轮,加速最快,转向最灵活(转向过度)。
前驱即前轮为驱动轮,利于空间最大化。
前驱汽车和后驱汽车在数量上差不多.客车和卡车是后驱动的.有一部分轿车是后驱动的.大部分轿车是前驱动的.如捷达车.后驱动车牵力集中(力道大).拐弯稳当.前驱动车拐弯并不是很自如.(转向轮又增加了负担)前驱动车比后驱动车节能.对于数量多的轿车而言,使用前驱动是节能的好办法.高速转弯当然是后驱动车行驶效果好了.前驱动车快速转弯容易车轮离地.现在的前驱动车在避免这方面都做了调整.前驱动车的方向盘不像后驱动车转的很自如是因为制造期间有意设计的!!!这样可使驾驶员注意车转弯时的操作,不要过急,或使车速慢一点!!!前驱:1.如果动力前置,那么传动系统空间小,不占用承用空间。
2.容易转向不足(不做详细解释)。
后驱:1.如果动力前置,那么就要有传动轴穿过承用空间,占用了空间。
2.容易出现转向过度。
PS.无论前驱后驱,现在的电子设备(比如ESP)已经可以有效控制转向的不足/过度,所以驾驶感觉差别不大,适用范围也没区别,如果要在恶劣路面行使,可以选择四驱的车子。
从行驶角度讲,前驱车较适合冰雪,湿滑道路,不易侧滑.后驱车乘坐舒适性较强,适宜平坦干燥的路面.。
四驱SUV车导购及性能参数对比、SUV大全
![四驱SUV车导购及性能参数对比、SUV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264a0dba58da0116c174949.png)
5 2.4PREMIUM 四驱版
售价:24.98万;亮点配置:座椅通风、全景天窗、后视 镜自动防眩目
新胜达 至尊版
2010款
2.4
/product/0000GcaM.html
网易车库
/SUV/
全尺寸
回顶部
●
●
●
●
●
●
●
●
●
●
●
●
--
--
--
6
6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6
7
6
--
●
--
●
--
●
●
●
--
--
--
--
●
●
●
●
项目
价格
电子防盗 车内中控锁 遥控钥匙 无钥匙启动系统 零压续行系统 胎压监测系统 自动泊车入位 安全类特色配置
安全
驾驶位安全气囊 副驾驶位安全气囊 侧安全气囊 侧安全气帘 膝部气囊 气囊(帘)个数(个) 倒车雷达 可视倒车影像 全景摄像头 安全带未系提示
四驱SUV车 参数对比统计汇总
类别及参数
本田CR-V 2.4四 途观 2.0TSI 丰田RAV4 2.4AT 日产奇骏2.5L
驱尊贵导航版 旗舰导航版 豪华升级版
4630 1785 1770 1530 1535 2630 205 10.6 1594 承载式 硬顶
宝马VS奔驰VS奥迪:应不应战,要看挑战者够不够格|广告大战④
![宝马VS奔驰VS奥迪:应不应战,要看挑战者够不够格|广告大战④](https://img.taocdn.com/s3/m/2fc3bd707e21af45b307a898.png)
宝马VS奔驰VS奥迪:应不应战,要看挑战者够不够格|广告大战④“不存在最后的失败。
”时任百事可乐有限公司可乐分公司的总监理兼行政总监罗杰·恩里科(Roger A.Enrico)对发生在 1960 年代百事和可口可乐之间的“广告大战”如此总结道。
这基本上是营销史上最早,也是堪称典范的广告案例。
百事凭借对可口可乐发起的挑战,获得了市场第二的位置,而可口可乐也在这场竞争中不断强大。
所以结果是消费者的关注扩大了整个市场。
但也正如罗杰所说,诀窍是“可乐大战”必须有趣。
如果这场战争看上去有一个公司已经岌岌可危,厄运连连,而且已无回天之力,游戏的气氛马上就会急转直下。
这场战争必须能让人感受到的是一场没有血腥的,但永不休止的战争。
大家的利益在于保持公众的好奇感:好的,百事可乐今天的做法是这样,那你能够想象可口可乐明天会怎么做呢?其实,大公司之间充满竞争关系和攻击的广告战从未休止。
比如微软和苹果之间、汉堡王和麦当劳之间、Nike 和 Under Armour 之间,奔驰和宝马之间。
而他们之间又有些微妙的不同。
比方说,苹果在 1980 年代推出过一系列挑衅IBM 的广告,1990 年代的时候嘲讽对象换成了微软,而苹果现在成为了被挑战者;宝马和奔驰之间的“广告大战”风格,则更像是最佳损友。
琢磨这些不同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这是我们推出这个系列报道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广告大战”背后是公司竞争,可能是势均力敌,也可能是新的竞争者正在崛起。
