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什么时候来是鱼的事”导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什么时候来是鱼的事”导写
河北唐山一中
文题设计:
观察下面的漫画,然
后根据你的理解与感触写
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
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幅漫画
是有寓意的,“刀刀狗”在
钓鱼,显然鱼是它所正在
追求的目标,而文字“鱼
什么时候来是鱼的事”则
体现了在追求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东西。
1.可以写“准备”。“鱼什么时候来是鱼的事”看起来不够积极,但是不是就是一种消极呢?我的奋斗与追求,是主观努力与客观世界的一种结合,并不是说只要主观上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但主观上如果不努力,则一定不能成功。只要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要有鱼终究会来的。从这个意义上,可写“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做好准备是成功的前提”
2.可以写“心态”。“鱼什么时候来是鱼的事”,体现的是一种淡定从容,有这种心态,无论是在漫长的等待过程还是最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都容易接受,不会带来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一种境界。如“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3.可以写“尽力”、“做好自己”。鱼什么时候来,来的是什么样的鱼,从哪个方向来,确实是鱼的事,这些事往往不是人能控制得了的,人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就够了,这样就可以不留遗憾,正如王安石所说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4.可写“坚持”“耐住寂寞”。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敌人往往是寂寞,许多人因为耐不住寂寞而半途而废,令人惋惜。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要能耐得住寂寞,要能在觉得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往往就能达到最后的成功。鱼什么时候来鱼的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
同学们在写的时候,可以单写上述主题的某一种,也可以将它们结合起来写。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文章与材料的联系,要时不时地点一点与材料的联系,还有就是在例证时要有时代气息,不要总是在那么几个古人身上打转,这样才可能得高分
鱼什么时候来是鱼的事
河北唐山一中
古人告诉我们: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是你努力地结了一张网想去捕鱼。但结了网就一定能捕到鱼吗?万一捕不到鱼怎么办呢?你想过吗?看,你迟疑了,你迷惑了。你想知道答案。于是,一只很悠闲地钓鱼的狗告诉了你答案:只管撒网,鱼什么时候来是鱼的事。
我们在奋斗追求时,那奋斗的目标,追求的事物,甚至我们希望达到的境界,都是我们在期待的鱼。鱼什么时候来是鱼的事,看似有点“不争”,人们看到这个词还往往喜欢在后
面加一个“气”字,结果就往往被斥之为“不争气”,其实,许多时候许多事情不可能全部把握在人的手里,就像用手抓沙一样,抓得太紧反而抓的不多,正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然而,虽说鱼什么时候来是鱼的事,难道就可以认为成功与自己无关了吗?错,一个人只要把自己该做的事请做好,成功自会登门造访。就像姜太公钓鱼,即便是直钩也不愁无鱼可钓,他用才华作鱼饵,终引来了周文王这条大鱼。贾岛孟郊的苦吟,郊寒岛瘦的诗格,却也并非为赋新诗强说愁的结果,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用心写好自己的诗,才留得下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佳句。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许多人容易发出的慨叹,但是,这其实是上帝与他们开了个玩笑,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场,怕的不是没有上场的机会,而是上了场却发现毫无准备。所以王勃才唱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历史最强音。他的自信、抱负与才华告诉世界,只要做好了自己,那条鱼一定会到来。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而抓住机遇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09年春晚小沈阳火了,如平地一声旱雷。然而成功的身躯需要有实力的支撑。他十四岁开始学习二人转,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余年来,他一直在为梦想的舞台辛勤耕耘,给生命的天平添加砝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的秘诀在于“不要只想要,付出不能少。不要求回报,该到自然到。”他的鱼饵因此有足够的魅力得到鱼的青睐。
用“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的付出去筹备成功,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信念去坚定成功,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心态去等待成功。那么我想,成功便就在眼前了。
点评:本文的开头巧妙地用了第二人称“你”来营造一种对话的氛围,很容易就把读者与作文的感悟距离拉近了,这样就让后面讲道理的部分更容易被读者接受。接下来又用“不争”加“气”变成“不争气”的部分巧妙地批评了一般人对“不争”的误解,这样就在立论的同时也具有了驳论的色彩了。在用例方面,文章用了姜太公、孟效、贾岛和王勃的例子,也引用了小沈阳的例子,兼顾了古今,同时非常可贵的是,在用例之后还不忘加以议论,这个意识是非常好的。最后结尾部分以引用排比作结,应该说还是相当可贵的!不足之处是,此类结尾见多了,难免有些落入俗套。