你能从这个窗口看到市场发生的变化,话语权发生的转换等。
他们在广告中常常针对对方的愚蠢行为猛烈开火。
事实上,他们之间的斗争都是真枪实弹的。
我们讨论的是广告,但绝不只是广告而已。
最好的防守有时可以是强大的进攻。
今年年初,一段奔驰为宝马庆贺品牌 100 周年的视频从 Facebook 火到了微信朋友圈,奔驰在生日贺词中写道:感谢相爱相杀 100 年!之前(没有宝马)的 30 年是有点儿无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奔驰、宝马、奥迪、大众四大四驱系统比较奔驰、宝马、奥迪和大众这几家德国顶尖的汽车制造商在四驱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看家本领。
在国内,人们对奥迪的QUA TTRO四驱技术可能早就耳熟能详。
奥迪官方也把QUA TTRO 四驱作为奥迪的一个很独特的技术亮点。
但同是德国血统的奔驰4MA TIC,大众4MOTION,宝马Xdrive就鲜为人知了。
事实上,这些四驱都跟QUATTRO一样,是经过了几代的演变才变得成熟起来的。
『军用吉普』● 说在前面:为什么需要四驱技术?要了解这些复杂的四驱技术特性,以及性能上的优劣,首先还得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四轮驱动的发展史。
四轮驱动技术主要分为越野四驱和公路四驱。
越野四驱最早时从战争中发展出来的。
二战美军为了加强前线步兵和指挥官作战的机动性,开发了一款轻便的四轮驱动小车吉普威利斯。
它采用的是分时四驱的设计结构。
在当时几乎还没有全时四驱的设计理念。
之所以不能把动力固定的以刚性的传动轴分配给前后轮时因为汽车在转弯时,四个车轮所运动的轨迹各不一样,转弯圆弧的半径也都不相同。
所以要想把动力刚性的分配给前后车轮就必须让前后车轮保持完全相同的转速,这在直线行驶时并没有什么坏处,相反还能提高轮胎的有效抓地,但在转弯时问题就出来了。
『过弯弧线各轮不同』由于每个车轮在转弯时所压过的弧线不一样就意味着每个车轮的转速都不能一样。
如果刚性的把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分配给前后车轮的话,那么每个车轮的转速都只能完全相同那么在转向时,前后车轮就会发生转向干涉,如果是干燥路面就会产生一个制动力让车不能前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转向制动。
当然,不光是前后车桥有转速差,从图上看左右车轮也存在转速差。
我们知道在汽车的驱动桥上都装有差速器。
差速器的作用就是能够调节左右车轮的转速差来适应不同的转向轨迹。
普通的这种差速器由于没有任何差动限制,发动机的动力被差速器自动的分配给受阻力较小一侧的车轮,所以这种叫做开放式差速器。
几乎所有两轮驱动的汽车上都装有这种差速器。
那么,如果一台汽车是由四个车轮驱动的,那么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要刚性地按照50:50给前后驱动桥分配动力,那么就不能长时间处于四轮驱动状态,在高摩擦系数路面上转弯时则必去切换回两轮驱动。
如果要全天候确保能够让四个车轮都能获得动力,那我们就需要一个中央差速器来给前后驱动桥分配动力,就像两轮驱动汽车的开放式差速器一样。
当然除了中央差速器为前后桥分配动力外,还需要前/后两个差速器给左右车轮分配动力,这就是全时四驱的雏形。
但装配了三个开放式差速器的四轮驱动对于越野和提高通过性来说时毫无意义的。
我们知道,开放式差速器的功能时把发动机动力分配给受阻力小的车轮,如果一台车上使用了三个开放式差速器来调节转速差的话,那么如果有一个车轮受阻力最小,动力就会100%的传递给这个车轮。
这种情况在越野和通过恶劣路面的时候是很常见的。
因为汽车在通过恶劣路面时,很容易出现一个车轮离地,或者陷入泥潭打滑的情况,那么如果装用了三个前,中,后开放式差速器的全时四驱车,遇到这种情况就无法获得牵引力继续前进了。
因此这种四驱是毫无意义的。
作为像吉普威利斯那样的分时四驱来说,由于前后车桥是被刚性分配动力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前后各一半(50:50)的分配比例,所以即便前轮打滑,还有后轮能提供动力。
而对于装了三个开放式差速器的全时四驱来说,就只能通过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差动限制器』差动限制器就是这样诞生的。
我们知道既然开放式差速器的特性是将动力传给受阻力较小一方的车轮,那么如果我们给打滑的车轮制造一个阻力让它不能转动,那么动力自然就能传递给没有打滑(仍然有抓地力)的车轮了,从而摆脱抛锚的困境;当然,还有一种方案就是像分时四驱那样,一旦有车轮打滑,我们直接跨过差速器,把前后传动轴刚性的连接起来(锁死),那么动力将为完全按照50:50的比例来分配,那么没有打滑的车轮也能获得一部分动力从而摆脱打滑的困境。
这两种差动限制就是现在最常用的四驱技术,对于全时四驱来说,决定四轮驱动技术性能好坏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取决于差动限制方式的设计好坏。
作为全球几个知名汽车生产厂商,对于四轮驱动的理解也不一样,有着各自的独特设计。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方式有哪些不同。
● 奔驰4MATIC:『装备4Matic的奔驰S级轿车』奔驰把它旗下的四轮驱动技术命名为4MATIC。
这套系统最早只在奔驰的专业越野车G级上被采用,当然,当时的G级完全时为了通过性的才去考虑配置四驱系统的,而当时的奔驰4MATIC与现在亦有很大的差别。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奔驰G级上并没有引入现在流行的全时四驱的概念,而是早期的分时四驱系统。
但这套分时四驱并不是像吉普威利斯那样依靠驾驶员的操作进行切换的。
而是采用了湿式多片离合器来控制前桥动力的通断。
当汽车正常行驶时,实际上仅是采用后轮驱动的,因为此时中央耦合器在电脑的控制下是保持断开的,动力100%地传递给了后轮。
当汽车在转弯时,电脑会通过转角传感器测得一个转向角度,然后通过这个转向角度计算出一个前后车轮的理论转速。
如果后轮的转速与前轮的转速相匹配(差别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那么视为正常转向。
如果前后车轮转速差超过正常范围,那么电脑则会判断此时后轮已经开始打滑,然后自动控制中央粘性耦合器接通,将一部分动力分担出来传递给前轮。
这时前轮获得的动力大概只有35%,其目的时为了让后轮摆脱打滑。
如果此时后轮仍然打滑,那么电脑则会判断,35%的动力不足以让汽车摆脱打滑的局面,从而自动锁死多片离合器。
这时相当于刚性地把前后驱动桥连接起来,前/后按照50:50的固定比例传递动力。
换个角度来看相当于差速器被差速锁锁死。
当然这种方式最大也只能实现前后50:50的动力分配,如果50%的动力仍然不能把车从泥坑里拉出来,那只能束手无策了。
不过多年以后,随着第二代4MA TIC的推出,奔驰的四驱系统在性能上得到了质的提升。
这套一直沿用至今的新一代4MA TIC四驱系统实际上就是上文所介绍的,采用了前,中,后三个开放式差速器的全时四驱系统。
其实这种三个差速器的设计并不稀奇,但它的核心就在差动限制技术上。
奔驰引入了一套全新的概念,叫“4ETS”技术,这跟保时捷在959车型上推出的PSK技术有些相似。
我们前面说过,开放式差速器的好处是能够自动调节动力的分配,把动力自动分配给受阻力小的车轮。
但是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一旦有一个车轮失去抓地力,那么车辆将陷入困境。
4ETS就是利用了ABS的制动力自动分配(EBD)功能,实现了差动限制。
道理很简单,我们知道,4通道4传感器ABS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制动力自动分配功能,给需要制动的车轮逐个进行制动,而不是同时给全部车轮制动。
每个车轮上的制动器都由一个电磁阀来控制,电磁阀能在电脑的控制下处于三种状态:加压状态、平衡状态和减压状态。
从而实现对逐个车轮的单独制动,而这一切都可以由电脑来自动控制完成。
那么当这种全时四驱的车辆有一个车轮打滑时,电脑可以通过控制ABS对这个打滑车轮制动的办法来限制它的空转。
这样差速器就不会把动力传递给这个打滑的车轮了,转而传递给未打滑的其他三个车轮。
如果制动系统把这个打滑的车轮锁死,那么其他三个车轮就能得到所有的动力,也就是说其他每个车轮能得到33%的动力。
如果车辆有三个车轮都在打滑,只有一个车轮能获得抓地力的话,同样的道理,4ETS也能给这三个车轮产生制动力限制其打滑,而让动力100%地传递给未打滑的这一个车轮,让车摆脱困境,不过遇到三个车轮都打滑的机会是非常小的。
当然如果四个车轮都打滑的话,那么神仙也救不了你了。
4MATIC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高速行驶时能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
我们知道高速行驶最让人抓狂的就是轮胎丧失抓地导致汽车失控,这在湿滑路面上尤为多见。
在4MATIC的帮助下能够保证汽车能更好地在安全的驾驶极限内行驶。
不过这跟ESP所起到的保护作用不同,但原理有些相似。
我们知道ESP为了保证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不至于失控的做法就是电脑一旦检测出某个车轮有打滑的迹象就给通过减小油门开度(降低速度)和对这个可能要打滑的车轮进行制动让它保持在极限范围内。
不过这一切都比较被动,因为减小油门开度来减慢速度是需要时间的,这相当于我们在不踩油门的情况下利用发动机制动让车减速。
而ESP的制动又会白白损失动力。
对于4MATIC来说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同样是对可能失去抓地的单个车轮进行制动但情况却不相同。
由于采用了三个开放式的差速器,在给这个将要打滑的车轮进行制动时动力并没有被损耗掉,而是通过差速器传递给了其他三个车轮。
正因为4MA TIC的4ETS技术能把传递到每个车轮的扭矩从0-100%的进行动态调节,所以极大地优化了驱动力的合理分配,从而保证了车辆高速行驶的主动安全性,而且过弯的速度和极限也能更高。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结论。
我们知道频繁地制动会大量消耗动力而且使制动系统发热。
不过实验表明,在速度较低的情况下这种发热并不可怕,但是如果高速行驶的情况,能量损失就不容小觑了。
所以4MA TIC低速越野是它的强项,要提高公路性能,我们则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方式。
因此针对4MATIC公路性能的弱点,宝马的Xdrive就应运而生了。
奔驰4MA TIC公路性★★★通过性★★★★主动安全性★★★★响应速度★★★机械损耗★★可靠性★★成本优势★★★总体推荐值★★★对于宝马Xdrive来说,它比奔驰的做法显得更聪明,这也是Xdrive比4MATIC诞生得晚的原因。
其实宝马早期的四驱并不叫Xdrive而是叫ADB-X,它跟奔驰的4MA TIC几乎是同时代的产品。
从设计和性能上也跟奔驰的4MA TIC非常相似,不,可以说是完全一样。
● 宝马Xdrive:『宝马的轿车中Xdrive并不常见』宝马早期的ADB-X四驱系统采用的也时前,中,后三个开放式差速器。
动力通过这三个差速器分配给每个车轮,当有车轮打滑时,也时通过ABS的制动来实现差动限制的。
正因为有了ADB-X在公路高速行驶性能上的不足,在后来推出的Xdrive全时四驱系统上做出了很大的改进。
其解决办法就是在中央差速器上安装了一套多片离合器。
对中央差速器的差动限制比较独特,不是采用ABS制动,而是采用多片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来实现差动限制。
这套多片离合器由一个液压阀控制,液压阀能产生很大的推力,在电脑的控制下实现多片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
当多片离合器分离时,中央差速器按照把动力分配给受阻力小的车轮的原则分配动力,但当车轮打滑时,多片离合器结合,把动力分配到抓地力大的车轮上。
这些都是在分动箱里面通过调节多片离合器的结合力度来调节动力分配的,所以不需要频繁制动就能实现前后车桥的动力的合理分配。
这样正好解决了4MATIC在高速行驶下的动力分配损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